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2985U - 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2985U
CN217782985U CN202221419701.5U CN202221419701U CN217782985U CN 217782985 U CN217782985 U CN 217782985U CN 202221419701 U CN202221419701 U CN 202221419701U CN 217782985 U CN217782985 U CN 217782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plate
extending direction
holes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197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稳
张遨宇
田国平
薛园
孙志成
曹岳
刘佼
来弈澎
田岳
代静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197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2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2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2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拼合成筒体,以便夹装受损的钢管,第一板和第二板适于与钢管相连且沿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钢管的受损部位位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第三板和第四板设在筒体上且沿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板与第一板相连且在筒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第四板和第二板相连且沿筒体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钢管塔是由钢管组成的格构式塔架,可以用来架空输电线路来支持导线和避雷线的支持结构,以使导线对地面、地物满足限距要求,并能承受导线、避雷线及本身的荷载及外荷载。
相关技术中,对于输电线路钢管塔受损(例如:局部锈蚀、开裂)的钢管构件,修补麻烦、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对于输电线路钢管塔受损的钢管构件,通常采用如下方式:直接替换受损构件。但是运行中的输电线路钢管塔,其杆件均处于受力状态,且在同一位置会有多根杆件连接在一起。若采用替换受损构件的方案,需要拆除多根受力杆件,会影响整个铁塔的受力性能和安全,且在施工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案,否则会造成倒塔事故,造成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或采用受损部位表面贴焊弧形钢板。但是采用在受损部位表面贴焊弧形钢板的方案,则存在焊接工作量大,弧形钢板焊接变形不能跟院钢管紧密贴合,焊接难度大的问题。或采用受损杆件附近新增受力杆件方案。但是采用在受损杆件附近新增受力杆件的方案,则会改变原有结构的传力体系,造成其他杆件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影响其他杆件的安全性,且同时新增受力杆件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可拼合成筒体,以便夹装受损的钢管;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适于与所述钢管相连且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钢管的受损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设在所述筒体上且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相连且在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和所述第二板相连且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设置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可对受损钢管修补,保证了受损钢管的使用性能,减小了修补受损钢管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二弧形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设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四通孔,多个第四通孔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扣合成套筒以夹装所述钢管,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角均为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所述第二夹板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板和多个第四支撑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多个所述第四支撑板设在所述第四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四支撑板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四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所述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的每一者为80mm-1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的每一者均相等,或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中的至少两者不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可设在所述钢管上,所述第二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可设在所述钢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设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子板设在所述第二夹板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四板包括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所述第三子板设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子板沿所述第一夹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子板与所述第三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四子板设在所述第二夹板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子板沿所述第二夹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子板与所述第四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焊接在所述钢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焊接在所述筒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的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加固装置100;
第一夹板1;第一弧形板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
第二夹板2;第二弧形板21;第三连接板22;第四连接板23;第三支撑板24;第四支撑板25;
第一板3;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
第二板4;
第三板5;第一子板51;第二子板52;
第四板6;第三子板;第四子板;
紧固件7;钢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第一板3、第二板4、第三板5和第四板6。
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可拼合成筒体,以便夹装受损的钢管8。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夹板1的长度和第二夹板2的长度均大于钢管8的受损长度,且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拼合成筒体,筒体的内周轮廓与钢管8的外周轮廓相匹配,例如:钢管8的外周轮廓为圆筒状,则筒体的内周轮廓也为圆筒状,且筒体的内周面的直径与钢管8外周面的直径相等,从而通过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夹装受损钢管8。
第一板3和第二板4适于与钢管8相连且沿钢管8的延伸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钢管8的受损部位位于第一板3和第二板4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板3和第二板4均固定在钢管8上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钢管8的受损部位设在第一板3和第二板4之间,且筒体也位于第一板3和第二板4之间。
