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7887U - 一种栓塞弹簧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栓塞弹簧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887U
CN217907887U CN202221895285.6U CN202221895285U CN217907887U CN 217907887 U CN217907887 U CN 217907887U CN 202221895285 U CN202221895285 U CN 202221895285U CN 217907887 U CN217907887 U CN 217907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jaw
jaw
coil
spring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952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俊
郭力友
夏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tia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952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栓塞弹簧圈,其包括:推送管、第一夹爪、推送件以及弹簧圈。推送件滑动连接在推送管内。第一夹爪设置在推送管上,第一夹爪在自然状态下收缩,推送件可选择性地与第一夹爪抵接以使得第一夹爪绷紧。弹簧圈具有连接部,第一夹爪伸入连接部内并在绷紧时与连接部相卡接。以此推送件只会在推送管内移动,而第一夹爪在弹簧圈解脱时也是向内收缩,弹簧圈在解脱时就不会增加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少对其他弹簧圈产生勾连的可能性,也减少第一夹爪与血管接触的可能性,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栓塞弹簧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栓塞弹簧圈。
背景技术
栓塞弹簧圈是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瘤的医疗器械,其利用相应的输送系统送入病变位置处,之后利用特定的解脱方法解脱输送系统与栓塞弹簧的连接,从而将栓塞弹簧圈滞留在病变位置处。
现有技术中,在依靠机械解脱结构来进行弹簧圈的解脱时,该结构主要是包括导管、设置于导管内的夹爪以及与夹爪连接的弹簧圈。输送时就利用导管来将夹爪和弹簧圈推动至病变位置处,再将夹爪推出导管,夹爪与导管分离后就会自动扩张而与弹簧圈分离,完成对弹簧圈的分离。
但是,上述过程中,夹爪在自动扩张过程中占据空间较大,不仅容易勾到已放置的其他弹簧圈,还容易与血管壁接触对血管造成伤害,导致手术的风险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栓塞弹簧圈,解决了弹簧圈在解脱时容易勾到已放置的其他弹簧圈或对血管造成伤害,导致手术风险增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栓塞弹簧圈,其包括:推送管、第一夹爪、推送件以及弹簧圈。推送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管内。第一夹爪设置在所述推送管上,所述第一夹爪在自然状态下收缩,所述推送件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夹爪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夹爪绷紧。弹簧圈具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夹爪伸入所述连接部内并在绷紧时与所述连接部相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爪包括:多个弹性抓杆,多个所述弹性抓杆沿所述推送管的周向环设,多个所述弹性抓杆靠近所述弹簧圈的一端在所述自然状态下彼此靠近,所述推送件与多个所述弹性抓杆的内侧壁可选择性地贴合以推动多个所述弹性抓杆靠近所述弹簧圈的一端彼此分离,与所述连接部相卡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弹性抓杆上均设有卡块,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卡接的卡孔。
可选地,所述推送管上设有缺口,所述弹性抓杆设置在所述缺口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抓杆包括: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推送管上,且所述固定杆部分地伸出所述推送管;以及弹性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端壁上,且所述弹性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在所述自然状态下靠近所述推送管的轴线。
可选地,所述弹簧圈设置多个,每个所述弹簧圈上均设有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弹簧圈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夹爪,所述推送件与所述第二夹爪可选择性地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夹爪与相邻所述弹簧圈的连接部相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夹爪包括:连接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圈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以及多个弹性卡爪,环设在所述连接圈上,多个所述弹性卡爪在自然状态下彼此靠近,所述推送件与多个所述弹性卡爪可选择性地抵接使得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彼此分离以与相邻所述弹簧圈的连接部相卡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圈上,所述第一夹爪部分地或所述第二夹爪部分地伸入所述连接套内,并与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壁选择性地卡接。
