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5962U - 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45962U CN217745962U CN202221696557.XU CN202221696557U CN217745962U CN 217745962 U CN217745962 U CN 217745962U CN 202221696557 U CN202221696557 U CN 202221696557U CN 217745962 U CN217745962 U CN 2177459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filtering
- opening
- airborne
- cool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1001 back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其中航载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其周壁上设有第一过滤开口和第二过滤开口,第一过滤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滤开口的高度;过滤隔板,设于过滤器本体的内部,过滤隔板将过滤器本体分隔为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载过滤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过滤开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滤开口的高度,使过滤残余物体能够在过滤过程中沉积在第一过滤腔中,提高了过滤残余物体的集中程度,便于后续清理;第一过滤开口靠下设置,使进行净水反冲时过滤残余物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过滤开口排出航行设备外,实现了航载过滤器的清理,减少人工参与程度,提高了航载过滤器的自动化,无人化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行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通信技术、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船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各国的无人船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专属供应链极度缺乏,面向无人船的专用配套设备尚未出现,目前无人船上搭载的设备主要还是传统船用设备。这些设备基于传统有人船舶的使用场景和应用环境进行设计制造,不能完全满足无人船的使用需求,给无人船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市场呼唤面向无人船配套船用设备的出现。
以海水滤器系统为例,海水滤器是用来过滤海水中的垃圾、海洋生物,以确保进入船舶管系的海水不会损坏设备、阻塞管道。海水滤器需要经常清洗,目前的常规船舶的海水滤器主要的清洗作业主要依靠人工,通过人工对海水滤器中的垃圾或者海洋生物进行清理,保持海水滤器的畅通。同时海水系统中因海洋生物生长而造成进水管道变窄以及船体艉部附件(舵和螺旋桨等)附着海洋生物,进而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鉴于智能船舶船上处于无人或者少人状态,其海水滤器系统也需要用创新的思维进行重新设计。
综上,现有的海水滤器中存在清理不便,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同时船舶附体上的海洋生物的生长也会导致船舶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海水滤器中存在清理不便,容易发生堵塞而导致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航载过滤器,包括:
过滤器本体,其周壁上设有连通所述过滤器本体内部的第一过滤开口和第二过滤开口,所述第一过滤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的高度;
过滤隔板,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过滤隔板将所述过滤器本体分隔为与所述第一过滤开口连通的第一过滤腔和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连通的第二过滤腔。
本实施例提供的航载过滤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第一过滤开口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滤开口的高度,使过滤残余物体能够在过滤过程中沉积在第一过滤腔中,提高了过滤残余物体的集中程度,便于后续清理;
其次,第一过滤开口靠下设置于过滤器本体上,使进行净水反冲时过滤残余物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过滤开口排出航行设备外,实现了航载过滤器的清理,减少人工参与程度,提高了航载过滤器的自动化,无人化程度;
再次,反冲洗作业使得无需拆卸过滤隔板即可自动清洗,其清理方式简单可靠;
最后,过滤隔板将过滤器本体分隔成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板状的过滤隔板能够减少占用过滤器本体的内部空间,进而提高了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的体积,从而提高了收集过滤残余物体的能力,减少清理的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隔板与水平面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至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隔板竖直设置,将所述过滤器本体分隔为在水平方向左右布置的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
或者,所述过滤隔板水平设置,将所述过滤器本体分隔为在竖直方向上下布置的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隔板能够以不同预设角度布置在过滤器本体的内部,进而调整第一过滤腔的体积,从而增加第一过滤腔收集过滤残余物体的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隔板罩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上,使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过滤腔的体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过滤器本体有限的内部空间内最大化第一过滤腔的体积,使第一过滤腔收集过滤残余物体能力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航载过滤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顶部的盖体,所述盖体用于开闭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顶部的清理开口,所述清理开口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或所述第二过滤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器本体顶部设置清理开口使得航载过滤器具备手动清理的功能,同时也利于过滤隔板的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和/或放气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作为操作人员打开盖体时的施力点,减少盖体意外掉落的可能;放气结构用于排出过滤器本体的气体,减少内部压力,进而减少打开盖体时的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放水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在第一过滤开口和第二过滤开口发生堵塞时对过滤器本体的检修。
