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1593U -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1593U
CN217841593U CN202222209248.1U CN202222209248U CN217841593U CN 217841593 U CN217841593 U CN 217841593U CN 202222209248 U CN202222209248 U CN 202222209248U CN 217841593 U CN217841593 U CN 217841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hook
hole
drill bit
extensio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92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心
刘彪
冯栋栋
李全
雷斌
杨庆定
王桂霞
吴建都
雷添福
李友林
郑孝智
田发宪
赵会军
袁东
王文文
邹杰
马真海
杨文兵
邹东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92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1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1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1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打捞器技术领域,公开了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用于打捞旋挖钻头,旋挖钻头顶部具有至少一组围绕旋挖钻头中心的卸力孔组,卸力孔组包括两个卸力孔,且两个卸力孔沿旋挖钻头中心对称设置,包括打捞组件和驱动机构。打捞组件具有两个勾部,其中一个勾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勾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驱动机构与打捞组件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打捞组件升降及旋转以使勾部伸入卸力孔内并与卸力孔卡接。通过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且方向相反的勾部与卸力孔配合卡接。从而使得旋挖钻头与打捞组件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便于对旋挖钻头进行打捞工作。使得打捞工作精准快速、安全可靠、降低事故处理成本。

Description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捞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旋挖钻孔灌注桩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桩型之一,旋挖钻进成孔时,柴油发动机提供液压动力,驱动旋挖钻头旋转切削地层,随着钻杆加压,在钻头顶板开设的卸力孔作用下,将钻渣装入钻头内并被提出孔外,如此循环钻取和卸倒渣土,直至设计持力层深度。在旋挖钻孔过程中,时有发生由于方套或方头断裂、连接钻头的保险销脱落、方头与方套不适配等导致的孔内钻头掉落事故,导致工期延长、工效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高效便捷地处理掉钻事故,在旋挖钻进施工中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掉钻处理方式有连接钢丝绳下沉打捞钩入孔盲捞、采用特制打捞机械手(爪)夹抓打捞、潜水员入孔将钢丝绳固定钻头后起吊等,但上述方法存在难以建立打捞钩与掉钻有效连接、耗时长、成功率低、安全隐患大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在于提供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捞掉钻存在的难以建立打捞钩与掉钻的有效连接、耗时长、成功率低、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用于打捞旋挖钻头,所述旋挖钻头顶部具有至少一组围绕所述旋挖钻头中心的卸力孔组,卸力孔组包括两个卸力孔,且两个卸力孔沿所述旋挖钻头中心对称设置,包括:
打捞组件,所述打捞组件具有两个勾部,其中一个所述勾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所述勾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
驱动机构,与所述打捞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打捞组件升降及旋转以使所述勾部伸入所述卸力孔内并与所述卸力孔卡接。
可选地,所述打捞组件包括护筒和两个打捞件,两个所述打捞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护筒的相对两侧,一个所述打捞件形成有一个所述勾部,且所述勾部设于所述打捞件之远离所述护筒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打捞件包括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一端与所述护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勾部连接,所述延伸臂的长度方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勾部沿所述延伸臂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护筒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延伸臂与所述勾部构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可选地,所述延伸臂的长度在1.2m以下。
可选地,所述勾部的形状呈L型、J型、“丁”字形、带弯弧形结构中的其中一种。
可选地,所述打捞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护筒上。
可选地,所述打捞件由包括优质碳素结构钢结构的材料制得。
可选地,所述打捞件的厚度不低于50mm。
