CN217907962U - 控弯切开刀 - Google Patents

控弯切开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962U
CN217907962U CN202221669339.7U CN202221669339U CN217907962U CN 217907962 U CN217907962 U CN 217907962U CN 202221669339 U CN202221669339 U CN 202221669339U CN 217907962 U CN217907962 U CN 217907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lexible
distal end
cutting
di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9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伟
王雄伟
经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Microport Urocar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Urocare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93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弯切开刀,控弯切开刀包括控制手柄、无渗接头、主体鞘管、切割丝和牵引丝,无渗接头与控制手柄转动装配,主体鞘管的近端与无渗接头连接,主体鞘管的远端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末端柔性件,主体鞘管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开设的内腔通道,内腔通道经无渗接头与控制手柄连通,切割丝穿设在内腔通道内,且控制手柄与切割丝的近端控制连接,切割丝的远端与末端柔性件连接,牵引丝穿设在内腔通道内,且牵引丝的近端经无渗接头引出,牵引丝的远端与末端柔性件连接。上述控弯切开刀能够使末端柔性件形成不同的弯曲形态,确保控弯切开刀旋转达到理想的插管角度,提高旋转功能,使末端柔性件的柔性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

Description

控弯切开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弯切开刀。
背景技术
ERCP,即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诊断性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经食道和胃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再由十二指肠镜器械通道插入切开刀或胆道镜,通过透视的辅助经十二指肠乳头处抵达胆胰管,最后注入造影液观察胆胰管内部的病变情况。ERCP介入治疗包括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胆胰管肿瘤支架引流术等,上述过程会使用球囊、碎石网、取石网、引流支架等医用耗材。为确保上述耗材顺利通过病灶,必要时会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留置导丝。因此ERCP诊疗过程中,十二指肠乳头成功插管是进一步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ERCP诊疗过程中,需要切开刀的刀头通过乳头括约肌插管至胆总管或胰腺管,因乳头开口类别具有多样性,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度存在个体差异,胆胰管开口内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且不可直视,乳头括约肌组织内部存在压力乳头括约肌组织内部存在压力且遇到刺激会收缩等原因,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包括胰胆管选择性插管)是ERCP技术难点。另外,临床乳头过长、偏位乳头、大憩室旁乳头、肿瘤浸润生长等情况,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组织粘连、变形、充血水肿等现象,会加大插管难度,反复插入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因此十二指肠乳头成功插管是ERCP手术成败的关键。
手术时,需要将已经预定型的切开刀导管插入十二指肠镜的器械通道并推入,直至切开刀穿出钳口进入到十二指肠乳头附近,通过弯曲镜头、旋转镜身及以及调节抬钳器和切开刀弓形角度等操作,将切开刀调整到较佳的位置及出镜角度。成人胆总管入十二指肠参考角度为41.1±1.75°,胰管入十二指肠参考角度约为直角,实际临床数据因人而异。临床一般认为从11点向胆总管发出,从1点向胰管发出,导管应顺应胰胆管的轴线,方可顺利插入,即要使管端呈上翘方向与胆总管进入肠壁的方向一致才易于插入胆总管,胰管插管同理。其中,胰胆管的共有段即胆管壁内段充满皱折,乳头要自然放松的情况下插管,把弯曲的胆管还原成一条直线,才能进入胆管。另外,临床胆管插管的需求远大于胰管插管。切开刀据此通过热处理及刚性芯轴进行刀头预定型,确保切开刀刀头出镜时处于11点钟方向,插管过程很大程度依赖于切开刀刀头出镜角度及医生临床经验。然而,切开刀器械通道的尺寸限制了芯轴刚度,细长且异形的芯轴很难确保切开刀出镜时预期角度。其次,临床有胆胰管均需插管或者选择性插管的需求,且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度存在个体差异,胆胰管开口内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多向切开刀具有很大临床需求。
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度存在个体差异,胆胰管开口内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同时临床有胰胆管均需要插管或者选择性插管的需求,以上因素决定了多向插管角度的临床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切开刀通常通过旋转切割丝带动刀弓旋转,但因切割丝细长扭矩传递较慢且管体与弯折的十二指肠境内壁存在多处摩擦,因此旋转功能大大弱化,无法满足手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控弯切开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弯切开刀,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控制手柄;
无渗接头,所述无渗接头与所述控制手柄转动装配;
主体鞘管,所述主体鞘管的近端与所述无渗接头连接,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末端柔性件,所述主体鞘管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开设的内腔通道,所述内腔通道经所述无渗接头与所述控制手柄连通;
切割丝,所述切割丝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切割丝的近端控制连接,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连接;
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经所述无渗接头引出,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一穿出位置,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二穿出位置,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所述第二穿出位置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周向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鞘管具有的内腔通道至少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导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穿设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
