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5794U - 预热隧道炉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预热隧道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5794U
CN217785794U CN202221455803.2U CN202221455803U CN217785794U CN 217785794 U CN217785794 U CN 217785794U CN 202221455803 U CN202221455803 U CN 202221455803U CN 217785794 U CN217785794 U CN 217785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holes
hot ai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58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力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58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5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5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5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热隧道炉设备。该预热隧道炉设备包括:炉腔;热风组件,设于炉腔内,热风组件在第一方向进行延伸,并在炉腔内形成热风循环;其中,热风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和加热器,风机适于在第二方向出风,加热器适于对炉腔加热,以在炉腔内形成热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该预热隧道炉设备通过将热风组件置于炉腔的内部,可以提高预热隧道炉设备内电芯的受热均匀性。

Description

预热隧道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热隧道炉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得到了广发发展和应用。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裸电芯、极片、极卷和电芯进行预热或干燥处理。
相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的预热隧道炉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热风循环式、接触式及电磁感应式三种,其中,热风循环式的运行最为可靠,具备可实现全自动化操作,节省占地空间、运行费运低、生产效率高、寿命高等的特点。
热风循环式的预热隧道炉又多以离心风机作为循环风机,风机外置,不能很好地实现电芯受热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不均匀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产生均匀热风的预热隧道炉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热隧道炉设备包括:炉腔;热风组件,设于所述炉腔内,所述热风组件在第一方向进行延伸,并在所述炉腔内形成热风循环;其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机和加热器,所述风机适于在第二方向出风,所述加热器适于对所述炉腔加热,以在所述炉腔内形成热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可选地,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围合出具有开口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朝向所述加热器,所述罩体上设有多个导流孔。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流腔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加热器到远离所述加热器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少部分所述罩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均布有多个所述导流孔,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孔径相同,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孔径逐渐变小。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多个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与所述导流腔的横截面成正比例变化。
可选地,所述罩体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形成夹角;两个侧板,相对设置,并封堵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隙且形成具有一端敞口的所述导流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布设有多个所述导流孔。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轴流风机,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罩,包括进风孔和多个出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多个所述出风孔分别朝向所述加热器;其中,每个所述出风孔与所述进风孔之间形成一个分流通道,多个所述分流通道沿第一方向均布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加热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靠近所述加热器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进风孔为圆孔;和/或所述出风孔为方孔。