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3422U -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 Google Patents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3422U
CN217793422U CN202221473059.9U CN202221473059U CN217793422U CN 217793422 U CN217793422 U CN 217793422U CN 202221473059 U CN202221473059 U CN 202221473059U CN 217793422 U CN217793422 U CN 217793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liquid
spray
spray bar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30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30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3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3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3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嘴及冲牙器,喷嘴包括具有第一流道的喷杆以及喷头,喷头包括底壁以及位于底壁同一侧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杆连接,两个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侧壁与底壁共同构设出轨道槽,两个侧壁均具有远离底壁的自由端,两个自由端构设出置入开口,置入开口用于供牙齿伸入至轨道槽内,任一侧壁均具有朝向另一侧壁的内侧面,喷头具有第二流道且在至少一内侧面上具有喷液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喷液口以及轨道槽依次连通,一个或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侧壁的内侧面在受到挤压时弹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得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增大,以使得同一喷嘴的轨道槽可以放入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提高同一喷嘴对不同厚度尺寸牙齿以及对不同用户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喷嘴以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背景技术
冲牙器是一种利用脉冲式水柱冲击的方式来清洁牙齿的一种工具。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U形喷嘴,用于对牙齿的内、外齿面进行夹持,并在夹持的基础上对牙齿内、外齿面进行冲洗。然而,由于不同牙齿在内外方向上的厚度不同,导致厚度较大的牙齿无法卡入同一U形喷嘴中,而只能更换更大尺寸的U 形喷嘴,导致U形喷嘴的适用范围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嘴以及冲牙器,旨在提高喷嘴以及冲牙器对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的适用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嘴,喷嘴包括具有第一流道的喷杆以及喷头,喷头,包括底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同一侧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杆连接,两个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构设出轨道槽,两个所述侧壁均具有的远离所述底壁的自由端,两个所述自由端构设出置入开口,牙齿能够经所述置入开口用于供牙齿伸入至容纳于所述轨道槽内,任一所述侧壁均具有朝向另一所述侧壁的内侧面,所述喷头具有第二流道且在至少一所述内侧面上具有用于向另一所述内侧面喷液的喷液口,所述第一流通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喷液口以及所述轨道槽依次连通,一个或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所述侧壁的内侧面在受到挤压时所述弹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得两个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喷杆上具有进液口,由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指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还包括第一转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之一与所述底壁连接,另一与所述喷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配合,以使所述喷头能够相对于所述喷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之一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另一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始终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喷杆上具有进液口,由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指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喷头转动时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或第二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喷头转动时的转轴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两个所述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7mm。