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7592U -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592U
CN217907592U CN202221065845.5U CN202221065845U CN217907592U CN 217907592 U CN217907592 U CN 217907592U CN 202221065845 U CN202221065845 U CN 202221065845U CN 217907592 U CN217907592 U CN 217907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dust
channel
cup assembl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58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季剑
方杰
谢益新
李冰
黄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658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吸尘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尘杯组件包括尘杯和集尘件。尘杯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形成容纳腔、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和插接部,容纳腔具有取放口,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均与容纳腔连通,盖体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取放口,插接部位于容纳腔内且设置于进气通道处;集尘件包括尘袋和支架,支架形成有进风口,尘袋设置于支架上,进风口与尘袋内的空间连通,集尘件能够通过取放口取出或放入容纳腔,支架与插接部插接配合,以使进风口与进气通道连通。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能够解决灰尘不易清理的问题,高效便捷,用户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吸入的灰尘储存在尘杯内,而尘杯倒灰后会有残留的灰尘吸附在尘杯的杯壁上不容易清理,用户手动清理时,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以解决灰尘不易清理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包括:
尘杯,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纳腔、进气通道、出气通道和插接部,所述容纳腔具有取放口,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盖体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取放口,所述插接部位于容纳腔内且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处;
集尘件,包括尘袋和支架,所述支架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尘袋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袋内的空间连通,所述集尘件能够通过所述取放口取出或放入所述容纳腔,所述支架与所述插接部插接配合,以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放口形成于所述容纳腔的顶侧,所述插接部形成有顶侧开口的插槽,所述支架从所述插槽的顶侧开口插入所述插槽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槽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插接部上远离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形成有顶侧开口的避让口,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和具有所述进风口的提手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尘袋和所述提手部,所述提手部的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连接部容设于所述避让口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手部的部分高于所述插接部的顶表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进气通道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插板连通;所述第二插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板远离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以共同限定出所述插槽,所述第二插板形成有顶侧开口的避让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包括隔离筋,所述隔离筋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表面,所述隔离筋用于隔开所述尘袋和所述容纳腔的表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位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两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的形状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端口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进风口的周围部位与所述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的尘杯组件;
主体,形成有吸尘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吸尘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导电连接管、地刷和主机,所述地刷形成有所述吸尘通道,所述主机形成有所述排风通道。
