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1335U - 站台门 - Google Patents

站台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1335U
CN217841335U CN202220972341.5U CN202220972341U CN217841335U CN 217841335 U CN217841335 U CN 217841335U CN 202220972341 U CN202220972341 U CN 202220972341U CN 217841335 U CN217841335 U CN 217841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moving
sub
mai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23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鹏非
李樊
杜呈欣
王志飞
阚庭明
孟宇坤
李帅
魏耀南
左艳芳
刘磊
郭顺利
郭浩波
孙安生
马腾飞
李宝
曹青元
杨楠
李勇
王振欣
王俐文
贾晨
刘惠涛
张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f CARS, Beijing Jing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2209723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1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1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1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站台安全防护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站台门。所述站台门包括安装组件和移动门组件,移动门组件包括多个移动门单元,多个移动门单元沿站台门长度方向依次相邻排布,移动门单元包括主移动门和多个子移动门;主移动门安装于安装组件并可相对安装组件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子移动门连接于主移动门并可相对主移动门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每一个子移动门具有重叠于主移动门的第一位置和展开于主移动门的第二位置;每一个移动门单元的多个子移动门可移动至与主移动门重叠;每一个子移动门处于其对应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相邻接,站台门关闭。该站台门可适应不同类型列车的列车门位置。

Description

站台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站台安全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台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铁路、地铁等站台上通常设置有站台门,站台门用于将候车区及行车区一分为二形成连续防护屏障,防止乘客候车时误入行车区发生危险,乘降车时将站台门打开形成乘降车通道,供乘客乘降车。
现有技术的站台门,乘降车通道的布置是依据列车车门的位置来确定的,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存在不能移动的立柱支撑或者固定的门,导致乘降车通道固定不变。当不同类型的列车共用使用同一侧站台门时,由于列车门的位置不同,会发生列车门与乘降车通道不能重合或偏差较大的缺陷,不能适用多种车型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站台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站台门的乘降车通道固定,不能适应不同类型列车门设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站台门,包括安装组件和移动门组件,所述移动门组件包括多个移动门单元,多个所述移动门单元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移动门单元包括主移动门和多个子移动门;
所述主移动门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并可相对所述安装组件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子移动门连接于所述主移动门并可相对所述主移动门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
每一个所述子移动门具有重叠于所述主移动门的第一位置和展开于所述主移动门的第二位置;每一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的多个所述子移动门可移动至与所述主移动门重叠;每一个所述子移动门处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相邻接,所述站台门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每一所述移动门单元的多个所述子移动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子移动门分布于所述主移动门的两侧,相邻两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的相邻所述子移动门相互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所述站台门还包括主驱动装置和多个子驱动装置;
所述主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主移动门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子驱动装置相对所述主移动门固定,多个所述子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子移动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子移动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环形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环形带传动机构的带轮驱动连接,所述主移动门与所述环形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还包括主连接架,所述主移动门通过所述主连接架与所述主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子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主连接架,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子移动门与所述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的同步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所述安装组件包括门机梁,所述门机梁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门机梁,所述主移动门的上端与所述主驱动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门槛结构,所述门槛结构设有多个并行设置的导槽,所述导槽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移动门的下端