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3051U -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3051U
CN217893051U CN202222455539.9U CN202222455539U CN217893051U CN 217893051 U CN217893051 U CN 217893051U CN 202222455539 U CN202222455539 U CN 202222455539U CN 217893051 U CN217893051 U CN 217893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mounting
plate
ho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55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斌辉
舒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55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3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3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3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板及汽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扰流板包括:扰流板壳体,所述扰流板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吸振器,所述吸振器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扰流板安装于汽车尾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在扰流板壳体内部设置吸振器,能够在扰流板或尾门等部件被路面载荷激励而引发扰流板振动的情况下,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值。同时通过扰流板壳体本身所具有的安装部将吸振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的内部,无需对扰流板增加额外的安装构件,合理地利用了扰流板的内部空间和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了因扰流板、尾门等部件的模态较低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而导致的严重路噪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振动噪声性能主要分为动力总成噪声、路噪和风噪。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因为没有动力总成噪声的掩盖作用,使得路噪在低频噪声中尤为突出。同时,扰流板、尾门、尾翼等尾门零件的模态通常较低,极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从而导致严重路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扰流板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扰流板、尾门、尾翼等尾门零件的模态较低,极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而导致的严重路噪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壳体,所述扰流板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部;
吸振器,所述吸振器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扰流板安装于汽车尾门。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壳体,包括:
迎风板、出风板、背风板以及安装板;
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座和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迎风板的内壁或者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出风板的内壁;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面与所述迎风板或者所述出风板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且所述吸振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面和所述安装板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振器的安装臂,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吸振器的第二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振器的频率为所述汽车尾门的共振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吸振器的频率为汽车尾翼的共振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壳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板垂直。
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扰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在扰流板壳体内部设置吸振器,能够在扰流板等尾门零件被路面载荷激励而引发尾门振动的情况下,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扰流板或尾门的振动幅值。同时通过扰流板壳体本身所具有的安装部将吸振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的内部,无需对扰流板增加额外的安装构件,合理地利用了扰流板的内部空间和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了因扰流板、尾门、尾翼等尾门零件的模态较低,极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而导致的严重路噪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壳体在安装部处的断面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在安装部处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扰流板壳体;11:迎风板;12:出风板;13:背风板;14:安装板;15:安装座;16:第一通孔;17:第一安装孔;18:第二通孔;2:吸振器;21:安装臂;22:第二安装孔;3:汽车尾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扰流板、尾门、尾翼等尾门零件的模态较低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而导致严重的路噪的问题,提供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扰流板,包括:
扰流板壳体1,所述扰流板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部;
吸振器2,所述吸振器2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1内部;
其中,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扰流板安装于汽车尾门3。
可选地,所述吸振器为异形吸振器,且所述吸振器的形状可根据所述扰流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确定。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对车辆进行实车路噪评估的过程中,可仅在汽车尾门上安装所述扰流板壳体,若所述扰流板壳体处出现了路噪,则将所述扰流板壳体更换为所述扰流板。
可选地,将所述扰流板壳体更换为所述扰流板可以理解为:
在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所述吸振器;或者,
将所述扰流板壳体替换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扰流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在扰流板壳体内部设置吸振器,能够在扰流板被路面载荷激励而引发扰流板振动的情况下,吸收振动能量,从而降低扰流板或者尾门的振动幅值。同时通过扰流板壳体本身所具有的安装部将吸振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的内部,无需对扰流板增加额外的安装构件,合理地利用了扰流板的内部空间和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了因扰流板、尾门等部件的模态较低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从而导致的严重路噪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壳体,包括:
迎风板11、出风板12、背风板13以及安装板14;
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座15和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6;
所述安装座15设置于所述迎风板11的内壁或者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出风板12的内壁;
所述第一通孔16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4上。
可选地,所述迎风板低于出风板,起到导流的作用,并且通过空间产生的压力,将汽车尾部下压,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为凸台;
