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9297U -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39297U CN217839297U CN202220773940.4U CN202220773940U CN217839297U CN 217839297 U CN217839297 U CN 217839297U CN 202220773940 U CN202220773940 U CN 202220773940U CN 217839297 U CN217839297 U CN 2178392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woven
- colored yarn
- colored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该渐变组织至少包括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颜色相同的该条纹组织间隔n行编织;其中,n≥1且n为整数。相对于现有的颜色渐变效果的面料,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中间层以及底层,面层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从而实现色彩斑斓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使用颜色渐变元素的针织面料,其在视觉效果上具有独特性,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在针织面料的设计和编织过程中,想要在面料上做出颜色渐变效果,通常都是使用喷绘或者印染等方式,该方式不仅增加了生产工序,而且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且喷绘或印染上去的涂层容易脱落、不牢固,同时面料的透气孔容易被颜料堵塞,影响整个面料的透气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相对于现有的颜色渐变效果的面料,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中间层以及底层,面层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从而实现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该渐变组织至少包括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颜色相同的该条纹组织间隔n行编织;其中,n≥1且n为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该条纹组织均呈直线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该条纹组织均呈波浪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条纹组织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的中间层。该面层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该中间层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该底层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中间层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条纹组织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的中间层。该面层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该中间层编织在该面层的下方且包括第一有色纱线、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该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该底层编织在该中间层的下方且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与该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中间层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条纹组织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的中间层。该面层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该中间层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和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该底层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包括:
采用透明纱线进行面编织形成面层;
采用有色纱线进行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形成中间层,该有色纱线至少包括两种颜色不同的有色纱线;
采用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进行底隔针编织形成底层,该底层与该中间层的编织针位相错开;
该中间层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形成至少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
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间隔n行编织形成面料本体中的渐变组织;
其中,n≥1且n为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底层与该中间层的编织针位相错开一支针位。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包括:
采用透明纱线进行面编织形成面层;
采用有色纱线进行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形成中间层,该有色纱线至少包括两种颜色不同的有色纱线;
采用弹性纱线进行一支底编织与三支空针隔针编织形成底层,该底层中相邻两织行的编织针位相错开;
该中间层连接该面层与该底层形成至少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
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间隔n行编织形成面料本体中的渐变组织;
其中,n≥1且n为整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底层中相邻两织行的编织针位相错开两支针位。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中间层以及底层,面层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从而实现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
本申请的编织方法简单,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无需额外的喷绘或印染工序,绿色环保无污染,且采用一体编织而成,生产效率高,不影响面料的透气性、结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申请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波浪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中条纹组织的交织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直线形)的编织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呈波浪形)的编织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渐变组织;
2、条纹组织;
21、面层;
22、中间层;
23、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使用颜色渐变元素的针织面料,其在视觉效果上具有独特性,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针织面料的设计和编织过程中,想要在面料上做出颜色渐变效果,通常都是使用喷绘或者印染等方式,该方式不仅增加了生产工序,而且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且喷绘或印染上去的涂层容易脱落、不牢固,同时面料的透气孔容易被颜料堵塞,影响整个面料的透气性。因此,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利用18针飞织针织编织机器的功能和编织材料的特性,可一次成型编织出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鞋面。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1,该渐变组织1至少包括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2,颜色相同的该条纹组织2间隔n行编织;其中,n≥1且n为整数。
颜色不同指的是颜色不同或者带有相同颜色但颜色深度不同。
颜色相同指的是带有相同颜色且颜色深度一致。
条纹组织2指的是条形状的编织组织。
渐变组织1指的是颜色或色彩能够逐渐变化的编织组织。
间隔n行编织指的是间隔n行织行编织。
本申请通过在面料本体上一体编织出多条具有不同颜色的条纹组织2,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n行编织,从而构成颜色可逐渐变化的渐变组织1。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结构稳定性好,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无需额外的喷绘或印染工序,绿色环保无污染。
参照图1-6,图1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各该条纹组织2均呈直线形。