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轴流风机,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变径管道,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入风口连接;其中,所述变径管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行延伸,且向远离连接的所述风机的方向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变径管道的侧壁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分风口,多个所述分风口的内径与所述变径管道的内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成正比例变化。
可选地,所述风机在所述炉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过滤器,设于所述风机的入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风机包括贯流风机。
可选地,所述贯流风机包括电机、叶轮和风机罩体,所述叶轮设于所述风机罩体内,所述电机设于所述风机罩体的外部,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预热隧道炉设备还包括:循环运行机构,部分地设于所述炉腔内,所述循环运行机构的运行轨迹在所述炉腔内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多次折返,并形成多个折返区域;多个托盘,分别与所述循环运行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托盘的工作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炉腔连通的透气孔。
可选地,每间隔一个所述折返区域设置一个所述热风组件,以在所述炉腔内形成穿过所述透气孔的热风循环区域。
可选地,所述托盘包括底板和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端板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收窄,且所述端板与所述循环运行机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热风组件设置在炉腔内,使得多个风机可沿第一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可以提高炉腔的受热均匀性。
2、热风通过多个分流通道进行分流,能够沿第一方向对风量进行均分。
3、通过结合轴流风机和第二导流罩,能够将循环风均匀分布在第一方向上。
4、通过第二导流罩的进风孔在圆形面上以相等的面积进行分割,第二导流罩的出风孔在方形面上以相同的面积分割,可以实现轴流风机出风孔的风被均匀分开。
5、第一导流罩在第二方向上由下向上的多个导流孔的孔径逐渐减小,第一导流罩的横截面的宽度成比例变化,可实现热风由下到上的均匀分布,而在第二方向上的多个导流孔的的孔径一致,可保证第一方向上的均匀排风。
6、通过上述的热风组件对炉腔进行加热,使得电芯能够均匀受热。
7、通过每两跨布设一组热风组件,每两跨形成一个加热区域,即高低压分区加热,可通过区域的温度检测实时反馈,以对风机及加热器的功率进行调整,可充分发挥加热器的热功率。
8、托盘的端板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形式,使得热风经过托盘的底板的透气孔孔后进一步被导流,使热风能够更集中地在电芯侧面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第二导流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第二导流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第二导流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第二导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再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热风循环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的预热隧道炉设备的托盘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预热隧道炉设备;1011、折返区域;1012、返折区域;100、热风组件;110、风机;120、过滤器;130、加热器;140、第一导流罩;141、罩体;1411第一导流板;1413、第二导流板;1415、侧板;143、导流孔; 150、第二导流罩;151、进风孔;153、出风孔;155、分流通道;157、分隔板;160、变径管道;161、分风孔;200、循环运行机构;300、托盘; 310、底板;320、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申请概述
在目前的热风式预热隧道炉中,电芯的传送装置采用上、下移动式传送电芯,为了保证生产效率,也会使得热风式预热隧道炉的占地面积增大,这就浪费了空间,也增加了隧道炉的建设成本。
另外,采用加热隧道炉来实现锂电池预热和烘烤时,一般都是采用热风式、接触式以及电磁感应式三种。在采用热风加热炉腔时,如何提高热能的利用率,也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预热隧道炉设备
如图1所示,预热隧道炉设备包括:炉腔101和热风组件100,热风组件100设于炉腔101内,热风组件100在第一方向X进行延伸,并在炉腔 101内形成热风循环。其中,热风组件100包括风机110和加热器130,风机110适于在第二方向Z出风,加热器130适于对炉腔101加热,以在炉腔101内形成热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Z之间形成夹角。
