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3099U -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3099U
CN217833099U CN202221931433.5U CN202221931433U CN217833099U CN 217833099 U CN217833099 U CN 217833099U CN 202221931433 U CN202221931433 U CN 202221931433U CN 217833099 U CN217833099 U CN 217833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aser line
sets
rotary
scan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14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俊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umao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umao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umao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umao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14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3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3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3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包括壳体、上盖、空压机、回旋夹紧气缸、旋压盖,壳体前端及后端左右两部各有开孔;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分别安装在壳体内上端,两套旋压盖上端分别安装在两套回旋夹紧气缸的转轴前;壳体后端安装在3D激光线扫装置的前端,上盖安装在壳体上端;壳体前端两个开孔外各安装有密封垫;其中一套旋压盖的下端前安装有导向管;壳体内下端安装有喷管。本新型打磨中产生的粉尘及铁屑被壳体阻挡了大部分,且壳体内吹出的正压空气能带走壳体内进入的粉尘及铁屑,因此减少了粉尘及铁屑对发射头及接收头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保证3D激光线扫装置测距精度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持,并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器人配套使用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打磨机器人是一种在生产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设备,其分为人工打磨方式和自动打磨方式,人工打磨由于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且打磨产生的粉尘会对工作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缺点较为明显。自动打磨机,一般通过PLC控制安装在机械手臂前端的打磨机,按照PLC内部编程运动进而打磨机的打磨头对部件进行打磨。基于PLC控制的打磨机器人为了正常工作,会安装3D激光线扫装置判断打磨机的打磨头和需要打磨部件的间距,保证打磨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时,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发射出激光光束,位于发射头侧端的接收头接收到需要打磨部件反射会的激光光线后,将信号输送到3D激光线扫装置的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根据发射的激光光束和接收到的激光光线间隔时间,就能得出打磨设备和部件之间的间距信息,3D激光线扫装置输出间距信息到PLC后,PLC控制机械臂运动到部件前端合适位置,使打磨头刚好接触部件的打磨部位,达到好的打磨效果。
虽然PLC、机械臂配套3D激光线扫装置能达到好的打磨定位效果,但是打磨机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及飞溅的铁屑漂浮在空中,由于,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裸露在外,这样,大量的粉尘,特别是铁屑接触到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后,会划伤镜头,影响设备的探测精度并对使用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飞溅的铁屑等还可能在3D激光线扫装置运行时、在焦点位置会产生热量,长时间后镜头容易产生积碳现象,也会影响设备的探测精度和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能尽可能减少粉尘及铁屑造成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损坏的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打磨机器人等配套的3D激光线扫装置由于发射头及接收头没有一种实用的保护机构,存在如背景所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方便安装在3D线扫激光线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前,使用中,壳体能对发射头及接收头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平时不工作时能完全将发射孔及接收孔前端遮挡,由此尽可能减少了粉尘及飞溅的铁屑造成发射头及接收头损坏,保证了测距精度,并提高了使用寿命的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装置,包括壳体、上盖、空压机、回旋夹紧气缸、旋压盖,其特征在于回旋夹紧气缸、旋压盖各至少有两套,壳体前端及后端左右两部各有开孔;所述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分别安装在壳体内上端,两套旋压盖上端分别安装在两套回旋夹紧气缸的转轴前;所述壳体后端安装在3D激光线扫装置的前端、且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分别位于壳体后端两个开孔内;所述上盖前端左右两部各有开口槽,上盖安装在壳体上端;所述壳体前端两个开孔外各安装有密封垫;所述壳体内下端安装有喷管。