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波浪形)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各该条纹组织2均呈波浪形。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中条纹组织2的交织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条纹组织2包括面层21、底层23以及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的中间层23。该面层21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21;该中间层23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3;该底层23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23;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中间层23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透明纱线指的是透明的纱线,例如单丝。
进一步地,有色纱线指的是具有颜色的纱线,例如紫色三角有光纱、蓝色三角有光纱、红色三角有光纱、绿色三角有光纱、橙色三角有光纱、黄色三角有光纱等。
进一步地,弹性纱线指的是具有或者加入一定比例的具有弹力辅料的纱线,例如氨纶包覆纱(以氨纶丝为芯,无弹性的长丝或短纤维纱线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状态的氨纶丝予以包覆而形成的弹力纱)和涤纶弹性纱线。
进一步地,第一有色纱线与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具体可以为:(1)第一有色纱线的颜色与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一致,例如第一有色纱线为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二有色纱线可以为蓝色三角有光纱、红色三角有光纱、绿色三角有光纱、橙色三角有光纱或黄色三角有光纱;(2)第一有色纱线的颜色与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一致,但是两者的颜色深度不一致,例如第一有色纱线为深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二有色纱线为浅紫色三角有光纱。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21、中间层23以及底层23,面层21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23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1,从而实现两种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23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中条纹组织2的交织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条纹组织2包括面层21、底层23以及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的中间层23。该面层21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21;该中间层23编织在该面层21的下方且包括第一有色纱线、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该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3;该底层23编织在该中间层23的下方且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23;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与该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中间层23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第一有色纱线、第二有色纱线与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具体为:(1)第一有色纱线的颜色、第二有色纱线与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不一致,例如第一有色纱线为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二有色纱线可以为蓝色三角有光纱,第三有色纱线为红色三角有光纱、绿色三角有光纱、橙色三角有光纱或黄色三角有光纱;(2)第一有色纱线的颜色、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与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一致,但是三者的颜色深度不一致,例如第一有色纱线为深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二有色纱线为中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三有色纱线为浅紫色三角有光纱。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21、中间层23以及底层23,面层21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23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1,从而实现三种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23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中条纹组织2的交织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条纹组织2包括面层21、底层23以及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的中间层23。该面层21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21;该中间层23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和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3;该底层23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23;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进一步地,第一有色纱线与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具体可以为:(1)第一有色纱线的颜色与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一致,例如第一有色纱线为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二有色纱线可以为蓝色三角有光纱、红色三角有光纱、绿色三角有光纱、橙色三角有光纱或黄色三角有光纱;(2)第一有色纱线的颜色与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一致,但是两者的颜色深度不一致,例如第一有色纱线为深紫色三角有光纱,第二有色纱线为浅紫色三角有光纱。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21、中间层23以及底层23,面层21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23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1,从而实现两种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23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包括:
采用透明纱线进行面编织形成面层21;
采用有色纱线进行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形成中间层23,该有色纱线至少包括两种颜色不同的有色纱线;
采用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进行底隔针编织形成底层23,该底层23与该中间层23的编织针位相错开;
该中间层23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形成至少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2;
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n行编织形成面料本体中的渐变组织1;
其中,n≥1且n为整数。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21、中间层23以及底层23,面层21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23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1,从而实现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23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本申请的编织方法简单,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无需额外的喷绘或印染工序,绿色环保无污染,且采用一体编织而成,生产效率高,不影响面料的透气性、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底层23与该中间层23的编织针位相错开一支针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包括:
采用透明纱线进行面编织形成面层21;
采用有色纱线进行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形成中间层23,该有色纱线至少包括两种颜色不同的有色纱线;
采用弹性纱线进行一支底编织与三支空针隔针编织形成底层23,该底层23中相邻两织行的编织针位相错开;
该中间层23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形成至少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2;
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n行编织形成面料本体中的渐变组织1;
其中,n≥1且n为整数。
