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3734U - 一种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3734U
CN217763734U CN202221804815.1U CN202221804815U CN217763734U CN 217763734 U CN217763734 U CN 217763734U CN 202221804815 U CN202221804815 U CN 202221804815U CN 217763734 U CN217763734 U CN 217763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umidifying
humidification
liquid storage
stora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048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048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3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3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3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加湿部,第一储液部和供水部,其中,加湿部位于加湿装置内的气流流路上,用于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加湿;供水部包括液体输送部和第二储液部,液体输送部用于将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第二储液部通过液体流道与加湿部连接,液体流道与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液体流道与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本公开中,液体输送部将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之后,即可停止工作,第二储液部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经液体流道持续地供给加湿部,液体输送部无需持续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加湿装置的噪音,优化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湿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加湿装置对于室内空气环境干燥的情况具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以提升环境舒适度。目前,加湿装置在使用时,水流输送过程中会持续发出噪音,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加湿部,位于所述加湿装置内的气流流路上,用于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加湿;
第一储液部;
供水部,包括液体输送部和第二储液部,所述液体输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二储液部,所述第二储液部通过液体流道与所述加湿部连接,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加湿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储液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构成所述第二储液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部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延伸呈环形,所述加湿部位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径向内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下部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储液部,所述加湿部通过支撑结构支撑于所述第一储液部的上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加湿部的顶部或上部;和/或,
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下部或底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流量调节部,设置于所述液体流道;
控制部,与所述流量调节部相连,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液体流道内的液体流量。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部中设置有液位检测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液位检测部以及所述液体输送部相连,所述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检测部检测的液位控制所述液体输送部的开启或关闭。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液位检测部相连,所述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检测部检测的液位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部的开度。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气体驱动部,用于驱动气体在所述气流流路上的流动;
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气体驱动部相连,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气体驱动部的功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部的开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加湿装置中设置有第二储液部,第二储液部通过液体流道与加湿部连接,且液体流道与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液体流道与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如此,液体输送部将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之后,即可停止工作,第二储液部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经液体流道持续地供给加湿部,液体输送部无需持续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加湿装置的噪音,优化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加湿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加湿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加湿装置;1:加湿部;11:空腔;2:第一储液部;3:供水部;31:液体输送部;32:第二储液部;4:液体流道;5:外壳;51:进风口;52:出风口;6:支撑结构;7:流量调节部;8:控制部;9:液位检测部;10:气体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加湿器在使用时,水流输送过程中会持续发出噪音,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图1示出相关技术中一种加湿装置的剖视结构,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上设置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加湿装置内设置有气体驱动部10,气体驱动部10能够驱动气流由进风口51进入加湿装置内并由出风口52排出,加湿装置内的加湿部1可以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加湿,为了保证加湿部1的持续湿润,液体输送部31将第一储液部2中的水持续向加湿部1输送,而液体输送部31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频的噪音,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容易造成客诉。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加湿装置中设置有第二储液部,第二储液部通过液体流道与加湿部连接,且液体流道与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液体流道与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如此,液体输送部将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之后,即可停止工作,第二储液部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经液体流道持续地供给加湿部,液体输送部无需持续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加湿装置的噪音,优化用户体验。