第三板5和第四板6设在筒体上且沿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板5与第一板3相对设置,第三板5和第一板3相连且在筒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第四板6和第二板 4相连且在筒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三板5设在筒体的左端,第四板6设在筒体的右端,第三板5与第一板3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7 相连(螺栓或螺钉),第四板6与第二板4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7相连,从而将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安装在钢管8的受损部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固装置100,设置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第一板3、第二板4、第三板5和第四板6,避免了对受损钢管8的更换,也避免了大量的现场焊接工作,施工风险低、安全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包括第一弧形板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设在第一弧形板11的两侧,第一连接板12上设有多个贯穿第一连接板12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第一连接板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13上设有多个贯穿第二连接板13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沿第二连接板13 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12设在第一弧形板11的前侧,第二连接板13设在第一弧形板11的后侧,第一连接板1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第二连接板13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通孔。
第二夹板2包括第二弧形板21、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设在第二弧形板21的两侧,第三连接板22上设有多个贯穿第三连接板22的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沿第三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四连接板23上设有多个贯穿第四连接板23的第四通孔,多个第四通孔沿第四连接板2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扣合成套筒以夹装钢管8,第一连接板12和第三连接板22 通过紧固件7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通过紧固件 7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连接板22设在第二弧形板21的前侧,第四连接板23设在第二弧形板21的后侧,第三连接板2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通孔,第四连接板23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四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以便紧固件7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将第一连接板12和第三连接板22安装在一起,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以便紧固件7穿过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将第二连接板13和第四连接板23安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11的圆心角和第二弧形板21的圆心角均为180°。由此,方便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扣合在受损钢管8上,从而方便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14和多个第二支撑板15,多个第一支撑板14设在第一连接板12背离第三连接板22的一侧,多个第一支撑板14沿第一连接板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板14的一侧与第一弧形板11的外周面相连,多个第二支撑板15设在第二连接板13背离第四连接板23的一侧,多个第二支撑板15沿第二连接板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板15的一侧与第一弧形板11的外周面相连。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多个第一支撑板14设在第一连接板12上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板14的一侧与第一夹板1的外周面相连,多个第二支撑板 15设在第二连接板13上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支撑板15的一侧与第一夹板1的外周面相连。
第二夹板2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板24和多个第四支撑支撑板,多个第三支撑板24设在第三连接板22背离第一连接板12的一侧,多个第三支撑板24沿第三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三支撑板24的一侧与第二弧形板21的外周面相连,多个第四支撑板25设在第四连接板23背离第二连接板13的一侧,多个第四支撑板25沿第四连接板23 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四支撑板25的一侧与第二弧形板21的外周面相连。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多个第三支撑板24设在第三连接板22上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支撑板24的一侧与第二夹板2的外周面相连,多个第四支撑板25设在第四连接板23上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四支撑板25的一侧与第二夹板2的外周面相连,由此,通过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5对第一夹板1起到支撑作用,第三支撑板24和第四支撑板 25对第二夹板2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一连接板12和第三连接板22通过紧固件7相连时发生变形,或防止第二连接板13和第四连接板23通过紧固件7相连时发生变形,从而提高了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板14之间,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板15之间,至少一个第三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三支撑板 24之间,至少一个第四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四支撑板25之间。具体地,如图1-4所示,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一支撑板14交替布置,多个第二通孔和多个第二支撑板15交替布置,多个第三通孔和多个第三支撑板24交替布置,多个第四通孔和第四支撑板25交替布置,从而进一步防止第一连接板12和第三连接板22通过紧固件7相连时发生变形,或进一步防止第二连接板13和第四连接板23通过紧固件7相连时发生变形,使得第一支撑板 14、第二支撑板15、第三支撑板24和第四支撑板25的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14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板15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相邻的两个第三支撑板24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相邻的两个第四支撑板25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的每一者为80mm-120mm。具体地,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14沿左右方向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板15沿左右方向之间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相邻的两个第三支撑板24沿左右方向之间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相邻的两个第四支撑板25沿左右方向之间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且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的每一者的可以选用80mm、90mm、100mm、110mm、120mm等任一个,当间距过大,将导致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在安装时候发生形变,当间距过小,将导致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第三支撑板24和第四支撑板25的数量增加,导致加固装置100的加工制造成本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均相等。由此,保证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的力学性能,也提高了加固装置100的外观的协调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中的至少两者不等。具体地,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旋转,例如: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中的其中三个相等,或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其中两个相等,且与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另外两个不相等,或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其中两个相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另外两个相等,且其中两个和另外两个不等,或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均不相等,由此,提高了固定装置100的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3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均可设在钢管8上,第二板4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部分(图中未示意出)和第四部分(图中未示意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均可设在钢管8上。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圆心角为180°的半圆环形板,从而方便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安装在钢管8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5包括第一子板51和第二子板52,第一子板51设在第一夹板1的外周面上,第二子板52设在第二夹板2的外周面上,第一子板51与第一部分31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7相连,第二子板52与第二部分32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7相连。