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8633U -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8633U
CN217878633U CN202221498068.3U CN202221498068U CN217878633U CN 217878633 U CN217878633 U CN 217878633U CN 202221498068 U CN202221498068 U CN 202221498068U CN 217878633 U CN217878633 U CN 217878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clamping structure
positioning seat
ax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80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灏贤
何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i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i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80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8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8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8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包括定位座,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滑座,其可沿靠近或远离定位座的方向来回移动,滑座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正对第一安装孔;检测轴,其前后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上;转动件,其可带动检测轴沿检测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夹紧结构,其一端与定位座相对固定,夹紧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滑座,夹紧结构的两端之间可伸缩,夹紧结构使得滑座具有靠近定位座的移动趋势,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轴拆装方便、效率高,通过夹紧结构保证定位座和滑座之间的间距固定,防止检测轴的脱落,保证检测轴安装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丝破裂试验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导丝破裂试验需要将导丝沿检测轴缠绕,根据导丝在其破裂前,是否能达到标准缠绕圈数来判断该导丝是否符合标准,市面上一些导丝破裂工装具有安装座,检测轴轴承连接于安装座上,防止检测轴脱落,通过转动检测轴,使得导丝可以直接缠绕在检测轴上,但是,因为不同的检测标准对应不同的检测轴规格,检测轴的拆装需要伴随外力敲击,拆装麻烦、效率低,并且在拆装过程容易导致轴承件和检测轴等零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破裂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包括:定位座,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滑座,其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座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滑座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正对所述第一安装孔;检测轴,其前后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转动件,其可带动所述检测轴沿所述检测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夹紧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定位座相对固定,所述夹紧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座,所述夹紧结构的两端之间可伸缩,所述夹紧结构使得所述滑座具有靠近所述定位座的移动趋势。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夹紧结构的一端和定位座相对定位,另一端则连接在滑座上,使得夹紧结构持续将滑座压向定位座,检测轴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伸入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承托检测轴的两端,而夹紧结构保证定位座和滑座之间的间距固定,使得定位座和滑座分别夹在检测轴的两侧,防止检测轴的脱落,保证检测轴安装的稳定,转动件可带动检测轴沿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使得导丝可在检测轴上缠绕,当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检测轴时,检测人员将滑座朝远离定位座的方向移动,即可直接将检测轴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抽出,拆装方便、效率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孔上轴承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后端面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轴承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二卡口的开口相对,所述检测轴的前后两端可分别滑入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二卡口、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二卡口同步转动,所述转动件同步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前端。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上,保证转动稳定性,检测轴的前端可滑入或滑动退出第一开口,检测轴的后端可滑入或滑动退出第二开口,同时,检测轴的两端和第一卡口、第二卡口同步转动,在夹紧结构对定位座和滑座的拉紧作用下,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对检测轴两侧自然卡紧,无须另外使用如螺钉等的连接配件对检测轴和第一套筒,或者对检测轴和第二套筒进行连接,拆装方便,结构可靠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检测轴前段部分的侧壁设有定位通孔。导丝的前端可以直接穿入到检测轴的定位通孔上,通过对检测轴转动一定幅度,使得导丝的前端固定在检测轴上,检测人员控制转动件对检测轴进行转动,检测轴的旋转轴线和其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使得导丝可以在检测轴上顺利绕圈,防止导丝和检测轴间因固定不稳而相对滑移,提高检测精度,检测方便、快捷,无须另外使用如螺钉等的连接配件实现定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转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上,所述电机旋转驱动所述检测轴。