参考图2所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100,包括加湿部1,第一储液部2和供水部3,其中,加湿部1位于加湿装置100内的气流流路上,用于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加湿;供水部3包括液体输送部31和第二储液部32,液体输送部31用于将第一储液部2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32,第二储液部32通过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连接,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的连接位置低于液体流道4与第二储液部32的连接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部2可以是设置于加湿装置100的外壳5内的水槽,以便于用户由出风口51加水至第一储液部2,使得水储存在第一储液部2中,从而实现加湿部1的持续湿润;第一储液部2也可以是设置于外壳5内的水箱,水箱与外壳5可拆卸地连接,使得用户可以选择由出风口51加水储液,也可以将第一储液部2由加湿装置100中取出加水储液,并便于对第一储液部2进行清洗;第一储液部2还可以是设置于外壳5之外的独立水箱,以便于加水储液、清洗或者外接设备以实现自动加水,等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
加湿部1可以是具有吸水性的材料经折叠或堆积形成,例如可以采用植物纤维,经过特殊成分的树脂处理烧结后交叉重叠形成,加湿部1可以充分吸收由供水部4输送的水,在加湿部1上形成均匀的水膜,并对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杂质且加湿部1内部的交叉折叠结构可以增大表面积,提高空气与其表面的接触面积。由于加湿部1位于加湿装置100内的气流流路上,当气体流至加湿部1时,加湿部1可以对流经的气体进行过滤,而且,加湿部1中的水分可以充分吸收空气的热量从而汽化、蒸发,使得流过加湿部1的气体携带水蒸气,从而增加流经加湿部1的气体的湿度,实现加湿装置对空气的加湿效果。
供水部3用于将第一储液部2中的水输送至加湿部1,保证加湿部1的持续湿润。供水部3包括液体输送部31和第二储液部32,液体输送部31用于将第一储液部2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32。液体输送部31可以包括水泵和液体输送管道,水泵例如可以包括离心泵,往复泵等,水泵设置于第一储液部2中。第二储液部32用于储存由液体输送部31输送的液体,避免液体输送部31持续输送液体而产生持续的噪音和高能耗,减少加湿装置100产生的噪音,降低加湿装置100的工作能耗。
由于第二储液部32通过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连接,且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的连接位置低于液体流道4与第二储液部32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二储液部32中储存的液体可以依靠重力通过液体流道4传输至加湿部1,以保证加湿部1的持续湿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2,加湿装置100包括外壳5,加湿部1设置于外壳5内,外壳5使得加湿装置100内部具有相对封闭的空间,使得加湿装置100内部具有形成气流流路的必要条件,以保证气体流经加湿部1,提升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果。第二储液部32设置于外壳5的内壁上,使得第二储液部32中储存的液体可以输送至加湿部1,以保证加湿部1的持续湿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壳5的下部空间构成第一储液部2,使得加湿装置100的内腔结构简洁,从而减少杂质沉积,也便于清洗;同时,用户由出风口52向第一储液部2注水时,可以同时对外壳5的内部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沉积物附着。加湿部1通过支撑结构6支撑于第一储液部2的上方,避免加湿部1在加湿装置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浸泡在第一储液部2中,从而避免加湿部1滋生病菌或产生霉变,以提升加湿部1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壳5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槽体结构,槽体结构构成第二储液部32。槽体结构为顶面具有开口的结构,使得当液体输送部31输送的水量较多时,溢出的水可以滴落在加湿部1或者回流至下方的第一储液部2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储液部32沿外壳5的内壁延伸呈环形,第二储液部32呈环形的槽体结构,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外壳5内部的结构,且可以提升第二储液部32的储液量。加湿部1位于第二储液部32的径向内侧,相应的,液体流道4也可以沿第二储液部32呈环形地均匀设置多个,使得加湿部1可以均匀地吸收液体流道4输送的液体,从而保持均匀润湿,保证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果。
示例性地,加湿部1可以设置为筒形,以便于其环绕在第二储液部32的径向内侧,加湿部1的中部设置空腔11,以增加气流流经加湿部1时,气流与加湿部1的接触面积,提升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的连接位置位于加湿部1的顶部或上部,液体流道4与第二储液部3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储液部32的下部或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的连接位置位于加湿部1的顶部,使得由液体流道4输送的液体可以依靠重力由加湿部1的顶部向下渗透,使得加湿部1可以充分润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液体流道4与加湿部1的连接位置位于加湿部1的上部,例如是加湿部1的侧壁的上部,使得液体由液体流道4传输至加湿部1中后,液体可以在加湿部1中进行毛细作用,从而在加湿部1中均匀扩散,使得加湿部1均匀润湿,提升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体流道4与第二储液部3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储液部32的下部,例如是第二储液部32的侧壁的下部,使得液体可以依靠重力由第二储液部32中流入液体流道4;在另一实施例中,液体流道4与第二储液部3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储液部32的底部,例如是第二储液部32的底面,使得第二储液部32中储存的所有液体都可以通过液体流道4流入加湿部1,避免液体在第二储液部32中长期储存造成沉积物堆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加湿装置100还包括流量调节部7和控制部8,其中,流量调节部7设置于液体流道4;控制部8与流量调节部7相连,控制部8用于控制液体流道4内的液体流量。
流量调节部7例如可以是电动调节阀或者气动调节阀,液体流道4上设置的流量调节部7,使得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进而调节输送至加湿部1的液体的流量,从而控制加湿装置100的加湿速度。控制部8与流量调节部7相连,控制部8可以通过电信号或者电磁信号控制流量调节部7,实现液体流道4内的液体流量的实时控制。控制部8可以是设置于外壳5上的按钮或控制面板,以实现用户对加湿速度的控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储液部32中设置有液位检测部9,控制部8与液位检测部9以及液体输送部31相连,控制部8用于根据液位检测部9检测的液位控制液体输送部31的开启或关闭。
液位检测部9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装置,液位检测部9设置于第二储液部32中,液位检测部9可以实时检测第二储液部32中的液位并实时传输至控制部8.控制部8与液位检测部9以及液体输送部31相连,控制部8中可以预设液位阈值,控制部8可以根据液位检测部9的实时检测液位结果与预设的液位阈值进行比较,进而控制液体输送部31的启闭。当液位检测部9的检测结果等于或低于预设的液位阈值时,说明第二储液部32中储存的液体较少,控制部8控制液体输送部31开启,以将第一储液部2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32,使得加湿装置100以满足用户的加湿需求;当液位检测部9的检测结果高于预设的液位阈值时,说明第二储液部32中储存的液体较多,控制部8控制液体输送部31关闭,此时,液体依靠重力由第二储液部32中经由液体流道4传输至加湿部1,加湿装置100不会产生噪音,同时满足用户的加湿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控制部8可以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模块。控制部8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液位检测部9检测的数据进行实时自动监控,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反馈的第二储液部32内的液位对液体输送部31的启闭进行调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与液位检测部9相连,控制部8用于根据液位检测部9检测的液位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
