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3997U - 一种吸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3997U
CN217783997U CN202222213590.9U CN202222213590U CN217783997U CN 217783997 U CN217783997 U CN 217783997U CN 202222213590 U CN202222213590 U CN 202222213590U CN 217783997 U CN217783997 U CN 217783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pressing plate
hole
cover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35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国辉
任峻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zhou Liangjie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zhou Liangjie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zhou Liangjie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zhou Liangjie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35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3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3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3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盘,包括盘体、骨架和盘罩,所述盘体包覆在骨架上,在所述骨架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穿出盘体背面,在所述盘罩中心设有定位孔,盘罩通过定位孔套设在连接部且罩覆在盘体背面,所述连接部与骨架一体成型,还包括承接件,所述连接部包括矩形凸起,在所述矩形凸起顶部向两侧均伸出有卡接沿,在所述承接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逐渐收窄的趋势,在连接孔的最窄端两侧设有支撑面,所述矩形凸起可由连接孔的大端逐渐插入连接孔的窄端。该吸盘连接方式简单、快捷,连接可靠性高,同时盘罩和骨架回弹力适宜,盘体真空度高、吸附力大,盘体边缘不易产生翘边,吸盘固定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吸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吸盘。
背景技术
吸盘是通过按压将内部空气排走而形成真空腔,利用内外压差固定在基面上的家居用品,通常是吸附在墙面、柜面等处用于悬挂物品。现在普遍使用的一种吸盘的盘体由骨架包胶而成,在盘体外设有盘罩,盘体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带有承接部的挂钩、置物架、拖把桶等物品,将挂钩、置物架、拖把桶等物品的承接部安装在连接部上,使挂钩、置物架、拖把桶等物品实现悬挂固定。这种吸盘的骨架对其上的包胶层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骨架能够传导受力而将包胶层内的空气排出,同时将盘体的包胶层挤压贴紧在基面上。使用时,将吸盘放在基面上,盘体底面朝向基面,然后按压挂钩等连接件,连接件顶压盘罩,盘罩压紧盘体,使盘罩和骨架产生内凹的变形,将盘体内的空气排出,随后盘罩和骨架在变形力作用下回弹,盘体的底部被向上拉起形成真空腔,盘体的底面中心部和基面之间产生真空,盘体的底面边缘与基面贴合对真空腔起到封闭作用,从而使吸盘吸附在基面上。盘罩和骨架的支撑力过小,虽然盘体变形更为轻松,但盘体内的气体排出时间迅速缩短,可能导致盘体内的气体不能排净;盘罩和骨架支撑力、回弹力过大,盘体固定所需的压迫力增大,导致吸盘不易吸附在基面上,同时还会对吸附在基面上的盘体产生较大的剥离作用,影响盘体与基面紧密贴合程度。除此之外,近似碗形或盘形的盘罩尺寸、形状与盘体相同的设计,这就使得盘罩在实际使用时,盘体中心及边缘的空气还没充分排净,盘罩边缘便在下压力作用下压住盘体边缘,导致盘体边缘排空进一步受阻,间接影响吸盘吸附力。
例如,发明专利CN104956100B公开了一种碗形骨架真空吸盘,包括骨架、吸盘体、下盘罩、连接杆等,该吸盘吸附力较强,但是,该吸盘的骨架被分割成多个压片,而且每个压片的分隔缝贯通至中心点,这样在下压时骨架对包胶层边缘即盘体边缘传递的压力较弱,骨架支撑力、回弹力过小,盘体的底部被向上拉起形成的真空腔较小,真空腔的真空度低,吸附力就小。