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2239U -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2239U
CN217842239U CN202221696788.0U CN202221696788U CN217842239U CN 217842239 U CN217842239 U CN 217842239U CN 202221696788 U CN202221696788 U CN 202221696788U CN 217842239 U CN217842239 U CN 217842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ntact surface
fixing
mounting groov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67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姜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67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2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2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2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的至少一侧侧面设置有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倾斜设置,第二组件设置有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适配。固定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组件,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压紧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将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斜楔抵紧;首先,固定组件作用于第一组件,使得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是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斜契进行相互压紧固定,该固定方式无需在外部部件开设固定孔等其它固定结构,有效避免了外部部件的损坏;其次,外部固定孔等其它固定结构的省略,有效减少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固定的操作步骤,降低安装安装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待固定部件的连接过程中,通常应用连接件以将待固定部件钉紧在固定物上,具体的:固定螺杆或者固定螺钉等固定件穿过待固定部件,固定螺杆或者固定螺钉的一端最终钉入固定物中。
这种连接方式会给固定物造成损伤,破坏固定物的结构。特别对于轨道槽而言,在轨道槽内钻孔会使钻孔时产生的碎屑掉落在轨道上,影响轨道的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所述第一组件的至少一侧侧面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组件设置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适配;
固定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一组件,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压紧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将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斜楔抵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组件竖直方向压向第二组件,向第二组件提供水平方向的力,以使安装结构水平压向安装槽侧壁,实现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件设置为第一块状体,所述第一组件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螺纹孔;
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为螺杆,所述固定组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
通过扭动螺杆,能够使第一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反向推动,以使第二组件水平压向安装槽侧壁,固定组件压向安装槽顶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件设置为第二块状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件设置为安装槽的侧壁。
常规的,当第二组件为第二块状体时,通过第二组件水平压向安装槽侧壁,能够适配常规通用的安装槽;特别的,也可以将安装槽特制,把安装槽的侧壁直接作为第二组件,通过第一组件直接作用于安装槽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为无头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的操作端设置有六角沉孔。
无头螺杆能够整体进入第一组件的螺纹孔内,使固定组件在第一组件内隐藏,并且活动范围大,通过插入六角扳手以转动拧紧无头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为第三块状体,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组件设置为螺杆,所述第一组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接触面设置于所述螺杆的操作端;
所述第二组件设置为第二块状体,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
通过扭动螺杆,能够推动第一组件,以使第二组件水平压向安装槽侧壁,以使第二组件水平压向安装槽侧壁。
所述固定组件的顶面设置有限位件。
通过限位件使固定组件与安装槽的顶壁留出间隔,第一组件可以穿设出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倾斜角为30°-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设置。
如果仅设置一个第二组件则需要使第一组件也同时与第二组件一同以水平压向安装槽侧壁,但设置两个及以上的第二组件则无需第一组件直接压向,提高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固定组件作用于第一组件,使得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斜契进行相互压紧,能够向第二组件的水平方向提供作用力,从而使安装结构固定在安装槽内,该固定方式无需在外部部件开设固定孔等其它固定结构,有效避免了外部部件的损坏,以实现无损安装。
2.根据上述,外部固定孔等其它固定结构的省略,有效减少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1、第一组件;12、第二组件;2、固定组件;3、第一接触面;4、第二接触面;5、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损安装结构,该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包括:第一组件11、第二组件12和固定组件2。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安装结构安装于顶部的轨道上,第一组件11为块状体,其一侧的侧面为第一接触面3,第一接触面3为自上而下朝第一组件11底面倾斜的斜面,第一接触面3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80°,优选的,本实施例以45°举例。
