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9771U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9771U
CN217789771U CN202122784208.5U CN202122784208U CN217789771U CN 217789771 U CN217789771 U CN 217789771U CN 202122784208 U CN202122784208 U CN 202122784208U CN 217789771 U CN217789771 U CN 217789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rotating shaft
hole
displa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42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相强
唐拓
姜好德
盛尊友
闫玉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842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9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9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9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play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Using Movable Mean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主体,其用以显示画面;支架,其上端具有倾斜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开设有过线孔;旋转支撑筒,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显示主体的背部,所述第一端上的开口供所述显示主体的线缆伸入旋转支撑筒的内部;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承面上,所述第二端上的开口与所述过线孔相对相通,以供所述线缆向外伸出。旋转支撑筒的内部可形成收容空间,显示主体的线缆以及相应的配件均容纳于该收容空间中,防止线缆暴露在外部,避免了线缆在外部时与旋转轴产生干涉出现绞线的现象。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需要电视机的功能更加齐全,特别是具有双向旋转功能的电视产品,可以实现电视的各种形态,方便实现人机交互。目前,对于具有双向旋转功能的电视支撑结构,一处可在竖直面内旋转,从而实现电视的横屏和竖屏的自由切换,一处可绕斜面旋转,实现电视的不同角度的调节。然而,由于电视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在上述旋转过程中会随着电视一起转动,从而缠绕在支撑结构的外周上造成打结,同时线缆的凌乱会导致电视外观的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电视在旋转过程中容易出现绞线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主体,其用以显示画面;支架,其上端具有倾斜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开设有过线孔;旋转支撑筒,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显示主体的背部,所述第一端上的开口供所述显示主体的线缆伸入旋转支撑筒的内部;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承板上,所述第二端上的开口与所述过线孔相对相通,以供所述线缆向外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贯通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显示主体和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一端,所述通孔与所述旋转支撑筒的内部相通并形成开口;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承板和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旋转轴可形成所述显示主体旋转的中心,能够使得所述显示主体绕第一旋转轴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轴可形成所述旋转支撑筒旋转的中心,所述显示主体能够通过旋转支撑筒的旋转在支承板所在的倾斜平面上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两者所在的轴线交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通孔的上端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心轴线沿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上端面相交处的参考点低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支撑筒包括筒体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筒体两端上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旋转轴穿设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贴合于所述显示主体的背部;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设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端板呈倾斜状并贴合于所述支承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通孔直径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通孔直径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过线孔的直径与所述线缆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过线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显示主体包括显示面板和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背部周缘上的显示机壳;所述显示机壳上凹设有供所述第一旋转轴插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供所述显示主体的线缆穿过的过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其旋转支撑筒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旋转支撑筒的内部可形成收容空间,显示主体的线缆以及相应的配件均容纳于该收容空间中,防止线缆暴露在外部,其好处在于一是避免了线缆在外部时与旋转轴产生干涉出现绞线的现象,二是减小了外部环境譬如灰尘对于旋转轴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旋转支撑筒的两端开口约束了线缆的穿线路径,使得线缆的穿线更为方便。