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3714U -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3714U
CN217903714U CN202221633974.XU CN202221633974U CN217903714U CN 217903714 U CN217903714 U CN 217903714U CN 202221633974 U CN202221633974 U CN 202221633974U CN 217903714 U CN217903714 U CN 217903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air outlet
cabinet
cabine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39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顺兵
张鹏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39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3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3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3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及户外柜,涉及通信柜技术领域。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热电制冷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风道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热电制冷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设置有冷端散热器,所述热端设置有热端散热器,所述冷端散热器和所述热端散热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及户外柜,使外部环境的空气先后经过两次除湿处理,大大提升了除湿装置的干燥效果。

Description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信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安防领域,对于通信柜的需求愈发增长。
对于户外柜而言,为了保证内部器件的通风散热,往往设置了进风风道,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进风风道流入户外柜内部,将热量带走,再流出户外柜。
而在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进入户外柜内,会造成户外柜内湿度上升,甚至可能产生冷凝水,容易引起短路等安全风险,影响户外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及户外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部环境的空气进入户外柜内容易导致户外柜内湿度上升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热电制冷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风道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
所述热电制冷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设置有冷端散热器,所述热端设置有热端散热器,所述冷端散热器和所述热端散热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所述冷端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热端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所述冷端散热器和/或所述热端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间隔分布;
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所述散热翅片平行于所述第一风道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所述散热翅片平行于所述第二风道的长度方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外柜,包括柜体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除湿装置,所述柜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柜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除湿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除湿装置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柜,所述柜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柜,所述户外柜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柜,所述户外柜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覆盖安装于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顶盖与所述柜体的顶部围成的空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具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柜,所述顶盖的中部相对于所述顶盖的四周向远离所述柜体的方向外凸。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柜,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顶盖的底部边缘与所述柜体的外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柜,所述除湿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除湿装置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及户外柜,通过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设置热电制冷器的冷端散热器和热端散热器中的一者位于第一风道,另一者位于第二风道,使外部环境的空气分别被冷端散热器降温除湿、被热端散热器升温除湿,外部环境的空气先后经过两次除湿处理,大大提升了除湿装置的干燥效果,降低了空气的湿度,使从除湿装置的第一出风口流出的空气较为干燥,防止外部空气造成户外柜内的湿度上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户外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户外柜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柜体;11:安装腔;12:进风口;131:第一挡风板;132:第二挡风板;133:热电制冷器;1331:热端散热器;1331a:散热翅片;1332:冷端散热器;134:第一风道;135:第二风道;136:第一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5:底板;20:风扇;30:顶盖;31:第三出风口;32: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出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风道134、第二风道135和热电制冷器133,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相互连通形成“U”型结构,第一风道134具有进风口12,第二风道135具有第一出风口136。
热电制冷器133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设置有冷端散热器1332,热端设置有热端散热器1331,冷端散热器1332和热端散热器1331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一风道134内,另一者设置于第二风道135内。
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可以为弯曲的管道内部的空间,也可以由多个板材搭设而成,能形成“U”型结构的气流通道即可。第一风道134的第一端与进风口12连通,第一风道134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135的第二端连通,形成弯曲的“U”型风道。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可以相对平行,也可以相对形成一定角度。本实用新型以第一风道134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风道135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为例进行说明。
外部环境的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第一风道134,沿第一方向流动,再进入第二风道135,沿第二方向流动,随后从第一出风口135流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进风口12、第一风道134的第一端和第二风道135的第一端均位于左侧,第一风道134的第二端和第二风道135的第二端均位于右侧,形成了“U”型风道。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1中从左至右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从右至左的方向。