另外,现有的连接部和承接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将承接部垂直按压入与之配合的连接部,使连接部弹性卡住承接部,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快速,但连接的可靠性不高,承接部可能从连接部脱落;第二种是承接部与连接部螺纹配合,这种连接方式可靠性高,但操作略显繁琐;第三种是铰接,但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置物架、拖把桶等避免旋转的物品,适用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盘,该吸盘连接方式简单、快捷,连接可靠性高,同时盘罩和骨架回弹力适宜,盘体真空度高、吸附力大,盘体边缘不易产生翘边,吸盘固定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盘,包括盘体、骨架和盘罩,所述盘体包覆在骨架上,在所述骨架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穿出盘体背面,在所述盘罩中心设有定位孔,盘罩通过定位孔套设在连接部且罩覆在盘体背面,所述连接部与骨架一体成型,还包括承接件,所述连接部包括矩形凸起,在所述矩形凸起顶部向两侧均伸出有卡接沿,在所述承接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逐渐收窄的趋势,在连接孔的最窄端两侧设有支撑面,所述矩形凸起可由连接孔的大端逐渐插入连接孔的窄端,在矩形凸起逐渐插入连接孔的窄端时,两卡接沿与连接孔发生挤压进而使两卡接沿和/或连接孔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两卡接沿通过连接孔的最窄端并卡接在两支撑面上。
优选的,所述盘体内壁基本呈圆锥形,所述骨架内壁基本呈圆锥形。
优选的,沿所述矩形凸起横向设有通孔,通孔延展方向与卡接沿平行,沿所述矩形凸起纵向设有盲孔,沿所述卡接沿顶部边缘设有斜坡。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低于承接件顶面,当两卡接沿卡接在两支撑面上时,连接部顶端不超过承接件顶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纵向贯穿承接件,在所述承接件两侧设有第一卡槽。
优选的,两所述第一卡槽底部间距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连接孔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承接件另外两相对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互贯通,由所述第一卡槽两端至中心,两第一卡槽底部间距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优选的,还包括保护罩,所述承接件与保护罩一体成型,所述保护罩可罩覆住承接件、盘体和盘罩。
优选的,所述保护罩与挂钩相连。
优选的,所述骨架的边缘被均匀分割成若干个压片,相邻两个压片之间设有分隔缝,在骨架近外边缘侧还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封闭孔。
优选的,每个所述压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封闭孔,并且封闭孔呈一字型或弧型,在所述连接部的周围呈辐射状设有条形缝,分隔缝与条形缝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分隔缝呈一字型或弧型,所述条形缝为一字型。
优选的,在所述骨架上还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第一凸起,并且第一凸起设置在近骨架边缘侧。
优选的,所述盘罩包括定位凸台、基本呈环状的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所述定位凸台、第一压板部、第二压板部一体成型,定位凸台设置在盘罩本体中心,定位凸台外侧、第一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由内向外顺次衔接并且定位凸台凸出第一压板部,第一压板部高于第二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第一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第二压板部高度由近第一压板部至远第一压板部逐渐降低,在定位凸台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盘罩内侧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第二压板部内侧边缘,并且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凸起内侧。
优选的,在所述盘罩上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长孔,每个长孔均同时设置在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板部上的长孔部分尺寸大于设置在第一压板部上的长孔部分尺寸,所述盘体边缘凸出第二压板部外边缘。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第三压板部一体成型,第三压板部与第二压板部外边缘衔接,所述第三压板部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平面结构,所述第三压板部凸出盘体外边缘。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为圆形,所述第一压板部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平面结构,第二压板部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弧面结构或者是环形锥面结构,所述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一转折线,第二压板部和第三压板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二转折线,所述盘罩本体厚度为0.6mm-1.2mm,骨架厚度为0.6mm-1.2mm,第一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5mm,同时不超过10mm,第三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3mm。