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5160U - 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 Google Patents
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55160U CN217755160U CN202121016392.2U CN202121016392U CN217755160U CN 217755160 U CN217755160 U CN 217755160U CN 202121016392 U CN202121016392 U CN 202121016392U CN 217755160 U CN217755160 U CN 217755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rbage
- shell
- door
- human
-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包括:外壳、多个垃圾桶、多个人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垃圾投放口和一垃圾清运口,所述垃圾投放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窗,所述垃圾清运口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体,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门窗开关的电动驱动器;每个所述垃圾投放口配置有对应的所述人感器,所述人感器和所述电动驱动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通过人感器自动开关门体以方便用户投放垃圾,提高了使用卫生性和用户体验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背景技术
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常规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通常采用多个露天摆放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车定时定点将垃圾桶内的垃圾搬运到集中点或转运站。用户投放垃圾时需要先打开垃圾桶的桶盖,然后,再将垃圾投放入垃圾桶中。而垃圾桶在通过垃圾车收集垃圾的过程中,垃圾桶盖容易被倾倒出的垃圾污染表面,这使得用户在倒垃圾时容易被垃圾桶盖污染手部,导致使用卫生性和用户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开关门体以方便用户投放垃圾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实现自动清洗输送带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包括:外壳、多个垃圾桶、多个人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垃圾投放口和一垃圾清运口,所述垃圾投放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窗,所述垃圾清运口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体,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门窗开关的电动驱动器;每个所述垃圾投放口配置有对应的所述人感器,所述人感器和所述电动驱动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感器在检测到信号后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对应的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所述门窗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上至下朝外倾斜,所述垃圾投放口位于所述倾斜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还设置有多个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与对应的所述垃圾投放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滑槽倾斜朝向下方的所述垃圾桶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门体上部的两端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门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动驱动器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门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门窗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动驱动器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门窗连接。
通过在外壳上配置多个垃圾投放口,并针对每个垃圾投放口上配置独立的人感器,当用户走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投放垃圾时,该垃圾投放口对应的人感器将检测到用户走进并触发控制器来控制对应的门窗自动打开,用户仅需要将垃圾经由垃圾投放口投入到外壳中的垃圾桶中而无需自动手动打开垃圾桶的桶盖,与此同时,外壳上设置有垃圾清运口来满足垃圾桶进出外壳的要求,从而可以采用常规小区中配置的垃圾桶在外壳中收集垃圾而无需特殊设计垃圾桶,提高了垃圾桶的使用通用性,通过人感器自动开关门体以方便用户投放垃圾,提高了使用卫生性和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感式垃圾回收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感式垃圾回收站的电控原理图;
图3为图1中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去掉外壳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人感式垃圾回收站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外壳1、垃圾投放口11、垃圾清运口12、人感器13、导向滑槽14;
倾斜面10、门窗111、电动驱动器112、门体121;
垃圾桶2、拖车架21;
定位框211、把手212;
第一破袋机构3、第一破袋部件31;