电源线等线缆通过电视的背部穿出后,经过第一端的通孔可很方便的穿到倾斜的第二端的通孔内,且线缆与线缆之间没有缠绕和打弯,在转动过程中线缆绕穿线孔随电视转动,待电视复位后线缆状态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整机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主体和旋转支撑筒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显示设备去除掉旋转支撑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处于横屏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处于竖屏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处于斜屏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呈水平设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缆从前至后依次穿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支撑筒的第二端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支撑筒的第一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显示主体、11-显示机壳、12-线缆、111-安装板、112-第一限位凸起、
101-凹槽、102-过孔、
2-支架、20-底座、21-支柱、22-支承板、221-支承面、23-第二限位凸起、
201-过线孔、202-凹槽、203-过孔、
3-旋转支撑筒、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0-筒体、31-第一端板、32-第二端板、301-第一限位凹槽、302-第二限位凹槽、303-安装孔、304-敞口、
41-第一旋转轴、42-第二旋转轴、401-通孔、
5-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目前,具有双向旋转功能的电视产品可以实现电视的各种形态,方便实现人机交互。然而在使用中,电视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会随着电视的旋转,缠绕在电视支撑结构的外周上,带来不便。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通过在旋转支撑筒设置开口供线缆穿过,既提升了支架的外观又可以防止转轴绞线。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以显示设备立放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显示设备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方,背向用户的方向为后方;竖向方向为上下方向。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整机装配结构,图2示出了显示设备中的线缆12如何穿出。
显示设备主要包括显示主体1、支架2和旋转支撑筒3。其中,显示主体1用以显示画面。支架2的上端具有倾斜的支承板22,支承板22上开设有过线孔201。
如图2所示,旋转支撑筒3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旋转支撑筒3具有在自身轴向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一端311可转动地连接于显示主体1的背部,第一端311上的开口供显示主体1的线缆12伸入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第二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承面221上,第二端312上的开口与过线孔201相对相通,以供线缆12向外伸出。
如此,上述线缆12从显示主体1的背部进一步向后伸入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再穿出,防止了线缆12和旋转支撑筒3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干涉,避免了线缆12缠绕在旋转支撑筒3的外周上。
请进一步参照图3,图3示出了显示设备去除旋转支撑筒3之后的内部连接示意图。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
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的结构相同,均具有筒状的外形,以及贯穿自身轴向的通孔401。
其中,第一旋转轴41连接于显示主体1和旋转支撑筒3的第一端311,第一旋转轴41可形成显示主体1旋转的中心。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与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相通,该通孔401能够供线缆12向后伸入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即该通孔401形成旋转支撑筒3的第一端311的开口。
同理,第二旋转轴42转动连接于支承板22和旋转支撑筒3的第二端312,第二旋转轴42可形成旋转支撑筒3旋转的中心。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与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相通,通孔401能够供线缆12向外伸出筒外,该通孔401形成旋转支撑筒3的第二端312的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是可以独立旋转使用的,类似于多轴机器人在空间内独立完成不同旋转动作的轴关节。
第一旋转轴41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旋转轴41能够使得显示主体1绕第一旋转轴41在竖直平面上转动,第一旋转轴41形成显示主体1旋转的中心。在日常使用时,第一旋转轴41可以使显示主体1在常用的横屏模式和竖屏模式之间旋转切换。
请结合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显示主体1处于横屏模式,图5为显示主体1处于竖屏模式。
当处于横屏模式中,显示主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当处于竖屏模式中,显示主体1的竖直长度大于其水平长度。无论横屏模式还是竖屏模式,此时的显示主体1均为竖直状态。此时显示设备可以作为普通电视使用,其竖屏模式由于与手机的竖屏兼容性良好,其可以作为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的投屏使用。
第二旋转轴42的工作原理为:第二旋转轴42可以使得旋转支撑筒3在支承板22所在的倾斜平面上转动,从而使得与旋转支撑筒3连接在一起的显示主体1在倾斜平面上转动,从而实现调节整机的倾斜角度。即第二旋转轴42可形成旋转支撑筒3的旋转的中心。
请结合图6和图7,其中图6为显示主体1向上倾斜的仰视状态,此时的显示主体1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某些应用场景下能够更好地适应用户的眼睛高度,多用于商场展示或点餐等用途。图7为显示主体1向上旋转90度直至水平状态,可以用于玩游戏、娱乐、学习或者工作的台面使用。
