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9763U -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9763U
CN217839763U CN202220033822.XU CN202220033822U CN217839763U CN 217839763 U CN217839763 U CN 217839763U CN 202220033822 U CN202220033822 U CN 202220033822U CN 217839763 U CN217839763 U CN 217839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culvert
fixedly connected
buffer poo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38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0338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9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9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9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包括斜坡,所述斜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斜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斜坡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水墙,所述挡水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远离斜坡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该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在水槽的内部设置安装有缓冲机构,通过缓冲机构内部的三个缓冲池对水进行收集,缓冲池内部的水通过溢出流向下一层,避免大量的水直接排放,造成压力过大,对斜坡造成破坏,另外底部的导流板厚度较厚,导流板上方的阻流块则起到二次缓冲的作用,使水体的冲刷力再次变小,使下方的斜坡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涵洞本体出口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涵洞本体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涵洞本体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翼墙等,涵洞本体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一般孔径较小,形状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
现建筑中的涵洞本体排水结构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被冲刷侵蚀的现象,在雨量过大的时候,经过涵洞本体的水流量也相对于大,大的水流量就会产生大的冲刷力,经过流出来的水长时间作用在陡边坡的底部,会使陡边坡底部土质变得松动,有可能造成滑坡,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安全,另外在雨季,下雨量过大的时候,排水量可能不能满足下雨量,大量的水可能溢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具备可缓解水流冲力等优点,解决了长时间冲刷导致斜坡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包括斜坡,所述斜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斜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斜坡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水墙,所述挡水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
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挡水墙内部的侧沟,所述侧沟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两个所述挡水墙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水闸,所述侧沟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水闸,所述侧沟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水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
进一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斜坡内部的第一缓冲池,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流块,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缓冲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池,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缓冲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池。
进一步,所述分流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水闸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内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侧沟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分布于斜坡中轴线的前后两侧,所述水闸的数量与侧沟的数量相等,且水闸长度大于侧沟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滑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阻流块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导流板的顶部,所述阻流块的高度小于挡水墙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池、第二缓冲池和第三缓冲池的左侧均开设有连接口,两个所述挡水墙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口的内部,所述缓冲机构远离斜坡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滑轮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在水槽的内部设置安装有缓冲机构,通过缓冲机构内部的三个缓冲池对水进行收集,缓冲池内部的水通过溢出流向下一层,避免大量的水直接排放,造成压力过大,对斜坡造成破坏,另外底部的导流板厚度较厚,导流板上方的阻流块起到二次缓冲的作用,使水体的冲刷力再次变小,使下方的斜坡更加稳定。
2、该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在水槽的底部设置安装有分流机构,在雨季来临时,排水量过大,通过分流机构内部的侧沟对水进行分流,使大量的水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进水口进入侧沟,随后进行排放,避免在水量过大的时候内部的水溢出,影响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流机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机构示意图。
图中:1斜坡、2导流板、3挡水墙、4缓冲机构、401第一缓冲池、402 阻流块、403第二缓冲池、404第三缓冲池、5排水口、6分流机构、601进水口、602侧沟、603水闸、604滑槽、605滑轮、606安装槽、607固定板、608 底座、609铰接座、610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包括斜坡 1,斜坡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4,斜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2,斜坡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水墙3,挡水墙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6,缓冲机构4远离斜坡1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5。
请参阅图2,为了分解水流,本实施例中的分流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挡水墙3内部的侧沟602,侧沟60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601,两个挡水墙3 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604,滑槽6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水闸603,侧沟6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水闸603,侧沟60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604,水闸603离开侧沟602的内部,上方流下的水一部分就会通过流入侧沟602,经过侧沟602进行排放,水闸60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605,滑轮605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606。
分流机构6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水闸603顶部的底座608,底座60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610,转动轴6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609,铰接座609 的内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固定板607。
