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6695U -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6695U
CN217806695U CN202221175578.7U CN202221175578U CN217806695U CN 217806695 U CN217806695 U CN 217806695U CN 202221175578 U CN202221175578 U CN 202221175578U CN 217806695 U CN217806695 U CN 217806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tand
moving device
sorting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55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启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55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6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6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6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分拣设备包括底架、第一移动装置、立架、第二移动装置和转移装置。底架具有第一导向部。第一移动装置设置于底架并构造为能够沿第一导向部移动。立架具有第二导向部,立架可枢转地设置于第一移动装置,以使得架的底端构造为枢转端且立架的顶端构造为自由端,立架构造为能够从第一状态枢转至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立架与底架垂直,在第二状态,立架叠放至底架。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立架并构造为能够沿第二导向部移动。转移装置设置于第二移动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设备,可以将立架折叠至平放,拆卸组装方便,可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适合于在物流高峰期重新布局,能够节约时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仓储物流场景中,常需要利用拣选装置将大量货物分拣分拨并转移至播种墙的指定的货位。
然而,目前的拣选装置或拣选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结构复杂、组装效率低以及安装周期长等缺陷。
因此,需要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拣设备,所述分拣设备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具有第一导向部;
第一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架并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移动;
立架,所述立架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立架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以使得所述立架的底端构造为枢转端且所述立架的顶端在枢转的过程中构造为自由端,所述立架构造为能够从第一状态枢转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立架与所述底架垂直,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立架叠放至所述底架;
第二移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立架并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部移动;
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设备,可以将立架折叠至平放,拆卸组装方便,可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适合于在物流高峰期重新布局,能够节约时间成本。
可选地,所述底架和所述立架上均设置有传动构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均设置驱动装置,所述底架和所述立架各自的所述传动构件分别沿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的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与所述底架上的所述传动构件配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移动;
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的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与所述立架上的所述传动构件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与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部移动。根据本方案,可以利用驱动装置和传动构件之间的传动配合,使得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进行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均设置有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构造为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传动构件配合传动。根据本方案,可以有效地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给传动构件。
可选地,所述传动构件构造为链条。根据本方案,利用链条传动,可以降低安装时的精度要求,可适应于各种环境,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也能正常使用。
可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链条的一侧;和
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且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链条的相对于所述主动齿轮相反的另一侧,以使得所述链条和所述主动齿轮之间形成包角。根据本方案,欧米伽式链条传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进一步满足较低的精度需求和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
可选地,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共线。根据本方案,结构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
可选地,所述底架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立架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导向部;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底侧,以及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的相对于所述转移装置相反的另一侧各设置有一组导向组件,两组所述导向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以使得两组所述导向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内侧面接触导向;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一对导向轮和一对附加导向轮,其中一对所述导向轮彼此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链条的两侧,一对所述附加导向轮分别靠近一个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且位于所述链条的两侧。根据上述设置,可以限制晃动,有利于稳定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上侧设置有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连接;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上侧并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部滚动移动。根据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承载力,且能够安全平稳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具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部;
