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1264U -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1264U
CN217881264U CN202222119445.4U CN202222119445U CN217881264U CN 217881264 U CN217881264 U CN 217881264U CN 202222119445 U CN202222119445 U CN 202222119445U CN 217881264 U CN217881264 U CN 217881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ush rod
travel switch
ejector pi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94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叶
李祥雨
朱嫣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94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1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1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1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击装置,包括:推杆,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滑槽和至少两道分割槽,分割槽从第一腔体的开口端朝向封口端延伸;顶杆,包括限位部和一端开口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侧壁设置凸出侧壁的卡扣以卡接滑槽,卡扣的数量不大于滑槽的数量,限位部朝向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设置,以在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顶杆;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第一腔体的封口端和第二腔体的封口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冲击装置,通过推杆承受操作杆的推力并推动顶杆,在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限位部阻止顶杆继续运动,同时使用弹性件缓冲推杆受到的持续推力,实现了对触头组件的保护,延长了行程开关的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程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背景技术
行程开关是位置开关的一种,其通常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通常,行程开关被用来限制机械运动的位置或行程,使运动机械按一定位置或行程实现自动停止、反向运动、变速运动或自动往返运动等。
由于行程开关是通过运动部件的碰撞使触头动作来实现电路的控制,在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下会由于运动部件的多次碰撞使得触头受到损伤,因此需要在行程开关内设计防冲击装置以降低碰撞对触头造成的损伤,但由于现有的防冲击装置结构复杂、装配繁琐、生产效率低,导致防冲击装置的生产成本高,且防冲击装置在行程开关内装配的过程难度大,进而使得行程开关难以配备对应的防冲击装置,使得行程开关的触头易被碰撞失效,行程开关的寿命降低。
因此,如何提升行程开关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冲击装置,以对触头组件进行冲击保护,提升包含对应触头组件的行程开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防冲击装置的行程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冲击装置,用于行程开关内部,包括:
推杆,所述推杆用于抵接所述行程开关的操作杆,所述推杆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滑槽,且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道分割槽,所述分割槽从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端朝向封口端延伸,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割为连接的至少两瓣;
顶杆,所述顶杆包括限位部和一端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设置若干个凸出侧壁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滑槽卡接且所述卡扣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对应,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设置,以在所述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所述顶杆进行限位;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腔体的封口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封口端。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第二腔体为圆台构型,且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端为圆台面积较大的一端。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顶杆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且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伸出部的连接位置,所述伸出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限位部的截面积,所述伸出部的伸出方向朝向所述触头组件。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伸出部为圆台构型且所述伸出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为圆台面积较大的一端。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卡扣设置两个,且所述卡扣沿所述第二腔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滑槽设置两道并与所述卡扣分别卡接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端。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分割槽设置两道,且所述分割槽沿所述第一腔体的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分割槽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端的U型或V型。
