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9968U -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9968U
CN208889968U CN201821681573.5U CN201821681573U CN208889968U CN 208889968 U CN208889968 U CN 208889968U CN 201821681573 U CN201821681573 U CN 201821681573U CN 208889968 U CN208889968 U CN 208889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b interface
shell
connecting portion
water proof
proof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15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815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9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9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99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该USB接口包括:主体;壳体,主体容置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防水圈,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USB接口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时,防水圈用于密封USB接口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以将防水圈与壳体固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USB接口的防水性能,且该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防水问题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电子设备,在浸水或者受潮之后均会造成严重破坏,极大地威胁用户的使用。因此,众多电子设备的生产商将提升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作为重要的研发方向,电子设备防水设计一般采用密封胶、橡胶圈、防水膜、纳米涂层等。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具有支持热插拔、可使电子设备同时连接多个设备等优点,相应地,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等的USB设备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USB接口已经成为电子设备的一种通用接口。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进水的情况,USB接口基本报废,甚至电子设备导致内部的器件出现故障,不能够正常的使用。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USB接口的防水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将USB接口的外壳采用拉伸工艺加工出一凹槽或用带有凹槽的压铸件作外壳,然后在凹槽上套压缩的硅胶圈,该硅胶圈与电子设备外壳形成密封,以实现防水效果;另一种是在外壳上注塑一圈可压缩的硅胶套,该硅胶套与电子设备外壳的过盈配合,实现电子设备的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能够提高USB接口的防水性能,且简化其结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USB接口,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有该USB接口,该USB接口包括:主体;壳体,主体容置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防水圈,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USB接口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时,防水圈用于密封USB接口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以将防水圈与壳体固定。
其中,壳体包括:内壳,主体容置于内壳内;外壳,设置第一连接部,外壳套设在内壳外,防水圈与外壳固定。
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台和与凸台相邻设置的开孔,其中,凸台与内壳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其中,第二连接部包括延伸部及扣合部,延伸部设置在防水圈上,扣合部设置在延伸部远离防水圈的一端,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扣合部位于开孔内,延伸部位于容置空间。
其中,第二连接部包括延伸部及扣合部,延伸部设置在防水圈上,扣合部设置在延伸部远离防水圈的一端,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扣合部位于开孔内,延伸部位于延伸部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
其中,防水圈的侧壁设置有凹槽。
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外壳的挂扣,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防水圈一侧面上的卡槽,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挂扣设置在卡槽内。
其中,挂扣为T型挂扣,卡槽为T型卡槽。
其中,主体包括胶芯及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均平行插嵌于胶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USB接口及线路板,USB接口与线路板耦接,USB接口用于传输线路板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设置有USB接口,该USB接口包括:主体;壳体,主体容置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防水圈,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USB接口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时,防水圈用于密封USB接口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以将防水圈与壳体固定。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USB接口的壳体上设置防水圈,能够通过该防水圈密封USB接口与电子设备外壳之间的缝隙,能够提高USB接口的防水性能,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防水圈与壳体固定,而无需采用拉伸工艺形成凹槽,以容纳防水圈,也无需采用注塑工艺在外壳外形成防水圈,以增加附着力,本申请实施例USB接口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的一侧视图;
图3B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壳体的一侧视图;
图3C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与壳体组装结构的一侧视图;
图3D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的另一侧视图;
图3E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壳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3F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与壳体组装结构的另一侧视图;
图4A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本体的一侧视图;
图4B是图3C实施例与图4A本体组装结构的一侧视图;
图4C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本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4D是图3C实施例与图4A本体组装结构的另一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三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图;
图6C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三实施例中防水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图6C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图;
图6E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F是图6E实施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USB接口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合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如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电子设备101设置USB接口102。