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底壁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转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由硬质材料制成;其中,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一转动件一体成型,及/或,所述喷杆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具有作为所述轨道槽槽底的内底面以及与所述内底面相背的外底面,所述第一转动件凸设于所述外底面,以使所述外底面与所述喷杆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柔度系数大于所述底壁的柔度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喷杆上具有进液口,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杆转动连接,由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指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喷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大。
进一步地,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内侧面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内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喷液口,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喷液口所在位置在所述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内侧面的其他位置在所述喷液方向上的间距。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壁均具有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固定端以及远离所述底壁的自由端,两个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固定端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两个所述侧壁均还具有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固定端,对于同一所述侧壁,所述喷液口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喷液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端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且横切所述侧壁的任意剖面内,所述内侧面具有一边缘线,所述边缘线为弧线或者折线,以使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牙齿的弧形排布方式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底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大于等于2mm,所述侧壁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大于等于2mm。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内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喷液口,不同所述内侧面上的所述喷液口一一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液体流向,所述喷杆在与所述液体流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以使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喷头连接的端部的截面面积小于其他部位的截面面积,及/或,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喷头连接的端部为倒圆角设计。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冲牙器,包括主体以及上述的喷嘴,所述喷杆的远离所述喷头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主体连通。
本申请的喷嘴以及冲牙器,由于一个或两个侧壁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因此,在将牙齿放入轨道槽的过程中,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侧壁的内侧面在受到挤压时弹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得两个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增大也即轨道槽可以增大,可以使得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尤其是厚度尺寸较厚的磨牙较为方便地放入轨道槽中,例如,在两个侧壁均由弹性材质制成时,则更容易将牙齿放入轨道槽中,从而使得同一用户的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均可卡入同一喷头的轨道槽中并进行冲洗,也可以使得同一型号的喷嘴可以适配不同用户,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牙齿进行冲洗,从而提高同一喷嘴对不同厚度尺寸牙齿以及对不同用户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冲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沿A-A剖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喷嘴沿B-B剖面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喷嘴沿B-B剖面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再一种实施例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冲牙器;10-主体;20-喷嘴;
21-喷头;211-侧壁;211a、内侧面;211b、喷液通道;212、底壁;212a、分流通道;212b、内底面;212c、外底面;213a、轨道槽;213b、置入开口; 213c、开口;214、第一流道;214a、喷液口;
213a-牙齿容纳空间;213b-牙齿轨道槽;213c-槽口;213d开口;214-喷液口;215-底壁面;216-喷液部;217-连接部;217a-卡接槽;218-喷液通道;219- 分流通道;210-喷射口;2201-缓冲槽;