可选地,所述勾部的尺寸小于所述卸力孔的直径尺寸以使所述勾部能够伸入所述卸力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包括打捞组件和驱动组件,打捞组件通过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且方向相反的勾部,勾部与卸力孔组配合,驱动驱动打捞组件升降及旋转以使勾部伸入卸力孔内并与卸力孔卡接。从而使得旋挖钻头与打捞组件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便于对旋挖钻头进行打捞工作。使得打捞工作精准快速、安全可靠、降低事故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打捞旋挖钻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挖钻头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10、打捞组件;111、护筒;112、打捞件;1121、勾部;1122、延伸臂;
200、旋挖钻头;210、卸力孔组;211、卸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如图1-3所示,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用于打捞旋挖钻头200,旋挖钻头200顶部具有至少一组围绕旋挖钻头200中心的卸力孔组210,卸力孔组210包括两个卸力孔211,且两个卸力孔211沿旋挖钻头200中心对称设置,包括打捞组件110和驱动机构。打捞组件110具有两个勾部1121,其中一个勾部1121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勾部1121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驱动机构与打捞组件110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打捞组件110升降及旋转以使勾部1121伸入卸力孔211内并与卸力孔211卡接。示例性地,旋挖钻头200整体呈圆柱状,且旋挖钻头200的底部是呈圆锥状的钻头,卸力孔组210设置在旋挖钻头200的顶部,且在本实施中,设有两组卸力孔组210,即4个卸力孔211,且4个卸力孔211围绕旋挖钻头200的中心周向均匀分布,即相邻的两个卸力孔211之间呈90度夹角。当旋挖钻头200使用结束以后,打捞组件110中的两个勾部1121与其中一组卸力孔组210配合,更具体的说,一个勾部1121下降伸入一个卸力孔211中,同时另外一个勾部1121下降伸入另一个卸力孔211中,旋转一定角度后再将勾部1121的位置提升,使得勾部1121与卸力孔211的边缘卡接住,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打捞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的驱动机构是旋挖钻机。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包括打捞组件110和驱动组件,打捞组件110通过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且方向相反的勾部1121,勾部1121与卸力孔组210配合,驱动驱动打捞组件110升降及旋转以使勾部1121伸入卸力孔211内并与卸力孔211卡接。从而使得旋挖钻头200与打捞组件110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便于对旋挖钻头200进行打捞工作。使得打捞工作精准快速、安全可靠、降低事故处理成本。
如图1、图2、图3所示,由于掉落的旋挖钻头200方套可能已经损坏,在孔内暴露的只有钻头顶板,而顶板上设有多个卸力孔211,设想将钩部伸入卸力孔211中,并建立钩部与掉钻之间的有效连接,即可实现掉钻打捞出孔。考虑到起吊钻头时的平衡问题,应设置2个对称分布的钩部,但当2个钩部同时伸入卸力孔211时,对应的起吊点均分布于钻头中心线同侧位置,则钻头起吊时偏心受力,提升过程会出现不平衡情况,在桩孔内可能破坏孔壁导致塌孔,则2个起吊点应设置于以钻头中心对称分布的位置,由此,钩部设计为双向反钩结构。钩部下放入桩孔与掉钻建立有效连接,设想通过现场已有的旋挖钻机进行辅助操作,通过钻杆可将钩部快速便捷地送入孔内,并在成功钩挂掉落钻头后提升打捞出孔。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打捞组件110包括护筒111和两个打捞件112,两个打捞件112分别设置在护筒111的相对两侧,一个打捞件112形成有一个勾部1121,且勾部1121设于打捞件112之远离护筒111的一端。示例性地,护筒111呈圆筒状,在本实施例中,打捞件112连接在护筒111的外壁上,当然,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打捞件112也可以连接在护筒111的内壁上。且两个打捞件112沿护筒111的中心轴对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勾部1121之间的距离与一个卸力孔组210中的两个卸力孔211之间的距离应当是相等的,这样使得两个勾部1121能够刚好通过一个卸力孔组210中的两个卸力孔211。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打捞件112包括延伸臂1122,延伸臂1122一端与护筒111连接,另一端与勾部1121连接,延伸臂1122的长度方向沿第三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勾部1121沿延伸臂1122的端部朝向远离护筒111的方向延伸。示例性地,延伸臂1122呈长条状,延伸臂1122在远离护筒111的一端上连接有勾部1121,且其中一个勾部1121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另一个勾部1121是沿着第二方向延伸。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延伸臂1122与勾部1121构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示例性地,延伸臂1122的长度方向与勾部1121之间构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使得勾部1121能够勾住卸力孔211,产生稳定连接,进而达到打捞旋挖钻头200的目的。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延伸臂1122的长度在1.2m以下。示例性地,控制打捞件112长度的意义在于提高抗扭矩能力,避免起吊过程中由于钩部过长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影响打捞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延伸臂1122的长度是1.2m,当然,在具体应用中,具体长度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延伸臂1122的长度也可以是1m或者0.8m等其他长度。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勾部1121的形状呈L型、J型、“丁”字形、带弯弧形结构中的其中一种。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勾部1121的形状呈L型,底部的延伸端和卸力孔211的边缘抵接住,以此与旋挖钻头200建立连接。