热电制冷器133又称半导体制冷器,其理论基础为帕尔贴效应,在通上电源后,冷端的热量被转移到热端,导致冷端温度较低,热端温度较高。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和热端相互背离,冷端设置有冷端散热器1332,热端设置有热端散热器1331,冷端散热器1332和热端散热器1331分别位于不同的风道。
其中,热电制冷器133可以为多个,多个热电制冷器133沿第一风道134的长度方向或第二风道135的长度方向分布。可选地,多个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散热器1332均位于第一风道134与第二风道135中的一者内,多个热电制冷器133的热端散热器1331均位于第一风道134与第二风道135中的另一者内。可选地,多个热电制冷器133中,至少两个相邻的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散热器1332和热端散热器1331的位置相反,例如,其中一个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散热器1332位于第一风道134内,热端散热器1331位于第二风道135内,另一个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散热器1332位于第二风道135内,热端散热器1331位于第一风道134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并设置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散热器1332和热端散热器1331中的一者位于第一风道134,另一者位于第二风道135,使外部环境的空气分别被冷端散热器1332降温除湿、被热端散热器1331升温除湿,外部环境的空气先后经过两次除湿处理,大大提升了除湿装置的干燥效果,降低了空气的湿度,使从除湿装置的第一出风口136流出的空气较为干燥,防止外部空气造成户外柜内的湿度上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位于靠近第一风道134的方向,热电制冷器133的热端位于靠近第二风道135的方向,冷端散热器1332位于第一风道134内,热端散热器1331位于第二风道135内。在该实施例中,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2进入第一风道134,在沿第一方向流动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冷端散热器1332后遇冷凝结成液体,空气得到第一次干燥处理。随后,空气进入第二风道135,空气中的残余水分接触热端散热器1331后被加热蒸发,空气得到第二次干燥处理。外部环境的空气先后经过降温除湿处理和升温除湿处理,空气湿度被大大降低。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出风口136处可设置干燥剂,以对经过热电制冷器133的空气进一步的干燥。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热电制冷器133的热端位于靠近第一风道134的方向,热电制冷器133的冷端位于靠近第二风道135的方向,热端散热器1331位于第一风道134内,冷端散热器1332位于第二风道135内。在该实施例中,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2进入第一风道134,在沿第一方向流动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接触热端散热器1331后被加热蒸发,空气得到第一次干燥处理。随后,空气进入第二风道135,空气中的残余水分接触冷端散热器1332后遇冷凝结成液体,空气得到第二次干燥处理。外部环境的空气先后经过升温除湿处理和降温除湿处理。
进一步地,冷端散热器1332和/或热端散热器1331包括多个散热翅片1331a,多个散热翅片1331a间隔分布。
优选地,冷端散热器1332和热端散热器1331均包括多个散热翅片1331a。
其中,多个散热翅片1331a可以相互平行地间隔分布,例如,位于第一风道134的多个散热翅片1331a均垂直于第一风道134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二风道135的散热翅片1331a均垂直于第二风道135的长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331a至少部分为镂空结构,以避免阻挡空气的流动。又如,位于第一风道134的多个散热翅片1331a沿垂直于第一风道134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相互平行地间隔分布,位于第二风道135的散热翅片1331a沿垂直于第二风道135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相互平行地间隔分布。
多个散热翅片1331a还可以分布于同一平面上,例如,位于第一风道134的散热翅片1331a平行于第一风道134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二风道135的散热翅片1331a平行于第二风道135的长度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331a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风道134的长度方向或第二风道135的长度方向,而散热翅片1331a的厚度较小,对空气的阻力也较小,散热翅片1331a在实现散热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空气流动。
多个散热翅片1331a还可以呈多行多列的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户外柜,包括柜体10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除湿装置,柜体10的内部具有安装腔11,除湿装置设置于安装腔11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柜体10设有开口,开口与除湿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除湿装置的第一出风口136与安装腔11相连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柜体10的开口设置于底部,户外柜为下进风式结构,除湿装置设置于安装腔11内的底部,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沿柜体10的高度方向层叠布置,外部环境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2进入除湿装置,进而流入安装腔1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除湿装置包括第一挡风板131和第二挡风板132,第一挡风板131的一端与靠近进风口12的柜体10的侧壁连接,第一挡风板131的另一端与远离进风口12的柜体10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挡风板131与柜体10的底部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风道134。
第二挡风板132设置于第一挡风板131背离柜体10的底部的一侧,第二挡风板132的一端与远离进风口12的柜体10的侧壁连接,第二挡风板132的另一端与靠近进风口12的柜体10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二挡风板132与第一挡风板131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二风道135。热电制冷器133设置于第一挡风板131。
如图3所示,第一挡风板131的一端安装于柜体10的左侧壁,另一端与柜体10的右侧壁间隔设置,形成了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的连通处。第二挡风板132的一端安装于柜体10的右侧壁,另一端与柜体10的左侧壁间隔设置,形成了第一出风口136。
进一步地,柜体10设有第二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4与安装腔11相连通。
外部环境的空气流经除湿装置后进入安装腔11,并与安装腔11内的元件进行热交换,空气将热量带走后从第二出风口14流出。
其中,第二出风口14可以设置于柜体10的上壁面,也可以设置于柜体10的侧壁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出风口14位于柜体10的顶部。
具体地,如图3所示,户外柜还包括风扇20,风扇20安装于第二出风口14处。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4设置于柜体10的上壁面,风扇20用于吸风,带动外部环境的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柜体10内,依次流经第一风道134和第二风道135,再从第一出风口136流出,沿从下至上的方向从第二出风口14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户外柜还包括顶盖30,顶盖30覆盖安装于柜体10的顶部,顶盖30与柜体10的顶部围成的空间形成出风通道34,出风通道34具有第三出风口31,第三出风口31与外部环境连通,风扇20位于出风通道34内。
顶盖30安装于柜体10的顶部,用于隔离防护、遮挡风雨,防止外部环境的雨水通过第二出风口14进入安装腔11。经过干燥处理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14流入出风通道34,并进一步从第三出风口31流出,进入外部环境中。