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腔道,所述切割丝穿设于所述第二导丝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相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或,
所述第二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二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二穿出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或周向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一基准轴线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二基准轴线上;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心轴线对称,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非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或者,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或者,所述切割丝和所述牵引丝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或者,所述切割丝和所述牵引丝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控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着直线轨迹活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沿着转动轴向定轴转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缠绕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铰接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拨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控制连接。
上述控弯切开刀中,通过切割丝和牵引丝对末端柔性件施加后撤的作用力,可以实现切割丝的单独控弯、牵引丝的单独控弯以及切割丝和牵引丝共同作用的双弯曲控弯,三种不同的控弯形式能够使末端柔性件形成不同的弯曲形态,多种弯曲形态可以确保控弯切开刀在出镜时及插入乳头括约肌后均可旋转达到理想的插管角度,提高旋转功能,有利于手术中插管,使末端柔性件的柔性明显提高,硬度没有降低,更容易顺应胆胰管的轴线,小幅度实现方向调整等,有利于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降低管壁损伤等临床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弯切开刀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弯切开刀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弯切开刀的第三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组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主体鞘管的内腔通道的第一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主体鞘管的内腔通道的第二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0、控制手柄;2000、无渗接头;3000、主体鞘管;4000、末端柔性件;5000、切割丝;6000、牵引丝;7000、控制组件;
1100、手柄指环;1200、手柄芯杆;1300、电极件;
3100、第一导丝腔道;3200、第二导丝腔道;3300、器械腔道;
5100、第一穿出位置;5200、第一连接位置;6100、第二穿出位置;6200、第二连接位置;
7100、移动件;7200、转动件;7300、拨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控弯切开刀的结构,此处限定术语“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弯切开刀,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控制手柄1000、无渗接头2000、主体鞘管3000、末端柔性件4000、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所述无渗接头2000与所述控制手柄1000转动装配,所述主体鞘管3000的近端与所述无渗接头2000连接,所述主体鞘管3000的远端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末端柔性件4000,所述主体鞘管3000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开设的内腔通道,所述内腔通道经所述无渗接头2000与所述控制手柄1000连通,所述切割丝5000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控制手柄1000与所述切割丝5000的近端控制连接,所述切割丝5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连接,所述牵引丝6000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牵引丝6000的近端经所述无渗接头2000引出,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手柄1000可以包含手柄指环1100手柄芯杆1200和电极件1300,手柄指环1100和手柄芯杆1200之间采用活动装配的结构形式,因此,手柄指环1100可以与切割丝5000的近端控制连接,然后通过手柄指环1100相对于手柄芯杆1200的相对运动来控制切割丝5000的后撤运动,除此之外,控制手柄100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任意两个能够形成相对运动的部件构成控制手柄1000,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手柄1000可以采用不限于连杆机构、丝杠滑块机构等,在此不做限定。
举例说明,当控制手柄1000采用手柄指环1100和手柄芯杆1200构成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手指套在手柄指环1100内,然后将手柄指环1100相对于手柄芯杆1200后撤,手柄指环1100便会带动切割丝5000后撤(自远端向近端方向运动),如图1所示,当切割丝5000被控制后撤时,切割丝5000便会与末端柔性件4000产生行程差,切割丝5000与末端柔性件4000产生的行程差会带动末端柔性件4000向近端方向移动,进而发生长度方向上的弯曲。
此时,控制手柄1000还可以设置电极件1300,电极件1300可以根据装配需求设置在所述手柄指环1100上或者所述手柄芯杆1200上,切割丝5000可以与电极件1300形成电连接,当本申请中的该控弯切开刀与外部的能量发生器连接后,会通过能量发生器向电极件1300供给能量,使切割丝5000加热形成切割功能,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除此之外,本申请中的控弯切开刀还具有类似于切割丝5000的牵引丝6000,所述牵引丝6000也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所述牵引丝6000的近端经所述无渗接头2000引出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引出的牵引丝6000近端来控制牵引丝6000的后撤运动(自远端向近端方向运动),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连接后,如图2所示,牵引丝6000通过后撤运动与末端柔性件4000同样能够形成行程差,利用行程差带动末端柔性件4000向近端方向移动,进而发生方向上的弯曲。无渗接头2000可以采用鲁尔接头等能够实现微量无渗的接头部件,在此不做限定。
对比图1和图2可知,当操作人员控制切割丝5000后撤时,会利用切割丝5000与末端柔性件4000的行程差带动末端柔性件4000向近端方向移动,此时末端柔性件4000会向靠近切割丝5000的方向弯曲,而当操作人员控制牵引丝6000后撤时,会利用牵引丝6000与末端柔性件4000的行程差带动末端柔性件4000向近端方向移动,此时末端柔性件4000会向靠近牵引丝6000的方向弯曲,切割丝5000与牵引丝6000后撤时使末端柔性件4000弯曲的方向取决于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在末端柔性件4000上的连接位置。
