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8134U -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68134U CN217868134U CN202221689093.XU CN202221689093U CN217868134U CN 217868134 U CN217868134 U CN 217868134U CN 202221689093 U CN202221689093 U CN 202221689093U CN 217868134 U CN217868134 U CN 217868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shell
- nitrogen
- heat dissipation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包括,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内壳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气流启动装置,位于内壳体内,引导气流从第一进风口经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向第一出风口移动;压缩机,位于内壳体内,设置于气流启动装置的下方,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吸附组件,竖向设置于外壳体内,其一端包括进气口和排氮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排氮消音筒,其竖向设置于吸附组件的一侧,呈长筒状,包括顶端的进氮口和底端的出氮口,出氮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制氧机由于体积受限而导致的散热和降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制氧机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需氧对象在家里就可以方便地吸氧,避免了来回往返医院的不便,也节省了时间。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追求制氧机体积的小型化,无论是大型机还是小型机,人们都希望制氧机可以体积小巧一些,既美观又减少占地面积。但伴随着制氧机体积的小巧也随着而来一系列问题,由于体积受限,制氧机的散热和降噪效果不是很理想。
制氧机长时间工作,内部元件温度持续升高,由于空间狭小,散热不及时,对于有散热保护的机器来说,有可能会导致元件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机器,而对于没有散热保护的机器而言,则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元件被高温烧坏,影响制氧机的使用寿命,无论哪种,都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由于需氧对象身体状况不是很理想,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但制氧机工作时的噪音较大,且由于空间受限,其降噪效果也不好,噪音传导至用户时的声音依旧较大,无法给用户提供舒适的用氧环境。
因此,急需一种散热和降噪效果都较好的制氧机来满足用户的用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通过将外界空气和吸附组件排出的氮气用于吸附组件和压缩机的散热,增加了制氧机的散热效果;且通过设置外壳体和内壳体增加了气流的运移路径,增加了隔音,进一步增加了制氧机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包括:
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在侧壁的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的侧壁的底端或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侧壁的底端;
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侧壁相对设置的所述内壳体所在侧壁的上端,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壳体的底端;
气流启动装置,位于所述内壳体内,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移动;
压缩机,位于所述内壳体内,设置于所述气流启动装置的下方,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
吸附组件,竖向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其一端包括进气口和排氮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端相连通,所述排氮口与排氮消音筒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用于将氧气输送至用户需氧处;
排氮消音筒,其竖向设置于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呈长筒状,包括顶端的进氮口和底端的出氮口,所述进氮口与所述排氮口相连通,所述出氮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内壳体分隔为上部的第一空间和下部的第二空间,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气流启动装置平行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上方,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底壳B和所述外壳体的底壳A之间,并将其所在空间分隔为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贯通的镂空,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第四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外壳体底端垂直的第一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顶端且与所述外壳体底端平行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二侧壁与所述外壳体底壳A共同围成所述第四空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镂空。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减震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壳体的底壳B设置为下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固定于所述内壳体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过滤组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隔音棉或吸音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进风口与出氮口相对设置,使得外界气流和氮气可以同时对吸附组件和压缩机进行散热;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外壳体的下端,吸附组件竖向设置,便于外界气流和氮气对吸附组件更全面的散热;排氮消音筒呈长筒状竖向设置,增加了氮气的降噪效果;另外,制氧机设置外壳体和内壳体,以及不同位置的进气、出气口,增加了气流的运移路径,进一步增加了制氧机的散热和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制氧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制氧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一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第二隔板与底壳A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压缩机与底壳B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 12、第一出风口 13、底壳A 14、第三隔板 2、内壳体 21、第二进风口 22、第二出风口 23、底壳B 3、气流启动装置 4、压缩机 41、进气端 42、出气端 5、吸附组件 6、排氮消音筒 7、第一隔板 8、第二隔板 81、第一侧壁 82、第二侧壁 9、减震组件91、支架 92、弹性组件 10、第一空间 20、第二空间 30、第三空间 40、第四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由于人们对于制氧机体积小巧的追求,制氧机的散热和降噪效果都不太理想,基于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利用外界空气和吸附组件排出的氮气对制氧机内的吸附组件和压缩机等工作时温度较高的元件进行散热,通过设置内、外壳体,第一、二进风口,及第一、二出风口增加了气流的运移路径,在对制氧机散热的同时,起到降噪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气流包括从外界进入制氧机内部的空气和吸附组件排出的氮气。