当然,在具体应用中,勾部1121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勾部1121的形状可以是J型,或者呈“丁”字形,或者是带弯弧形结构。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打捞件1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护筒111上。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旋挖钻头200的重量较大,在打捞时,为了避免在打捞过程中,旋挖钻头200掉落导致旋挖钻头200损坏或者破坏旋挖钻头200挖的洞口,因此,在打捞件112和护筒111固定连接上要保证可靠性,故本实施例使用焊接的方式将打捞件112焊接在护筒111上。这样的固定连接方式,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性更高,适用于本场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满焊的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打捞件112由包括优质碳素结构钢结构的材料制得。示例性地,正如上述所说,为了减少在打捞过程中旋挖钻头200掉落的可能性,因此,打捞件112使用优质碳素结构钢结构的材料,增强打捞件112的抗拉强度、刚度、硬度等综合力学性能,进而保证打捞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优质碳素结构钢是含碳小于0.8%的碳素钢,这种钢中所含的硫、磷及非金属夹杂物比碳素结构钢少,机械性能较为优良。当然,当无法取得优质碳素结构钢作为制作原材料时,可选用普通碳素钢板通过多块叠加形成一定厚度的打捞件112,使其成为稳定牢固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确保打捞过程中能承受掉落旋挖钻头200的整体重量。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打捞件112的厚度不低于50mm。示例性地,正如上述所说,为了减少在打捞过程中旋挖钻头200掉落的可能性,增强打捞件112的厚度,使其具备足够刚度,使其成为稳定牢固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确保打捞过程中能承受掉落旋挖钻头200的整体重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打捞件112采用单块厚度50mm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切割制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勾部1121的尺寸小于卸力孔211的直径尺寸以使勾部1121能够伸入卸力孔211。示例性地,勾部1121的尺寸小于卸力孔211的直径尺寸,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勾部1121通过卸力孔211,与卸力孔211边缘卡接,进而使得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和旋挖钻头200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关系。钩部长30cm、宽15cm,该横截面尺寸需保证其能快速并完全伸入掉钻顶部卸力孔211中。各卸力孔211中心距离旋挖钻头200中心轴的距离为700mm,卸力孔211直径为525mm。
下面结合图1-3说明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的打捞原理:
将带有钩部的打捞钻筒下放入孔,当下放至记录的掉落旋挖钻头200顶板位置附近时,缓慢旋转打捞组件110并施以一个较小的下压力,在旋转下压过程中不断调试打捞件112与卸力孔211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延伸臂1122可明显向下移动时,则勾部1121已伸入卸力孔211中。
钩部伸入卸力孔211后,朝钩部弯钩方向缓慢转动打捞钻筒,待机手明显感到存在阻力作用时停止旋转操作,此时钩部连接杆已触碰卸力孔211边,然后向上提升打捞组件110,使钩部牢牢钩挂住卸力孔211边下方的顶板部位,此时钩部与掉落旋挖钻头200建立有效连接;再继续上提打捞钻筒,即可实现钻头打捞出孔。
下面结合图1-3说明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的打捞过程:
(1)打捞前准备工作
1、掌握孔内掉钻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情况;
2、查阅掉落旋挖钻头200的制作图纸和相关参数记录文件,明确钻头整体构造、尺寸、重量等关键信息;
3、准备双向反钩打捞钻筒制作的相关材料及设备,包括钢板、尺寸适配的旋挖钻筒、焊条、焊机等。
(2)清除孔内旋挖钻头200顶部沉渣
1、测量孔内实际深度,与旋挖钻头200的位置进行比对,摸清孔内沉渣厚度;
2、根据桩孔地层情况,配制优质泥浆,采用3PN泥浆泵正循环清孔,或采用空压机形成气举反循环清孔,将孔内覆盖钻头的沉渣淤泥清除干净,为掉钻打捞减少阻力;
3、清孔过程中须始终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以防塌孔。
(3)制作打捞组件110
1、根据旋挖钻头200参数,按照上述技术路线与装置结构制作相应规格的打捞组件110;
2、根据钩部的制作尺寸,在优质碳素结构钢板上划线形成钩部整体轮廓,然后平稳摆放钢板,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操作,形成两块相同的钩部;
3、将护筒111平放于地面,采用电焊或气焊将其中一边钩部焊接在护筒111侧壁上;
4、完成一侧钩部焊接后,在地面转动护筒111,使完成焊接的钩部腾空,使用钢筋将护筒111牢牢固定在地上,防止其发生滚动导致影响另一边钩部制作;
5、在另一侧对称位置,将第二块钩部焊接在打捞钻筒侧壁上;
6、完成对两边钩部焊接牢固后,注意对整体护筒111进行保护,以免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7、当无法取得优质碳素结构钢作为制作原材料时,可选用普通碳素钢板通过多块叠加形成一定厚度的钩部,使其成为稳定牢固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确保起吊过程中能承受旋挖钻头200的整体重量。
(4)采用旋挖钻机下放打捞旋挖钻头200
1、将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安装于旋挖钻机钻杆上,调整与桩孔中心对齐,并调整钻杆垂直度;
2、移动旋挖钻机至桩孔附近,完成就位;
(5)钩部伸入旋挖钻头200顶部卸力孔211
1、在钩部即将触碰到掉钻顶板前,提前减缓钻杆下放速度;
2、当钩部触碰到孔内掉钻顶板,稍微提起钻杆,使钩部底部距离旋挖钻头200顶板约10cm;
3、一边缓慢旋转钻杆带动打捞钻筒转动,一般对打捞钻筒施以较小的下压力,不断调试钩部与掉落顶板卸力孔211之间的接触位置,该过程需旋挖机手轻慢处理,以免破坏钩部结构;