可选地,所述推送件包括:圆柱销,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管内并与所述第一夹爪的内侧壁抵接,以选择性地挤压所述第一夹爪使得所述第一夹爪绷紧;以及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则伸出所述推送管。
可选地,所述推送件包括:推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管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夹爪内并与所述第一夹爪的内侧壁抵接,以选择性地挤压所述第一夹爪以使得所述第一夹爪绷紧,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推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输送弹簧圈前,先将第一夹爪伸入连接部内,并将推送件伸入第一夹爪内,使得第一夹爪绷紧而扩张,第一夹爪从而与连接部卡接,以将弹簧圈固定在推送管上,即可利用推送管将弹簧圈输送至病变位置处,再逐渐从推送管内抽出推送件,从而分离第一夹爪和推送件,第一夹爪就会自动收缩而与连接部分离,即可完成对弹簧圈的解脱,完成弹簧圈的放置。以此推送件只会在推送管内移动,而第一夹爪也是向内收缩,从而降低弹簧圈在解脱时对其他弹簧圈勾连的可能性,也减少第一夹爪与血管接触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弹簧圈与第一夹爪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第一夹爪设置在推送管的端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弹性抓杆设置在缺口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设置多个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多个弹簧圈依次解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推送件为推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推送管;110、缺口;200、推送件;210、圆柱销;220、拉绳;230、推杆;300、第一夹爪;310、弹性抓杆;311、固定杆;312、弹性杆;320、卡块;400、弹簧圈;410、连接部;411、卡孔;420、第二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弹簧圈是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瘤的医疗器械。而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动脉瘤一般较小,部分患者的动脉瘤终生都不会破裂,且无生命危险。但动脉瘤一旦破裂则表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进而会引起急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常见疾病。
对于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步,该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效果也更加肯定。综合全球对方法使用的治疗数据表明,血管内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小于手术夹闭,这与血管内治疗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选择这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而针对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就是指在血管内植入栓塞弹簧圈,常规过程是从股动脉穿刺,置入导引导管,并且在荧光显影下将导引导管通过血流系统送入载瘤动脉内。将一根微导管经导引导管送入载瘤动脉,在微导丝的配合下,将微导管经动脉瘤开口送入瘤腔。微导管末端保持在近瘤颈的1/3~1/2处,较小动脉瘤可放在动脉瘤颈处。最后,经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送入弹簧圈,以使弹簧圈在动脉瘤腔中填充。利用弹簧圈的机械闭塞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栓闭塞作用,将动脉瘤隔绝于载瘤动脉的血循环之外,阻挡血液流入动脉瘤中,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破裂的目的,有效地防止了脑出血中风的可能。对于动脉瘤已经出血的患者,动脉瘤栓塞的微创疗法可以有效阻止动脉瘤继续出血。
目前,弹簧圈解脱方式有水解脱、电解脱、热熔解脱以及机械解脱四种主要方式。水解脱是向输送管内通入溶剂溶解来实现解脱弹簧圈,它存在解脱方式不稳定的问题,而且注入溶剂太多容易增加血管压力,若溶剂注入量不足又不能到达弹簧圈解脱的位置,难以实现解脱。电解脱是弹簧圈与导丝之间通过电焊焊接在一起。电焊冷却后焊接部分会不均匀,容易产生比较高的电压,导致弹簧圈从微导管电解脱的时间不易控制,电解脱的时间从30秒到几分钟不等。热熔解脱需要引入电流、电线和电极等,是通过电产生热,当热量达到一定的时候熔断热熔丝来实现弹簧圈解脱。热熔的时候会产生冒烟现象,导致人体内的局部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机械解脱目前主流方法是套圈式,即增加一活动连接杆,活动连接杆末端是球形特征,活动连接杆首端是跟弹簧圈连接,解脱丝是跟活动连接杆组装一并放入输送导管,通过回撤解脱丝来实现弹簧圈解脱。但是在解脱时,解脱点容易受到机械力的作用,从而造成植入物位置偏差,增加医生手术风险,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另外,这种机械解脱结构较难加工,且成本高。
