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80725U -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80725U
CN217880725U CN202221536754.5U CN202221536754U CN217880725U CN 217880725 U CN217880725 U CN 217880725U CN 202221536754 U CN202221536754 U CN 202221536754U CN 217880725 U CN217880725 U CN 217880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tructure
display screen
emitting units
led disp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67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eiy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eiy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eiy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eiyi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67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80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80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80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显示屏线路结构,线路结构形成在基底上,线路结构包括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由于导线为镂空的网状结构,可以减少导线处对光的遮挡,提高LED显示屏出光的整体均匀性,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导线的导电面积。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具有该线路结构的LED显示屏。

Description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是一种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显示产品,因其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和环保节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户外广告、字幕和舞台背景效果等领域。
在一些LED显示屏中,需要在基底上设置线路结构,以供LED发光单元连接,从而连接至控制电路板。现有的线路结构2’中的导线21’为实心直线式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导线21’处不透光,而导线21’之外的位置透光,LED显示屏发光的整体均匀性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具有该线路结构的LED显示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线路结构,所述LED显示屏包括基底、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线路结构、与所述线路结构电连接的若干LED发光单元以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线路结构包括若干导线,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
较佳地,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六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六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蜂窝状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基底为透明基底。
较佳地,所述基底为柔性薄膜基底,所述封装层为柔性封装层。
较佳地,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包括若干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单元、若干发出绿光的绿光发光单元及若干发出蓝光的蓝光发光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包括基底、线路结构、若干LED发光单元、封装层以及控制电路板。其中,所述线路结构形成在所述基底上,所述线路结构包括若干导线,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线路结构上,且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的电极与所述线路结构电连接。所述封装层覆盖在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线路结构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线路结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
较佳地,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六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六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蜂窝状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基底为透明基底,所述封装层为透明结构。
较佳地,所述基底为柔性薄膜基底,所述封装层为柔性封装层。
较佳地,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包括若干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单元、若干发出绿光的绿光发光单元及若干发出蓝光的蓝光发光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路结构的导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由于导线为镂空的网状结构,可以减少导线处对光的遮挡,提高LED显示屏出光的整体均匀性,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导线的导电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线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线路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显示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行”、“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100,包括基底1、线路结构2、若干LED发光单元3、封装层4以及控制电路板5。其中,线路结构2形成在基底1上,线路结构2包括若干导线21,每一导线21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211,若干个多边形单元211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若干LED发光单元3设于线路结构2上,且若干LED发光单元3的电极与线路结构2电连接。封装层4覆盖在若干LED发光单元3、线路结构2上。控制电路板5设置在基底1远离封装层4的一面上,控制电路板5与线路结构2电连接,以控制若干LED发光单元3,例如,控制LED发光单元3的点亮、熄灭等;再例如,控制LED发光单元3的发光亮度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导线21包括若干个六边形单元211,若干个六边形单元211连接在一起,构成蜂窝状的结构。如图3所示,每一导线21包括若干个六边形单元211,若干个六边形单元211沿行向和列向排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底1为透明基底,同样的,封装层4也为透明结构。借此设计,使得LED显示屏100的透明度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底1为柔性薄膜基底,同样的,封装层4也为柔性封装层。在这个实施例中,LED显示屏100为可弯折的柔性屏,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一个封装层4为柔性封装层的实施例中,封装层4为硅树脂层。在一个实施例中,封装层4为环氧树脂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封装层6为聚氨酯层。当然,封装层4也可以为其它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仅设有一层线路结构2,LED发光单元3为设置有驱动IC的LED灯珠,LED发光单元3包括具有容置杯体的LED支架及设于容置杯体内的发光芯片和驱动IC,LED支架外设有若干引脚,驱动IC、发光芯片分别电连接对应的引脚,且驱动IC电连接发光芯片,若干引脚电连接线路结构2。控制电路板5发送控制信号至驱动IC以控制发光芯片,例如,控制发光芯片的灰度、色温等;以及,通过线路结构2连接控制电路板5而使驱动IC、发光芯片电连接控制电路板5,实现给驱动IC、发光芯片提供供电电源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设有双层线路结构2(为便于描述,下面将两层线路结构区分命名为第一线路结构和第二线路结构),第一线路结构和第二线路结构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也即,基底1、第二线路结构、绝缘层、第一线路结构、封装层4自下向上依次设置。LED发光单元3与第一线路结构和第二线路结构电连接。其中第一线路结构可以是包括若干沿行向延伸的行向导线,这些行向导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5;第二线路结构可以是包括若干沿列向延伸的列向导线,这些列向导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5;若干LED发光单元3可以是呈行列矩阵式排布,同一行的LED发光单元3的阳极可以是电连接第一线路结构中的同一行向线路,同一列的LED发光单元3的阴极可以是电连接第二线路结构中的同一列向线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绝缘层设置若干通孔,通过若干通孔实现将第二线路结构与LED发光单元3的电连接。借由通孔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二线路结构与若干LED发光单元3的电连接,使得LED显示屏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层远离基底1的一面上设有若干第一焊盘,若干第一焊盘没有与第一线路结构电连接,若干LED发光单元3没有与第一线路结构电连接的电极分别与若干第一焊盘电连接,且若干第一焊盘分别延伸至若干通孔并电连接至第二线路结构,而使与若干LED发光单元3的电极可以电连接至第二线路结构。