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前端左部、前端右部的开孔分别和后端左部、后端右部的开孔外径一致且前后分别处于一条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旋压盖的下端外径大于壳体前端开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旋压盖的上端外径大于开孔槽内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中,两套旋压盖分别处于横向状态,这样壳体左右端前后部的开孔会分别对准,3D激光线扫装置发射头发射出的激光束能正常射出,然后被打磨的部件返回后经接收头接收,确保了激光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由于打磨中产生的粉尘及铁屑被壳体阻挡了大部分,因此进入壳体内对发射头及接收头造成损坏的几率大大减小,且电磁阀每间隔一定时间打开,壳体内吹出的正压空气能带走壳体内进入的粉尘及铁屑,并能有效防止粉尘及铁屑经开孔进入壳体内,因此进一步减少了粉尘及铁屑对发射头及接收头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新型为保证3D激光线扫装置测距精度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持,并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基于上述,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中所示,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包括矩形中空壳体1、上盖2、空压机(图中未画出)、回旋夹紧气缸3、旋压盖4,空压机的气体输出端和两套回旋夹紧气缸的三位五通电磁阀(图中未画出)进气端口分别经气软管连接,两套三位五通电磁阀(图中未画出)的电源输入端和PLC(图中未画出)的其中两路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经导线连接;回旋夹紧气缸3、旋压盖4各有相同的两套,壳体1前端及后端左右两部各有一个开孔101;壳体1内上端位于开孔以上部位经螺杆螺母横向安装有一个支撑板102(壳体内安装有一个框架,框架上端有支撑板,框架前后端左右部对应壳体左右端开孔处分别也具有开孔),两套回旋夹紧气缸3分别纵向分布经螺杆螺母安装在支撑板102的上端左右两侧,两套旋压盖4上端分别经螺杆螺母安装在两套回旋夹紧气缸3的旋转轴前;壳体1后端经螺杆螺母安装在3D激光线扫装置(图中未画出)的前端、且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分别位于壳体后端两个开孔101内;上盖2下端是开放式结构且前端左右两部各有一只弧形开口槽21,上盖2下端左右两侧经螺杆螺母安装在壳体1的上端,且壳体1上端及上盖2下端之间、左右部位之间、后端之间是封闭式结构(上盖后端和壳体后上端之间密封安装有一只隔离板);两套回旋夹紧气缸3的旋转轴分别位于上盖2两个开口槽21中部内、且旋压盖4的上端外径大于开孔槽21内径;壳体前端两个开孔101外各用胶粘接有一只中空密封胶垫(图中未画出,起到密封作用)且胶垫的内径和开孔101内径一致;壳体内下端后中部还安装有一只喷管(图中未画出),喷管和电磁阀一端连接,电磁阀(图中未画出)另一端和空压机的气体输出端经软管并联连接,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和PLC的另一路控制电源输输出端经导线连接,壳体1的左下端有个开孔,和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及电磁阀连接的软管5经由开孔向外引出、且开孔和软管5外侧之间的缝隙用密封胶密封。图中41代表3D激光线扫装置射出的激光束。
图1、2、3中所示,壳体1前端左部、前端右部的开孔101分别和后端左部、后端右部的开孔外径一致且前后分别处于一条直线。旋压盖4的下端外径大于壳体前端开孔101的内径,两套旋压盖4分别处于垂直位置状态时下端分别位于壳体前端两个开孔101外,并将两个开孔完全遮挡,旋压盖上端将上盖的开口槽21遮挡。
图1、2、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作业时,PLC输出两路控制电源分别进入两套回旋夹紧气缸的三位五通电磁阀的其中一路电源输入端,进而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进入两套两回旋夹紧气缸后,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在其内部机构作用下其旋转轴先朝向壳体1前运动一段距离停止、旋压盖4后端和壳体1前拉开间距,然后,两套回旋夹紧气缸3的旋转轴分别顺时针带动两套旋压盖4转动到横向状态,这样,壳体前端两个开孔101不再被阻挡,3D激光线扫装置发射头发射出的激光束能正常从左端开孔射出,然后被打磨的部件返回后经右端开孔被接收头接收,确保了激光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发射头侧端的接收头接收到需要打磨部件反射会的激光光线后,将信号输送到3D激光线扫装置的主控系统,主控系统根据发射的激光光束和接收到的激光光线间隔时间,就能得出打磨设备和部件之间的间距信息,3D激光线扫装置输出间距信息到PLC后,PLC控制机械臂运动到部件前端合适位置,使电动打磨机的打磨头刚好接触部件的打磨部位,达到好的打磨效果。打磨完后,PLC输出两路控制电源分别进入两套回旋夹紧气缸的三位五通电磁阀的另一路电源输入端,进而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进入两套两回旋夹紧气缸后,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在其内部机构作用下,其旋转轴先分别带动两套旋压盖4转动到垂直状态,这样,壳体前端两个开孔101被阻挡,然后,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其旋转轴朝向后端运动一段距离停止、旋压盖4后端和壳体1前紧密接触,两套旋压盖4将壳体前端两个开孔完全遮挡。
