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6345U - 一种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6345U
CN217906345U CN202220558623.0U CN202220558623U CN217906345U CN 217906345 U CN217906345 U CN 217906345U CN 202220558623 U CN202220558623 U CN 202220558623U CN 217906345 U CN217906345 U CN 217906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il
heating
cavit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86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才学
杨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86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6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6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6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待加热对象,加热装置包括环形支架和加热组件,环形支架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所述雾化器的雾化杯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组件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待加热对象的底部抵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和发热体,所述线圈缠绕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发热体产生电磁感应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发热。通过将线圈直接缠绕在所述发热体上,预热的时候,两种热源都能加热空腔里面的空气;在抽吸的时候,线圈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发热体,加上发热体自身产生的热一同通过热气流加热待加热对象,达到同时利用发热体涡流效应产生的热量以及线圈消耗的热量的效果,减少热量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雾化器领域中,大部分的雾化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发热体设置在空腔内,而线圈缠绕在空腔外,线圈与发热体存在间距,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以使得发热体进行发热,进而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待加热对象。
传统的电磁感应发热的方案中,线圈与发热体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起到非接触加热的效果,但是线圈自感以及电阻发热,导致热量消耗较大,热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能够同时利用发热体涡流效应产生的热量以及线圈消耗的热量,减少热量损耗。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待加热对象,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形支架和加热组件,所述环形支架形成有空腔,所述待加热对象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组件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待加热对象的底部抵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和发热体,所述线圈缠绕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发热体产生电磁感应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发热。
可选的,所述线圈的外径与所述空腔的内径相等,所述线圈包括金属导线以及包围金属导线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线圈至少缠绕所述发热体一圈,所述发热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发热体,且朝所述雾化杯延伸。
可选的,所述雾化杯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位于所述环形支架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杯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体。
可选的,所述发热体包括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第三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待加热对象的一端,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线圈缠绕所述发热体的第二圆柱体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和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所述第三圆柱体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体以及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设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发热体包括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第三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待加热对象的一端,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陶瓷胶,所述陶瓷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线圈之间,所述陶瓷胶缠绕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以粘接固定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二圆柱体。
可选的,所述线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空腔的内径。
可选的,所述线圈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部通过所述陶瓷胶粘接固定,所述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圆柱体的顶部也通过所述陶瓷胶粘接固定。
相对于发热体设置在空腔内,线圈设置在空腔外,发热体与线圈存在较大间距的方案来说,本申请将线圈直接缠绕在发热体上,形成发热组件,将整个发热组件一起放置到空腔内,线圈产生的热量以及发热体涡流效应产生的热量可以同时得到利用,两种热源都能加热空腔里面的空气;在抽吸的时候,线圈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发热体,加上发热体自身产生的热一同通过热气流加热待加热对象,减少热量的损耗,且更能快速均匀的对待加热对象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雾化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雾化器的示意图。