一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机和所述导电连接管之间,所述导电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通道插接连通,所述导电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插接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插接连通;或,所述尘杯组件设置于所述地刷和所述导电连接管之间,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吸尘通道插接连通,所述导电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插接连通,所述导电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风通道插接连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导电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导电连接管不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将来自进风通道的含尘气体通过进风口进入尘袋内,经过尘袋过滤后,通过出气通道流出至尘杯外,使得灰尘直接落入尘袋内,可以减少灰尘遗漏在尘杯的情况,提高清洁效率。且壳体内设置有插接部,集尘件的支架可以与插接部插接配合,高效便捷,待尘袋中的尘满后,用户可以直接更换新的尘袋或者清理尘袋的方式,清除尘袋收集的灰尘,用户体验感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为打开状态;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为关闭状态;
图3为图1中的集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尘杯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结构示意图去掉了盖体和集尘件;
图5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其中,尘杯组件连接在导电连接管与主机之间;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其中,尘杯组件连接在导电连接管与地刷之间。
附图标记说明
吸尘器100;尘杯组件1;尘杯11;壳体111;容纳腔111a;取放口1111a1;进气通道111b;出气通道111c;插接部111d;开口111d1;插槽111d2;避让口111d3;第一插板111d4;第二插板111d5;围板111d6;盖体112;集尘件 12;尘袋121;支架122;进风口122a;连接部1221;提手部1222;隔离筋13;主体2;导电连接管21;地刷22;吸尘通道22a;主机23;排风通道23a;盖体安装座3;转动部4;锁止机构5;卡爪51;施力部511;锁止部512;卡扣5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
相关技术中,手持吸尘器吸入的灰尘通过旋风分离后储存在尘杯中,而尘杯非常容易变脏,且在倒灰后,会有残留的灰尘吸附在尘杯的内壁上不易清理,用户体验感不好。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请参阅图1至图5,尘杯组件1包括尘杯11和集尘件12。
尘杯11包括壳体111和盖体112,壳体111形成容纳腔111a、进气通道111b、出气通道111c和插接部111d。示例性地,壳体11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壳体111的形状不限。容纳腔111a 具有取放口111a1,进气通道111b和出气通道111c均与容纳腔111a连通。示例性的,取放口111a1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取放口111a1 的形状不限。盖体112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取放口111a1。插接部111d位于容纳腔111a且置于进气通道111b处。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盖体112的一侧可以和壳体111转动连接,盖体 112和壳体111可以通过锁止机构5锁止或解锁。这样,锁止机构5解锁的情况下,盖体112可以自由活动,以打开取放口111a1;锁止机构5锁止的情况下,盖体112稳定地关闭取放口111a1。
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11的取放口111a1处设置有盖体安装座3,例如,盖体安装座3可以设置在壳体111的靠近出气通道111c的一侧。盖体112形成有转动部4,转动部4和盖体安装座3其中一个形成有轴孔,转动部4和盖体安装座3其中另一个形成有转轴,转轴穿设于轴孔内,以使盖体112和壳体111 转动连接。这样,用户对盖体112施力,使得盖体112能够打开或关闭取放口 111a1。
一具体实施例中,锁止机构5包括卡扣52和可转动的卡爪51,壳体111 和盖体112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扣52,壳体111和盖体112其中另一个设置有卡爪51。卡爪51包括施力部511和锁止部512,施力部511和锁止部512分别位于卡爪51的转动轴线相对的两端,锁止部512在其转动方向上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锁止部512处于锁止位置的情况下,锁止部512与卡扣52卡接配合,以锁止盖体112和壳体111,锁止部512处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锁止部512 脱出卡扣52,以解锁盖体112和壳体111。通过按压或抠拉施力部511的方式,以释放锁止部512,可以解锁盖体112和壳体111,以便盖体112处于自由状态以打开取放口111a1,高效便捷。
示例性的,盖体112可以密封地关闭取放口111a1,例如,可以在盖体112 上设置密封圈等密封结构,以密封盖体112和壳体111之间的间隙,防止容纳腔111a内的气体溢出,增加尘杯11的气密性。
