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9822U -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9822U
CN213329822U CN202020900493.5U CN202020900493U CN213329822U CN 213329822 U CN213329822 U CN 213329822U CN 202020900493 U CN202020900493 U CN 202020900493U CN 213329822 U CN213329822 U CN 213329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plate
clamping
pane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04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庆江
周云
邵逸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e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e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e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el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04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29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9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9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涉及连接件的技术领域,扣件包括竖块以及连接于竖块一侧的横块,横块向远离竖块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以形成第一卡部,扣件上设置有贯穿横块与竖块的通孔,横块向远离竖块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延伸以形成第二卡部。板材连接结构具体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板材、至少两块第二板材以及至少一个如上述的扣件,第一板材两侧以及第二板材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卡槽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两块第二板材的卡槽相对设置,扣件的两个第一卡部分别穿设于两块第二板材的卡槽中,第二卡部穿设于第一板材的卡槽中,第一卡部以及第二卡部均与卡槽的底壁相抵。本实用新型具有三块板材可以通过同一扣件进行连接的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扣件是板材连接件的一种,常用于木塑地板、木塑墙板之间的连接。
公开号为CN10194920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木地板连接组件,其包括塑木地板、扣件及地板楞,其中:上述的塑木地板包括有基材及卡位,上述的卡位为两个,分别设于基材的两侧;上述的扣件卡设在上述的塑木地板的卡位上,上述的扣件与上述的地板楞固设。使用时,扣件的竖板设于两个塑木地板之间,扣件的上面板卡设在两个塑木地板的卡位(卡槽)上,然后,通过螺钉将扣件和地板楞相固定。从而将塑木地板相连接起来。
但是上述扣件在固定时只能对两块板材进行连接固定,但是现有的地板或墙板等进行拼接时,还会出现三块板相互之间进行拼接的情况,即第三块板设置于两块板延长方向的一侧,基于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以对三块板进行拼接以实现固定的扣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可以对三块板进行拼接的扣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扣件,包括竖块以及连接于竖块一侧的横块,所述横块向远离竖块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以形成第一卡部,所述扣件上设置有贯穿横块与竖块的通孔,所述横块向远离竖块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延伸以形成第二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伸的第二卡部的设置使第二卡部可以穿设至另一块板的卡槽中,并且延伸的两个第一卡部可以穿设至相邻两个板材的卡槽中,进而使一个扣件就可以同时对三块板进行连接,在铺设过程中可以降低扣件的数量,进而节省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块上且位于通孔的周向设置有沉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头槽的设置可以将贯穿通孔的螺栓的端部进行沉降,一方面可以避免螺栓的端部凸出于横块的表面,另一方面沉头槽的设置可以增大横块与螺栓端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扣件固定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孔位于横块远离竖块的端面的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扣件固定在龙骨上时,横块四周的可以均匀受力,使之在固定板材的过程中四周的固定强度可以均匀分布,避免出现一侧的横块结构强度低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三块板材通过同一扣件进行连接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板材、至少两块第二板材以及至少一个如上述的扣件,所述第一板材两侧以及第二板材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两块所述第二板材的卡槽相对设置,所述扣件的两个第一卡部分别穿设于两块第二板材的卡槽中,所述第二卡部穿设于第一板材的卡槽中,所述第一卡部以及第二卡部均与卡槽的底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伸的第二卡部的设置使第二卡部可以穿设至第一板材的卡槽中,并且延伸的两个第一卡部可以穿设至相邻两个第二板材的卡槽中,由于扣件通常通过螺丝安装在龙骨上,通过第一卡部以及第二卡部均与卡槽的底壁相抵使得扣件与第一板材以及第二板材之间相互抵紧,进而使一个扣件就可以同时对三块板进行连接,在铺设过程中可以降低扣件的数量,进而节省安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板材以及第二板材均与竖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的方式增大了第一板材与竖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板材与竖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扣件在连接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稳定,减少发生松动的情况,提高其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卡部以及第二卡部均与卡槽的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卡部与卡槽的侧壁抵接以及第二卡部与卡槽的侧壁抵接的方式,增大了扣件与第一板材以及扣件与第二板材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提高其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卡部以及第二卡部均与卡槽的顶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卡部与卡槽的顶壁抵接以及第二卡部与卡槽的顶壁抵接的方式,增大了扣件与第一板材以及扣件与第二板材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提高其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卡部以及第二卡部均与卡槽的顶壁以及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扣件与第一板材以及扣件与第二板材的接触面积,同时减小了间隙的存在,减小了在连接过程中产生松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其三者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块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板材的卡槽的底壁至第二板材的底面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竖块通常安装在龙骨等平面上,使得在安装扣件的过程中,竖块不会与龙骨的基准平面发生抵接,使得在拧紧螺丝的过程中竖块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进而使横块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提高扣件固定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板材的卡槽的底壁至第二板材的底面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安装扣件的过程中减小了横块发生形变的可能,减小了横块的应力集中,保证了扣件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一个扣件就可以同时对三块板进行连接,在铺设过程中可以降低扣件的数量,进而节省安装成本;