操作人员在控制牵引丝6000后撤时,可以手动控制牵引丝6000的近端或者采用控制组件7000控制牵引丝6000的近端,例如参阅图4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控制组件7000,所述控制组件7000设置在所述无渗接头2000上,所述控制组件7000与所述牵引丝6000的近端控制连接,操作人员利用控制组件7000拉动牵引丝6000的近端,控制牵引丝6000后撤。控制组件70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组件7000包括移动件7100,所述移动件7100沿着直线轨迹活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2000上,所述移动件7100与所述牵引丝6000的近端连接,操作人员可以相对于无渗接头2000控制移动件7100直线移动,从而带动牵引丝6000后撤。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组件7000包括转动件7200,所述转动件7200沿着转动轴向定轴转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2000上,所述转动件7200与所述牵引丝6000的近端缠绕连接,操作人员可以控制转动件7200转动,将牵引丝6000的近端缠绕在转动件7200上,从而带动牵引丝6000后撤。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组件7000包括拨动件7300,所述拨动件7300铰接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2000上,所述拨动件7300与所述牵引丝6000的近端控制连接,操作人员可以拨动拨动件7300,利用拨动件7300的移动控制牵引丝6000后撤。除此之外,控制组件7000还可以采用任意其他结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均穿设在主体鞘管3000的内腔通道中,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的远端可以从主体鞘管3000的任意位置穿出,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5000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一穿出位置5100,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二穿出位置6100,所述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所述第二穿出位置6100位于所述主体鞘管3000的相同位置或不同位置,具体为轴向相同而周向不同位置、轴向不同而周向相同位置或轴向、周向均不同位置,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可以取决于内腔通道的数量和位置,且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在主体鞘管3000上穿出位置的不同,也决定了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对末端柔性件4000施加的作用力以及末端柔性件4000受到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施加的作用力后能够形成的弯曲结构。
当主体鞘管3000上采用单个内腔通道时,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可以同时穿设在同一个内腔通道内,此时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必然同时从该单个内腔通道的远端开口穿出,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相同,具体穿出位置取决于该单个内腔通道的远端开口位于主体鞘管3000上的位置,例如内腔通道可以沿着主体鞘管3000的轴向开设,使内腔通道的远端开口位于主体鞘管3000的远端端面,内腔通道也可以偏离于主体鞘管3000的轴向开设,使内腔通道的远端开口位于主体鞘管3000的管壁位置等,在此不做限定。
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也可以不穿设在同一个内腔通道内,例如所述主体鞘管3000具有的内腔通道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丝腔道3100和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腔道3200,所述牵引丝6000穿设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3100,所述切割丝5000穿设于所述第二导丝腔道3200,此时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必然分别从第一导丝腔道3100的远端开口和第二导丝腔道3200的远端开口穿出,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不同,其中,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的不同位置可以为末端柔性件4000的轴向相同位置,且在末端柔性件4000的周向上为不同位置。
当所述牵引丝6000穿设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3100,所述切割丝5000穿设于所述第二导丝腔道3200,所述切割丝5000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6000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此时,所述切割丝5000和所述牵引丝6000分别为不同的腔道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可以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相同位置,可以减少连接点,便于安装和拆卸。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可以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周向不同位置,以此可实现更好的双向控弯。
参阅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鞘管3000具有的内腔通道还包括至少一个器械腔道3300,例如开设一个或两个器械腔道3300,器械通道腔可以实现送水和吸引功能,并且器械腔道3300可以用于穿设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可以包括活检钳、激光光纤等,主体鞘管3000的材料需具备硬度适中、高回弹度的特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可以分为轴向方向的位置不同或周向方向的位置不同,例如当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分别从第一导丝腔道3100的远端开口和第二导丝腔道3200的远端开口穿出时,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可以是轴向位置相同而周向位置不同,或者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可以是轴向位置不同而周向位置相同。