上述热风组件100可设置于炉腔101的底部,当热风组件100置于炉腔101内,风机110的出风口朝上进入炉腔101,热风从下到上流动,由于底部的温度较低,热风从下向上流动,当热空气到达顶部后,向左侧的低压区和右侧的低压区流动,再向下流动到更低的低压区,被风机110的入风口捕捉,形成热风循环。风机110位于循环的热风中,更有利于加快炉腔101内的热风循环,相比置于炉腔101的外部,更能够提高电芯受热的均匀性。同时,风机110将位于低压区的热风从风机110的入风口导入,并从风机110的出风口导出,也提高了热效率。第二方向Z可以看做为三维坐标中Z轴,也就是铅锤方向,第一方向X可以看做为三维坐标中的X 轴,为水平方向。显然,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Z可以垂直。
进一步地,风机110在炉腔101内沿第一方向X设置为多个,多个风机110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相互间隔进行设置,使得热风组件100在第一方向X上向炉腔101提供均匀的热风。
进一步地,加热器130设于风机110的出风口处,风机110将空气直接导向加热器130进行加热后形成热风,能够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热风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导流罩140,第一导流罩140包括罩体141,罩体141围合出具有开口的导流腔,导流腔朝向加热器130,罩体141上设有多个导流孔143。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的第一导流罩140只有一端具有敞口,使得经过加热器130加热后的热风能够从第一导流罩140的敞口进入到导流腔内,通过在第一导流罩140的罩体141上均布多个导流孔143,使得热风可以沿第二方向Z和第一方向X均匀布设。其中,多个导流孔143在第一方向X上的孔径相同,且相邻两个导流孔143之间的孔距相同,形成多个导流孔143沿第二方向均布的结构形式。多个导流孔143在第二方向Z的相邻两个导流孔143之间的孔距相同,形成多个导流孔143沿第二方向Z均布的结构形式。
风机110将空气吹向加热器130,加热器130对空气进行加热,形成热风,热风从导流腔的开口进入导流腔,导流腔对进入的热空气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热空气可以从罩体141上设置的导流孔143流向炉腔101,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流孔143可向炉腔101提供均匀的热风。
进一步地,沿第二方向Z,导流腔的横截面积从靠近加热器130到远离加热器130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少部分罩体141沿第二方向Z和第一方向X 均布有多个导流孔143,且沿第一方向X的多个导流孔143的孔径相同,沿第二方向Z的多个导流孔143的孔径逐渐变小。
上述的第一导流罩140由下向上,导流孔143的直径逐渐减小,与第一导流罩140的横截面从下到上逐渐收窄相适配,在第一方向X上,多个导流孔143的孔径是一致的,可保证第一方向X上的均匀排风。
更进一步地,在第二方向Z上,多个导流孔143的孔径与导流腔的横截面成正比例变化。
上述的多个导流孔143在第二方向Z上的孔径,与第一导流罩140从下到上的横截面成正比例变化,可实现由下到上的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罩体141包括:第一导流板1411、第二导流板1413和两个侧板1415,第二导流板1413与第一导流板1411连接,使得第一导流板1411与第二导流板1413形成夹角,两个侧板1415相对设置,并封堵第一导流板1411与第二导流板1413之间的间隙且形成具有一端敞口的导流腔。其中,第一导流板1411和第二导流板1413均沿第二方向Z 和第一方向X布设有多个导流孔143。
上述的第一导流罩140的导流腔形成从上到下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结构形式,也就是,第一导流板1411与第二导流板1413在顶部连接,一般可通过弧形板进行连接,第一导流板1411和第二导流板14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第一导流罩140可呈锥形或塔状结构。两个侧板1415相互平行,用于形成可一端敞口的导流腔。将多个导流孔143设置在第一导流板1411和第二导流板1413上,第一导流板1411与第二导流板1413均从顶部向下方且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上窄下宽的导流腔,可形成对导流腔内空气的压迫,从而使得热空气能够沿着第一导流板1411的内壁和第二导流板1413的内壁从下向上流动,从而能够及时从导流孔143流出导流腔。热风经过上部的第一导流罩140,可垂直于第一导流罩140的第一导流板 1411、第二导流板1413均匀地排出到炉腔内对炉腔进行加热。经过第一导流罩140的导流,热风垂直于导流罩140的第一导流板1411和第二导流板 1413均匀地排出到炉腔内。
进一步地,图4所示,风机110包括轴流风机110,热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罩150,第二导流罩150包括进风孔151和多个出风孔153,进风孔151与风机110的出风口连接,多个出风孔153分别朝向加热器130。其中,每个出风孔153与进风孔151之间形成一个分流通道155。
上述采用轴流风机110,多个分流通道155分别设于第二导流罩150内。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导流罩150包括罩壳,罩壳围合出一个腔体,该腔体的相对两端敞口,腔体内设有多个分隔板157,每个分隔板 157与罩壳的内侧壁连接,多个分隔板157将腔体分隔出多个分流通道155,以对进入第二导流罩150内的空气进行分流,对分流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可提高热风组件100提供的热风的均匀性,使得托盘300上放置的电芯能够受热更均匀。经过风机110循环从出风口排出,再通过多个分流通道155 进行分流,将循环风均匀分布在第一方向X上,使得该热风组件能够提高均匀的热风进行换热。
更进一步地,分流通道155的横截面积在第二方向Z上向靠近加热器 130的方向逐渐增大。
