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8647U - 高空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高空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8647U
CN217808647U CN202222073907.3U CN202222073907U CN217808647U CN 217808647 U CN217808647 U CN 217808647U CN 202222073907 U CN202222073907 U CN 202222073907U CN 217808647 U CN217808647 U CN 217808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arm
boom
rotatably connected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39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翠军
谢峰
程婷
陈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CMG Fire Fighti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39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8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8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8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车包括车身、举升臂、立柱、变幅连杆、变幅机构、伸缩臂以及作业平台。举升臂的第一端与车身可转动地连接,举升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上。伸缩臂可伸缩地设置且伸缩臂的第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伸缩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上。立柱设置在举升臂和伸缩臂之间。变幅连杆的第一端与伸缩臂转动连接,变幅连杆的第二端与举升臂转动连接。变幅机构连接伸缩臂和立柱,且变幅机构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得伸缩臂和举升臂同步变幅。当变幅机构驱动伸缩臂变幅时,变幅连杆拉动举升臂同步变幅。只需一个变幅机构作为动力源,就可以实现举升臂和伸缩臂同时变幅,进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高空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
背景技术
臂架是高空作业平台的关键工作组成部件,通过臂架的变幅和伸缩动作使工作高度达到14m~30m。如果采用一组臂架达到目标高度,那么臂架的基础长度要做到一定长度,这样使整车的长度很大,不利于整车的灵活性,而且驱动臂架变幅的油缸也要做的足够大,这将为整车设计带来许多不便。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背景技术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以降低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车身、作业平台、举升臂、伸缩臂、立柱、变幅连杆以及变幅机构。举升臂的第一端与车身可转动地连接。伸缩臂可伸缩地设置且伸缩臂的第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立柱设置在举升臂和伸缩臂之间。举升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上。伸缩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上。变幅连杆的第一端与伸缩臂转动连接,变幅连杆的第二端与举升臂转动连接。变幅机构连接伸缩臂和立柱,且变幅机构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得伸缩臂和举升臂同步变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臂与立柱的连接点和伸缩臂与立柱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变幅连杆的延伸方向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举升分臂和第二举升分臂。第一举升分臂的第二端与立柱连接于第一变幅节点。第二举升分臂的第二端与立柱连接于第二变幅节点。第一举升分臂的第一端和第二举升分臂的第一端的连线被配置为与第一变幅节点和第二变幅节点的连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臂还包括连接板、折叠臂和举升连杆。第一举升分臂的第一端和第二举升分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上。折叠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上,折叠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身上。举升连杆的第一端与折叠臂转动连接,举升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举升分臂和第二举升分臂中的一个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举升连杆连接的举升分臂和连接板的连接点与折叠臂和连接板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举升连杆的延伸方向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举升分臂和第四举升分臂。第三举升分臂的第一端与连接板连接于第一举升节点。第四举升分臂的第一端与连接板连接于第二举升节点。第三举升分臂的第二端与车身的连接点和第四举升分臂与车身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第一举升节点和第二举升节点的连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幅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一个与立柱可转动地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另一个与伸缩臂转动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对于缸筒伸出或缩回以使伸缩臂变幅。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空作业车还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伸缩臂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举升臂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以及液压油缸三者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以及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三者连接于同一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高空作业车包括车身、举升臂、立柱、变幅连杆、变幅机构、伸缩臂以及作业平台。