电机带动检测轴转动,无须检测人员手动摇转动件,保证检测轴转动频率一致,方便试验对照,同时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便利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可沿前后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夹持结构具有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朝向靠近所述检测轴的一侧。导丝一端固定在检测轴的前侧或后侧,夹持通道对导丝的另一侧进行夹持和定位,夹持通道朝向靠近检测轴的一侧,在检测轴转动下,使得导丝不断通过夹持通道输往检测轴处,同时,控制夹持结构整体往对应的后侧或前侧滑动,保证导丝始终缠绕在检测轴的侧壁,在导丝在缠绕过程中,夹持结构使得其对导丝的夹持力保持一致,并且配合夹持结构的前后滑动,使得导丝每圈缠绕的直径和缠绕的螺距趋于一致,提高检测精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同步连接,所述夹持结构螺旋配合于所述丝杆上。需要对导丝进行检测时,电机驱动检测轴旋转的同时,可以带动丝杆转动,使得夹持结构同时沿前后方向滑动,控制导丝沿检测轴的延伸方向缠绕,使得导丝每圈缠绕的直径和缠绕的螺距趋于一致,检测结束后,电机反转,即可使得夹持结构复位,一个驱动即可实现对夹持结构的平移和检测轴的转动,降低控制成本,保证夹持结构和检测轴的活动相互配合,提高检测精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座和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两个所述滚轮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通道,两个所述滚轮的旋转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检测轴的中心轴线。随着检测轴的转动,导丝在夹持通道不断输送,两个滚轮反向转动,保证导丝顺利导出,结构简单、可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为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压轮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具有朝所述第一压轮的压紧力。第二压轮可沿上下滑动,实现靠近或远离第一压轮,方便检测人员将导丝放置进夹持通道内,放入夹持通道的导丝则在第二压轮的压紧力下实现压紧定位,减少导丝晃动、脱落的可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滚轮的周壁设有容纳凹槽,两个所述滚轮的所述容纳凹槽围成所述夹持通道。导丝卡入容纳凹槽内,容纳凹槽限制导丝的前后晃动,提高对导丝的定位效果,进一步减少导丝脱落的可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滑座靠近所述定位座一侧的行程末端。在拆下检测轴后,滑座在夹紧结构的作用下朝定位座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限位件可以和滑座相抵、并限制滑座的移动,防止滑座移动过度,提高检测人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丝破裂工装的正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丝破裂工装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检测轴的结构图;
图4是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10-定位座、111-第一套筒、120-滑座、121-第二套筒、130-检测轴、140-电机、150-夹紧结构、160-夹持结构、170-第一限位件、180-第二限位件、190-丝杆、310-第一卡口、320-第二卡口、330-定位通孔、400-安装座、410-第一压轮、420-第二压轮、430-夹持通道、440-容纳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导丝破裂工装包括定位座110、滑座120、检测轴130、移动件和夹紧结构150,定位座1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滑座120可沿靠近或远离定位座110的方向来回移动,滑座12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正对,检测轴130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入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转动件可以带动检测轴130转动,检测轴130的中心轴线与其旋转轴线相互重合,夹紧结构150的一端与定位座110相对定位,另一端连接滑座120,并且夹紧结构150的两端间可伸缩,夹紧结构150具有使得滑座120具有靠近定位座110的驱使力。
具体的,夹紧结构150的一端和定位座110相对定位,另一端则连接在滑座120上,使得夹紧结构150持续将滑座120压向定位座110,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互正对,检测轴13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伸入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承托检测轴130的两端,而夹紧结构150保证定位座110和滑座120之间的间距固定,使得定位座110和滑座120分别夹在检测轴130的两侧,防止检测轴130的脱落,防止定位座110、滑座120相互远离而导致检测轴130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上脱落,保证检测轴130安装的稳定,转动件可带动检测轴130沿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使得导丝可在检测轴130上缠绕,当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检测轴130时,检测人员将滑座120朝远离定位座110的方向移动,即可直接将检测轴130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抽出,安装检测轴130时,拨开滑座120、并将检测轴130的前端插入到第一安装孔,接着松开滑座120,滑座120在夹紧结构150的作用下自然靠近定位座110,同时使得检测轴130的后端伸入第二安装孔,即可实现安装,拆装方便、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定位座110、滑座120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在底座上,滑座120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底座顶面。而且,夹紧结构150为拉伸弹簧,其前端固定在底座上,后端则连接滑座120,使得滑座120持续受到朝前的拉力,在将滑座120往后移动时,拉伸弹簧拉长,方便安装检测轴130。此外,夹紧结构150还可以是压缩弹簧,前端连接滑座120,后端固定在底座上或者和定位座110相对定位即可,也能实现滑座120和定位座110对检测轴130的夹紧。另外夹紧结构150也可以是气缸,其设置在底座上,或者和定位座110相对固定即可,气缸的伸缩端则连接于滑座120上,并持续为滑座120提供向前的驱动力。