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基本呈矩形,在定位孔的四个直角上均设有向定位孔内部延伸的第一直形部和第二直形部,第一直形部和第二直形部形成直角。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盘体背侧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在近盘体边缘侧,并且第一凸起设置在凹陷部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呈圆锥形的骨架和盘体内壁较以往的碗形结构,骨架中心和盘体中心的回弹力进一步加强,盘体的底部被向上拉起形成的真空腔更大,真空腔的真空度高,盘体吸附力更大。骨架近外边缘侧环形阵列的弧型封闭孔使得骨架在包胶时,盘体可以穿过该封闭孔并固定在骨架上,封闭孔的各侧壁对近骨架外边缘侧的盘体起到轴向和径向的阻挡作用,避免盘体从骨架外边缘脱离或发生位移。通过在承接件上设置具有逐渐收窄趋势的连接,并在连接孔的最窄端两侧设置支撑面,使得矩形凸起逐渐插入承接件时,两卡接沿与连接孔发生相互挤压进而使两卡接沿和/或连接孔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两卡接沿通过连接孔的最窄端,随后两卡接沿和/或连接孔恢复弹性形变,两卡接沿卡接在两支撑面上,由于连接孔的最窄端小于两卡接沿尺寸,因此连接孔的最窄端和两支撑面与两卡接沿之间形成相互限位,两卡接沿不会由连接孔的窄端脱落,承接件也不会从连接部上脱落,连接可靠性高。斜坡、通孔和盲孔的设置使得两卡接沿与连接孔发生相互挤压时,卡接沿柔性更大,更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承接件可以更省力、便捷的与连接部连接。承接件、保护罩一体成型,并且保护罩可罩覆住盘体和盘罩,使得承接件、保护罩强度增大并且保护罩可以起到避免外力直接碰撞盘体和盘罩的作用,防止盘体和盘罩因外力碰撞导致的脱落。由于定位凸台凸出第一压板部形成两级平面差,使得定位凸台与第一压板部之间形成两级回弹趋势,并且第一压板部高于第二压板部,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衔接处形成第一转折线,使得第一压板部与第二压板部之间形成两级回弹趋势,第一压板部的平面结构使得第一压板部既可以轻松的实现下凹,又起到多级蓄能回弹的效果,进一步增大本盘罩的回弹力同时进一步延长盘体中心的空气排空时间。长孔同时设置在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上更利于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的内凹变形力和回弹变形力调整。第二凸起是设置在第二压板部内侧边缘,盘体边缘凸出第二压板部外边缘,因此第二凸起的下压力并不是直接作用在盘体边缘,而是经过多级下压使盘体内部空气排空后再压住盘体逐渐与基面贴合的位置附近并对盘体提供均匀、持续的下压力,因此盘体的空气排空程度更高,真空度更高,吸附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吸盘装配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吸盘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吸盘分解状态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承接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吸盘第二种实施方式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吸盘第二种实施方式分解状态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为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骨架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骨架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盘罩第二种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11为盘罩第二种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吸盘装配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吸盘另一实施方式装配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吸盘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吸盘包括盘体1、骨架2和盘罩3,其中盘体1包覆在骨架2上,在骨架2上设有凸出盘体1的连接部4,在盘罩3中心设有定位孔31,盘罩3通过定位孔31套设在连接部4且罩覆在盘体1背面,连接部4与骨架2一体成型,盘体1内壁和骨架2内壁均基本呈圆锥形,盘罩3厚度为0.6mm-1.2mm,骨架2厚度为0.6mm-1.2mm。