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部。根据上述设置,能够防止偏离导向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所述立架包括底座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垂直连接至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相反的一侧,其中当所述立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上侧;并且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接,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枢转轴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反的端部能够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反的端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根据本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以方便地进行折叠和组装。
可选地,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至少两层货物转移机构。根据本方案,可以提高分拣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一种分拣系统,包括:
输送设备;
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分拣设备,用于从所述输送设备接收货物并将所述货物送至货架的容器中,或者将所述货物从所述货架的所述容器转移至所述输送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拣系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分拣设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所述分拣系统还包括:
中转设备,所述中转设备用于从所述输送设备或所述分拣设备接收货物;
其中,所述分拣设备构造为从所述中转设备接收货物并将所述货物送至货架的容器中,或者将所述货物从所述货架的所述容器转移至所述中转设备或所述输送设备。根据本方案,可以利用中转设备实现货物的连续转移。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拣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拣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立架正在从第一状态枢转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拣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立架已枢转至第二状态;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拣设备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拣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分拣系统10,其包括输送设备11和分拣设备100。其中,输送设备11用于传输货物。例如,货物被可移动载具从货物容器区运送到操作区,操作区例如可以是拣选工作站,在拣选工作站进行打包、出库等操作,输送设备11则用于输送来自拣选工作站的货物。分拣设备100用于将货物转移至货架13的指定位置,或将货物从货架13上转移至输送设备11进而输送至另外的操作区。其中,当分拣设备100用于播种时,货架13也可以称为播种墙或分播墙,其是承载一个或多个订单容器的装置。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分拣系统10还可以包括中转设备12,其用于接收来自输送设备11的货物,并将货物从输送设备11中转至分拣设备100。或者,中转设备12用于接收来自分拣设备100的货物并将其转移至输送设备11。换言之,分拣设备100可用于将货物从中转设备12转移至货架13的指定位置,或者将货物从货架13转移至中转设备12。
可选地,分拣系统10还包括控制装置(未示出),以对分拣过程进行控制。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分拣设备100的具体结构参考图2到图6,其包括底架110、第一移动装置120、立架130、第二移动装置140和转移装置170。
底架11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1,第一移动装置120设置于底架110并构造为能够沿第一导向部111移动。立架13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135,第二移动装置140设置于立架130并构造为能够沿第二导向部135移动。优选地,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稳定性,两个第一导向部111平行设置,两个第二导向部135也平行设置。
其中,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二导向部135优选构造为导轨或滑轨。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二导向部135上优选套设有轴套,第一导向部111上的第一轴套155a连接至第一移动装置120,第二导向部135上的第二轴套155b连接至第二移动装置140。由此,能够限定第一移动装置120和第二移动装置140的移动方向。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二导向部135也可以构造为导槽或滑槽等。
转移装置170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140上,其用于接收来自中转设备12的货物并将该货物转移至货架13的指定容器中。
其中,立架130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移动装置120,以使得立架130的底端构造为枢转端而立架130的顶端在枢转的过程中构造为自由端。容易理解地是,枢转端是与其它部件可枢转连接的端部,而自由端是指不与其它部件连接的端部。由此,立架130构造为能够从第一状态枢转至第二状态。示例性地,参考图2,其中立架130正处于枢转过程。
在第一状态,立架130与底架110垂直(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或者说,第一状态为组装状态,此时转移装置170能够跟随第一移动装置120水平移动以及跟随第二移动装置140竖直移动。在第二状态,立架130叠放至底架110。优选地,立架130叠放至与底架110平行(参考图3)。或者说,第二状态为折叠状态,此时可以对分拣设备100整体移动,待重新布局后再次组装。其中,在立架130枢转放倒或枢转立起的过程中,立架130的顶端不与其它部件连接。而在立架130处于第一状态,或者说直立状态或组装状态时,立架130的顶端可以与其它部件连接。而在立架130处于第而状态,或者说折叠状态或放倒状态时,立架130的顶端也可以与其它部件连接,例如其可与用于固定立架130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晃动的部件等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设备100,可以将立架130折叠至平放,拆卸组装方便,可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适合于在物流高峰期重新布局,能够节约时间成本。
具体而言,参考图2和图3,立架130包括底座131和支撑部132,支撑部132与底座131垂直设置,二者的连接处位于底座131的一端,例如。该端部处设置有沿远离支撑部132的方向凸出的第二配合部133。或者说,第二配合部133位于底座131的相对于支撑部132相反的一侧。优选地,底座131和支撑部132之间连接有加强部134,以提高立架130的结构强度。
第一移动装置12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21。当立架130位于第一状态时,底座131位于第一移动装置120的上侧,以使得第一配合部121的位置与第二配合部133相对应。并且,二者彼此对接,并通过枢转轴连接。由此,使得立架130仅能够在底座131对侧的四分之一圆进行枢转。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装置120的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21相反的端部与底座131的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33相反的端部能够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折叠和组装。转移装置170优选位于底座131固定端对应的一侧,以使得当立架130位于第二状态时能够平放。