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槽内,多个所述子移动门的下端一一对应设于其他多个所述导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所述站台门包括多个固定门和多个所述移动门组件,多个所述固定门和多个所述移动门组件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分布,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移动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每一所述移动门单元的所述子移动门均位于对应的所述主移动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站台门,所述主移动门上设有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台门,通过设置包括多个移动门单元的移动门组件,多个移动门单元依次相邻排布,每一移动门单元包括主移动门和多个子移动门,并使主移动门可相对安装组件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使子移动门可相对主移动门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使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和打开长度可调。通过调节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和打开长度,可适应不同类型列车的列车门位置,以满足多种车型的需求。该站台门能够保证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能够完全覆盖列车车门区域,且中间无立柱或移动门的阻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台门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台门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门单元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门单元的主视图;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门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台门的状态示意图之一;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台门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站台门的状态示意图置三;
附图标记:
1、安装组件;11、顶箱组件;111、门机梁;112、盖板支撑;113、活动盖板;114、指示灯;115、锁具;12、门槛结构;121、导槽;2、移动门单元;21、主移动门;22、子移动门;22a、左子移动门;22b、右子移动门;23、导向板;3、固定门;411、第一电机;412、传动带;421、第二电机;422、同步带;51、主连接架;52、子连接架;53、滑轮;61、土建横梁;62、土建站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的方向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站台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站台门,该站台门包括安装组件1和移动门组件。移动门组件包括多个移动门单元2,多个移动门单元2沿站台门长度方向依次相邻排布。移动门单元2包括主移动门21和多个子移动门22。
主移动门21安装于安装组件1并可相对安装组件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子移动门22连接于主移动门21并可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子移动门22连接于主移动门21并可相对主移动门2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每一个子移动门22具有重叠于主移动门21的第一位置和展开于主移动门21的第二位置。每一个移动门单元2的多个子移动门22可移动至与主移动门21重叠,每一个子移动门22处于其对应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移动门单元2相邻接,站台门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站台门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也就是行车轨道的延伸方向。安装组件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移动门单元2和移动门组件的打开长度方向与站台门的长度方向相同。
其中,主移动门21和多个子移动门22在水平垂直于行车轨道的方向上重叠布置,相邻门之间留有缝隙以便于左右移动时互不干涉。缝隙一般设置为可防止夹手的风险。
在任一个子移动门22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移动门单元2打开与该子移动门22对应的长度。在移动门单元2的每一个子移动门22均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每个子移动门22均与对应的主移动门21重叠,使该移动门单元2完全重叠,其长度达到最小。在移动门单元2的每一个子移动门22均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该移动门单元2完全展开,其长度达到最大。
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均具有多种打开位置和打开宽度,且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主移动门21均具有多种位置,从而使每一移动组件能够组合出更多种打开位置和打开宽度,从而使移动门组件具有多种打开状态。移动门组件在任一打开状态下,可形成至少一个乘降车通道,一个乘降车通道与一个列车车门相对应。
使用时,可先通过调节移动门单元2中的子移动门22的展开数量,以调节每个移动门单元2的打开长度。之后或者同时通过移动主移动门21,以调节各个移动门单元2的整体位置,从而最终调节移动门组件的整体打开长度和打开位置。当移动门组件的多个移动门单元2均处于完全展开的情况下,相邻的移动门单元2相邻接。如此,可使移动门组件移动形成的每一乘降车通道是完全畅通的,中间不存在立柱或其他移动门的阻挡。
该站台门可形成候车区及行车区之间的连续屏障,用于各种站台的安全防护。比如,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市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等长度较长的站台,可间隔设置多个移动门组件,每个移动门组件之间设置固定门3,以形成较长且连续的防护屏障。当然,该站台门也可应用于有轨电车等长度较短的站台,可根据站台长度设置移动门组件的数量,或者仅设置一个与站台长度相当的移动门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通过移动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即可调节移动门组件的打开长度和打开位置。其中每一个移动门单元2可打开至少一个子移动门22的长度。移动门组件需要打开的乘降车通道的位置和宽度根据列车车门的位置和宽度确定。一个移动门组件的移动门单元2数量,可根据移动门组件需要打开的乘降车通道的位置和宽度确定。当一个移动门单元2的打开长度和位置不能覆盖对应的列车车门所在区域时,通过累加多个移动门单元2的打开长度,以完全覆盖对应的列车车门区域。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无支撑立柱,使乘降车通道不受立柱阻挡。