固定组件2为螺杆,固定组件2螺纹连接于第一组件11的螺纹孔,扭动螺杆,可以使第一组件11和固定组件2反向移动。
第二组件12同样为块状体,其一个侧面为第二接触面4,第二接触面4与第一接触面3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单第一组件11及单第二组件12的宽度均小于安装槽的宽度,第一组件11与第二组件12的宽度之和大于安装槽的宽度。
本实施例无损安装结构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置入安装槽内,并在第一接触面3与第二接触面4贴合的同时,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分别贴合安装槽的两相对的内壁上。此时,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对安装槽的侧壁没有压力,即第一组件11、第二组件12与安装槽的侧壁之间没有摩擦力,该无损安装结构此时不能固定在安装槽内。通过扭动固定组件2,当固定组件2顶触安装槽的顶壁后,继续扭动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被安装槽的顶壁阻挡不能继续向上移动,由于固定组件2与第一组件11螺接,只能使第一组件11向下移动。又由于第一接触面3与第二接触面4为互相贴合的斜面,在第一组件11向下移动时,会将第二接触面4向左推动,随着固定组件2接触安装槽的顶壁后的继续扭动,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对安装槽的侧壁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固定组件2无法继续扭动。
最终的结构为,固定组件2的端部抵接于安装槽的侧壁,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分别抵接于安装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该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中,第一组件11为与外部结构连接的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可安装在U型槽内,也可以安装在C型槽内,但是U型槽没有承托结构,不方便在安装过程中对第二组件12形成初定位,因此,通常作用于C型槽内。若安装在C型槽内第二组件12的底面还可以抵接与C型槽的底壁。
实施例二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一进行拓展,将第二组件12设置为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以第二组件12设置为两个举例。
第一组件11的两相对侧面为第一接触面3,两个第二组件12分别设置在第一组件11的两侧,两个第二接触面4相向设置。
本实施例无损安装结构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置入安装槽内,并在第一接触面3与第二接触面4贴合的同时,两个第二组件12分别贴合安装槽的两相对的内壁上。在第一组件11向下移动时,会将两侧的两个第二接触面4分别向左右推动,通过扭动扭动固定组件2,随着固定组件2接触安装槽的顶壁后的继续扭动,两个第二组件12对安装槽的侧壁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固定组件2无法继续扭动。
最终的结构为,固定组件2的端部抵接于安装槽的侧壁,两个第二组件12分别抵接于安装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该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中,第一组件11为与外部结构连接的部件。
同样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似,可安装在U型槽内,也可以安装在C型槽内,但是U型槽没有承托结构,不方便在安装过程中对第二组件12形成初定位,因此,通常作用于C型槽内。若安装在C型槽内第二组件12的底面还可以抵接与C型槽的底壁。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第二组件12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个块状体上设置多个能够与第一组件11的多个第一接触面3同时接触的第二接触面4,也看作是设置有多个第二组件12。
实施例三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一的变种,本实施例为实际应用的特殊结构,可以将安装槽特制,把安装槽的一个侧壁直接作为第二组件12,在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接触面4,省略第二组件12作为中间件的结构。
本实施例无损安装结构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一组件11置入安装槽内,将第一接触面3放置在第二接触面4上贴合。通过扭动扭动固定组件2,随着固定组件2接触安装槽的顶壁后的继续扭动,第一组件11对安装槽的第二接触面4以及与第二接触面4相对的侧壁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固定组件2无法继续扭动。
最终的结构为,固定组件2的端部抵接于安装槽的侧壁,第一组件11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安装槽的第二接触面4以及与第二接触面4相对的侧壁。该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中,第一组件11为与外部结构连接的部件。
实施例四
参阅图4,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三进行拓展,将安装槽的一个以上的侧壁直接作为第二组件12,本实施例以安装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作为第二组件12举例。
第一组件11的两相对侧面为第一接触面3。
本实施例无损安装结构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一组件11置入安装槽内,将两个第一接触面3均放置在第二接触面4上贴合。通过扭动扭动固定组件2,随着固定组件2接触安装槽的顶壁后的继续扭动,第一组件11对安装槽的两个第二接触面4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固定组件2无法继续扭动。
最终的结构为,固定组件2的端部抵接于安装槽的侧壁,第一组件11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安装槽的两个第二接触面4。该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中,第一组件11为与外部结构连接的部件。
实施例五
通过实施例一、二可以得知,实施例一、二主要适配与C型槽,虽然也能够作用于U型槽,但是适配性低。
本实施例提供一个区别与实施例一、二的结构。
参阅图5,固定组件2为第三块状体,固定组件2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螺纹孔;
第一组件11设置为螺杆,第一组件11螺纹连接于固定组件2的螺纹孔,第一接触面3设置于螺杆的操作端,具体的,第一接触面3为圆锥面;
第二组件12设置为第二块状体,第二组件12设置在第一接触面3与固定组件2之间。
本实施例无损安装结构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二组件12放置在第一接触面3与固定组件2之间,一同放置于安装槽内。将固定组件2抵接于安装槽的顶壁和其中一侧面,通过扭动第一组件11,第一组件11向上移动,第一接触面3接触第二接触面4,第一组件11带动第二组件12向上移动,直至第二组件12与固定组件2接触后不能继续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接触面3与第二接触面4为互相贴合的斜面,在第一组件11向上移动时,会将第二接触面4向左推动,随着第一组件11的扭动,第二组件12和固定组件2对安装槽的侧壁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固定组件2无法继续扭动。
优选的,固定组件2的顶面设置有限位件5,通过限位件5抵接安装槽的顶壁,使固定组件2与安装槽的顶壁留出间隔,第一组件11可以穿设出固定组件2,提供更多的活动行程。
