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7617U -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 Google Patents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7617U
CN217767617U CN202221580432.0U CN202221580432U CN217767617U CN 217767617 U CN217767617 U CN 217767617U CN 202221580432 U CN202221580432 U CN 202221580432U CN 217767617 U CN217767617 U CN 217767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detector
passive infrared
circuit board
hole
rub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04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eguar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eguar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eguar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eguar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04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7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7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7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其中,红外感应组件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电路板以及接头,被动红外探测器设于电路板,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接头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接头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简化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装配。

Description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背景技术
被动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简称PIR,用于感应人体红外线。一般被动红外探测器直接焊接主板上面,即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为集成式设计,这种设计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当被动红外探测器需要更换或者主板需要更换时,需要加热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的连接处,以让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分离,更换相应部件后,又需要重新焊接连接,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感应组件,旨在简化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外感应组件包括:
被动红外探测器;
电路板,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及
接头,所述接头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接头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
可选地,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所述导线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设有两个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门铃,包括壳体、主板以及红外感应组件,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壳体内部空间的通孔,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红外感应组件的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红外感应组件的被动红外探测器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红外感应组件的接头插接于所述主板的接口中;
所述红外感应组件包括:
被动红外探测器;
电路板,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及
接头,所述接头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接头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
可选地,所述智能门铃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罩盖在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前方。
可选地,所述智能门铃还包括胶圈,所述胶圈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透镜过盈装配于所述装配孔中;
其中,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抵顶所述透镜,所述透镜带动所述胶圈的端面抵顶在所述通孔四周,以密封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胶圈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胶圈的端面抵顶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胶圈的材质为硅胶。
可选地,所述透镜包括:
入光部;和
导光部,所述导光部的一端与所述入光部连接,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抵顶,所述导光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入光部的背离所述导光部的一侧形成有弧面。
可选地,所述导光部为锥台结构,所述导光部横截面积小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装配孔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红外感应组件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电路板以及接头,通过被动红外探测器设于电路板,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接头经由导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接头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从而装配被动红外探测器时,只需将接头插接到主板的接口中,即可完成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的装配,从而可以简化被动红外探测器的装配。相比较于焊接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便于拆装,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感应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铃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壳体装配红外感应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智能门铃 100 红外感应组件
10 被动红外探测器 30 电路板
30a 安装孔 50 接头
60 导线 200 壳体
200a 通孔 200b 安装槽
300 透镜 301 入光部
303 导光部 500 胶圈