多个分流通道155沿第一方向X均布于风机110的出风口与加热器130 之间,在第二方向Z上,分流通道155的横截面积向靠近加热器130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热风可减缓进入加热器130的速度,如此,进入加热器 130的热风会加热充分。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Z形成夹角。
更进一步地,进风孔151为圆孔;和/或出风孔153为方孔。
如图7和图8所示,进风孔151为圆孔,出风孔153为方孔。可以理解为,第二导流罩150的罩壳的一端敞口为圆孔,另一端敞口为方孔,多个隔板对方孔和圆孔分别进行均分,以形成多个分流通道155。进风孔151 在圆形面上以相等的面积进行分割,出风孔153在方形面上以相同的面积进行分割,可以实现轴流风机110出口的风被均匀分开。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风机110包括轴流风机,热风组件100还包括:变径管道160,变径管道160的一端与风机110的入风口连接。其中,变径管道160在第一方向X上进行延伸,且向远离连接的风机110的方向的内径逐渐减小,变径管道160的侧壁上沿第一方向X设有多个分风口161,多个分风口161的内径与变径管道163的内径在第一方向X上成正比例变化。
上述的第一导流罩140的开口可设置在侧面上,使得离心风机还可以在第一导流罩140的端面进风,通过变径管道160和多个分风口161,可实现风量在第一方向X上的均匀分布,或通过变径网孔实现第一方向X上风的均匀分布。耐高温的离心风机110在第一方向X上均匀布置,可实现第一方向X上的风的均匀分布。在炉体的端面均分风量,风量通过变径管道 160在第一方向X上均匀排出。另外,利用无叶风扇原理,在第一方向X上实现风量均匀分布,同时可以提高热风的循环量。
更进一步地,热风组件100还包括:过滤器120,过滤器120朝向风机 110的入风口。
上述的过滤器120也可以呈网状,既过滤网。环境空气经过过滤器120 过滤后,可滤除一些杂质和不利于对电芯进行加热的气体,使得洁净空气进入风机110的入风口,可提高热风的洁净度。
进一步地,风机110包括贯流风机。
风经过收尘盒与过滤器120之间的缝隙通过过滤后进入风机110的入风口,贯流风机的内部设有可分流的通道,可分流的通道用于对从风机110 的入风口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分流后再从风机110的出风口出来,以实现对均分出风量,可朝向第二方向Z均匀吹风。
进一步地,贯流风机包括电机、叶轮和风机罩体,叶轮设于风机罩体内,电机设于风机罩体的外部,电机与叶轮连接。
上述的贯流风机通过将电机外置,可避免采用耐高温的电机。
更进一步地,加热器13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均匀分布的翅片加热管。
当加热器130中的翅片加热管在第一方向X上均匀布置,翅片加热管可呈直线型、U型、W型或蛇形,可保证在第一方向X上对循环风进行均匀加热。
如图2所示的第一导流罩140也称为塔型导流罩,另外,第一导流罩 140还可以采用管状的导流罩、梯形状的导流罩,以将热风倾斜向外排出,改变风向,使热风对电芯侧面集中加热。
进一步地,该热风组件还包括:过滤器120,过滤器120设于风机110 的入风口处。
上述的过滤器120也可以呈网状,既过滤网。风经过收尘盒与过滤器 120之间的缝隙通过过滤后进入风机110的入风口,经过风机110循环从风机110的出风口排出,再通过多个分流通道155进行分流,将循环风均匀分布在第一方向X上,使得该热风组件110能够提高均匀的热风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预热隧道炉设备还包括:循环运行机构200 和多个托盘300循环运行机构200部分地设于炉腔101内,循环运行机构 200的运行轨迹在炉腔101内在第二方向Z上多次折返,并形成多个折返区域1011,多个托盘300分别与循环运行机构200转动连接,托盘300的工作面上设有多个与炉腔101连通的透气孔。
上述的热风组件100可设置于炉腔101的底部,炉腔101设有相对的入料口和出料口,使得电芯能够通过入料口进入炉腔101,并通过出料口离开炉腔101。循环运行机构200的运行轨迹在炉腔101内多次折返并形成环形结构,多个托盘300分别与循环运行机构200转动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托盘300间隔设置。在第二方向Z上折返的循环运行过程中,托盘300的工作面始终朝向同一方向。每个托盘300的工作面上相互间隔依次设有多个电芯。第二方向Z可以为坐标轴的Z轴,可以理解为,第二方向Z为循环运行机构200的运行轨迹上、下折返的方向。
循环运行机构200通过多次折返,可形成蛇形。循环运行机构200通过多次折返并循环运行,使得托盘300也能够随着循环运行机构200折返并循环运行,因为从入料口到出料口之间是循环运行机构200循环运行的直线距离,可以理解为,托盘300从入料口运行至出料口。因此,托盘300 能够从入料口运行到出料口。当循环运行机构200上设置多个这样的托盘 300,每个托盘300上设置的多个电芯也能够从入料口运行到出料口。因此,折返次数越多,从入料口到出料口之间,待加热物体运行的路线也就越长,当热风组件100向炉腔提供热风,置于热风中的电芯,就这样在多次折返的过程中逐渐从入料口运行的出料口,这就提高了电芯相对运行的速度,增加了换热效率。
热空气可以从罩体141上设置的导流孔143流向托盘300,且热风穿过托盘300的底部的透气孔,从而可以对放置于托盘300上的电芯进行预热。同时,处于热风循环状态的热空气还从上到下对托盘300上的电芯进行预热,因此,可以提高电芯的受热效率。
风机110的出风口朝上进入炉腔101,热风从下到上流动,由于底部的温度较低,热风从下向上流动,从而可以穿过托盘300的透气孔,以对放置于托盘300上的电芯进行加热。当热空气到达顶部后,向左侧的低压区和右侧的低压区流动,再向下流动到更低的低压区,被风机110的入风口捕捉,形成热风循环。
上述的折返区域1011具体可以理解为,循环运行机构200的上升轨迹和下降轨迹围合出的区域,为折返区域1011。而循环运行机构200的下降轨迹与上升轨迹围合出的区域为返折区域1012,返折区域1012与炉腔101 的顶部连通。折返区域1011与炉腔101的底部连通,当热风组件100设置于炉腔101的底部,热风组件100首先通过第一导流罩140向折返区域1011 的两侧的托盘300吹热风,热风从托盘300的底部的透气孔穿过。
进一步地,每间隔一个折返区域1011设置一个热风组件100,以在炉腔101内形成穿过透气孔的热风循环区域。
