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7308U - 一种液态导热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态导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308U
CN217907308U CN202222286630.2U CN202222286630U CN217907308U CN 217907308 U CN217907308 U CN 217907308U CN 202222286630 U CN202222286630 U CN 202222286630U CN 217907308 U CN217907308 U CN 217907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heat
storage tank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66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松应
李小兵
李金应
罗顺才
冯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angzhi Kit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angzhi Kit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angzhi Kit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angzhi Kit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66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态导热锅,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容纳并烹煮食物的内胆、设于内胆外侧的外胆、第一加热件、储水箱,所述外胆与内胆围合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加热腔内,以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供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热量传导至内胆并对置于内胆内的食物进行烹煮,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经由泵油件与加热腔相连通,供加热腔内的高温导热油流经换热通道与储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内的水。从而对烹煮结束后导热油中剩余的热量进行了充分利用,有效节约了能源,节能环保意义十分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液态导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导热锅。
背景技术
液态导热锅即采用导热油作为传热介质,通过电加热或燃气加热方式,将外胆和内胆夹层内的导热油加热,导热油吸收热量后,传递至内胆并将内胆内的食物煮熟,与传统的产品相比,液态导热锅具有加热效率高、节能、省时、不易结垢、使用方便的优点。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1974800.8公开了一种新型液态导热锅,涉及液态导热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外保温壳体;外保温壳体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内胆;外保温壳体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隔座;隔座底面固定安装有温度探头;外保温壳体与内胆相对表面之间设置有加热腔,温度探头一端延伸至加热腔内部;内胆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料管。
上述液态导热锅在加热腔中注入导热油,通过螺旋加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导热油吸收热量后,传递至内胆并对内胆内的食物进行烹煮,当烹煮结束后,导热油仍具有极高的温度,而导热油中的热量只能通过静置热传导的方式缓慢散失至空气中,直至导热油的温度降至与室温相同,因此导热油中剩余的热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节能环保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态导热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态导热锅的导热油中剩余的热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节能环保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液态导热锅,包括用于容纳并烹煮食物的内胆、设于内胆外侧的外胆、第一加热件、储水箱及泵油件,所述外胆与内胆围合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加热腔内,以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供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热量传导至内胆并对置于内胆内的食物进行烹煮,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经由泵油件与加热腔相连通,供加热腔内的高温导热油流经换热通道与储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内的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储水箱侧部的进油腔及出油腔,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分别与进油腔及出油腔相连通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内孔形成所述换热通道,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管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泵油件连通设于进油管,所述出油腔通过出油管与加热腔相连通,供导热油于加热腔与换热通道之间循环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外胆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延伸至加热腔内,以测量加热腔内的导热油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盖,所述内胆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锅盖盖于内胆上端的开口处,以减少内胆内的食物烹煮时的热量损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穿设于加热腔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内胆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外胆外侧,供内胆内的食物经由出料管排出,所述出料管连通设有排料阀,以控制排料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与储水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于储水箱外部,供储水箱内的水经由出水管排出,所述出水管连通设有排水阀,以控制排水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热件及固设于储水箱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储水箱内,以加热储水箱内的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延伸至储水箱内,以测量储水箱内的水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储水箱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有与储水箱内部及外部相连通的可开闭式泄压通道,供储水箱内的压力过高时进行排气泄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储水箱的液位计及与储水箱内部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液位计的测位端延伸至储水箱内部,以测