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弹簧圈的快速解脱,在输送管道内增加了弹性的夹爪,夹爪在输送管道内与输送管道内相互挤压,保持夹爪压缩状态,此时夹爪与弹簧圈相互卡接。而在弹簧圈到病变位置处时,再将夹爪推出输送导管,并将弹簧圈推至指定位置处,弹簧圈伸出输送导管后夹爪自动扩张而解脱弹簧圈,即可快速完成对弹簧圈的解脱。但是夹爪在移动时受到输送导管较大的摩擦,因此推送夹爪移动时比较费力,难以准确推动弹簧到指定位置处。而且夹爪在自动扩张时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导致夹爪容易与已放置的弹簧圈卡接,也容易与血管壁发生接触而损伤血管,增大了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
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栓塞弹簧圈,在输入前用于连接弹簧圈的夹爪处于收缩状态,在装好推送件后,推送件会挤压夹爪,使得夹爪绷紧而向外扩张,以与弹簧圈卡接,弹簧圈从而固定在输送导管上,再利用输送导管将弹簧圈输送至指定位置处,抽出推送件,从而分离推送件与夹爪,夹爪自然收缩而与弹簧圈分离,即可完成弹簧圈的解脱。以此在解脱弹簧圈时,夹爪向内收缩,而不会占用推送管外的空间,从而就不会与已放置的弹簧圈卡接,也不会与血管壁发生接触而损伤血管,有效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在简单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后,以下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栓塞弹簧圈包括:推送管100、推送件200、第一夹爪300以及弹簧圈400。推送件200滑动连接在推送管100内。第一夹爪300设置在推送管100上,第一夹爪300在自然状态下收缩,推送件20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夹爪300抵接以使得第一夹爪300绷紧。弹簧圈400具有连接部410,第一夹爪300伸入连接部410内并在绷紧时与连接部410相卡接。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弹簧圈与第一夹爪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第一夹爪设置在推送管的端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推送管100整体呈中空圆柱管状,第一夹爪300就设置在推送管100的端面上,或者在推送管100上开设相应的槽或者通孔,以安装第一夹爪300。第一夹爪300可以呈弹性状态,自然状态就指第一夹爪300在不受外力下的状态,此时第一夹爪300在靠近弹簧圈400的一端利用自身的弹力靠近推送管100的轴线。弹簧圈400与推送管100同轴设置,且二者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连接部410内中空,能够供第一夹爪300靠近弹簧圈400的一侧伸入。推送件200就置于推送管100内并与第一夹爪300的内侧壁抵紧,推送件200可以随第一夹爪300的内壁形状来设计,比如圆柱形等,推送件200的外径与第一夹爪300绷紧时的内径相同,或者推送件200的外径略大于第一夹爪300绷紧时的内径,具体二者的尺寸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在输送弹簧圈400前,先将第一夹爪300伸入连接部410内,并将推送件200伸入第一夹爪300内,使得第一夹爪300绷紧而向外扩张,而与连接部410卡接,以将弹簧圈400固定在推送管100上,即可利用推送管100将弹簧圈400输送至病变位置处。弹簧圈400到达指定位置处后,再逐渐从推送管100内抽出推送件200,从而分离第一夹爪300和推送件200,第一夹爪300就会自动收缩而与连接部410分离,即可完成对弹簧圈400的解脱,完成弹簧圈400的放置。以此推送件200只会在推送管100内移动,而第一夹爪300也是向内收缩,从而降低弹簧圈400在解脱时对其他弹簧圈400勾连的可能性,也减少第一夹爪300与血管接触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爪300包括多个弹性抓杆310。多个弹性抓杆310沿推送管100的周向环设,多个弹性抓杆310靠近弹簧圈400的一端在自然状态下彼此靠近,推送件200与多个弹性抓杆310的内侧壁可选择性地贴合以推动多个弹性抓杆310靠近弹簧圈400的一端彼此分离,以与连接部410相卡接。
具体地,弹性抓杆310呈长条形并沿推送管100的轴线方向延伸,其截面可以为弧形,该弧形截面的圆心位于推送管100的轴线上,应当理解的是,其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矩形等,本实用新型不对其作具体限定。弹性抓杆3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三个,其具体数量可以介于1到10之间,具体弹性抓杆3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抓杆310设置两个,两个弹性抓杆310相对设置。
