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1939U -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1939U
CN217871939U CN202222236900.9U CN202222236900U CN217871939U CN 217871939 U CN217871939 U CN 217871939U CN 202222236900 U CN202222236900 U CN 202222236900U CN 217871939 U CN217871939 U CN 217871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steel plate
construction platform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69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明
张子鉴
韦庭志
高家兴
边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69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1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1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1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平台,该平台包括机架主体,机架主体包括下防护部、上防护部以及立杆,下防护部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用于支撑整个机架主体的可抽拉装置,第一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下层建筑物的楼梯洞口上,且第一可展开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能够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上防护部设于下防护部的上方,上防护部包括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上层建筑物的楼体洞口上,且第二可展开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立杆连接于下防护部和上防护部之间。本实用新型既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又能周转循环使用,不必每层搭设和拆除临时防护,节省人力物力且施工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装配式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存在坠落风险,为避免出现坠落风险,现阶段装配式施工楼梯洞口防护多采用搭设钢管围挡、拉结麻绳、张铺防坠网的方法,该施工方法需要安装和拆除两道工序,安装和钢管、防坠网、覆盖模板时费时费力,且在安装和钢管、防坠网、覆盖模板时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不能在下层施工时继续使用,且使用钢管+防坠网的防护效果也并不理想;其次,由于装配式工程是采用铝模施工,楼层间通道无法同时制作,施工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防护方式安装和拆除时费力、防护效果不理想、不能循环使用且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平台,该平台包括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包括:
下防护部,所述下防护部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用于支撑整个机架主体的可抽拉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下层建筑物的楼梯洞口上,且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能够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
上防护部,所述上防护部设于所述下防护部的上方,所述上防护部包括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上层建筑物的楼体洞口上,且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以及
立杆,所述立杆连接于下防护部和上防护部之间,所述下防护部与立杆相垂直,且所述下防护部与立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上防护部与立杆相垂直,且所述上防护部与立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
其中,所述上防护部、下防护部以及立杆连接形成与建筑物层高相等的机架主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下槽钢,两个对称的所述下槽钢之间设置至少三根第一方管,所述下槽钢与第一方管共同围成第一防坠区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槽钢以及第一方管的上表面铺设有下支撑钢板,所述下支撑钢板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防坠区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支撑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且所述下支撑钢板的厚度至少为3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包括:
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边缘处;
下翼板,所述下翼板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相对两端,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下支撑钢板通过第一合页铰接;以及
下翻板,所述下翻板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下翻板与所述下支撑钢板通过第一合页铰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下层的楼体洞口被下支撑钢板、下翼板以及下翻板完全覆盖。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抽拉装置活动设置于下槽钢的内侧,所述可抽拉装置可沿着所述下槽钢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上槽钢,两个对称的所述上槽钢之间设有至少三根第二方管,所述上槽钢与第二方管共同围成第二防坠区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槽钢以及第二方管的上表面铺设有上支撑钢板,且所述上支撑钢板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防坠区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支撑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且所述上支撑钢板的厚度至少为3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包括:
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边缘处;
上翼板,所述上翼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相对两端,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上支撑钢板通过第二合页铰接;以及