举升臂的第一端与车身可转动地连接,举升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上。伸缩臂可伸缩地设置且伸缩臂的第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伸缩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上。立柱设置在举升臂和伸缩臂之间。变幅连杆的第一端与伸缩臂转动连接,变幅连杆的第二端与举升臂转动连接。变幅机构连接伸缩臂和立柱,且变幅机构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得伸缩臂和举升臂同步变幅。当变幅机构驱动伸缩臂变幅时,伸缩臂的转动将带动变幅连杆转动,由于变幅连杆与举升臂连接,因此变幅连杆拉动举升臂同步变幅。只需一个变幅机构作为动力源,就可以实现举升臂和伸缩臂同时变幅,进而降低成本。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高空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高空作业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高空作业车的举升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高空作业车的举升臂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高空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高中作业车处于某一变幅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高空作业车进一步变幅的示意图。
图中:
1、举升臂;11、第一举升分臂;12、第二举升分臂;13、第三举升分臂;14、第四举升分臂;15、连接板;16、举升连杆;2、立柱;3、变幅连杆;4、变幅机构;5、伸缩臂;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a、第一变幅节点;b、第二变幅节点;c、第三变幅节点;d、第四变幅节点;e、第五变幅节点;f、第一举升节点;g、第二举升节点;h、第三举升节点;i、第四举升节点;j、第五举升节点;k、第六举升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车身、举升臂1、立柱2、变幅连杆3、变幅机构4、伸缩臂5以及作业平台。举升臂1的第一端与车身可转动地连接,举升臂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2上。伸缩臂5可伸缩地设置且伸缩臂5的第一端与作业平台连接,伸缩臂5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2上。立柱2设置在举升臂1和伸缩臂5之间。变幅连杆3的第一端与伸缩臂5转动连接,变幅连杆3的第二端与举升臂1转动连接。变幅机构4连接伸缩臂5和立柱2,且变幅机构4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得伸缩臂5和举升臂1同步变幅。当变幅机构4驱动伸缩臂5变幅时,伸缩臂5的转动将带动变幅连杆3转动,由于变幅连杆3与举升臂1连接,因此变幅连杆3拉动举升臂1同步变幅。也就是说,只需一个变幅机构4作为动力源,就可以实现举升臂1和伸缩臂5同时变幅,进而降低成本。而且只需一个变幅机构4作为动力源,降低了需要控制的风险点,降低了整车工作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臂1与立柱2的连接点和伸缩臂5与立柱2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变幅连杆3的延伸方向交叉。具体地,举升臂1和伸缩臂5位于立柱2的同一侧,由几何约束可知,伸缩臂5变幅时,变幅连杆3将带动举升臂1以与伸缩臂5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更具体地,当伸缩臂5变幅至最大角度时,举升臂1也达到最大的变幅角度,此时作业平台处于最大工作高度。当伸缩臂5变幅至最小角度时,举升臂1也达到最小的变幅角度,此时伸缩臂5和举升臂1折叠在一起,作业平台最低。因此本高空作业车实现了举升臂1和伸缩臂5的同时展开或折叠,节省了作业空间。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臂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第一举升分臂11的第二端与立柱2连接于第一变幅节点a,第二举升分臂12的第二端与立柱2连接于第二变幅节点b,第一举升分臂11的第一端和第二举升分臂12的第一端的连线被配置为与第一变幅节点a和第二变幅节点b的连线平行。具体地,变幅连杆3的第二端与第一举升分臂11连接于第三变幅节点c,伸缩臂5的第二端与立柱连接于第四变幅节点d,变幅连杆3的第一端与伸缩臂连接于第五变幅节点e。第一变幅节点a在第三变幅节点c的前侧,第五变幅节点e在第四变幅节点d的前侧,第四变幅节点d和第五变幅节点e位于第一变幅节点a、第二变幅节点b以及第三变幅节点c的上方,前侧是指靠近作业平台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臂5逆时针转动使作业平台升高,因此伸缩臂5围绕第四变幅节点d逆时针转动将会使第五变幅节点e向上移动,进而使第三变幅节点c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又因为第三变幅节点c设置在第一举升分臂11上和变幅连杆3上,因此变幅连杆3带动第一举升分臂11围绕第一变幅节点a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了伸缩臂5和举升臂1的同时变幅。另一方面,第一举升分臂11、车身、第二举升分臂12以及立柱2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因此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是相对平行的,并且第一变幅节点a和第二变幅节点b的连线的倾斜度始终不变,进而保持立柱2在变幅过程中的姿态是恒定的,提升变幅稳定性。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举升臂1还包括连接板15、折叠臂和举升连杆16。第一举升分臂11的第一端和第二举升分臂1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15上,折叠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15上,折叠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身上,举升连杆16的第一端与折叠臂转动连接,举升连杆16的第二端与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中的一个转动连接。由上述内容可知,当伸缩臂5变幅时,举升臂1是同步变幅的,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的变幅运动还会通过举升连杆16传递到折叠臂上,进而带动折叠臂也同步变幅。应当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是转动连接在车身上的。在该实施例中,是折叠臂与车身转动连接,而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转动连接在连接板15上。