量储水箱内的水位,所述进水管设有用于与自来水水源相连通的进水口,供自来水水源经由进水管进入储水箱,所述进水管连通设有进水阀,以控制自来水水源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壳,所述外胆、储水箱及泵油件设于机壳内,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机壳外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机壳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液态导热锅在传统液态导热锅的基础上增加了储水箱及换热通道等结构,在烹煮食物时,通过第一加热件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使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热量传导至内胆对置于内胆内的食物进行烹煮,当食物烹煮结束后,此时导热油仍具有极高的温度,通过泵油件将加热腔内的高温导热油泵送至换热通道,流经换热通道的高温导热油与储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内的水,加热后的水可供人饮用或用作其他用途,从而对烹煮结束后导热油中剩余的热量进行了充分利用,有效节约了能源,节能环保意义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态导热锅,包括用于容纳并烹煮食物的内胆10、设于内胆10外侧的外胆20、第一加热件30、储水箱40及泵油件50,所述外胆20与内胆10围合形成加热腔60,所述加热腔60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第一加热件30设于加热腔60内,以加热位于加热腔60内的导热油,供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热量传导至内胆10并对置于内胆10内的食物进行烹煮,所述储水箱40内设有换热通道71,所述换热通道71经由泵油件50与加热腔60相连通,供加热腔60内的高温导热油流经换热通道71与储水箱4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40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液态导热锅在传统液态导热锅的基础上增加了储水箱40及换热通道71等结构,在烹煮食物时,通过第一加热件30加热位于加热腔60内的导热油,使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热量传导至内胆10对置于内胆10内的食物进行烹煮,当食物烹煮结束后,此时导热油仍具有极高的温度,通过泵油件50将加热腔60内的高温导热油泵送至换热通道71,流经换热通道71的高温导热油与储水箱4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40内的水,加热后的水可供人饮用或用作其他用途,从而对烹煮结束后导热油中剩余的热量进行了充分利用,有效节约了能源,节能环保意义十分显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储水箱40侧部的进油腔80及出油腔90,所述储水箱40内设有分别与进油腔80及出油腔90相连通的换热管70,所述换热管70的内孔形成所述换热通道71,所述进油腔80通过进油管100与加热腔60相连通,所述泵油件50连通设于进油管100,所述出油腔90通过出油管110与加热腔60相连通,供导热油于加热腔60与换热通道71之间循环流通。
通过泵油件50将加热腔60内的高温导热油经由进油管100和进油腔80泵送至换热管70内,并与储水箱4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40内的水,热交换后的导热油经由出油腔90和出油管110回流至加热腔60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导热油的温度降低至与储水箱40内的水的温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泵油件50可采用离心泵,换热管70的形状可设置为圆筒形或薄壁空心板形,以提高热交换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外胆20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0的测温端延伸至加热腔60内,以测量加热腔60内的导热油的温度。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0可对加热腔60内的导热油的温度进行测量监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30可采用电阻式加热管,并将第一温度传感器120和第一加热件30与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一加热临界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0监测到加热腔60内的导热油的温度达到临界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件30停止加热,以控制导热油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盖130,所述内胆10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锅盖130盖于内胆10上端的开口处,以减少内胆10内的食物烹煮时的热量损失。
通过在内胆10上端的开口处盖设锅盖130,以减少内胆10内的食物烹煮时的热量损失,锅盖130可采用不锈钢材质,也可采用钢化玻璃材质,以便透过钢化玻璃观察到内胆10内食物的烹煮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穿设于加热腔60的出料管140,所述出料管140的进料端与内胆10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140的出料端延伸至外胆20外侧,供内胆10内的食物经由出料管140排出,所述出料管140连通设有排料阀150,以控制排料的通断。
当内胆10内的食物烹煮完成后,打开排料阀150可将内胆10内的食物经由出料管140排出,为避免堵塞出料管140,内胆10内烹煮的食物宜选用汤类食物为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水管160,所述出水管160的进水端与储水箱40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160的出水端设于储水箱40外部,供储水箱40内的水经由出水管160排出,所述出水管160连通设有排水阀170,以控制排水的通断。
当储水箱40内的水烧开后,打开排水阀170可将储水箱40内的水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热件180及固设于储水箱40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90,所述第二加热件180设于储水箱40内,以加热储水箱40内的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90的测温端延伸至储水箱40内,以测量储水箱40内的水的温度。
除采用前述在换热通道71内通入导热油对水进行热交换加热的方式外,还可通过第二加热件180对储水箱40内的水进行加热,以弥补导热油在不具备热交换加热条件时对储水箱40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90可对储水箱40内的水的温度进行测量监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80可采用电阻式加热管,并将第二加热件18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90与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一加热临界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90监测到储水箱40内的水的温度达到临界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加热件180停止加热,以控制水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储水箱40的泄压阀200,所述泄压阀200设有与储水箱40内部及外部相连通的可开闭式泄压通道,供储水箱40内的压力过高时进行排气泄压。