参照图3,为了提高检测轴130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转动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上轴承连接有第一套筒111,第一套筒111的后端面设有第一卡口310,第二安装孔上轴承连接有第二套筒121,第二套筒121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卡口320,第一卡口310和第二卡口320的开口相对,检测轴130的前后两端可分别滑入第一卡口310和第二卡口320、并分别与第一卡口310和第二卡口320同步转动,转动件同步连接第一套筒111的前端。
具体的,第一套筒111和第二套筒121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上,保证转动稳定性,检测轴130的前端可滑入或滑动退出第一开口,检测轴130的后端可滑入或滑动退出第二开口,同时,检测轴130的两端和第一卡口310、第二卡口320同步转动,在夹紧结构150对定位座110和滑座120的拉紧作用下,第一卡口310和第二卡口320对检测轴130两侧自然卡紧,无须另外使用如螺钉等的连接配件对检测轴130和第一套筒111,或者对检测轴130和第二套筒121进行连接,拆装方便,结构可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套筒111内的第一卡口310、第二套筒121内的第二卡口320的截面均为非圆形的任何形状,而检测轴130的前端、后端分别和第一卡口310、第二卡口320的形状相互适配,防止检测轴130相对第一套筒111、第二套筒121转动,实现同步驱动。并且,第一卡口310的前端以及第二卡口320的后端均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分别和检测轴130两端相抵,或者是检测轴130的轴身上间隔设有两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和第一卡口310、第二卡口320相抵,限制检测轴130完全穿过第一卡口310或者第二卡口320,保证检测轴130的定位稳定。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轴130前段部分的侧壁设有定位通孔330。
具体的,导丝的前端可以直接穿入到检测轴130的定位通孔330上,通过对检测轴130转动一定幅度,使得导丝的前端固定在检测轴130上,检测人员控制转动件对检测轴130进行转动,检测轴130的旋转轴线和其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使得导丝可以在检测轴130上顺利绕圈,防止导丝和检测轴130间因固定不稳而相对滑移,提高检测精度,检测方便、快捷,无须另外使用如螺钉等的连接配件实现定位。在不考虑便捷的情况下,导丝也可以是通过螺钉压在检测轴130的表面。
进一步的,转动件为电机140,电机140设置在定位座110上,电机140旋转驱动检测轴130。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40旋转连接第一套筒111上,通过第一套筒111和检测轴130的同步连接实现传动,从而实现检测轴130的转动。此外,转动件也可以为手柄,手柄连接在第一套筒111上,通过摇动手柄实现检测轴130的转动。
并且,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夹持结构160,夹持结构160可沿前后方向来回滑动,夹持结构160具有夹持通道430,夹持通道430朝向靠近检测轴130的一侧。
具体的,导丝一端固定在检测轴130的前侧或后侧,夹持通道430对导丝的另一侧进行夹持和定位,夹持通道430朝向靠近检测轴130的一侧,在检测轴130转动下,使得导丝不断通过夹持通道430输往检测轴130处,同时,控制夹持结构160整体往对应的后侧或前侧滑动,保证导丝始终缠绕在检测轴130的侧壁,在导丝在缠绕过程中,夹持结构160使得其对导丝的夹持力保持一致,并且配合夹持结构160的前后滑动,使得导丝每圈缠绕的直径和缠绕的螺距趋于一致,提高检测精度。夹持结构160可以连接至前后延伸的滑轨上,导丝缠绕过程中,检测人员可以手动拉动夹持结构160往后移动,使得导丝可以较为均匀的绕在检测轴130上。
本实施例中,底座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有杆座,丝杆19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杆座上,丝杆190的一端与电机140同步连接,夹持结构160螺旋配合于丝杆190上。
具体的,需要对导丝进行检测时,电机140驱动检测轴130旋转的同时,可以带动丝杆190转动,使得夹持结构160同时沿前后方向滑动,控制导丝沿检测轴130的延伸方向缠绕,使得导丝每圈缠绕的直径和缠绕的螺距趋于一致,检测结束后,电机140反转,即可使得夹持结构160自动复位,一个驱动即可实现对夹持结构160的平移和检测轴130的转动,降低控制成本,保证夹持结构160和检测轴130的活动相互配合,提高检测精度。实际上,丝杆190的一端和第一套筒111上均设有齿轮,丝杆190和第一套筒111的齿轮通过同步带啮合传动。另外,也可以采用链轮、链条等同步传动的方式。
并且,在一些实例中,夹持结构160包括安装座400和滚轮,两个滚轮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于安装座400上,两个滚轮之间形成夹持通道430,两个滚轮的旋转轴线均平行于检测轴130的中心轴线,两个滚轮分别为第一压轮410和第二压轮420,第一压轮410的位置与安装座400相对固定,第二压轮420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400上、并具有朝第一压轮410的压紧力。
具体的,导丝一端固定在检测轴130,导丝的其中一段则位于夹持通道430内,两个滚轮分别夹着导丝,随着检测轴130的转动,导丝在夹持通道430不断输送,两个滚轮反向转动,保证导丝顺利导出,结构简单、可靠。第二压轮420可沿上下滑动,实现靠近或远离第一压轮410,方便检测人员将导丝放置进夹持通道430内,放入夹持通道430的导丝则在第二压轮420的压紧力下实现压紧定位,减少导丝晃动、脱落的可能。
实际上,第一压轮410可以位于第二压轮420的上方或者下方,只要第二压轮420具有朝第一压轮410移动的压紧力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轮420位于第一压轮410的上方,第二压轮420、第一压轮410均通过连接杆连接在安装座400上,第二压轮420的连接杆通过滑块滑槽结构滑动连接于安装座400上,同时安装座400和第二压轮420的连接杆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上端连接安装座400,下端连接第二压轮420的连接杆,使得第二压轮420具有朝第一压轮410的移动趋势,当放入导丝后,松开第二压轮420,第一压轮410和第二压轮420可以自然夹紧导丝,提高导丝传送的稳定性。
此外,滚轮的周壁设有容纳凹槽440,两个滚轮的容纳凹槽440围成夹持通道430。导丝卡入容纳凹槽440内,容纳凹槽440限制导丝的前后晃动,提高对导丝的定位效果,进一步减少导丝脱落的可能。
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70和第二限位件180,第一限位件170位于滑座120与定位座110之间、并固定在底座上,第一限位件170处于滑座120靠近定位座110一侧的行程末端,第二限位件180位于滑座120的后方、并固定在底座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和定位座110相对固定,第二限位件180位于滑座120远离定位座110一侧的行程末端。
