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9630U -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9630U
CN217719630U CN202221276369.1U CN202221276369U CN217719630U CN 217719630 U CN217719630 U CN 217719630U CN 202221276369 U CN202221276369 U CN 202221276369U CN 217719630 U CN217719630 U CN 21771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feeding
along
transfe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63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志宇
周雨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ma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ma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ma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ma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763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9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导线送线单元和加工单元,机架上设置有加工单元,加工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加工单元包括来料上料单元、中转定位单元、中转送料单元、第一夹持单元、热压单元、第二夹持单元、成品裁剪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集成产品移动以及产品加工功能,可以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设备集成性较高。

Description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片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片一般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它的构造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空间和地面。电池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移动操作以及加工操作,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方式一般为若干个加工工站的方式进行的,使得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设备集成性较差,同时需要在多个工站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导线送线单元和加工单元,机架上设置有加工单元,加工单元的外侧设置有外罩,加工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加工单元包括来料上料单元、中转定位单元、中转送料单元、第一夹持单元、热压单元、第二夹持单元、成品裁剪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来料上料单元、中转定位单元、中转送料单元、热压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依次沿着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机架上,来料上料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定位单元,中转定位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送料单元,中转送料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热压单元,热压单元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出料单元,热压单元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热压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单元;
来料上料单元包括上料转运机构和上料机构,上料转运机构和上料机构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机架上,且上料机构位于上料转运机构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上料转运机构包括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上料支撑架安装在机架上,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料X轴向移载架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上料X轴向移载架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的驱动端通过上料升降气缸推板驱动上料Z轴向升降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上料Z轴向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吸盘座,上料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料吸盘;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基座、第一上料夹具和第二上料夹具,上料基座通过若干个上料立柱安装在机架上,上料基座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夹具和若干个第二上料夹具;
中转定位单元包括中转移载机构和中转定位机构,中转移载机构和中转定位机构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中转定位机构位于中转移载机构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下方位置;中转移载机构包括中转X轴驱动模组,中转X轴驱动模组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中转X轴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X轴移载架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中转X轴移载架的顶部设置有中转Z轴升降气缸,中转Z轴升降气缸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中转Z 轴升降架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中转Z轴升降架的底部设置有中转旋转气缸,中转旋转气缸的底部设置有中转吸盘座,中转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中转定位机构包括中转定位座,中转定位座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定位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中转定位座上设置有定位单元;
中转送料单元包括送料顶架、中转上料机构和送料机构,送料顶架沿着Y 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立柱固定在机架上,送料机构沿着Y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上,中转上料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送料顶架的底部位置;中转上料机构包括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上料Y轴移载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机构包括送料Y轴驱动模组、送料Y轴移载顶板、送料顶升气缸、送料气缸安装架、送料顶升板、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送料Y轴驱动模组沿着Y轴方向设置在送料顶架上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送料Y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驱动送料Y轴移载顶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Y轴移载顶板通过若干个送料连接杆与下方的送料气缸安装架相连接,送料气缸安装架上设置有送料顶升气缸,送料顶升气缸底部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送料顶升板沿着Z 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顶升板上设置有电机齿轮传动机构,电机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下方的送料Y轴移载底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Y轴移载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送料吸盘座,送料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料吸盘;
成品出料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依次包括出料支撑平台、出料平台和暂存台,出料支撑平台通过若干个出料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出料平台和暂存台通过产品台架固定在机架上,出料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出料Y轴驱动气缸,出料Y轴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出料X轴基座驱动连接设置,出料X 轴基座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料X轴移载板,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出料X轴移载板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出料X轴移载板上沿着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Z轴驱动模组,出料Z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出料 Z轴转接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出料Z轴转接板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料横梁,上下两个出料横梁之间通过若干个出料连接杆连接在一起,出料Z轴转接板与出料横梁上沿着X轴中间位置的出料连接杆相连接,下方的出料横梁与取料架相连接,取料架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座,出料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
热压单元包括热压模块,送料顶架上安装有热压模块;热压模块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热压顶升气缸、热压顶座、热压上模、热压下模和热压底座,热压顶升气缸通过热压顶安装块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上,热压顶升气缸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热压顶座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热压顶座的底部安装有热压上模,热压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热压下模,热压底座的底部通过热压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热压上模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切刀,热压下模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切刀;送料顶架和热压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热压顶升导柱,热压顶座与热压顶升导柱相连接;
热压顶座上设置有第一切刀驱动气缸,第一切刀驱动气缸通过第一切刀气缸座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顶座上,第一切刀驱动气缸底部的驱动端依次通过切刀连接顶架和切刀连接杆与热压顶座下方的第一切刀架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一切刀架位于热压上模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第一切刀架的底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切刀;切刀连接顶架和热压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切刀导柱,切刀连接顶架与第一切刀导柱相连接;
热压下模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热压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切刀气缸,第二切刀气缸通过第二切刀气缸座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支撑架上,第二切刀气缸顶部的驱动端与上方的第二切刀架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二切刀架的顶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切刀;第二切刀气缸座和第二切刀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切刀导柱,第二切刀架和第二切刀导柱相连接;
第一夹持单元包括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上设置有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驱动上方的左夹持Y轴移载台沿着Y 轴方向移动设置,左夹持Y轴移载台上设置有左夹持移载立架,左夹持移载立架上设置有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驱动左夹持Z轴顶升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左夹持Z轴顶升板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转接板,左夹持转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齿轮板推块驱动左夹持齿轮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左夹持Z轴顶升板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轴承座,左夹持齿轮板与左夹持轴承座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左夹持齿轮啮合,左夹持轴承座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左夹持传动轴与左夹持夹爪安装板相连接,左夹持夹爪安装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左夹持第一夹爪和左夹持第二夹爪;
