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8213U -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8213U
CN211948213U CN202020368949.8U CN202020368949U CN211948213U CN 211948213 U CN211948213 U CN 211948213U CN 202020368949 U CN202020368949 U CN 202020368949U CN 211948213 U CN211948213 U CN 211948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asin
sand discharge
pool
s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89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玉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689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8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8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8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沙池和连接段,沉沙池用于与渠道连接,连接段用于与河道连接,连接段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壁一和连接壁二,连接壁一位于靠近渠道的一侧,沉沙池包括池壁一、池壁二和池壁三,池壁一与连接壁一连接,池壁二的一端与连接壁二连接,池壁二的另一端与池壁三连接,池壁二为圆弧面,池壁二与连接壁一的延长线相交,池壁一和连接壁一之间的夹角为90°以上,还包括排沙闸,排沙闸的两侧分别设置在连接壁一和连接壁二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渠排沙结构不利于排沙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背景技术
在渠道灌溉和引水工程中,经常有大量泥沙进入渠道,产生淤积和堵塞,如果不及时排除和处理,会影响下游工程的正常运用。现有技术中只设置沉沙池,虽然能够起到沉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泥沙沉积在渠道底部,但起不到排沙作用,导致沉沙池常年有泥沙淤积无法排出,需人工清淤,人工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渠排沙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渠排沙结构不利于排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沙池和连接段,所述沉沙池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用于与渠道连接,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沉沙池的一端用于与河道连接,
所述连接段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壁一和连接壁二,所述连接壁一位于靠近渠道的一侧,
所述沉沙池包括池壁一、池壁二和池壁三,所述池壁一与所述连接壁一连接,所述池壁二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壁二连接,所述池壁二的另一端与所述池壁三连接,
所述池壁二为圆弧面,所述池壁二与所述连接壁一的延长线相交,
所述池壁一和所述连接壁一之间的夹角为90°以上,
还包括排沙闸,所述排沙闸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一和所述连接壁二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壁一和所述连接壁二均与所述连接段内的水流方向平行,所述排沙闸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一和所述连接壁二之间。
进一步,所述沉沙池还包括池壁四,所述池壁四的一端与所述池壁一连接,所述池壁四的另一端与所述池壁三连接,
所述池壁四为斜面,且所述池壁四的顶端与渠道底部平齐,所述池壁四从顶端到底部逐渐靠近所述池壁二。
进一步,所述排沙闸底部的高度小于沉沙池池底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排沙闸底部低于沉沙池池底15~25cm。
进一步,所述排沙闸底部低于沉沙池池底20cm。
进一步,所述排沙闸两侧设置有竖向闸门槽。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底部为坡面,且所述连接段底部高度从靠近排沙闸的一端到另一端高度依次减小。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底部的坡度为10°~4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池壁一、池壁二和池壁三均为沉沙池内壁的侧面,连接壁一和连接壁二均为连接段内壁的侧面。定期打开排沙闸,沉沙池中的泥沙随水流经连接段排入河道中,无需人工清淤。
在排沙过程中,水流在排沙池中受到池壁二的阻挡、改变方向从连接段流出,池壁二为圆弧面,且池壁二与连接壁一的延长线相交,这样,排沙闸闸口正好对准池壁二,水流受到池壁二阻挡后直接流入排沙闸闸口;同时池壁一和连接壁一之间的夹角为90°以上,这样,在泥沙随水流排出的过程中无死角、泥沙能够顺畅的排出。
2、连接壁一和连接壁二均与连接段内的水流方向平行,且排沙闸垂直设置在连接壁一和连接壁二之间,这样,排沙闸闸口与水流方向垂直,不会减弱水流的冲力,有利于泥沙顺利排出。
3、现有技术中沉沙池的纵剖面为矩形,容易产生渠道底部泥沙的沉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沉沙池的纵剖面为梯形,池壁四为沉沙池靠近渠道的一侧,池壁四为斜面,渠道底部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排入沉沙池,从而避免渠道底部泥沙沉积。
4、排沙闸底部的高度小于沉沙池池底的高度,有利于沉沙池底部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排出,避免泥沙沉积在排沙闸底部,从而影响后续的排沙。