优选地,在上述防冲击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一种行程开关,包括壳体、复位弹簧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触头组件及操作杆,还包括防冲击装置,所述防冲击装置具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的技术效果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防冲击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推杆抵接所述操作杆,所述顶杆的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触头组件设置,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防冲击装置外部,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操作杆,另一端抵接所述壳体内的限位套,所述顶杆在运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部卡接所述限位套,以限制所述顶杆继续运动。
优选地,在上述行程开关中,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需的初始力大于所述触头组件的动作力。
优选地,在上述行程开关中,所述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劲度系数。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包括弹性件、推杆和顶杆,其中,推杆用于抵接行程开关内的操作杆,当外界运动部件碰撞操作杆时,推杆受到操作杆的推力进而推动顶杆产生运动,推杆包括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空且一端开口,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滑槽,同时,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道分割槽,分割槽从第一腔体的开口端朝向封口端延伸,且分割槽不到达封口端,以将第一腔体分割为连接状态的至少两瓣,分瓣设置的第一腔体在顶杆伸入时内部受力且能够适当向远离第一腔体中心轴线的方向形变,以使得顶杆顺利伸入第一腔体内部;顶杆包括限位部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同样为中空且一端开口,第一腔体套设于第二腔体的外侧,弹性件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部,且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第一腔体的封口端,另一端抵接第二腔体的封口端;在第二腔体的外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卡扣凸出第二腔体的侧壁表面,卡扣用于与第一腔体上的滑槽卡接,且卡扣的数量不大于滑槽的数量,以使得每个卡扣均有对应的滑槽进行卡接。
顶杆的限位部朝向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方向设置,以在顶杆受到推杆的推动而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在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对顶杆进行限位,以阻止顶杆继续运动,避免顶杆的持续运动导致触头组件的损伤,在此基础上,当顶杆运行至预设位置且触头组件已经进行动作后,外界运动部件未能及时停止碰撞而导致操作杆持续对推杆施加推力时,推杆压缩弹性件以缓冲推杆受到的碰撞力,同时保护顶杆和触头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中,通过推杆承受操作杆施加的推力,并将推力通过弹性件传递至顶杆,以推动顶杆运动并通过顶杆的运动接触触头组件,实现触头组件的动作,推杆与顶杆之间通过设置于推杆上滑槽和设置于顶杆上的卡扣实现卡接连接,且推杆的第一腔体套设于顶杆的第二腔体的外侧,推杆作为直接承受操作杆推力的部件,较大的第一腔体能够将推力均匀地传递至第二腔体上,使得推杆与顶杆的运动路径为直线,同时,在推杆的第一腔体上设置分割槽以使得顶杆的第二腔体顺利插入第一腔体并进行卡扣和滑槽的卡接,且为了避免在触头组件动作后,外界运动部件未能及时停止运动,在顶杆上设置有限位部,以在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对顶杆进行限位,顶杆的运动路径先经过使触头组件动作的位置,再到达预设位置,并在预设位置停止运动以避免损伤触头组件;在此基础上,在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后,外界运动部件通过操作杆对推杆施加的推力由推杆压缩与推杆抵接的弹性件以进行缓冲,进一步保护了顶杆及触头组件,使得包含对应触头组件的行程开关的寿命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正向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程开关触点组件未动作时的剖面示意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杆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的行程开关的剖面示意视图;
其中,10为推杆,110为第一腔体,1120为滑槽,1130为分割槽,20为顶杆,210为第二腔体,2110为卡扣,220为限位部,230为伸出部,30为弹性件;
400为壳体,500为复位弹簧,600为触头组件,700为操作杆,800为限位套,900为防冲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公开一种防冲击装置,以对触头组件进行冲击保护,提升包含对应触头组件的行程开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防冲击装置的行程开关。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包括弹性件30、推杆10和顶杆20,其中,推杆10用于抵接行程开关内的操作杆700,当外界运动部件碰撞操作杆700时,推杆10受到操作杆700的推力进而推动顶杆20产生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杆700是行程开关的常见部件,其作用是操作杆700的第一端用于承受外部运动部件的碰撞,从而向与操作杆700第二端接触的部件传力,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700在受到外部部件的碰撞时,会推动推杆10并使得推杆10运动。
推杆10包括第一腔体110,第一腔体110中空且一端开口,在第一腔体110 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滑槽1120,同时,在第一腔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道分割槽1130,分割槽1130从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朝向封口端延伸,且分割槽1130不到达封口端,以将第一腔体110分割为连接状态的至少两瓣,分瓣设置的第一腔体110在顶杆20伸入时内部受力且能够适当向远离第一腔体110 中心轴线的方向形变,以使得顶杆20顺利伸入第一腔体110内部。