即在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与车身之间额外设置了折叠臂和连接板,因而减小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的设计长度,使整车更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举升连杆16连接的举升分臂和连接板15的连接点与折叠臂和连接板15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举升连杆16的延伸方向交叉。具体地,第一举升分臂11、第二举升分臂12以及折叠臂位于连接板15的同一侧,由几何约束可知,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变幅时,举升连杆16将带动折叠臂以与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更具体地,当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变幅至最大角度时,折叠臂也达到最大的变幅角度,此时作业平台处于最大工作高度。当时当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变幅至最小角度时,折叠臂也达到最小的变幅角度,此时第一举升分臂11、第二举升分臂12以及举升臂折叠在一起,作业平台最低。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举升分臂13和第四举升分臂14。第三举升分臂13的第一端与连接板15连接于第一举升节点f,第四举升分臂14的第一端与连接板15连接于第二举升节点g,第三举升分臂13的第二端与车身的连接点和第四举升分臂14与车身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第一举升节点f和第二举升节点g的连线平行。具体地,举升连杆16的第二端与第二举升分臂12连接于第三举升节点h,第二举升分臂12与连接板15连接于第四举升节点i,第一举升分臂11与连接板15连接于第五j举升节点j,第四举升分臂14与连接板15连接于第六举升节点k。第二举升节点g位于第六举升节点k的前侧,第三举升节点h位于第四举升节点i的前侧,第三举升节点h和第四举升节点i位于第一举升节点f、第二举升节点g和第六举升节点k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臂5的逆时针变幅将带动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顺时针变幅,因此第二举升分臂12围绕第四举升节点i顺时针转动将会使第三举升节点h向下运动,因而使第六举升节点k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又因为第六举升节点k设置在第四举升分臂14和举升连杆16上,因此举升连杆16带动第四举升分臂14逆时针运动,实现了第一举升分臂11、第二举升分臂12、第三举升分臂13以及第四举升分臂14的同步变幅。另一方面,第三举升分臂13与车身的连接点、第四举升分臂14与车身的连接点、第三举升分臂13、第四举升分臂14、第一举升节点f以及第二举升节点g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进而保持连接板15在变幅过程中的姿态是恒定的,提升变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幅机构4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一个与立柱2可转动地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另一个与伸缩臂5转动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对于缸筒伸出或缩回以使伸缩臂5变幅。
在一些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举升分臂11、第二举升分臂12、第三举升分臂13以及第四举升分臂14之间设置一个辅助油缸。该辅助油缸与上述用于驱动伸缩臂5变幅的液压油缸相互配合实现伸缩臂5和举升臂1的同步变幅,从而降低使用单一油缸驱动多个结构同时变幅所产生的驱动力不足的风险。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高空作业车还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的第一端与伸缩臂5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7的第一端与举升臂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6的第二端、第二支撑杆7的第二端以及液压油缸三者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均位于立柱2的前侧,相比于液压油缸直接连接在立柱2上,该方案能够使液压油缸与伸缩臂5的夹角变大,使液压油缸对伸缩臂5的驱动力在垂直于伸缩臂5的方向上的分量变大,从而减小变幅所需的驱动力,提升液压油缸的驱动效率。更进一步地,若液压油缸直接连接在立柱2上,需要将立柱2设置的较宽以使得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可以相对于立柱2向靠近作业平台一侧设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就可实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向作业平台一侧靠近,进而可简化立柱2的结构,以使整车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杆6的第二端以及第二支撑杆7的第二端三者连接于同一点。第一支撑杆6、伸缩臂5以及液压油缸形成三角形结构,进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参考图6和图7,在伸缩臂5变幅使作业平台升高时,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也跟着转动以使液压油缸、第一支撑杆6以及第二支撑杆7三者的连接点相对于举升臂1升高,从而保证液压油缸与伸缩臂5一直具有一个较大的角度,使液压油缸对伸缩臂5具有较大的驱动力,而且还可以使液压油缸以更小的伸缩行程实现伸缩臂5更大的变幅角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液压油缸的驱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6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7的长度。具体地,第一支撑杆6的长度越大,液压油缸与伸缩臂5的夹角就越大,液压油缸的驱动效率也就越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包括回转平台和行走装置。举升臂1可转动地连接在回转平台上,回转平台可带动举升臂1回转且回转平台安装在行走装置上。回转平台可以提升高空作业车的作业自由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作业平台;
举升臂(1),所述举升臂(1)的第一端与所述车身可转动地连接;
伸缩臂(5),可伸缩地设置且所述伸缩臂(5)的第一端与所述作业平台连接;
立柱(2),所述立柱(2)设置在所述举升臂(1)和所述伸缩臂(5)之间,所述举升臂(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2)上,所述伸缩臂(5)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立柱(2)上;
变幅连杆(3),所述变幅连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伸缩臂(5)转动连接,所述变幅连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举升臂(1)转动连接;以及