输送机构4、输送带41、摊平组件42、提升机43、底座44;
摊平平台421、振动器422;
分拣机构5、机械手51、图像采集器52;
第二破袋机构6、第二破袋部件61;
拣袋机构7、移动模块71、夹爪72;
横向移动件711、纵向移动件712;
喷淋机构8、喷淋管81;
控制器1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包括:外壳1和多个垃圾桶2;外壳1内部形成安装空间,外壳1上设置有多个垃圾投放口11和垃圾清运口12,外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开关垃圾清运口12的门体121,垃圾清运口12位于垃圾投放口11的下方。垃圾桶位于对应的所述垃圾投放口的下方。
对于用户在投放垃圾而言,为了减少用户手动操作以减少用户在投放垃圾时手被污染,则对于垃圾投放口11上配置的门窗111可以采用电动驱动的方式实现自动开关。为此,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门窗111开关的电动驱动器112;每个垃圾投放口11配置有对应的人感器13,人感器13和电动驱动器112分别与控制器100连接。
具体的,人感器13在检测到信号后触发控制器100控制对应的电动驱动器112驱动门窗111打开。当用户靠近垃圾投放口11准备投递垃圾时,该垃圾投放口11对应的人感器13将检测到信号,控制器100将根据人感器13检测到的信号触发对应的门窗111的电动驱动器112通电动作,以使得对应门窗111自动打开,而无需用户手动开关门窗111,有效的提高了用户体验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还设置有多个导向滑槽14,导向滑槽14与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连接。
具体的,用户将垃圾袋从垃圾投放口11投入到所述外壳内部后,垃圾袋将沿着导向滑槽14向下滑动并落入到对应的所述垃圾桶中。其中,导向滑槽14倾斜朝向下方的所述垃圾桶方向延伸,垃圾袋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沿着倾斜向下延伸的导向滑槽14滑动,并最终滑入到下方的所述垃圾桶中。
进一步的,对于电动驱动器的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同时,门窗111开门的方式也有多种形式。
例如:门窗111采用滑动打开的方式,则门窗111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电动驱动器112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门窗111连接。
或者,门窗111采用旋转打开的方式,则门窗11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电动驱动器112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门窗111连接。
另外,对于垃圾投放口11下方的垃圾清运口12而言,其上配置的门体121一般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打开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打开门体121,门体121上部的两端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具体的,门体121采用上翻转的方式打开,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拉动门体121的下部以使得门体121绕铰接轴转动,实现向上翻转打开。
通过在外壳上配置多个垃圾投放口,并针对每个垃圾投放口上配置独立的人感器,当用户走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投放垃圾时,该垃圾投放口对应的人感器将检测到用户走进并触发控制器来控制对应的门窗自动打开,用户仅需要将垃圾经由垃圾投放口投入到外壳中的垃圾桶中而无需自动手动打开垃圾桶的桶盖,与此同时,外壳上设置有垃圾清运口来满足垃圾桶进出外壳的要求,从而可以采用常规小区中配置的垃圾桶在外壳中收集垃圾而无需特殊设计垃圾桶,提高了垃圾桶的使用通用性,通过人感器自动开关门体以方便用户投放垃圾,提高了使用卫生性和用户体验性。
实施例二、为了实现对垃圾进行自动分拣处理,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在外壳1内部还配置有第一破袋机构3、输送机构4和分拣机构5。
第一破袋机构3包括第一破袋部件31和第一驱动部件(未图示),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破袋部件31运动以破损垃圾袋;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带41,输送带41用于输送从垃圾袋中漏出的垃圾以及破损的垃圾袋;分拣机构5包括图像采集器52、机械手51和控制器100,图像采集器52和机械手51布置在输送带41的上方并分别与控制器100连接;垃圾桶2布置在输送带41的外侧并用于盛放垃圾。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垃圾投放口11向外壳1内部投放垃圾,垃圾盛放在垃圾袋中并落到第一破袋机构3处。第一破袋机构3中的第一驱动部件32将驱动第一破袋部件31动作,以实现将垃圾外面的垃圾袋破碎打开,这样,垃圾袋中的垃圾便可以散落出并通过输送带41向前输送。
垃圾通过输送带41向前输送过程中,通过图像采集器52对输送带41上的垃圾进行图形识别,控制器则根据图像采集器52采集的图像信息利用图形识别技术以识别出不同垃圾的类型,这样,控制器便可以控制机械手51将对应位置处的垃圾挑拣出并放入到对应的垃圾桶2中。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实现不同垃圾的分类,与此同时,对于盛放垃圾的垃圾袋而言,通过第一破袋机构3进行破袋处理后,垃圾袋也可以单独分拣回收,以实现更加全面有效的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
其中,对于图像采集器52的安装位置,可以与机械手51分别独立安装,即图像采集器52和机械手51沿输送带4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其中,图像采集器52布置在输送带41的首部的上方,对于垃圾袋通过第一破袋机构3进行破袋处理后,垃圾和垃圾袋散落在输送带41上,通过上方的图像采集器52向下拍摄输送带41,来获取图像信息。或者,图像采集器52设置在机械手51上并跟随机械手51一同移动。具体的,图像采集器52能够跟随机械手51一同移动,而在机械手51移动前,先通过图像采集器52采集输送带41上的图像信息,通过控制器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后再通过机械手51进行不同垃圾的挑选操作。