具体地,顶盖30的中部相对于顶盖30的四周向远离柜体10的方向外凸,顶盖30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斜面,以使在出现雨雪天气时,雨水能够从顶盖30的中心向四周流动,避免顶盖30积聚雨水。可以理解的是,顶盖30覆盖安装于柜体10的顶部,其四周边缘均位于柜体10的外周面的外侧,以充分遮蔽柜体10。
例如图3所示,顶盖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第一侧板32与第二侧板33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开口朝向柜体10的尖顶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2与第二侧板33呈夹角设置,使顶盖30呈“人”字型结构,第一侧板32与第二侧板33均相对于水平面或竖直面倾斜。
进一步地,第三出风口31位于顶盖30的底部边缘与柜体10的外侧壁之间,第三出风口31位于顶盖30的下方,其开口向下,避免雨雪天气下雨水经第三出风口31进入安装腔11。
柜体10具有底板15,底板15靠近第一风道134的表面和/或第一挡风板131设置有导流机构,其中,第一挡风板131的导流机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底板15的导流机构沿第二方向延伸。
柜体10包括底板15、侧壁和上壁,导流机构用于引导冷凝水向进风口12处流动,从而将冷凝水排出,导流机构可以为导流板、导流槽、导流筋等形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端散热器1332位于第一风道134,底板15靠近第一风道134的表面设置有导流机构,在第一风道134内产生的冷凝水落在底板15上,并沿导流机构流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端散热器1332位于第二风道135,第一挡风板131设置有导流机构,在第二风道135内产生的冷凝水落在第一挡风板131上,并沿导流机构流至底板15。进一步地,底板15靠近第一风道134的表面也设置有导流机构,流至底板15的冷凝水沿导流机构流至进风口12。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装置为多个,多个除湿装置沿柜体10的高度方向分布。
通过设置多个除湿装置,能够形成“S”型的弯曲风道,对空气进行多次除湿,充分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大大增强除湿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热电制冷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连通形成“U”型结构,所述第一风道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
所述热电制冷器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设置有冷端散热器,所述热端设置有热端散热器,所述冷端散热器和所述热端散热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热端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散热器和/或所述热端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间隔分布;
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所述散热翅片平行于所述第一风道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所述散热翅片平行于所述第二风道的长度方向。
4.一种户外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所述柜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柜体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除湿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除湿装置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外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户外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柜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户外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柜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覆盖安装于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顶盖与所述柜体的顶部围成的空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具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户外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中部相对于所述顶盖的四周向远离所述柜体的方向外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户外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顶盖的底部边缘与所述柜体的外侧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户外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除湿装置沿所述柜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CN202221633974.XU 2022-06-27 2022-06-27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Active CN217903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3974.XU CN217903714U (zh) 2022-06-27 2022-06-27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3974.XU CN217903714U (zh) 2022-06-27 2022-06-27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3714U true CN217903714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3974.XU Active CN217903714U (zh) 2022-06-27 2022-06-27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37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7263A (zh) * 2024-03-21 2024-04-26 大连环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除湿电气控制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7263A (zh) * 2024-03-21 2024-04-26 大连环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除湿电气控制柜
CN117937263B (zh) * 2024-03-21 2024-05-24 大连环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除湿电气控制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76478A (ko) 제습 장치
CN217903714U (zh) 除湿装置及户外柜
US11221152B2 (en) Dehumidifier
CN206531315U (zh) 智能化冷凝除湿装置
JP2001021189A (ja) 地下貯蔵設備の除湿システム及び除湿方法
CN21797906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8065182U (zh) 除湿机
CN215951616U (zh) 一种大容量除湿装置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0373823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2185793U (zh) 一种户外储物柜
KR101340172B1 (ko) 냉각탑
CN107588478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空调器
CN111351270A (zh) 半导体制冷系统及应用其的抽油烟机
CN218183794U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防尘防水防护箱
JP4223827B2 (ja) 電気装置収納箱体の放熱構造
KR20160148821A (ko) 열전 제습 장치
CN214223449U (zh) 高效散热结构及其制冷器具
CN201726638U (zh) 一种密闭箱体用除湿装置
CN220629917U (zh) 通信用室外机柜
CN215186772U (zh) 一种应用于应急广播终端的铸铝壳体结构
CN220527451U (zh) 一种防潮配电柜
CN220287611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4879673U (zh) 一种桥吊吊具电控装置
CN219160500U (zh) 循环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