图1、2、3所示,本新型中,在两套旋压盖打开的时间内,PLC会每间隔一定时间控制和喷管相连的电磁阀得电工作,这样,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会经壳体1内、通过壳体前端两个开孔101高速流出(三位五通电磁阀排出的空气也经由开孔101向外排出),这样,高流速空气会带走进入壳体101内的粉尘及铁屑等,且高流速空气经由开孔排出过程中,也能防止外部的粉尘及铁屑等进入壳体内。通过上述,本新型由于打磨中产生的粉尘及铁屑被壳体1阻挡了大部分,因此进入壳体1内对发射头及接收头造成损坏的几率大大减小,且电磁阀每间隔一时间打开,壳体1内吹出的正压空气能带走壳体1内进入的粉尘及铁屑,并能有效防止粉尘及铁屑经开孔进入壳体内,因此进一步减少了粉尘及铁屑对发射头及接收头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保证3D激光线扫装置测距精度起到了有利技术支持,并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PLC输出电源进入回旋夹紧气缸的三位五通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进而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进入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型号是ACKSRC)后,回旋夹紧气缸的旋转轴产生前后运动及旋转运动是现有极为成熟的技术,本新型不对上述工作原理做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包括壳体、上盖、空压机、回旋夹紧气缸、旋压盖,其特征在于回旋夹紧气缸、旋压盖各至少有两套,壳体前端及后端左右两部各有开孔;所述两套回旋夹紧气缸分别安装在壳体内上端,两套旋压盖上端分别安装在两套回旋夹紧气缸的转轴前;所述壳体后端安装在3D激光线扫装置的前端、且3D激光线扫装置的发射头及接收头分别位于壳体后端两个开孔内;所述上盖前端左右两部各有开口槽,上盖安装在壳体上端;所述壳体前端两个开孔外各安装有密封垫;所述壳体内下端安装有喷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前端左部、前端右部的开孔分别和后端左部、后端右部的开孔外径一致且前后分别处于一条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旋压盖的下端外径大于壳体前端开孔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其特征在于,旋压盖的上端外径大于开孔槽内径。
CN202221931433.5U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Active CN217833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1433.5U CN217833099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1433.5U CN217833099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3099U true CN217833099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8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1433.5U Active CN217833099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3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94932U (zh) 自动激光清洗设备
CN110153707B (zh) 一种激光-喷射液束自生磨粒流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CN217833099U (zh) 一种打磨机器人3d激光线扫装置使用的保护设备
CN113093460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投影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38734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13534573B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工业相机防护装置
CN201098695Y (zh) 电动翻转负压吸屑装置
CN117066216A (zh) 除尘除静电设备
CN219324885U (zh) 一种自动化激光切割机
CN208407392U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除锈镀防护层的装置
CN115609447A (zh) 一种机械装备加工用抛光机床
CN116044624A (zh) 一种采棉机空气滤清器的清洁设备
CN213495113U (zh) 一种自动清洁镜片镜面设备
CN211103475U (zh) 一种用于金属铸件表面处理的除锈装置
CN211938205U (zh) 一种全绝缘气动吹扫清扫刷
CN110947672B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清洗机
CN207533609U (zh) 一种转台式全自动清洗机
CN208627668U (zh) 一种防尘多方位超声波喷涂装置
CN111389641A (zh) 一种汽车底盘零部件用喷涂设备
CN210060810U (zh) 一种用于抛光机的除尘装置
CN220837005U (zh) 除尘除静电设备
CN217414024U (zh) 一种农机侧面维护机器人
CN220027885U (zh) 一种载具清洁装置及生产线
CN220592626U (zh) 一种电机轴加工用端头打磨装置
CN220698984U (zh) 用于钢构件加工机床的快速排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