当储水箱40内的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进而导致储水箱40内的压力升高,为避免储水箱40内的压力过高而引发爆炸,通过泄压阀200可起到很好的泄压作用,使储水箱40内的压力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储水箱40的液位计210及与储水箱40内部相连通的进水管220,所述液位计210的测位端延伸至储水箱40内部,以测量储水箱40内的水位,所述进水管220设有用于与自来水水源相连通的进水口221,供自来水水源经由进水管220进入储水箱40,所述进水管220连通设有进水阀230,以控制自来水水源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进水阀230可采用电磁阀,液位计210可采用电子液位计,并将进水阀230和液位计210与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设置一最低水位临界值及最高水位临界值,通过液位计210对储水箱40内的水位进行监测,当储水箱40内的水位降至最低水位临界值以下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进水阀230打开向储水箱40内补水,当储水箱40内的水位升至最高水位临界值以上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进水阀230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机壳240,所述外胆20、储水箱40及泵油件50设于机壳240内,所述出料管140的出料端延伸至机壳240外部,所述出水管160的出水端延伸至机壳240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240可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设计,以便对位于机壳240内部的部件进行检修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并烹煮食物的内胆、设于内胆外侧的外胆、第一加热件、储水箱及泵油件,所述外胆与内胆围合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加热腔内,以加热位于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供加热后的导热油中的热量传导至内胆并对置于内胆内的食物进行烹煮,所述储水箱内设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经由泵油件与加热腔相连通,供加热腔内的高温导热油流经换热通道与储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利用高温导热油的余热加热储水箱内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储水箱侧部的进油腔及出油腔,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分别与进油腔及出油腔相连通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内孔形成所述换热通道,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管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泵油件连通设于进油管,所述出油腔通过出油管与加热腔相连通,供导热油于加热腔与换热通道之间循环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外胆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延伸至加热腔内,以测量加热腔内的导热油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所述内胆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锅盖盖于内胆上端的开口处,以减少内胆内的食物烹煮时的热量损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加热腔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内胆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外胆外侧,供内胆内的食物经由出料管排出,所述出料管连通设有排料阀,以控制排料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与储水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于储水箱外部,供储水箱内的水经由出水管排出,所述出水管连通设有排水阀,以控制排水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件及固设于储水箱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储水箱内,以加热储水箱内的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延伸至储水箱内,以测量储水箱内的水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储水箱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有与储水箱内部及外部相连通的可开闭式泄压通道,供储水箱内的压力过高时进行排气泄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储水箱的液位计及与储水箱内部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液位计的测位端延伸至储水箱内部,以测量储水箱内的水位,所述进水管设有用于与自来水水源相连通的进水口,供自来水水源经由进水管进入储水箱,所述进水管连通设有进水阀,以控制自来水水源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态导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所述外胆、储水箱及泵油件设于机壳内,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延伸至机壳外部,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机壳外部。
CN202222286630.2U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液态导热锅 Active CN217907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6630.2U CN217907308U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液态导热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6630.2U CN217907308U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液态导热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308U true CN217907308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6630.2U Active CN217907308U (zh) 2022-08-26 2022-08-26 一种液态导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8960B (zh) 太阳能/低谷电能储热用于炊事/供热水/采暖的方法
CN217907308U (zh) 一种液态导热锅
CN211933679U (zh) 带消毒柜的饮水机
CN108716768A (zh) 空气能开水器
CN103948298B (zh) 一种电能加热储热箱
CN114739012A (zh) 一种家用热水器远程辅助补偿装置
CN210961545U (zh) 一种电热蒸汽锅
CN208301482U (zh) 一种电蒸箱的高温喷雾加热装置
CN208779505U (zh) 一种多功能燃气炒菜节能设备
CN209106929U (zh) 一种节能锅
CN209826280U (zh) 一种食堂厨房用节能蒸柜
CN201029747Y (zh) 一种蒸气煲粥煲汤机
CN208794718U (zh) 智能多效电热锅炉
CN201131637Y (zh) 节能饮水机
CN102226540A (zh) 零能耗中餐厨房设备
CN209629437U (zh) 烹饪器具
CN205410910U (zh) 电热加热水装置
CN214017079U (zh) 一种新型生活料理机
CN208259544U (zh) 电水壶
CN212117850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不锈钢锅
CN2055347U (zh) 多功能节能炊具
CN214892705U (zh) 蒸汽开水装置
CN215777267U (zh) 一种饱和水循环加热的夹层锅
CN214230876U (zh) 外锅结构及烹饪器具
RU2672480C1 (ru) Электродный пищеварочный коте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