5、经发明人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当所述排沙闸底部低于沉沙池池底15~25cm、优选为20cm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排沙效果,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
6、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在排沙闸底部设置横向闸门槽的方式,对排沙闸进行固定,泥沙容易沉积在横向闸门槽中,从而影响排沙闸的可靠闭合。本实用新型采用竖向闸门槽的方式对排沙闸进行固定,排沙闸底部不再设置横向闸门槽,泥沙不易沉积在竖向闸门槽中,能够保证排沙闸的可靠闭合。
7、连接段底部为坡面,有利于泥沙顺利排入河道中,根据水流速度、连接段宽度和水深情况,连接段底部的坡度在10°~45°内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I-I剖视图;
图中:1-渠道,2-沉沙池,21-池壁一,22-池壁二,23-池壁三,24-池壁四,3-连接段,31-连接壁一,32-连接壁二,4-河道,5-排沙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沙池2和连接段3,沉沙池2远离连接段3的一端用于与渠道1连接,连接段3远离沉沙池2的一端用于与河道4连接,
连接段3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连接壁一31位于靠近渠道1的一侧,
沉沙池2包括池壁一21、池壁二22和池壁三23,池壁一21与连接壁一31连接,池壁二22的一端与连接壁二32连接,池壁二22的另一端与池壁三23连接,
池壁二22为圆弧面,池壁二22与连接壁一31的延长线相交,
池壁一21和连接壁一31之间的夹角为90°以上,
还包括排沙闸5,排沙闸5的两侧分别设置在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上。
本实施例中池壁一21、池壁二22和池壁三23均为沉沙池2内壁的侧面,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均为连接段3内壁的侧面。定期打开排沙闸5,沉沙池2中的泥沙随水流经连接段3排入河道4中,无需人工清淤。
在排沙过程中,水流在排沙池中受到池壁二22的阻挡、改变方向从连接段3流出,池壁二22为圆弧面,且池壁二22与连接壁一31的延长线相交,这样,排沙闸5闸口正好对准池壁二22,水流受到池壁二22阻挡后直接流入排沙闸5闸口;同时池壁一21和连接壁一31之间的夹角为90°以上,这样,在泥沙随水流排出的过程中无死角、泥沙能够顺畅的排出。
进一步,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均与连接段3内的水流方向平行,排沙闸5垂直设置在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之间。
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均与连接段3内的水流方向平行,且排沙闸5垂直设置在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之间,这样,排沙闸5闸口与水流方向垂直,不会减弱水流的冲力,有利于泥沙顺利排出。
进一步,沉沙池2还包括池壁四24,池壁四24的一端与池壁一21连接,池壁四24的另一端与池壁三23连接,
池壁四24为斜面,且池壁四24的顶端与渠道1底部平齐,池壁四24从顶端到底部逐渐靠近池壁二22。
现有技术中沉沙池2的纵剖面为矩形,容易产生渠道1底部泥沙的沉积。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沉沙池2的纵剖面为梯形,池壁四24为沉沙池2靠近渠道1的一侧,池壁四24为斜面,渠道1底部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排入沉沙池2,从而避免渠道1底部泥沙沉积。
进一步,排沙闸5底部的高度小于沉沙池2池底的高度。
如图4所示,排沙闸5底部的高度小于沉沙池2池底的高度,有利于沉沙池2底部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排出,避免泥沙沉积在排沙闸5底部,从而影响后续的排沙。
进一步,排沙闸5底部低于沉沙池2池底20cm。
经发明人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当排沙闸5底部低于沉沙池2池底15~25cm、优选为20cm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排沙效果,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
进一步,排沙闸5两侧设置有竖向闸门槽。
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在排沙闸5底部设置横向闸门槽的方式,对排沙闸5进行固定,泥沙容易沉积在横向闸门槽中,从而影响排沙闸5的可靠闭合。本实施例采用竖向闸门槽的方式对排沙闸5进行固定,排沙闸5底部不再设置横向闸门槽,泥沙不易沉积在竖向闸门槽中,能够保证排沙闸5的可靠闭合。
进一步,连接段3底部为坡面,且连接段3底部高度从靠近排沙闸5的一端到另一端高度依次减小。
进一步,连接段3底部的坡度为10°~45°。
如图4所示,连接段3底部为坡面,有利于泥沙顺利排入河道4中,根据水流速度、连接段3宽度和水深情况,连接段3底部的坡度在10°~45°内调节。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池壁一21和连接壁一31之间的夹角为120°,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根据渠道1和河道4的走向,需要调节池壁一21和连接壁一31之间的夹角,以保证排沙顺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沉沙池(2)和连接段(3),所述沉沙池(2)远离所述连接段(3)的一端用于与渠道(1)连接,所述连接段(3)远离所述沉沙池(2)的一端用于与河道(4)连接,
所述连接段(3)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壁一(31)和连接壁二(32),所述连接壁一(31)位于靠近渠道(1)的一侧,