接下来,请一并参照图8和图9,其共同示出了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的相对位置。
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两者所在的轴线交叉。
如图9所示,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当显示主体1处于横屏模式时,第一旋转轴41为水平设置,以第一旋转轴41的中心轴线作为水平参考轴线L1。第二旋转轴42为倾斜设置,以第二旋转轴42的中心轴线作为倾斜参考轴线L2。倾斜参考轴线L2与水平参考轴线L1交叉。
并且,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其目的在于,当线缆12通过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穿入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时,线缆12的折弯角度也是呈钝角,相当于增大了线缆12的折弯半径,避免了线缆12过度折弯从而在旋转过程中出现扭转变形的情况。
并且,第一旋转轴4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的上端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示意清楚,该通孔401的上端缘的部位在图9中标识为P1。P1与水平参考轴线L1在同一水平面上。其目的在于,两个旋转轴的通孔401的相对位置约束了线缆12的穿线路径,使得线缆12的穿线更为方便。在使用时,电源线等线缆12通过电视中心位置穿出后,经过水平的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可直接向下,很方便的穿到倾斜的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内,且线缆12与线缆12之间没有缠绕和打弯,在转动过程中线缆12绕穿线孔随电视转动,待电视复位后线缆12状态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的结构相同,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直径和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直径一致。通孔401的直径尺寸较大,以能够容纳数根线缆12同时穿过。具体地,通孔401的直径尺寸为40mm。同时,过线孔201的直径较小,并与线缆12的直径相匹配;线缆12恰好地从过线孔201穿出至外界,两者的缝隙较小,从而保证旋转支撑筒3内部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轴42的中心轴线(倾斜参考轴线L2)与自身旋转轴的上端面相交形成一个参考点,该参考点在图9中标识为P2。P2与水平参考轴线L1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具体为,无论在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直径大于或者小于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直径,无论在上述P1点低于还是高于水平参考轴线L1的情况下,参考点P2在高度方向上始终低于水平参考轴线L1,以间隔位于水平参考轴线L1的下方。其目的在于,当线缆12由显示主体的背部向后经过水平的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穿出,此时线缆12的穿线路径与水平参考轴线L1一致。在穿出第一旋转轴41后,线缆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然下垂呈折弯状,同时,由于第二旋转轴42的穿线参考点P2低于水平参考轴线L1,线缆可以随着下垂的趋势,直接向下伸入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中,并经P2点折弯,然后进一步沿倾斜参考轴线L2的路径向后伸出。
总之,上述线缆12的穿线路径为先沿水平再倾斜向下的曲线,主要受重力的影响,相比于倾斜向上的曲线路径而会受到其他外力如牵扯力和剪切力的情况,能够避免线缆受牵扯而变形、破损,改善线缆的受力状态,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10并结合图3,显示主体1包括显示面板(未示出)、扣合于显示面板背部周缘上的显示机壳11,以及夹设于显示面板和显示机壳11之间的背光模组(未示出),背光模组用以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显示机壳11的背部上还设有一圆形的安装板111,该安装板111用以安装第一旋转轴41,从而使得显示主体1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切换横屏模式和竖屏模式。
如图10所示,安装板111的中部凹设有一凹槽101。凹槽101的直径尺寸和第一旋转轴41的直径尺寸相适配,凹槽101用于供第一旋转轴41的一端插入。第一旋转轴41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支撑筒3上,以使得安装板111连接在旋转支撑筒3上,并能够相对旋转支撑筒3转动。
凹槽10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供显示面板的线缆12穿过的过孔102。在使用时,电源线等线缆12通过电视的中心位置向后穿出过孔102,再通过水平的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伸入至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
并且,安装板111的朝向旋转支撑筒3的一端设置有突出的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一限位凸起112对应旋转支撑筒3上的第一限位凹槽301(旋转支撑筒3的结构在后文中详细说明)设置,使得旋转支撑筒3和安装板111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301和第一限位凸起112。
具体地,第一限位凸起112具有弧形轮廓,第一限位凸起112围绕设于凹槽101的外侧,第一限位凸起112的圆心与第一旋转轴41的轴心重合。第一限位凸起112与第一旋转轴41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在安装时,第一限位凸起112收容至旋转支撑筒3上的第一限位凹槽301内,以限制安装板111相对旋转支撑筒3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定显示主体1相对旋转支撑筒3的转动角度。
请参照图11,支架2包括圆形的底座20、从底座20上突伸出的支柱21和设于支柱21上端的支承板22。
支架2通过支承板22实现对于显示主体1的后侧面上的支撑。支架2可以是立在地板上或者桌子上的立式支架2,也可以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吊顶支架2,也可以是用于将显示主体1安装在墙壁上的壁挂式支架2。当然,为了便于显示设备的移动性,支架2还可以是带有滚轮以能够在地板上滑动的可移动支架2。
支承板22不同于常见的水平板状结构,而是为向上倾斜状。支承板22的向上倾斜设计,能够使得显示主体1相对于前方向上倾斜,类似于俯仰视角,相当于改变了显示主体1的高度,以此适应用户的眼睛高度。