第二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行设备,设有反冲洗系统,所述反冲洗系统包括上述的航载过滤器,所述航载过滤器中的水流方向可调,当水流从所述第一过滤开口流向所述第二过滤开口时,所述过滤隔板将过滤残余物体留置在所述第一过滤腔中;当水流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流向所述第一过滤开口时,所述过滤残余物体从所述第一过滤开口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上述航载过滤器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还具备自动化清理,无人化程度高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航载过滤器连通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航载过滤器之间设有正流管道和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所述冷却装置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所述航载过滤器的回流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航载过滤器清理的效率,同时用加热过的水对管路内壁、船体附件进行冲洗,可以清除海洋生物,使管路系统更加顺畅同时还可以减少附体的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系统还包括两个所述航载过滤器和两个所述冷却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航载过滤器中的一个为第一航载过滤器,另一个为第二航载过滤器,两个所述冷却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为第一冷却装置,另一个为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航载过滤器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之间连通,所述第二航载过滤器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之间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与所述第二航载过滤器之间通过第一回流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与所述第一航载过滤器之间通过第二回流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所述第一冷却装置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所述第二航载过滤器的第一回流控制阀,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所述第一航载过滤器的第二回流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航载过滤器和第二航载过滤器能够相互进行反冲清理,进一步提高了高温海水的利用率,同时保证了航行设备的过滤持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航载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航载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航载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航载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航行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航行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航载过滤器;200、冷却装置;300、回流管道;
1、过滤器本体;2、过滤隔板;3、盖体;
11、第一过滤开口;12、第二过滤开口;10、第一过滤腔;20、第二过滤腔;13、清理开口;14、紧固孔;15、放水结构;31、紧固件;32、紧固槽;33、把手;34、放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航载过滤器100,搭载在航行设备上,用于过滤海水,将海水中的垃圾或者海洋生物过滤,使过滤后的净水进入航行设备内部管道中;具体地,航载过滤器100将海水中的垃圾或者海洋生物留置在航载过滤器100的内部,实现过滤作用,当航载过滤器100需要清理时,通过调整航载过滤器100中水流方向,实现将航载过滤器100中留置的过滤残余物体反冲,进而排出,以达到清理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航载过滤器100包括:过滤器本体1和过滤隔板2;
过滤器本体1,其周壁上设有连通过滤器本体1内部的第一过滤开口11和第二过滤开口12,第一过滤开口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滤开口12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形成用于过滤海水的过滤腔,这样,将过滤残余物体留置于过滤腔中以实现过滤作用;具体地,过滤器本体1开设有第一过滤开口11和第二过滤开口12,其中过滤器本体1中的水流方向可以是从第一过滤开口11流向第二过滤开口12,或者从第二过滤开口12流向第一过滤开口11;当航载过滤器100执行过滤作业时,海水从第一过滤开口11进入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再从第二过滤开口12排出,其中,由于第一过滤开口11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滤开口12,因此,海水从第一过滤开口11进入过滤器本体1后,需要被抬升至第二过滤开口12的高度后,才能从第二过滤开口12排出,在此过程中,密度比海水大的物体会沉积在过滤器本体1的底部,这样实现了海水的过滤,当然,部分过滤残余物体能够通过上述的重力沉积的方式留置在过滤器本体1的底部,还有部分过滤残余物体需要通过过滤隔板2的阻挡才能留置在过滤器本体1的底部。