也就是骨架1和盘罩3截面均呈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并且三角形的尖角处正好位于骨架的中心和盘罩中心,较以往的碗形结构,三角形的尖角回弹力更强,骨架中心和盘罩中心的回弹力更强,因此盘体的底部被向上拉起形成的真空腔更大,真空腔的真空度高,盘体吸附力更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吸盘还包括承接件5,连接部4包括矩形凸起41,在矩形凸起41顶部向两侧伸出有卡接沿42,沿两卡接沿42顶部边缘设有斜坡43,卡接沿42厚度由近矩形凸起41侧至远矩形凸起41侧逐渐变小。沿承接件5纵向中心线设有连接孔51,连接孔51具有逐渐收窄的趋势,并且在连接孔51的最窄端两侧设有支撑面52,连接孔51的截面也呈矩形,并且矩形凸起41可由连接孔51的大端逐渐插入承接件5内部即连接孔51窄端。在矩形凸起41逐渐插入承接件5时,两卡接沿42与连接孔51内壁发生挤压进而使两卡接沿42和/或连接孔51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两卡接沿42通过连接孔51的最窄端,随后两卡接沿42和/或连接孔51恢复弹性形变,两卡接沿42便卡接在两支撑面52上。由于连接孔51的最窄端小于两卡接沿42尺寸,因此连接孔51的最窄端和两支撑面52与两卡接沿42之间形成相互限位,两卡接沿42不会由连接孔51的窄端脱落,承接件5也不会从连接部4上脱落,连接可靠性高。仅将承接件5的连接孔51大端套在连接部4上,再对承接件5施加竖直方向的压力,便实现了承接件5和连接部4的可靠连接,操作简单、快捷。通过在承接件5两侧面设置第一卡槽53,实现承挂物(附图未示出)通过第一卡槽53挂接、固定在承接件5上,便实现了承挂物通过盘体固定在基面上。承挂物可以是挂钩、拖把桶、垃圾桶、置物架中的任意一种,应用范围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沿矩形凸起41中心横向设有通孔44,并且通孔44延展方向与卡接沿42平行,同时沿矩形凸起41中心纵向设有盲孔45,通孔、盲孔配合斜坡使得两卡接沿42与连接孔发生相互挤压时,卡接沿42柔性更大,更易发生弹性变形,卡接沿42更易向矩形凸起41中心靠拢,从而使承接件5可以更省力、便捷的与连接部4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孔51纵向贯穿承接件5,使得连接孔与两卡接沿42发生相互挤压时,连接孔柔性更大,更易发生朝向连接孔外侧的弹性变形。进一步的,支撑面52低于承接件5顶面,并且当两卡接沿42卡接在两支撑面52上时,连接部4顶端不超过承接件5顶面,防止连接部4过高,影响后续承挂物与承接件5的连接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承接件5另外两相对侧均设有第二卡槽54,并且第一卡槽53与第二卡槽54相互贯通,进一步增大承挂物与承接件5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第一卡槽底部间距L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因此承挂物在通过第一卡槽53固定在承接件上时,承挂物与两第一卡槽底面之间由间隙配合逐渐形成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加承挂物与承接件之间固定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这种变化趋势更利于承接件的脱模。进一步的,由第一卡槽两端至中心,两第一卡槽53底部间距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见图14)又使得承挂物无论由第一卡槽两端中的任一端配合均可以实现承挂物与两第一卡槽底面之间由间隙配合逐渐形成过盈配合,使承挂物稳固的固定在承接件上,进一步增加承挂物与承接件5连接的便捷性,省去了方向判别的时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吸盘还包括保护罩7,并且承接件5与保护罩7一体成型,保护罩7可罩覆住承接件、盘体1和盘罩3,起到避免外力直接碰撞盘体和盘罩的作用,防止盘体和盘罩因外力碰撞导致的脱落。承接件5与挂钩6相连或者直接与挂钩6一体成型,使得承接件5、挂钩6强度进一步增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骨架2的边缘被均匀分割成多个压片21,相邻两个压片21之间设有分隔缝22,骨架2近外边缘侧设有多个环形阵列的封闭孔23。各个分隔缝22呈同一弧度的弧形,整体均匀划一,使得在骨架2被下压时,压片21也被压下并同时产生一个顺着弧形线的转动趋势,对包裹在骨架外的盘体进行旋转扩展地压缩,使骨架和盘体更舒展,与基面贴合更紧密,盘体内部向外排除气体后形成的真空腔密封更好,最终使吸盘更不易脱落,同时对骨架下压变形提供空间。封闭孔23使得骨架在包胶时,胶体可以纵向穿过该封闭孔并包覆、固定在骨架上,封闭孔23的各侧壁对近骨架外边缘侧的盘体起到径向的阻挡作用,配合压片的轴向阻挡作用,避免盘体从骨架外边缘脱离或发生位移。弧型或一字型的封闭孔23更进一步延展了该径向的阻挡面积和阻挡作用效果。并且每个压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封闭孔,充分保证每个压片21均有上述的径向的阻挡效果,每个压片21上包覆的盘体均不会与骨架边缘发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在骨架2上还设有多个环形阵列的第一凸起24,第一凸起24呈顶部为球面的圆柱形,并且第一凸起24设置在近骨架边缘侧,第一凸起24在包胶后会露出盘体而与盘罩相接触,用于承受盘罩下压的力,并传递给骨架,使骨架更好地被下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部4的周围呈辐射状设有多条条形缝25,分隔缝22与条形缝25之间留有间隔。