具体的,第一限位件170和第二限位件180分别限制滑座120的前移和后移位置,在拆下检测轴130后,滑座120在夹紧结构150的作用下朝定位座110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限位件170可以和滑座120相抵,拉动滑座120时,第二限位件180可以和滑座120相抵,防止滑座120移动过度而滑出其连接的滑轨,提高检测人员使用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座(110),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滑座(120),其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座(110)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滑座(12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正对所述第一安装孔;
检测轴(130),其前后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转动件,其可带动所述检测轴(130)沿所述检测轴(130)的中心轴线转动;
夹紧结构(150),其一端与所述定位座(110)相对固定,所述夹紧结构(15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座(120),所述夹紧结构(150)的两端之间可伸缩,所述夹紧结构(150)使得所述滑座(120)具有靠近所述定位座(110)的移动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轴承连接有第一套筒(111),所述第一套筒(111)的后端面设有第一卡口(310),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轴承连接有第二套筒(121),所述第二套筒(121)的前端面设有第二卡口(320),所述第一卡口(310)和所述第二卡口(320)的开口相对,所述检测轴(130)的前后两端可分别滑入所述第一卡口(310)和所述第二卡口(320)、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口(310)和所述第二卡口(320)同步转动,所述转动件同步连接所述第一套筒(111)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轴(130)前段部分的侧壁设有定位通孔(3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电机(140),所述电机(140)设置在所述定位座(110)上,所述电机(140)旋转驱动所述检测轴(1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结构(160),所述夹持结构(160)可沿前后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夹持结构(160)具有夹持通道(430),所述夹持通道(430)朝向靠近所述检测轴(13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丝杆(190),所述丝杆(19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40)同步连接,所述夹持结构(160)螺旋配合于所述丝杆(19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160)包括安装座(400)和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座(400)上,两个所述滚轮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通道(430),两个所述滚轮的旋转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检测轴(130)的中心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为第一压轮(410)和第二压轮(420),所述第一压轮(410)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座(400)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压轮(420)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400)上、并具有朝所述第一压轮(410)的压紧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周壁设有容纳凹槽(440),两个所述滚轮的所述容纳凹槽(440)围成所述夹持通道(4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破裂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70),所述第一限位件(170)位于所述滑座(120)靠近所述定位座(110)一侧的行程末端。
CN202221498068.3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Active CN217878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8068.3U CN217878633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8068.3U CN217878633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8633U true CN217878633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95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8068.3U Active CN217878633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8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6740A (zh) 光纤处理设备
CN103568370B (zh) 手提纸袋拎手绳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7878633U (zh) 一种导丝破裂工装
CN109243715B (zh) 多股线芯合一装置
CN207981987U (zh) 一种带有送料部件的开式固定台压力机
CN109193475A (zh) 建筑施工线管穿线引线方法
CN210051643U (zh) 一种拉力机
CN205201410U (zh) 一种将上下扳动转换为旋转的拉紧装置
CN108705979A (zh) 一种智能手机用固定装置
CN201105342Y (zh) 改进的弓锯结构
CN113883226B (zh) 一种穿绳固定装置
CN210990463U (zh) 一种甲状腺手术牵开装置
CN208585888U (zh) 一种便于更换卷轴的纺织机械用的卷轴固定装置
CN210259032U (zh) 一种m型袋包装机的机夹装置
CN104499324B (zh) 钢丝绳插接器
CN210673068U (zh) 一种自动化供给装置及其瓶装饮料供给装置
CN109462127B (zh) 一种单头粘锡连接器的剥皮扭线粘锡模组
CN209300737U (zh) 一种定位浴帘头及具有该定位浴帘头的自由伸缩定位浴帘杆
CN108625038B (zh) 一种全自动印刷机械加工设备
CN208198913U (zh) 标准扎带机
CN116605587B (zh) 一种圣诞球打盖穿线机用传送装置
CN110235871A (zh) 一种水产养殖拉网器
CN214839746U (zh) 一种用于互联网数据分析器的固定结构
CN213198839U (zh) 一种用于老虎钳子的钳柄胶套安装装置
CN217173238U (zh) 一种样本采集管试管盖自动拧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