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1482U -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1482U
CN217881482U CN202221822755.6U CN202221822755U CN217881482U CN 217881482 U CN217881482 U CN 217881482U CN 202221822755 U CN202221822755 U CN 202221822755U CN 217881482 U CN217881482 U CN 217881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ase plate
main body
wat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227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松林
姚礼军
陈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POWER SEMICONDUCTO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POWER SEMICONDUCTOR Ltd filed Critical STARPOWER SEMICONDUCTOR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227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1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1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1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包括:一基板主体,基板主体内部中空形成一腔体,基板主体的上表面设有一散热面,沿基板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多个散热翅片,每个散热翅片沿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腔体内且垂直于散热面,相邻两散热翅片之间具有一空隙冷却液通过进液口流入腔体的各空隙内,并经由出液口流出形成冷却回路。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冷散热器基板于基板主体内设置多个散热翅片,冷却液在散热翅片之间的空隙内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冷却液在空隙内分布均匀,散热效果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背景技术
功率模块封装不断向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单位体积的热功耗随着集成度的提高而越来越多,若散热不及时则会导致热量聚集,影响功率模块的稳定性。
目前的散热器大多采用水冷散热,冷却液在散热器内部的水道流动对功率模块进行散热,但是该散热器内的水道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较小,冷却液分布不均匀,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包括:
一基板主体,所述基板主体内部中空形成一腔体,所述基板主体的上表面设有一散热面,沿所述基板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
多个散热翅片,每个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垂直于所述散热面,相邻两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具有一空隙;
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腔体的各所述空隙内,并经由所述出液口流出形成冷却回路。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沿所述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腔体分为一第一子腔体和一第二子腔体,则各所述散热翅片分别沿所述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腔体内的各所述散热翅片的背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子腔体内的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有一第二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基板主体的材质为纯铜、铜合金、纯铝、铝合金中的一种。
优选的,相邻两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所述空隙的距离为1毫米~5毫米。
优选的,各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为1毫米~20毫米。
优选的,各所述散热翅片的数量为1~20。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冷散热器基板于基板主体内设置多个散热翅片,冷却液在散热翅片之间的空隙内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冷却液在空隙内分布均匀,散热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基板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基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基板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基板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基板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如图1-5所示,包括:
一基板主体1,基板主体1内部中空形成一腔体2,基板主体1的上表面设有一散热面3,沿基板主体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4和一出液口5;
多个散热翅片6,每个散热翅片6沿基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腔体2内且垂直于散热面3,相邻两散热翅片6之间具有一空隙7;
冷却液通过进液口4流入腔体2的各空隙7内,并经由出液口5流出形成冷却回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若要提高冷却效果便要增加冷却液流动循环效率,因此,在基板主体1内并排设置多个散热翅片6,相邻散热翅片6之间的空隙7内充满冷却液并进行循环流动,不仅能增加散热翅片6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还能通过冷却液的快速循环流动增加冷却效果。
优选的,通过增加散热翅片6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强水冷散热器基板的换热能力。
优选的,散热翅片6由金属制备而成。
优选的,散热翅片6的截面为矩形。
优选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相互连通,以此形成冷却回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实际操作时,进液口4和出液口5可以外接水管进行冷却液的输入和输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两两相邻的散热翅片6之间的空隙7形成一流道,冷却液于流道内循环流动。
优选的,多个平行的流道能够起到均流的作用,减少腔体2内涡流的产生,使水冷散热器基板表面的温度更加均匀。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板主体1上的散热面与待冷却器件相接触以对待冷却器件进行散热,且待冷却器件与散热面3或焊接或烧结或压接。
优选的,待冷却器件可以为功率半导体器件或其它器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待冷却器件将热量通过散热面3传递至腔体2内的散热翅片6,散热翅片6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最后由冷却液将热量带出基板本体1。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腔体2内沿基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挡板8,挡板8将腔体2分为一第一子腔体21和一第二子腔体22,则各散热翅片6分别沿基板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子腔体21和第二子腔体22内。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子腔体21内的各散热翅片6的背向进液口4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导流板9,第二子腔体22内的各散热翅片6与出液口5之间设有一第二导流板1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流板9和第二导流板10可对腔体2内的冷却液进行引导,减少腔体2内的涡流,增强冷却液与待冷却器件的热量交换。
优选的,通过第一导流板9将第一子腔体9内的冷却液引导至第二子腔体10内,再通过第二导流板10将冷却液引导至出液口5。
优选的,第一导流板9和第二导流板10的截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板主体1的材质为纯铜、铜合金、纯铝、铝合金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散热翅片6之间的空隙7的距离为1毫米~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散热翅片6的高度为1毫米~2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散热翅片6的数量为1~2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水冷散热器基板的散热效果可通过控制散热翅片6的数量与散热翅片6之间的空隙7来实现,优选的散热翅片6之间的空隙7为2毫米。
优选的,散热翅片6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越大能够起到的散热效果越好,散热翅片6的形状也可为圆台,也可以呈现其他的形状,但相比于其他的形状,矩形柱的散热翅片6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主体,所述基板主体内部中空形成一腔体,所述基板主体的上表面设有一散热面,沿所述基板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
多个散热翅片,每个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腔体内且垂直于所述散热面,相邻两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具有一空隙;
冷却液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腔体的各所述空隙内,并经由所述出液口流出形成冷却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沿所述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腔体分为一第一子腔体和一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背离所述出液口的一侧相连通,则各所述散热翅片分别沿所述基板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腔体内的各所述散热翅片的背向所述进液口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子腔体内的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有一第二导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主体的材质为纯铜、铜合金、纯铝、铝合金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所述空隙的距离为1毫米~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为1毫米~2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翅片的数量为1~20。
CN202221822755.6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Active CN217881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2755.6U CN21788148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2755.6U CN21788148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1482U true CN217881482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2755.6U Active CN21788148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1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1967B2 (en) Heat sink and cooler
JP6534873B2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
CN111490448A (zh) 一种激光器模块
CN217881482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基板
CN105514064A (zh) 散热器
JP2019114682A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
CN115315160A (zh) 一种高密度翅片水冷散热器
CN114664768A (zh) 一种针鳍与肋板组合式微通道散热器
CN216873651U (zh) 散热翅片和热虹吸散热器
CN2133403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液冷散热器
CN210806309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半导体激光器宏通道水冷散热器
CN211125625U (zh) 液冷散热组件、液冷散热装置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0224020U (zh) 一种集成微流道的末级功放散热结构
CN210900093U (zh) 鳍片散热器
CN116483178A (zh) 一种计算设备及其冷板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220357542U (zh) 一种深铲式双u型槽结构的水冷散热器铜板
CN209787679U (zh) 散热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CN206136542U (zh) 一种均温式水冷散热器
CN217308121U (zh) 液冷盒体式散热器
CN114025142B (zh) 一种液冷散热冷头、液冷散热系统及激光电视
AU2021102059A4 (en) A laser module
CN21043231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10473847A (zh) 一种适用于喷淋液冷服务器的平放式芯片散热器
CN216957674U (zh) 一种节能型高散热变压器散热片及采用该散热片的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988, Kexing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tar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88, Kexing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TARPOWER SEMICONDUCTOR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