上翻板,所述上翻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上翻板与所述上支撑钢板通过第二合页铰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上层的楼体洞口被上支撑钢板、上翼板以及上翻板完全覆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首先,下防护部包括可抽拉装置,当可抽拉装置伸出时能将整个机架主体支撑在下层建筑物楼梯洞口处,且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可展开组件对应并覆盖下层的楼体洞口,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对应并覆盖上层的楼梯洞口,从而为楼梯洞口处施工提供施工平台,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其次,该平台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展开覆盖楼梯洞口,当一层预制楼梯安装完成后,将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收合后可直接吊装到下一层进行施工,可周转循环利用,不必每层搭设和拆除临时防护,节省人力物力,且采用铝模施工时不影响楼层间通道的制作,施工十分方便;最后,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的设置能大幅提高该平台的牢固稳定性,延长该平台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建筑施工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建筑施工平台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下防护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上防护部的俯视图。
图中,100、机架主体;1、下防护部;11、第一支撑组件;12、第一可展开组件;13、可抽拉装置;111、下槽钢;112、第一方管;113、下支撑钢板;121、第一合页;122、下翼板;123、下翻板;2、立杆;3、上防护部;31、第二支撑组件;32、第二可展开组件;311、上槽钢;312、第二方管;313、上支撑钢板;321、第二合页;322、上翼板;323、上翻板;4、第一加强件;5、第二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内”、“外”、“顶”、“底”、“之间”、“两端”、“两侧”、“长度”、“垂直”、“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平台,该平台包括机架主体100,所述机架主体100包括下防护部1、上防护部3以及立杆2,所述下防护部1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可展开组件12和用于支撑整个机架主体的可抽拉装置13,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1用于设置在下层建筑物的楼梯洞口上,且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12在展开状态时能够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所述上防护部3设于所述下防护部1的上方,所述上防护部3包括第二支撑组件31和第二可展开组件32,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1用于设置在上层建筑物的楼体洞口上,且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32在展开状态时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所述立杆2连接于下防护部1和上防护部3之间,所述下防护部1与立杆2相垂直,且所述下防护1部与立杆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4,所述上防护部3与立杆2相垂直,且所述上防护部3与立杆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5;所述上防护部3、下防护部1以及立杆2连接形成与建筑物层高相等的机架主体100。首先,下防护部1包括可抽拉装置13,当可抽拉装置13伸出时能将整个机架主体100支撑在下层建筑物楼梯洞口处,且第一支撑组件11和第一可展开组件12对应并覆盖下层的楼体洞口,第二支撑组件31和第二可展开组件32对应并覆盖上层的楼梯洞口,从而为楼梯洞口处施工提供施工平台,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避免了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存在坠落的风险;其次,该平台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可展开组件12和第二可展开组件32展开覆盖楼梯洞口,当一层预制楼梯安装完成后,将第一可展开组件12和第二可展开组件32收合后可直接吊装到下一层进行施工,可周转循环利用,不必每层搭设和拆除临时防护,节省人力物力,解决了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临时防护搭、拆麻烦,且无可靠的防护方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定型化防护无法周转而造成大量人工材料浪费的问题,且采用铝模施工时不影响楼层间通道的制作,施工十分方便,克服了楼梯洞口处铝模施工无施工平台的缺陷;最后,第一加强件4和第二加强件5的设置能大幅提高该平台的牢固稳定性,延长该平台的使用寿命。
请结合图2-4,在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1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下槽钢111,两个对称的所述下槽钢111之间设置至少三根第一方管112,优选为五根,所述下槽钢111与第一方管112共同围成第一防坠区域,为了在吊装方便,因此该防坠区域的面积应小于实际楼体洞口的面积,为了防止工人坠落,因此在下槽钢111以及第一方管112的上表面铺设有下支撑钢板113,并使得下支撑钢板113能完全覆盖第一防坠区域,形成一个支撑板面,该板面的边缘与实际楼体洞口的距离不大于20cm,既避免了下支撑钢板113与楼梯之间的间隙过大,又能便于后续的吊装。
请参照图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由于施工现场较为复杂,下支撑钢板113上难免会有水分存在,为了起到防滑的目的,通过在下支撑钢板113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来提升摩擦系数,避免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工人滑到,进一步优选地,为了保证支撑强度,需要保证下支撑钢板113的厚度至少为3mm,优选为3mm,可以节省制作成本,减轻该平台的重量,也便于后续的吊装。