第二夹持单元包括夹持顶梁,夹持顶梁上设置有若干个顶梁支撑架,夹持顶梁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X轴移载台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X轴移载台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Y轴移载台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Y轴移载台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上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右夹持Z轴移载台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Z轴移载台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夹爪安装板,右夹持夹爪安装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右夹持第一夹爪和右夹持第二夹爪,右夹持Z轴移载台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转接板,右夹持转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的驱动端通过右夹持齿轮板推块与驱动右夹持齿轮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Z轴移载台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轴承座,右夹持齿轮板与右夹持轴承座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右夹持齿轮啮合,右夹持轴承座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右夹持传动轴与右夹持夹爪安装板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线送线单元沿着X轴的负方向依次包括送线机构和导线机构,送线机构包括送线机架,送线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送线组件,送线组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绕线机和线轴,导线机构包括导线机架,导线机架上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线夹安装板,线夹安装板上沿着Y 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线夹组件,导线机架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组件,导线组件安装在热压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上,导线组件包括导线支撑板,导线支撑板安装在导线机架上,导线支撑板上的四周均设置有导线支撑柱,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导线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板,第一导线板上沿着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沿着X轴负方向的导线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板,第二导线板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孔柱;
第二导线板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导线板,第三导线板通过导线转接板与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导线支撑柱相连接,第三导线板的顶部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V形结构的导线槽;第三导线板位于第二导线板的下方位置;线夹安装板位于第一导线板和第二导线板的上方位置;线轴的外侧设置有送线外罩,送线外罩的顶部开设有出线孔;线夹组件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线夹安装轴和线夹,线夹安装轴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线夹安装板上,线夹安装轴的顶部设置有线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夹持单元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清洗单元,第二夹持单元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清洗单元;
第一清洗单元包括第一清洗机构,第二清洗单元包括第二清洗机构,机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第一安装腔体内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清洗机构,第二安装腔体内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清洗机构;
第一清洗机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清洗盒、第一盒体和第一废料盒,第一清洗盒内沿着X轴负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清洗固定毛刷和第一清洗震动毛刷,第一安装腔体内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清洗X轴推动气缸,清洗X轴推动气缸的驱动端通过清洗X轴随动板与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第一盒体驱动连接设置,第一清洗盒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刷震动机构,第一毛刷震动机构驱动第一清洗震动毛刷沿着Y轴方向震动;
第二清洗机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二清洗盒、第二盒体和第二废料盒,第二清洗盒内沿着X轴负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清洗固定毛刷和第二清洗震动毛刷,第二安装腔体内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清洗Y轴推动气缸,清洗Y轴推动气缸的驱动端通过清洗Y轴气缸转接板与Y轴随动框体驱动连接设置,Y轴随动框体沿着Y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清洗Z轴推动气缸,清洗Z轴推动气缸顶部的驱动端通过Z轴随动板与上方的第二盒体驱动连接设置,第二清洗盒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刷震动机构,第二毛刷震动机构驱动第二清洗震动毛刷沿着Y轴方向震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工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之间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成品裁剪单元,成品裁剪单元包括裁剪X轴固定基座、裁剪Y轴固定基座、裁剪移载座和裁刀机构,裁剪X轴固定基座上设置有裁剪X轴驱动模组,裁剪X轴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方的裁剪Y轴固定基座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裁剪Y轴固定基座上设置有裁剪Y轴驱动模组,裁剪Y轴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方的裁剪移载座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裁剪移载座上设置有裁剪移载立架,裁剪移载立架上设置有裁刀机构;
裁刀机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裁刀和第二裁刀,第一裁刀和第二裁刀均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
裁剪移载立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裁刀驱动气缸,第一裁刀驱动气缸通过第一裁刀气缸座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上,第一裁刀驱动气缸底部的驱动端通过第一裁剪气缸推块与下方的第一裁刀架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一裁刀架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安装有第一裁刀;
裁剪移载立架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裁刀驱动气缸,第二裁刀驱动气缸通过第二裁刀气缸座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上,第二裁刀驱动气缸底部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和第二裁剪气缸推块与下方的第二裁刀架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二裁刀架的顶部沿着Y轴方向安装有第二裁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上料夹具底部的机架上设置有上料Z 轴向顶升气缸,第一上料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夹具底座内开设有夹具通孔,夹具底座上的四周均设置有治具定位块,四个治具定位块之间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板,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顶部的驱动端穿过夹具通孔后通过上料顶升气缸推板与上方的上料Z轴向顶升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治具定位块两侧的夹具底座上还设置有上料定位柱;治具定位块上还设置有同步带,同步带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治具定位块相连接;第二上料夹具底部的机架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第二上料夹具包括夹具底座,夹具底座内开设有夹具通孔,夹具底座上的四周均设置有治具定位块,四个治具定位块之间设置有上料Z 轴向顶升板,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顶部的驱动端穿过夹具通孔后通过上料顶升气缸推板与上方的上料Z轴向顶升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治具定位块上还设置有同步带,同步带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治具定位块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定位单元包括X轴固定定位块、Y轴固定定位块、Y轴活动定位块和X轴活动定位块,X轴固定定位块、Y轴固定定位块、Y轴活动定位块和X轴活动定位块之间形成定位腔体;定位座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中转滑槽,Y轴固定定位块可在中转滑槽内沿着Y轴方向移动,且Y轴固定定位块通过中转螺栓与中转滑槽相连接;Y轴活动定位块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Y轴活动板,Y轴活动板穿过Y轴活动通孔且延伸至中转定位座的底部,中转定位座底部的Y轴定位气缸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驱动端驱动Y轴活动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X轴活动定位块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X轴活动板,X轴活动板穿过X轴活动通孔且延伸至中转定位座的底部,中转定位座底部的X轴定位气缸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驱动端驱动X轴活动板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送料伺服电机、送料传动齿轮和送料齿轮板,送料顶升板沿着Y轴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送料伺服电机,送料Y轴移载底板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送料齿轮板,送料伺服电机底部的驱动端与送料传动齿轮驱动连接设置,送料传动齿轮位于送料顶升板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之间,送料传动齿轮与送料齿轮板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夹持第一夹爪通过左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安装在左夹持夹爪安装板上的顶部一侧,左夹持旋转气缸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与左夹持第一夹爪驱动连接设置;左夹持第二夹爪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安装在左夹持夹爪安装板上,左夹持夹爪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顶部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与上方的左夹持第二夹爪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左夹持夹爪安装板上还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第二Z轴导轨组件,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与左夹持第二Z轴导轨组件相连接;
左夹持第一夹爪上设置有左夹持盖板,左夹持盖板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左夹持第一线槽;左夹持第二夹爪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垫块安装架,左夹持垫块安装架内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左夹持垫块,左夹持垫块和左夹持垫块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左夹持弹簧,左夹持垫块安装架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左夹持裁刀,左夹持垫块安装架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左夹持线槽架,左夹持线槽架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左夹持第二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右夹持第一夹爪通过右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安装在右夹持夹爪安装板上,右夹持夹爪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第一夹爪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夹爪安装板上还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Z轴导轨组件,右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与右夹持Z轴导轨组件相连接;右夹持第二夹爪通过右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安装在右夹持夹爪安装板上的底部一侧,右夹持旋转气缸的驱动端通过右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与右夹持第二夹爪驱动连接设置;