条形缝25为一字型并且并且相邻两条形缝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封闭孔、分隔缝数量一一对应。这就避免了从骨架中心分割出一条条压片从而使压片根部过窄而受力和传力较弱,导致骨架支撑力、回弹力过小的弊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盘罩3包括定位凸台32、基本呈环状的第一压板部33和第二压板部34,定位凸台32、第一压板部33、第二压板部34一体成型,定位凸台32设置在盘罩3中心位置,在定位凸台32上设有定位孔31,盘罩通过该定位孔固定在骨架上,定位凸台32为圆形,其外侧与第一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由内向外顺次衔接并且定位凸台32凸出第一压板部33,形成两级平面高度差,使得定位凸台32与第一压板部33之间形成两级回弹趋势。第一压板部高于第二压板部,在第一压板部33和第二压板部34的衔接处形成第一转折线35,使得第一压板部33与第二压板部34之间形成两级回弹趋势,配合定位凸台32与第一压板部33之间形成的两级回弹趋势以及第一压板部33的环形平面结构,使得第一压板部33既可以轻松的实现下凹,又起到多级蓄能回弹的效果,进一步增大盘罩的回弹力同时进一步延长盘体中心的空气排空时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板部34的横截面宽度大于第一压板部33的横截面宽度,第二压板部34高度由近第一压板部至远第一压板部逐渐降低,因为当盘罩安装在吸盘背侧使用时,第二压板部的远第一压板部侧正好对应盘体逐渐与基面贴合的位置,因此当盘罩受到向下的按压力后,第二压板部对盘体的接触面积更大,第二压板部对盘体的反向回弹力减弱,因此盘体也就不易因第二压板部的回弹力导致翘边。进一步的,在盘罩上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长孔36,每个长孔36均同时设置在第一压板部33和第二压板部34上,设置在第二压板部34上的长孔部分尺寸大于设置在第一压板部33上的长孔部分尺寸,这就更利于第一压板部33和第二压板部34的内凹变形力和回弹变形力平衡调整,进一步减弱了盘罩对盘体近边缘的反向回弹力,避免第二压板部的回弹力导致翘边,回弹力更适宜。进一步的,盘体边缘凸出第二压板部34外边缘,并且在盘罩内侧还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第二凸起37,第二凸起37设置在第二压板部34内侧边缘,因此第二凸起37的下压力并不是直接作用在盘体边缘,而是在经过多级下压使盘体内部空气排空后再压住盘体逐渐与基面贴合的位置附近并与盘体背侧接触对盘体提供均匀、持续的下压力,因此盘体的空气排空程度更高,真空度更高,吸附力更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吸盘盘罩还包括第三压板部38,第二压板部34、第三压板部38一体成型,第三压板部38与第二压板部34外边缘衔接,形成第二转折线381,第三压板部38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平面结构,也不是以往的弧形或碗形结构,因此第三压板部38就不易对盘体边缘施加压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压板部38凸出盘体外边缘,并且第三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3mm。凸出盘体外边缘的第三压板部38可以有效避免盘体在外力碰撞下,引起的盘体边缘翘边,吸盘固定可靠性大大提高。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压板部33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平面结构,第二压板部34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弧面结构或者是环形锥面结构,使得第二压板部34高度由近第一压板部至远第一压板部逐渐降低,提供一个与盘体逐渐接触的下压力和回弹力。进一步的,盘罩本体厚度为0.6mm-1.2mm,防止盘罩回弹力过小或过大导致吸盘不易被轻松的固定,或对盘体产生较大的剥离作用,影响盘体与基面紧密贴合程度。将第一压板部33的横截面宽度称为D,经大量试验总结,当D大于5mm,同时不超过10mm时,第一压板部33可以起到明显的多级蓄能回弹的效果并且本压片内凹变形的下压力并不会明显增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定位孔31基本呈矩形,在定位孔31的四个直角上均设有向定位孔内部延伸的第一直形部311和第二直形部312,每组第一直形部311和第二直形部312形成直角,四组第一直形部311和第二直形部312两两对称设置,进一步贴合骨架上设置的连接部形状。卡接沿42横向延展长度小于矩形凸起41,这样连接部4的横截面就会呈现出具有四个小缺口的矩形,四组第一直形部311和第二直形部312恰好弥补了这四个小缺口的空间,即定位孔31的其中两相对边与矩形凸起的两相对侧边配合,定位孔31的另外两相对边与两卡接沿42相配合,四个第一直形部恰好与矩形凸起的另外两相对边配合,使得压片被精准、可靠的定位在骨架上,并且不会发生横向或径向晃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盘体1背侧设有多个环形阵列的凹陷部11,凹陷部11设置在近盘体边缘侧,凹陷部截面呈圆形,底部呈球面型并且开至骨架2背侧。利于骨架2注塑盘体1时对骨架背侧设置多个环状阵列的外界支撑点。这样由骨架内侧注塑胶体时,环状阵列的支撑点就可以均匀的支撑住骨架2最易变形的边缘,避免骨架2因注塑压力引起变形进而导致骨架内侧、背侧的胶体厚度不一致。进一步的,第一凸起设置在凹陷部11内侧,这样由骨架内侧注塑胶体时,第一凸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骨架作用,使得骨架的支撑点进一步均匀、分散,胶体厚度更为均匀。