下面请参考图4,底架110设置有第一传动构件150a,其沿第一导向部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或者说,底架110上的第一传动构件150a可以与第一导向部111平行设置。第一移动装置120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51a,其中,第一驱动装置151a能够与第一传动构件150a配合传动,以使得第一移动装置120能够沿第一导向部111移动。示例性地,第一传动构件150a可以构造为与第一导向部111平行的齿条,其保持静态设置。而第一驱动装置151a的驱动端连接有原动齿轮,该原动齿轮与齿条配合,以将其自身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齿条的直线运动。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构件150a可以构造为与第一导向部111平行的链条。第一移动装置120的下侧还设置有第一齿轮组件152a。其中,第一驱动装置151a能够驱动第一齿轮组件152a,而第一齿轮组件152a能够与链条配合进行传动,使得第一移动装置120能够沿链条移动,或者说第一移动装置120能够沿第一导向部111和第一传动构件150a水平移动。
第一齿轮组件152a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5,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53a和两个第一从动齿轮154a。其中第一主动齿轮153a与第一驱动装置151a的驱动端连接,其起到与上述齿轮齿条运动副中的原动齿轮相类似的作用。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151a的驱动轴贯穿第一移动装置120并连接至第一主动齿轮153a。
第一主动齿轮153a与第一从动齿轮154a分别位于第一传动构件150a的两侧,且第一主动齿轮153a位于两个第一从动齿轮154a之间,由此使得第一传动构件150a以大致欧米伽形包绕第一主动齿轮153a,并优选形成较大的包角。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充分利用第一移动装置120底部有限的安装空间,第一主动齿轮153a优选与两个第一从动齿轮154a的中心共线。
由此,利用链条传动,尤其是利用欧米伽型链条传动,可以降低安装时的精度要求,可适应于各种环境,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也能正常使用。
第一移动装置120的底侧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位于两个第一导向部111之间并与第一导向部111的内侧面接触,以进一步对第一移动装置12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减小晃动。
具体而言,参考图5,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导向轮161a和一对第一附加导向轮162a。其中,第一导向轮161a远离第一齿轮组件152a设置,且一对第一导向轮161a设置于第一传动构件150a的两侧并彼此相对,优选彼此以第一传动构件150a对称。两个第一附加导向轮162a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一从动齿轮154a设置,且二者也分别位于第一传动构件150a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从动齿轮154a和其对应的一个第一附加导向轮162a分别位于第一传动构件150a的两侧,另一个第一从动齿轮154a和其对应的另一个第一附加导向轮162a位于第一传动构件150a的同侧。
下面请参考图6,立架130上也设置有第二传动构件150b,其沿第二导向部135的长度方向设置。或者说立架130上的第二传动构件150b可以与第二导向部135平行设置。
第二移动装置14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151b,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51b能够与第二传动构件150b配合传动,以使得第二移动装置140能够沿第二导向部135移动。示例性地,第二传动构件150b可以构造为与第二导向部135平行的齿条,其保持静态设置。而第二驱动装置151b的驱动端连接有原动齿轮,该原动齿轮与齿条配合,以将其自身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齿条的直线运动。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构件150b可以构造为与第二导向部135平行的链条。第二移动装置14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组件152b。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51b与转移装置170位于同一侧。第二驱动装置151b能够驱动第二齿轮组件152b,而第二齿轮组件152b能够与链条配合进行传动,使得第二移动装置140能够沿链条移动,或者说第二移动装置140能够沿第二导向部135竖向移动。
第二齿轮组件152b包括第二主动齿轮153b和两个第二从动齿轮154b。其中第二主动齿轮153b与第二驱动装置151b的驱动端连接,其起到与上述齿轮齿条运动副中的原动齿轮相类似的作用。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151b的驱动轴贯穿第二移动装置140并连接至第二主动齿轮153b。
第二主动齿轮153b与第二从动齿轮154b分别位于第二传动构件150b的两侧,且第二主动齿轮153b位于两个第二从动齿轮154b之间,由此使得第二传动构件150b以大致欧米伽形包绕第二主动齿轮153b,并优选形成较大的包角。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充分利用第二移动装置140侧面有限的安装空间,第二主动齿轮153b优选与两个第二从动齿轮154b的中心共线。
第二移动装置140的相对于转移装置170相反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位于两个第二导向部135之间并与第二导向部135的内侧面接触,以进一步对第二移动装置14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减小晃动。
具体而言,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一对第二导向轮161b和一对第二附加导向轮162b。其中,第二导向轮161b远离第二移动装置140上的第二齿轮组件152b设置,且一对第二导向轮161b设置于第二传动构件150b的两侧并彼此相对,优选为彼此以第二传动构件150b对称。一对第二附加导向轮162b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54b设置,且二者也分别位于第二传动构件150b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54b和其对应的一个第二附加导向轮162b分别位于第二传动构件150b的两侧,另一个第二从动齿轮154b和其对应的另一个第二附加导向轮162b位于第二传动构件150b的同侧。
为了提高第一移动装置120移动的稳定行和承载能力,优选在第一移动装置120上设置行走组件112。其中,行走组件112包括支架113和行走轮114,支架113与第一移动装置120连接,行走轮114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架113。并且,行走轮114位于第一导向部111的上侧,以沿第一导向部111滚动移动。优选地,每个第一导向部111对应两个行走组件112,以形成稳定的四点支撑。
转移装置170包括至少两层货物转移机构171,以提高分播效率。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转移装置170包括三层货物转移机构171。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四层、五层等更多层。示例性地,货物转移机构171可以构造为皮带传输机、链条传输机或者翻板机、翻转机等。
相对应地,中转设备12也具有至少两层货物转移机构。例如本实施方式中,中转设备12设置有皮带传输机,以对应转移装置170的三层皮带传输机形式的货物转移机构171。并且中转设备12具有可升降部件,其在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可升降。例如,在输送设备11运输货物的同时中转设备12升降,以连续中转货物。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分拣设备100的转移装置170从中转设备12处接收货物,之后向货架13移动以分播货物,完毕后再返回中转设备12处接收货物。在此过程中,中转设备12可以利用此段时间间隙接收来自输送设备11的货物,以实现连续作业。反之亦可,在此不再赘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设备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具有第一导向部;
第一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架并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移动;
立架,所述立架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立架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以使得所述立架的底端构造为枢转端且所述立架的顶端在枢转的过程中构造为自由端,所述立架构造为能够从第一状态枢转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立架与所述底架垂直,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立架叠放至所述底架;