通过在外壳中布置破袋机构和分拣机构,对于从垃圾投放口投入到外壳内的垃圾袋而言,破袋机构将垃圾袋撕破,进而使得垃圾袋中的垃圾漏出并一同落到输送带上,而输送带上的垃圾和垃圾袋在输送过程中,经过图像采集器采集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输送带上的垃圾类型,进而由控制器控制机械手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别挑拣到不同的垃圾桶中以实现自动分类垃圾,这样,便可以避免用户手动破袋而造成用户被污染以及垃圾遗落到垃圾桶的外部,并且,可以充分有效地的进行垃圾的分类存放,更好地满足城市垃圾有效分类的要求,提高了垃圾回收利用率,并提高了用户体验性。
进一步的,输送机构4还包括摊平组件42,所述摊平组件包括摊平平台421和振动器422,振动器422设置在摊平平台421上,摊平平台421布置在输送带41的首部。
具体而言,垃圾袋通过第一破袋机构3进行破袋处理后,垃圾以及破损的垃圾袋将先掉落至下方的摊平平台421上,利用掉落产生的冲击将使得垃圾散落在摊平平台421上,然后,利用振动器422进行振动,使得摊平平台421上的垃圾更加充分的分散开以将成堆的垃圾摊平。其中,摊平平台421倾斜向下朝向输送带41方向延伸,这样,在振动器422的作用下,垃圾一方面被摊平处理,另一方面垃圾将逐渐朝向下方的输送带41上移动并跌落到输送带41上。
优选地,为了满足对厨余垃圾独立回收投放的要求,在其中一垃圾投放口1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破袋机构6,第二破袋机构6包括第二破袋部件61和第二驱动部件(未图示),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破袋部件61运动以破损垃圾袋,第二破袋机构6的下方设置有垃圾桶2。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用户针对生活垃圾能够实现最基本的干湿分类,而对于厨余垃圾而言,通常采用独立的垃圾袋存储。通过配置独立的垃圾投放口11来投放厨余垃圾。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投入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中后,先通过第二破袋机构6进行破袋处理,以使得垃圾袋中的厨余垃圾散落出并落到下方对应的垃圾桶2中。
通过第二破袋机构6将盛放有厨余垃圾的垃圾袋割破,以实现更加有效地单独回收厨余垃圾,避免厨余垃圾盛放在垃圾袋中而导致后期无法进行有氧堆肥和厌氧制沼发电,通过将厨余垃圾从垃圾袋中分理出,可以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利用。
更进一步的,对于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而言,虽然该垃圾袋为塑料材质,但是,由于被厨余垃圾污染则无法将该垃圾袋作为可回收垃圾来回收利用,同时,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也不能随着厨余垃圾一同回收,而需要将垃圾袋单独回收存放在盛放其他垃圾的垃圾桶2中。为此,人感式垃圾回收站还包括:拣袋机构7,拣袋机构7包括移动模块71和夹爪72,夹爪72设置在移动模块71上,移动模块71设置在外壳1中并用于带动夹爪72移动,夹爪72用于夹取第二破袋机构6上的垃圾袋。
具体的,用户将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投入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中后,通过第二破袋机构6实现对垃圾袋的破袋处理。而对于垃圾袋而言,可以通过拣袋机构7进行夹持。通过移动模块71将夹爪72移动到垃圾袋的上方,并通过夹爪72夹持住垃圾袋,垃圾袋在破袋处理后,拣袋机构7带动垃圾袋远离底部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2。以减少破碎垃圾袋混在厨余垃圾中,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
其中,对于移动模块71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三维移动平台等结构形式,例如:移动模块71包括横向移动件711和纵向移动件712,纵向移动件712设置在横向移动件711的移动部上,夹爪72设置在纵向移动件712的移动部上。在工作过程中,横向移动件711能够带动纵向移动件712横向往复移动,而纵向移动件712能够带动夹爪72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夹取垃圾袋并将垃圾袋输送到指定的位置处。
其中,对于两个破袋机构而言,破袋部件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刀片、铁钩等结构形式,而驱动部件则用于给破袋部件提供动力,使得破袋部件转动或移动以将垃圾袋割破或撕破。例如:以破袋部件为刀片为例,驱动部件则可以采用旋转电机等器件,旋转电机驱动刀片转动,利用刀片将垃圾袋割破以使得垃圾袋中的垃圾脱落出。
实施例三、对于外壳1上垃圾投放口11的数量以及垃圾桶2的分布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形式。为了充分的利用外壳1所占用的空间,并满足国家提倡的四类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则可以在外壳1中布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11,四个垃圾投放口11分别用于供用户投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为此,四个垃圾投放口11分为厨余垃圾投放口、可回收物投放口、有害垃圾投放口和其他垃圾投放口。
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四个垃圾投放口11的门窗111上对应的配置有标识来指导用户投放垃圾。用户在家中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后,便可以从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中将垃圾投入,而不同类型的垃圾将对应的存储在不同的垃圾桶2中。
其中,为了方便用户投放垃圾,一般在外壳1的正面并排布置有四个垃圾投放口11,这样,在用户投放垃圾时,可以在外壳1的前面依次将不同的垃圾投入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中。
另外,为了方便用户将垃圾袋投入到垃圾投放口11中,提高投放便利性,外壳1的正面设置有倾斜面10,倾斜面10由上至下朝外倾斜,四个垃圾投放口11位于倾斜面10上。
具体的,在外壳1的正面形成倾斜面10来设置垃圾投放口11,垃圾投放口11布置在倾斜面10上,垃圾投放口11整体也是倾斜布置,且垃圾投放口11将从用户侧朝上倾斜延伸,这样,能够方便用户轻易的将垃圾袋投入到垃圾投放口11中,以提高使用便利性。