通过在绝缘层设置第一焊盘,使LED发光单元3没有与第一线路结构电连接的电极与第一焊盘电连接,并使第一焊盘分别延伸至若干通孔并电连接至第二线路结构来实现LED发光单元3与第二线路结构的电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将LED发光单元3的阴极与第一线路结构电连接,将LED发光单元3的阳极与对应的第一焊盘电连接,通过第一焊盘实现LED发光单元3的阳极与第二线路结构的电连接。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例如,利用导线等形式,通过使导线跨过绝缘层,并将导线的两端分别电连接LED发光单元3的电极与第二线路结构来实现第二线路结构与若干LED发光单元3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LED发光单元3包括若干红光芯片、若干绿光芯片及若干蓝光芯片,红光芯片、绿光芯片、蓝光芯片的阳极电连接第一线路结构和第二线路结构之一者,红光芯片、绿光芯片、蓝光芯片的阴极电连接第一线路结构和第二线路结构之另一者。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光芯片、绿光芯片、蓝光芯片的阳极电连接第二线路结构,红光芯片、绿光芯片、蓝光芯片的阴极电连接第一线路结构。
其中,控制电路板5具体包括哪些组成器件,这些组成器件的电性连接关系如何,以能够实现控制LED发光单元3点亮、熄灭等,控制LED发光单元3的发光亮度等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控制电路板5与线路结构之间可以是通过例如FPC排线等进行电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线路结构2的导线21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211,若干个多边形单元211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由于导线21为镂空的网状结构,可以减少导线21处对光的遮挡,提高LED显示屏100出光的整体均匀性,与此同时,还增加了导线21的导电面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LED显示屏线路结构,所述LED显示屏包括基底、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线路结构、与所述线路结构电连接的若干LED发光单元以及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包括若干导线,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六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六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蜂窝状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透明基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柔性薄膜基底。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包括若干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单元、若干发出绿光的绿光发光单元及若干发出蓝光的蓝光发光单元。
6.一种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线路结构,形成在所述基底上,所述线路结构包括若干导线,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多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多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镂空的网状结构;
若干LED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线路结构上,且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的电极与所述线路结构电连接;
封装层,覆盖在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线路结构上;以及
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线路结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线包括若干个六边形单元,所述若干个六边形单元连接在一起,构成蜂窝状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透明基底,所述封装层为透明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柔性薄膜基底,所述封装层为柔性封装层。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LED发光单元包括若干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单元、若干发出绿光的绿光发光单元及若干发出蓝光的蓝光发光单元。
CN202221536754.5U 2022-06-17 2022-06-17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Active CN217880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754.5U CN217880725U (zh) 2022-06-17 2022-06-17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754.5U CN217880725U (zh) 2022-06-17 2022-06-17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80725U true CN217880725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9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6754.5U Active CN217880725U (zh) 2022-06-17 2022-06-17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80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3190B2 (en) Light bulb shaped lamp
US20190113180A1 (en) Solid State Lamp Using Modular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US7088904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CN108321281A (zh) 一种微led显示面板及微led显示装置
WO2011129203A1 (ja) 発光装置
KR101789139B1 (ko) Led 전기 광학 판넬의 플렉시블 투명 led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997888B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JP2004014899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チップの直列構造
CN109755232A (zh) 一种优化型的四合一led显示模组及其显示屏
CN211118842U (zh) 双面发光的led柔性灯带和光源
CN113921688A (zh) 一种新型多彩led光源
CN217880725U (zh) Led显示屏线路结构及led显示屏
KR20170020082A (ko) 조명 장치
CN217134401U (zh) 一种双色cob光源
CN216698417U (zh) 一种新型多彩led光源
CN217485443U (zh) 柔性led显示屏
CN217562213U (zh) 透明led显示屏
CN212322613U (zh) 一种基于视觉暂留的led显示屏
KR102101422B1 (ko) 잉여 전압 제어를 통한 저전력 전광판
CN217562212U (zh) 薄膜led显示屏
CN114582250A (zh)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13054089A (zh) 发光体和显示装置
US20070086185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211062719U (zh) 一种叠层芯片键合结构
CN211450387U (zh) Rgb灯珠、led光源和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