顶杆20包括一体结构的限位部220和第二腔体210,第二腔体210同样为一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第一腔体110套设于第二腔体210的外侧,弹性件30设置于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内部,且弹性件30的一端抵接第一腔体110的封口端,另一端抵接第二腔体210的封口端,以将推杆10受到操作杆700施加的推力顺利传递至顶杆20,并使得顶杆20产生运动;在第二腔体210的外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2110,卡扣2110凸出第二腔体210的侧壁表面,卡扣2110 用于与第一腔体110上的滑槽1120卡接,且卡扣2110的数量与滑槽1120的数量对应,此处数量对应指每个卡扣2110均有能够卡接安装的滑槽1120。
需要说明的是,套设结构的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使得弹性件30完全被腔体包围,降低了弹性件30受外部锈蚀的风险,同时,套设安装的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连接结构稳定,且第一腔体110直接承受操作杆700施力,截面面积较大的第一腔体110能够将操作杆700施加的推力均匀传递至顶杆20的第二腔体210上,以使得顶杆20和推杆10的受力均匀且均沿着预设的直线路径进行运动。
顶杆20设置有限位部220,限位部220连接于第二腔体210的封口端处,顶杆20的限位部220朝向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600方向设置,触头组件600即行程开关内部的接触开关组件,在触头组件600受到外界部件接触时,触头组件600 动作以产生电信号供行程开关切换开断的工作状态,在顶杆20受到推杆10的推动而进行运动的过程中,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部220对顶杆20进行限位,以阻止顶杆20继续运动,避免顶杆20的持续运动导致触头组件600的损伤,在此基础上,当顶杆20运行至预设位置且触头组件600已经进行动作后,外界运动部件未能及时停止碰撞而导致操作杆700持续对推杆10施加推力时,推杆10压缩弹性件30以缓冲推杆10受到的碰撞力,同时保护顶杆20和触头组件60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中,通过推杆10承受操作杆700施加的推力,并将推力通过弹性件30传递至顶杆20,以推动顶杆20运动并通过顶杆20 的运动接触触头组件600,实现触头组件600的动作,推杆10与顶杆20之间通过设置于推杆10上滑槽1120和设置于顶杆20上的卡扣2110实现卡接连接,且推杆10的第一腔体110套设于顶杆20的第二腔体210的外侧,推杆10作为直接承受操作杆700推力的部件,较大的第一腔体110能够将推力均匀地传递至第二腔体210上,使得推杆10与顶杆20的运动路径为直线,同时,在推杆10的第一腔体110上设置分割槽1130以使得顶杆20的第二腔体210顺利插入第一腔体 110并进行卡扣2110和滑槽1120的卡接,且为了避免在触头组件600动作后,外界运动部件未能及时停止运动,在顶杆20上设置有限位部220,以在顶杆20 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对顶杆20进行限位,顶杆20的运动路径先经过使触头组件 600动作的位置,再到达预设位置,并在预设位置停止运动以避免损伤触头组件600;在此基础上,在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后,外界运动部件通过操作杆 700对推杆10施加的推力由推杆10压缩与推杆10抵接的弹性件30以进行缓冲,进一步保护了顶杆20及触头组件600,使得包含对应触头组件600的行程开关的寿命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为了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的作用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腔体210为圆台构型,第二腔体210的开口端为圆台面积较大的一端,第二腔体210的封口端为圆台面积较小的一端,推杆10 受到操作杆700的推力作用后,由第一腔体110的封口端压缩弹性件30,弹性件30朝向第二腔体210的封口端产生弹性形变,在弹性件30形变的过程中,接近第二腔体210封口端的区域,弹性件30与第二腔体210的内壁接触;相较于圆柱构型的第二腔体210,圆台构型的第二腔体210在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后,推杆10持续受到推力时候,推杆10压缩弹性件30的过程为难度逐渐增加的过程,在第二腔体210的开口端,推杆10受到操作杆700施加的推力完全作用于弹性件30以压缩弹性件30,随着弹性件30的压缩,圆台构型的第二腔体 210的内壁截面积逐渐减小,弹性件30接触第二腔体210的内壁,此时推杆10 受到的推力需要克服弹性件30与第二腔体210内壁产生的摩擦力后,再压缩弹性件30,且推杆10对弹性件30的压缩量越大,弹性件30与第二腔体210的内壁的接触面积越大,推杆10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越大;通过将第二腔体210的构型设计为圆台,以使得推杆10在第二腔体210内部压缩弹性件30的难度逐渐增大,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的缓冲及保护效果更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顶杆20设置有伸出部230,伸出部230固定连接于限位部220且伸出部230的伸出方向朝向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600,在顶杆20的运动过程中,顶杆20通过伸出部230接触触头组件600以使得触头组件600动作;同时,限位部220作为限制顶杆20运动的部件,对顶杆20和触头组件600的保护极为重要,在本实施例中,在伸出部230与限位部 220的连接位置,伸出部230的截面积小于限位部220的截面积,以通过伸出部 230和限位部220的面积差实现顶杆20的运动限位;在顶杆20朝向触头组件600的运动过程中,伸出部230接触触头组件600以使得触头组件600动作,在顶杆 20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部220受行程开关内限位结构阻挡,以使得伸出部 230能够接触触头组件600的同时,顶杆20停止朝向触头组件600的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伸出部230与限位部2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焊接或一体化成型,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伸出部230通过一体化成型的方式与限位部22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伸出部230为圆台构型,且伸出部230 连接限位部220的一端为圆台面积较大的一端,在伸出部230接触触头组件600 后触头组件600动作,但外界运动部件继续对推杆10施加推力的过程中,伸出部230继续朝向触头组件600运动,此时由于伸出部230的构型为圆台,使得行程开关内限位结构会逐渐与伸出部230的外表面接触,且行程开关内限位结构与伸出部230之间的摩擦力会随着伸出部230圆台截面的增大而变大,以在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之前,通过伸出部230缓解部分缓冲力,进一步对触头组件600进行保护。