请参阅图3至图5,集尘件12包括尘袋121和支架122,支架122形成有进风口122a,尘袋121设置于支架122上,进风口122a与尘袋121内的空间连通。尘袋121用于过滤含尘气流。这样,灰尘可以通过进风口122a进入尘袋 121的内部空间,灰尘收集在尘袋121的内部空间,避免溢出到尘杯11内,吸尘效果好,过滤后的气流进入容纳腔111a,再通过出气通道111c流出。集尘件 12能够通过取放口111a1取出或者放入容纳腔111a,支架122与插接部111d 插接配合,以使进风口122a与进气通道111b连通。示例性的,打开盖体112,将集尘件12从取放口111a1放入容纳腔111a内,接着将支架122插接在插接部111d上,使得进风口122a与进气通道111b连通,再将盖体112关闭投放口,通过锁止部512和卡扣52卡接配合,以将盖体112稳固地锁紧在壳体111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1,来自进风通道的含尘气流通过进风口122a进入尘袋121内,经过尘袋121过滤后形成过滤气流,过滤气流进入容纳腔111a,通过出气通道111c流出至尘杯11外。使灰尘通过进风口122a直接落入尘袋121的内部空间中,减少灰尘遗漏在尘杯11内的情况,提高清理效率。支架122与插接部111d插接配合,以便高效、便捷地装卸尘袋121,在需要清理尘袋121的情况下,将支架122拔出插接部111d,再将尘袋121从取放口111a1 取出容纳腔111a。用户可以通过直接更换新的尘袋121或者清理尘袋121的方式,清除尘袋121收集的灰尘,用户体验感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取放口111a1形成于容纳腔111a的顶侧。示例性的,以壳体111的形状为圆柱体为例,取放口111a1形成在圆柱体的顶面,也就是说在圆柱体的顶面开一个孔,便于用户对尘袋121进行安装和拆卸,效率高。插接部111d形成有顶侧开口111d1的插槽111d2,支架122从插槽111d2 的顶侧开口111d1插入插槽111d2内。这样,取放口111a1和插槽111d2同向开口111d1,在通过取放口111a1装配集尘件12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拿住支架 122,直接将支架122插入插槽111d2内,装配简便、快捷。通过支架122与插槽111d2插接配合,使得集尘件12能够更好地固定在插接部111d上,减少尘袋121因气流造成晃动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尘袋121的安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或图4,插槽111d2与进气通道111b连通。这样,便于灰尘更好进入尘袋121的内部空间。插接部111d上远离进气通道111b的一侧形成有顶侧开口111d1的避让口111d3。示例性的,避让口111d3与插槽 111d2的顶侧开口111d1连通。支架122包括连接部1221和具有进风口122a 的提手部1222,连接部1221连接尘袋121和提手部1222,提手部1222的至少部分插入插槽111d2内,连接部1221容设于避让口111d3内。示例性的,提手部1222从顶侧开口111d1插入插槽111d2,连接部1221位于避让口111d3内,尘袋121位于插接部111d外的容纳腔111a内,结构紧凑,能够避让尘袋121,使用时即插即用,尘满后可以拨出提手部1222后处理尘袋121,整个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通过在插接部111d远离进气通道111b的一侧形成有顶侧开口 111d1的避让口111d3,能够在支架122插入插槽111d2时,避让尘袋121,使得尘袋121能够随着支架122一起下移,装配高效便捷。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或图5,提手部1222的部分高于插接部111d的顶表面。示例性的,提手部1222的高度大于插槽111d2的深度,当提手部1222 底部插入插槽111d2底部时,仍有部分提手部1222露出于插槽111d2的顶侧开口111d1,便于用户手拿提手部1222操作,使用体验感好。可以理解的是,提手部1222的顶表面低于壳体111的取放口111a1,这样,避免造成盖体112无法关闭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插接部111d包括第一插板111d4和第二插板 111d5,进气通道111b伸入容纳腔111a内且与第一插板111d4连通。示例性地,以容纳腔111a为圆柱体为例,第一插板111d4连接在容纳腔111a内靠近进气通道111b的一侧,第一插板111d4形成有通孔,进气通道111b穿过壳体111 与第一插板111d4的通孔连通。示例性的,进气通道111b可以为圆管状结构,这样,通孔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进气通道111b与通孔的周围部位连接,以便进气通道111b内的空间与通孔连通。第二插板111d5间隔设置与第一插板111d4 远离进气通道111b的一侧,以共同限定出插槽111d2。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11d包括围板111d6,围板111d6用于连接第一插板111d4和第二插板111d5,这样使得第一插板111d4和第二插板111d5稳固连接。第二插板 111d5形成有顶侧开口111d1的避让口111d3。示例性的,避让口111d3形成在第一插板111d4的中间位置,第二插板111d5在第一插板111d4上的投影图形大致呈“凹”字形。
可以理解的是,围板111d6连接第一插板111d4和第二插板111d5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例如,围板111d6连接在第一插板111d4底部与第二插板111d5底部之间;又例如围板111d6连接在第一插板111d4的周侧面与第二插板111d5的周侧面之间;再例如,围板111d6连接在第一插板111d4 底部与第二插板111d5底部之间,以及第一插板111d4的周侧面与第二插板111d5的周侧面之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或图5,插接部111d呈平板状结构。示例性的,以容纳腔111a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为例,插接部111d与壳体111的内周面围设成具有顶侧开口111d1的插槽111d2,进气通道111b无需伸入容纳腔111a内,增大集尘容量,降低成本。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尘杯组件1包括隔离筋13,隔离筋13设置在容纳腔111a的表面。隔离筋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多个。示例性的,隔离筋13可以为板状或者块状,多个隔离筋13可以分别设置在容纳腔111a的周侧面和底侧面上,例如,以隔离筋13为长条板状为例,隔离筋13的数量为10根,其中 8根隔离筋13固定在容纳腔111a的周侧面上,1根隔离筋13固定在容纳腔111a 的底侧面上,剩下的1根固定在容纳腔111a的周侧面上出气通道111c的下方。