过滤隔板2,设于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过滤隔板2将过滤器本体1分隔为与第一过滤开口11连通的第一过滤腔10和与第二过滤开口12连通的第二过滤腔20。可以理解的是,过滤隔板2用于将过滤残余物体留置在过滤腔中;具体地,过滤隔板2上设有多个过滤孔,当海水从过滤隔板2的一侧流向另一侧时,海水从过滤孔通过,而过滤残余物体被过滤隔板2阻挡在过滤隔板2的一侧,这样,过滤残余物体被留置,因此,过滤隔板2将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其中,第一过滤腔10与第一过滤开口11连通,第二过滤腔20与第二过滤开口12连通,这样,当过滤残余物体被过滤隔板2阻挡后会留置在第一过滤腔10中。
上述实施例的航载过滤器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过滤原理:航行设备将海水吸入航载过滤器100中,具体地,海水夹杂垃圾和海洋生物进入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其中,海水从第一过滤开口11进入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此时海水首先进入第一过滤腔10中,并且海水中的垃圾和海洋生物被过滤隔板2阻挡留置在第一过滤腔10形成过滤残余物体,同时因重力的作用,过滤残余物体被沉积在第一过滤腔10的底部;海水通过过滤隔板2的过滤孔后,进入第二过滤腔20中,由于第一过滤开口11的高度比第二过滤开口12的高度低,因此在海水从第一过滤开口11流向第二过滤开口12的过程中,海水在竖直方向上被抬升直至从第二过滤开口12排出;海水在进入第二过滤腔20后可能还剩余部分未被过滤隔板2阻挡的细小垃圾,由于第二过滤开口12的高度较高,因此即便细小垃圾进入第二过滤腔20中也会因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第二过滤腔20中沉积,进一步提升了过滤的效果。
清理原理:切换过滤器本体1中的水流方向,使水流从第二过滤开口12流向第一过滤开口11,从而使第一过滤腔10中的过滤残余物体从第一过滤开口11中排出;具体地,通过调整管道阀体,使得过滤后的净水或者海水从第二过滤开口12进入过滤器本体1中,以下净水或者海水统称反冲水,反冲水从第二过滤开口12流向第一过滤开口11,这样实现反冲,由于第一过滤开口11的高度较低,因此反冲水能够驱使位于第一过滤腔10中的过滤残余物体从第一过滤开口11中排出,进而实现了航载过滤器100的自动清洁。
优选地,第二过滤开口12的底面与过滤器本体1的底面平齐,避免阻挡滤残余物体从第二过滤开口12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航载过滤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第一过滤开口11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滤开口12的高度,使过滤残余物体能够在过滤过程中沉积在第一过滤腔10中,提高了过滤残余物体的集中程度,便于后续清理;
其次,第一过滤开口11靠下设置于过滤器本体1上,使进行净水反冲时过滤残余物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过滤开口11排出航行设备外,实现了航载过滤器100的清理,减少人工参与程度,提高了航载过滤器100的自动化,无人化程度;
再次,反冲洗作业使得无需拆卸过滤隔板2即可自动清洗,其清理方式简单可靠;
最后,过滤隔板2将过滤器本体1分隔成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板状的过滤隔板2能够减少占用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空间,进而提高了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的体积,从而提高了收集过滤残余物体的能力,减少清理的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过滤隔板2与水平面成预设角度,预设角度范围为0°至90°;可以理解的是,过滤隔板2能够竖向布置或者倾斜设置,这样,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的体积能够适应性调整;具体地,当过滤隔板2与水平面成90°时,即过滤隔板2竖向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将过滤隔板2布置在过滤器本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中部,这样,过滤隔板2将过滤器本体1分隔成左右体积相等的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当过滤隔板2与水平面成预设角度时,即,过滤隔板2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增大第一过滤腔10的底部的体积,进而提升第一过滤腔10收集过滤残余物体的能力。
优选地,过滤隔板2竖直设置,将过滤器本体1分隔为在水平方向左右布置的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这样,使得过滤隔板2能够易于拆装。
或者,过滤隔板2水平设置,过滤隔板2将过滤器本体1分隔为在竖直方向上下布置的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过滤隔板2布置在过滤器本体1在竖向上的中部,这样能够在过滤器本体1有限的内部空间内进一步增大第一过滤腔10的体积,进而提升第一过滤腔10的收集能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隔板2能够以不同预设角度布置在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进而调整第一过滤腔10的体积,从而增加第一过滤腔10收集过滤残余物体的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过滤隔板2罩设于第二过滤开口12上,使第一过滤腔10的体积大于第二过滤腔20的体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过滤器本体1有限的内部空间内最大化第一过滤腔10的体积,使第一过滤腔10收集过滤残余物体能力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1,航载过滤器100还包括设于过滤器本体1顶部的盖体3,盖体3用于开闭位于过滤器本体1顶部的清理开口13,清理开口13与第一过滤腔10和第二过滤腔20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清理开口13与第一过滤腔10或第二过滤腔2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航载过滤器100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清理,当过滤器本体1内的过滤残余物体难以通过反冲的方式从第一过滤开口11排出时,需要打开盖体3通过手动方式将过滤残余物体取出;另外,盖体3的设置也便于过滤隔板2的更换,本实施例的过滤隔板2呈板状,该形状的设计也便于从过滤器本体1中取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器本体1顶部设置清理开口13使得航载过滤器100具备手动清理的功能,同时也利于过滤隔板2的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1、图5和图6,盖体3和过滤器本体1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31连接,盖体3的外周边缘设有多个紧固槽32,过滤器本体1的顶部边缘设有与紧固槽32一一对应的紧固孔14,紧固件31一一穿设于紧固槽32和紧固孔14中。