侧沟602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分布于斜坡1中轴线的前后两侧,水闸 603的数量与侧沟602的数量相等,且水闸603长度大于侧沟602的宽度,滑槽604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板607固定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分流机构6,使在流水量大的时候可以将水经过分流机构6流出,使水不会溢出。
请参阅图3-4,为了水流缓冲,本实施例中的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斜坡1内部的第一缓冲池401,导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流块402,经过阻流块402对水下落使产生的冲力进行缓解,使湍急水流较为平缓的进入下一层,导流板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缓冲池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池403,导流板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缓冲池40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池404。
阻流块40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导流板2的顶部,阻流块 402的高度小于挡水墙3的高度,第一缓冲池401、第二缓冲池403和第三缓冲池404的左侧均开设有连接口,两个挡水墙3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口的内部。
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缓冲机构4,使水流下落时的力量进行缓冲,减少水流量对斜坡1的损坏。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涵洞本体内部的水经过斜坡1进行排放,进入第一缓冲池401,当水到达开设口的底部时,第一缓冲池401内部的水溢出,溢出的水经过导流板2底部流出,经过阻流块402对水下落使产生的冲力进行缓解,使湍急水流较为平缓的进入第二缓冲池403,随后位于第二缓冲池403内部的水体溢出第二缓冲池403开设的口,再次通过中部的导流板2和阻流块402,再次对水流进行冲力缓解,随后进去第三缓冲池404,并从第三缓冲池404开设的口流出,完成对水流的缓冲,经过缓冲平缓的水流经过底部的排水口5流出。
(2)在水量过大的时候,涵洞本体内部的水大量溢出时,通过抬动顶部的固定杆607,使固定杆607从开设的固定槽中取出,通过转动铰接座609与转动轴610对固定杆607完成收集,随后通过滑动滑槽604内部的滑轮605,对整个水闸603向外拉动,使整个水闸603离开侧沟602的内部,上方流下的水一部分就会通过流入侧沟602,经过侧沟602进行排放,大量的减少了排水口5的排水量,使即使在雨量大的时候,涵洞本体内部的水排放时也不会溢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包括斜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4),所述斜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所述斜坡(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水墙(3),所述挡水墙(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机构(6);
所述分流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挡水墙(3)内部的侧沟(602),所述侧沟(60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601),两个所述挡水墙(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604),所述滑槽(6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水闸(603),所述侧沟(6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水闸(603),所述侧沟(60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604),所述水闸(60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6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斜坡(1)内部的第一缓冲池(401),所述导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流块(402),所述导流板(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缓冲池(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池(403),所述导流板(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缓冲池(40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池(4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6)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水闸(603)顶部的底座(608),所述底座(60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610),所述转动轴(6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609),所述铰接座(609)的内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固定板(6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沟(602)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分布于斜坡(1)中轴线的前后两侧,所述水闸(603)的数量与侧沟(602)的数量相等,且水闸(603)长度大于侧沟(60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04)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板(607)固定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40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导流板(2)的顶部,所述阻流块(402)的高度小于挡水墙(3)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池(401)、第二缓冲池(403)和第三缓冲池(404)的左侧均开设有连接口,两个所述挡水墙(3)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口的内部,所述缓冲机构(4)远离斜坡(1)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口(5),所述滑轮(605)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606)。
CN202220033822.XU 2022-01-07 2022-01-07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Active CN217839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3822.XU CN217839763U (zh) 2022-01-07 2022-01-07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3822.XU CN217839763U (zh) 2022-01-07 2022-01-07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9763U true CN217839763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0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3822.XU Active CN217839763U (zh) 2022-01-07 2022-01-07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9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45245U (zh) 一种可冲洗沉沙系统
CN112195717B (zh) 一种市政道路节能排水施工方法
CN105863021A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WO2021208168A1 (zh) 一种生态海堤临水侧堤坡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39763U (zh) 公路桥涵陡边坡涵洞出口排水结构
CN204982781U (zh) 水体简易截污装置
CN217378804U (zh) 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
CN110552331A (zh)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复杂地形坡面排水的复合消能工
CN216457087U (zh) 一种沉砂池结构
CN214460826U (zh) 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
CN212957299U (zh) 一种建筑落水管的分流结构
CN210827317U (zh) 一种方便排水的堤防结构
CN211948213U (zh)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WO2019101158A1 (zh) 集约式洪灌渠道
CN110761249A (zh) 一种基于高低坝取水原理下的净水方法及取水结构
CN216275520U (zh) 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
CN220767893U (zh) 一种河道景观护岸结构
CN210797259U (zh) 一种高速公路排水结构
CN214530905U (zh) 一种生态取水枢纽系统
CN114837120B (zh) 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14753314B (zh) 一种多泥沙渠道的退水排沙结构
CN215630481U (zh) 一种山地建筑雨水排放系统
CN215888098U (zh) 一种带有复合浮动体的防汛挡水工程结构
CN219240420U (zh) 山地光伏系统
CN210049128U (zh) 一种位于涵洞出口处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