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子板51和第二子板52均为半圆环形板,第一子板51的内周面设在第一弧形板11的外周面上且与第一部分31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子板52的内周面设在第二弧形板21的外周面上且与第二部分3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子板51和第一部分31、第二子板52和第二部分32均通过紧固件7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板51、第二子板52、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的每一者均设有通孔,且第一子板51上的通孔和第一部分31上的通孔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以便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子板51上的通孔和第一部分31上的通孔以使第一子板51和第一部分31相连,且第二子板52上的通孔和第二部分32上的通孔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以便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子板52上的通孔和第二部分32上的通孔以使第二子板52和第二部分32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板6包括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第三子板设在第一夹板1的外周面上且与第一子板51沿第一夹板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子板与第三部分相对设置,第四子板设在第二夹板2的外周面上且与第二子板52沿第二夹板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紧固件7相连,第四子板与第四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7相连。具体地,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均为半圆环形板,第三子板的内周面设在第二弧形板11的外周面上且与第三部分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第四子板的内周面设在第二弧形板21的外周面上且与第四部分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第三子板和第三部分、第四子板和第四部分均通过紧固件7相连,由此,使得方便加固装置100的安装在受损钢管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子板、第三部分、第四子板和第四部分的每一者均设有通孔,且第三子板上的通孔和第三部分上的通孔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以便通过螺栓穿过第三子板上的通孔和第三部分上的通孔以使第三子板和第三部分相连,且第四子板上的通孔和第四部分上的通孔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以便通过螺栓穿过第四子板上的通孔和第四部分上的通孔以使第四子板和第四部分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3和第二板4焊接在钢管8的外周面上,第三板5和第四板6焊接在筒体上。由此,提高了第一板3、第二板4和钢管8的连接性能以及第三板5、第四板6和筒体的连接性能,也提高了加固装置100的刚度,提高了加固装置100的整体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可拼合成筒体,以便夹装受损的钢管;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适于与所述钢管相连且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钢管的受损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设在所述筒体上且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相连且在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板和所述第二板相连且沿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二弧形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设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板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四通孔,多个第四通孔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扣合成套筒以夹装所述钢管,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角均为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
所述第二夹板还包括多个第三支撑板和多个第四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多个所述第四支撑板设在所述第四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第四支撑板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外周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四通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的每一者为80mm-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的每一者均相等,或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中的至少两者不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可设在所述钢管上,
所述第二板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可设在所述钢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设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子板设在所述第二夹板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
所述第四板包括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所述第三子板设在所述第一夹板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子板沿所述第一夹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子板与所述第三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第四子板设在所述第二夹板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子板沿所述第二夹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子板与所述第四部分相对设置且通过紧固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焊接在所述钢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焊接在所述筒体上。
CN202221419701.5U 2022-06-08 2022-06-08 加固装置 Active CN217782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9701.5U CN217782985U (zh) 2022-06-08 2022-06-08 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9701.5U CN217782985U (zh) 2022-06-08 2022-06-08 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2985U true CN217782985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19701.5U Active CN217782985U (zh) 2022-06-08 2022-06-08 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2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2502B1 (en) Space frame support structure employing weld-free, single-cast structural connectors for highway signs
CN217782985U (zh) 加固装置
CN209954603U (zh) 一种大口径pccp管道安装器
CN214579301U (zh) 管道固定装置
JP2012017577A (ja) 鉄骨部材の固定構造
CN216842550U (zh) 一种装配式承重支吊架连接结构及支吊架系统
CN214580414U (zh) 止荡壁组件与液化气罐
CN109339347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筋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7381953U (zh) 一种梁夹和支吊架
CN219261829U (zh) 塔材的加固装置
CN219697226U (zh) 电缆支架
CN220540581U (zh) 一种管路弯头减振装置
CN219365521U (zh) 夹具式角钢塔塔柱加固装置
CN217130609U (zh) 一种不易变形的不锈钢管
CN219635131U (zh) 管线束支架和车辆
CN217078840U (zh) 一种组装式电缆管井的地脚连接结构
CN215167901U (zh) 一种新型防护网片卡扣连接件
CN213331124U (zh) 一种波纹钢板或其他异型钢板的法兰连接加强结构
CN220080897U (zh) 角钢塔的塔柱的加固支柱结构
CN220673699U (zh) 一种连接装置和光伏阵列
CN220416493U (zh) 耐弯曲疲劳的金属软管
CN215329302U (zh) 弯曲拉挤拱梁结构
CN215258503U (zh) 管路支架
CN215097971U (zh) 车座夹紧装置
CN215213644U (zh) 消音器支架和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