500a 装配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PIR(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被动红外探测器,一般直接焊接主板上面,即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为集成式设计,这种设计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当被动红外探测器需要更换或者主板需要更换时,需要加热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的连接处,以让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分离,更换相应部件后,又需要重新焊接连接,较为麻烦。另一方面,被动红外探测器往往需要显露于壳体外,且安装位置通常会根据不同需求灵活设计,这时,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集成式设计,会限制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于需要安装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位置空间较小时,被动红外探测器与主板集成式设计难以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感应组件。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红外感应组件100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10、电路板30以及接头50,被动红外探测器10设于电路板30,并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接头50通过导线60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接头50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
本实施例中,红外感应组件100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10、电路板30以及接头50,通过被动红外探测器10固定连接在电路板30上,接头50经由导线60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接头50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从而装配被动红外探测器10时,只需将接头50插接到主板的接口中,即可完成被动红外探测器10与主板的装配,从而可以简化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装配。并且,由于电路板30小于主板,安装时,可以满足不同设备上的被动红外探测器10安装位置的要求,从而提升了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灵活性。相比较于焊接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便于拆装,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的灵活性。
具体地,被动红外探测器10(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简称PIR,采用被动红外方式,已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被动式被动红外探测器10主要由光学系统、热释电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将PIR模块的独立设计,可以根据产品外壳布局进行设计合适的外围尺寸,从而可以单独从PIR模块上引线出来插接组合不同的产品主板,实现PIR模块装配的灵活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接头50是公接头时,主板的接口则是母接口;当接头50是母接头时,主板上的接口则是公接口。满足接头50与接口相配即可,具体可以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电路板30是指辅助主板,通常比主板的面积小,主要用于承载被动红外探测器10,当然,电路板30上也可以设置一些元器件,以实现稳定电压、兼容不同主板等功能,可以依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扩展。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被动红外探测器10焊接于电路板30的一表面,导线60远离接头50的一端焊接于电路板30的另一表面。
本实施例中,被动红外探测器10由于检测功能需要,一般需要显露于壳体200外,电路板30安装在壳体200内部,那么,导线60连接于电路板30背离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表面,可以方便在壳体200内接线至主板,减小导线60的弯折,从而可以延长导线60寿命。并且,这样设置还可以方便导线60的检修。另外,焊接方式简单稳定可靠。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路板30设有两个安装孔30a,两安装孔30a分别位于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0通过螺丝穿于安装孔30a,以将电路板30固定连接在壳体200上。安装孔30a对称设计,可以让经由安装孔30a固定连接后的电路板30,更加牢固稳定,不容易松动。安装孔30a设于被动红外探测器10相背对的两侧,可以让被动红外探测器10随着电路板30固定后,不容易发生移动,从而提高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门铃1000,该智能门铃1000包括壳体200、主板以及红外感应组件100,壳体200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壳体200内部空间的通孔200a,主板固定于壳体200中,红外感应组件100的电路板30固定于壳体200中,红外感应组件100的被动红外探测器10插设于通孔200a中,红外感应组件100的接头50插接于主板的接口中。该红外感应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智能门铃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铃1000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电性连接于主板,智能门铃1000通常安装在门上,智能门铃1000的被动红外探测器10检测到门外有物体靠近时,可以反馈给主板,主板触发摄像头工作,使摄像头记录外门的情况,从而起到安防作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门铃1000还包括透镜300,透镜300罩盖在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前方。
本实施例中,透镜300为帽状结构,透镜300罩盖在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前方,可以简化透镜300与被动红外探测器10之间的装配,提高组装效率。透镜300不仅可以让被动红外探测器10透过透镜300进行检测,而且可以保护被动红外探测器10。进一步地,透镜300可以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的,也可以采用透明硅胶制成,还可以是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只要被动红外探测器10能透过透镜300进行检测即可。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门铃1000还包括胶圈500,胶圈500设有装配孔500a,装配孔500a与通孔200a连通,透镜300过盈装配于装配孔500a中。其中,被动红外探测器10抵顶透镜300,透镜300带动胶圈500的端面抵顶在通孔200a四周,以密封通孔200a。
本实施例中,胶圈500具有一定的弹性力。透镜300挤压胶圈500后,胶圈500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有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以持续地让胶圈500挤压通孔200a的端面,从而可以实现持续的防水效果。
相比较于,现有的将透镜300和胶圈500制造成一体结构,也即透镜300和胶圈500通过注塑方式一体制造成型,且透镜300和胶圈500往往是两种不同的材质,而将两种不同材质混合制造,需要较高的加工工艺,防水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设计,不仅可以同样起到防水作用,而且降低了胶圈500与透镜300的制造难度,节约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胶圈500的材质可以是硅胶,也可以是橡胶,还可以是其他有效的弹性材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200还设有安装槽200b,安装槽200b的槽底开设有通孔200a,胶圈500收容于安装槽200b内,胶圈500的端面抵顶在安装槽200b的槽底。
本实施例中,胶圈500为圆圈形状,安装槽200b为圆形槽,胶圈500装于安装槽200b中,一方面,安装槽200b可以便于胶圈500的安装定位,简化了胶圈500的安装,提高了胶圈500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胶圈500进行限位,有效地防止胶圈500错位或者脱落。并且,由于胶圈500需要受到透镜300的挤压,以使胶圈500紧贴于通孔200a的端面,从而实现通孔200a的防水密封,另外,胶圈500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若没有安装槽200b,胶圈500难免会错位而降低防水性,故而安装槽200b与胶圈500相互配合,可以确保防水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胶圈500的材质为硅胶。硅胶易于成型,其工艺简单,可节约成本。另外,硅胶发生形变后,具有优良的弹性力,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透镜300包括入光部301和导光部303,导光部303的一端与入光部301连接,导光部303的另一端与被动红外探测器10抵顶,导光部303的外侧壁与装配孔500a过盈配合。其中,入光部301的背离导光部303的一侧形成有弧面。