其中,100、加热装置;110、环形支架;120、空腔;130、加热组件;131、发热体;1311、第一圆柱体;1312、第二圆柱体;1313、第三圆柱体;1314、通孔;132、线圈;140、固定胶体;150、陶瓷胶;200、待加热对象;300、雾化杯;310、凸耳;400、雾化器;410、上盖;420、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100,用于加热雾化器400的待加热对象200,加热装置100包括环形支架110和加热组件130,环形支架110形成有空腔120,所述待加热对象200放置于所述空腔120内;所述加热组件130放置在所述空腔120内,且与所述待加热对象200的底部抵接,所述待加热对象包括但不仅限于烟支、雾化条等类似的物件,以及用于容纳或夹持烟支或雾化器的结构;所述加热组件130包括线圈132和发热体131,所述线圈132缠绕所述发热体131设置,所述线圈132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发热体131产生电磁感应以使得所述发热体131发热;即线圈 132和发热体131直接接触,所述线圈132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发热体131产生电磁感应以使得所述发热体131发热,同时线圈132在通电情况下自身也会产生热量,线圈132自身产生的热量也可以直接传递到所述发热体131上,从而使得发热体131的热量更大,对待加热对象200进行快速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一般的,所述雾化器400还包括雾化杯300,雾化杯300放置于所述空腔120内,所述待加热对象200放置于所述雾化杯300内;所述加热组件130放置在所述空腔120内,且与所述雾化杯300的底部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待加热对象200只有部分放置在雾化杯300内,待加热对象200的外径大小于雾化杯300的内径大小相等,实现过盈配合;而雾化杯300也不是完全放置在所述空腔120内,雾化杯300 的上端部分在空腔120上;加热组件130则是完全放置在所述空腔 120内。
其中,线圈132包括金属导线和绝缘套,绝缘套套设在金属导线上。通过将线圈132直接缠绕在所述发热体131上,预热的时候,两种热源都能加热空腔120里面的空气,在抽吸的时候,线圈132产生的热量除了可以加热空腔120里面的空气,也可以将部分热量传递给发热体131,加上发热体131自身产生的热一同通过热气流加热待加热对象,达到同时利用发热体131涡流效应产生的热量以及线圈132 消耗的热量的效果,减少热量损耗;另外,为了实现接触加热和空气加热两种加热方式对雾化杯300进行复合加热,一般的会在发热体131上设置有很多通孔1314,所述通孔1314贯穿所述发热体131,且朝所述雾化杯300延伸,通孔1314设置在发热体131的竖直方向上,所述通孔1314形成的热气流向雾化杯300流通。
为了将加热组件130固定在所述空腔120内,线圈132的外径与所述空腔120的内径相等,可以将缠绕好的发热组件塞入至所述空腔 120,即通过支架固定所述发热组件。线圈132通电的情况下会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使得发热体131形成感应电流而产生热量,为了避免线圈132的金属导线直接和发热体131接触,所述线圈132包括金属导线以及包围金属导线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或者在金属导线外刷一层0.03mm-0.05mm厚度的绝缘漆,从而避免发热体131和线圈132短路,烧坏线圈132。
一般的,所述发热体131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发热体131包括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圆柱体1311、第二圆柱体1312以及第三圆柱体1313,所述第二圆柱体1312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体1311和所述第三圆柱体1313之间,所述第三圆柱体1313到所述待加热对象20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1311到所述待加热对象200的距离,即所述第一圆柱体1311设置在所述发热体131靠近所述待加热对象200 的一端,第二圆柱体131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体1313,所述线圈132缠绕所述发热体131的第二圆柱体1312设置,所述第一圆柱体1311的外径和所述第三圆柱体1313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圆柱体 1311、第二圆柱体1312以及第三圆柱体1313一体成型,线圈132缠绕在中间的半径小的圆柱体上,上下的两个圆柱体对线圈132的上下进行支撑和包住,且线圈132同时抵接在第二圆柱体1312与空腔120 内壁之间,具有更好的限位固定作用。
另外,为了减少线圈132与空腔12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在所述雾化杯300远离所述发热体131的一端上设有凸耳310,所述凸耳310 位于所述环形支架110上,所述发热体131与所述雾化杯300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体140,所述固定胶体140用于粘接固定所述发热体131和所述雾化杯300,当线圈132下滑的时候,发热体131受到线圈132 的压力,但是由于凸耳310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当线圈132的压力传导到发热体131上,由发热体131向上传导,进而由雾化杯300两边的凸耳310进行分散,减少线圈132与空腔120内壁的摩擦力。
且由于环形支架110对线圈132起主要固定作用,在将线圈132 缠绕至所述发热体131上时,线圈132与发热体131之间可以保留一定的间隙,避免直接线圈132与人发热体131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在发热体131发热量大的情况下烧坏线圈132的表层结构,同时为了避免线圈132从空腔120的内壁滑落,可以将线圈132的表层结构的摩擦力增大,比如在表层上设置凸起结构,或者选择摩擦系数比较高的材质制备线圈132的表层结构。当然,若线圈132的表层结构采用高强度的耐热性的绝缘材料制成,可以直接将线圈132直接缠绕在发热体131上。
对于线圈132的圈数可以根据实际的导线的厚度、空腔120的内径大小以及发热体131的第二圆柱体1312的直径大小进行选择,线圈132可以围绕所述发热体131两圈或者三圈都可以,只要最后形成的线圈132的外径小于空腔120的内径都是可以的。
另外,为了使得整个加热装置100可以稳定的固定在雾化器400 内,一般的,雾化器400还包括上盖410和底盖420,上盖410设有通孔,待加热对象200穿过通过放入雾化杯300内,上盖410和底盖 420对加热装置100进行盖合,另外加热装置100的外围设置有一个更大的隔热腔体,两个腔体之间设置有其他的填充物或者填充结构,由于这些都不是本申请的主要重点,故不再一一进行举例说明。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 10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所述线圈132与所述第二圆柱之间设置有陶瓷胶150,所述陶瓷胶150缠绕所述第二圆柱体1312设置以粘接固定所述线圈132和所述第二圆柱体1312,所述线圈13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1311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空腔120的内径,通过陶瓷胶150将线圈132固定在发热体131上,不需要环形支架 110来进行固定,减少线圈132与环形支架110形成的空腔120的内壁的摩擦,从而减少对线圈132的损坏。
