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2480U -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 Google Patents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2480U
CN217892480U CN202222211630.6U CN202222211630U CN217892480U CN 217892480 U CN217892480 U CN 217892480U CN 202222211630 U CN202222211630 U CN 202222211630U CN 217892480 U CN217892480 U CN 217892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less
cargo box
cover body
support
pack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16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云荣
安扬
甄旭光
张冬菊
汪子博
杨明华
胡鹏鹤
郝乃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16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2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2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2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车顶货箱及皮卡,其中,该无车顶货箱,包括顶部敞开的厢体,该无车顶货箱还包括:盖体,封盖在所述厢体的顶部;支撑体,固定并压放在所述盖体的上方,以支撑位于所述盖体上方的物品,且支撑体与厢体的侧厢板固连。本实用新型的无车顶货箱,利用盖体将车辆货箱分隔为盖体下方的空间和盖体上方的空间,实现了干湿分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支撑体来固定尺寸较大的物品,例如车顶帐篷等,从而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Description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车顶货箱。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皮卡。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汽车的要求也随着汽车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汽车的各个细节方面。人们在选购汽车时,不仅会考虑到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性、操控性和美观性,实用性也逐渐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项重要因素。
对于部分车型,比如皮卡车型,皮卡车型因自身的载货性能以及不属于SUV的舒适性,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多地选用皮卡作为载货的交通工具。皮卡虽然能够载货,但皮卡车型不具备SUV车型在车顶安装车顶帐篷,方便用户外出旅行的功能,降低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皮卡在出厂时没有配备尾箱盖和防雨棚,使得皮卡在运送货物时会直接暴露在外面,若遇到恶劣天气,不能有效的保护货物,因此人们在购买皮卡车型时大多会选择购买增加防雨棚的皮卡车型,以防止货物在恶劣天气被淋湿。但在现有技术中,因为防雨棚的设置,会使得皮卡货箱的载货空间被大大缩减,无法放置尺寸较大的物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无车顶货箱,以使车辆货箱便于布置大尺寸物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车顶货箱,包括顶部敞开的厢体,该无车顶货箱还包括:盖体,封盖在所述厢体的顶部;支撑体,固定并压放在所述盖体的上方,以支撑位于所述盖体上方的物品,且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厢体的侧厢板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被设置为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各所述支撑体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经由固定件安装在所述侧厢板上,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块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块主体上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固定在所述侧厢板上时,所述块主体压放在所述盖体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块主体上设有连接所述支撑体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连接所述侧厢板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被构造为形成在所述支撑体和所述插接部上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侧厢板上设有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边梁,所述边梁内侧固定设有加强板,所述插接部经由紧固件与所述边梁和所述加强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块主体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支撑体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为形成在所述块主体上的定位柱,所述支撑体上对应所述定位柱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密封胶垫。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利用盖体将车辆货箱分隔为盖体下方的空间和盖体上方的空间,实现了干湿分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支撑体来固定尺寸较大的物品,例如车顶帐篷等,从而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另外,第一连接部的轴线垂直于第二连接部的轴线,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固定件与盖体和侧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加强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边梁的强度,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提高插接部与边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固定件脱离边梁。另外,定位机构有助于辅助固定件和支撑体的连接,利用定位机构能够快速定位固定件和支撑体,以便连接固定件和支撑体。