当第二储液部32中的液体处于高液位或者低液位时,由于不同液位的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不同,可能导致液体流道4中的液体流量不同,从而导致加湿装置100的加湿速度失控。因此,控制部8与液位检测部9相连,使得控制部8可以根据液位检测部9检测的液位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例如,当液位检测部9检测结果为高液位,高液位的液体产生的压力较大,控制部8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较小;当液位检测部9检测结果为低液位,低液位的液体产生的压力较小,控制部8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较大。使得在第二储液部32中的液位不同状况下,经过液体流道4传输至加湿部1的液体流量的相当,以保证第二储液部32在不同水位下的加湿装置100的加湿速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加湿装置100包括气体驱动部10,用于驱动气体在气流流路上的流动;控制部8与气体驱动部10相连,控制部8根据气体驱动部10的功率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
外壳5上设置有进风口51及出风口52,气体由进风口51流动至出风口52的流动路径称为气流流路,气体驱动部10驱动气体由进风口51进入加湿装置100,气体经由加湿部1加湿后由出风口52输送至加湿装置100外。进风口51设置于加湿部1的底面或下部径向外侧的外壳5上,使得由进风口51进入外壳5的空气可以充分地与加湿部1接触;进风口51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加湿部1的底面,使得空气可以通过加湿部1中的空腔,进一步增大空气与加湿部1的接触面积。
气体驱动部10可以设置在外壳5的内壁上,也可以设置于加湿部1的空腔上方或者下方。气体驱动部10可以是风扇、风机或者涡轮装置,气体驱动部10例如是离心风扇,离心风扇转动可以驱动气体由加湿装置100的外部至内部进行循环,以对空气进行加湿。控制部8可以与气体驱动部相连,使得控制部8可以监测并控制气体驱动部10的功率,以对流经加湿部1的气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加湿装置100的加湿速度。控制部8还可以根据气体驱动部10的功率控制流量调节部7的开度,使得液体流道4向加湿部1输送的液体量与气体从加湿部1带走的液体量保持动态平衡,保证加湿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综上,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通过设置供水部,供水部中的液体输送部用于将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第二储液部,第二储液部通过液体流道与加湿部连接,液体流道与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液体流道与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二储液部中的液体可以依靠重力输送至加湿部,进而对流经加湿部的空气进行加湿。液体输送部可以根据第二储液部中的液位对液体进行输送,保证第二储液部中的液位处于良好的可工作状态,且由于第二储液部可以储存液体,液体输送部可以间歇地启闭,减少了加湿装置的工作噪音和能耗。控制部根据液位检测部检测的液位以及气体驱动部的功率,控制液体输送部启闭以及流量调节部的开度,使得加湿装置处于用户所需的工作状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本公开提供的加湿装置可以为独立的加湿器,也可以为设置于空调等空气调节设备中的附属装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加湿部,位于所述加湿装置内的气流流路上,用于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加湿;
第一储液部;
供水部,包括液体输送部和第二储液部,所述液体输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部中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二储液部,所述第二储液部通过液体流道与所述加湿部连接,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加湿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储液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构成所述第二储液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部沿所述外壳的内壁延伸呈环形,所述加湿部位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径向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下部空间构成所述第一储液部,所述加湿部通过支撑结构支撑于所述第一储液部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加湿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加湿部的顶部或上部;和/或,
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储液部的下部或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流量调节部,设置于所述液体流道;
控制部,与所述流量调节部相连,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液体流道内的液体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部中设置有液位检测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液位检测部以及所述液体输送部相连,所述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检测部检测的液位控制所述液体输送部的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液位检测部相连,所述控制部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检测部检测的液位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部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气体驱动部,用于驱动气体在所述气流流路上的流动;
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气体驱动部相连,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气体驱动部的功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部的开度。
CN202221804815.1U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加湿装置 Active CN217763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4815.1U CN217763734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4815.1U CN217763734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3734U true CN217763734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04815.1U Active CN217763734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3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14315A1 (en) Humidifie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7174082B2 (ja) スチームジェネレータ
CN113983592B (zh) 双腔加湿器
CN1123253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7763734U (zh) 一种加湿装置
CN113587221B (zh) 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湿度调控方法
CN107202391A (zh) 一种纺纱室空气加湿器
CN111076285A (zh) 可靠的凝水静音加湿空调
CN208765150U (zh) 单离心盘式加湿器
CN210399352U (zh) 蒸发器上置式加湿器
CN213020087U (zh) 一种自动补水、排水的空气加湿装置
CN207035400U (zh) 一种纺纱室空气加湿器
CN21393118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841172U (zh) 空调器
CN210123153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JPH05312363A (ja) 自然蒸発式加湿器の給水装置
CN107421021A (zh)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CN110748497A (zh) 提高进风量的风扇结构、蒸发器件及降噪加湿器
CN115235014B (zh) 加湿系统及空调机组
CN206973767U (zh) 加湿系统和包括该加湿系统的屋顶机
CN21703140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315296A (zh) 一种猪舍夏季节能通风装置及猪舍
CN215765523U (zh) 加湿器
CN111121157B (zh) 一种多联机用加湿系统
CN217952544U (zh) 一种实验室用恒定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