隔离筋13用于隔开尘袋121和容纳腔111a的表面。隔离筋13能够防止尘袋 121与容纳腔111a的表面贴的太紧,导致尘袋121透气性变差,提高尘袋121 的集尘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或者图5,进气通道111b和出气通道111c位于进风口122a相对的两侧。也就是说,进气通道111b、进风口122a 和出气通道111c大致沿同一直线布置。例如,可以将进气通道111b、出气通道 111c和进风口122a各自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风阻,提高清洁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进风口122a的形状与进气通道111b的进气端口的形状相适配。示例性的,进风口122a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以进风口122a的形状为圆形为例,那么进气通道111b的进气端口的形状也为圆形,通过两者配合,可以减少灰尘外溢的情况,提高集尘效率。且进风口122a的周围部位与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抵接。也就是说,进风口122a的周围部位与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两者相对的端面抵接。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122a 的周围部位可以是提手部1222的进风口122a的周围部位;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可以是第一插板111d4的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也就是说,在支架122插入插接部111d内的状态下,进风口122a的周围部位与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抵接,进风口122a与进气端口对接连通,这样,避免支架122与进气通道111b之间的间隙漏风,减少灰尘外溢。
示例性的,支架122的提手部1222可以为平板状结构,这样,支架122 能够与第一插板111d4贴合。不仅可以保证进气通道111b与进风口122a有效连通,还便于提手部1222抵接第一插板111d4,避免灰尘外溢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请参阅图6和图7,吸尘器100 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尘杯组件1和主体2。主体2形成有吸尘通道22a 和排风通道23a,吸尘通道22a与进气通道111b连通,排风通道23a与出气通道111c连通。示例性的,灰尘从吸尘通道22a吸入,经进气通道111b进入尘袋121过滤后,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通道111c流出至排风通道23a,最终通过排风通道23a排出主体2外,当尘杯组件1中的尘袋121集满后处理尘袋121 即可,高效便捷。
本实施例通过将尘杯组件1设置在主体2上,使吸尘通道22a与进气通道 111b连通,排风道通与出气通道111c连通,能够解决倒灰脏手和二次污染问题,且尘袋121安拆方便,灵活性高。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主体2包括导电连接管21、地刷22和主机23。地刷22形成有吸尘通道22a,主机23形成有排风通道23a。示例性的,地刷22底部形成有吸尘通道22a的吸尘口,灰尘从吸尘口进入吸尘通道22a。主机23形成有排风通道23a,排风通道23a用于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出主机23 外。
请参阅图6,尘杯组件1设置于主机23和导电连接管21之间,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与吸尘通道22a插接连通,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与进气通道111b 插接连通,出气通道111c与排风通道23a插接连通。这样,尘杯组件1的位置较高,用户可以不弯腰或小幅度弯腰即可抬手拿取尘袋121。示例性的,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插入吸尘通道22a内或者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套设于吸尘通道22a外,导电连接管21内的空间与吸尘通道22a内的空间连通。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插入进气通道111b内或者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套设于进气通道111b外,导电连接管21内的空间与进气通道111b内的空间连通。出气通道111c 的至少部分插入排风通道23a内或者出气通道111c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排风通道 23a外,出气通道111c内的空间与排风通道23a内的空间连通。
请参阅图7,尘杯组件1设置于地刷22和导电连接管21之间,进气通道 111b与吸尘通道22a插接连通,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与出气通道111c插接连通,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与排风通道23a插接连通。这样,尘杯组件1靠近地刷22,吸尘器100的重心位置更低。示例性的,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插入出气通道111c内或者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套设于出气通道111c外,导电连接管21内的空间与出气通道111c内的空间连通。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插入排风通道23a内或者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套设于排风通道23a外,导电连接管 21内的空间与排风通道23a内的空间连通。进气通道111b的至少部分插入吸尘通道22a内或者进气通道111b的至少部分套设于吸尘通道22a外,进气通道 111b内的空间与吸尘通道22a内的空间连通。