请继续参照图4,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12包括第一合页121、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其中,第一合页121为多个且设置于下支撑钢板113的边缘处,下翼板122设置于下支撑钢板113的相对两端,下翼板122与下支撑钢板113通过第一合页121铰接,下翻板123设置于下支撑钢板113的相对两侧,下翻板123与下支撑钢板113通过第一合页121铰接;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均通过第一合页121与下支撑钢板113铰接,在不使用时,可以将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上翻至与下支撑钢板113的上表面贴合,即处于防坠区域内,安装时,需要将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翻出,操作简便,使得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都搭接在楼梯洞口的边缘处并覆盖楼梯洞口的实际空隙,进而使得下层的楼体洞口被下支撑钢板113、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完全覆盖,以达到防护的目的;为了达到防滑的效果,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应该做防滑处理,可以在其表面增加防滑花纹,或者雕刻防滑槽。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为了该施工平台的吊装,其尺寸是小于实际楼梯洞口的,为了保证该施工平台的安装,因此,在下槽钢111上设置了可抽拉装置13,其中,可抽拉装置13活动设置于下槽钢111的内侧,可抽拉装置13可沿着下槽钢11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抽拉装置13优选为槽钢;安装时,需要将可抽拉装置13拉出并搭接在楼梯洞口的支撑处,再将下翼板122以及下翻板123翻出覆盖洞口间隙即可,其中,可抽拉装置13与下槽钢111通过螺栓组件来实现松开与锁紧状态的切换。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第二支撑组件31包括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上槽钢311,对称的上槽钢311之间设有至少三根第二方管312,优选为五根,上槽钢311与第二方管312共同围成第二防坠区域;上槽钢311以及第二方管312的上表面铺设有上支撑钢板313,且上支撑钢板313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防坠区域;为了在吊装方便,因此第二防坠区域的面积也应小于实际楼体洞口的面积,为了防止工人坠落,因此在上槽钢311以及第二方管312的上表面铺设有上支撑钢板313,并使得上支撑钢板313能完全覆盖第二防坠区域,形成一个支撑板面,该板面的边缘与实际楼体洞口的距离不大于20cm,既避免了下支撑钢板113与楼梯之间的间隙过大,又能便于后续的吊装。
请参照图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由于施工现场较为复杂,上支撑钢板313上难免会有水分存在,为了起到防滑的目的,通过在上支撑钢板313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来提升摩擦系数,避免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工人滑到,进一步优选地,为了保证支撑强度,需要保证上支撑钢板313的厚度至少为3mm,优选为3mm,可以节省制作成本,减轻该平台的重量,也便于后续的吊装。
请继续结合图5来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32包括第二合页321、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所述第二合页321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313的边缘处;所述上翼板322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313的相对两端,所述上翼板322与所述上支撑钢板313通过第二合页321铰接;以及所述上翻板323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313的相对两侧,所述上翻板323与所述上支撑钢板313通过第二合页321铰接;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均通过第二合页321与上支撑钢板313铰接,在不使用时,可以将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上翻至与上支撑钢板313的上表面贴合,即处于防坠区域内,安装时,需要将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翻出,操作简便,使得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都搭接在楼梯洞口的边缘处并覆盖楼梯洞口的实际空隙,进而使得下层的楼体洞口被上支撑钢板313、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完全覆盖,以达到防护的目的;为了达到防滑的效果,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应该做防滑处理,可以在其表面增加防滑花纹,或者雕刻防滑槽。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安装时,先将可抽拉装置13抽出并通过螺栓锁紧,使得可抽拉装置13搭接在已浇筑的下层建筑物楼板上,随后,分别展开下翼板122、下翻板123、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使得下翼板122、下翻板123、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完全覆盖洞口四周的孔隙,达到防护的目的,防止板面工人坠落,吊装时,将下翼板122、下翻板123、上翼板322以及上翻板323收起,同时将可抽拉装置13收起,收起后该施工平台与楼梯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可以在收合后直接吊装,使用更加简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可抽拉装置伸出时能将整个机架主体支撑在下层建筑物楼梯洞口处,且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一可展开组件对应并覆盖下层的楼体洞口,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对应并覆盖上层的楼梯洞口,从而为楼梯洞口处施工提供施工平台,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避免了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存在坠落的风险;其次,该平台使用时可以将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展开覆盖楼梯洞口,当一层预制楼梯安装完成后,将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收合后可直接吊装到下一层进行施工,可周转循环利用,不必每层搭设和拆除临时防护,节省人力物力,解决了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临时防护搭、拆麻烦,且无可靠的防护方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装配式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洞口定型化防护无法周转而造成大量人工材料浪费的问题,且采用铝模施工时不影响楼层间通道的制作,施工十分方便,克服了楼梯洞口处铝模施工无施工平台的缺陷;最后,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的设置能大幅提高该平台的牢固稳定性,延长该平台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细节,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平台包括机架主体,所述机架主体包括:
下防护部,所述下防护部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可展开组件和用于支撑整个机架主体的可抽拉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下层建筑物的楼梯洞口上,且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能够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