可以理解的是,盖体3与过滤器本体1紧固连接,优选地,多个紧固槽32均匀布置在盖体3的外周边缘上,紧固件31一一对应穿设紧固槽32和紧固孔14中,使盖体3紧密连接于过滤器本体1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盖体3盖合于过滤器本体1时的密闭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3上设有把手33和放气结构34。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3上设有把手33或放气结构34。可以理解的是,放气结构34包括但不限于放气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33作为操作人员打开盖体3时的施力点,减少盖体3意外掉落的可能;放气结构34用于排出过滤器本体1的气体,减少内部压力,进而减少打开盖体3时的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放水结构15。可以理解的是,放水结构15包括但不限于放水塞;具体地,放水结构15用于排出过滤器本体1内的积水,当第一过滤开口11和第二过滤开口12发生堵塞时,操作人员可以操作排水结构排出积水,减少过滤器本体1内部压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在第一过滤开口11和第二过滤开口12发生堵塞时对过滤器本体1的检修。
第二方案,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行设备,设有反冲洗系统,反冲洗系统包括上述的航载过滤器100,航载过滤器100中的水流方向可调,当水流从第一过滤开口11流向第二过滤开口12时,过滤隔板2将过滤残余物体留置在第一过滤腔10中;当水流从第二过滤开口12流向第一过滤开口11时,过滤残余物体从第一过滤开口11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反冲洗系统还包括连通第一过滤开口11的第一管道和连通第二过滤开口12的第二管道,其中,在过滤作业中,第一管道与海域中的海水连通,用于将未过滤的海水吸入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而第二管道用于输出过滤器本体1过滤后的净水;在反冲清理作业中,第二管道用于将过滤后的净水或者从航行设备中其他管道获取的海水再次回流至过滤器本体1中,将过滤残余物体从第一过滤开口11排出,进而借由第一管道排出至海域的海水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上述航载过滤器100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还具备自动化清理,无人化程度高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冲洗系统还包括与航载过滤器100连通的冷却装置200,冷却装置200和航载过滤器100之间设有回流管道300,回流管道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冷却装置200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航载过滤器100的回流控制阀。可以理解的是,航载过滤器100过滤后的净水用于与冷却装置200换热,即,当净水经过冷却装置200后其温度升高形成高温净水,将这些高温净水通过回流管道300回流至过滤器本体1中提高反冲清理过滤器本体1的效率,同时能够杀死附着在海水管系和船艉附件上海洋生物,同样也起到清理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航载过滤器100清理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净水的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反冲洗系统还包括两个航载过滤器100和两个冷却装置200,其中,两个航载过滤器100中的一个为第一航载过滤器100,另一个为第二航载过滤器100,两个冷却装置200中的其中一个为第一冷却装置200,另一个为第二冷却装置200,第一航载过滤器100与第一冷却装置200之间连通,第二航载过滤器100与第二冷却装置200之间连通,第一冷却装置200与第二航载过滤器100之间通过第一回流管道300连通,第二冷却装置200与第一航载过滤器100之间通过第二回流管道300连通,第一回流管道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第一冷却装置200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第二航载过滤器100的第一回流控制阀,第二回流管道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第二冷却装置200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第一航载过滤器100的第二回流控制阀。
可以理解的是,可选地,冷却装置200的用于冷却主机,冷却装置200中设有散热元件,散热元件浸泡于淡水管道中,回流管道300中的海水经过与淡水管道的换热,回流管道300中的水温度会升高形成高温海水,利用高温海水用来对反冲洗系统中的航载过滤其100进行反冲洗,可以清除管路里面附着的海洋生物,同时反冲洗的水冲洗完后,会从海底门出来并流经海底门附近区域,还可以清除海底门附近的船舶附件上的海洋生物,减小船舶阻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航载过滤器100和第二航载过滤器100能够相互进行反冲清理,进一步提高了高温净水的利用率,同时保证了航行设备的过滤持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本体(1),其周壁上设有连通所述过滤器本体(1)内部的第一过滤开口(11)和第二过滤开口(12),所述第一过滤开口(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12)的高度;
过滤隔板(2),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的内部,所述过滤隔板(2)将所述过滤器本体(1)分隔为与所述第一过滤开口(11)连通的第一过滤腔(10)和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12)连通的第二过滤腔(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隔板(2)与水平面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0°至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隔板(2)竖直设置,将所述过滤器本体(1)分隔为在水平方向左右布置的所述第一过滤腔(10)和所述第二过滤腔(20);
