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9999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9999U
CN217899999U CN202220739923.9U CN202220739923U CN217899999U CN 217899999 U CN217899999 U CN 217899999U CN 202220739923 U CN202220739923 U CN 202220739923U CN 217899999 U CN217899999 U CN 217899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base
module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99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亮
李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99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9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座;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电控盒的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且所述新风模块位于所述电控盒前方,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所述新风模块设置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壳体的端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减小了整机厚度方向的尺寸,使空调器室内机形成超薄的外观,具有占用空间较小,降低材料成本,新风体验良好、美观性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室内机设置有新风模块,其新风模块一般放置在底座长度方向的左侧,电控盒放置在底座长度方向的右侧,这样会导致空调器室内机的长度尺寸变长,使机器比例不协调,外观用户体验差,而且因为新风模块要固定在底座上,导致底座尺寸变大,底座制件的材料成本增加,同时由于新风模块和电控盒设置在机器长度方向的两侧,新风模块需要一根很长的连接线才能连接到电控盒进行信号传输,由于连接线长,在空调器室内机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挤压、受力等不可控因素,导致发生故障风险增大,新风可靠性降低,空调器室内机的质量降低。
相关技术中,将新风模块和电控盒设置于底座长度方向的同一侧,而且新风模块和电控盒的尺寸位于底座的长度方向,这样新风模块和电控盒在底座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会导致空调器的厚度尺寸过大,同样会使及其比例不协调,外观用户体验差,导致底座尺寸变大,底座制件的材料成本增加,另外,由于新风是从室外侧引入空气,引入的空气没有经过换热器热交换,导致直接引入的新风存在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尤其是在室内中距离床很近,直接吹到人的身体会特别不舒适,是新风方向的一个痛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小,具有占用空间较小,降低材料成本,新风体验良好、美观性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座;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电控盒的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且所述新风模块位于所述电控盒前方,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所述新风模块设置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壳体的端面。
通过改变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电控盒的朝向,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均具有的较小的尺寸的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减小了整机厚度方向的尺寸,使空调器室内机形成超薄的外观,具有占用空间较小,降低材料成本,新风体验良好、美观性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新风出口形成于所述新风壳体;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所述风机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新风壳体包括:风道件,所述风道件安装于所述底座;蜗壳,所述蜗壳连接于所述风道件,所述新风出口形成于所述蜗壳且与所述蜗壳的内部连通,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风道件和所述蜗壳之间设置有过滤件。
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和所述风道件共同拼接形成风道进口,所述风道进口与所述风道件内部连通,所述风道进口连接有连通至室外的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形成有新风进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道进口位于所述风道件的底部,所述新风进口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后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且沿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出风调节器,所述出风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新风壳体且位于所述新风出口处,所述出风调节器用于调节新风的出风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控盒固定于所述新风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内机1、底座100、壳体200、电控盒300、盒体310、盖体320、
新风模块400、新风壳体410、风机420、新风出口401、
风道件411、蜗壳412、过滤件413、风道进口414、新风管500、新风进口501、
出风调节器600、座体610、出风调节件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底座100、壳体200、电控盒300和新风模块400。
壳体200罩设于底座100。电控盒300设置于底座100长度方向的一端,电控盒300的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设置于底座10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且新风模块400位于电控盒300前方,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电连接,新风模块400设置有新风出口401,新风出口401位于底座1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200 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通过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设置于底座10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也就是说,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同时占据空调器室内机1长度方向上的空间,这样可以减短空调器室内机1的整体长度尺寸,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观尺寸比例更加协调,而且可以减小底座100的长度,降低材料成本。另外,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电连接,电控盒300可以控制新风模块400的运行,同时由于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设置于底座10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之间的连接线的长度可以大大减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连接线的成本,而且可以提升新风模块400的可靠性,降低装配难度,同时降低生产装配过程中的故障率。