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中外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出风口12,且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外壳体1所在侧壁的下端,这里所说的“下端”是指该侧壁的中间往下的部分,第一出风口12设置于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的侧壁的底端,或者是,第一出风口12设置于与第一进风口相邻的侧壁的底端。即,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12的位置关系可以有两种,两者可以是位于两个相邻的侧壁上,或者,两者位于外壳体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氧机后主要有两部分作用,一部分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氧机进行产氧,最后制得的氧气传输至用户需氧处;还有一部分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制氧机进行散热和降噪,最后经外壳体1上的第一出风口12排出。
内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其中,第二进风口21设置于与第一出风口12所在侧壁相对的内壳体2所在侧壁的上端,同理,这里所说的“上端”指该侧壁的中间往上的部分,第二出风口22位于内壳体2的底端,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21进入内壳体2,并通过第二出风口22向外壳体1移动。
气流启动装置3,位于内壳体2的内部,引导气流从第一进风口经过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向第一出风口12移动,加快制氧机内部的气体的运移速度,增加制氧机内部的散热。
压缩机4,位于内壳体2的内部,设置于气流启动装置3的下方,便于气流启动装置3对压缩机4进行散热,包括进气端41和出气端42,外界空气从压缩机4的进气端41进入压缩机4内部后,压缩机4加压产生高压气体,从出气端42输出至吸附组件5内进行产氧。
吸附组件5,竖向设置于外壳体1内部,其一端包括进气口和排氮口,另一端包括出气口。其中,进气口连接压缩机4的出气端42,高压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吸附组件5内部,利用分子筛的变压吸附原理分离产生氧气,在这里分子筛可以是沸石分子筛,其在加压时可以吸附大量氮气,未被吸附的氧气聚集在吸附组件5的另一端,待用户需氧时,经出气口输送至用户需氧处;减压时,沸石分子筛解吸,氮气被从吸附组件5经排氮口排出,沸石分子筛得以重新利用。
在外壳体1内,吸附组件5的一侧还设置有排氮消音筒6,用于将吸附组件5排出的氮气进行降噪处理,其竖向设置,呈长筒状。排氮消音筒6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包括顶端的进氮口和底端的出氮口,氮气经吸附组件5的排氮口排出后,从进氮口进入排氮消音筒6内,经过消音作用后经出氮口排出。出氮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便于外界空气与氮气对制氧机内部元件的散热。
如图3所示,气流运移的总路径可以表示为:外界空气进入第一进风口后与出氮口排出的经过消音作用的氮气一同在气流启动装置3的作用下运移,首先竖直向上移动,经过吸附组件5,由于吸附组件5在加压时温度较高,所以该气流可以对吸附组件5进行散热,以延长吸附组件5的使用寿命;随后,气流横向移动,在靠近第二进风口21时,经气流启动装置3的引导作用,使气流向下运移,并在经过第二进风口21时,通过第二进风口21向内壳体2内部移动,并在经过气流启动装置3后向压缩机4移动,对压缩机4进行散热,防止压缩机4由于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甚至烧坏,随后气流继续向下移动,并经第二出风口22进入外壳体1内部,并从第一出风口12移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外界空气和吸附组件5产生的氮气,对吸附组件5和压缩机4进行散热,既提高了制氧机的散热效果,又增加了氮气的利用率;通过设置内壳体2和外壳体1,在对噪音的传递起到了一定的隔音的效果的同时,还增加了气流的运移路径,有利于制氧机的降噪和散热;且,将吸附组件5竖向设置,增加了气流对吸附组件5的散热面积,有利于吸附组件5的散热;同时,竖向设置的排氮消音筒6,增加了氮气的降噪效果,减少了排氮产生的噪音,有利于制氧机的降噪。
由于电路板长时间工作也会散发大量的热量,为了方便对电路板的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制氧机内还设置有电路板,其设置于内壳体2的上方,电路板可以是设置在内壳体2顶部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于内壳体2上方的外壳体1的内表面上,且外壳体1的顶部与内壳体2的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便于电路板和/或其他元件的设置。电路板设置在内壳体2的上方,便于外界空气和氮气组成的逸散气流在横向运移时对电路板的散热,延长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为了增加制氧机的散热和降噪效果,还可以在内壳体2内设置第一隔板7,如图1所示,第一隔板7将内壳体2分隔为上部的第一空间10和下部的第二空间20,且,第一隔板7上设置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开口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气流启动装置3平行设置于开口的上方,压缩机4位于第二空间20内。气流在进入第一空间10后,首先经过气流启动装置3,并从开口向下进入第二空间20对压缩机4进行散热,且,由于气流启动装置3为平行设置,其可以对压缩机4进行直吹,使得压缩机4的散热效果增加,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隔板7,将内壳体2分隔为两个空间,且气流只能通过开口在第一、二空间中移动,隔音效果增强,且气流路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降噪效果。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制氧机的降噪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氧机内还设置有第二隔板8,第二隔板8设置于内壳体2的底壳B 23和外壳体1的底壳A 13之间,将内壳体2的底壳B 23和外壳体1的底壳A 13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第三空间30和第四空间40,第二隔板8上设置有贯通的镂空,第一出风口12设置于第四空间40。即,气流在经过内壳体2底端的第二出风口22进入外壳体1后,先进入第三空间30,随后经第二隔板8上的镂空进入第四空间40,并经过第一出风口12移出,进一步增加了制氧机的降噪效果。
为了增加气流的弯折路径,进而增加降噪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隔板8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与外壳体1底端垂直的第一侧壁81,和连接两个第一侧壁81顶端且与外壳体1底端平行的第二侧壁82,外壳体1的底壳A 13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三隔板14,第三隔板14与第一、二侧壁,以及外壳体1的底壳A 13共同围成第四空间40,至少一个第一侧壁81上开设有若干镂空。第二隔板8的设置,增加了气流的弯折路径,进一步增加了降噪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加制氧机的降噪效果,可以考虑增加压缩机4的减震和降噪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压缩机4上设置有减震组件9,通过减震组件9来达到压缩机4减震的效果,震动减小了,噪音就可以相对降低。减震组件9包括支架91和弹性组件92,支架91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压缩机4上,弹性组件92通过将一端固定在支架91上,另一端固定在内壳体2的底壳B 23上,实现当压缩机4震动时,弹性组件92在其竖直方向上的晃动,减少其对内壳体2和相邻元件的碰撞,减少噪音的传递,从而起到降噪和减震的效果。
为了增加隔音效果,内壳体2至少部分采用金属材质,且,如图1所示,内壳体2的底壳B 23可以设置为下凹结构,通过下凹结构将压缩机4包裹在内部,隔音效果更好。
为了增加吸附组件5的稳定性,减少其震动,吸附组件5可以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内壳体2的外侧壁上,首先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将支撑结构固定在内壳体2的外侧壁上,支撑结构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然后将支撑结构与吸附组件5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或者是扎带连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其晃动。