所述沉沙池(2)包括池壁一(21)、池壁二(22)和池壁三(23),所述池壁一(21)与所述连接壁一(31)连接,所述池壁二(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壁二(32)连接,所述池壁二(22)的另一端与所述池壁三(23)连接,
所述池壁二(22)为圆弧面,所述池壁二(22)与所述连接壁一(31)的延长线相交,
所述池壁一(21)和所述连接壁一(31)之间的夹角为90°以上,
还包括排沙闸(5),所述排沙闸(5)的两侧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一(31)和所述连接壁二(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一(31)和所述连接壁二(32)均与所述连接段(3)内的水流方向平行,所述排沙闸(5)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一(31)和所述连接壁二(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沙池(2)还包括池壁四(24),所述池壁四(24)的一端与所述池壁一(21)连接,所述池壁四(24)的另一端与所述池壁三(23)连接,
所述池壁四(24)为斜面,且所述池壁四(24)的顶端与渠道(1)底部平齐,所述池壁四(24)从顶端到底部逐渐靠近所述池壁二(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闸(5)底部的高度小于沉沙池(2)池底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闸(5)底部低于沉沙池(2)池底15~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闸(5)底部低于沉沙池(2)池底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闸(5)两侧设置有竖向闸门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底部为坡面,且所述连接段(3)底部高度从靠近排沙闸(5)的一端到另一端高度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排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底部的坡度为10°~45°。
CN202020368949.8U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Active CN211948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8949.8U CN211948213U (zh)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8949.8U CN211948213U (zh)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8213U true CN211948213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8949.8U Active CN211948213U (zh) 2020-03-21 2020-03-21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8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312A (zh) * 2021-03-18 2021-06-18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u形渡槽排除沉积泥沙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312A (zh) * 2021-03-18 2021-06-18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u形渡槽排除沉积泥沙的方法
CN112982312B (zh) * 2021-03-18 2022-07-01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u形渡槽排除沉积泥沙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45245U (zh) 一种可冲洗沉沙系统
CN211368867U (zh)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CN211948213U (zh)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CN110478978B (zh) 一种圆形自排沙式重力沉沙过滤池
JP6556506B2 (ja) ダム、河川、取水路の沈砂収集装置
CN105863039A (zh) 截流井横置浮动拦渣装置
CN210186599U (zh) 一种冲洗式沉沙池
CN110714444B (zh) 水动力联动冲淤排沙设施
CN219489718U (zh) 一种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
CN107700442A (zh) 用于鱼道系统的出口结构
CN111350171A (zh) 用于泥沙含量高水头波动大的低水头坝鱼道
CN216457087U (zh) 一种沉砂池结构
CN210737484U (zh) 一种水利工程取水系统
CN213538900U (zh) 一种用于钢坝的清淤排沙装置
CN110747829B (zh) 水利水电工程用的拦螺墙及钉螺沉降池
CN112982274A (zh) 一种利用日常来水回复水库淤积库容的清淤方法
CN108316257B (zh) 一种兼具大小泄量的泄槽结构
CN2758332Y (zh) 河道扰沙清淤器
CN114753314B (zh) 一种多泥沙渠道的退水排沙结构
CN220433802U (zh)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取水结构
CN217352360U (zh) 一种适用于中小型阶梯状堰坝的盘旋式鱼道
CN216275520U (zh) 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
CN217870693U (zh) 一种水利水电用河床杂物捞取机构
CN216839324U (zh) 一种竖缝式鱼道池室的安全防护结构
CN210562057U (zh) 用于水电站正向取水的河床取水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