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4393U -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4393U
CN217904393U CN202222085701.2U CN202222085701U CN217904393U CN 217904393 U CN217904393 U CN 217904393U CN 202222085701 U CN202222085701 U CN 202222085701U CN 217904393 U CN217904393 U CN 217904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tube
resistor
transistor
ld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857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正莉
刘永建
王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iger 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iger 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iger 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iger 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857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4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4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4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逻辑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所述端口IN和两路相同的输出电路;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用于在控制电压VC的控制下对VDD电源提供的电压进行转换,得到控制电平V1、控制电平V2和工作电压VS提供给开关电路,以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刀双掷开关,仅使用正电压即可控制整个开关的切换,并且能够提高控制电压的阈值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刀双掷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雷达、通信、测量等领域的重要控制元件,在系统中,开关是起收发切换、选择和隔离等一系列作用,是整机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
在工程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的一些MMIC开关多使用负电压控制,或者同时需要正电压和负电压控制。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通常正电压是很容易实现的,而负电压一般需要特殊提供,使得供电装置的复杂度升高,不利于提高开关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仅使用正电压即可控制整个开关的切换,并且能够提高控制电压的阈值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逻辑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端口IN和两路相同的输出电路;
每一路输出电路均包括输出端口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在每一路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输入端口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输出该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口,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一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1;所述第四晶体的栅极通过第四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1,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SD;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通过隔直电容C1接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二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2,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通过隔直电容C2接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三栅极电阻连接控制电平V2;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入工作电压VS;
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用于在控制电压VC的控制下对VDD电源提供的电压进行转换,得到控制电平V1、控制电平V2提供给开关电路,以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并将(+5V)VDD电源输出的电压作为工作电压VS,直接向所述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优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均为赝调制掺杂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PHEMT。所述第一栅极电阻~第四栅极电阻采用阻值相同的电阻Rg。所述电阻RSD采用50Ω的电阻。
其中,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包括LEF管、第一LDF管和第二LDF管,所述第一LDF管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LDF管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R2,所述LEF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电压VC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控制电压VC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控制电平V2的输出端口,用于向开关电路提供控制电平V2;所述LEF管的源极与第一LDF管的栅极连接,且LEF管的源极与第一LDF管的栅极之间连接有控制电平V1的输出端口,用于向开关电路提供控制电平V1;所述LEF管的漏极与第二LDF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LDF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LDF管的源极连接到VDD电源,且第一LDF管的源极还连接有工作电压VS的输出端口,用于向所述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其中,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LEF管的栅极之间,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VDD电源连接,第一电阻R5的与第一LDF管的源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仅使用正电压即可控制整个开关的切换,应用范围广,并且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能够提高控制电压的阈值范围,实现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控制电平逻辑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3为控制电平转换曲线示意图;