22-喷杆;221、第一流道;221a、进液口;
23、第一转动件;23a、第一通孔;
24、第二转动件;24a、第二通孔;
25、环形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牙器1,冲牙器1包括主体10和以及与主体10连接的喷嘴20。
主体10可以包括水箱(图未标出)以及主机(图未标出),通过主机对水箱流出的液体进行加压,并将加压后的液体通过喷嘴20喷出,以形成脉冲式的水柱,对用户牙齿进行喷洗。喷嘴20可与主机可拆卸连接,也可与主机不可拆卸连接,喷嘴20与主机连接后还与主机连通,用于接收经主机加压后的液体,并将减压后的液体向用户牙齿喷射,以达到喷洗牙齿的效果。根据口腔构造可知,牙齿一般包括在牙齿的内外方向上厚度依次增加的切牙、尖牙以及磨牙,本申请实施例的喷嘴20均可对切牙、尖牙以及磨牙进行喷洗。
请参阅图1-3,在一种实施例中,喷嘴20可以包括及喷头21以喷杆22。喷杆22两端分别连接主体10与喷嘴20,且均与主体10以及喷嘴20连通,喷杆22用于将主体10泵出的液体传送给喷头21。可选地,喷杆22与主体10连接的一端可与主体10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磁吸连接等,但并不以此为限。喷头21将喷杆22传输过来的液体喷出,以形成脉冲式的水柱并喷向用户牙齿。具体地,喷头21以及喷杆22的各个边角处可以圆滑过渡,以避免过于锋利的边角划伤用户口腔。
请参阅图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液体传输,喷杆22具有第一流道221,第一流道221用于将主体10传送过来的液体传送给喷头21。
请参阅图6-7,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21包括两个侧壁211以及底壁212。底壁212与喷杆22连接,两个侧壁211位于底壁212的同一侧,两个侧壁211 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侧壁211与底壁212共同构设出轨道槽213a,两个侧壁 211均具有远离底壁212的自由端,两个自由端构设出置入开口213b,置入开口213b用于供牙齿伸入至容纳于轨道槽213a内,任一侧壁211均具有朝向另一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可以理解的是,喷头21可以是一个一体注塑成型的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成,且既然轨道槽213a用于容纳用户牙齿,那么轨道槽213a的大小应该足以让用户的任意大小的牙齿均可被容纳于轨道槽 213a内。
请参阅图8-9,喷头2120具有第二流道214且在至少一内侧面211a上具有喷液口214a,第一流道221、第二流道214、喷液口214a以及轨道槽213a依次连通,第二流道214内的液体通过对应的喷液口214a喷出,以形成脉冲式水柱。
具体地,第二流道214包括设置于底壁212内的分流流道212a以及设置于侧壁211内的喷液通道211b,分流流道212a与喷液通道211b连通,分流流道 212a将从第一流道221接收到的液体分流道到不同侧壁211内的喷液通道211b 中,以使得对应的内侧面211a上的喷液口214a均能喷射出脉冲式水柱。
具体地,内侧面211a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本实施对此不做限定,基于此,由两个内侧面211a构设出轨道槽213a可以是规则的容纳空间,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容纳空间。每一内侧面211a所具有的喷液口214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也即,每一内侧面211a均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喷液口214a。喷液口214a的开口大小以及开口形状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一个或两个侧壁211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例如,侧壁211包括硬质内层以及包裹在硬质内层外的弹性外层,弹性外层由弹性材质制成且具有喷液口214a;再如,侧壁211包括层叠的弹性内层以及硬质外层,弹性内层由弹性材质制成且具有喷液口214a;又如,侧壁211包括相互连接的弹性体以及硬质体,弹性体由弹性材质制成,硬质体通过弹性体与底壁212连接,使得弹性体发生形变时,硬质体也可以相对底壁212移动,当然,也可以是弹性体通过硬质体与底壁212连接;再如,侧壁211整体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的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在受到挤压时弹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得两个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增大,两个侧壁211的内侧面 211a之间的间距增大至少具有以下效果(以两个侧壁211均由弹性材质制成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或两个侧壁211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也能实现以下效果):
将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的过程中,由于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在受到牙齿的挤压时弹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得两个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增大,轨道槽213a可以适配不同的厚度尺寸的牙齿如切牙、尖牙以及槽牙等,特别地,在遇到较大的、畸形的或长歪等厚度尺寸较大的牙齿时,由于侧壁211具有弹性,轨道槽213a可被弹性撑大,如此,即使每个人的每颗牙齿的生长情况不同,不同人的牙齿的生长情况不同,都可以使用喷头21进行喷洗,使得同一喷嘴21的轨道槽213a可以放入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提高同一喷嘴21对不同厚度尺寸牙齿以及对不同用户的适配性。可以理解的是,底壁212也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如此,使得连接于底壁212的两个侧壁211更容易发生以及恢复弹性形变。