2.增大横块与螺栓端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扣件固定时的强度;
3.扣件固定在龙骨上时,横块四周的可以均匀受力,使之在固定板材的过程中四周的固定强度可以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板材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的主视图。
图4是扣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卡部对称设置于横块两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沉头槽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板材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具体为第二板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板材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具体为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一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竖版与第一板材相互抵接。
图12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二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竖块与第二板材间具有间隙。
图13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一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竖块与第一板材间具有间隙。
图14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二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第一卡部与卡槽的侧壁抵接时。
图15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一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第二卡部与卡槽的侧壁抵接时。
图16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二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第一卡部与卡槽的顶壁抵接时。
图17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一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第二卡部与卡槽的顶壁抵接时。
图18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二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第一卡部与卡槽的顶壁以及侧壁均抵接时。
图19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一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第二卡部与卡槽的顶壁以及侧壁均抵接时。
图20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二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竖块的长度等于第二板材的卡槽的底壁至第二板材的底面的距离时。
图21是一个实施方式中扣件与第一板材的连接示意图,具体为竖块的长度等于第一板材的卡槽的底壁至第一板材的底面的距离时。
图22是两个第一板材与两个第二板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两个第一板材与三个第二板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板材;2、第二板材;3、扣件;31、竖块;32、横块;33、第一卡部;34、通孔;35、第二卡部;36、沉头槽;4、卡槽;41、顶壁;42、底壁;43、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其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板材1、至少两块第二板材2以及至少一个扣件3,扣件3可以与龙骨等平整的基准面通过螺丝或螺栓进行连接。其中,一块第一板材1以及两块第二板材2均通过同一扣件3进行连接。
参照图2和图3,扣件3包括竖块31以及连接于竖块31一侧的横块32,横块32向远离竖块31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以形成第一卡部33,扣件3上设置有贯穿横块32与竖块31的通孔34。
参照图3和图4,横块32向远离竖块31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延伸以形成第二卡部35。其中,第二卡部35可以仅仅设置于横块32的一端(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称设置于横块32的两端(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卡部35只设置于横块32的一端。
通孔34用于供螺栓或螺丝穿设,且通孔34位于横块32远离竖块31的端面的中心。为了避免螺栓或螺丝的端部凸出横块32的表面并提高螺栓或螺丝的端部与扣件3的接触面积,因此,横块32上且位于通孔34的周向设置有沉头槽36。由于螺栓的端部与螺丝的端部结构不同,因此沉头槽36的结构可以对应于固定件的不同而进行适配性调整。
例如图6所示,为了匹配螺栓的端部,沉头槽36设置为柱形槽,该种沉头槽36可以适配于六角螺栓等端部平整的螺栓。
例如图2所示,为了匹配螺丝的端部,沉头槽36设置为与螺丝的端部相贴合的圆锥槽,进而还可以提高螺丝的端部与横块3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螺丝连接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9和图10,第一板材1两侧以及第二板材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4,卡槽4包括顶壁41、底壁42以及侧壁43,两块第二板材2的卡槽4呈相对设置,扣件3的两个第一卡部33分别穿设于两块第二板材2相对的卡槽4中,第二卡部35穿设于第一板材1的卡槽4中,且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底壁42相抵。当扣件3固定在龙骨上时,通过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与卡槽4的底壁42相抵并抵紧而实现扣件3对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的限位。
其中,竖块31与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的配合方式共有两种,具体包括:
参照图9和图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均与竖块31抵接,采用这种实施方式进行连接的板材结构更稳定,通过抵接的方式增大了第一板材1与竖块31以及第二板材2与竖块31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方式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2和图13,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均与竖块31之间具有间隙,这种设置使得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在受热而膨胀的过程中减小了对竖块31进行挤压的情况的发生,即该间隙使得板材可以发生一定程度上的热胀冷缩,提高了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的结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而开裂。
同时,在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与卡槽4的底壁42相抵紧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具体包括:
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侧壁43以及底壁42之间具有间隙,采用这种设置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允许板材受热发生膨胀,减小了与扣件3发生挤压而导致应力集中的情况的发生。
参照图14和图1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侧壁43抵接,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顶壁41之间具有间隙。