支撑骨架的设置,能够提高盖体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皮卡,该皮卡具有如上所述的无车顶货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皮卡具有如上所述的无车顶货箱,能够实现干湿分离,且便于布置尺寸较大的物品,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从而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无车顶货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固定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固定件的装配定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盖体与所述车辆货箱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体;10、支撑骨架;11、密封条;2、支撑体;200、定位孔;210、拉铆螺母;3、固定件;30、块主体;300、第一连接部;301、拉铆螺栓;302、定位柱;31、插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11、安装螺栓;4、侧厢板;41、边梁;410、加强板;5、密封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无车顶货箱,其利用盖体1将车辆货箱4分隔为盖体1下方的空间和盖体上方的空间,实现了干湿分离,并通过支撑体2布置尺寸较大的物品,从而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整体结构上,结合图1所示,该无车顶货箱包括顶部敞开的厢体,该无车顶货箱还包括盖体1,盖体1封盖在厢体的顶部,支撑体2固定并压放在盖体1的上方,以支撑盖体1上方的物品,且支撑体2与侧厢板4固连。此外,为便于理解,将盖体1上方的空间限定为载物空间,盖体1下方的空间限定为限定空间。其中,支撑体2位于盖体1的上方,从而便于将物品布置在载物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支撑体2被设置为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各支撑体2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的,支撑体2被构造为呈长条状的支撑梁,并且支撑体2内部为中空状,以便固定连接。基于支撑体2的设置,能够将不能放入到车辆货箱中的较大尺寸的物品,利用支撑体2固定,从而合理利用盖体1上部的载物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
此外,盖体1与车辆货箱内部形成的限定空间,可以用来放置不能被淋湿的物品,从而实现干湿分离。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盖体1的表面与侧厢板4的顶部平齐,便能够使盖体1上部的空间较大,更便于将大尺寸物品布置在支撑体2上。
另外,支撑体2经由固定件3安装在侧厢板4上,固定件3包括与支撑体2连接的块主体30,以及设于块主体30上的插接部31,插接部31固定在侧厢板4上时,块主体30压放在盖体1的上方。并且,块主体30上设有连接支撑体2的第一连接部300,插接部31上设有连接侧厢板4的第二连接部310。
值得一提的是,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上述的第一连接部300和第二连接部310被构造为形成在支撑体2和插接部31上的通孔,并且,为提高块主体30与支撑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3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具体而言,块主体30为一个矩形块,且块主体30的内部中空,插接部31位于块主体3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连接部300分设在块主体30长度方向的两侧,在第一连接部300的下方的块主体30上具有可供操作的朝下的敞口,块主体30而块主体30朝向盖体1的端面,便能够将盖体1抵压在侧厢板4上。
为便于块主体30与支撑体2的固定,在支撑体2与块主体30的连接处,固定有拉铆螺母210,拉铆螺母21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预固定在支撑体2内部,在连接块主体30和支撑体2时,可以使用拉铆螺栓301从敞口处穿过第一连接部300,而后将拉铆螺栓301与拉铆螺母210连接即可,这样能够利于块主体30和支撑体2的固定,便于二者的连接。除了采用拉铆螺栓301和拉铆螺母2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使用螺栓直接将块主体30和支撑体2固定。
此外,结合图2和图4所示的,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块主体30上设有用于定位支撑体2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能够插入到支撑体2内以将支撑体2定位在块主体30上。举例而言,定位机构为形成在块主体30上的定位柱302,支撑体2上对应定位柱302设置有定位孔200。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0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在定位固定件3时,固定件3不易移动,另外,两个定位柱302错落设置,可以提高定位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机构有助于辅助固定件3和支撑体2的连接,利用定位机构能够快速定位固定件3和支撑体2,以便连接固定件3和支撑体2。当然,定位机构除了上述的定位柱302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卡接等形式,在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参照图2和图5所示,对于固定件3与车辆货箱之间的连接,具体而言,插接部31穿过盖体1上的安装孔并与侧厢板4上固定。插接部31的设置,能够提高固定件3与侧厢板4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侧厢板4上设有向内侧弯折并形成的边梁41,边梁41内侧固定设有加强板410,插接部31通过紧固件与边梁41和加强板410连接,插接部31位于边梁41一侧,第二连接部310通过安装螺栓311连接在边梁41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连接部300的轴线垂直于第二连接部310的轴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300和第二连接部310的轴线方向不同,便能够为固定件3提供不同方向的固定力,从而可以提高固定件3与支撑件和边梁41的连接强度,使固定件3不易从边梁41上脱离。
结合图5所示的,边梁41内侧的加强板410在本实施例中为倒置的L型板,加强板410布置在边板的折弯处,从而能够提高边梁41的强度。并且,加强板41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边梁41上,插接部31通过安装螺栓311与边梁41和加强板410连接,为提高固定件3的连接强度,加强板410上可以采用预焊接的方式,将配合安装螺栓311的安装螺母提前焊接到加强板410上。加强板41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边梁41的强度,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提高插接部31与边梁4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固定件3脱离边梁41。
除此之外,为提高固定件3和侧厢板4之间的密封性,提高防水效果,固定件3与盖体1之间设有密封胶垫5,而固定件3则会将密封胶垫5抵压在盖体1上。因为块主体30为矩形块,因此优选的,密封胶垫5也为矩形,且密封胶垫5的尺寸可以大于固定件3的尺寸。并且,密封胶垫5上具有供插接部31穿过的方形孔,使用密封胶垫5密封固定件3与侧厢板4之间的缝隙,能够防止水流从缝隙进入到车辆货箱中,从而可以提高防水效果。
另外,为提高盖体1的承载能力,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盖体1一侧设有支撑骨架10,支撑骨架10优选的布置在盖体1面向车辆货箱的一侧,支撑骨架10的设置,能够提升盖体1的承载能力,从而也便于将大尺寸物品布置在支撑体2上。并且,为了保证支撑骨架10与侧厢板4之间的密封防水性,在支撑骨架10和侧厢板4之间布置有密封条11,密封条11沿侧厢板4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固定件3两两分布在车辆货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盖体1时,工作人员先将盖体1罩设在侧厢板4上,然后将固定件3先与支撑体2固定,随后将固定件3与密封胶垫5与边梁41和加强板410固定,并以侧厢板4前端到后端的顺序,使用安装螺栓311固定固定件3,固定好侧厢板4前端两侧的固定件3后,再固定侧厢板4后端两侧的固定件3,从而完成盖体1的安装。