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列车的车型确定对应的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然后对应移动每一移动门组件中的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当一个移动门组件中的所有子移动门22均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该移动门组件形成的乘降车通道关闭。当所有移动门组件的子移动门22均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站台门整体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通过设置包括多个移动门单元2的移动门组件,多个移动门单元2依次相邻排布,每一移动门单元2包括主移动门21和多个子移动门22,并使主移动门21可相对安装组件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使子移动门22可相对主移动门2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使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和打开长度可调。通过调节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和打开长度,可适应不同类型列车的列车门位置,以满足多种车型的需求。该站台门能够保证移动门组件的打开位置能够完全覆盖列车车门区域,且中间无立柱或移动门的阻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包括多个固定门3和多个移动门组件。多个固定门3和多个移动门组件沿站台门长度方向分布,每相邻两个固定门3之间设有一个移动门组件。即多个固定门3和多个移动门组件一一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分隔候车区和行车区的连续防护屏障。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子移动门22均位于对应的主移动门21的一侧。具体地,主移动门21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主移动门21具有靠近候车区的一侧,第二侧为主移动门21背离候车区的一侧。子移动门22位于主移动门21的第一侧,即主移动门21最靠近候车区。如此,当多个子移动门22均重叠于主移动门21时,多个子移动门22均可隐藏于主移动门21的后面,候车的乘客可以看到主移动门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均包括门框和门体。门框与门体焊接或通过结构胶粘接固定。子移动门上设有开门方向标识。可选地,门框上设有防夹手胶条。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主移动门21设有显示屏。显示屏可用于为乘客提供乘车信息或广告提示等。可选地,主移动门21的门体为钢化玻璃,显示屏设置于主移动门21的第二侧,主移动门21起到保护显示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站台门还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移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均由独立的驱动装置独立驱动,使子移动门22移动时不影响主移动门21移动。并且使主移动门21和多个子移动门22可同时移动,缩短移动门组件的打开时间。
具体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装置和多个子驱动装置。主驱动装置安装于安装组件1,用于驱动主移动门2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子驱动装置相对主移动门21固定,多个子驱动装置与多个子移动门22一一对应连接。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对应的子移动门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站台门还包括主连接架51,主移动门21通过主连接架51与主驱动装置连接,子驱动装置安装于主连接架51。主驱动装置驱动主连接架51移动,从而带动主移动门21和子驱动装置移动。而子驱动装置与子移动门22连接,从而同步带动子移动门22跟随一起移动。可选地,站台门还包括子连接架52,子移动门22通过子连接架52与子驱动装置连接。
其中,主驱动装置和子驱动装置均可为带驱动方式、齿轮齿条驱动方式或者滚珠丝杠驱动方式等,只要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门的水平移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多个移动门单元2的主驱动装置在空间上进行错位布置,比如上下错位或前后错位布置,使多个移动门单元2在运动时不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主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411和环形带传动机构。第一电机411与环形带传动机构的带轮驱动连接,主移动门21与环形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连接。
具体地,环形带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带轮和环形传动带412,带轮可转动安装于安装组件1,传动带412绕设并张紧在两个带轮的外侧。带轮的齿形与环形同步带的齿形相配合。可选地,主移动门21通过连接件与环形同步带连接。第一电机411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带轮连接,用于驱动该带轮正反向转动,从而驱动主移动门21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传动带412的传动行程大于一个移动门单元2完全展开时的长度,以使主移动门21具有较大的行程,以满足对移动门组件打开位置更大范围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子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421和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第二电机421安装于主连接架51,第二电机421与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连接,子移动门22与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的同步带422连接。
具体地,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带轮和同步带422。同步带422固定于子连接架52,第二电机421的驱动端与带轮驱动连接。带轮的齿形与同步带422的齿形相配合,子移动门22连接于同步带422或子连接架52。第二电机421驱动带轮正反向转动,从而驱动子移动门22左右移动。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包括顶箱组件11。顶箱组件11包括门机梁111,门机梁11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主驱动装置安装于门机梁111,主移动门21的上端与主驱动装置连接。
其中,门机梁111用于固定在土建横梁61,比如通过固定螺栓与土建横梁61固定连接。门机梁111为主驱动装置提供安装基准面。当主驱动装置包括环形带传动机构的情况下,环形带传动机构的带轮可转动安装于门机梁111上。
