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867U -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8867U
CN211368867U CN201922072060.5U CN201922072060U CN211368867U CN 211368867 U CN211368867 U CN 211368867U CN 201922072060 U CN201922072060 U CN 201922072060U CN 211368867 U CN211368867 U CN 211368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ver
dam
canal
cis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20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钢
李应科
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xiong Xinyuan Water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xiong Xinyuan Water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xiong Xinyuan Water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xiong Xinyuan Water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20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8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8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88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包括左侧河岸和右侧河岸,左侧河岸和右侧河岸之间形成高低不平的山区河流,山区河流的上游设有若干拦污栅,山区河流的下游设有取水坝,取水坝顶部开设有蓄水池和引水渠,蓄水池一侧壁上开有取水口,取水坝前侧开有溢流渠,蓄水池后侧壁上开有排沙渠,排沙渠的开口处设有排沙渠渠闸。该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通过拦污栅,将山区河流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被取水坝拦截进行初步沉淀,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流入蓄水池进行二次沉淀,蓄水池中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流出,同时定期打开排沙渠渠闸,将蓄水池中的沉淀物在水流带动下从排沙渠流出,防止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通常在河流中建设取水装置,在河流你水量充沛时截留水资源备用,而山区性河流坡降陡,洪水陡长陡落,常规取水装置易堵塞、取水设施工程量大、结构复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包括左侧河岸和右侧河岸,所述左侧河岸和所述右侧河岸之间形成呈高低不平的山区河流,所述山区河流的上游设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河岸和所述右侧河岸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和其正下方的所述山区河流之间设有若干拦污栅,所述山区河流的下游设有取水坝,所述取水坝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河岸和所述右侧河岸的侧壁上,且所述取水坝的上游与其下游相互不连通,所述取水坝顶部开设有蓄水池,所述取水坝顶部开设有引水渠,所述引水渠的一端与所述取水坝的上游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池一侧壁上开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坝前侧靠近其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溢流渠,且所述溢流渠末端与所述取水坝的下游相连通,所述蓄水池后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排沙渠,且所述排沙渠与所述取水坝的下游相连通,所述排沙渠的开口处设有排沙渠渠闸。
优选的,所述拦污栅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所述拦污栅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拦污栅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山区河流上,且所述拦污栅和与其相邻的拦污栅之间留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取水口的出口处与用水处相连通,所述取水口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引水渠的底部高度。
优选的,所述溢流渠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引水渠的底部高度。
优选的,所述排沙渠渠闸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取水坝顶部的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蓄水池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的丝杆,所述丝杆末端套设有滚珠轴承,且该滚珠轴承的外圈固定在闸门上。
优选的,所述闸门位于所述排沙渠正前方,且所述闸门的外长宽尺寸大于所述排沙渠截面尺寸,所述闸门的后侧与所述蓄水池的后侧壁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通过设置的拦污栅,将山区河流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继续向下游流淌,被取水坝拦截进行初步沉淀,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流入蓄水池进行二次沉淀,蓄水池中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流出,流至用水处,同时通过设置在蓄水池底部的排沙渠和排沙渠渠闸,定期打开排沙渠渠闸,将蓄水池中的沉淀物在水流带动下清理干净,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水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沙渠渠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侧河岸;2、右侧河岸;3、山区河流;4、连接板;5、拦污栅;6、取水坝;60、蓄水池;61、引水渠;62、取水口;63、溢流渠;64、排沙渠;65、排沙渠渠闸;650、支撑柱;651、连接柱;652、转盘;653、丝杆;654、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包括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之间形成呈高低不平的山区河流3,山区河流3的上游设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的侧壁上,连接板4的底部和其正下方的山区河流3之间设有若干拦污栅5,拦污栅5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拦污栅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上,拦污栅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山区河流3上,且拦污栅5和与其相邻的拦污栅5之间留有出水口,山区河流3的下游设有取水坝6,取水坝6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的侧壁上,且取水坝6的上游与其下游相互不连通,山区河流3上游的河流水经过拦污栅5时,河流水中的垃圾被拦污栅5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从出水口继续向下游流淌,直至被截留在取水坝6的上游,在取水坝6的上游进行初步沉淀,将河流水带下的沙石进行沉淀。
本实施例中,取水坝6顶部开设有蓄水池60,取水坝6顶部开设有引水渠61,引水渠61的一端与取水坝6的上游相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60相连通,蓄水池60一侧壁上开设有取水口62,取水坝6上游被截留的河流水进行初步沉淀后,其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61流入蓄水池60中进行二次沉淀,蓄水池60中的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62流出,流至用水处。
除此之外,蓄水池60后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排沙渠64,且排沙渠64与取水坝6的下游相连通,排沙渠64的开口处设有排沙渠渠闸65,排沙渠渠闸65包括两个设置在取水坝6顶部的支撑柱650,两个支撑柱650位于蓄水池60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支撑柱650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651,连接柱651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652,转盘652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的丝杆653,丝杆653末端套设有滚珠轴承,且该滚珠轴承的外圈固定在闸门654上,闸门654位于排沙渠64正前方,且闸门654的外长宽尺寸大于排沙渠64截面尺寸,闸门654的后侧与蓄水池60的后侧壁相贴合,定期通过转动转盘652,带动丝杆653螺旋上升,进而带动闸门654上升将其打开,使得蓄水池60通过排沙渠64与取水坝6下游相连通,蓄水池60底部的沙石等沉淀在水流的带动下从排沙渠64排出,防止堵塞。