此外,在喷液口214a喷液过程中,牙齿已经卡入轨道槽213a中,此时,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受到牙齿的挤压,弹性材质已然发生形变,两个侧壁 211的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相比于自然状态下已经实现一次增大,若侧壁211 能够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针对切牙和尖牙,由于厚度尺寸相比磨牙更薄,通过设计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在未发生形变时的间距较大,使得切牙或尖牙卡入轨道槽213a时,形变不充分,切牙或尖牙卡入轨道槽213a后,侧壁211可以进一步发生形变,对于厚度尺寸较厚的磨牙,通过选择弹性系数更大的材料可以实现),也就,两个侧壁211的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在喷液口214a的喷液过程可以实现二次增大,以使轨道槽213a进一步扩大,以使至少具有喷液口 214a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内侧面211a与牙齿齿面产生间隙(或者在喷液口214a 没有喷液时,该间隙已然存在,通过喷液口214a喷液可以进一步增大该间隙),从而使得液体能够从喷液口214a以及上述间隙顺利喷向牙齿,也可以使得从牙齿上喷洗下来的食物残渣从上述间隙流出。可以理解的是,不论两个侧壁211 是否都开设有喷液口214a,两个侧壁211均可以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从而使得两个侧壁211之间的轨道槽213a更容易扩大或恢复原状。
具体地,弹性材料至少包括硅胶材料,硅胶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即使长期在口腔中使用,也不会被唾液腐蚀,更具体地,硅胶材料可以为食用型硅胶,如此,可以避免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软胶材料,如PE(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PP(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等,软胶材料既可通过弹性形变而使得两个侧壁211扩张,又可保护牙齿、牙龈等不被碰伤。
基于上述的喷头21,在对牙齿进行喷洗时,可以将喷头21卡入轨道槽213a 内,此时,两个内侧面211a位于牙齿的内外两侧,也即,其中一个内侧面211a 与牙齿的外齿面相对,另一个内侧面211a与牙齿的内齿面相对,用户牙齿位于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在每一内侧面211a上均具有喷液口214a时,可以通过不同内侧面211a上的喷液口214a同时对牙齿的外齿面和内齿面进行喷洗,因此,可以提高喷头21对牙齿的喷洗效率,也即提高喷嘴20以及冲牙器1的喷洗效率,可以理解的是,轨道槽213a可同时容纳多颗牙齿,此时,喷液口214a的数量可以对应设置为多个,喷头21可以同时对多颗牙齿同时进行喷洗,可以进一步提高喷头21、喷嘴20以及冲牙器1的喷洗效率。
此外,两个侧壁211通过底壁212可以保持相对固定,在对牙齿进行喷洗时,由于牙齿位于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因此,牙齿与喷头21之间可以相互限位和支持,基于此,一方面可以避免高压的脉冲式水柱喷洗牙齿时导致牙齿松动,另一方面,喷头21与牙齿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对目标喷洗位置如牙缝进行喷洗,提高具体位置的喷洗效率,也可以避免脉冲式水柱喷射到其他非目标位置如牙龈、舌头、软腭等,更可以避免喷头21在脉冲式水柱的反作用力下从用户口腔中脱出而使水柱喷射于用户衣物。
更重要地是,由于至少具有喷液口214a的侧壁211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因此,在将牙齿放入轨道槽213a的过程中,由于至少一侧壁211可发生弹性形变而使得轨道槽213a可以弹性扩大,可以使得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尤其是厚度尺寸较厚的磨牙较为方便地放入轨道槽213a中,在两个侧壁211均有弹性材质制成时,则更容易将牙齿放入轨道槽213a中,从而使得同一用户的不同厚度尺寸的牙齿均可卡入同一喷头的轨道槽213a中并进行冲洗,也可以使得同一型号的喷嘴21可以适配不同用户,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牙齿进行冲洗,从而提高同一喷嘴21对不同厚度尺寸牙齿以及对不同用户的适配性;第二,在喷液口 214a的喷液过程中,若侧壁211能够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从喷液口214a喷出的液体给喷液口214a所在的侧壁211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喷液口214a所在的侧壁211向远离牙齿齿面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在具有喷液口214a的内侧面 211a与牙齿齿面产生间隙,进而使得脉冲式水柱不会被牙齿齿面堵塞而能够从喷液口214a顺利喷出,也可以使得从牙齿上喷洗下来的食物残渣能够从内侧面 211a与齿牙齿面之间的间隙流出,尤其是对厚度尺寸较厚的磨牙进行喷洗时,可以避免磨牙齿面紧贴内侧面211a而阻挡喷液口214a。
进一步地,侧壁211的柔度系数大于底壁212的柔度系数。柔度系数表示的是物体杆件在单位力的作用下,杆件顶部产生的位移,在单自由度体系或振动方程互不耦合的多自由体系,其值与刚度系数互为倒数。柔度系数越大,则表明对应物体的形变能力越大,通过将侧壁211的柔度系数设计得大于底壁212 的柔度系数,在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侧壁211的形变量大于底壁212的形变量,如此,在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的过程中,可减小侧壁211受到牙齿的作用力时传递到底壁212导致底壁212发生变形的概率,且可以保证牙齿可以顺利地卡入轨道槽213a中。
请参阅图5,第一流道221在喷杆22上具有进液口221a,底壁212与喷杆 22连接,由喷杆22的与底壁212的连接处指向进液口221a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A,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B,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之间的夹角α大于等于90°。
