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2987U -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2987U
CN217832987U CN202221811068.4U CN202221811068U CN217832987U CN 217832987 U CN217832987 U CN 217832987U CN 202221811068 U CN202221811068 U CN 202221811068U CN 217832987 U CN217832987 U CN 217832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rod
rotating shaft
sheet metal
wire drawing
meta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10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小林
江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bo Stamping Sheet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bo Stamping Sheet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bo Stamping Sheet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bo Stamping Sheet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10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2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2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2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包括固定板及固定板上设置的工件夹具,其特点是:工件夹具包括底座、转轴及工件支撑装置,底座与固定板铰接,转轴的下端插入底座中间形成转动配合。工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转动部、第一伸缩杆、第一顶板、第二伸缩杆及第二顶板,固定板焊接支撑转动部下端固定在转轴的上端,支撑转动部的上端设置第一伸缩杆及快速夹的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一顶板,快速夹的伸缩杆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二顶板,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用于分别顶紧在钣金箱体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其结构简单、紧凑,装夹工件效率高,旋转定位灵活、快捷,拉丝打磨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工装技术领域,涉及箱体拉丝打磨使用的工装,具体说是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背景技术
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包括拉丝处理和打磨,拉丝处理是通过研磨产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线纹,起到装饰效果的一种表面处理手段。由于表面拉丝处理能够体现金属材料的质感,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打磨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
目前,在钣金件制造中的薄板钣金箱体表面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正常生产中,单面表面处理,包括拉丝、打磨焊缝、压铆螺母螺柱痕迹,使用手工拉丝机、角磨机,单面打磨、拉丝完成后再换另外一个面继续作业。
2、设计使用轴承的转盘,进行360度的旋转,在转盘上安装专用夹具。
以上两种加工方式均存在装夹效率低,旋转、定位不够灵活的问题,而且,生产效率较低。
本申请人之前在加工一种五面体钣金工件时,通常需要两个人操作,拉丝侧边工序需要辅助人员帮忙固定工件,且辅助人员拿工件时存在安全隐患。拉丝、打磨加工一个五面体钣金工件大约需要15分钟,可见生产效率很低。
如何设计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装夹工件效率高,旋转定位灵活、快捷,拉丝打磨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装夹工件效率高,旋转定位灵活、快捷,拉丝打磨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包括固定板及固定板上设置的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具包括底座、转轴及工件支撑装置,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转轴的下端插入所述底座中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工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转动部、第一伸缩杆、第一顶板、第二伸缩杆及第二顶板,所述支撑转动部下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所述支撑转动部的上端设置第一伸缩杆及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一顶板,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用于分别顶紧在钣金箱体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钣金箱体包括平面底板和4-8个平面侧壁,其顶部为敞口,所述底座通过合页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状态为初始工位,用于拉丝或打磨钣金箱体平面底板的外侧面,处于所述初始工位的所述转轴、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垂直;所述底座在所述固定板上翻转90°变换成卧式工位,用于拉丝打磨钣金箱体的侧壁外侧面,处于所述卧式工位的所述转轴、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60°,在所述卧式工位,所述转轴的旋转一定角度使所述钣金箱体上任一待拉丝或打磨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时定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转动部包括转轴固定套管、转轴转动套管及伸缩杆固定部,所述转轴固定套管的下端活套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轴置于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内,所述转轴固定套管的上端与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侧壁下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上端与所述伸缩杆固定部连接;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及所述底座上对应设置贯穿的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插入旋转定位销,用于将所述转轴固定套管与所述底座定位。