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0286U -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0286U
CN217890286U CN202221672898.3U CN202221672898U CN217890286U CN 217890286 U CN217890286 U CN 217890286U CN 202221672898 U CN202221672898 U CN 202221672898U CN 217890286 U CN217890286 U CN 217890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acuum
hole
logic valv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728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琦
李宝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ongaluminum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ongzhu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ongzhu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ongzhu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728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0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0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0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通过隔板将负压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在第一腔体开设通孔,在第三腔体开设负压接入口和泄压口,在第二腔体对应通孔开设吸附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吸附通道包括内壳和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存在一间隙,在间隙中设置移动部,真空逻辑阀一端连接移动部,一端设置在通孔内,移动部在间隙内移动使真空逻辑阀在通孔内升降,对于不规则存在高低部位的薄板工件可以有更大的吸附面积,保证了薄板工件不会受力不均发生形变,使工件固定更加牢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真空吸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吸盘在CNC加工中心当中是充当夹具的角色,CNC真空吸盘最先用于铝板、铜板、塑料板、木材等易切削材料的批量高效率加工,相对传统加工方法,CNC真空吸盘具有装夹拆卸便利、工作效率高的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其原理是真空吸盘的特殊结构,在与物体接触后会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密闭空间。动管路或者一定的装置,抽走或者稀薄密闭空间里面的空气,这样,密闭空间里面的气压就低于外界的一个大气压形成负压,对工件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的真空吸盘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吸气孔,不需要密封条,省去不同形状的工件在加工时需频繁铺设密封条,节省时间,并且加工件可镂空切削,可吸附多孔多槽类加工件,加工位置破孔后,相关位置吸气孔自动关闭,但对于表面平整度不高,形状不规则且面积不大的薄板零件,如存在高低不平的表面,现有的真空负压吸盘上的吸附孔无法对应接触到工件有某些部分,此部分也就不能开启气孔,当工件进行镂空切削时若将与吸附孔接触吸位置切除,工件将会出现松动,甚至打飞现象,所以对于此类工件,还是需要放置密封圈才能有效吸附,薄板零件用密封圈后,不接触密封圈的部分处于悬空状态易发生变形,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通过隔板将负压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在第一腔体开设通孔,在第三腔体开设负压接入口和泄压口,在第二腔体对应通孔开设吸附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吸附通道包括内壳和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存在一间隙,在间隙中设置移动部,真空逻辑阀一端连接移动部,一端设置在通孔内,移动部在间隙内移动使真空逻辑阀在通孔内升降,对于不规则存在高低部位的薄板工件可以有更大的吸附面积,保证了薄板工件不会因受力不均发生形变,使工件固定更加牢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
负压腔体,所述负压腔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负压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腔体设有负压接入口和泄压口;
吸附通道,所述吸附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吸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吸附通道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吸附通道包括内壳和外壳两部分,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存在一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移动部,真空逻辑阀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间隙内移动从而使所述真空逻辑阀在所述通孔内上下移动。
上述结构,通过隔板将负压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在第一腔体开设通孔,在第三腔体开设负压接入口和泄压口,在第二腔体对应通孔开设吸附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吸附通道包括内壳和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存在一间隙,在间隙中设置移动部,真空逻辑阀一端连接移动部,一端设置在通孔内,移动部在间隙内移动使真空逻辑阀在通孔内升降,对于不规则存在高低部位的薄板工件可以有更大的吸附面积,保证了薄板工件不会因受力不均发生形变,使工件固定更加牢靠安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设置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所述移动部设置有外螺纹或内螺纹,转动所述真空逻辑阀使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间隙内上下移动。