所述凸台的一个端面与所述迎风板的内壁或者所述出风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凸台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安装板的内壁之间存在预留空间,所述吸振器在所述预留空间处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通过扰流板壳体本身的安装构件(安装部)即可将吸振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无需对扰流板增加额外的安装构件,也无需额外开模,并能够对现有的扰流板进行改装。解决了因扰流板、尾门等部件的模态较低,极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而导致的严重路噪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15的第一端面与所述迎风板11或者所述出风板12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座15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7,且所述吸振器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5的第二端面和所述安装板14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通过扰流板壳体本身的安装构件(安装座和第一安装孔)即可将吸振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无需对扰流板增加额外的安装构件,也无需额外开模。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6、所述吸振器的安装臂21,并与所述安装座15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栓;
在安装所述扰流板时,螺栓穿过汽车尾门上的安装孔,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振器的安装臂,并在到达所述安装座时,与安装座上的第一安装孔螺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吸振器的安装臂之间设置有消音垫圈,和/或,所述安装板的内壁与所述安装臂之间设置有消音垫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通过在吸振器上设置安装臂,能够使得所述吸振器通过所述安装臂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内部,在保证扰流板自身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扰流板壳体内部的空闲空间。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8;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8并与所述吸振器的第二安装孔2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栓;
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在安装所述扰流板时,螺栓依次穿过汽车尾门上的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并在到达所述吸振器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通过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设置,使得所述扰流板与汽车尾门的连接更加牢固,降低了因扰流板与汽车尾门连接发生松动时产生较大振动噪声的可能。
可选地,所述吸振器的频率为所述汽车尾门的共振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频率为与所述汽车尾门共振频率的吸振器,能够较大程度的吸收汽车尾门的振动能量,降低汽车尾门的振动幅值,从而降低了车辆整体的路噪。
可选地,所述吸振器的频率为汽车尾翼的共振频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选择频率为与汽车尾翼共振频率的吸振器,能够较大程度的吸收汽车尾翼的振动能量,降低汽车尾翼的振动幅值,从而降低了车辆整体的路噪。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壳体1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壳体可以采用吹塑或者注塑的一体成型工艺。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板垂直,所述汽车尾门上的安装孔可以为普通通孔,简化了汽车尾门上的开模流程,节约了工艺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扰流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在扰流板壳体内部设置吸振器,能够在扰流板被路面载荷激励而引发扰流板振动的情况下,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扰流板或尾门的振动幅值。同时通过扰流板壳体本身所具有的安装部将吸振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的内部,无需对扰流板增加额外的安装构件,合理地利用了扰流板的内部空间和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了汽车扰流板、尾门、尾翼等部件的模态较低,极易被路面载荷所激励起,而导致的严重路噪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扰流板壳体(1),所述扰流板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部;
吸振器(2),所述吸振器(2)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扰流板壳体(1)内部;
其中,所述安装部用于将所述扰流板安装于汽车尾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壳体,包括:
迎风板(11)、出风板(12)、背风板(13)以及安装板(14);
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座(15)和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6);
所述安装座(15)设置于所述迎风板(11)的内壁或者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出风板(12)的内壁;
所述第一通孔(16)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5)的第一端面与所述迎风板(11)或者所述出风板(12)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座(15)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7),且所述吸振器(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5)的第二端面和所述安装板(14)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6)、所述吸振器的安装臂(21),并与所述安装座(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8);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8)并与所述吸振器的第二安装孔(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器的频率为所述汽车尾门的共振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器的频率为汽车尾翼的共振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壳体(1)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板垂直。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扰流板。
CN202222455539.9U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Active CN217893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5539.9U CN217893051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5539.9U CN217893051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3051U true CN217893051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5539.9U Active CN217893051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3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3051U (zh) 一种扰流板及汽车
CN110816259A (zh) 一种车用冷却模块
CN203267777U (zh) 汽车变速箱防扭减震装置
CN213892163U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风扇总成及汽车
CN215552496U (zh) 悬置总成
CN210852036U (zh) 一种水泵减震支架
CN209795390U (zh) 加强型汽车包围
CN209634588U (zh) 一种双色分体式汽车扰流板
CN111572468A (zh) 一种固定于驾驶室上的防热风回流装置
CN219154226U (zh) 电子水泵隔振安装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2615526U (zh) 节能连体型汽车散热器双风扇
CN219029077U (zh) 一种带衬套空调压缩机支架结构
CN219570222U (zh) 一种涉水喉安装组件及车
CN215059173U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减震器上支撑总成
CN220053504U (zh) 一种流道板去涡流结构
CN220500638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与车身侧围间的支撑结构
CN219077003U (zh) 一种电子水泵安装缓振组件及新能源汽车
CN216468097U (zh) 车辆的前舱结构以及车辆
CN217396156U (zh) 一种汽车暖风芯体固定结构
CN221049657U (zh) 雨刮安装支架、风窗前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20281117U (zh) 汽车水泵支架、具有该支架的汽车水泵总成及汽车
CN216610803U (zh) 一种可以降低振动声压级的电动车压缩机布置结构
CN213392438U (zh) 空气滤清器安装结构
CN212267407U (zh) 一种汽车雨刮电机的安装结构
CN219738530U (zh) 新能源汽车底盘行驶系统降噪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