上述技术方案中,仅将承接件5的连接孔51大端套在连接部4上,再对承接件5施加竖直方向的压力,使矩形凸起41逐渐插入承接件5,两卡接沿42与连接孔51内壁发生挤压进而使两卡接沿42和/或连接孔51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两卡接沿42通过连接孔51的最窄端,随后两卡接沿42和/或连接孔51恢复弹性形变,两卡接沿42便卡接在两支撑面52上,便实现了承接件5和盘体的可靠连接,操作简单、快捷。盘罩在多级平面高度差和长孔作用下轻松的实现下凹,使盘罩和骨架产生内凹的变形,有利于延长盘体的排空时间,将盘体内的空气排净。随后盘罩在多级蓄能回弹作用以及骨架的变形力作用下回弹,骨架和盘体的底部被向上拉起形成真空腔,盘体的底面中心部和基面之间产生真空,盘体的底面边缘与基面贴合对真空腔起到封闭作用,从而使得吸盘吸附在基面上。撤回下压力后,由于第二凸起还对盘体提供均匀、持续的下压力,进一步避免了吸盘在外力碰撞下,引起的盘体边缘翘边,吸盘固定可靠性大大提高。承挂物无论由第一卡槽两端中的任一端配合均可以实现承挂物与两第一卡槽底面之间由间隙配合逐渐形成过盈配合,使承挂物稳固的固定在承接件上,承挂物与承接件5连接便捷。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吸盘,包括盘体、骨架和盘罩,所述盘体包覆在骨架上,在所述骨架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穿出盘体背面,在所述盘罩中心设有定位孔,盘罩通过定位孔套设在连接部且罩覆在盘体背面,所述连接部与骨架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接件,所述连接部包括矩形凸起,在所述矩形凸起顶部向两侧均伸出有卡接沿,在所述承接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逐渐收窄的趋势,在连接孔的最窄端两侧设有支撑面,所述矩形凸起可由连接孔的大端逐渐插入连接孔的窄端,在矩形凸起逐渐插入连接孔的窄端时,两卡接沿与连接孔发生挤压进而使两卡接沿和/或连接孔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两卡接沿通过连接孔的最窄端并卡接在两支撑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内壁基本呈圆锥形,所述骨架内壁基本呈圆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矩形凸起横向设有通孔,通孔延展方向与卡接沿平行,沿所述矩形凸起纵向设有盲孔,沿所述卡接沿顶部边缘设有斜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低于承接件顶面,当两卡接沿卡接在两支撑面上时,连接部顶端不超过承接件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纵向贯穿承接件,在所述承接件两侧设有第一卡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卡槽底部间距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连接孔横截面为矩形,在所述承接件另外两相对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互贯通,由所述第一卡槽两端至中心,两第一卡槽底部间距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罩,所述承接件与保护罩一体成型,所述保护罩可罩覆住承接件、盘体和盘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与挂钩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边缘被均匀分割成若干个压片,相邻两个压片之间设有分隔缝,在骨架近外边缘侧还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封闭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封闭孔,并且封闭孔呈一字型或弧型,在所述连接部的周围呈辐射状设有条形缝,分隔缝与条形缝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分隔缝呈一字型或弧型,所述条形缝为一字型。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骨架上还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第一凸起,并且第一凸起设置在近骨架边缘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罩包括定位凸台、基本呈环状的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所述定位凸台、第一压板部、第二压板部一体成型,定位凸台设置在盘罩本体中心,定位凸台外侧、第一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由内向外顺次衔接并且定位凸台凸出第一压板部,第一压板部高于第二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第一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第二压板部高度由近第一压板部至远第一压板部逐渐降低,在定位凸台上设有定位孔,在所述盘罩内侧