变幅机构(4),所述变幅机构(4)连接所述伸缩臂(5)和所述立柱(2),且所述变幅机构(4)可伸缩地设置以使得所述伸缩臂(5)和所述举升臂(1)同步变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臂(1)与所述立柱(2)的连接点和所述伸缩臂(5)与所述立柱(2)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所述变幅连杆(3)的延伸方向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臂(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举升分臂(11)和第二举升分臂(12),所述第一举升分臂(11)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2)连接于第一变幅节点(a),所述第二举升分臂(12)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2)连接于第二变幅节点(b),所述第一举升分臂(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举升分臂(12)的第一端的连线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变幅节点(a)和所述第二变幅节点(b)的连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臂(1)还包括连接板(15)、折叠臂和举升连杆(16),所述第一举升分臂(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举升分臂(1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5)上,所述折叠臂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5)上,所述折叠臂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身上,所述举升连杆(16)的第一端与所述折叠臂转动连接,所述举升连杆(1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举升分臂(11)和所述第二举升分臂(12)中的一个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举升连杆(16)连接的举升分臂和所述连接板(15)的连接点与所述折叠臂和所述连接板(15)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所述举升连杆(16)的延伸方向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举升分臂(13)和第四举升分臂(14),所述第三举升分臂(1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5)连接于第一举升节点(f),所述第四举升分臂(14)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5)连接于第二举升节点(g),所述第三举升分臂(13)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的连接点和所述第四举升分臂(14)与所述车身的连接点的连线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举升节点(f)和所述第二举升节点(g)的连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机构(4)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一个与所述立柱(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伸缩臂(5)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对于缸筒伸出或缩回以使所述伸缩臂(5)变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第一端与所述伸缩臂(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第一端与所述举升臂(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液压油缸三者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和缸筒端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第二端三者连接于同一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长度。
CN202222073907.3U 2022-08-08 2022-08-08 高空作业车 Active CN217808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3907.3U CN217808647U (zh) 2022-08-08 2022-08-08 高空作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3907.3U CN217808647U (zh) 2022-08-08 2022-08-08 高空作业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8647U true CN21780864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3907.3U Active CN217808647U (zh) 2022-08-08 2022-08-08 高空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8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4561A (zh) 一种轮式隧道拱架作业车
CN105347274B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
CN209554739U (zh) 一种用于高空工作平台的调平装置
CN210096747U (zh) 臂架组件和消防车
CN217808647U (zh) 高空作业车
CN209383339U (zh) 一种履带式多功能车
CN218058362U (zh) 高空作业车
CN109573903A (zh) 一种履带式多功能车
CN2863755Y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平台内拉杆调平装置
CN107253695B (zh) 高空作业设备及其飞臂系统
CN210096746U (zh) 消防车
CN111377381A (zh) 一种用于高空工作平台的调平方法及装置
CN207774741U (zh) 一种带移动配重的变幅装置和高空作业平台
CN213323350U (zh) 一种支腿展收底盘及工程机械
CN110203833A (zh) 一种折叠式正面吊运机吊具
CN212246142U (zh) 上装升降装置及车载式高空作业车
CN107879295A (zh) 一种带移动配重的变幅装置和高空作业平台
CN210736048U (zh) 折叠臂架和特种车辆
CN108083135A (zh) 一种正面吊运机及起重设备
CN114803816A (zh) 起升装置及作业机械
CN111591934A (zh) 一种臂架总成及拱架安装台车
CN113368441A (zh) 举高消防车
CN218931524U (zh) 一种末端吊装姿态可调的吊臂
CN207861746U (zh) 一种正面吊运机及起重设备
CN207243388U (zh) 高空作业设备及其飞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