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6414U -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6414U
CN217796414U CN202221459741.2U CN202221459741U CN217796414U CN 217796414 U CN217796414 U CN 217796414U CN 202221459741 U CN202221459741 U CN 202221459741U CN 217796414 U CN217796414 U CN 217796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groove
roll
assembling
uniformly st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97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亚民
魏勇
徐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eeju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eej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eeju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eeju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97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6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6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6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包括辊轴本体,所述辊轴本体的辊面处设有用于平衡辊面压力的槽体,所述槽体为沿周向环绕辊轴本体的环形结构,所述槽体与辊面之间形成过渡曲面或过渡斜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通过在辊面设置槽体,实现对辊宽方向物料受力的调节,使得通过两辊间的物料受力更均衡,挤压效果更好,成品率更高,有效功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背景技术
在传统建材水泥、冶金矿山、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粉磨电耗占总电耗的60-70%,高能耗、低效率是建材水泥、冶金矿山、化工等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严重阻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由于粉磨机理的改变,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及其系统工艺技术可使粉磨系统电耗降低20-60%,产量提高25-200%,适用于新建厂或老厂扩能改造。随着近年粉磨技术的发展,基于料床粉磨原理的辊压机(高压辊磨机)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熟料、水泥生料、矿渣、钢渣、铁矿石、化工等的粉磨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是节能降耗的理想辊轴支撑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电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应用的普遍化,传统辊压机(或称高压辊磨机)的挤压辊辊轴在运行过程中,因来料不均等问题容易造成辊宽方向上的受力不均,不仅影响物料的辊压效果,还会缩短辊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通过在辊面设置槽体,实现对辊宽方向物料受力的调节,使得通过两辊间的物料受力更均衡,挤压效果更好,成品率更高,有效功更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包括辊轴本体,所述辊轴本体的辊面处设有用于平衡辊面压力的槽体,所述槽体为沿周向环绕辊轴本体的环形结构,所述槽体与辊面之间形成过渡曲面或过渡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设于辊轴本体的端部和/或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宽度为10~200mm,深度0~20mm。
进一步地,所述辊面为堆焊辊面或柱钉辊面。
进一步地,所述辊轴本体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辊面的两端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支撑部,所述第一辊轴伸入两支撑部之间并与第二辊轴的辊面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包括设于第一辊轴的第一凹槽、以及设于第二辊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物料在第二凹槽深处的密度较小,更易脱落不易附着于第二辊轴的辊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耐磨元件,所述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所述工作部抵于支撑部上与第一辊轴匹配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辊压部的交界处设有呈环状的固定槽,所述工作部与连接装配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可限制于固定槽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轴处设有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密封轴承的第一防尘圈,所述第二辊轴处设有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密封轴承的第二防尘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挤压物料的不同,在辊面的不同位置设置槽体,实现对辊宽方向物料受力的调节,使得通过两辊间的物料受力更均衡,挤压效果更好,成品率更高,有效功更高。对于中粗物料(如水泥熟料、铁矿石中破等)可以在两端部设置槽体以降低两端部物料受力,也可在两端部及中部设置槽体以降低两端部物料及中部物料受力,对于粗物料(水泥生料、铁矿石粗破等),在两端部设置槽体以降低两端部物料受力。耐磨元件与支撑部匹配,耐磨元件随辊轴一起转动,且与物料运行的方向一致,可降低物料对耐磨元件的冲击;装配部和支撑部的宽度可根据需要调节,较宽的装配部承力效果好,解决了常规辊面+挡环结构易折断损坏的问题;与常规的固定侧挡板相比,磨损面面积大,且每个耐磨元件转动一圈后才再次进入磨损区,由整个耐磨环均匀分摊单位时间内的总磨损量,可有效提高耐磨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槽体设于辊轴本体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槽体设于辊轴本体的端部和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辊轴本体辊面为柱钉辊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耐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耐磨元件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第一辊轴,2-第二辊轴,3-支撑部,4-耐磨元件,401-工作部,402-装配部,403-固定部,404-装配孔,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一防尘圈,8-第二防尘圈,9-连接件,10-堆焊辊面,11-柱钉辊面,20-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如图1所示,包括辊轴本体,所述辊轴本体的辊面处设有用于平衡辊面压力的槽体,所述槽体为沿周向环绕辊轴本体的环形结构,所述槽体与辊面之间形成过渡斜面。
所述槽体设于辊轴本体的相对的两端部。
所述槽体宽度为10~200mm,深度0~20mm。
所述辊面为堆焊辊面10。
所述辊轴本体包括第一辊轴1和第二辊轴2,所述第二辊轴2辊面的两端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支撑部3,所述第一辊轴1伸入两支撑部3之间并与第二辊轴2的辊面匹配。