图4为加入电阻R4和电阻R5后的控制电平逻辑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5为并联电阻R4后的控制电平转换曲线示意图;
图6为串联电阻R5后的控制电平转换曲线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IN端驻波曲线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OUT1端驻波曲线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OUT2端驻波曲线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IN-OUT1端传输损耗曲线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中IN-OUT2端传输损耗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逻辑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端口IN和两路相同的输出电路;
每一路输出电路均包括输出端口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在每一路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输入端口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输出该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口,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一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1;所述第四晶体的栅极通过第四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1,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SD;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通过隔直电容C1接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二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2,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通过隔直电容C2接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三栅极电阻连接控制电平V2;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入工作电压VS;
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用于在控制电压VC的控制下对VDD电源提供的电压进行转换,得到控制电平V1、控制电平V2提供给开关电路,以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并将(+5V)VDD电源输出的电压作为工作电压VS,直接向所述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电阻~第四栅极电阻采用阻值相同的电阻Rg,Rg可以采用阻值为20kΩ的电阻;所述电阻RSD采用50Ω的电阻。所述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均为赝调制掺杂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PHEMT,具体来说,是采用GaAs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栅源电压≥0V时开启,≤-3V时关闭。在传统负电压控制开关的基础上,采用片上集成隔直电容C1和C2,在PHEMT源极供Vs工作电压为+5V,形成正电压控制的单刀双掷开关,如图1所示,第一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为OUT1,另一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为OUT2,栅极电压V1和V2作为一高一低电平将输入端RFin切换到一路输出端OUT1或OUT2。V1=+5V、V2=0V时,V1-Vs=0V、V2-Vs=-5V,IN输出到OUT1;V1=0V、V2=+5V时,V1-Vs=-5V、V2-Vs=0时, IN输出到OUT2。
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包括LEF管、第一LDF管和第二LDF管,所述第一LDF管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LDF管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R2,所述LEF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电压VC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控制电压VC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控制电平V2的输出端口,用于向开关电路提供控制电平V2;所述LEF管的源极与第一LDF管的栅极连接,且LEF管的源极与第一LDF管的栅极之间连接有控制电平V1的输出端口,用于向开关电路提供控制电平V1;所述LEF管的漏极与第二LDF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LDF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LDF管的源极连接到VDD电源,且第一LDF管的源极还连接有工作电压VS的输出端口,用于向所述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其中,LEF为增强型FET,LDF为耗尽型FET。
高低电平V1和V2是由控制电压VC提供,需经过电平逻辑转换,控制电压为VC一方面直接供给PHEMT栅极电压V2,另一方面供给电平逻辑转换电路。+5V电源VDD一方面直接供给PHEMT源极Vs,另一方面供给电平逻辑转换电路。V1由电平逻辑转换电路输出,当LEF栅源电压>0V时,LEF开启,V1=0V;反之,V1=+5V。VC=0~+0.2V时,LEF管关闭,V1=+5V,V1-Vs=0V,V2-Vs=-5V,输出OUT1; VC>0.4V时,LEF管开启,V1=0V ,V1-Vs=-5V,OUT1断开;当VC=+5V时,LEF管开启,V1=0V,V1-Vs=-5V,V2-Vs=0V,输出OUT2。电平转换曲线如图3所示。此时VC阈值范围很窄,输出OUT1时的VC范围仅为0~+0.2V,输出OUT2时的VC仅为≥5V。
可以进一步对电平逻辑转换电路进行改进,使VC阈值范围加宽,改进后的控制电平逻辑转换电路如图4所示。
具体地,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LEF管的栅极之间,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VDD电源连接,第一电阻R5的与第一LDF管的源极连接。
采用在VC控制端加入并联电阻R4的方式,可加宽输出OUT1时的VC阈值范围。并联电阻R4后,使LEF逻辑管栅极电压被拉低,这样开启LEF管的VC值增大,输出OUT1时的VC阈值范围加宽。当R4=10KΩ时,电平转换曲线如图5所示,VC=0~+1.2V时,LEF管关闭,V1=5V,V1-Vs=0V, V2-Vs=-5~-3.8V,输出OUT1; VC>1.4V时,LEF管开启,V1=0V ,V1-Vs=-5V,OUT1断开;当VC=+5V时,LEF管开启,V1=0V,V1-Vs=-5V,V2-Vs=0V,输出OUT2。
采用在在VDD工作电源端串联电阻R5的方式,可加宽输出OUT2时的VC阈值范围。串联电阻R5后, LEF开启时, PHEMT源极电压Vs由+5V被拉低,此时开启PHEMT的栅极电压值降低。R5=320KΩ时,PHEMT源极电压Vs由+5V被拉低到+3V,此时开启PHEMT的栅极电压值由+5V降低为+3V,电平转换曲线如图6所示,VC=0~+1.2V时,LEF管关闭,V1=5V,V1-Vs=0V, V2-Vs=-5~-3.8V,输出OUT1;VC>1.4V时,LEF管开启,V1=0V ,V1-Vs=-3V,OUT1断开;当VC=+3V时,LEF管开启,V1=0V,V1-Vs=-3V,V2-Vs=0V,输出OUT2。至此,VC阈值范围加宽,输出OUT1时的VC范围为0~+1.2V,输出OUT2时的VC为≥+3V。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利用ADS软件对设计的宽控制电压阈值的正电压控制MMIC单刀双掷开关进行建模、仿真,得到控制电压VC为低电平(VC=0~+1.2V)、高电平(VC=+3~+5V)两种状态下的仿真曲线,如图7~图11所示;图7(a),图8(a),图9(a),图10(a),图11(a)体现的是控制电压VC为低电平(VC=0~+1.2V)的仿真曲线,图7(b),图8(b),图9(b),图10(b),图11(b)体现的是控制电压VC为高电平(VC=+3~+5V)的仿真曲线。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MMIC单刀双掷开关为正电压控制,控制电平为低电平VC=0~+1.2V时,输出OUT1;高电平VC=+3~+5V,输出OUT2,具有较宽的控制电压阈值。在200MHz~7GHz内隔离度>47.5dB,损耗<1.25dB,输入输出驻波优于1.3,性能良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该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逻辑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端口IN和两路相同的输出电路;