参照图16和图17,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顶壁41抵接,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侧壁43之间具有间隙。采用该种实施方式在增大扣件3与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的基础上,使得板材在受热膨胀的过程中,卡槽4的侧壁43与扣件3之间具有一定的盈余量,减小了板材应力的集中。
参照图18和图19,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侧壁43以及顶壁41抵接。采用该种方式进行连接的板材的起始强度高,同时还具有在安装初期进行预安装定位的效果,方便后续对扣件3进行固定。
并且,竖块31的长度也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
参照图9和图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竖块31的长度小于第二板材2的卡槽4的底壁42至第二板材2的底面的距离。当扣件3固定在龙骨上时,竖块31无法与龙骨相抵接,进而使螺栓或螺丝可以继续拧紧而使横块32发生一定的形变,提高横块32对卡槽4的底壁42的压力,进而提高扣件3对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0和图21,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竖块31的长度等于第二板材2的卡槽4的底壁42至第二板材2的底面的距离。相应的,竖块31的长度也等于第一板材1的底壁42至第一板材1的底面的距离。
上述的竖块31与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的两种配合方式、四种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与卡槽4的配合方式以及两种竖块31的长度的设置方式均可以相互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22,当第一板材1的数量为两个时,在基于图1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将第一板材1对称设置在第二板材2的两侧,同时,第二块第一板材1与两个第二板材2也通过上述的扣件3进行连接。
参照图23,当第二板材2的数量为三个时,在基于图22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三个第二板材2可以同时与两侧的第一板材1通过上述扣件3进行连接。同时,第二板材2的数量以及第一板材1的数量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张,此处不再赘述。
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第一板材1与第一板材1之间也可以通过上述扣件3进行连接以延长,其连接结构与两个第二板材2的连接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将扣件3的第一卡部33穿设至两块第二板材2相对的卡槽4中,并将第二板材2放置在对应的安装位置上,然后将第一板材1放置在所需要的安装的位置上,滑动扣件3使第二卡部35穿设至第一板材1的卡槽4中,最后在通孔34中穿入螺栓或螺丝并拧紧,保证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与卡槽4的槽底抵紧,完成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扣件,包括竖块(31)以及连接于竖块(31)一侧的横块(32),所述横块(32)向远离竖块(31)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以形成第一卡部(33),所述扣件(3)上设置有贯穿横块(32)与竖块(31)的通孔(3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块(32)向远离竖块(31)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延伸以形成第二卡部(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块(32)上且位于通孔(34)的周向设置有沉头槽(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4)位于横块(32)远离竖块(31)的端面的中心。
4.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板材(1)、至少两块第二板材(2)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扣件(3),所述第一板材(1)两侧以及第二板材(2)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4),所述卡槽(4)包括顶壁(41)、底壁(42)以及侧壁(43),两块所述第二板材(2)的卡槽(4)相对设置,所述扣件(3)的两个第一卡部(33)分别穿设于两块第二板材(2)的卡槽(4)中,所述第二卡部(35)穿设于第一板材(1)的卡槽(4)中,所述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底壁(4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1)以及第二板材(2)均与竖块(3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侧壁(43)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顶壁(4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部(33)以及第二卡部(35)均与卡槽(4)的顶壁(41)以及侧壁(43)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块(3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板材(2)的卡槽(4)的底壁(42)至第二板材(2)的底面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块(3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板材(2)的卡槽(4)的底壁(42)至第二板材(2)的底面的距离。
CN202020900493.5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Active CN213329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0493.5U CN213329822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0493.5U CN213329822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9822U true CN21332982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0493.5U Active CN213329822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29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04779B1 (ko) 리브홈 형강 및 그의 연결부재
CN111395521A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用转角稳固结构
CN211973832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连接组件
CN213329822U (zh) 一种扣件及其板材连接结构
EP0758043A1 (en) Concrete form deformation prevent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concrete form with the same
CN207974425U (zh) 墙板干挂系统
CN214995426U (zh) 一种墙饰面连接结构
CN111379393A (zh) 一种板状部件固定的连接件、中间件及固定方法
CN210238882U (zh) 阳转角幕墙
CN211899404U (zh) 墙地连接装置
CN209817165U (zh) 一种预制墙板连接节点
CN211341554U (zh) 墙板插件
CN211817564U (zh) 一种装饰板材的平角组件
CN214885175U (zh) 一种收边过渡件
CN219219386U (zh) 便于拆装的钢结构连接件
CN220184382U (zh) 一种石材幕墙安装结构
CN218760750U (zh) 快速安装紧固连接件
CN219732475U (zh) 单板的安装结构、集成吊顶
CN213015115U (zh) 一种板状部件固定的连接件及中间件
CN112411923A (zh) 一种板材的接合方法
CN211821988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新型灯槽插接件
CN106049799A (zh) 一种墙面安装结构
CN211691241U (zh) 装配式墙面板结构
CN110374213B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连接件
CN212453444U (zh) 一种木塑板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