右夹持第一夹爪上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右夹持压线板,右夹持压线板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右夹持第一线槽,右夹持第一夹爪内的底部设置有右夹持垫块安装架,右夹持垫块安装架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右夹持垫块,右夹持垫块和右夹持垫块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右夹持弹簧;右夹持第二夹爪上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右夹持导线板,右夹持导线板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右夹持第二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毛刷震动机构包括第一Y轴震动气缸、第一震动随动杆、第二Y轴震动气缸和第二震动随动杆,第一震动随动杆和第二震动随动杆沿着Y轴方向并列设置且通过第一清洗连接柱连接在一起,第一 Y轴震动气缸的驱动端驱动第一震动随动杆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二Y轴震动气缸的驱动端驱动第二震动随动杆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一震动随动杆和第二震动随动杆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清洗连接杆,第一清洗连接杆穿过第一清洗盒上开设的第一清洗通孔后与第一清洗震动毛刷相连接;
第二毛刷震动机构包括第三Y轴震动气缸、第三震动随动杆、第四Y轴震动气缸和第四震动随动杆,第三震动随动杆和第四震动随动杆沿着Y轴方向并列设置且通过第二清洗连接柱连接在一起,第三Y轴震动气缸的驱动端驱动第三震动随动杆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四Y轴震动气缸的驱动端驱动第四震动随动杆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三震动随动杆和第四震动随动杆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清洗连接杆,第二清洗连接杆穿过第二清洗盒上开设的第二清洗通孔后与第二清洗震动毛刷相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集成产品移动以及产品加工功能,可以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设备集成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对电池片依次进行来料上料、中转定位、中转送料、热压处理以及成品出料处理,通过导线送线单元进行送线和导线加工处理,通过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对导线进行导向夹持处理,可以大大降低电池片导线焊接的失误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清洗单元,可以对加工后的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进行清洗处理,避免对后续加工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成品裁剪单元可以对成品按照一定的规格要求,进行裁剪处理,之后再进行出料处理;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加工效率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去除导线送线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或图4中来料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上料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第一上料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第二上料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或图4中中转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中转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中转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或图4中中转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中转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3或图4中第一清洗单元和第二清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第一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第二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3或图4中第一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2或图23中左夹持第一夹爪和左夹持第二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去除左夹持裁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去除左夹持垫块安装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去除左夹持垫块和左夹持弹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3或图4中热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热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或图4中第二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1或图32中右夹持第一夹爪和右夹持第二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去除右夹持压线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中去除右夹持垫块安装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或图4中成品裁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或图4中成品出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图38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或图4中导线送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40中送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1中去除送线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图40中导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43中线夹安装板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44中线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3中导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图3或图4中成品裁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图47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48所示,
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1、导线送线单元3和加工单元4,机架1上设置有加工单元4,加工单元4的外侧设置有外罩2,加工单元4沿着X 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3;加工单元4包括来料上料单元5、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送料单元7、第一夹持单元9、热压单元10、第二夹持单元12、成品裁剪单元13和成品出料单元14,来料上料单元5、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送料单元7、热压单元10和成品出料单元14依次沿着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机架1 上,来料上料单元5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定位单元6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送料单元7,中转送料单元7沿着Y 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热压单元10,热压单元10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出料单元14,热压单元10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9,热压单元10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单元12。
来料上料单元5包括上料转运机构502和上料机构503,上料转运机构502 和上料机构503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且上料机构503位于上料转运机构502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上料转运机构502包括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上料支撑架 504安装在机架1上,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507,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507的驱动端通过上料升降气缸推板509 驱动上料Z轴向升降板501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上料Z轴向升降板5010 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吸盘座5011,上料吸盘座50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料吸盘 5012;上料机构503包括上料基座5013、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第二上料夹具 5019,上料基座5013通过若干个上料立柱5014安装在机架1上,上料基座5013 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若干个第二上料夹具 5019;
第一上料夹具5018底部的机架1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第一上料夹具5018包括夹具底座5020,夹具底座5020内开设有夹具通孔5021,夹具底座5020上的四周均设置有治具定位块5024,四个治具定位块5024之间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顶部的驱动端穿过夹具通孔5021后通过上料顶升气缸推板5022与上方的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治具定位块5024两侧的夹具底座5020上还设置有上料定位柱501;治具定位块5024上还设置有同步带5025,同步带502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治具定位块5024相连接;第二上料夹具5019底部的机架1 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第二上料夹具5019包括夹具底座5020,夹具底座5020内开设有夹具通孔5021,夹具底座5020上的四周均设置有治具定位块5024,四个治具定位块5024之间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上料Z 轴向顶升气缸5017顶部的驱动端穿过夹具通孔5021后通过上料顶升气缸推板 5022与上方的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治具定位块5024 上还设置有同步带5025,同步带502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治具定位块5024相连接;其中,通过同步带的结构设置,产品在上料Z轴向顶升板上进行顶升移动过程中,产品与同步带始终是同步的,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的损坏几率。
上料转运机构502还包括上料X轴向坦克链508,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 与上料X轴向坦克链508相连接;上料机构503还包括上料传感器5016,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第二上料夹具5019沿着Y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上料传感器 5016,上料传感器5016通过上料传感器支架5015安装在机架1上。
中转送料单元7包括中转移载机构601和中转定位机构602,中转移载机构 601和中转定位机构602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中转定位机构602位于中转移载机构601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下方位置;中转移载机构601包括中转X 轴驱动模组604,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支撑架603固定在机架1上,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X轴移载架606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中转X轴移载架606的顶部设置有中转Z 轴升降气缸608,中转Z轴升降气缸608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中转Z轴升降架601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中转Z轴升降架6010的底部设置有中转旋转气缸6011,中转旋转气缸6011的底部设置有中转吸盘座6012,中转吸盘座6012 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6013;中转定位机构602包括中转定位座6015,中转定位座6015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定位支架6014固定在机架1 上,中转定位座6015上设置有定位单元;
定位单元包括X轴固定定位块6016、Y轴固定定位块6017、Y轴活动定位块6020和X轴活动定位块6024,X轴固定定位块6016、Y轴固定定位块6017、 Y轴活动定位块6020和X轴活动定位块6024之间形成定位腔体;定位座6015 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中转滑槽6018,Y轴固定定位块6017可在中转滑槽6018内沿着Y轴方向移动,且Y轴固定定位块6017通过中转螺栓 6019与中转滑槽6018相连接;Y轴活动定位块6020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Y轴活动板6022,Y轴活动板6022穿过Y轴活动通孔6021且延伸至中转定位座6015的底部,中转定位座6015底部的Y轴定位气缸602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驱动端驱动Y轴活动板602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X轴活动定位块6024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X轴活动板6031,X轴活动板6031穿过X轴活动通孔6030且延伸至中转定位座6015的底部,中转定位座6015底部的X轴定位气缸6028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驱动端驱动X轴活动板6031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