支承板22整体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承板22与水平面的夹角还可以是角度更小的预设角度譬如30度,以达到更精确的观看视角调节。
请进一步参照图12,支承板22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显示主体1的支承面221。
支承面221的中部凹设有一凹槽202。凹槽202的直径尺寸和第二旋转轴42的直径尺寸相适配,凹槽202用于供第二旋转轴42的一端插入,以能够限位第二旋转轴42,并方便第二旋转轴42在支承板22上的快速定位的安装。第二旋转轴42的一端伸入凹槽202内后,在支承板22的背离上端面的一面通过紧固件将第二旋转轴42固定在支承板22上。
该凹槽202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线缆12穿过的过孔203。该过孔203和支承板22背部的过线孔201相通。在使用时,电源线等线缆12通过水平的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伸入至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再进一步伸入到倾斜的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内,并经过孔203向外穿出。
支承面221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二限位凸起23。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一限位凸起112的结构类似,工作原理相似。第二限位凸起23同样具有弧形轮廓,第二限位凸起23围绕设于凹槽202的外侧,第二限位凸起23的圆心与第二旋转轴42的轴心重合。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二旋转轴42在径向上具有间距。第二限位凸起23用于和旋转支撑筒3的第二端312配合以限位旋转支撑筒3相对支架2的转动角度。
请一并参照图13和图14,旋转支撑筒3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旋转支撑筒3具有在自身轴向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旋转支撑筒3的第一端311可转动地连接于显示主体1的背部,第一端311上的开口供显示主体1的线缆12伸入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旋转支撑筒3的第二端312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承面221上,第二端312上的开口与过线孔201相对相通,以供线缆12向外伸出。
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可形成收容空间,从而线缆12、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以及相应的配件均容纳于该收容空间中,防止线缆12和各旋转轴暴露在外部,其好处在于一是避免了线缆12在外部时与旋转轴产生干涉出现绞线的现象,二是减小了外部环境譬如灰尘对于旋转轴的影响。
如图13所示,旋转支撑筒3包括筒体30以及一体成型于筒体30两端上的第一端板31和第二端板32。
第一端板31开设有供第一旋转轴41穿设的安装孔303,第一端板31贴合于显示主体1的背部(安装板111)。
第一端板31为平板结构,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可以呈现为水平设置和竖直设置。第一端板31用以与安装板111配合,使得旋转支撑筒3的第一端311能够与显示主体1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端板31和安装板111之间还设有润滑片,润滑片的存在能够使得安装板111相对旋转支撑筒3的转动更加的平稳。
第一端板31朝向安装板11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301。第一限位凹槽301为弧形槽,第一限位凹槽301的圆心位于安装板111的转动轴线上,第一限位凹槽301和安装板111上的相应的第一限位凸起112配合,以限定显示主体1相对旋转支撑筒3的转动角度。第一限位凹槽301和第一限位凸起112组合形成第一限位结构。
第二端板32上开设有供第二旋转轴42穿设的安装孔303,第二端板32呈倾斜状并贴合于支承板22上。
第二端板32为倾斜的平板结构,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可以呈现为多个倾斜角度。第二端板32用以与支承板22配合,使得旋转支撑筒3的第二端312能够与支承板22连接在一起。
第二端板32朝向支架2的一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凹槽302,第二限位凹槽302和支架2上的第二限位凸起23相适配。第二限位凹槽302为弧形槽,第二限位凹槽302的圆心位于旋转支撑筒3的转动轴线上,第二限位凸起23突伸至第二限位凹槽302内,以限制旋转支撑筒3相对于支架2的转动角度。第二限位凸起23和第二限位凹槽302的设置,以旋转支撑筒3带动显示主体1的前侧面水平或竖直后,限位旋转支撑筒3相对于支架2的转动。第二限位凹槽302和第二限位凸起23组合形成第二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支撑筒3的一部分周壁上开设有敞口304,敞口304与外界相通。在使用时,敞口304的开口朝上,外界可以通过敞口304直接看到筒内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观察以及维修旋转轴。
请进一步参照图15,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旋转支撑筒3对应密封配置的罩壳5。
罩壳5呈环状,罩壳5具有与旋转支撑筒3相适配的弧度。罩壳5绕设并贴合在旋转支撑筒3上的敞口304处,实现筒体30的密封,避免外界灰尘的进入,也保证了整个旋转支撑筒3的外观一致和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其旋转支撑筒3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旋转支撑筒3的内部可形成收容空间,显示主体1的线缆12以及相应的配件均容纳于该收容空间中,防止线缆12暴露在外部,其好处在于一是避免了线缆12在外部时与旋转轴产生干涉出现绞线的现象,二是减小了外部环境譬如灰尘对于旋转轴的影响。
第一旋转轴41和第二旋转轴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其目的在于,当线缆12通过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穿入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时,线缆12的折弯角度也是呈钝角,相当于增大了线缆12的折弯半径,避免了线缆12过度折弯从而在旋转过程中出现扭转变形的情况。
并且,第一旋转轴4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的上端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目的在于,两个旋转轴的通孔401的相对位置约束了线缆12的穿线路径,使得线缆12的穿线更为方便。在使用时,电源线等线缆12通过电视中心位置穿出后,经过水平的第一旋转轴41的通孔401可很方便的穿到倾斜的第二旋转轴42的通孔401内,且线缆12与线缆12之间没有缠绕和打弯,在转动过程中线缆12绕穿线孔随电视转动,待电视复位后线缆12状态复位。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主体,其用以显示画面;