具体地,在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之间的夹角α等于90°时,将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置入开口213a与牙齿顶部正对设置,便于将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将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置入开口213a的靠近进液口221a 的一侧与牙齿顶部正对设置,而预先对牙齿进行夹持,也便于将喷头21卡入牙齿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A为喷杆22的与底壁212的连接处指向进液口 221a的方向,也即与第一流道221内的液体流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B为轨道槽213a的置入开口213b的朝向,也可以理解为底壁212指向置入开口213b 的方向,或者可以理解为与牙齿放入轨道槽213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喷液口214a具有喷液方向C,喷液方向C可以理解为任一内侧面211a的喷液口214a向另一内侧面211a喷射液体的方向,在内侧面211a为平面时,喷液口214a的喷液方向C可与该喷液口214a所在的内侧面211a垂直,在内侧面211a为曲面时,喷液口214a的喷液方向C可与喷液口 214a所在的内侧面211a相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可与第二方向B垂直,同时,喷液方向C同时与第一方向A以及第二方向B垂直设置。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B,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在喷液口214a的喷液方向C上的距离逐渐增大后再逐渐较小,也即,轨道槽213a 沿第二方向B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在将牙齿放入轨道槽213a 的过程中,两个侧壁211的对应置入开口213b的部分也即自由端先与牙齿接触而发生形变,之后,牙齿逐渐伸入至轨道槽213a中,侧壁211持续发生形变而使得轨道槽213a持续扩张,直至牙齿顶面与内底面212b(见图6)接触,此时,两个自由端夹持牙齿的齿根,两个侧壁211靠近底壁212的部位也即固定端夹持牙齿的内外齿面的顶部,因此,可以提高喷头21在喷液过程中与牙齿之间的相对稳定性。此外,牙齿齿面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一般相对于齿根以及牙齿顶部凸出,通过将轨道槽213a设计成“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可以使得两个内侧面211a分别与内、外齿面适配,从而使得牙齿中部不会被内侧面211a 夹持得过紧,因此,在喷液口214a喷液过程中,侧壁211可以更容易与齿面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液体从喷液口214a喷出以及利于食物残渣从上述间隙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两个内侧面211a均设置有喷液口214a,沿第二方向B,两个喷液口214a所在位置在喷液方向C上的间距大于两个内侧面211a 的其他位置在喷液方向C上的间距,如此,在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后,喷液口214a所在位置距离相对的牙齿齿面的距离大于内侧面211a其他位置与牙齿齿面的距离,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喷液口214a与牙齿齿面的间距,进一步降低牙齿齿面堵塞喷液口214a以及食物残渣被夹在牙齿齿面以及内侧面211a的概率。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两个侧壁211均还具有与底壁212连接的固定端,两个自由端的在喷液口214a的喷液方向C上的间距小于两个固定端在喷液口 214a的喷液方向C上的间距,如此,在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后,两个自由端将牙齿夹持得更紧,可以提高喷头21与牙齿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且在喷头21 通过轨道槽213a与牙齿滑动配合时,由于两个自由端夹持牙齿,因此,两个自由端可以对滑动配合起到更好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根据口腔结构可知,上排的多个牙齿以及下排的多个牙齿一般呈弧形状排出,为了使得喷头21能够更顺畅地在牙齿上滑动,在与第二方向B 垂直的且横切侧壁211的任意剖面内,内侧面211a具有一边缘线,边缘线为弧线或者折线,以使内侧面211a与牙齿的弧形状排布方式相适配,从而使得喷头 21更容易通过轨道槽213a相对于牙齿进行滑动。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同一侧壁211,喷液口214a与侧壁211 的自由端在第二方向B的距离小于喷液口214a在第二方向B与侧壁211的固定端的距离,也即,喷液口214a相比于侧壁211的固定端更靠近自由端,如此,在喷液口214a喷液过程中,相比于将喷液口214a设置于内侧面221a中部的方案以及相比于将喷液口214a设置为更靠近固定端的方案,由于喷液口214a更靠近自由端,侧壁211受到的喷出液体的反作用力的力臂更长,可以使得侧壁 211更容易发生形变。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211在喷液方向C上的厚度尺寸d1 大于等于2mm,底壁212在第二方向B上的厚度尺寸大于等于2mm,如此,既方便在侧壁211以及底壁212内分别开设喷液通道211b以及分流流道212a,也可以使得侧壁211以及底壁212具有一定的刚性,若侧壁211的厚度和底壁 212的厚度小于2mm,加上侧壁211以及底壁212由弹性材料制成,则侧壁211 以及底壁212太过柔软而使得喷头21刚性较差,侧壁211在受到喷出的液体的反作用力时变形幅度过大,则喷液口214a的位置会发生较大改变,容易出现喷液口214a无法对准目标清洁位置如牙缝的情况。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大于等于 3mm且小于等于10mm,例如,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为3mm、4mm、 5mm、6mm、7mm、8mm、9mm或10mm,在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 小于3mm时,会导致两个内侧面211a将牙齿夹持的过紧而使侧壁211的形变能力变弱,在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大于10mm时,会导致喷头21 在喷液方向C上的尺寸过大,将喷头21放入用户口腔后,侧壁211会卡在牙齿齿面与空腔内壁之间,会产生较强的异物感,因此,将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设计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既可以使得侧壁211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也可以使得喷头21的大小适中;此外,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可以使得轨道槽213a较为顺畅地在牙齿上滑动,在保证侧壁211的形变能力的同时,口腔对喷头21的滑动过程的感受也更为舒适,且不会损伤牙齿和牙龈。