Y轴活动板6022和Y轴定位气缸6026之间的中转定位座6015的底部还设置有Y轴限位块6027,Y轴活动定位块6020的底部通过若干个中转Y轴导轨组件6023在中转定位座6015上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X轴活动板6031和X 轴定位气缸6028之间的中转定位座6015的底部还设置有X轴限位块6029,X 轴活动定位块6024的底部通过若干个中转X轴导轨组件6025在中转定位座 6015上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
中转移载机构601还包括中转X轴坦克链605,中转X轴移载架606通过中转坦克链安装板607与中转X轴坦克链605相连接;中转X轴移载架606上设置有若干个中转Z轴导轨组件609,中转Z轴升降架6010与中转Z轴导轨组件609相连接。
中转送料单元7包括送料顶架702、中转上料机构703和送料机构704,送料顶架702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立柱701固定在机架1上,送料机构704沿着Y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702上,中转上料机构703位于送料机构704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送料顶架702的底部位置;中转上料机构703 包括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支撑架705固定在机架1上,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 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上料Y轴移载板707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机构704 包括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送料顶升气缸7017、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送料顶升板7020、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 7025,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沿着Y轴方向设置在送料顶架702上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7011驱动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通过若干个送料连接杆7016与下方的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相连接,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上设置有送料顶升气缸7017,送料顶升气缸7017底部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送料顶升板702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顶升板7020上设置有电机齿轮传动机构,电机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下方的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的底部设置有送料吸盘座7026,送料吸盘座2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料吸盘7027;
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送料伺服电机7021、送料传动齿轮7022和送料齿轮板7023,送料顶升板7020沿着Y轴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送料伺服电机7021,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送料齿轮板7023,送料伺服电机7021底部的驱动端与送料传动齿轮7022驱动连接设置,送料传动齿轮7022 位于送料顶升板7020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之间,送料传动齿轮7022与送料齿轮板7023啮合;
送料顶架70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送料第一Y轴导轨组件7015,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的底部与送料第一Y轴导轨组件7015相连接;送料顶升板7020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之间还设置有送料第二Y轴导轨组件7024,送料第二 Y轴导轨组件7024的滑块沿着Y轴方向固定安装在送料顶升板7020的底部,送料第二Y轴导轨组件7024的导轨沿着Y轴方向固定安装在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的顶部;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沿着Y轴方向两侧的送料顶架702上均设置有中转限位块7010;中转上料机构703还包括中转上料Y轴坦克链708,中转上料Y轴移载板707与中转上料Y轴坦克链708相连接;送料顶架702上还设置有送料Y轴坦克链7013,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通过送料坦克链安装板7014与送料Y轴坦克链7013相连接;送料顶升板7020和送料气缸安装架 7018之间还通过若干个送料导柱7019相连接。
成品出料单元14沿着Y轴负方向依次包括出料支撑平台1423、出料平台 142和暂存台143,出料支撑平台1423通过若干个出料支撑架1422固定在机架 1上,出料平台142和暂存台143通过产品台架141固定在机架1上,出料支撑平台1423上设置有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的驱动端与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出料X轴基座1424驱动连接设置,出料X轴基座1424 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 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料X轴移载板147,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 的驱动端驱动出料X轴移载板147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出料X轴移载板147 上沿着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Z轴驱动模组1413,出料Z轴驱动模组 1413的驱动端驱动出料Z轴转接板142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出料Z轴转接板1420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料横梁1416,上下两个出料横梁1416之间通过若干个出料连接杆1417连接在一起,出料Z轴转接板1420 与出料横梁1416上沿着X轴中间位置的出料连接杆1417相连接,下方的出料横梁1416与取料架144相连接,取料架144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座145,出料吸盘座145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146;
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沿着X轴方向两侧的出料支撑平台1423上分别设置有出料Y轴导杆1410,出料Y轴导杆1410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出料导杆座1414安装在出料支撑平台1423上,出料Y轴导杆1410与出料X轴基座 1424相连接;出料X轴基座1424上还设置有出料X轴坦克链149,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上的驱动端通过出料坦克链支架1415与出料X轴坦克链149 相连接;出料X轴基座1424和出料X轴移载板147之间通过出料X轴导轨组件1425相连接,出料X轴导轨组件1425的滑块安装在出料X轴基座1424上,出料X轴导轨组件1425的导轨安装在出料X轴移载板147上;两个出料横梁 1416沿着X轴方向两侧的出料连接杆1417上均设置有出料Z轴导轨组件1421,出料Z轴导轨组件1421的导轨安装在出料连接杆1417上,出料Z轴导轨组件 1421的滑块安装在出料X轴移载板147上;
两个出料横梁1416上的出料连接杆1417上还设置有若干个负压电磁阀 1418,负压电磁阀1418通过真空发生器1419与出料吸盘座145上的出料吸盘 146相连接;还包括若干个与负压电磁阀1418相连接的负压表1411,负压表1411 安装在出料横梁1416上。
热压单元10包括热压模块103,送料顶架702上安装有热压模块103;热压模块103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热压顶升气缸104、热压顶座107、热压上模1012、热压下模1015和热压底座1016,热压顶升气缸104通过热压顶安装块105沿着 Z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702上,热压顶升气缸104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热压顶座107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热压顶座107的底部安装有热压上模 1012,热压底座1016的顶部安装有热压下模1015,热压底座1016的底部通过热压支撑架1017固定在机架1上,热压上模10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切刀1014,热压下模1015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切刀102;送料顶架702和热压顶座10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热压顶升导柱106,热压顶座 107与热压顶升导柱106相连接;
热压顶座107上设置有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通过第一切刀气缸座109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顶座107上,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底部的驱动端依次通过切刀连接顶架1010和切刀连接杆1011与热压顶座107下方的第一切刀架1013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一切刀架1013 位于热压上模10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第一切刀架1013的底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切刀1014;切刀连接顶架1010和热压顶座10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切刀导柱,切刀连接顶架1010与第一切刀导柱相连接;
热压下模1015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热压支撑架1017上设置有第二切刀气缸1019,第二切刀气缸1019通过第二切刀气缸座1018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支撑架1017上,第二切刀气缸1019顶部的驱动端与上方的第二切刀架 101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二切刀架101的顶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切刀102;第二切刀气缸座1018和第二切刀架1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切刀导柱1020,第二切刀架101和第二切刀导柱1020相连接。
第一夹持单元9包括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 上设置有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驱动上方的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上设置有左夹持移载立架904,左夹持移载立架904上设置有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驱动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转接板9010,左夹持转接板9010的顶部设置有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 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齿轮板推块9013驱动左夹持齿轮板9014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轴承座9016,左夹持齿轮板9014与左夹持轴承座9016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左夹持齿轮9015啮合,左夹持轴承座901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左夹持传动轴9023 与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相连接,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和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
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通过左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9019安装在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的顶部一侧,左夹持旋转气缸9017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9019与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驱动连接设置;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9024安装在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的底部设置有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9022,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9022顶部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9024与上方的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还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第二Z轴导轨组件9025,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9024与左夹持第二Z轴导轨组件9025相连接;