并且,新风模块400位于电控盒300的前侧,这样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步进电机、风扇电机和电加热等部件的连接线可以更加方便地与电控盒300进行电连接,并且电控盒300的底部可以露出,不会被新风模块400遮挡,从而留有维修的空间,方便对电控盒300进行维修。
如图1和图2所示,新风出口401位于底座1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200的端面。这样可视化更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新风主要从室外侧引入空气,引入的空气没有经过换热器进行改变温度,导致直接引入的新风存在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当空调器室内机1在室内距离床很近时,新风直接吹到人的身体会引起不适,而将新风出口401 设置在底座100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壳体200的端面,这样就可以避免排出的新风直接吹到人身上,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新风模块400位于电控盒300前方,电控盒300的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电控盒300不会额外占用底座100的长度方向和高度的空间,这样充分利用壳体 200内的空间,并且通过改变新风模块400和电控盒300的朝向,在前后方向上,新风模块400与电控盒300均具有的较小的尺寸的厚度,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较薄的厚度,使空调器室内机1整体更加美观,同时减薄原有的空调器室内机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还可以节省制作底座100的材料的成本。此外,电控盒300和新风模块400沿前后方向设置,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步进电机、风扇电机和电加热等部件的连接线可以更加方便地与电控盒300进行电连接,同时也方便对电控盒300进行维修。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减小了整机厚度方向的尺寸,使空调器室内机1形成超薄的外观,具有占用空间较小,降低材料成本,新风体验良好、美观性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新风模块400包括新风壳体410和风机420。
新风壳体410安装于底座100,新风出口401形成于新风壳体410。风机420设于新风壳体410内,风机420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
例如,风机420可以为离心风机,风机420的轴向方向与新风模块400的厚度方向相同,从而便于风机420和新风壳体410的设置,风机420的轴向方向的尺寸较小,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新风模块400厚度方向上的尺寸。风机420可以将气流从轴向一侧导入新风壳体410并沿着周向和径向排出至室内。新风壳体410为新风模块400的外壳部分,可以起到安装和保护的作用,将风机420设置于新风壳体410内,新风壳体410可以保护风机420,使风机420可以正常工作,风机420转动产生吸力,从而可以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新风壳体410内。这样新风壳体410内的新风在经过处理后可以通过新风出口 401释放到室内,改善室内的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新风壳体410包括风道件411和蜗壳412。
风道件411安装于底座100。蜗壳412连接于风道件411,新风出口401形成于蜗壳412且与蜗壳412的内部连通,风机420设于蜗壳412内,风道件411和蜗壳412之间设置有过滤件413。
蜗壳412与风道件411相连接,使新风壳体410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新风壳体410 的安装和固定。蜗壳412和风道件411均位于电控盒300的上方。从而新风出口401不会受到电控盒300的遮挡。空调器室内机1吸入的新风依次经过风道件411和蜗壳412,蜗壳412构造成螺旋形,新风经过蜗壳412向室内输送更加顺畅。过滤件413在风道件 411和蜗壳412之间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从而可以过滤新风中含有的有害气体和其他的杂质,使通入到室内的气体更加清新和健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蜗壳412和风道件411共同拼接形成风道进口414,风道进口414与风道件411内部连通,风道进口414连接有连通至室外的新风管500,新风管500形成有新风进口501。
通过蜗壳412和风道件411共同拼接形成风道进口414,新风管500连通风道进口414和新风进口501,新风进口501主要用于新风的进入,室外的新风可以通过新风进口501进入到风道件411。例如,蜗壳412和风道件411拼接形成圆形轮廓的风道进口414,并且风道进口414连通至风道件411的内部,方便新风管500装配于风道进口414。新风管500从风道进口414引出至室外,使室外新风可以沿着新风管500输送至风道件 411内,新风进入风道件411内之后,再经过过滤件413过滤进入蜗壳412,从而输送至室内新鲜清洁的气体,实现室外向室内输送新风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风道进口414位于风道件411的底部,新风进口501 位于新风模块400的后方。
风道进口414和新风进口501均位于风道件411的底部,从而风道进口414可以向上导风,使新风进入风道件411内,并且减少进入风道件411内的杂质。新风管500连通至风道件411的内部,新风管500从风道件411引出至室外,使室外新风可以沿着新风管500输送至风道件411内,进入风道件411内之后,新风再经过过滤件413过滤进入蜗壳412,从而输送至室内,实现室外向室内输送新风的功能。
并且,新风进口501位于新风模块400的后方,使新风管500可以邻近墙体布置,新风管500的布置更加合理,并且新风管500更牢固地固定,还减少了的壳体200外部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新风进口501与新风出口401位于壳体200的同一侧面且沿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新风进口501与新风出口401的朝向相同,排布较为整齐且设置合理,便于新风进口501通向室外,可视化更强。在壳体200的厚度方向上,新风进口501位于新风出口 401的后方。由于新风进口501需要与室外连通,在空调器室内机1的厚度方向上,新风进口501位于新风出口401的后方,这样新风进口501不会对新风出口401产生干涉,且新风管500可以邻近墙体布置,新风管500的布置更加合理,并且新风管500更牢固地固定,还减少了的壳体200外部的占用空间。
例如,新风进口501和新风出口40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新风出口401的圆心位置高于新风进口501的圆心位置,并且新风进口501和新风出口401均高于电控盒300。新风出口401的上边缘高于新风进口501的上边缘,新风出口401的下边缘高于新风进口501的下边缘。由于新风心口和新风出口401沿上下方向错开设置,使新风进口501 和新风出口401在壳体200的厚度方向上布置空间较大,有利于减薄空调器室内机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新风模块400还包括出风调节器600,出风调节器600设置于新风壳体410且位于新风出口401处,出风调节器 600用于调节新风的出风角度。
通过出风调节器600调节出风角度,新风在从新风出口401处排出时,出风调节器600可以调整至不同的出风方向,满足位于新风出口401不同角度的用户的需求。例如,当室内人员距离新风出口401较近时,由于新风未经过蒸发器进行换热,新风存在过冷或过热,将出风调节器600的出风角度调节至向上出风,可以避免直接吹到室内人员,在保证向室内引入新鲜空气的同时提升用户新风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风调节器600包括座体610和出风调节件620。座体610设置于新风出口401且形成有新风通道。出风调节件620可万向转动地设置于座体610上且与新风通道相连通。