上述的热风组件100在蛇形的预热炉中,间隔1跨轨迹布置一排风机 110,使每两跨形成一个加热区域,即高低压分区加热,通过区域的温度检测实时反馈对风机110及加热器130的功率进行调整,可充分发挥加热器 130的热功率。
另外,由于循环运行机构200以上、下多次折返并迂回前进的运行形式运送电芯,充分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了隧道炉的建设成本。
更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托盘300包括底板310和端板320,两个端板320分别一一对应设于底板310的相对两端,端板320向远离底板310 的方向逐渐收窄,且端板320与循环运行机构200转动连接。
上述的端板320呈“八”字型,使得上窄下宽的端板320可进一步对风向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受热效率。
循环运行机构200在第一导流罩140的两侧以“八”字型的方式布置,使得第一导流罩140排出的热风可均匀分布在每排电芯上,使该“八”字型上的每排电芯的侧面都可以迎面受热。托盘300的端部上窄下宽,呈“八”字,热风经过设置在底板310的透气孔被端板320进一步导流,让热风更集中地在电芯侧面进行热交换。上述的第一导流板1411和第二导流板1413 从下到上导流孔143的孔径逐渐减小,与第一导流罩140的横截面的宽度成比例变化,可实现由下到上的均匀分布。
预热隧道炉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1风机110先将冷风鼓到过滤器120内,经过过滤器120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在通过风机110鼓到加热器130上,冷风通过加热器130的加热,洁净的热风进入工作腔。
3热风从下到上流动,由于底部的温度较低,热风到达顶部后向左侧低压区流动,再向下流动到更低的低压区,再向右被风机110的入风口捕捉,经过过滤器120的过滤后进入风机110,再流经加热器130,形成热风循环。
本实用新型中的热风组件也可适用于其它形式的预热隧道炉,通过使用轴流风机110或者贯流风机110使单排电芯在第一方向X上,即一条直线上的单位迎风面上的风量相同。轴流风机110需要配合使用均布导流罩,贯流风机110本身的特性可以保证轴向风量均匀分布。蛇形隧道炉的输送轨迹设置成了“八”字型,可增大电芯侧面的受热面积。通过相应地设置塔型导流罩,同时电芯托盘的侧边设置对称的“八”字型的端板320,相比现有技术中只采用单一的网孔平板,使得电芯的侧面加热效率不高,上窄下宽的端部可进一步对风向进行导流。
根据上述描述,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充分利用电芯的热传导特性,加大了电芯侧面的迎风量,提高了电芯的受热效率。
2、利用轴流风机、贯流风机的特性,使单排电芯的受热均匀性更高。
3、电芯的输送轨迹在炉腔内呈上下多次折返,提高了电芯的侧面迎风量。
4、不同形式的导流罩,可对风量进行均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腔(101);
热风组件(100),设于所述炉腔(101)内,所述热风组件(100)在第一方向(X)进行延伸,并在所述炉腔(101)内形成热风循环;
其中,所述热风组件(100)包括风机(110)和加热器(130),所述风机(110)适于在第二方向(Z)出风,所述加热器(130)适于对所述炉腔(101)加热,以在所述炉腔(101)内形成热风,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Z)之间形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100)还包括:
第一导流罩(140),包括罩体(141),所述罩体(141)围合出具有开口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朝向所述加热器(130),所述罩体(141)上设有多个导流孔(1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Z),所述导流腔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加热器(130)到远离所述加热器(130)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少部分所述罩体(141)沿所述第二方向(Z)和第一方向(X)均布有多个所述导流孔(143),且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多个所述导流孔(143)的孔径相同,沿所述第二方向(Z)的多个所述导流孔(143)的孔径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Z)上,多个所述导流孔(143)的孔径与所述导流腔的横截面成正比例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41)包括:
第一导流板(1411);
第二导流板(1413),与所述第一导流板(141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导流板(1411)与所述第二导流板(1413)形成夹角;
两个侧板(1415),相对设置,并封堵所述第一导流板(1411)与所述第二导流板(1413)之间的间隙且形成具有一端敞口的所述导流腔;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141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1413)均沿所述第二方向(Z)和所述第一方向(X)布设有多个所述导流孔(143)。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10)包括轴流风机,所述热风组件(100)还包括:
第二导流罩(150),包括进风孔(151)和多个出风孔(153),所述进风孔(151)与所述风机(110)的出风口连接,多个所述出风孔(153)分别朝向所述加热器(130);