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上设置有左夹持盖板9026,左夹持盖板9026上沿着 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左夹持第一线槽9027;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内沿着Y 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左夹持垫块9090,左夹持垫块9090和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之间设置有左夹持弹簧9031,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左夹持裁刀9028,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左夹持线槽架9032,左夹持线槽架9032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左夹持第二线槽9033;
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Y轴导轨组件907 和左夹持Y轴坦克链906,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与左夹持Y轴导轨组件907 相连接,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通过左夹持Y轴坦克链支架905与左夹持Y轴坦克链906相连接,左夹持转接板9010上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第一Z轴导轨组件9012,左夹持齿轮板推块9013与左夹持第一Z轴导轨组件9012相连接。
第二夹持单元12包括夹持顶梁122,夹持顶梁122上设置有若干个顶梁支撑架121,夹持顶梁122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1213,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1213上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的驱动端驱动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 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右夹持Z 轴移载台1215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转接板1222,右夹持转接板1222的顶部设置有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的驱动端通过右夹持齿轮板推块1223与驱动右夹持齿轮板1224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轴承座 1226,右夹持齿轮板1224与右夹持轴承座1226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右夹持齿轮1225啮合,右夹持轴承座122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右夹持传动轴1228 与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相连接;
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通过右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1229安装在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的顶部安装有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 1217,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1217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还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 Z轴导轨组件1218,右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1229与右夹持Z轴导轨组件1218 相连接;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通过右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1230安装在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的底部一侧,右夹持旋转气缸1227的驱动端通过右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1230与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驱动连接设置;
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上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右夹持压线板1231,右夹持压线板1231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右夹持第一线槽 1232,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内的底部设置有右夹持垫块安装架1233,右夹持垫块安装架1233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右夹持垫块1236,右夹持垫块1236和右夹持垫块安装架1233之间设置有右夹持弹簧1237;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上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右夹持导线板1234,右夹持导线板1234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右夹持第二线槽1235;
夹持顶梁122上设置有右夹持X轴坦克链124,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通过右夹持X轴坦克链支架123与右夹持X轴坦克链124相连接,夹持顶梁122 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X轴导轨组件126,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 和右夹持X轴导轨组件126相连接;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上设置有右夹持Y 轴坦克链128,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通过右夹持Y轴坦克链支架129与右夹持Y轴坦克链128相连接,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的底部还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Y轴导轨组件1211,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与右夹持Y轴导轨组件 1211相连接。
导线送线单元3沿着X轴的负方向依次包括送线机构301和导线机构302,送线机构301包括送线机架303,送线机架303上安装有若干个送线组件,送线组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绕线机306和线轴307,导线机构302包括导线机架309,导线机架309上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线夹安装板3010,线夹安装板3010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线夹组件3011,导线机架309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组件3012,导线组件3012安装在热压单元 10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1上,导线组件3012包括导线支撑板3015,导线支撑板3015安装在导线机架309上,导线支撑板3015上的四周均设置有导线支撑柱3016,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导线支撑柱30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板3018,第一导线板3018上沿着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3019,沿着 X轴负方向的导线支撑柱301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板3020,第二导线板3020 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孔柱3021;
第二导线板3020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导线板3023,第三导线板3023通过导线转接板3022与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导线支撑柱3016相连接,第三导线板3023的顶部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V形结构的导线槽3024;第三导线板3023位于第二导线板3020的下方位置;线夹安装板3010位于第一导线板3018和第二导线板3020的上方位置;线轴307的外侧设置有送线外罩304,送线外罩304的顶部开设有出线孔305;线夹组件3011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线夹安装轴3013和线夹3014,线夹安装轴3013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线夹安装板3010上,线夹安装轴3013的顶部设置有线夹3014;沿着X 轴方向的两个导线支撑柱3016之间连接设置有导线连接柱3017。
第一夹持单元9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清洗单元8,第二夹持单元12 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清洗单元11;
第一清洗单元8包括第一清洗机构805,第二清洗单元11包括第二清洗机构806,机架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803和第二安装腔体804,第一安装腔体 803内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清洗机构805,第二安装腔体804内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清洗机构806;
第一清洗机构805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清洗盒807、第一盒体808和第一废料盒809,第一清洗盒807内沿着X轴负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清洗固定毛刷 8014和第一清洗震动毛刷8015,第一安装腔体803内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 X轴推动气缸8010,清洗X轴推动气缸8010的驱动端通过清洗X轴随动板8011 与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第一盒体808驱动连接设置,第一清洗盒807沿着X 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刷震动机构,第一毛刷震动机构驱动第一清洗震动毛刷8015沿着Y轴方向震动;
第二清洗机构806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二清洗盒8024、第二盒体8025和第二废料盒8026,第二清洗盒8024内沿着X轴负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清洗固定毛刷8027和第二清洗震动毛刷8028,第二安装腔体804内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Y轴推动气缸8029,清洗Y轴推动气缸8029的驱动端通过清洗Y轴气缸转接板8030与Y轴随动框体8031驱动连接设置,Y轴随动框体8031沿着Y 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清洗Z轴推动气缸8032,清洗Z轴推动气缸8032顶部的驱动端通过Z轴随动板8036与上方的第二盒体8025驱动连接设置,第二清洗盒8024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刷震动机构,第二毛刷震动机构驱动第二清洗震动毛刷8028沿着Y轴方向震动;
第一毛刷震动机构包括第一Y轴震动气缸8016、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第二Y轴震动气缸8021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沿着Y轴方向并列设置且通过第一清洗连接柱8020连接在一起,第一Y轴震动气缸8016的驱动端驱动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二Y轴震动气缸8021的驱动端驱动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清洗连接杆8018,第一清洗连接杆8018穿过第一清洗盒807上开设的第一清洗通孔8019后与第一清洗震动毛刷8015相连接;
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之间的第一清洗盒807上还设置有第一清洗Y轴导柱机构8023,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和第二震动随动杆 8022均与第一清洗Y轴导柱机构8023相连接;
第二毛刷震动机构包括第三Y轴震动气缸8037、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第四Y轴震动气缸8041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沿着Y轴方向并列设置且通过第二清洗连接柱801连接在一起,第三Y轴震动气缸8037的驱动端驱动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四Y轴震动气缸8041的驱动端驱动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清洗连接杆8040,第二清洗连接杆8040穿过第二清洗盒8024上开设的第二清洗通孔8039后与第二清洗震动毛刷8028相连接;
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之间的第二清洗盒8024上还设置有第二清洗Y轴导柱机构802,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和第四震动随动杆 8042均与第二清洗Y轴导柱机构802相连接;
Y轴随动框体8031沿着X轴方向两侧的机架1的底部均设置有清洗Y轴导轨8034,清洗Y轴气缸转接板8030通过清洗Y轴滑块8033与清洗Y轴导轨 8034相连接;
清洗X轴推动气缸8010沿着Y轴方向两侧的机架1的底部均设置有清洗X 轴导轨8012,清洗X轴随动板8011沿着Y轴方向的两侧均通过清洗X轴滑块 8013与清洗X轴导轨8012相连接;
清洗Z轴推动气缸8032沿着X轴方向两侧的Y轴随动框体8031上均设置有清洗Z轴导柱8035,Z轴随动板8036与清洗Z轴导柱8035相连接。
成品裁剪单元13包括裁剪X轴固定基座131、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裁剪移载座138和裁刀机构,裁剪X轴固定基座131上设置有裁剪X轴驱动模组 132,裁剪X轴驱动模组132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方的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上设置有裁剪Y轴驱动模组136,裁剪Y轴驱动模组136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方的裁剪移载座138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裁剪移载座138上设置有裁剪移载立架1311,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设置有裁刀机构;