第二移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立架并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部移动;
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架和所述立架上均设置有传动构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均设置驱动装置,所述底架和所述立架各自的所述传动构件分别沿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的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与所述底架上的所述传动构件配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部移动;
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的所述驱动装置构造为与所述立架上的所述传动构件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与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均设置有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构造为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传动构件配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构件构造为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链条的一侧;和
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之间,且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链条的相对于所述主动齿轮相反的另一侧,以使得所述链条和所述主动齿轮之间形成包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架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立架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导向部;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底侧,以及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的相对于所述转移装置相反的另一侧各设置有一组导向组件,两组所述导向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以使得两组所述导向组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内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内侧面接触导向;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一对导向轮和一对附加导向轮,其中一对所述导向轮彼此相对地设置于所述链条的两侧,一对所述附加导向轮分别靠近一个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且位于所述链条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上侧设置有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连接;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上侧并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部滚动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具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部;
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具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所述立架包括底座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垂直连接至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相反的一侧,其中当所述立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上侧;并且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接,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枢转轴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反的端部能够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反的端部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至少两层货物转移机构。
12.一种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设备;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拣设备,用于从所述输送设备接收货物并将所述货物送至货架的容器中,或者将所述货物从所述货架的所述容器转移至所述输送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系统还包括:
中转设备,所述中转设备用于从所述输送设备或所述分拣设备接收货物;
其中,所述分拣设备构造为从所述中转设备接收货物并将所述货物送至货架的容器中,或者将所述货物从所述货架的所述容器转移至所述中转设备或所述输送设备。
CN202221175578.7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Active CN217806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5578.7U CN217806695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5578.7U CN217806695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6695U true CN217806695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4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5578.7U Active CN217806695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6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0228B (zh) 用于储存仓储货物的储货架系统
US20040197172A1 (en) Transfer car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transported goods
JPH08157016A (ja) 縦横走行搬送台車を用いた格納設備
CN210312360U (zh) 一种快消品用仓储物流输送系统
CN210103390U (zh) 一种具备换向兼升降功能的新型重载rgv机器人
CN217806695U (zh) 一种分拣设备和分拣系统
CN216336405U (zh) 搬运小车
CN110090806B (zh) 一种翻盘式分拣机
JP4082918B2 (ja) 段積み物形成方法および段積み物形成設備
CN210735629U (zh)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JPS6250362B2 (zh)
JPS6097113A (ja) 移載用横動コンベヤ付き搬送台車
CN106429269A (zh) 一种快递运输机器人
CN216188373U (zh) 一种仓储物流用货架及其大批量货物运输设备
CN220925735U (zh) 一种物流运输自动装卸一体机
CN210149661U (zh) 一种带栈板重型产品自动化90°翻转设备
CN218859396U (zh) 圆柱状物料出库系统及立体储存系统
JPS624107A (ja) 伸縮コンベア
JPH05317999A (ja) パネルの自動積込み装置
CN219173280U (zh) 一种用于堆垛机的搬运装置
CN220484312U (zh) 一种全向移动升降平台及货物输送机构
CN112337806B (zh) 立式物流分拣装置、分拣线及方法
CN115636211B (zh) 一种在托盘运输线横移托盘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5286782U (zh) 一种循环辊道线体托盘底座支腿结构
CN219340576U (zh) 移动平台机构及仓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