且为了进一步的对线圈132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线圈132顶部与所述第一圆柱体1311的底部也通过所述陶瓷胶150粘接固定,所述线圈132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圆柱体1313的顶部也通过所述陶瓷胶150 粘接固定,线圈132完全缠绕在三个圆柱体之间形成的凹槽内,即线圈和发热体之间通过陶瓷胶隔开,避免线圈和发热体直接接触,不仅可以保护线圈132,且线圈132在发热上也可以通过凸出与所述第二圆柱体1312的第一圆柱体1311和第三圆柱体1313传递热量,且同时设置陶瓷胶150也能避免发热体131在发热时,产生的热量多,从而损坏线圈132表面的绝缘层结构,导致发热体131和线圈132粘接在一起,不利于更换线圈132;由于线圈132和发热体131在同一个空腔内,线圈132产生的热量可以对空腔内的气体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空气对待加热对象进行热气流加热以及发热体131产生热量对待加热对象200接触加热实现复合加热,充分利用了线圈132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待加热对象,包括:
环形支架,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所述待加热对象放置于所述空腔内;以及
加热组件,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待加热对象的底部抵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和发热体,所述线圈缠绕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发热体产生电磁感应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发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外径与所述空腔的内径相等,所述线圈包括金属导线以及包围金属导线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雾化杯,所述线圈至少缠绕所述发热体一圈,所述发热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发热体,且朝所述雾化杯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有雾化杯,所述雾化杯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位于所述环形支架上,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杯之间设置有固定胶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第三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待加热对象的一端,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线圈缠绕所述发热体的第二圆柱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和所述第三圆柱体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所述第三圆柱体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体以及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设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以及第三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体和所述第三圆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待加热对象的一端,第二圆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体,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陶瓷胶,所述陶瓷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线圈之间,所述陶瓷胶缠绕所述第二圆柱体设置以粘接固定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二圆柱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空腔的内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底部通过所述陶瓷胶粘接固定,所述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圆柱体的顶部也通过所述陶瓷胶粘接固定。
CN202220558623.0U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加热装置 Active CN217906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8623.0U CN217906345U (zh)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8623.0U CN217906345U (zh)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6345U true CN21790634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8623.0U Active CN217906345U (zh) 2022-03-10 2022-03-10 一种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6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9703B2 (en) Heating assembl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CN108495386A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卷烟的加热器
US4621251A (en) Electric resistance heater assembly
CN108851244A (zh) 烘烤烟具及真空隔热的加热组件
CN207968988U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卷烟的加热器
TWM289949U (en) Electrical heater structure
CN217906345U (zh) 一种加热装置
CN110049586A (zh) 一种电磁加热组件以及采用该加热组件的烟具
CN206213276U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JP2024045746A (ja) ヒータ
CN108449819A (zh) 一种塑料球冠面红外焊接感应加热器
CN21937382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204669636U (zh) 电磁热水器的加热装置
CN108288591B (zh) 一种倒装芯片及其焊接方法
CN105072718B (zh) 一种陶瓷电热体
CN208227366U (zh) 塑料球冠面红外焊接感应加热器
JPH1022336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9512298U (zh) 一种液体加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TWI697252B (zh) 高效率電熱裝置
CN208259012U (zh) 一种用于低温烟具的电磁发热管
CN112770428A (zh) 中置式加热器件及加热棒、液体加热器
WO2018155037A1 (ja) ヒータ
KR102377829B1 (ko) 전기밥솥
CN206061185U (zh) 一种微型电加热辐射管
JPH1126143A (ja) 電磁誘導加熱用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