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21转动时的转轴与第二方向B平行,且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7mm,例如,两个内侧面211a 之间的间距为3mm、4mm、5mm、6mm或7mm,在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小于3mm时,会导致两个内侧面211a将牙齿夹持的过紧而使侧壁211 的形变能力变弱,在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d3大于7mm时,会导致内侧面211a与齿面抵接不够紧密,甚至导致内侧面211a与齿面之间存在间隙,加上侧壁211具有弹性,那么,在喷杆22转动的过程中,喷头21也会跟随喷杆 22转动一定行程,导致喷杆22的转动调节在该行程内失效,因此,在喷头21 转动时的转轴与第二方向B平行,将两个内侧面211a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mm 且小于等于7mm,可使得牙齿较为紧密地卡入轨道槽213a中,并与内侧面211a 抵接,此时,牙齿可以通过内侧面211a对喷头21进行限位,在喷杆22转动过程中,由于喷头21被牙齿限位,喷头21保持固定而不会跟随喷杆22转动,从而高效地实现喷杆22相对于喷头21的转动调节功能。此外,由于喷头21转动时的转轴与第二方向B平行,在牙齿卡入轨道槽213a后,或者喷头21相对于牙齿滑动进行位置调整后,可以使得喷杆22可以沿着嘴巴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喷头21调整位置,使得用户可以始终保持较为舒适的对冲牙器的握持姿势。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内侧面211a均设置有喷液口214a,在喷液口214a的喷液方向C上,不同内侧面211a上的喷液口214a一一正对设置,如此,在喷头21喷射脉冲式水柱时,正对设置的两个喷液口214a喷出的脉冲式水柱分别喷射到牙齿的外齿面与内齿面的两个相背的位置,如此,牙齿上相背的两个位置受到两个相对的脉冲式水柱的喷洗,不仅可以提升喷洗效率和效果,还可以避免内齿面或者外齿面中的一个齿面所受冲击力过大而导致牙齿松动,有助于保护牙齿,且两个喷液口214a喷出的脉冲式水柱的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可以进一步提高喷头21与牙齿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内侧面211a上的喷液口214a也可以错位设置,同样可以保证对外齿面与内齿面的同时喷洗。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液口214a的开口面积小于喷液通道211b 的流通截面,也即,在液体从喷液通道211b流向喷液口214a时,液体在喷液口214a处的流通面积相比于在喷液通道211b内的流通截面变小,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在流量一样的情况下,液体通过越小的流通面积,流速越快,因此,从喷液口214a喷出的液体的流速大于喷液通道211b内的流速,因此,从喷液口214a喷出后形成的脉冲式水柱具有更大的喷射速度,可以提高对牙齿上脏污的喷洗能力,有利于喷洗牙齿上的顽固脏污。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212包括内底面212b,内底面212b 与两个内侧面211a连接,且两个内侧面211a位于内底面212b的同一侧,如此,轨道槽213a可以由两个内侧面211a以及内底面212b构设形成,两个内侧面 211a作为轨道槽213a的两个槽壁面,内底面212b作为轨道槽213a的槽底。请进一步参阅图7,轨道槽213a的置入开口213b与内底面212b相对设置,且轨道槽213a沿第一方向A贯穿除两个内侧面211a之外的其他两个相对的槽壁面,以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213c,如此,牙齿可以通过置入开口213b以及两个开口213c套入轨道槽213a内。
进一步地,由于内底面212b的存在,牙齿的顶面可以抵顶于内底面212b,可以提高喷头21喷液过程中与牙齿之间的位置的相对稳定性,且可以通过设计内侧面211a相对于内底面212b的高度,使得牙齿顶面抵顶于内底面212b时,内侧面211a不与牙龈接触,避免牙龈损伤或者造成不适感。具体地,内底面 212b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底面212b是曲面,且内底面212b与两个内侧面211a的连接位置可以圆滑过渡,如此,可以避免从牙齿冲落的食物残渣卡在内底面212b与两个内侧面211a的边角连接位置。
请参阅图5,沿第一方向A,喷杆22的在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大,也即,沿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方向(该方向也即第一流道221 内的液体流向),喷杆22在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如此,使得喷杆22的用于伸入口腔的一端也即与喷头21连接的一端的尺寸或者截面更小,更容易伸入用户口腔中,且在伸入用户口腔后,可以有效减小异物感,同时,可使喷杆22的与喷头21连接的端部的截面小于喷杆22其他部位的截面,从而避免与喷头21连接的端部戳伤用户口腔,此外。可将喷杆22的与喷头21连接的端部为倒圆角设计,如此,可以进一步避免该端部戳伤用户口腔。可以理解的是,在喷杆22为圆柱形喷杆时,喷杆22的在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为径向截面。
可以理解的是,喷杆22与喷头21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的结构是多样的,例如,在底壁212上开设一球形槽,在喷杆22的一端设置一球形连接件,将球形连接件设置于球形槽中,即可实现喷杆22相对喷头21沿任意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喷头20还包括第一转动件23以及第二转动件24,第一转动件23以及第二转动件24之一与底壁212连接,另一与喷杆 22连接,第一转动件23与第二转动件24转动配合,以使喷头21能够相对于喷杆22转动,喷头21转动时的转轴可与第一方向A及/或第二方向B平行,如此,可以使得喷头21可在口腔内灵活地调整相对于喷杆22的位置,因而更容易将置入开口213b与牙齿顶部对准,从而将牙齿放入轨道槽213a中。且在喷头21需要切换位置对其他牙齿进行喷洗时,利用牙齿作为弧形轨道,并使喷头21转动时的转轴与第二方向B平行,那么,由于轨道槽213a与弧形轨道的相位限位,喷头21可沿着弧形轨道滑动并相对喷杆22转动而移动到其他位置,在此过程中,无需将喷头21从牙齿取下并重新卡入其他牙齿中,切换待喷洗牙齿的过程更为简单、方便。且在喷头21相对喷杆22转动时的轴线既可与第一方向A平行,又可与第二方向B平行时,喷头21可在两个转动自由度,在冲牙器为1为手持式冲牙器时,可以使得用户通过两个转动自由度进行握持姿势的调整,从而可以保持较为舒适的对冲牙器的握持姿势。