而对于垃圾桶2的的布置位置,相对应的,在外壳1中布置有四个垃圾桶2分为厨余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其中,所述厨余垃圾桶位于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的下方,所述有害垃圾桶位于所述有害垃圾投放口的下方。
在垃圾投放过程中,用户能够很好的将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有效彻底的分类,因此,可以在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的下方直接配置所述厨余垃圾桶,并在所述有害垃圾投放口的下方直接配置所述有害垃圾桶。用户将厨余垃圾投入到厨余垃圾投放口后,使得厨余垃圾存储在底部的所述厨余垃圾桶中;用户将有害垃圾投入到有害垃圾投放口后,使得有害垃圾存储在底部的有害垃圾桶中。
而对于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往往容易出现用户分类错误的情况发生,为此,针对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则可以通过人感式垃圾回收站进行自动挑拣分类。具体的,可回收物或其他垃圾投入到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后,可回收物或其他垃圾将通过输送带41进行输送,利用机械手51便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挑拣处理。
而为了方便机械手51将挑拣处的垃圾进行投放,则所述可回收垃圾桶布置在输送带41的一侧,所述其他垃圾桶布置在输送带41的尾部,所述可回收物投放口和所述其他垃圾投放口靠近输送带41的头部。
具体的,机械手51将挑拣出的可回收物放入到输送带41一侧的可回收垃圾桶中,而对于输送带41上的其他垃圾将跟随输送带41移动并最终落入到输送带41尾端下方的其他垃圾桶中。
具体的,沿垃圾清运口12的长度方向,所述厨余垃圾桶、所述可回收垃圾桶和所述有害垃圾桶并排,当垃圾桶2中盛满垃圾时,则可以打开门体121将垃圾桶2从外壳1中取出,以实现采用常规的垃圾桶2来满足垃圾盛放转运的要求。
其中,对于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中依然可能存在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等与可回收物或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同时将所述有害垃圾桶也布置在输送带41的一侧,而垃圾在输送带41上输送过程中,通过机械手51能够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挑拣出,并利用机械手51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放入到输送带41一侧的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中。
进一步的,为了将从所述可回收物投放口和所述其他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输送至输送带41上,所述可回收物投放口和所述其他垃圾投放口与输送带41之间分别设置有提升机43。
具体的,从所述可回收物投放口和所述其他垃圾投放口投入的垃圾将通过提升机43提升并输送至第一破袋机构3位置处,第一破袋机构3将垃圾袋割破后,垃圾和垃圾袋将掉落至下方的摊平平台421,经由振动器422振动使得摊平平台421上的垃圾和垃圾袋最终摊平在输送带41上进行输送。
通过在外壳上配置四个垃圾投放口来分类投放垃圾,并且,每个垃圾投放口对应的配置有独立的垃圾桶来回收盛放垃圾,以满足国家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并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每个垃圾投放口配置的门窗上设置有对应的标识,以方便提示用户投放垃圾,重要的是,垃圾投放口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更有利于用户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也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垃圾投放错误的现象发生,实现方便用户准确投放垃圾并提升外观效果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其中,对于所述其他垃圾桶而言,其可以布置在所述厨余垃圾桶的内侧,以充分的利用外壳1内的空间来布置四个垃圾桶2。与此同时,所述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前后布置,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通过第二破袋机构6破袋后的垃圾袋能够通过拣袋机构7的夹爪72夹持住,移动模块71带动厨余垃圾的垃圾袋移动到所述厨余垃圾桶后方的其他垃圾桶上方,然后,夹爪72释放垃圾袋,以使得垃圾袋落入到其他垃圾桶中,最大限度的提升垃圾分类的精确性。
实施例四、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由于所述垃圾桶放置在相对密闭的所述外壳中,而所述垃圾桶中的垃圾容易发生腐烂而产生严重的异味,为了减少所述垃圾桶中的垃圾产生异味,则在所述外壳中配置喷淋机构8,喷淋机构8包括药剂箱、药剂泵和喷淋管81,所述药剂箱通过所述药剂泵与喷淋管81连接,喷淋管81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垃圾桶方向喷射的喷嘴,喷淋管81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具体的,所述外壳中,产生异味严重的主要是盛放厨余垃圾的所述垃圾桶,为此,在节约成本角度出发,可以在用于盛放厨余垃圾的所述垃圾桶上方配置喷淋机构8,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盛放其他垃圾的所述垃圾桶上方也配置喷淋机构8,或者,在所述外壳中的每个所述垃圾桶的上方均配置有喷淋机构8。
以下,以在盛放厨余垃圾的所述垃圾桶上方配置喷淋机构8为例进行说明。在厨余垃圾投放到所述垃圾桶中后,所述药剂泵动作,将所述药剂箱中的药剂抽出并通过喷淋管81向所述垃圾桶喷淋药剂,其中,药剂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常用的抑菌剂、EM菌等,以减缓厨余垃圾在所述垃圾桶中发酵,进而减少气味的产生同时起到抑菌的作用。
其中,喷淋管81布置在垃圾投放口11的下方,喷淋管81并排布置有多个所述喷嘴。具体的,用户将厨余垃圾从对应的垃圾投放口11投入到下方的所述垃圾桶后,位于垃圾投放口11下方的喷淋管81便及时的向所述垃圾桶中喷淋药剂。