裁刀机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裁刀1316和第二裁刀1319,第一裁刀1316 和第二裁刀1319均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1311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
裁剪移载立架13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裁刀驱动气缸1312,第一裁刀驱动气缸1312通过第一裁刀气缸座1313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第一裁刀驱动气缸1312底部的驱动端通过第一裁剪气缸推块1314与下方的第一裁刀架1315 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一裁刀架1315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安装有第一裁刀1316;
裁剪移载立架1311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裁刀驱动气缸1318,第二裁刀驱动气缸1318通过第二裁刀气缸座1317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第二裁刀驱动气缸1318底部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和第二裁剪气缸推块1322与下方的第二裁刀架1320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二裁刀架1320的顶部沿着Y轴方向安装有第二裁刀1319;
转接板上还设置有裁剪防撞块1324,裁剪防撞块1324正上方的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设置有裁剪限位块1325;
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裁剪Z轴导轨1321,第一裁剪气缸推块1314或者第二裁剪气缸推块1322分别通过裁剪Z轴滑块 1323与裁剪Z轴导轨1321相连接;
裁剪X轴固定基座131上还设置有裁剪X轴导轨133,裁剪Y轴固定基座 135通过裁剪Y轴滑块134与裁剪Y轴导轨133相连接,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 上还设置有裁剪Y轴导轨1310,裁剪移载座138通过裁剪Y轴滑块139与裁剪Y轴导轨1310相连接;
裁剪X轴固定基座131上还设置有裁剪X轴坦克链137,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通过裁剪X轴坦克链支架1326与裁剪X轴坦克链137相连接,裁剪Y 轴固定基座135上还设置有裁剪Y轴坦克链1327,裁剪移载座138通过裁剪Y 轴坦克链支架1328与裁剪Y轴坦克链1327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来料首先通过来料上料单元5进行上料处理,之后经由中转定位单元6进行中转定位后经由中转送料单元7移送至热压单元10进行热压处理,电池片焊接的导线通过导线送线单元3进行送线导向处理,并通过第一夹持单元9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配合作用,实现电池片的热压焊接过程,并最终通过成品出料单元14对成品进行出料处理。
来料上料单元5,多种型号不同的产品首先叠放在第一上料夹具3018和若干个第二上料夹具3019内,通过上料转运机构302可以对多个夹具内的产品进行上料处理,同时,通过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3017和上料Z轴向顶升板3023 的结构设置,且通过上料传感器3016的配合,将需要上料处理的产品顶升至上料工位,并通过上料转运机构302进行转运上料处理。其中,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夹具和第二上料夹具,通过上料转运机构分别对两个夹具内的产品进行上料处理,可以同时满足多种型号产品的上料处理,兼容性较好;通过第一上料夹具和第二上料夹具的结构设置,产品在夹具内进行上料过程中,可以减少产品在夹具内的损坏概率。
中转定位单元6,产品中转至中转定位机构602上,并通过定位单元进行二次定位处理,之后通过中转移载机构601对产品进行移载处理。通过中转定位机构上定位单元的结构设置,可以对定位腔体内的中转产品进行四周定位夹持操作,可以提高产品的定位精度;通过定位单元的X轴固定定位块、Y轴固定定位块、Y轴活动定位块和X轴活动定位块的结构设置,可以对产品进行双边固定定位和双边活动定位。
中转送料单元7,产品起初通过中转上料机构703沿着Y轴方向进行上料处理,之后经由送料机构704的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的吸盘进行抓取,再通过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带动产品进行第一次Y轴方向移载,通过送料顶升气缸7017和送料顶升板7020可实现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的送料吸盘7027顶升操作,再通过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带动产品进行第二次Y轴方向移载,最终将产品转移至加工工位,实现送料操作过程。可以综合实现产品的中转上料和送料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成品出料单元14,取料架可以同步实现多轴上的移载操作,可以将产品转移至出料平台和暂存台上;通过取料架上的多个出料吸盘座的结构设置,可以同时满足对多个产品的夹取操作,可以节省加工工时,缩短成本。
热压单元10中的热压上模1012和热压下模1015对产品进行热压处理,通过第一夹持单元9和第二夹持单元12的夹持处理,可以使得导线在加工过程中的情况较为稳定。
第一夹持单元9,通过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可以实现左夹持第一夹爪 9020和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的Y轴方向移动,通过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 可以实现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和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的Z轴方向移动,通过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左夹持齿轮板推块9013、左夹持齿轮板9014、左夹持轴承座9016、左夹持传动轴9023和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和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的旋转操作,通过左夹持旋转气缸9017实现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的旋转操作,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9022实现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的升降操作。
第二夹持单元12,通过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可以实现右夹持第一夹爪 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的X轴方向移动,通过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 可以实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的Y轴方向移动,通过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可以实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 1220的Z轴方向移动,通过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右夹持齿轮板推块1223、右夹持齿轮板1224、右夹持轴承座1226、右夹持传动轴1228和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的结构设置,可以实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 的旋转操作,通过右夹持旋转气缸1227实现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的旋转操作,通过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1217实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的升降操作。
导线送线单,3,导线起初放置在线轴307上,通过线轴307上方的绕线机306进行送线处理,导线308依次经过线夹安装板3010上的线夹组件3011、第一导线板3018上的导线孔3019、第二导线板3020上的导线孔柱3021以及第三导线板3023上的导线槽3024,最后将导线308送料至加工工位。
通过送线机构和导线机构的结构设置,可以同时对多条导线进行送线和导线操作,加工效率较高;且通过导线机构的结构设置,可以提高送线的导向作用,降低导线错位的情况。
第一清洗单元8和第二清洗单元11,通过第一清洗机构和第二清洗机构的结构设置,通过毛刷震动的方式,使得清洗效果较好,同时可以提高清洗效率;通过多轴移动式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清洗机构进行位置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清洗后的碎屑掉落至下方的废料盒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咧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导线送线单元(3)和加工单元(4),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加工单元(4),所述加工单元(4)的外侧设置有外罩(2),所述加工单元(4)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3);所述加工单元(4)包括来料上料单元(5)、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送料单元(7)、第一夹持单元(9)、热压单元(10)、第二夹持单元(12)、成品裁剪单元(13)和成品出料单元(14),所述来料上料单元(5)、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送料单元(7)、热压单元(10)和成品出料单元(14)依次沿着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来料上料单元(5)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定位单元(6),所述中转定位单元(6)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送料单元(7),所述中转送料单元(7)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热压单元(10),所述热压单元(10)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出料单元(14),所述热压单元(10)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9),所述热压单元(10)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单元(12);
所述来料上料单元(5)包括上料转运机构(502)和上料机构(503),所述上料转运机构(502)和上料机构(503)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且所述上料机构(503)位于上料转运机构(502)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所述上料转运机构(502)包括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所述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上料支撑架(50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507),所述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507)的驱动端通过上料升降气缸推板(509)驱动上料Z轴向升降板(501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上料Z轴向升降板(5010)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吸盘座(5011),所述上料吸盘座(50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料吸盘(5012);所述上料机构(503)包括上料基座(5013)、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第二上料夹具(5019),所述上料基座(5013)通过若干个上料立柱(501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料基座(5013)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若干个第二上料夹具(5019);
所述中转定位单元(6)包括中转移载机构(601)和中转定位机构(602),所述中转移载机构(601)和中转定位机构(602)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所述中转定位机构(602)位于中转移载机构(601)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下方位置;所述中转移载机构(601)包括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所述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支撑架(603)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X轴移载架(606)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中转X轴移载架(606)的顶部设置有中转Z轴升降气缸(608),所述中转Z轴升降气缸(608)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中转Z轴升降架(601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中转Z轴升降架(6010)的底部设置有中转旋转气缸(6011),所述中转旋转气缸(6011)的底部设置有中转吸盘座(6012),所述中转吸盘座(601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6013);所述中转定位机构(602)包括中转定位座(6015),所述中转定位座(6015)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定位支架(6014)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中转定位座(6015)上设置有定位单元;