每一路输出电路均包括输出端口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在每一路输出电路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输入端口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输出该路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口,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一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1;所述第四晶体的栅极通过第四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1,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SD;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通过隔直电容C1接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二栅极电阻接入控制电平V2,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通过隔直电容C2接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三栅极电阻连接控制电平V2;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且连接的公共端接入工作电压VS;
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用于在控制电压VC的控制下对VDD电源提供的电压进行转换,得到控制电平V1、控制电平V2提供给开关电路,以实现对开关电路的控制,并将VDD电源输出的电压作为工作电压VS,直接向所述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均为赝调制掺杂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PHEM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电阻~第四栅极电阻采用阻值相同的电阻R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SD采用50Ω的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包括LEF管、第一LDF管和第二LDF管,所述第一LDF管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LDF管的漏极和栅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R2,所述LEF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电压VC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控制电压VC输入端之间连接有控制电平V2的输出端口,用于向开关电路提供控制电平V2;所述LEF管的源极与第一LDF管的栅极连接,且LEF管的源极与第一LDF管的栅极之间连接有控制电平V1的输出端口,用于向开关电路提供控制电平V1;所述LEF管的漏极与第二LDF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LDF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LDF管的源极连接到VDD电源,且第一LDF管的源极还连接有工作电压VS的输出端口,用于向所述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其中,LEF管为增强型FET管,第一LDF管和第二LDF管均为耗尽型FET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LEF管的栅极之间,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逻辑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VDD电源连接,第一电阻R5的与第一LDF管的源极连接。
CN202222085701.2U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Active CN217904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5701.2U CN21790439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85701.2U CN21790439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4393U true CN217904393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85701.2U Active CN217904393U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4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90227B2 (ja) 高周波スイッチ回路
US20010040479A1 (en) Electronic switch
JP2008017416A (ja) 高周波スイッチ装置
KR960003375B1 (ko) 반도체 집적회로 장치의 출력회로
CN111884642B (zh) 一种单片吸收式单刀单掷开关芯片
IE861394L (en) Input buffer
CN113037263B (zh) 一种单片正压控制的低插损高隔离度单刀双掷开关芯片
US20170047924A1 (en) Power switching cell with normally conduc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CN115208374A (zh)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CN110247651B (zh) 一种基于GaAs HEMT工艺的正压转负压逻辑电路
US4321491A (en) Level shift circuit
CN117097326B (zh) 一种兼容lvds与hcsl电平标准的驱动电路
CN217904393U (zh) 一种宽阈值的mmic正电压控制单刀双掷开关
US6359496B1 (en) Analog switch including two complementary MOS field-effect transitors
US4109163A (en) High speed, radiation hard complementary mos capacitive voltage level shift circuit
CN101394173A (zh) 基于增强型phemt的单刀双掷开关
CN101420055A (zh) 一种基于e phemt的单刀双掷开关
US7133487B2 (en) Level shifter
CN101394174A (zh) 基于增强型phemt的单刀单掷开关
CN114374379A (zh) 单片正压控制的低控制电压高功率容量单刀双掷开关
CN115865061B (zh) 射频开关的辅助控制电路以及射频开关的逻辑转换电路
US6020766A (en) Input amplifier with unilateral current shutoff for input signals with steep edges
CN218243491U (zh) 一种开关电路
CN218499123U (zh) 一种模拟开关
CN113300694B (zh) 一种超宽带低损耗高隔离的全差分结构射频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