本申请的针织面料主要包括面层21、中间层23以及底层23,面层21由透明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可透视的功能,中间层23由不同颜色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使得针织面料具有渐变组织1,从而实现颜色渐变的视觉效果,底层23由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一起编织而成,大大提升了鞋面的支撑性与舒适性。本申请的针织面料具有特殊的光泽感,遇光会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渐变效果,美轮美奂,且透气性能好、支撑性强。本申请的编织方法简单,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无需额外的喷绘或印染工序,绿色环保无污染,且采用一体编织而成,生产效率高,不影响面料的透气性、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可选地,该底层23中相邻两织行的编织针位相错开两支针位。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1,渐变组织1包括多条条纹组织2,多条条纹组织2分为两种颜色,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1行编织。各条纹组织2均呈直线形。
该条纹组织2包括面层21、底层23以及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的中间层23。该面层21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21;该中间层23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3;该底层23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23;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中间层23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实施例2
参照图2-3,图2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2行编织。
实施例3
参照图4-5,图4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3行编织。
实施例4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结构示意图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1,渐变组织1包括多条条纹组织2,多条条纹组织2分为两种颜色,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1行编织。各条纹组织2均呈直线形。
该条纹组织2包括面层21、底层23以及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的中间层23。该面层21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21;该中间层23编织在该面层21的下方且包括第一有色纱线、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该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3;该底层23编织在该中间层23的下方且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23;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与该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中间层23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实施例5
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波浪形)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1,渐变组织1包括多条条纹组织2,多条条纹组织2分为两种颜色,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1行编织。各条纹组织2均呈波浪形。
该条纹组织2包括面层21、底层23以及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的中间层23。该面层21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21;该中间层23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和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23;该底层23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23;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2行编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32行编织。
实施例8
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直线形)的编织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包括:
采用透明纱线进行面编织形成面层21;
采用有色纱线进行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形成中间层23,该有色纱线至少包括两种颜色不同的有色纱线;
采用弹性纱线与有色纱线进行底隔针编织形成底层23,该底层23与该中间层23的编织针位相错开;
该中间层23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形成至少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2;
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n行编织形成面料本体中的渐变组织1;
其中,n=1。
具体的编织方法如下:
图中A纱为透明纱线,具体为单丝;B纱为第一有色纱线,具体为紫色三角有光纱;C纱为弹性纱线,具体为涤纶高弹纱;D纱为第二有色纱线,具体为蓝色三角有光纱;
第1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2织行是B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
第3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2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4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5织行是B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
第6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与第5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5、6织行的编织动作与第2、3织行编织动作错位1支针位;
第1至第6织行呈现的是B色效果。
第7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8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呈现的是D色的效果);
第9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8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10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1织行是B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呈现的是B色的效果);
第12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11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11、12织行的编织动作与第8、9织行编织动作错位1支针位;
第13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4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呈现的是D色的效果);
第15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14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16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7织行是B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呈现的是B色的效果);
第18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17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17、18织行的编织动作与第14、15织行编织动作错位1支针位;
第7至第18织行是B色和D色的渐变过程(即渐变组织1的颜色渐变过程)。
第19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20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
第21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20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22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23织行是D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
第24织行是C纱做底隔针编织且与第23织行底编织面紧吊目错位编织;
第23、24织行的编织动作与第20、21织行编织动作错位1支针位;
第19至第24织行呈现的是D色效果。
面料编织完成,还需经过高温处理。对于未使用热熔丝的面料,高温处理是为了让面料受热充分收缩,达到合适的面料效果;对于使用热熔丝的面料,需要经过高温处理使热熔丝融化粘合在面料内部,达到合适的面料效果。
本实施例编织出来的针织面料中的条纹组织呈直线形。
实施例9
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条纹组织2呈波浪形)的编织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渐变组织1的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包括:
采用透明纱线进行面编织形成面层21;
采用有色纱线进行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形成中间层23,该有色纱线至少包括两种颜色不同的有色纱线;
采用弹性纱线进行一支底编织与三支空针隔针编织形成底层23,该底层23中相邻两织行的编织针位相错开;