所述槽体包括设于第一辊轴1的第一凹槽5、以及设于第二辊轴2的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相互匹配。具体地说,在传统辊轴端面增加支撑部3后,集中挤压区内的物料将在辊面及支撑部3的多重作用下进入两辊之间。由于增加了支撑部3,辊轴本体两端的物料受到了支撑部3的作用力,带动物料进入两辊间,辊宽方向物料所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更不均衡,因此通过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相互匹配来均衡辊面的受力,确保辊压质量。
所述第二凹槽6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5的深度。具体地说,物料在第二凹槽6深处的密度较小,更易脱落不易附着于第二辊轴2的辊面。
实施例2
实施例2替换了实施例1中的槽体的布置方式,是实施例1的替换方案;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如图2、4所示,所述槽体设于辊轴本体的端部和中部。具体地说。根据挤压物料的不同,在辊面的不同位置设置槽体,实现对辊宽方向物料受力的调节,使得通过两辊间的物料受力更均衡,挤压效果更好,成品率更高,有效功更高。对于中粗物料(如水泥熟料、铁矿石中破等)可以在两端部设置槽体以降低两端部物料受力,也可在两端部及中部设置槽体以降低两端部物料及中部物料受力,对于粗物料(水泥生料、铁矿石粗破等),在两端部设置槽体以降低两端部物料受力。
实施例3,
实施例2替换了实施例1中的辊面,是实施例1的替换方案;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所述槽体与辊面之间形成过渡曲面。所述辊面为柱钉辊面11。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对实施例1、2或3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如图3、5、6所示,还包括耐磨元件4,所述耐磨元件4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401、以及使工作部401连接于支撑部3的装配部402,所述装配部402设于工作部401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3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402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9匹配的装配孔404;所述装配部402通过连接件9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3,所述工作部401抵于支撑部3上与第一辊轴1匹配的一侧。
所述支撑部3与辊压部的交界处设有呈环状的固定槽20,所述工作部401与连接装配部402相对的一端设有可限制于固定槽20的固定部403。
所述工作部401包括直接与物料接触的磨损面、以及抵接于辊轴支撑部3的支撑面,所述磨损面与支撑面相对设置于工作部401两侧,所述装配部402连接于支撑面。所述磨损面上设有耐磨层。优选地,所述耐磨层为堆焊复合耐磨层。
所述第一辊轴1处设有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密封轴承的第一防尘圈7,所述第二辊轴2处设有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密封轴承的第二防尘圈8。
具体地说,耐磨元件4与支撑部3匹配,耐磨元件4随辊轴一起转动,且与物料运行的方向一致,可降低物料对耐磨元件4的冲击;装配部402和支撑部3的宽度可根据需要调节,较宽的装配部402承力效果好,解决了常规辊面+挡环结构易折断损坏的问题;与常规的固定侧挡板相比,磨损面面积大,且每个耐磨元件4转动一圈后才再次进入磨损区,由整个耐磨环均匀分摊单位时间内的总磨损量,可有效提高耐磨元件4的使用寿命。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包括辊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本体的辊面处设有用于平衡辊面压力的槽体,所述槽体为沿周向环绕辊轴本体的环形结构,所述槽体与辊面之间形成过渡曲面或过渡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设于辊轴本体的端部和/或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宽度为10~200mm,深度0~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面为堆焊辊面或柱钉辊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本体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辊面的两端设有限制物料通过的支撑部,所述第一辊轴伸入两支撑部之间并与第二辊轴的辊面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包括设于第一辊轴的第一凹槽、以及设于第二辊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匹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磨元件,所述耐磨元件包括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以及使工作部连接于支撑部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于工作部的一端,并至少与支撑部的圆周曲面匹配,所述装配部上设有若干与连接件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部,所述工作部抵于支撑部上与第一辊轴匹配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辊压部的交界处设有呈环状的固定槽,所述工作部与连接装配部相对的一端设有可限制于固定槽的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6、7或9所述的受力均匀的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处设有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密封轴承的第一防尘圈,所述第二辊轴处设有用于防止物料进入密封轴承的第二防尘圈。
CN202221459741.2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Active CN217796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9741.2U CN21779641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9741.2U CN21779641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6414U true CN21779641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9741.2U Active CN21779641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6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2791A (zh) 辊磨机
CN217796414U (zh) 一种受力均匀的辊轴
CN101786031A (zh) 一种分体式挤压辊装配结构及装配方法
CN105327744B (zh) 一种楔键形衬板结构溢流型球磨机及其衬板安装方法
CN105018651B (zh) 一种甘蔗压榨辊
CN217774277U (zh) 一种侧挡料辊轴
CN208575101U (zh) 一种采用铁基陶瓷镶套的钢材轧制线上的耐磨输送辊
CN217796322U (zh) 一种可端面挡料的辊压机
CN217568944U (zh) 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
CN203002421U (zh) 大型辊轴式破碎机用双应力辊轴
CN213540184U (zh) 一种新型立磨磨辊门密封组件
CN114950637A (zh) 一种侧挡料辊轴
CN112605131B (zh) 一种辊式楔横轧机整体更换模具装置
CN220737757U (zh) 一种辊压机辊套
CN213285889U (zh) 一种仓式加压过滤机双驱动搅拌传动轴固定结构
CN2776543Y (zh) 轴肩式高压辊磨机辊体结构
CN209451936U (zh) 一种液压式立磨机压辊
CN114918001A (zh) 一种耐磨元件、耐磨辊轴及辊轴耐磨的辊压机
CN2702777Y (zh) 磨辊
CN217568933U (zh) 一种辊轴组合式辊压机
CN114950633A (zh) 一种辊轴组合式辊压机
CN201366431Y (zh) 工作辊弯辊和支承辊平衡装置
CN102228848A (zh) 一种辊压机(高压辊磨机)用独立扭矩支承系统
CN2928234Y (zh) 镶嵌合金柱整体辊面的组合式压辊
CN214320336U (zh) 一种对辊式破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