限制转轴固定套管旋转,便于进行拉丝或打磨加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杆固定部包括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及第二伸缩杆固定板,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与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侧壁上,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固定套筒螺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螺纹段上套有锁紧螺母,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伸缩杆伸入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内的长度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上设置套管和手动伸缩自锁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管并与手动伸缩自锁机构的伸缩端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动伸缩自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手柄,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铰接,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手柄用于扳动所述第二连杆摆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杆横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顶面一端的边沿上设置间隔设置的两根固定轴,两根固定轴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外侧面上均匀竖向设置定位轴,用于在卧式工位状态,所述转轴转动至使所述钣金箱体上待拉丝打磨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时,由所述定位轴卡在所述定位槽内进行定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上用于与钣金箱体接触的侧面上均设置弹性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是用于钣金箱体的拉丝、打磨焊缝、压铆螺母螺柱痕迹的工装,装夹工件效率高,旋转定位灵活、快捷。一次快速装夹就可以完成钣金箱体的底板及所有侧壁的作业,可以实现不同加工面之间的快速切换,每次切换时间可以控制在2秒以内。
2、本实用新型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只需要一个人即可进行拉丝打磨操作,且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并能保证不锈钢钢板拉丝面不再产生二次划伤。
3、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钣金箱体的大小进行调节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间距,可以适合加工多种尺寸规格的钣金箱体。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的左视图。
图中编号为:1-第二顶板、2-套管、3-手动伸缩自锁机构、4-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5-固定螺母、6-紧固螺母、7-第一伸缩杆、8-第一顶板、9-固定板、10-底座、11-合页、12-固定轴、13-第二伸缩杆、14-第二伸缩杆固定板、15-转轴转动套管、16-转轴固定套管、16.1-定位轴、1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的实施例,包括固定板9及固定板9上设置的工件夹具,所述工件夹具包括底座10、转轴17及工件支撑装置,底座10与固定板9铰接,转轴17的下端插入底座10中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工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转动部、第一伸缩杆7、第一顶板8、第二伸缩杆13及第二顶板1,所述支撑转动部下端固定在转轴17的上端,所述支撑转动部的上端设置第一伸缩杆7及第二伸缩杆13,第一伸缩杆7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一顶板8,第二伸缩杆13的缩端上设置第二顶板1,第一顶板8与第二顶板1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用于分别顶紧在钣金箱体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用本实用新型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进行拉丝或打磨的上述钣金箱体包括平面底板和4-8个平面侧壁,其顶部为敞口。上述底座10通过合页11与固定板9铰接,底座10的底面与固定板9的顶面平行状态为初始工位,用于拉丝或打磨钣金箱体平面底板的外侧面,处于所述初始工位的转轴17、第一顶板8及第二顶板1均与固定板9的顶面垂直。将底座10在固定板9上翻转90°变换成卧式工位,用于拉丝打磨钣金箱体的侧壁外侧面,处于卧式工位的转轴17、第一顶板8及第二顶板1均与固定板9的顶面平行。上述转轴17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60°,在所述卧式工位,转轴17的旋转一定角度使所述钣金箱体上任一待拉丝或打磨的平面侧壁与固定板9的顶面平行时定位后,这时就可以进行拉丝或打磨加工。
又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转动部包括转轴固定套管16、转轴转动套管16及伸缩杆固定部,转轴固定套管16的下端活套在装置底座10上,转轴17置于转轴固定套管16内,转轴固定套管16的上端与转轴转动套管15的侧壁下部连接。转轴17的上端与转轴转动套管15的下端固定连接,转轴转动套管15的上端与所述伸缩杆固定部连接。使转轴转动套管15、转轴固定套管16及转轴17形成一个回转整体, 且转轴固定套管16与底座10之间有1mm左右的间隙。
为了在初始工位,使转轴17保持不转动,在转轴固定套管16及底座10上对应设置贯穿的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插入旋转定位销,用于将转轴固定套管16与底座10定位,限制转轴固定套管16旋转,便于进行拉丝或打磨加工。
具体而言:上述伸缩杆固定部包括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4及第二伸缩杆固定板14,第二伸缩杆固定板14与转轴转动套管15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4固定在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侧壁14上。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4的一端设置内螺纹,如图2所示,所述内螺纹可以在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4的一端焊接一固定螺母5,第一伸缩杆7一端上设置外螺纹,第一伸缩杆7与伸缩杆固定套筒4通过螺接固定螺母5,第一伸缩杆7的外螺纹段上套有锁紧螺母6,用于调节第一伸缩杆7伸入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4内的长度并锁紧固定。在第二伸缩杆固定板14上设置套管2和手动伸缩自锁机构3,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穿过套管2并与手动伸缩自锁机构3的伸缩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手动伸缩自锁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手柄,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14铰接,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手柄用于扳动所述第二连杆摆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第二伸缩杆13横动。
为了更方便准确地定位,在固定板顶面一端的边沿上设置间隔设置的两根固定轴12,两根固定轴12之间形成定位槽。在转轴固定套管16外侧面上均匀竖向设置若干根定位轴16.1,用于在卧式工位状态,转轴17转动至使所述钣金箱体上待拉丝打磨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固定板9的顶面平行时,由定位轴16.1卡在所述定位槽内进行定位。
例如:上述的钣金箱体包括一个平面底板和8个平面侧壁,如图2所示,在转轴固定套管16外侧面上均匀竖向设置8根定位轴16.1,相邻定位轴16.1的间隔角度为45度,将底座10在固定板9上翻转90°变换成卧式工位,8根定位轴16.1会逐一卡在定位槽中定位,可实现8个平面侧壁外侧面的拉丝或打磨作业,在初始工位时,可以拉丝或打磨平面底板,这样,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完成9个表面的加工。
为了更好地夹持钣金箱体,在第一顶板8及第二顶板1上用于与钣金箱体接触的侧面上设置弹性垫,如橡胶垫等。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加工钣金箱体的尺寸范围:长×宽×高:(165—600)毫米×(150—300)毫米×(75—300)毫米。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用C形钳固定在焊接平台的边缘上。