另外,为了使得喷出的药剂能够有效地覆盖所述垃圾桶的横截面区域,喷淋管8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具体的,在喷淋过程中,喷淋管81能够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喷嘴能以摆动的方式喷淋药剂,使得所述垃圾桶中获得均匀的喷淋。而为了方便安装喷淋管81以满足其转动的要求,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两个轴承座(未图示),所述轴承座中设置有轴承(未图示),喷淋管81的端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中。并且,为了实现喷淋管81转动喷淋,喷淋机构8还可以配置有电机或旋转气缸来驱动喷淋管81转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多个垃圾桶、多个人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垃圾投放口和一垃圾清运口,所述垃圾投放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门窗,所述垃圾清运口设置有可开关的门体,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门窗开关的电动驱动器;每个所述垃圾投放口配置有对应的所述人感器,所述人感器和所述电动驱动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感器在检测到信号后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对应的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所述门窗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上至下朝外倾斜,所述垃圾投放口位于所述倾斜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还设置有多个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与对应的所述垃圾投放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槽倾斜朝向下方的所述垃圾桶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部的两端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动驱动器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门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感式垃圾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电动驱动器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门窗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16392.2U CN217755160U (zh) | 2021-05-13 | 2021-05-13 | 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16392.2U CN217755160U (zh) | 2021-05-13 | 2021-05-13 | 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55160U true CN217755160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6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16392.2U Active CN217755160U (zh) | 2021-05-13 | 2021-05-13 | 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55160U (zh) |
-
2021
- 2021-05-13 CN CN202121016392.2U patent/CN2177551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17039B (zh) | 一种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破袋装置 | |
CN112093308A (zh) | 袋装厨余垃圾自动分离投放箱 | |
CN114955298A (zh) | 垃圾智能分类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672963A (zh) | 一种导轨式分类投放的智能垃圾桶的工作方法 | |
CN107600787A (zh) | 一种机械手旋转式投放垃圾的智能垃圾桶的工作方法 | |
CN113998335B (zh) | 垃圾自动分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650745U (zh) | 袋装厨余垃圾自动分离投放箱 | |
CN102069981A (zh) | 智能无接触分类净化垃圾压缩机 | |
CN212830706U (zh) | 一种无人垃圾分类车 | |
CN212830642U (zh) | 一种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破袋装置 | |
CN217755160U (zh) | 人感式垃圾回收站 | |
CN217050409U (zh) | 具有清洗功能的垃圾输送设备及垃圾回收系统 | |
CN107499762A (zh) | 一种机械手投放垃圾的智能垃圾桶 | |
CN215477322U (zh) | 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 |
CN214987773U (zh) | 垃圾回收设备 | |
CN217050024U (zh) | 具有除异味功能的垃圾回收设备 | |
CN217050023U (zh) | 负压式垃圾回收装置 | |
CN112960305A (zh) | 废品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 |
CN201793195U (zh) | 多口径垃圾袋适用的分类垃圾筒 | |
CN215477321U (zh) | 垃圾智能分类设备 | |
CN214358152U (zh) | 一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 |
CN215477381U (zh) | 垃圾综合回收系统 | |
CN201842427U (zh) | 智能无接触垃圾压缩媒体机 | |
CN216888341U (zh) | 垃圾自动分类设备 | |
CN202115947U (zh) | 易辨别分类垃圾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