上防护部,所述上防护部设于所述下防护部的上方,所述上防护部包括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二可展开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上层建筑物的楼体洞口上,且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在展开状态时覆盖该层的楼体洞口;以及
立杆,所述立杆连接于下防护部和上防护部之间,所述下防护部与立杆相垂直,且所述下防护部与立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上防护部与立杆相垂直,且所述上防护部与立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件;
其中,所述上防护部、下防护部以及立杆连接形成与建筑物层高相等的机架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下槽钢,两个对称的所述下槽钢之间设置至少三根第一方管,所述下槽钢与第一方管共同围成第一防坠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槽钢以及第一方管的上表面铺设有下支撑钢板,所述下支撑钢板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防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且所述下支撑钢板的厚度至少为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包括:
第一合页,所述第一合页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边缘处;
下翼板,所述下翼板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相对两端,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下支撑钢板通过第一合页铰接;以及
下翻板,所述下翻板设置于所述下支撑钢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下翻板与所述下支撑钢板通过第一合页铰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可展开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下层的楼体洞口被下支撑钢板、下翼板以及下翻板完全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抽拉装置活动设置于下槽钢的内侧,所述可抽拉装置可沿着所述下槽钢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设置的上槽钢,两个对称的所述上槽钢之间设有至少三根第二方管,所述上槽钢与第二方管共同围成第二防坠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钢以及第二方管的上表面铺设有上支撑钢板,且所述上支撑钢板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防坠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且所述上支撑钢板的厚度至少为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包括:
第二合页,所述第二合页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边缘处;
上翼板,所述上翼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相对两端,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上支撑钢板通过第二合页铰接;以及
上翻板,所述上翻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钢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上翻板与所述上支撑钢板通过第二合页铰接;
其中,当所述第二可展开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上层的楼体洞口被上支撑钢板、上翼板以及上翻板完全覆盖。
CN202222236900.9U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Active CN217871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6900.9U CN217871939U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6900.9U CN217871939U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1939U true CN217871939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0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6900.9U Active CN217871939U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1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56C (zh) 房屋建筑系统
CA2567141A1 (en) Modular multilevel access platform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WO2009023077A1 (en) Stairtower and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CA2655377A1 (en) Stairway for use on building sites
US9556624B1 (en) Scaffold system
CN111395730A (zh) 一种适用于有异形巨柱的高层建筑的幕墙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13931313A (zh) 超高层核心筒水平结构施工方法
CN111155756A (zh) 一种弧形立面大角度变斜率液压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71939U (zh)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CN211114971U (zh) 用于预制楼梯间的临时防护爬梯
KR101116254B1 (ko) 슬래브 개구부를 통해 상승하는 테이블폼을 이용한 고층 건축물 축조 공법
CN210316280U (zh) 装配式施工安全防护楼梯
KR102053847B1 (ko) 리프트를 사용하는 건축물 출입용 방호선반
KR102069702B1 (ko) 건물 벽체 공사용 클라이밍 장치
CN215670929U (zh) 一种剪力墙电梯井道可装配式操作平台
CN210316278U (zh) 多功能安全防护楼梯
CN114412152A (zh) 高层集群项目大跨度悬挑结构施工工字钢脚手架的工法
CN111851978A (zh) 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16279U (zh) 可周转式安全防护楼梯
JP4011722B2 (ja) 吊り階段
CN219548345U (zh) 一种pc楼梯间施工支模防护平台
CN212507124U (zh) 一种钢制组装楼梯
CN21686612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电梯井用临时安全楼梯
CN214364801U (zh) 一种悬挑式可移动建筑用操作平台
CN215671309U (zh) 一种预制临时上人楼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