或者,所述过滤隔板(2)水平设置,将所述过滤器本体(1)分隔为在竖直方向上下布置的所述第一过滤腔(10)和所述第二过滤腔(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隔板(2)罩设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12)上,使所述第一过滤腔(10)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过滤腔(20)的体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载过滤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顶部的盖体(3),所述盖体(3)用于开闭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顶部的清理开口(13),所述清理开口(13)与所述第一过滤腔(10)和/或所述第二过滤腔(20)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上设有把手(33)和/或放气结构(3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载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放水结构(15)。
8.一种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反冲洗系统,所述反冲洗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航载过滤器,所述航载过滤器中的水流方向可调,当水流从所述第一过滤开口(11)流向所述第二过滤开口(12)时,所述过滤隔板(2)将过滤残余物体留置在所述第一过滤腔(10)中;当水流从所述第二过滤开口(12)流向所述第一过滤开口(11)时,所述过滤残余物体从所述第一过滤开口(11)排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航载过滤器连通的冷却装置(200),所述冷却装置(200)和所述航载过滤器之间设有回流管道(300),所述回流管道(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所述冷却装置(200)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所述航载过滤器的回流控制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系统还包括两个所述航载过滤器和两个所述冷却装置(200),其中,两个所述航载过滤器中的一个为第一航载过滤器,另一个为第二航载过滤器,两个所述冷却装置(200)中的其中一个为第一冷却装置(200),另一个为第二冷却装置(200),所述第一航载过滤器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0)之间连通,所述第二航载过滤器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00)之间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0)与所述第二航载过滤器之间通过第一回流管道(300)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00)与所述第一航载过滤器之间通过第二回流管道(300)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道(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0)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所述第二航载过滤器的第一回流控制阀,所述第二回流管道(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经过所述第二冷却装置(200)的散热元件加热后的水流流向所述第一航载过滤器的第二回流控制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6557.XU CN217745962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96557.XU CN217745962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45962U true CN217745962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9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96557.XU Active CN217745962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45962U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21696557.XU patent/CN2177459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45962U (zh) | 航载过滤器及航行设备 | |
CN109550289A (zh) | 一种智能型过滤器 | |
CN215276003U (zh) | 一种底部设置过滤组件的烛式过滤器 | |
CN108860462B (zh) | 免冲洗式海水箱 | |
CN113526589A (zh) | 一种自动净水壶 | |
CN216170377U (zh) | 尾水过滤装置及船式渔业养殖系统 | |
CN210237274U (zh) | 一种海洋馆水池滤杂装置 | |
CN218715549U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水下清洁机器人 | |
CN217613425U (zh) | 介质过滤器 | |
CN206629769U (zh) | 一种自沉淀鱼缸 | |
CN212575727U (zh) | 一种粗水滤器 | |
CN215798563U (zh) | 一种自动净水壶 | |
CN208726944U (zh) | 一种用于水质过滤的循环冲洗式过滤设备 | |
CN218280916U (zh) | 一种清洗装置 | |
CN216906474U (zh) | 一种用于鱼缸水族箱的鱼便分离装置 | |
CN217038401U (zh) | 一种动物用饮水装置 | |
CN110575705A (zh) | 一种蓝藻治理装置及方法 | |
CN221062315U (zh) | 一种可清洁净水器 | |
CN219744028U (zh) | 一种滤砂机构 | |
CN217549165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反冲洗过滤机 | |
CN220142767U (zh) | 一种彭泽鲫繁殖过滤装置 | |
CN113663390A (zh) | 尾水过滤装置及船式渔业养殖系统 | |
CN210645320U (zh) | 一种渔水分离器 | |
CN214914034U (zh) | 一种消防船对外消防泵用过滤器 | |
CN217756956U (zh) | 一种环保无动力的油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irborne filters and navigation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8 Pledgee: Zhuhai China Resources Bank Co.,Ltd. Zhuhai Branch Pledgor: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3308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