设置移动部与内壳和外壳之间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可靠且密封性良好,对于不同高度的薄板型材,旋转真空逻辑阀使移动部在间隙内移动从而改变真空逻辑阀的高度。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按压所述真空逻辑阀使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间隙内上下移动。
在间隙内设置弹簧元件,改变真空逻辑阀的高度只需要按压即可实现,操作更加方便。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壳连接。
外壳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内壳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使移动部在间隙移动时,内壳套设在真空逻辑阀一端开口内,保证了吸附通道与真空逻辑阀的密封连接性。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壳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间隙连通。
为保证吸附通道与真空逻辑阀的连接不产生漏气,因真空逻辑阀与移动部是密封相连,可能存在漏气的位置在移动部与内外壳的接触位置,气体可能去往间隙中,在内壳开设气孔,当吸附通道抽真空时,在移动部位置产生的漏气从内壳的气孔被一并抽离,从而使抽真空效果更好,设计更加合理。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均开设有排污口。
真空逻辑阀一端在通孔内上下移动,在对工件加工时喷洒的切削液从通孔进入第一腔体或真空逻辑阀进入到吸附通道最终进入第三腔体,通过排污口排出,可以在排污口接入排水管和抽水泵,实现快速排污水工作。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接入口连接真空发生装置,所述真空发生装置为真空泵或真空发生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逻辑阀连接有吸盘。
吸盘更加柔软,对于薄板型材吸附时不会使型材产生形变量,更加适配薄板型材的吸附夹持。
上述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隔板将负压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在第一腔体开设通孔,在第三腔体开设负压接入口和泄压口,在第二腔体对应通孔开设吸附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吸附通道包括内壳和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存在一间隙,在间隙中设置移动部,真空逻辑阀一端连接移动部,一端设置在通孔内,移动部在间隙内移动使真空逻辑阀在通孔内升降,对于不规则存在高低部位的薄板工件可以有更大的吸附面积,保证了薄板工件不会因受力不均发生形变,使工件固定更加牢靠安全。
2.在间隙内设置弹簧元件,改变真空逻辑阀的高度只需要按压即可实现,操作更加方便,为保证吸附通道与真空逻辑阀的连接不产生漏气,因真空逻辑阀与移动部是密封相连,可能存在漏气的位置在移动部与内外壳的接触位置,气体在被向第三腔体方向吸附时可能去往到间隙中,在内壳开设气孔,当吸附通道抽真空时,在移动部位置产生的漏气从内壳的气孔被一并抽离,从而使抽真空效果更好,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附通道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负压腔体;10、隔板;100、第一隔板;1000、第一连接部;101、第二隔板;1010、第二连接部;11、第一腔体;110、通孔;111、排污口;12、第二腔体;13、第三腔体;130、负压接入口;131、泄压口;
2、吸附通道;20、内壳;201、气孔;21、外壳;22、间隙;23、移动部;
3、真空逻辑阀;30、吸盘;
4、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
负压腔体1,负压腔体1内设置有隔板10,隔板10将负压腔体1分隔为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13,第一腔体11开设有通孔110,第三腔体13设有负压接入口130和泄压口131;
吸附通道2,吸附通道2设置于第二腔体12,吸附通道2连通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吸附通道2对应通孔110设置,吸附通道2包括内壳20和外壳21两部分,内壳20和外壳21之间存在一间隙22,间隙22内设置有移动部23,真空逻辑阀3端设置于通孔110,另一端连接移动部23,移动部23在间隙22内移动从而使真空逻辑阀3在通孔110内上下移动。
上述结构,通过隔板10将负压腔体1分隔为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13,在第一腔体11开设通孔110,在第三腔体13开设负压接入口130和泄压口131,在第二腔体12对应通孔110开设吸附通道2连通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13,吸附通道2包括内壳20和外壳21,在内壳20和外壳21之间存在一间隙22,在间隙22中设置移动部23,真空逻辑阀3一端连接移动部23,一端设置在通孔110内,移动部23在间隙22内移动使真空逻辑阀3在通孔110内升降,其中真空逻辑阀3为现有产品,可以实现加工位置破孔后,相关位置吸气孔自动关闭,杜绝因加工破孔而漏气、漏油导致产品打飞,对于不规则存在高低部位的薄板工件可以有更大的吸附面积,保证了薄板工件不会因受力不均发生形变,使工件固定更加牢靠安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内壳20和外壳21设置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移动部23设置有外螺纹或内螺纹,转动真空逻辑阀3伸出通孔110的部分使移动部23在间隙22内上下移动。
设置移动部23与内壳20和外壳21之间螺纹连接,结构简单可靠且密封性良好,对于不同高度的薄板型材,旋转真空逻辑阀3使移动部23在间隙22内移动从而改变伸出通孔110外的真空逻辑阀3端部的高度,从而适配存在不同高度面的薄板型材。
作为本申请的第二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间隙22内设置有弹簧元件4,弹簧元件4的一端连接移动部23,另一端连接外壳21,按压真空逻辑阀2使移动部22在间隙22内上下移动。
在间隙22内设置弹簧元件4,改变真空逻辑阀3的高度只需要按压即可实现,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固定工件更加便捷。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隔板10包括第一隔板100和第二隔板101,第一隔板10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00,第二隔板101开设有第二连接部1010,第一连接部1000与外壳21连接,第二连接部1010与内壳20连接。
外壳21与第一连接部1000连接,内壳20与第二连接部1010连接,使移动部23在间隙22移动时,内壳20套设在真空逻辑阀3一端开口内,保证了吸附通道2与真空逻辑阀3的密封连接性。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优选方案,内壳20开设有气孔201,气孔201与间隙22连通。