例如,座体610安装于壳体200的侧面。座体610主要可以起到安装和连接壳体200以及蜗壳412的作用,将座体610设置于新风出口401,这样可以使出风调节器600整体设置于新风出口401处,在座体610内形成有新风通道,这样新风通道可以与新风出口401连通,出风调节件620设置于座体610上,而且出风调节件620与新风通道相连通,这样新风又可以通过新风通道通至出风调节件620,出风调节件620可万向转动,其中,出风调节件620可万向转动指的是:出风调节件620可以任意调节新风的出风角度,出风调节件620可以朝向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偏移并进行出风,只需与新风出口401 连通即可。如此,可以更好地满足位于新风出口401不同角度的用户的需求,通过出风调节件620调节出风角度,当室内人员距离新风出口401较近时,调节出风方向,可以避免直接吹到室内人员,提升用户新风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电控盒300固定于新风模块400。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控盒300和新风模块400安装于底座100之前,可以先将盒体310固定于新风模块400上,这样电控盒300和新风模块400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将电控盒300和新风模块400整体安装于底座100上,这样安装更加简单和方便,可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的整体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控盒300包括盒体310和盖体320,盖体320可拆卸地设置于盒体310的下方。
盖体320可以相对盒体310进行拆卸,这样将盖体320从盒体310上拆卸后,便于对盒体310内部的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而盖体320设置于盒体310的下方,由于电控盒300的下方会留有空间,维修时操作人员站在电控盒300的下方即可方便地拆装盖体 320,从而检修电控盒3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底座;
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电控盒的厚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且所述新风模块位于所述电控盒前方,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所述新风模块设置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壳体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新风出口形成于所述新风壳体;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所述风机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包括:
风道件,所述风道件安装于所述底座;
蜗壳,所述蜗壳连接于所述风道件,所述新风出口形成于所述蜗壳且与所述蜗壳的内部连通,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风道件和所述蜗壳之间设置有过滤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和所述风道件共同拼接形成风道进口,所述风道进口与所述风道件内部连通,所述风道进口连接有连通至室外的新风管,所述新风管形成有新风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进口位于所述风道件的底部,所述新风进口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且沿上下方向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
出风调节器,所述出风调节器设置于所述新风壳体且位于所述新风出口处,所述出风调节器用于调节新风的出风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调节器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新风出口且形成有新风通道;
出风调节件,所述出风调节件可万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且与所述新风通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固定于所述新风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下方。
CN202220739923.9U 2022-03-31 2022-03-31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7899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9923.9U CN217899999U (zh) 2022-03-31 2022-03-31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9923.9U CN217899999U (zh) 2022-03-31 2022-03-31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9999U true CN217899999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9923.9U Active CN217899999U (zh) 2022-03-31 2022-03-31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9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759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999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765848A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213300237U (zh)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61870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9000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7327920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CN103307667A (zh) 便携空调器
CN21760423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976964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9000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20955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1787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8699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17872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86898A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717872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20956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17872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00276U (zh) 空调器
CN220689195U (zh) 挂式空调
JPH092619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63591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85321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