进一步地,取水坝6前侧靠近其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溢流渠63,且溢流渠63末端与取水坝6的下游相连通,防止蓄水池60中积水过多,上游河流水从取水坝6顶部漫出;溢流渠63的底部高度高于引水渠61的底部高度,保证河流水优先从引水渠61进入蓄水池60中储存。
具体的,取水口62的出口处与用水处相连通,取水口62的底部高度低于引水渠61的底部高度,保证蓄水池60中的水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本实施例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该取水装置建设在山区河流中;然后山区河流3上游的河流水经过拦污栅5时,河流水中的垃圾被拦污栅5拦截过滤,过滤后的河流水从出水口继续向下游流淌,直至被截留在取水坝6的上游,在取水坝6的上游进行初步沉淀,将河流水带下的沙石进行沉淀;接着取水坝6上游经过初步沉淀后的上层河流水从引水渠61流入蓄水池60中,进行二次沉淀;当蓄水池60中的水位达到取水口62时,蓄水池60中经过二次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在重力作用下从取水口62流出,流至用水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包括左侧河岸(1)和右侧河岸(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河岸(1)和所述右侧河岸(2)之间形成呈高低不平的山区河流(3),所述山区河流(3)的上游设有连接板(4),且所述连接板(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河岸(1)和所述右侧河岸(2)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和其正下方的所述山区河流(3)之间设有若干拦污栅(5),所述山区河流(3)的下游设有取水坝(6),所述取水坝(6)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河岸(1)和所述右侧河岸(2)的侧壁上,且所述取水坝(6)的上游与其下游相互不连通,所述取水坝(6)顶部开设有蓄水池(60),所述取水坝(6)顶部开设有引水渠(61),所述引水渠(61)的一端与所述取水坝(6)的上游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60)相连通,所述蓄水池(60)一侧壁上开设有取水口(62),所述取水坝(6)前侧靠近其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溢流渠(63),且所述溢流渠(63)末端与所述取水坝(6)的下游相连通,所述蓄水池(60)后侧壁上靠近其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排沙渠(64),且所述排沙渠(64)与所述取水坝(6)的下游相连通,所述排沙渠(64)的开口处设有排沙渠渠闸(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栅(5)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所述拦污栅(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4)上,所述拦污栅(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山区河流(3)上,且所述拦污栅(5)和与其相邻的拦污栅(5)之间留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62)的出口处与用水处相连通,所述取水口(62)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引水渠(61)的底部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渠(63)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引水渠(61)的底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沙渠渠闸(65)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取水坝(6)顶部的支撑柱(650),两个所述支撑柱(650)位于所述蓄水池(60)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所述支撑柱(650)的顶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柱(651),所述连接柱(651)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盘(652),所述转盘(652)上设有与其通过螺纹连接且沿竖直方向的丝杆(653),所述丝杆(653)末端套设有滚珠轴承,且该滚珠轴承的外圈固定在闸门(65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654)位于所述排沙渠(64)正前方,且所述闸门(654)的外长宽尺寸大于所述排沙渠(64)截面尺寸,所述闸门(654)的后侧与所述蓄水池(60)的后侧壁相贴合。
CN201922072060.5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68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2060.5U CN21136886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2060.5U CN21136886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8867U true CN211368867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6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206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6886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88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524A (zh) * 2020-09-25 2021-01-26 浙江海洋大学 用于在河道中引水的取水头结构
CN113605490A (zh) * 2021-08-09 2021-11-05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
CN114307378A (zh) * 2020-09-29 2022-04-12 金祥法 含沙水非全流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7524A (zh) * 2020-09-25 2021-01-26 浙江海洋大学 用于在河道中引水的取水头结构
CN114307378A (zh) * 2020-09-29 2022-04-12 金祥法 含沙水非全流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
CN113605490A (zh) * 2021-08-09 2021-11-05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68867U (zh) 一种山区河流的取水装置
CN102102392B (zh) 一体化初期雨水弃流井及雨水弃流的方法
CN203256566U (zh) 双层雨水排水边沟
CN105863021A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108479188A (zh) 多层导流档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及其方法
CN201209274Y (zh) 一种连续偏侧流雨污分离器
CN105544345B (zh) 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60817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9489718U (zh) 一种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
CN112386964A (zh) 一种循环水供水污水过滤环保设备
CN101967842B (zh) 一种高效斜板除沙取水装置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203281084U (zh) 防堵沉淀器
CN21105797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集水装置
CN206529878U (zh) 一种市政排水社区雨水调蓄池
CN211948213U (zh) 一种水渠排沙结构
CN201817853U (zh) 一种带翅片的高效斜板除沙取水装置
CN21301459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2294975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溢流井
CN210134513U (zh) 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沉沙池
CN211143239U (zh) 一种折流式处理控制建筑小区雨水径流的排水明渠
CN209011283U (zh) 一种海绵城市新型雨水分流系统
CN207760099U (zh) 具有沉淀和冲洗功能的雨水在线处理系统
CN201981631U (zh) 一种一体化初期雨水弃流井
CN211215560U (zh) 一种便于清淤的沉沙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