为了保证推杆10和顶杆20之间卡接连接的连接效果,设置于第二腔体210 侧壁上的卡扣21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时卡扣2110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弹性件30复位时的弹力大小适量增加,以避免复位弹力过大而损伤卡扣 2110,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卡扣2110设置两个,同样的,在推杆 10的第一腔体110的侧壁上设置两条对应的滑槽1120,两个卡扣2110关于第二腔体2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以使得第一腔体110在压缩弹性件30及弹性件 30复位的过程中,第二腔体210的受力均匀,同时,在将推杆10的第一腔体110 套设于顶杆20的第二腔体210外侧的安装过程中,卡扣2110设置的数量越多,卡接难度越高,因此两个卡扣2110在保证推杆10受力均匀的过程中,使得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210的卡接难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滑槽1120的设置数量可以等于卡扣2110的数量,也可以大于卡扣2110的数量,以使得单个卡扣2110能够对应多个安装位置,便于卡扣2110的卡接安装,但滑槽1120数量过多会影响推杆10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因此优选滑槽1120的设置数量等于卡扣2110的数量。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扣2110设置于第二腔体210的开口端,以使得在将第一腔体110套设于第二腔体210外侧的安装过程中,卡扣2110率先接触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便于进行卡扣2110 和滑槽1120的预对齐,使得卡扣2110卡接滑槽1120的过程更顺利。
进一步地,至少两道分割槽1130可以在第一腔体110的周向任意设置,也可以在第一腔体110的周向均匀设置,仅保证分割槽1130将第一腔体110分割为至少两瓣,使得第一腔体110能够产生形变即可,由于分割槽1130数量过多会使得第一腔体110的刚度和强度受到影响而影响第一腔体110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这里优选分割槽1130设置两道且在第一腔体110的周向均匀设置,以将第一腔体110分割为面积相同的两瓣,使得第一腔体110在产生形变时两瓣形变均匀,避免第一腔体110各瓣形变不同而导致形变量较大的部分损伤,使得推杆10失效。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中,分割槽1130为开口朝向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的U型或V型,U型或V型的分割槽 1130便于进行加工,以提高推杆10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装置中,弹性件30可以为螺旋弹簧,也可以为气体弹簧,在这里优选弹性件30为螺旋弹簧。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包括壳体400、复位弹簧500和设置于壳体400内部的触头组件600及操作杆700,还包括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技术效果的防冲击装置900,防冲击装置900设置于壳体400内部,防冲击装置900的推杆10抵接行程开关的操作杆700,当操作杆700 端受到外界运动结构的碰撞时,会向推杆10施加推力,进而通过推杆10推动顶杆20运动,防冲击装置900的顶杆20朝向触头组件600设置,以在顶杆20的运动过程接触触头组件600并使得触头组件600动作,在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限位部220卡接行程开关的限位套800,以限制顶杆20继续运动。
复位弹簧500套设于防冲击装置900的外部,复位弹簧500的一端抵接操作杆700,另一端抵接壳体400内的限位套800,以对操作杆700受到的碰撞产生的推力进行缓冲。
在上述行程开关的运行过程中,当操作杆700端受到外界运动结构的碰撞时,会通过操作杆700推动防冲击装置900的推杆10,进而通过推杆10推动顶杆20,以通过顶杆20的运动接触触头组件600,使得触头组件600动作而控制外界运动结构停止运动,当外界运动结构无法顺利停止并继续碰撞操作杆700 时,顶杆20会推动触头组件600继续运动至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此时防冲击装置900的限位部220卡接行程开关的限位套800,以使得顶杆20停止运动而不会继续推动触头组件600,实现触头组件600的保护,同时,操作杆700受到的碰撞力的一部分压缩与操作杆700抵接的复位弹簧500,另一部分传递至推杆10并通过推杆10压缩弹性件30以进行碰撞力的缓冲,从而配合实现对触头组件600的保护,推升了行程开关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程开关及防冲击装置900中,弹性件30产生弹性形变所需的初始力大于触头组件600的动作力,以使得在推杆10推动顶杆20的伸出部230接触触头组件600时,伸出部230先使得触头组件600动作后,再通过推杆10压缩弹性件30以缓冲碰撞力,避免由于弹性件30的初始力过小,而导致推杆10先压缩弹性件30后再驱动触头组件600 动作,使得弹性件30失去缓冲碰撞力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弹性件30的劲度系数大于复位弹簧500的劲度系数,以使得操作杆700在受到外界运动结构的碰撞时,先压缩复位弹簧500,再压缩弹性件30,以在保护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600的同时,保证防冲击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防冲击装置,用于行程开关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杆(10),所述推杆(10)用于抵接所述行程开关的操作杆(700),所述推杆(10)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110),所述第一腔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滑槽(1120),且所述第一腔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道分割槽(1130),所述分割槽(1130)从所述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朝向封口端延伸,以将所述第一腔体(110)分割为连接的至少两瓣;
顶杆(20),所述顶杆(20)包括限位部(220)和一端开口的第二腔体(210),所述第二腔体(210)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10),且所述第二腔体(210)的侧壁设置若干个凸出侧壁的卡扣(2110),所述卡扣(2110)用于与所述滑槽(1120)卡接且所述卡扣(2110)的数量与所述滑槽(1120)的数量对应,所述限位部(220)朝向所述行程开关的触头组件(600)设置,以在所述顶杆(20)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对所述顶杆(20)进行限位;