本实施例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利用盖体1将车辆货箱分隔为下方的限定空间和上方的载物空间,实现了干湿分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支撑体2来固定尺寸较大的物品,例如车顶帐篷等,盖体1一侧的支撑骨架10能够提升盖体1的承载功能,从而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皮卡,该皮卡具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无车顶货箱。本实施例所述的皮卡,具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无车顶货箱,能够实现干湿分离,且便于布置尺寸较大的物品,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从而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车顶货箱,包括顶部敞开的厢体,其特征在于,该无车顶货箱还包括:
盖体(1),封盖在所述厢体的顶部;
支撑体(2),固定并压放在所述盖体(1)的上方,以支撑位于所述盖体(1)上方的物品,且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厢体的侧厢板(4)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2)被设置为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各所述支撑体(2)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2)经由固定件(3)安装在所述侧厢板(4)上,所述固定件(3)包括与所述支撑体(2)连接的块主体(30),以及设于所述块主体(30)上的插接部(31),所述插接部(31)固定在所述侧厢板(4)上时,所述块主体(30)压放在所述盖体(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主体(30)上设有连接所述支撑体(2)的第一连接部(300),所述插接部(31)上设有连接所述侧厢板(4)的第二连接部(3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30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0)被构造为形成在所述支撑体(2)和所述插接部(31)上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300)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0)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厢板(4)上设有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边梁(41),所述边梁(41)内侧固定设有加强板(410),所述插接部(31)经由紧固件与所述边梁(41)和所述加强板(4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主体(30)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支撑体(2)的定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为形成在所述块主体(30)上的定位柱(33),所述支撑体(2)上对应所述定位柱(33)设置有定位孔(20)。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车顶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盖体(1)之间设有密封胶垫(5)。
10.一种皮卡,其特征在于:
该皮卡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车顶货箱。
CN202222211630.6U 2022-08-22 2022-08-22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Active CN217892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1630.6U CN217892480U (zh) 2022-08-22 2022-08-22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1630.6U CN217892480U (zh) 2022-08-22 2022-08-22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2480U true CN217892480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1630.6U Active CN217892480U (zh) 2022-08-22 2022-08-22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2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0301B2 (en)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7478865B2 (en) Trailer assembly
CN111051104A (zh) 用于将高压存储器集成到机动车的支承结构中的方法以及机动车
US9126535B1 (en) Fender step for pick-up trucks
CN209600620U (zh) 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及其底架
CN102328692B (zh) 用于将附件侧面固定在载重汽车支承结构纵梁上的支承车架
US4988121A (en) Seat belt device for open-top vehicle
CN217892480U (zh) 无车顶货箱及皮卡
CN109515528A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及其裙边总成
JP5212150B2 (ja) 自動車用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CN209600639U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及其裙边总成
EP3842286A1 (en) Wooden travel-trail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15513909U (zh) 皮卡车后斗功能拓展高盖
CN109515134A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及其后门总成
US3339813A (en) Luggage carrier
CN211107203U (zh) 汽车车顶行李架组件和车体
CN208931248U (zh) 一种a柱外装饰条支架总成的安装结构
CN209600653U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裙边总成、裙边合页及其型材
CN109515520A (zh) 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底架及其组装方法
CN218258379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CN110816684A (zh) 一种物流车车身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18616188U (zh) 一种车辆后背门密封结构和车辆
CN212556538U (zh) 一种目标假车专用拖车
CN213831895U (zh) 后地板结构及电动车辆
CN109515533A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裙边总成、裙边合页及其型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