请参阅图10,具体地,第一转动件23具有第一通孔23a,第二转动件24 具有第二通孔24a,第一通孔23a与第二通孔24a连通,且第一通孔23a以及第二通孔24a之一与第一流道221连通,另一与第二流道214连通,以使第一转动件23与第二转动件24相对转动时,第一流道221通过第一通孔23a以及第二通孔24a始终与第二流道214连通,从而保证第一转动件23相对于第二转动件24转动的同时,保证第一流道221以及第二流道214始终导通。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3a与第二通孔24a连通的方式是:将第二转动件24的部分嵌入第一通孔23a中,以使第一通孔23a与第二通孔24a连通,此时,第一转动件23可设置于底壁212上,第一通孔23a可为一卡接槽,第二转动件24卡入卡接槽的部位为卡接部,也即第一转动件23 以及第二转动件24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可转动连接并实现连通,且卡接部可与卡接槽的槽壁过盈配合,以提高卡接部与卡接槽的槽壁之间的液密性。
请继续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嘴20还包括环形密封件25,环形密封件25设置于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之间,环形密封件25套设于第二转动件24并与第一转动件23抵接,从而在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 23可相对转动的基础上,提高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液密性,降低液体从第二转动件24以及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间隙泄露的概率。具体地,环形密封件25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圈或者硅胶圈,且橡胶圈或者硅胶圈优选为与第二转动件24以及第一转动件23过盈配合,以提高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液密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液密性,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中的一者具有环形凸起(图未标出),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中的另一者具有环形凹槽(图未标出),环形凸起卡入环形凹槽内,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之一环设于第二转动件24上,且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之另一环设于第一转动件23上,如此,在环形凸起卡入环形凹槽后,可以减小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23之间的额液密性。
请继续参阅图10,进一步地,侧壁211以及底壁212由软质材料制成,从而使得侧壁211以及底壁212易于发生弹性形变,第一转动件23以及第二转动由硬质材料制成,从而提高第一转动件23以及第二转动件2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侧壁211、底壁212以及第一转动件23可一体成型,或者,喷杆22与第二转动件24一体成型,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底壁121具有作为轨道槽213a槽底的内底面212b 以及与内底面212b相背的外底面212c,第一转动件23凸设于外底面212c,以使外底面212c与喷杆22之间留有间隙,从而避免底壁121对喷杆22的转动过程造成阻碍,当第一转动件23受力发生形变时,该间隙也可以为第一转动件 23提供形变空间,不会被喷杆22所阻碍。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件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喷嘴,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冲牙器,所述喷嘴包括:
喷杆,具有第一流道;
喷头,包括底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同一侧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杆连接,两个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构设出轨道槽,两个所述侧壁均具有远离所述底壁的自由端,两个所述自由端构设出置入开口,所述置入开口用于供牙齿伸入至所述轨道槽内,任一所述侧壁均具有朝向另一所述侧壁的内侧面,所述喷头具有第二流道且在至少一所述内侧面上具有喷液口,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喷液口以及所述轨道槽依次连通,一个或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至少部分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所述侧壁的内侧面在受到挤压时所述弹性材质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得两个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喷杆上具有进液口,由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指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还包括第一转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以及第二转动件之一与所述底壁连接,另一与所述喷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配合,以使所述喷头能够相对于所述喷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之一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另一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始终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喷杆上具有进液口,由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指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喷头转动时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或第二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以及所述底壁