本实施例电子设备101为手机,USB接口102设置在手机的侧边,USB接口102用于电子设备101与外部设备(图未示)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具体地,本实施例的USB接口102为USB插座,外部设备上设置有USB插头,当USB插头插入USB插座后,电信号就可以从USB插座端传输到USB插头端,或是由USB插头端传输到USB插座端,以实现电子设备101与外部设备(图未示)之间的电信号传输。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设置的USB接口也可以是USB插头。本申请USB接口结构不仅可以适用于USB插座,也适用于USB插头。
本实施例的USB接口102为Type-C USB接口102,Type-C USB接口102无正反面区别,可以实现USB接口102正反面插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USB接口还可以是微型通用串型总线(MICRO USB)接口等。
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其他设置有USB接口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脑主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源设备等等。
采用拉伸工艺在USB接口的外壳上形成凹槽,以组装硅胶套的方案,对外壳的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且要求外壳采用铜(铜适合拉伸),否则很容易造成外壳拉伸破裂或凹槽太薄,导致组装后外壳断裂等问题,这种方案的成本比正常生产工艺高50%以上。
为避免拉伸工艺带来的上述问题,可采用压铸件作外壳,但压铸件的成本是冲压外壳生产品成本的3倍以上。
为降低成本,可采用在普通铁壳上注塑硅胶套,注塑工艺能够增加硅胶套的附着力,但注塑模具配合间隙不易控制,间隙过大会造成溢胶,间隙太小会压伤外壳,且此注塑工艺要增加烘烤工站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USB接口,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USB接口为上述USB接口102,具体地,本实施例USB接口102包括:主体103、壳体104及防水圈105,其中,主体103容置于壳体104内(如图4A-4D所示),壳体104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6;防水圈105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7,在USB接口102安装在电子设备101的外壳(图未示)时,防水圈105用于密封USB接口102与电子设备101的外壳之间的缝隙;其中,第一连接部106和第二连接部107固定设置,以将防水圈105与壳体104固定。
本实施例的防水圈105固定在壳体104上,在将USB接口102安装在电子设备101上时,防水圈105能够密封USB接口102与电子设备101的外壳之间的缝隙,以提高电子设备101的整机防水效果;同时,壳体104的第一连接部106与防水圈105的第二连接部107固定设置,能够防止防水圈105从壳体104上脱落。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在USB接口102的壳体104上设置防水圈105,能够通过防水圈105密封USB接口102与电子设备101外壳之间的缝隙,能够提高USB接口102的防水性能,以提高电子设备101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第一连接部106和第二连接部107将防水圈105与壳体104固定,而无需采用拉伸工艺形成凹槽,以容纳防水圈,也无需采用注塑工艺在外壳外形成防水圈,以增加附着力,本申请实施例USB接口102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可选地,一并参阅图2及图3A-3F,图3A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的一侧视图;图3B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壳体的一侧视图;图3C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与壳体组装结构的一侧视图;图3D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的另一侧视图;图3E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壳体的另一侧视图;图3F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与壳体组装结构的另一侧视图。本实施例的壳体104包括内壳108及外壳109,其中,主体103容置于内壳108内;外壳109设置第一连接部106,外壳109套设在内壳108外,防水圈105与外壳109固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06包括凸台110和与凸台110相邻设置的开孔111,其中,凸台110与内壳107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01(如图所示3E所示)。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107包括延伸部112及扣合部113,延伸部112设置在防水圈105上,扣合部113设置在延伸部112远离防水圈105的一端,在第一连接部106和第二连接部107固定设置时,扣合部113位于开孔111内,延伸部112位于容置空间201内。
其中,本实施例的USB接口102中扣合部113从延伸部112朝外侧延伸,以使扣合部113在开孔111内朝远离壳体104的一侧抵扣凸台110;具体地,在将防水圈105与壳体104进行组装时,扣合部113穿过容置空间201,延伸部112位于容置空间201内,扣合部113远离延伸部112的一侧朝远离壳体104的一侧穿过开孔111,以抵扣凸台110。
其中,扣合部113远离延伸部112的一侧为弧形,便于扣合部113穿过容置空间201;且延伸部112、扣合部113及防水圈105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06及第二连接部107均有两个,且第一连接部106与第二连接部107一一对应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防水圈105的侧壁设置有凹槽202。凹槽202用于增加防水圈105与电子设备101的外壳之间的吸附力,以增加其防水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内壳108上设置有固定部114,固定部114与外壳109上对应的固定部(图未示)固定设置,以将内壳108与外壳109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内壳上的固定部与电子设备上对应的固定部(图未示)的固定设置,以将内壳与电子设备固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外壳109上设置有固定部115,固定部115用于将外壳109固定在电子设备101上。
可选地,一并参阅图2及图4A-4D,图4A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本体的一侧视图;图4B是图3C实施例与图4A本体组装结构的一侧视图;图4C是图2实施例USB接口中本体的另一侧视图;图4D是图3C实施例与图4A本体组装结构的另一侧视图。本实施例的主体103包括胶芯116及多个导电端子117,多个导电端子117均平行插嵌于胶芯116。
进一步地,胶芯116上设置有固定部118,固定部118用于将胶芯116固定在内壳108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胶芯116、导电端子117及固定部118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的USB接口,本实施例USB接口与上述USB接口10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USB接口中防水圈501的第二连接部502的扣合部503从延伸部504朝内侧延伸,以使扣合部504在开孔(图未示)内朝远离壳体(图未示)的一侧扣合凸台(图未示)。
在将防水圈501与壳体进行组装时,扣合部503位于开孔内,延伸部504位于凸台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扣合部沿503远离内壳的一侧穿过开孔,扣合部503远离延伸部504的一侧朝靠近壳体的一侧穿过开孔,以抵扣凸台。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三实施例的USB接口,如图6A-6F所示,图6A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三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实施例另一侧视图;图6C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三实施例中防水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D是图6C实施例另一侧视图;图6E是本申请USB接口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F是图6E实施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USB接口与上述USB接口10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USB接口中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壳601的挂扣602,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防水圈603的一侧面上的卡槽604,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挂扣602设置在卡槽604内。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挂扣602为T型挂扣,卡槽604为T型卡槽。其中,挂扣602宽度略小于卡槽604宽度,挂扣602的前端较薄,在挂扣602伸入卡槽604内时,可产生一定形变,以使挂扣602前端能穿过卡槽604,在挂扣602前端进入卡槽604的前端时,挂扣602恢复形变,以卡合在卡槽604的前端。
在其它实施例中,挂扣可以呈半T型,如图7所示。卡槽的形状与挂扣的形状类似。