在对弹簧圈400进行固定时,利用推送件200挤压弹性抓杆310的内侧壁,从而使得弹性抓杆310逐渐向外扩张而绷紧,弹性抓杆310就会逐渐与连接部410相卡接,完成对弹簧圈400的固定。同理在解脱弹簧圈400时,只需要分离推动件和弹性抓杆310,弹性抓杆310会自动回缩,而与连接部410分离,即可完成对弹簧圈400的解脱。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弹性抓杆310上均设有卡块320,连接部410上开设有与卡块320相卡接的卡孔411。具体地,卡块320固定在弹性抓杆310的外侧壁上,二者可以一体成型,以提高整体的连接强度,也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卡块320的截面也可以呈弧形,且卡块320位于弹性抓杆310靠近弹簧圈400的一端,也就是弹性抓杆310伸入连接部410的一端,以便于弹性抓杆310与连接部410的相互卡接。应当理解的是,卡块320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410的内壁上,而在弹性抓杆310上开设相应的卡孔411,也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卡接。而具体卡块320和卡孔411的形状则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定,比如卡块320可以为四边形,也可以为三边形等,本实用新型不对卡块320和卡孔411的形状作限定。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中弹性抓杆设置在缺口内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推送管100上设有缺口110,弹性抓杆310就设置在缺口110内。具体地,推送管100靠近弹簧圈400的一端开设长条形的缺口110,以供弹性抓杆310的安装。通过设置缺口110,在弹性抓杆310收缩时能够完全收入推送管100内,进一步避免弹性抓杆310与其他弹簧圈400勾连的可能性。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设置多个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多个弹簧圈依次解脱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弹簧圈400设置多个,每个弹簧圈400上均设有连接部410,且弹簧圈400远离连接部410的一侧设有第二夹爪420,推送件200与第二夹爪420可选择性地抵接以使得第二夹爪420与相邻弹簧圈400的连接部410相卡接。
具体地,多个弹簧圈400按照植入顺序依次沿推送管100的轴线排列,其中距离推送管100最远的弹簧圈400的一端设置连接部410,另一端则设置半球形的封闭部。而多个弹簧圈400的尺寸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长度逐步降低,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弹簧圈400的中部中空以供推送件200穿过,弹簧圈400靠近推送管100的一端设置连接部410,弹簧圈400远离推送管100的一端则设置第二夹爪420,第二夹爪420也可以具有弹性且在自然状态下内缩,推送件200贯穿多个弹簧圈400设置,并能够同时与第一夹爪300和多个第二夹爪420的内侧壁抵接。
在弹簧圈400的植入中,可以将多个弹簧圈400根据植入顺序依次通过第二夹爪420和连接部410连接在一起,从而一并植入病变位置处,通过抽出推送件200既使得多个第二夹爪420依次收缩而与连接部410分离,实现一次手术即可解脱多个弹簧圈400,有效节省了手术花费的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爪420包括:连接圈和多个弹性卡爪。连接圈固定设置在弹簧圈400远离连接部410的一侧。多个弹性卡爪环设在连接圈上,多个弹性卡爪在自然状态下彼此靠近,推送件200与多个弹性卡爪可选择性地抵接使得多个弹性卡爪之间彼此分离以与相邻弹簧圈400的连接部410相卡接。
具体地,连接圈固定在弹簧圈400上,二者可以一体成型,弹性卡爪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弹性卡爪沿连接圈的周向间隔分布,弹性卡爪可以呈L形,其横臂与连接圈固定并沿连接圈的轴线延伸,其竖臂则能够深入连接部410内并与连接部410的卡孔411相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弹性卡爪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弹性卡爪上设置卡孔411,在连接部410上固定设置插入卡孔411内的插块,还可以为弹性卡爪自身不具备弹性,其一端与连接圈活动连接,其另一端则套设一个弹簧圈400,弹簧圈400同时套接在多个弹性卡爪上,也可以实现上述第二卡爪420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不对弹性卡爪作限定。而连接圈则能够填充弹簧圈400与第二夹爪420之间的间隙,确保弹簧圈400与第二夹爪420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410包括连接套。连接套固定设置在弹簧圈400上,第一夹爪300部分地或第二夹爪420部分地伸入连接套内,并与连接套的内侧壁选择性地卡接。
具体地,连接套的截面可以为环形,其一端与弹簧圈400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供第一夹爪300或第二夹爪420伸入,连接套的内侧壁上则可以设置卡孔411或者卡块320等结构。应当理解的是,连接套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方形,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推送件200包括圆柱销210和拉绳220。圆柱销210滑动连接在推送管100内并与第一夹爪300的内侧壁抵接,以选择性地挤压第一夹爪300使得第一夹爪300绷紧。拉绳220的一端与圆柱销210固定连接,拉绳220的另一端则伸出推送管100。
具体地,圆柱销210就置于第一夹爪300内,且圆柱销210沿推送管100的轴线方向延伸,当设置多个弹簧圈400时,圆柱销210就贯穿多个弹簧圈400,以与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抵接。圆柱销210的外径与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的内径相同,以便于在缓解圆柱销210与第一夹爪300及第二夹爪420之间挤压力的同时,确保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的顺利绷紧扩张。