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转动件以及所述第二转动由硬质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一转动件一体成型,及/或,所述喷杆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具有作为所述轨道槽槽底的内底面以及与所述内底面相背的外底面,所述第一转动件凸设于所述外底面,以使所述外底面与所述喷杆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柔度系数大于所述底壁的柔度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喷杆上具有进液口,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杆转动连接,由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处指向所述进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喷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内侧面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喷液口,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个所述喷液口所在位置在所述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内侧面在所述喷液方向上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壁均具有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固定端以及远离所述底壁的自由端,两个所述自由端的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固定端在所述喷液口的喷液方向上的间距;和/或,
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两个所述侧壁均还具有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固定端,对于同一所述侧壁,所述喷液口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喷液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端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开口的朝向为第二方向,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且横切所述侧壁的任意剖面内,所述内侧面具有一边缘线,所述边缘线为弧线或者折线,以使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牙齿的弧形排布方式相适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喷液口,不同所述内侧面上的所述喷液口一一正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液体流向,所述喷杆在与所述液体流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及/或,所述喷杆的与所述喷头连接的端部为倒圆角设计。
16.一种冲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喷嘴,所述喷杆的远离所述喷头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且所述喷杆与所述主体连通。
CN202221473059.9U 2022-06-13 2022-06-13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Active CN217793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3059.9U CN217793422U (zh) 2022-06-13 2022-06-13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3059.9U CN217793422U (zh) 2022-06-13 2022-06-13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3422U true CN217793422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3059.9U Active CN217793422U (zh) 2022-06-13 2022-06-13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3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56143A1 (en) Apparatus for cleaning oral cavity
JP5023675B2 (ja) 口腔洗浄器
AU702816B2 (en) Oral irrigator with a stirrup-shaped nozzle holder
US20070140777A1 (en) Teeth flossing apparatus employing an array of water jets
US7762812B2 (en) Medical handset and exchangeable nozzle for the same
KR101543703B1 (ko) 압축공기를 이용한 구강 세정기
JP7075406B2 (ja) 口腔洗浄器
EP3454777B1 (en) Water supply nozzle for oral hygiene
KR100696069B1 (ko) 샤워헤드 겸용 워터픽
JP2001293009A (ja) 粉末を含む治療用剤を噴射するための歯科用ハンドピース
CN217793422U (zh) 喷嘴及具有其的冲牙器
KR100948945B1 (ko) 회전 및 세정 칫솔
US20230182153A1 (en) Multipurpose shower head
KR200466351Y1 (ko) 구강 세정 장치
JP2006020887A (ja) 液流を用いた歯及び歯茎の洗浄具
CN217886263U (zh) 冲牙器及其喷嘴
CN216090873U (zh) 喷射装置
JPH08112143A (ja) 口腔洗浄用ブラシ
TW201517882A (zh) 沖牙裝置
CN113613585B (zh) 喷嘴元件以及具有这种喷嘴元件的牙科治疗装置
CN215651674U (zh) 一种喷嘴及其洗牙器
KR200348618Y1 (ko) 구강세정장치
CN213468303U (zh) 一种多功能出水装置
JPH09238961A (ja) 口腔洗浄器
JP2005110829A (ja) 歯ブラシおよび歯ブラ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