主机23可以包括外壳、控制装置和叶轮,外壳形成有排风通道23a,叶轮设置于排风通道23a内,控制装置设置于外壳内。叶轮转动以在排风通道23a 内形成负压,含尘气流在负压作用下,通过吸尘口进入吸尘通道22a内,经过尘袋121过滤后,再通过排风通道23a排出。
尘杯组件1可以作为附件单独制造和/或销售,将尘杯组件1作为单独的附件装配在主机23与导电连接管21之间,或者地刷22与导电连接管21之间,这样,用户可以单独购买尘杯组件1,再将尘杯组件1组装至原有的吸尘器100 上,减少吸尘器100更新换代的成本。当然,尘杯组件1也可以和吸尘器100 共同出售,用户可以同步购入附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1。无论是新吸尘器100还是老吸尘器100都可以装配此尘杯组件1,覆盖面广,通用性强。
吸尘器100的类型不限,吸尘器100可以为立式或卧式吸尘器100,也就是,吸尘器100可以为手持式。地刷22可以用于清洁地面或桌面等等各种待清洁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或者图7,尘杯组件1与导电连接管21可拆卸连接。这样,在需要时,也可以将尘杯组件1整体从吸尘器100上拆卸下来。
示例性的,尘杯组件1与导电连接管21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螺钉连接或磁吸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一实施例中,导电连接管21和进气通道111b 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扣52,导电连接管21和进气通道111b其中另一个设置有卡爪51。出气通道111c和排风通道23a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扣52,出气通道111c 和排风通道23a其中另一个设置有卡爪51。也就是说,导电连接管21和进气通道111b之间通过锁止机构5锁止或解锁。出气通道111c和排风通道23a之间通过锁止机构5锁止或解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通道111b和吸尘通道22a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扣 52,进气通道111b和吸尘通道22a其中另一个设置有卡爪51。导电连接管21 和出气通道111c其中一个设置有卡扣52,导电连接管21和出气通道111c其中另一个设置有卡爪51。也就是说,进气通道111b和吸尘通道22a通过锁止机构5锁止或解锁,导电连接管21和出气通道111c通过锁止机构5锁止或解锁。
一实施例中,尘杯组件1与导电连接管21不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尘杯 11可以集成在导电连接管21上,例如,可以将尘杯组件1与导电连接管21集成在一起提供给用户,例如,在出厂之前,可以根据用户的身高,调节尘杯11 与导电连接管21的整体长度,确保用户使用吸尘器100时,用户手持吸尘器 100的位置到地刷22之间的长度不会太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在一些实施中,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加大尘杯组件1容量,使得位于其中的尘杯11 可以存储更多的垃圾或灰尘。需要说明的是,加大尘杯组件1容量的前提,要保证尘杯组件1与导电连接管21的整个长度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可以理解的是,尘杯11可以集成在导电连接管21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尘杯11集成在导电连接管21的两端的其中任意一端,这样,尘杯组件1的另一端与主机23或者地刷22之间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卡接、螺纹连接或者磁吸等。二是尘管组件集成在导电连接管21的中间,这样,导电连接管21的两端与主机23和地刷2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卡接、螺纹连接或者磁吸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11),包括壳体(111)和盖体(112),所述壳体(111)形成容纳腔(111a)、进气通道(111b)、出气通道(111c)和插接部(111d),所述容纳腔(111a)具有取放口(111a1),所述进气通道(111b)和所述出气通道(111c)均与所述容纳腔(111a)连通,所述盖体(112)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取放口(111a1),所述插接部(111d)位于容纳腔(111a)内且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111b)处;
集尘件(12),包括尘袋(121)和支架(122),所述支架(122)形成有进风口(122a),所述尘袋(121)设置于所述支架(122)上,所述进风口(122a)与所述尘袋(121)内的空间连通,所述集尘件(12)能够通过所述取放口(111a1)取出或放入所述容纳腔(111a),所述支架(122)与所述插接部(111d)插接配合,以使所述进风口(122a)与所述进气通道(111b)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口(111a1)形成于所述容纳腔(111a)的顶侧,所述插接部(111d)形成有顶侧开口(111d1)的插槽(111d2),所述支架(122)从所述插槽(111d2)的顶侧开口(111d1)插入所述插槽(111d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11d2)与所述进气通道(111b)连通,所述插接部(111d)上远离所述进气通道(111b)的一侧形成有顶侧开口(111d1)的避让口(111d3),所述支架(122)包括连接部(1221)和具有所述进风口(122a)的提手部(1222),所述连接部(1221)连接所述尘袋(121)和所述提手部(1222),所述提手部(1222)的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插槽(111d2)内,所述连接部(1221)容设于所述避让口(111d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1222)的部分高于所述插接部(111d)的顶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11d)包括第一插板(111d4)和第二插板(111d5),所述进气通道(111b)伸入所述容纳腔(111a) 内且与所述第一插板(111d4)连通;所述第二插板(111d5)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板(111d4)远离所述进气通道(111b)的一侧,以共同限定出所述插槽(111d2),所述第二插板(111d5)形成有顶侧开口(111d1)的避让口(111d3)。