圆柱销210的外径也可以略大于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的内径,以此能够确保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的充分扩张。在固定弹簧圈400时,就将圆柱销210推入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内,使得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向外扩张以固定弹簧圈400。而当解脱弹簧圈400时,则通过拉绳220拉动圆柱销210滑动,使得圆柱销210与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分离,第一夹爪300和第二夹爪420自然收缩,即可完成对弹簧圈400的机械解脱。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抓杆310包括:固定杆311和弹性杆312。固定杆311固定设置在推送管100上,且固定杆311部分地伸出推送管100。弹性杆312设置在固定杆311的端壁上,且弹性杆312远离固定杆311的一端在自然状态下靠近推送管100的轴线。
具体地,弹性抓杆310由两部分构成,固定杆311可以不具有弹性而直接固定在推送管100的内壁上,或者固定在推送管100的缺口110内,且固定杆311沿推送管100的轴线方向延伸,而弹性杆312则具有弹性并设置在固定杆311上。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弹性杆312远离固定杆311的一端向靠近推送管100的轴线一侧弯折,且卡块320或者卡孔411就设置在弹性杆312上。应当理解的是,固定杆311也可以具有弹性,从而固定杆311与弹性杆312可以一体成型(如图3和图4所示),以降低生产难度。
实施例二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栓塞弹簧圈的推送件为推杆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本实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推送件200包括:推杆230。推杆230滑动连接在推送管100内,推杆230的一端伸入第一夹爪300内并与第一夹爪300的内侧壁抵接,以选择性地挤压第一夹爪300以使得第一夹爪300绷紧,推杆230的另一端伸出推送管100。
具体地,利用推杆230代替拉绳220和圆柱销210,推杆230整体可以呈圆柱形并伸入第一夹爪300内,推杆230的外径与第一夹爪300在扩张时的内径相同,以便于缓解推杆230与第一夹爪300之间挤压力,从而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使得推杆230能够顺利滑动,同时还能够确保推杆230顺利挤压第一夹爪300向外扩张绷紧。从而推杆230的外径也可以略大于第一夹爪300在扩张时的内径,以确保推杆230能够使得第一夹爪300充分扩张以固定好弹簧圈400。具体推杆230与第一夹爪300之间的尺寸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当存在多个弹簧圈400时,就可以适当地延长推杆230的长度,使得推杆230能够贯穿多个弹簧圈400而与多个第二夹爪420相抵接。具体推杆230的长度可以根据弹簧圈400的数量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弹簧圈包括:
推送管(100);
推送件(200),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管(100)内;
第一夹爪(300),设置在所述推送管(100)上,所述第一夹爪(300)在自然状态下收缩,所述推送件(200)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夹爪(300)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夹爪(300)绷紧;以及
弹簧圈(400),具有连接部(410),所述第一夹爪(300)伸入所述连接部(410)内并在绷紧时与所述连接部(410)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300)包括:
多个弹性抓杆(310),多个所述弹性抓杆(310)沿所述推送管(100)的周向环设,多个所述弹性抓杆(310)靠近所述弹簧圈(400)的一端在所述自然状态下彼此靠近,所述推送件(200)与多个所述弹性抓杆(310)的内侧壁可选择性地贴合以推动多个所述弹性抓杆(310)靠近所述弹簧圈(400)的一端彼此分离,与所述连接部(410)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抓杆(310)上均设有卡块(320),所述连接部(410)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320)相卡接的卡孔(4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管(100)上设有缺口(110),所述弹性抓杆(310)设置在所述缺口(1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抓杆(310)包括:
固定杆(311),固定设置在所述推送管(100)上,且所述固定杆(311)部分地伸出所述推送管(100);以及
弹性杆(312),设置在所述固定杆(311)的端壁上,且所述弹性杆(312)远离固定杆(311)的一端在所述自然状态下靠近所述推送管(100)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400)设置多个,每个所述弹簧圈(400)上均设有所述连接部(410),且所述弹簧圈(400)远离所述连接部(410)的一侧设有第二夹爪(420),所述推送件(200)与所述第二夹爪(420)可选择性地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夹爪(420)与相邻所述弹簧圈(400)的连接部(410)相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爪(420)包括:
连接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圈(400)远离所述连接部(410)的一侧;以及
多个弹性卡爪,环设在所述连接圈上,多个所述弹性卡爪在自然状态下彼此靠近,所述推送件(200)与多个所述弹性卡爪可选择性地抵接使得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彼此分离以与相邻所述弹簧圈(400)的连接部(410)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0)包括:
连接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圈(400)上,所述第一夹爪(300)部分地或所述第二夹爪(420)部分地伸入所述连接套内,并与所述连接套的内侧壁选择性地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件(200)包括:
圆柱销(210),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管(100)内并与所述第一夹爪(300)的内侧壁抵接,以选择性地挤压所述第一夹爪(300)使得所述第一夹爪(300)绷紧;以及
拉绳(220),所述拉绳(220)的一端与所述圆柱销(210)固定连接,所述拉绳(220)的另一端则伸出所述推送管(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栓塞弹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件(200)包括:
推杆(230),滑动连接在所述推送管(100)内,所述推杆(230)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夹爪(300)内并与所述第一夹爪(300)的内侧壁抵接,以选择性地挤压所述第一夹爪(300)以使得所述第一夹爪(300)绷紧,所述推杆(23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推送管(100)。
CN202221895285.6U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栓塞弹簧圈 Active CN217907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5285.6U CN217907887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栓塞弹簧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5285.6U CN217907887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栓塞弹簧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887U true CN217907887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95285.6U Active CN217907887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栓塞弹簧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1064B1 (en) Occlusive device delivery system with mechanical detachment
JP6364354B2 (ja) 遠位および/または近位制御を用いて管腔閉塞デバイスを送達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93143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aining vaso-occlusive devices within an aneurysm
EP1003422B1 (en) Detachable aneurysm neck bridge
US8956381B2 (en)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vaso-occlusive device
EP1871241B1 (en) Closure device for left atrial appendage
CN114504357B (zh) 一种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植入物解脱机构
EP2397081B1 (en) Occlusive device with stretch resistant member and anchor filament
WO2006069123A1 (en) Vaso-occlusive device having pivotable coupling
JP6100454B2 (ja) 生体管腔閉塞装置
CN112656477B (zh) 动脉瘤闭塞装置及其微导管
CN115005920A (zh) 一种栓塞弹簧圈
CN217907887U (zh) 一种栓塞弹簧圈
JP2007507313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カテーテル
CN115252037B (zh) 封堵器插入系统
CN115192114A (zh) 一种带有装载筒的外周弹簧圈及使用方法
CN217066493U (zh) 解脱机构以及栓塞装置
US11103253B2 (en) Embolization scaffold devices
CN114191021A (zh) 动脉瘤辅助支架
CN216221549U (zh) 弹簧圈递送系统和弹簧圈递送装置
CN218484613U (zh) 一种机械解脱栓塞弹簧圈装置
CN217040438U (zh) 动脉瘤辅助支架
CN211534770U (zh) 电凝血栓塞弹簧装置
AU76871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locking flow through blood vessels
CN115500888A (zh) 弹簧圈递送系统和弹簧圈递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