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丝腔道3100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3000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导丝腔道3100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一穿出位置5100,所述第二导丝腔道3200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3000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二导丝腔道3200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二穿出位置6100,此时第一导丝腔道3100和第二导丝腔道3200的远端开口都位于主体鞘管3000的远端端面,所以此时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的轴向位置是相同的,而周向位置是不同的,同理,若第一导丝腔道3100和第二导丝腔道3200的远端开口都位于主体鞘管3000的同一侧侧壁位置,那么此时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的轴向位置是不同的,而周向位置是相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的第一穿出位置5100和第二穿出位置6100,进而调整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后撤时对末端柔性件4000施加的作用力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均与末端柔性件4000连接时,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的远端可以与末端柔性件4000的任意位置连接,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5000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5200,所述牵引丝6000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6200,所述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6200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相同位置或不同位置,且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与末端柔性件4000连接位置的不同,也决定了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对末端柔性件4000施加的作用力以及末端柔性件4000受到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施加的作用力后能够形成的弯曲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6200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6200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周向不同位置,无论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第二连接位置6200在末端柔性件4000的何处,当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同时后撤时,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便会向末端柔性件4000的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第二连接位置6200施加后撤的作用力,此时末端柔性件4000上的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第二连接位置6200就会优先向近端方向移动,使末端柔性件4000发生不同形态的形变。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第一基准轴线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第二基准轴线上。如果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心轴线对称,那么此时末端柔性件4000形成的“S”形为平面S形。如果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非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心轴线对称,那么此时末端柔性件4000形成的“S”形为立体S形。
参阅图3所示,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5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连接,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连接,所以此时切割丝5000会拉动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后撤,牵引丝6000会拉动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后撤,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共同向末端柔性件4000施加作用力,会使末端柔性件4000发生扭转效果,形成两个弯曲位置,两个弯曲位置分别在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和近端之间、以及在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和远端之间,使整个末端柔性件4000形成“S”形弯曲结构。
或者,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连接,所述切割丝5000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连接,所以此时牵引丝6000会拉动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后撤,切割丝5000会拉动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后撤,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共同向末端柔性件4000施加作用力,会使末端柔性件4000发生扭转效果,形成两个弯曲位置,两个弯曲位置分别在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和近端之间、以及在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和远端之间,使整个末端柔性件4000形成“S”形弯曲结构。
或者,所述切割丝5000和所述牵引丝6000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连接,如所述切割丝5000和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或大致靠近远端的位置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连接,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共同向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施加作用力,使末端柔性件4000的远端发生弯曲,以及所述切割丝5000和所述牵引丝6000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连接,如所述切割丝5000和所述牵引丝6000的远端或大致靠近远端的位置与所述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连接,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共同向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施加作用力,使末端柔性件4000的中部向近端移动进而发生弯曲。
由此可知,通过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对末端柔性件4000施加后撤的作用力,可以实现切割丝5000的单独控弯、牵引丝6000的单独控弯以及切割丝5000和牵引丝6000共同作用的双弯曲控弯,三种不同的控弯形式还能够通过第一穿出位置5100、第二穿出位置6100、第一连接位置5200和第二连接位置6200的不同,使末端柔性件4000形成不同的弯曲形态,多种弯曲形态可以确保控弯切开刀在出镜时及插入乳头括约肌后均可旋转达到理想的插管角度,有利于手术中插管。尤其是双弯曲控弯时能够使末端柔性件4000形成两个弯曲,使末端柔性件4000的柔性明显提高,硬度没有降低,更容易顺应胆胰管的轴线,小幅度实现方向调整等,有利于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降低管壁损伤等临床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控制手柄;