该中间层23连接该面层21与该底层23形成至少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2;
颜色相同的条纹组织2间隔n行编织形成面料本体中的渐变组织1;
其中,n=1。
具体的编织方法如下:
图中A纱为透明纱线,具体为单丝;B纱为第一有色纱线,具体为紫色三角有光纱;C纱为弹性纱线,具体为涤纶高弹纱;D纱为第二有色纱线,具体为蓝色三角有光纱。
第1织行为A纱做面编织;
第2织行为B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
第3织行是D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4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3织行与第4织行的编织位置错位2支针位;
第5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6织行是B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7织行是D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8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B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时,区域呈现B色,D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时,区域呈现D色。
第9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0织行是B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11织行是D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12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13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4织行是B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15织行是D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16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17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18织行是B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19织行是D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20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21织行是A纱做面编织;
第22织行是B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23织行是D纱在对应针位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第24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25织行为A纱做面编织;
第26织行是B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27织行为D纱做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
第28织行是C纱做1支底编织与3支空针隔针编织;
第26织行与第28织行的编织位置错位2支针位。
面料编织完成,还需经过高温处理。对于未使用热熔丝的面料,高温处理是为了让面料受热充分收缩,达到合适的面料效果;对于使用热熔丝的面料,需要经过高温处理使热熔丝融化粘合在面料内部,达到合适的面料效果。
本实施例编织出来的针织面料中的条纹组织呈波浪形。
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该面料本体至少包括一渐变组织,该渐变组织至少包括两条颜色不同的条纹组织,颜色相同的该条纹组织间隔n行编织;其中,n≥1且n为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纹组织均呈直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条纹组织包括:
面层,其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
中间层,其编织在该面层的下方且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
底层,其编织在该中间层的下方且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
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条纹组织包括:
面层,其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
中间层,其编织在该面层的下方且包括第一有色纱线、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该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
底层,其编织在该中间层的下方且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或第三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
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该第二有色纱线与该第三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中间层采用底编织面紧吊目与空针隔针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条该条纹组织的编织针位相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各该条纹组织均呈波浪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条纹组织包括:
面层,其包括透明纱线,该透明纱线编织形成该面层;
中间层,其编织在该面层的下方且包括第一有色纱线或/和第二有色纱线,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中间层;
底层,其编织在该中间层的下方且包括弹性纱线,该弹性纱线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编织形成该底层;
其中,该第一有色纱线与该第二有色纱线的颜色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有色纱线或/和该第二有色纱线做底编织面紧吊目、底编织和空针编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底层中相邻两织行的编织针位相错开两支针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73940.4U CN217839297U (zh) | 2022-04-05 | 2022-04-05 |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73940.4U CN217839297U (zh) | 2022-04-05 | 2022-04-05 |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39297U true CN217839297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1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73940.4U Active CN217839297U (zh) | 2022-04-05 | 2022-04-05 |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39297U (zh) |
-
2022
- 2022-04-05 CN CN202220773940.4U patent/CN2178392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41146B (zh) | 一种双色或多色提花经编布的形成方法及其形成的经编布 | |
CN114341416B (zh) | 具有变型嵌纱的双面针织织物 | |
CN107313171A (zh) | 具有视觉三维效果的单层经编网布织造方法 | |
CN112030344B (zh) | 一种孔中提绒工艺网布、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 |
CN202925258U (zh) | 纬编针织两面提花盖毯织物 | |
CN217839297U (zh) |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 | |
CN203262968U (zh) | 方块地毯 | |
CN218026566U (zh) | 一种变色效果的梭织织物 | |
CN216141696U (zh) | 一种具有喷墨打印纱线的梭织织物及鞋面 | |
WO2018123532A1 (ja) | 繊維構造体 | |
JP5921871B2 (ja) | 装飾緯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6926756A (zh) | 具有渐变组织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 | |
CN212688349U (zh) | 一种无染色华夫格面料 | |
CN201778188U (zh) | 一种色织记忆面料 | |
CN215512567U (zh) | 一种立体彩纹面料 | |
CN113279126B (zh) | 一种具有抗菌抑菌物理渐变效果的针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206502931U (zh) | 一种具有双色和双面效应的纬编织物 | |
CN115449961B (zh) | 一种方格花色效应的多行挂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JP2004263317A (ja) | 模様織物 | |
JP2003041465A (ja) | 玉虫色の光彩を有する経編地 | |
CN213920005U (zh) | 高经密抗菌渐变肌理面料 | |
CN210970229U (zh) | 抗撕裂染色牛津布料 | |
CN221877320U (zh) | 一种纬编沉雕提花鞋材面料 | |
CN219679860U (zh) | 耐磨染色布 | |
CN219583677U (zh) | 一种不同提花肌理及不同成分底布的仿簇绒提花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