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1)包括隔离筋(13),所述隔离筋(1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1a)的表面,所述隔离筋(13)用于隔开所述尘袋(121)和所述容纳腔(111a)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11b)和所述出气通道(111c)位于所述进风口(122a)相对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2a)的形状与所述进气通道(111b)的进气端口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进风口(122a)的周围部位与所述进气端口的周围部位抵接。
9.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1);
主体(2),形成有吸尘通道(22a)和排风通道(23a),所述吸尘通道(22a)与所述进气通道(111b)连通,所述排风通道(23a)与所述出气通道(111c)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包括导电连接管(21)、地刷(22)和主机(23),所述地刷(22)形成有所述吸尘通道(22a),所述主机(23)形成有所述排风通道(23a);
所述尘杯组件(1)设置于所述主机(23)和所述导电连接管(21)之间,所述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与所述吸尘通道(22a)插接连通,所述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111b)插接连通,所述出气通道(111c)与所述排风通道(23a)插接连通;或,所述尘杯组件(1)设置于所述地刷(22)和所述导电连接管(21)之间,所述进气通道(111b)与所述吸尘通道(22a)插接连通,所述导电连接管(21)的一端与所述出气通道(111c)插接连通,所述导电连接管(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风通道(23a)插接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1)与所述导电连接管(21)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尘杯组件(1)与所述导电连接管(21)不可拆卸连接。
CN202221065845.5U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Active CN217907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5845.5U CN217907592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5845.5U CN217907592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592U true CN21790759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6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5845.5U Active CN217907592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7674B (zh) 手持式吸尘器
US20080104793A1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A2292317C (en) Stick-type vacuum cleaner
KR20080096191A (ko) 캐니스터/스틱 겸용 진공청소기
WO2022105562A1 (zh) 一种集尘站及清洁系统
ES2955729T3 (es) Aspiradora portátil provista de filtro extraíble
CN215959668U (zh) 一种风道水箱组合结构、便携式清洁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CN217907592U (zh)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CN116898322A (zh) 过滤器组件及吸尘器
CN210124714U (zh)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CN210842839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5838813U (zh) 一种便携式清洁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US8505159B2 (en) Agitator cavity fitting for floor care cleaning apparatus
CN211299803U (zh) 尘杯和具有它的吸尘器
CN111317397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1985259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5605347U (zh) 一种电动擦窗器
CN213640734U (zh) 一种背包式吸尘器
CN214208224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5838814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8572103U (zh) 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及清洁装置
CN216317353U (zh) 集尘组件和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CN210330460U (zh) 手持清洁设备
CN211985265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过滤系统
KR100762328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