所述中转送料单元(7)包括送料顶架(702)、中转上料机构(703)和送料机构(704),所述送料顶架(702)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立柱(70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送料机构(704)沿着Y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702)上,所述中转上料机构(703)位于送料机构(704)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送料顶架(702)的底部位置;所述中转上料机构(703)包括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所述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支撑架(705)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上料Y轴移载板(707)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机构(704)包括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送料顶升气缸(7017)、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送料顶升板(7020)、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所述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沿着Y轴方向设置在送料顶架(702)上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所述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7011)驱动送料Y 轴移载顶板(701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通过若干个送料连接杆(7016)与下方的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相连接,所述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上设置有送料顶升气缸(7017),所述送料顶升气缸(7017)底部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送料顶升板(702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顶升板(7020)上设置有电机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下方的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的底部设置有送料吸盘座(7026),所述送料吸盘座(2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料吸盘(7027);
所述成品出料单元(14)沿着Y轴负方向依次包括出料支撑平台(1423)、出料平台(142)和暂存台(143),所述出料支撑平台(1423)通过若干个出料支撑架(1422)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出料平台(142)和暂存台(143)通过产品台架(14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出料支撑平台(1423)上设置有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所述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的驱动端与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出料X轴基座(1424)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出料X轴基座(1424)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所述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料X轴移载板(147),所述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的驱动端驱动出料X轴移载板(147)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出料X轴移载板(147)上沿着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Z轴驱动模组(1413),所述出料Z轴驱动模组(1413)的驱动端驱动出料Z轴转接板(142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出料Z轴转接板(1420)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料横梁(1416),上下两个所述出料横梁(1416)之间通过若干个出料连接杆(1417)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料Z轴转接板(1420)与出料横梁(1416)上沿着X轴中间位置的出料连接杆(1417)相连接,下方的所述出料横梁(1416)与取料架(144)相连接,所述取料架(144)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座(145),所述出料吸盘座(145)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146);
所述热压单元(10)包括热压模块(103),所述送料顶架(702)上安装有热压模块(103);所述热压模块(103)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热压顶升气缸(104)、热压顶座(107)、热压上模(1012)、热压下模(1015)和热压底座(1016),所述热压顶升气缸(104)通过热压顶安装块(105)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702)上,所述热压顶升气缸(104)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热压顶座(107)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热压顶座(107)的底部安装有热压上模(1012),所述热压底座(1016)的顶部安装有热压下模(1015),所述热压底座(1016)的底部通过热压支撑架(1017)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热压上模(10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切刀(1014),所述热压下模(1015)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切刀(102);所述送料顶架(702)和热压顶座(10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热压顶升导柱(106),所述热压顶座(107)与热压顶升导柱(106)相连接;
所述热压顶座(107)上设置有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所述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通过第一切刀气缸座(109)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顶座(107)上,所述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底部的驱动端依次通过切刀连接顶架(1010)和切刀连接杆(1011)与热压顶座(107)下方的第一切刀架(1013)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切刀架(1013)位于热压上模(10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切刀架(1013)的底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切刀(1014);所述切刀连接顶架(1010)和热压顶座(10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切刀导柱,所述切刀连接顶架(1010)与第一切刀导柱相连接;
所述热压下模(1015)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热压支撑架(1017)上设置有第二切刀气缸(1019),所述第二切刀气缸(1019)通过第二切刀气缸座(1018)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支撑架(1017)上,所述第二切刀气缸(1019)顶部的驱动端与上方的第二切刀架(101)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切刀架(101)的顶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切刀(102);所述第二切刀气缸座(1018)和第二切刀架(1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切刀导柱(1020),所述第二切刀架(101)和第二切刀导柱(1020)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单元(9)包括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所述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上设置有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所述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驱动上方的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上设置有左夹持移载立架(904),所述左夹持移载立架(904)上设置有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所述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驱动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转接板(9010),所述左夹持转接板(9010)的顶部设置有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所述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齿轮板推块(9013)驱动左夹持齿轮板(9014)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轴承座(9016),所述左夹持齿轮板(9014)与左夹持轴承座(9016)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左夹持齿轮(9015)啮合,所述左夹持轴承座(901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左夹持传动轴(9023)与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相连接,所述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和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
所述第二夹持单元(12)包括夹持顶梁(122),所述夹持顶梁(122)上设置有若干个顶梁支撑架(121),所述夹持顶梁(122)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所述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所述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1213),所述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1213)上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所述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的驱动端驱动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所述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所述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转接板(1222),所述右夹持转接板(1222)的顶部设置有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所述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的驱动端通过右夹持齿轮板推块(1223)与驱动右夹持齿轮板(1224)沿着Z 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轴承座(1226),所述右夹持齿轮板(1224)与右夹持轴承座(1226)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右夹持齿轮(1225)啮合,所述右夹持轴承座(122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右夹持传动轴(1228)与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送线单元(3)沿着X轴的负方向依次包括送线机构(301)和导线机构(302),所述送线机构(301)包括送线机架(303),所述送线机架(303)上安装有若干个送线组件,所述送线组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绕线机(306)和线轴(307),所述导线机构(302)包括导线机架(309),所述导线机架(309)上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线夹安装板(3010),所述线夹安装板(3010)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线夹组件(3011),所述导线机架(309)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组件(3012),所述导线组件(3012)安装在热压单元(10)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1)上,所述导线组件(3012)包括导线支撑板(3015),所述导线支撑板(3015)安装在导线机架(309)上,所述导线支撑板(3015)上的四周均设置有导线支撑柱(3016),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所述导线支撑柱(30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板(3018),所述第一导线板(3018)上沿着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3019),沿着X轴负方向的所述导线支撑柱(301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板(3020),所述第二导线板(3020)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导线孔柱(3021);
所述第二导线板(3020)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导线板(3023),所述第三导线板(3023)通过导线转接板(3022)与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导线支撑柱(3016)相连接,所述第三导线板(3023)的顶部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V形结构的导线槽(3024);所述第三导线板(3023)位于第二导线板(3020)的下方位置;所述线夹安装板(3010)位于第一导线板(3018)和第二导线板(3020)的上方位置;所述线轴(307)的外侧设置有送线外罩(304),所述送线外罩(304)的顶部开设有出线孔(305);所述线夹组件(3011)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线夹安装轴(3013)和线夹(3014),所述线夹安装轴(3013)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线夹安装板(3010)上,所述线夹安装轴(3013)的顶部设置有线夹(30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单元(9)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清洗单元(8),所述第二夹持单元(12)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清洗单元(11);