支架,其上端具有倾斜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开设有过线孔;
旋转支撑筒,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显示主体的背部,所述第一端上的开口供所述显示主体的线缆伸入旋转支撑筒的内部;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承板上,所述第二端上的开口与所述过线孔相对相通,以供所述线缆向外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所述第一旋转轴贯通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显示主体和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一端,所述通孔与所述旋转支撑筒的内部相通并形成开口;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承板和所述旋转支撑筒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可形成所述显示主体旋转的中心,能够使得所述显示主体绕第一旋转轴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轴可形成所述旋转支撑筒旋转的中心,所述显示主体能够通过旋转支撑筒的旋转在支承板所在的倾斜平面上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两者所在的轴线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通孔的上端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体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心轴线沿水平延伸;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上端面相交处的参考点低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中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筒包括筒体以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筒体两端上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旋转轴穿设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贴合于所述显示主体的背部;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设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端板呈倾斜状并贴合于所述支承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通孔直径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通孔直径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的直径与所述线缆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过线孔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主体包括显示面板和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背部周缘上的显示机壳;所述显示机壳上凹设有供所述第一旋转轴插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一个供所述显示主体的线缆穿过的过孔。
CN202122784208.5U 2021-11-12 2021-11-12 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789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4208.5U CN217789771U (zh) 2021-11-12 2021-11-12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4208.5U CN217789771U (zh) 2021-11-12 2021-11-12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9771U true CN217789771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4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4208.5U Active CN217789771U (zh) 2021-11-12 2021-11-12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9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5019B2 (en) Security camera
JP5206406B2 (ja) 卓上充電器ホルダ
US6370020B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rotation mechanism
US839099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17498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2213837B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EP2752610A2 (en) Support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7789771U (zh) 显示设备
JP2014045458A (ja) 取付台及び電子機器
KR102655310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0955479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지지장치
KR101992297B1 (ko) 스마트폰 충전 케이블
CN210142476U (zh) 一种电子沙盘
JP2016102542A (ja) 電子機器
CN110633249B (zh) 机器人
KR101429394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스탠드 거치대
WO2019233080A1 (zh) 充电支架
CN218788780U (zh) 监控设备
CN212226510U (zh) 一种摄像机旋转俯仰平台
JP2000308248A (ja) スイベルユニット
CN211456052U (zh) 连接装置及数据线
JPH06318045A (ja) 回動表示装置
CN117135427B (zh) 云台摄像机
CN216844223U (zh) 灯具组件及具有其的可拼接灯具
CN219177627U (zh) 一种嵌入式摇头灯的护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