本实施例中,入光部301外凸于导光部303的端部,入光部301呈拱起圆弧形。相比较于平面透镜300,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例中的入光部301,可以接触更多的光线,也即视野更广,从而可以扩大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检测视野,有助于提高被动红外探测器10检测范围。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具体地,被动红外探测器10包括探测部和安装部,探测部连接在安装部上,安装板连接在电路板30上,其中,安装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探测部的横截面积。透镜300的导光部303设有过孔,探测部穿设于该过孔中,导光部303的一端抵接于安装部。由于导光部303的外侧壁与装配孔500a过盈配合,当被动红外探测器10的安装部抵顶透镜300的导光部303,透镜300的导光部303抵顶胶圈500,使胶圈500贴合于安装槽200b的槽底面,以封堵壳体200的通孔200a,实现防水。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光部303为锥台结构,导光部303横截面积小的一端,插设于装配孔500a中。
本实施例中,导光部303为锥台结构,导光部303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且连通,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积,第一段向第二段延伸,且渐扩设置,以使导光部303的侧面于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锥度。如此,透镜300装配到导光部303后,透镜300越挤压导光部303,导光部303与透镜300的连接越牢固,并且导光部303的周侧面与装配孔500a的孔壁贴得越紧,从而防水性能越好,进而可以提高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感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动红外探测器;
电路板,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及
接头,所述接头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接头用于插接在主板的接口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一表面,所述导线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感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两个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的两侧。
4.一种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感应组件,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壳体内部空间的通孔,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红外感应组件的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红外感应组件的被动红外探测器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红外感应组件的接头插接于所述主板的接口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铃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罩盖在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铃还包括胶圈,所述胶圈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透镜过盈装配于所述装配孔中;
其中,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抵顶所述透镜,所述透镜带动所述胶圈的端面抵顶在所述通孔四周,以密封所述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胶圈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胶圈的端面抵顶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的材质为硅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
入光部;和
导光部,所述导光部的一端与所述入光部连接,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被动红外探测器抵顶,所述导光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入光部的背离所述导光部的一侧形成有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为锥台结构,所述导光部横截面积小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装配孔中。
CN202221580432.0U 2022-06-22 2022-06-22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Active CN217767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0432.0U CN217767617U (zh) 2022-06-22 2022-06-22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0432.0U CN217767617U (zh) 2022-06-22 2022-06-22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7617U true CN217767617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0432.0U Active CN217767617U (zh) 2022-06-22 2022-06-22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7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4942B (zh) 相机模块
CN107483677B (zh) 盖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206360B (zh) 电连接器
CN107547708B (zh) 盖板组件、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US1125940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500655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17767617U (zh) 红外感应组件和智能门铃
CN213693877U (zh) 一种车载高清摄像头
CN108696782B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CN208889968U (zh)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N215871769U (zh) 麦克风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2810137U (zh) 内置电阻的防水微动开关
CN216600489U (zh) 一种密封型电源适配器
CN219802457U (zh) 壳体组件及摄像装置
CN219145476U (zh) 镜头模组及车辆
CN218849318U (zh) 一种侧按键防水装置
CN214225547U (zh) 门铃透镜的防水结构
CN210894679U (zh) 一种易于散热型雷达
CN111315174B (zh) 用于柔性电路板的密封连接结构和终端设备
CN213878570U (zh) 一种应用于雷达产品的连接器
CN218830151U (zh) 一种集成3d模组及智能门锁系统
CN213846961U (zh) 麦克风模组装配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6982273U (zh) 一种传感器组装模块
CN216389851U (zh) 防水连接器
CN113540861B (zh)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