为保证吸附通道2与真空逻辑阀3的连接后的真空发生速度,因真空逻辑阀3与移动部23是密封相连,可能存在漏气的位置在移动部23与内壳20或外壳21的接触位置,气体在被向第三腔体13方向吸附过程中可能去往间隙22,通过在内壳20开设气孔201,当吸附通道2抽真空时,在移动部23位置产生的漏气从内壳20的气孔被一并抽离,从而使抽真空效果更好,设计更加合理。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腔体11和第三腔体13均开设有排污口111。
真空逻辑阀3一端在通孔110内上下移动,在对工件加工时喷洒的切削液从通孔110进入第一腔体11或从真空逻辑阀3的端部进气口处进入到吸附通道2最终进入第三腔体13,可以在排污口111接入排水管和抽水泵,实现快速排污水工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负压接入口130连接真空发生装置,真空发生装置为真空泵或真空发生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真空逻辑阀3连接有吸盘30。
吸盘更加柔软,对于薄板型材吸附时不会使型材产生形变量,更加适配薄板型材的吸附夹持。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压腔体,所述负压腔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负压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腔体设有负压接入口和泄压口;
吸附通道,所述吸附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吸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吸附通道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吸附通道包括内壳和外壳两部分,所述内壳和外壳之间存在一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移动部,真空逻辑阀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部,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间隙内移动从而使所述真空逻辑阀在所述通孔内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设置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所述移动部设置有外螺纹或内螺纹,转动所述真空逻辑阀使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间隙内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按压所述真空逻辑阀使所述移动部在所述间隙内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间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均开设有排污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接入口连接真空发生装置,所述真空发生装置为真空泵或真空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逻辑阀连接有吸盘。
CN202221672898.3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Active CN217890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898.3U CN21789028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72898.3U CN21789028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0286U true CN217890286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72898.3U Active CN217890286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0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30043U (zh)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CN209158164U (zh) 通用型真空吸盘组合夹具
CN204748389U (zh) 真空吸附治具
CN217890286U (zh) 一种用于薄板型材的真空吸附装置
CN215101411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07953274U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吸盘
CN202877968U (zh) 薄板类零件加工的真空夹具
CN205888658U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吸盘夹具
CN204075820U (zh) 一种用于固定散热片的真空发生系统
CN215546733U (zh) 一种在加工中心上使用的通用真空吸盘夹具
CN214292105U (zh) 一种板状产品加工用的真空夹具
US5634749A (en) Vacuum vice for bowling balls
CN212265260U (zh) 一种用于圆形平面薄片加工的负压吸具
CN214132322U (zh) 工装
CN212170463U (zh) 一种方形伯努利吸盘
CN218050517U (zh) 一种用于大型深腔薄壁铣削加工的专用夹具
CN202946471U (zh) 一种卸刀气缸
CN215920266U (zh) 一种吸附口自动启闭的真空吸盘
CN214367962U (zh) 一种柔性真空吸盘
CN217143206U (zh) 一种薄质产品用工装夹具
CN219310756U (zh) 空腔抽吸式大压力真空吸盘装置
CN210755249U (zh) 一种微型的内胀结构
CN220718587U (zh) 一种胎具
CN219358786U (zh) Cnc通用真空吸盘
CN220516563U (zh) 一种多孔真空吸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55190 east of zhangbo road and 300m west of Shuanggou town government,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Songaluminum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55190 east of zhangbo road and 300m west of Shuanggou town government, Zichu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SONGZHU ALUMINU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