4、当2个钩部正对旋挖钻头200一组对称布置的卸力孔211上方时,对打捞钻筒施以下压力使钻杆出现明显下移,此时钩部成功伸入掉钻顶部卸力孔211内。
(6)旋转打捞钻筒钩挂掉钻
1、朝钩部弯钩方向缓慢旋转打捞组件110带动钩部转动,至机手明显感到阻力作用时停止操作,此时钩部连接杆触碰卸力孔211边沿;
2、向上提升打捞钻筒,当机手明显感到阻力作用时立即停止操作,此时钩部钩挂住卸力孔211边下方的顶板部位,钩部与旋挖钻头200建立有效连接;
3、向上慢速轻提打捞组件110,避免速度过快或力度过大导致钩部碰撞掉钻顶板发生破坏。
(7)提升旋挖钻头200出孔
1、加大提升力,将旋挖钻头200提离孔底,并沿孔壁提升出孔,注意全程缓慢操作,避免起吊钻头剐蹭碰撞孔壁导致塌孔;
2、打捞全程应加强孔内水头高度控制,保持孔内泥浆良好性能,以确保孔壁稳定,防止垮孔;
3、采用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100打捞旋挖钻头200出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用于打捞旋挖钻头,所述旋挖钻头顶部具有至少一组围绕所述旋挖钻头中心的卸力孔组,卸力孔组包括两个卸力孔,且两个卸力孔沿所述旋挖钻头中心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捞组件,所述打捞组件具有两个勾部,其中一个所述勾部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所述勾部沿第二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
驱动机构,与所述打捞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打捞组件升降及旋转以使所述勾部伸入所述卸力孔内并与所述卸力孔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组件包括护筒和两个打捞件,两个所述打捞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护筒的相对两侧,一个所述打捞件形成有一个所述勾部,且所述勾部设于所述打捞件之远离所述护筒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件包括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一端与所述护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勾部连接,所述延伸臂的长度方向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勾部沿所述延伸臂的端部朝向远离所述护筒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与所述勾部构成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的长度在1.2m以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部的形状呈L型、J型、“丁”字形、带弯弧形结构中的其中一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护筒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件由包括优质碳素结构钢结构的材料制得。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件的厚度不低于5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部的尺寸小于所述卸力孔的直径尺寸以使所述勾部能够伸入所述卸力孔。
CN202222209248.1U 2022-08-22 2022-08-22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Active CN217841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9248.1U CN217841593U (zh) 2022-08-22 2022-08-22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9248.1U CN217841593U (zh) 2022-08-22 2022-08-22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1593U true CN217841593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9248.1U Active CN217841593U (zh) 2022-08-22 2022-08-22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1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5308B (zh) 一种全长钢套管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1335838B (zh) 潜孔锤钻具的打捞方法
CN109869109B (zh) 一种打捞钻头的方法及钻头打捞装置
CN102747976A (zh) 一种油气井用管内软物打捞针、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
CN203822229U (zh) 旋钩式断杆钻具打捞器
CN217841593U (zh) 双向反钩的打捞装置
CN212803127U (zh) 一种用于桩基打孔工程的轻型钻头打捞器
CN209855737U (zh) 一种用于桩基打孔工程的轻型钻头打捞器
CN210047596U (zh) 一种抓地能力强的横移锚装置
CN212477725U (zh) 一种分片组合式全桩护筒的桩机
CN111827914B (zh) 深水岩溶环境倾斜冲击钻钻头的组合打捞工具及打捞方法
JP3169911B2 (ja) 重錘式鋼管中掘打込み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重錘式鋼管中掘打込み工法
CN115233758A (zh) 铣槽机
CN217051276U (zh) 一种钢板桩起吊装置
CN111997555A (zh) 一种井底掉落物打捞器及其打捞方法
CN213980733U (zh) 一种简易钻头打捞工装
CN213330993U (zh) 一种csm钻杆提拔装置
CN101219753A (zh) 地下陨石及重物打捞器
CN220791186U (zh) 一种打捞冲击钻裸锤卡锤装置
CN213205615U (zh) 一种自动打捞旋挖钻头装置
CN109882107B (zh) 一种打捞钻头的方法及用于打捞钻头的装置
CN217419771U (zh) 水上桩基高应变检测重锤及传感器保护装置
CN102444104B (zh) 沉箱底板无损穿洞专用工具和施工方法
CN219012556U (zh) 一种旋挖钻头打捞器
CN210049856U (zh) 一种钻头打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