其中,每个所述出风孔(153)与所述进风孔(151)之间形成一个分流通道(155),多个所述分流通道(155)沿第一方向(X)均布于所述风机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加热器(1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155)的横截面积在所述第二方向(Z)上向靠近所述加热器(130)的方向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151)为圆孔;和/或所述出风孔(153)为方孔。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10)包括轴流风机,所述热风组件(100)还包括:
变径管道(160),一端与所述风机(110)的入风口连接;
其中,所述变径管道(160)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进行延伸,且向远离连接的所述风机(110)的方向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变径管道(160)的侧壁上沿所述第一方向(X)设有多个分风口(161),多个所述分风口(161)的内径与所述变径管道(160)的内径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成正比例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10)在所述炉腔(101)内沿所述第一方向(X)设置为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30)设于所述风机(110)的出风口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100)还包括:
过滤器(120),设于所述风机(110)的入风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10)包括贯流风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包括电机、叶轮和风机罩体,所述叶轮设于所述风机罩体内,所述电机设于所述风机罩体的外部,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运行机构(200),部分地设于所述炉腔(101)内,所述循环运行机构(200)的运行轨迹在所述炉腔(101)内在所述第二方向(Z)上多次折返,并形成多个折返区域(1011);
多个托盘(300),分别与所述循环运行机构(200)转动连接,所述托盘(300)的工作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炉腔(101)连通的透气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每间隔一个所述折返区域(1011)设置一个所述热风组件(100),以在所述炉腔(101)内形成穿过所述透气孔的热风循环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预热隧道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300)包括底板(310)和端板(320),两个所述端板(320)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底板(310)的相对两端,所述端板(320)向远离所述底板(310)的方向逐渐收窄,且所述端板(320)与所述循环运行机构(200)转动连接。
CN202221455803.2U 2022-06-09 2022-06-09 预热隧道炉设备 Active CN217785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5803.2U CN217785794U (zh) 2022-06-09 2022-06-09 预热隧道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5803.2U CN217785794U (zh) 2022-06-09 2022-06-09 预热隧道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5794U true CN217785794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5803.2U Active CN217785794U (zh) 2022-06-09 2022-06-09 预热隧道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5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1264A (zh)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4501317A (zh) 双向吸风式空调器室外换热结构
CN212409092U (zh) 燃气设备
CN101501434B (zh) 热风炉模块和热风炉
CN110587875B (zh)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101468365B (zh) 导风装置和采用该导风装置的工件冷却装置
CN107726823A (zh) 一种高效的稻谷烘干机
CN217785794U (zh) 预热隧道炉设备
CN214361534U (zh) 一种真空高压气淬炉
CN210850991U (zh)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210802044U (zh) 废钢输送机
CN209260148U (zh) 一种真空气淬炉之气冷系统
CN211953589U (zh) 热处理设备
CN110057094B (zh) 一种预热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
CN111351337A (zh) 热处理设备
CN219880475U (zh) 涂布烘箱及涂布设备
CN217275630U (zh) 一种预热器撒料板改进装置
CN215465825U (zh) 一种铝钎焊循环风和热烟气混合的干燥炉装置
CN214250537U (zh) 固化炉
CN213407760U (zh) 具有热风分布优化功能的喷雾干燥机
CN217517013U (zh) 一种高温常压气氛炉强制对流装置
CN210850992U (zh) 烘箱装置及平衡集流导风机构
CN220239155U (zh) 一种烤炉
CN214181861U (zh) 一种nmp回收系统
CN209061100U (zh) 辐射室及转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