进一步地,为防止动力驱动装置受到其他干扰,顶箱组件11还包括盖板支撑112和活动盖板113。盖板支撑112固定于门机梁111或土建横梁61。活动盖板113铰接于盖板支撑112并罩设于动力驱动装置的外侧。活动盖板113可向远离站台门的方向向上开启一定角度,便于打开后对内部的动力驱动装置或其他部件进行安装及维护。
可选地,盖板支撑112上设有锁具115,用于关闭活动盖板113时,将活动盖板113锁定于盖板支撑112。可选地,活动盖板113上设有指示灯114,指示灯114用于指示移动门单元2的开闭状态。
可选地,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可滑动安装于门机梁111,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承载于门机梁111。具体地,如图5所示,主连接架51和子连接架52上均设有滑轮53,门机梁111上设有对应于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的多个轨道。主连接架51和子连接架52上的滑轮53承载并滑动设置于对应的轨道上。轨道为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提供运动导向功能及承重功能,并约束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在水平面上沿垂直于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地,门机梁111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滑轮53向上移动,从而约束主移动门21在上下方向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包括门槛结构12。其中,门槛结构12设置于站台门的底部并沿站台门的长度方向布置。门槛结构12用于固定在土建站台板62,比如通过固定螺栓与土建站台板62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门槛结构12设有多个并行设置的导槽121,导槽121沿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主移动门21的下端设于其中一个导槽121内,多个子移动门22的下端一一对应设于其他多个导槽121内。
具体地,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的底部均设有导向板23,导向板23插设于对应的导槽121内。在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可滑动安装于门机梁111,且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承载于门机梁111的情况下,门槛结构12可仅为移动门提供移动导向。在移动门的高度方向上,移动门相对导槽121的槽底可处于悬空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可承载于门槛结构12,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的下端设有滑轮,滑轮滑动设置于对应的导槽121内。此种情况下,主移动门21和子移动门22可承载于门槛结构12,动力驱动装置可设置于门槛结构1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多个子移动门22均展开于主移动门21的情况下,主移动门21位于多个子移动门22之间。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移动门组件包括三个移动门单元2。如图3和图4所示,一个移动门单元2包括一个主移动门21和两个子移动门22。在两个子移动门22均展开于主移动门21的情况下,两个子移动门22分别位于主移动门21的左右两侧。如图5所示,在两个主移动门21均重叠于主移动门21的情况下,移动门单元2形成三重叠布置。
图6-图8分别示出了站台门的一个移动门组件对应三种不同类型列车车门的状态示意图,通过一个移动门组件包括三个移动门单元2为具体示例说明不同列车车型与站台门的对应关系。实际存在更多种移动组合的方案,可根据实际列车类型来调节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子移动门22的开启数量以及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主移动门21的位置,以匹配跟多种类型的列车。
如图6所示,列车A的相邻两节车箱的前门和后门距离较小,且停靠在移动门组件靠左的区域。移动门组件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移动逻辑如下:最右侧的移动门单元2保持不动。最左侧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向左移动重叠于主移动门21,左子移动门22a向右移动重叠至主移动门21,主移动门21向左移动至左子移动门22a原先所在位置,该移动门单元2左侧的固定门3起到限位作用。中间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向左移动重叠于主移动门21,左子移动门22a向右移动重叠至主移动门21,主移动门21向右移动至右子移动门22b原先所在位置,该移动门单元2右侧的移动门单元2起到限位作用。移动门单元2移动后形成的乘降车通道完全覆盖列车A相邻两节车厢的前门和后门。
如图7所示,列车B的相邻两节车箱的前门和后门距离较大,且停靠在移动门组件中间区域。移动门组件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移动逻辑如下:中间的移动门单元2保持不动。最左侧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向左移动重叠于主移动门21,左子移动门22a向右移动重叠至主移动门21,主移动门21向左移动至左子移动门22a原先所在位置,该移动门单元2左侧的固定门3起到限位作用。最右侧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向左移动重叠于主移动门21,左子移动门22a向右移动重叠至主移动门21,主移动门21向右移动至右子移动门22b原先所在位置,该移动门单元2右侧的固定门3起到限位作用。移动门单元2移动后形成的乘降车通道完全覆盖列车B相邻两节车厢的前门和后门。
如图8所示,列车C的一节或每节车箱仅具有一个前门或一个后门,且停靠在移动门组件靠右的区域。移动门组件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移动逻辑如下:最左侧的移动门单元2保持不动。中间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向左移动至重叠于主移动门21,主移动门21起到限位作用。最右侧的移动门单元2的左子移动门22a向右移动至重叠于主移动门21,主移动门21起到限位作用。移动门单元2移动后形成的乘降车通道完全覆盖列车C的一节车厢的前门或后门。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多个子移动门22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子移动门22分布于主移动门21的两侧,相邻两个移动门单元2的相邻子移动门22相互对齐。
以三个相邻的子移动门单元2,且每一移动门单元2包括一个主移动门21和两个子移动门22为例说明。每一移动门单元2的两个子移动门22均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子移动门22分别位于主移动门21的左右两侧。最左侧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与中间的移动门单元2的左子移动门22a对齐。中间的移动门单元2的右子移动门22b与最右侧的移动门单元2的左子移动门22a对齐。