将固定螺母5和锁紧螺母6拧到能将钣金箱体套在第一顶板8和第二顶板1上,且留有5毫米左右的间隙,然后,将扳动手柄,使手动伸缩自锁机构3驱动第二顶板1快速夹顶出,用手试钣金箱体是否能移动。使用固定螺母5和锁紧螺母6与第一伸缩杆7一端的外螺纹进行调节和紧固,并通过手动伸缩自锁机构3锁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包括固定板及固定板上设置的工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具包括底座、转轴及工件支撑装置,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转轴的下端插入所述底座中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工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转动部、第一伸缩杆、第一顶板、第二伸缩杆及第二顶板,所述支撑转动部下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所述支撑转动部的上端设置第一伸缩杆及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一顶板,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上设置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互平行且间距可调,用于分别顶紧在钣金箱体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箱体包括平面底板和4-8个平面侧壁,其顶部为敞口,所述底座通过合页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状态为初始工位,用于拉丝或打磨钣金箱体平面底板的外侧面,处于所述初始工位的所述转轴、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垂直;所述底座在所述固定板上翻转90°变换成卧式工位,用于拉丝打磨钣金箱体的侧壁外侧面,处于所述卧式工位的所述转轴、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60°,在所述卧式工位,所述转轴的旋转一定角度使所述钣金箱体上任一待拉丝或打磨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时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动部包括转轴固定套管、转轴转动套管及伸缩杆固定部,所述转轴固定套管的下端活套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转轴置于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内,所述转轴固定套管的上端与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侧壁下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上端与所述伸缩杆固定部连接;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及所述底座上对应设置贯穿的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插入旋转定位销,用于将所述转轴固定套管与所述底座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固定部包括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及第二伸缩杆固定板,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与所述转轴转动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侧壁上,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伸缩杆固定套筒螺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螺纹段上套有锁紧螺母,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伸缩杆伸入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套筒内的长度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上设置套管和手动伸缩自锁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管并与手动伸缩自锁机构的伸缩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伸缩自锁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手柄,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板铰接,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手柄用于扳动所述第二连杆摆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杆横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顶面一端的边沿上设置间隔设置的两根固定轴,两根固定轴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外侧面上均匀竖向设置定位轴,用于在卧式工位状态,所述转轴转动至使所述钣金箱体上待拉丝打磨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时,由所述定位轴卡在所述定位槽内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顶面一端的边沿上设置间隔设置的两根固定轴,两根固定轴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转轴固定套管外侧面上均匀竖向设置定位轴,用于在卧式工位状态,所述转轴转动至使所述钣金箱体上待拉丝打磨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平行时,由所述定位轴卡在所述定位槽内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上用于与钣金箱体接触的侧面上均设置弹性垫。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上用于与钣金箱体接触的侧面上均设置弹性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上用于与钣金箱体接触的侧面上均设置弹性垫。
CN202221811068.4U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Active CN217832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1068.4U CN217832987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1068.4U CN217832987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2987U true CN21783298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1068.4U Active CN217832987U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2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98075U (zh) 一种宝剑加工用表面抛光装置
CN217832987U (zh) 一种钣金箱体拉丝打磨的工艺装备
CN113263418B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加工用开槽设备
CN215239923U (zh) 一种五金配件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
CN220241049U (zh) 一种模具生产打磨抛光机
CN213351834U (zh) 一种起重机生产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1103264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打磨工装
CN219521521U (zh) 一种下压式抛光机
CN210281894U (zh) 一种砂轮打磨用夹具
CN207155509U (zh) 一种小型零件抛光装置
CN220839388U (zh) 一种铝单板边角毛刺打磨装置
CN210281868U (zh) 一种方便调剂研磨力度的研磨装置
CN215967997U (zh) 一种机械用便于调节的弧形工件打磨机
CN211841401U (zh) 电锉砂带防跑偏微调机构
CN213828282U (zh) 一种钣金加工用去毛刺打磨装置
CN218017717U (zh) 一种合金鹅旦扣端部打磨装置
CN218427394U (zh) 一种铝合金工件表面去毛刺装置
CN115431366B (zh) 一种竹片横向四面保护展开机
CN217572264U (zh) 一种多尺寸黄铜泵体加工用打磨台
CN210255651U (zh) 一种汽车钣金喷漆用抛光装置
CN213317948U (zh) 一种铣床用工装夹具
CN215353772U (zh) 印刷用油墨制作用研磨装置
CN218051788U (zh) 一种钢板毛刺打磨装置
CN21874679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打磨机
CN215788662U (zh) 一种便于打磨钢材的铣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