无渗接头,所述无渗接头与所述控制手柄转动装配;
主体鞘管,所述主体鞘管的近端与所述无渗接头连接,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末端柔性件,所述主体鞘管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开设的内腔通道,所述内腔通道经所述无渗接头与所述控制手柄连通;
切割丝,所述切割丝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切割丝的近端控制连接,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连接;
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经所述无渗接头引出,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一穿出位置,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二穿出位置,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所述第二穿出位置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周向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鞘管具有的内腔通道至少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导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穿设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
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腔道,所述切割丝穿设于所述第二导丝腔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相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或,
所述第二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二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二穿出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或周向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一基准轴线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二基准轴线上;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心轴线对称,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非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或者,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或者,所述切割丝和所述牵引丝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或者,所述切割丝和所述牵引丝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着直线轨迹活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沿着转动轴向定轴转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缠绕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铰接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拨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控制连接。
CN202221669339.7U 2022-06-30 2022-06-30 控弯切开刀 Active CN217907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9339.7U CN217907962U (zh) 2022-06-30 2022-06-30 控弯切开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9339.7U CN217907962U (zh) 2022-06-30 2022-06-30 控弯切开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962U true CN21790796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9339.7U Active CN217907962U (zh) 2022-06-30 2022-06-30 控弯切开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9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47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控弯切开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47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控弯切开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10807A (en) Sphincterotome with deflectable cutting plan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2368508B1 (en) Endoscopic rotating electrical knife
EP2049005B1 (en) Positioning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a treatment instrument at the end of a medical device
CN105073177B (zh) 可转向医疗设备
EP3461391B1 (en) Insertion assisting tool for endoscope
US20070265494A1 (en) Flexible and retractable endoscope elevator
CN111248947A (zh) 可调弯活检针及活检系统
US20110092766A1 (en) Tapered lumens for multi-lumen sleeves used in endoscopic procedures
EP2119405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introduction device
JPH0653125B2 (ja) 括約筋切開法ならびに制御された曲げおよび向きを備えた器具
CN220424333U (zh) 可调弯导管
CN107233656B (zh) 鼻窦球囊导管系统
JP4716939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7907962U (zh) 控弯切开刀
JP5572637B2 (ja) 電気外科回転切開器具
CN113081243A (zh) 一种可视可控弯乳头切开刀
US10758117B2 (en) Endoscopic assistanc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CN214912456U (zh) 一种可视化导管及带有该可视化导管的切开刀
WO1998019732A1 (en) Steerable instrument for use in medical procedures
CN114849021B (zh) 一种可视化插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24001476A1 (zh) 控弯切开刀
CN114795454A (zh) 用于导管射频消融的可控序列弯长鞘管及导管射频消融装置
CN114949553A (zh) 一种可视化导管及带有该可视化导管的切开刀
CN219814206U (zh) 一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
CN218870406U (zh) 切开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