也就是说,相邻两个移动门单元2相互对称设置。如此,当相邻两个移动门单元2的相邻子移动门22处于第二位置时,相邻两个子移动门22在水平垂直于站台门长度方向上不存在间隙,并且较为美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和移动门组件,所述移动门组件包括多个移动门单元,多个所述移动门单元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移动门单元包括主移动门和多个子移动门;
所述主移动门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并可相对所述安装组件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子移动门连接于所述主移动门并可相对所述主移动门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
每一个所述子移动门具有重叠于所述主移动门的第一位置和展开于所述主移动门的第二位置;每一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的多个所述子移动门可移动至与所述主移动门重叠;每一个所述子移动门处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相邻接,所述站台门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移动门单元的多个所述子移动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子移动门分布于所述主移动门的两侧,相邻两个所述移动门单元的相邻所述子移动门相互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门还包括主驱动装置和多个子驱动装置;
所述主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主移动门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子驱动装置相对所述主移动门固定,多个所述子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子移动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子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子移动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环形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环形带传动机构的带轮驱动连接,所述主移动门与所述环形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连接架,所述主移动门通过所述主连接架与所述主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子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主连接架,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子移动门与所述开口同步带传动机构的同步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门机梁,所述门机梁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门机梁,所述主移动门的上端与所述主驱动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门槛结构,所述门槛结构设有多个并行设置的导槽,所述导槽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主移动门的下端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槽内,多个所述子移动门的下端一一对应设于其他多个所述导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门包括多个固定门和多个所述移动门组件,多个所述固定门和多个所述移动门组件沿所述站台门长度方向分布,每相邻两个所述固定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移动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移动门单元的所述子移动门均位于对应的所述主移动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移动门上设有显示屏。
CN202220972341.5U 2022-04-25 2022-04-25 站台门 Active CN217841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2341.5U CN217841335U (zh) 2022-04-25 2022-04-25 站台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2341.5U CN217841335U (zh) 2022-04-25 2022-04-25 站台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1335U true CN217841335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7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2341.5U Active CN217841335U (zh) 2022-04-25 2022-04-25 站台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1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3158B (zh) 用于火车站的站台门口
CA2706238C (en) Retractable access platform
EP1996783B1 (en) Platform screen door system
CN213109309U (zh) 一种错层式高铁站台门
CN111980541A (zh) 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及其控制方法
CN213083134U (zh) 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
DE10308205B4 (de) Magnetschnellbahnsystem mit doppelstöckiger Fahrbahn
CN114407935A (zh) 站台屏蔽门系统及站台屏蔽门联动控制系统
KR20170036887A (ko) 복합형 스크린도어
CN111547071B (zh) 一种开门位置可调的高铁站台门
EP2474458A1 (en) Automatic platform gates
CN216034335U (zh) 一种站台滑动门系统
CN217841335U (zh) 站台门
US4394837A (en) Passenger station for elevated railway system
CN112172839A (zh) 一种高铁屏蔽门系统
CN107380172B (zh) 一种用于站台门系统的伸缩式安全防护装置
US2088655A (en) Railway rolling stock
CN212243338U (zh) 一种横移式铁路站台门激光扫描防护装置
CN212478938U (zh) 一种新型高铁站台屏蔽门
CN113047761B (zh) 一种升降式站台门机构
CN110281964A (zh) 一种可侧门疏散的轨道交通车辆及其侧门疏散结构
CN104859664A (zh)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
CN112208552A (zh) 一种高铁一体式屏蔽门系统
CN209904746U (zh) 站台用的半高屏蔽门结构
CN209700640U (zh) 一种升降站台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