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一端抵接所述第一腔体(110)的封口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腔体(210)的封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210)为圆台构型,且所述第二腔体(210)的开口端为圆台面积较大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0)包括伸出部(230),所述伸出部(230)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部(220),且在所述限位部(220)和所述伸出部(230)的连接位置,所述伸出部(230)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限位部(220)的截面积,所述伸出部(230)的伸出方向朝向所述触头组件(6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30)为圆台构型且所述伸出部(230)连接所述限位部(220)的一端为圆台面积较大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110)设置两个,且所述卡扣(2110)沿所述第二腔体(210)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滑槽(1120)设置两道并与所述卡扣(2110)分别卡接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11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210)的开口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槽(1130)设置两道,且所述分割槽(1130)沿所述第一腔体(110)的周向均匀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槽(1130)为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10)的开口端的U型或V型。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为螺旋弹簧。
10.一种行程开关,包括壳体(400)、复位弹簧(500)和设置于所述壳体(400)内的触头组件(600)及操作杆(7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冲击装置(900),所述防冲击装置(900)设置于所述壳体(400)内部,所述推杆(10)抵接所述操作杆(700),所述顶杆(20)的所述限位部(220)朝向所述触头组件(600)设置,所述复位弹簧(500)套设于所述防冲击装置(900)外部,且所述复位弹簧(500)的一端抵接所述操作杆(700),另一端抵接所述壳体(400)内的限位套(800),所述顶杆(20)在运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部(220)卡接所述限位套(800),以限制所述顶杆(20)继续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产生弹性形变所需的初始力大于所述触头组件(600)的动作力。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复位弹簧(500)的劲度系数。
CN202222119445.4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Active CN217881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9445.4U CN217881264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9445.4U CN217881264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1264U true CN217881264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7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9445.4U Active CN217881264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1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7794B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剥离装置
US5453590A (en) Bistable microswitch
EP2696441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P2667393B1 (en) Switch
CN217881264U (zh)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CN109003845B (zh) 一种小型行程开关
EP1285166B1 (en) Discharge valve apparatus for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EP0993013B1 (en) A safety switch intended to be fitted in an electrical circuit of a motor vehicle
CN217881261U (zh)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CN217881260U (zh)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JP2952598B2 (ja) 空気圧ブレーキブースタ用電気接触器
CN217881265U (zh)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CN217881262U (zh)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CN110978343A (zh) 轮胎模具侧板和轮胎模具
US10707031B2 (en) Electrical pushbutton snap switch with means for identif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ushbutton and/or of the driving member
CN217881263U (zh) 一种防冲击装置及行程开关
CN111477480A (zh) 具有底座附件的电子安装设备
US20140335220A1 (en) Angle pin structure and injection mold having same
CN215527558U (zh) 翘板和开关结构
EP1030335B1 (en) Pressure switch
US5793006A (en) Collis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7978484B (zh) 压力控制器
CN111463071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EP3101671B1 (en) Switch
US7294798B2 (en) Mechanical locking device for contactors, and auxiliary tool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