为了对进入制氧机内的空气进行降噪和过滤,制氧机中还设置有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设置于第一进风口所在的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过滤组件至少部分覆盖第一进风口。将过滤组件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在起到过滤和降噪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方便过滤组件的拆卸,便于及时更换过滤棉或过滤纸等。
为了进一步增加制氧机的降噪效果,在制氧机的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隔音棉或者吸音棉。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在侧壁的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的侧壁的底端或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侧壁的底端;
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侧壁相对设置的所述内壳体所在侧壁的上端,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壳体的底端;
气流启动装置,位于所述内壳体内,引导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经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移动;
压缩机,位于所述内壳体内,设置于所述气流启动装置的下方,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
吸附组件,竖向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其一端包括进气口和排氮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端相连通,所述排氮口与排氮消音筒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用于将氧气输送至用户需氧处;
排氮消音筒,其竖向设置于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呈长筒状,包括顶端的进氮口和底端的出氮口,所述进氮口与所述排氮口相连通,所述出氮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内壳体分隔为上部的第一空间和下部的第二空间,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气流启动装置平行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上方,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底壳B和所述外壳体的底壳A之间,将其所在空间分隔为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贯通的镂空,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第四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外壳体底端垂直的第一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顶端且与所述外壳体底端平行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二侧壁与所述外壳体底壳A共同围成所述第四空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镂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减震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至少部分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壳体的底壳B设置为下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固定于所述内壳体外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过滤组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进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隔音棉或吸音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89093.XU CN217868134U (zh) | 2022-07-02 | 2022-07-02 |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89093.XU CN217868134U (zh) | 2022-07-02 | 2022-07-02 |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68134U true CN217868134U (zh) | 2022-11-22 |
Family
ID=84098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89093.XU Active CN217868134U (zh) | 2022-07-02 | 2022-07-02 |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681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53293A (zh) * | 2023-03-20 | 2023-06-13 | 北京神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制氧机 |
-
2022
- 2022-07-02 CN CN202221689093.XU patent/CN2178681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53293A (zh) * | 2023-03-20 | 2023-06-13 | 北京神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制氧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71204B (zh) | 吸油烟机 | |
CN217868134U (zh) |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和降噪性能的制氧机 | |
CN106765384A (zh) | 一种微穿孔结构低噪油烟机 | |
CN212959298U (zh) | 一种清洁设备的风机降噪装置及清洁设备 | |
CN115405570B (zh) | 一种降噪风机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 |
CN207230678U (zh) |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 |
CN205876450U (zh) | 一种scr系统用催化转化器 | |
CN214399821U (zh) | 供多人使用的制氧机 | |
CN108253476B (zh) | 一种单进风吸油烟机 | |
CN205514396U (zh) | 吸尘器的风道系统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4411798U (zh) | 一种用于配电箱内部的减震除尘装置 | |
CN216287564U (zh) | 制氧机及其排气消音器 | |
CN221575921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制氧机 | |
CN217885926U (zh) | 消音装置和幕墙清洗机器人 | |
CN202718735U (zh) | 新型内置消声器 | |
CN210250379U (zh) | 一种负压机降噪装置 | |
CN106014543B (zh) | 发动机消声器及其发动机 | |
CN214764367U (zh) | 一种结构改进的制氧机 | |
CN108678858A (zh) | 一种环保型柴油机发电机组 | |
CN206151364U (zh) | 具有降噪功能的吸尘器 | |
CN216306257U (zh) | 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 |
CN218636952U (zh) | 制氧机 | |
CN212958808U (zh) | 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器 | |
CN104555931A (zh) | 制氧机 | |
CN214611524U (zh) | 双杯制氧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