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位于第二压板部内侧边缘,并且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凸起内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罩上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长孔,每个长孔均同时设置在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板部上的长孔部分尺寸大于设置在第一压板部上的长孔部分尺寸,所述盘体边缘凸出第二压板部外边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压板部,第二压板部、第三压板部一体成型,第三压板部与第二压板部外边缘衔接,所述第三压板部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平面结构,所述第三压板部凸出盘体外边缘。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为圆形,所述第一压板部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平面结构,第二压板部自然状态时为环形弧面结构或者是环形锥面结构,所述第一压板部和第二压板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一转折线,第二压板部和第三压板部的衔接处形成第二转折线,所述盘罩本体厚度为0.6mm-1.2mm,骨架厚度为0.6mm-1.2mm,第一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5mm,同时不超过10mm,第三压板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3mm。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基本呈矩形,在定位孔的四个直角上均设有向定位孔内部延伸的第一直形部和第二直形部,第一直形部和第二直形部形成直角。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体背侧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在近盘体边缘侧,并且第一凸起设置在凹陷部内侧。
CN202222213590.9U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吸盘 Active CN217783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3590.9U CN217783997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吸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3590.9U CN217783997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吸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3997U true CN217783997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3590.9U Active CN217783997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吸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3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83997U (zh) 一种吸盘
WO2017012203A1 (zh) 一种吸附力强的吸盘
CN105179441A (zh) 一种吸附效果好的吸盘
CN218355627U (zh) 一种简易的吸盘挂钩
CN217783995U (zh) 一种吸盘压片
CN220748781U (zh) 一种黏性吸盘
CN217783996U (zh) 一种吸盘盘罩
CN217873734U (zh) 一种适用于吸盘的骨架
CN217898479U (zh) 一种吸盘连接结构
CN201177003Y (zh) 一种吸盘
CN209883847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门体及烹饪器具
CN217328066U (zh) 一种吸盘连接结构
CN209733659U (zh)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食品加工机
CN218408119U (zh) 一种吸盘盘体
CN216742406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19460909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18625015U (zh) 一种吸盘结构和吸盘
CN216742408U (zh) 一种吸盘骨架
CN217355182U (zh) 一种盘形吸盘骨架
CN205978026U (zh) 吸盘式板夹
CN216812490U (zh) 一种不易脱落的真空吸盘
CN216742407U (zh) 一种适用于吸盘的连接结构
CN215354034U (zh) 一种硫酸钡分离装置
CN217783994U (zh) 一种真空吸盘盘体
CN218325729U (zh) 一种真空吸盘挂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