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水圈靠近壳体的一侧设置一圈凹槽,可以将外壳嵌入凹槽中;或者该凹槽内壁还可以设置成半T型,外壳靠近防水圈的一端半T型挂扣,等等。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1包括USB接口802及线路板803,USB接口802与线路板803耦接,用于传输线路板803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信号。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设置有USB接口,该USB接口包括:主体;壳体,主体容置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防水圈,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USB接口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外壳时,防水圈用于密封USB接口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以将防水圈与壳体固定。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USB接口的壳体上设置防水圈,能够通过该防水圈密封USB接口与电子设备外壳之间的缝隙,能够提高USB接口的防水性能,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防水圈与壳体固定,而无需采用拉伸工艺形成凹槽,以容纳防水圈,也无需采用注塑工艺在外壳外形成防水圈,以增加附着力,本申请实施例USB接口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本申请USB接口生产工艺简洁,只是外壳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拉伸一凸台,采用普通防水圈组装方式即可生产,无需另外增加设备。
进一步地,防水圈无需增加开模费用,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也不会有防水圈在注塑过程中产生溢胶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申请采用普通组装方式即可生产,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能够提升生产效率,易实现批量生产,有利于产品的大面积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USB接口,其特征在于,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包括:
主体;
壳体,所述主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防水圈,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所述USB接口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时,所述防水圈用于密封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壳之间的缝隙;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以将所述防水圈与所述壳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内壳,所述主体容置于所述内壳内;
外壳,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内壳外,所述防水圈与所述外壳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台和与所述凸台相邻设置的开孔,其中,所述凸台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延伸部及扣合部,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防水圈上,所述扣合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防水圈的一端,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所述扣合部位于所述开孔内,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延伸部及扣合部,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防水圈上,所述扣合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防水圈的一端,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所述扣合部位于所述开孔内,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的侧壁设置有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挂扣,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防水圈的一侧面上的卡槽,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设置时,所述挂扣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扣为T型挂扣,所述卡槽为T型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胶芯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均平行插嵌于所述胶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USB接口及线路板,所述USB接口与所述线路板耦接,所述USB接口用于传输所述线路板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信号。
CN201821681573.5U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89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1573.5U CN208889968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1573.5U CN208889968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9968U true CN208889968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157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89968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99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520A (zh) * 2019-06-26 2019-09-2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Usb插座组件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380261A (zh) * 2019-07-01 2019-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母座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520A (zh) * 2019-06-26 2019-09-2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Usb插座组件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380261A (zh) * 2019-07-01 2019-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母座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89968U (zh) 一种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WO2005070050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pring to facilitate mounting
CN108696782B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CN204538426U (zh) 手机u盘
CN208423286U (zh) 一种信号电源混合连接器
CN204289873U (zh) 一种Micro USB端口防水盖及具有该防水盖的耳机
CN204407650U (zh) 应用于保护壳的充电用转接装置
CN208539159U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Type-C充电插头
CN204088251U (zh) 一种防水熔断器装置
CN107275893B (zh) 一种通讯连接器
CN2060227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826638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720413U (zh) 一种usb3.0型光纤连接器封装壳
CN214313775U (zh) 一种距中沉板usb插座
CN209266673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外壳
CN218919338U (zh) Type-c电源适配器
CN201365020Y (zh) 具有防水面板的连接器
CN212517762U (zh) 一种塑胶高压互锁非屏蔽连接器
CN211351102U (zh) 一种防尘汽车电路连接器
CN204741128U (zh) Usb3.1 type-c线端连接器
CN204558746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墙壁插座结构
CN212062751U (zh) 一种插座
CN211928244U (zh) 一种折弯型光模块
CN214478082U (zh) 一种Type-C转电源接口防水型转接器
CN210926476U (zh) 一种两芯加热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