最终的结构为,第二组件12和固定组件2分别抵接于安装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该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中,第二组件12为与外部结构连接的部件。
实施例六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五进行拓展,将第二组件12设置为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以第二组件12设置为两个举例。
两个第二组件12分别设置在第一组件11的两侧,两个第二接触面4相向设置。
本实施例无损安装结构的安装过程为:将两个第二组件12放置在第一接触面3与固定组件2之间,并且第二组件12分别放在第一组件11的两侧,一同放置于安装槽内。将固定组件2抵接于安装槽的顶壁,通过扭动第一组件11,第一组件11向上移动,第一接触面3接触第二接触面4,第一组件11带动第二组件12向上移动,直至第二组件12与固定组件2接触后不能继续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接触面3与第二接触面4为互相贴合的斜面,在第一组件11向上移动时,会将两个第二接触面4分别向左右推动,随着第一组件11的扭动,两个第二组件12对安装槽的侧壁压力会越来越大,直至固定组件2无法继续扭动。
最终的结构为,两个第二组件12分别抵接于安装槽的两个相对的内壁。该安装结构无损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其中,第二组件12为与外部结构连接的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第二组件12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个块状体上设置多个能够与第一组件11的多个第一接触面3同时接触的第二接触面4,也看作是设置有多个第二组件12。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
所述第一组件(11)的至少一侧侧面设置有第一接触面(3),所述第一接触面(3)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组件(12)设置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4)与所述第一接触面(3)相适配;
固定组件(2),作用于所述第一组件(11),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面(3)压紧所述第二接触面(4),以将所述第一组件(11)和第二组件(12)斜楔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11)设置为第一块状体,所述第一组件(1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螺纹孔;
所述固定组件(2)设置为螺杆,所述固定组件(2)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12)设置为第二块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12)设置为安装槽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为无头螺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的操作端设置有六角沉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设置为第三块状体,所述固定组件(2)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组件(11)设置为螺杆,所述第一组件(1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接触面(3)设置于所述螺杆的操作端;
所述第二组件(12)设置为第二块状体,所述第二组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面(3)与所述固定组件(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的顶面设置有限位件(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3)的倾斜角为30°-80°。
10.根据权利要求1-4、7-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12)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组件(12)围绕所述第一组件(11)设置。
CN202221696788.0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Active CN217842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788.0U CN217842239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6788.0U CN217842239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2239U true CN217842239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5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6788.0U Active CN217842239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2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99261A1 (en) Curtain-wall mullion with mounting tongue screw race
CN111395521B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转角稳固结构
US6032423A (en) Curtain wall having mullion structure
CN217842239U (zh)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CN115143171A (zh) 一种无损安装结构
JPS6041398Y2 (ja) 旋回兼傾倒窓
CN213015426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反坎的铝合金模板背楞组件
CN111894412B (zh) 一种铝合金窗安装系统
CN102888924A (zh) 一种用于安装幕墙板的龙骨连接组件
CN210622623U (zh) 角码
CN210507966U (zh) 双压块构件式幕墙的阴角转角结构
CN213868423U (zh) 一种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的防潮墙体
CN210369920U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连接装置
CN216867205U (zh) 一种型材连接组件和型材
GB2312265A (en) Adjustable assembly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CN220117845U (zh) 一种保温集成房屋
CN219279290U (zh) 一种吊车梁轨道固定装置
CN215330780U (zh) 一种裙楼玻璃肋幕墙系统
CN220260794U (zh) 一种门窗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20565415U (zh) 一种带防松装置的大型钢结构
CN217151787U (zh) 一种隐框排窗型材及包含该型材的幕墙系统
CN22074723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角部连接件
CN220890689U (zh) 一种内置螺钉连接组件
CN220471993U (zh) 冷柜用高强度加强铁
CN213329822U (zh)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