所述第一清洗单元(8)包括第一清洗机构(805),所述第二清洗单元(11)包括第二清洗机构(806),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803)和第二安装腔体(804),所述第一安装腔体(803)内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清洗机构(805),所述第二安装腔体(804)内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清洗机构(806);
所述第一清洗机构(805)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清洗盒(807)、第一盒体(808)和第一废料盒(809),所述第一清洗盒(807)内沿着X轴负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清洗固定毛刷(8014)和第一清洗震动毛刷(8015),所述第一安装腔体(803)内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X轴推动气缸(8010),所述清洗X轴推动气缸(8010)的驱动端通过清洗X轴随动板(8011)与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第一盒体(808)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清洗盒(807)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毛刷震动机构,所述第一毛刷震动机构驱动第一清洗震动毛刷(8015)沿着Y轴方向震动;
所述第二清洗机构(806)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二清洗盒(8024)、第二盒体(8025)和第二废料盒(8026),所述第二清洗盒(8024)内沿着X轴负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清洗固定毛刷(8027)和第二清洗震动毛刷(8028),所述第二安装腔体(804)内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Y轴推动气缸(8029),所述清洗Y轴推动气缸(8029)的驱动端通过清洗Y轴气缸转接板(8030)与Y轴随动框体(8031)驱动连接设置,所述Y轴随动框体(8031)沿着Y轴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清洗Z轴推动气缸(8032),所述清洗Z轴推动气缸(8032)顶部的驱动端通过Z轴随动板(8036)与上方的第二盒体(8025)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清洗盒(8024)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毛刷震动机构,所述第二毛刷震动机构驱动第二清洗震动毛刷(8028)沿着Y轴方向震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单元(4)和成品出料单元(14)之间的机架(1)上还设置有成品裁剪单元(13),所述成品裁剪单元(13)包括裁剪X轴固定基座(131)、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裁剪移载座(138)和裁刀机构,所述裁剪X轴固定基座(131)上设置有裁剪X轴驱动模组(132),所述裁剪X轴驱动模组(132)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方的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裁剪Y轴固定基座(135)上设置有裁剪Y轴驱动模组(136),所述裁剪Y轴驱动模组(136)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方的裁剪移载座(138)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裁剪移载座(138)上设置有裁剪移载立架(1311),所述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设置有裁刀机构;
所述裁刀机构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裁刀(1316)和第二裁刀(1319),所述第一裁刀(1316)和第二裁刀(1319)均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1311)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
所述裁剪移载立架(13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裁刀驱动气缸(1312),所述第一裁刀驱动气缸(1312)通过第一裁刀气缸座(1313)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所述第一裁刀驱动气缸(1312)底部的驱动端通过第一裁剪气缸推块(1314)与下方的第一裁刀架(1315)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裁刀架(1315)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安装有第一裁刀(1316);
所述裁剪移载立架(1311)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裁刀驱动气缸(1318),所述第二裁刀驱动气缸(1318)通过第二裁刀气缸座(1317)安装在裁剪移载立架(1311)上,所述第二裁刀驱动气缸(1318)底部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和第二裁剪气缸推块(1322)与下方的第二裁刀架(1320)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裁刀架(1320)的顶部沿着Y轴方向安装有第二裁刀(131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夹具(5018)底部的机架(1)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所述第一上料夹具(5018)包括夹具底座(5020),所述夹具底座(5020)内开设有夹具通孔(5021),所述夹具底座(5020)上的四周均设置有治具定位块(5024),四个所述治具定位块(5024)之间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所述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顶部的驱动端穿过夹具通孔(5021)后通过上料顶升气缸推板(5022)与上方的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治具定位块(5024)两侧的夹具底座(5020)上还设置有上料定位柱(501);所述治具定位块(5024)上还设置有同步带(5025),所述同步带(502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治具定位块(5024)相连接;所述第二上料夹具(5019)底部的机架(1)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所述第二上料夹具(5019)包括夹具底座(5020),所述夹具底座(5020)内开设有夹具通孔(5021),所述夹具底座(5020)上的四周均设置有治具定位块(5024),四个所述治具定位块(5024)之间设置有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所述上料Z轴向顶升气缸(5017)顶部的驱动端穿过夹具通孔(5021)后通过上料顶升气缸推板(5022)与上方的上料Z轴向顶升板(5023)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治具定位块(5024)上还设置有同步带(5025),所述同步带(502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治具定位块(5024)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X轴固定定位块(6016)、Y轴固定定位块(6017)、Y轴活动定位块(6020)和X轴活动定位块(6024),所述X轴固定定位块(6016)、Y轴固定定位块(6017)、Y轴活动定位块(6020)和X轴活动定位块(6024)之间形成定位腔体;所述定位座(6015)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中转滑槽(6018),所述Y轴固定定位块(6017)可在中转滑槽(6018)内沿着Y轴方向移动,且所述Y轴固定定位块(6017)通过中转螺栓(6019)与中转滑槽(6018)相连接;所述Y轴活动定位块(6020)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Y轴活动板(6022),所述Y轴活动板(6022)穿过Y轴活动通孔(6021)且延伸至中转定位座(6015)的底部,所述中转定位座(6015)底部的Y轴定位气缸(602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驱动端驱动Y轴活动板(602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X轴活动定位块(6024)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底部连接设置有X轴活动板(6031),所述X轴活动板(6031)穿过X轴活动通孔(6030)且延伸至中转定位座(6015)的底部,所述中转定位座(6015)底部的X轴定位气缸(6028)沿着X轴负方向一侧的驱动端驱动X轴活动板(6031)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送料伺服电机(7021)、送料传动齿轮(7022)和送料齿轮板(7023),所述送料顶升板(7020)沿着Y轴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送料伺服电机(7021),所述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送料齿轮板(7023),所述送料伺服电机(7021)底部的驱动端与送料传动齿轮(7022)驱动连接设置,所述送料传动齿轮(7022)位于送料顶升板(7020)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之间,所述送料传动齿轮(7022)与送料齿轮板(7023)啮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通过左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9019)安装在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的顶部一侧,左夹持旋转气缸(9017)的驱动端通过所述左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9019)与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9024)安装在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所述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的底部设置有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9022),所述左夹持第二夹爪升降气缸(9022)顶部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9024)与上方的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还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第二Z轴导轨组件(9025),所述左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9024)与左夹持第二Z轴导轨组件(9025)相连接;
所述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上设置有左夹持盖板(9026),所述左夹持盖板(9026)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左夹持第一线槽(9027);所述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所述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内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左夹持垫块(9090),所述左夹持垫块(9090)和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之间设置有左夹持弹簧(9031),所述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左夹持裁刀(9028),所述左夹持垫块安装架(9029)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左夹持线槽架(9032),所述左夹持线槽架(9032)上沿着Y 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左夹持第二线槽(903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通过右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1229)安装在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所述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的顶部安装有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1217),所述右夹持夹爪升降气缸(1217)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还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Z轴导轨组件(1218),所述右夹持第一夹爪安装块(1229)与右夹持Z轴导轨组件(1218)相连接;所述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通过右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1230)安装在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的底部一侧,右夹持旋转气缸(1227)的驱动端通过所述右夹持第二夹爪安装块(1230)与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驱动连接设置;
所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上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右夹持压线板(1231),所述右夹持压线板(1231)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右夹持第一线槽(1232),所述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内的底部设置有右夹持垫块安装架(1233),所述右夹持垫块安装架(1233)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右夹持垫块(1236),所述右夹持垫块(1236)和右夹持垫块安装架(1233)之间设置有右夹持弹簧(1237);所述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上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安装有右夹持导线板(1234),所述右夹持导线板(1234)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右夹持第二线槽(1235)。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刷震动机构包括第一Y轴震动气缸(8016)、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第二Y轴震动气缸(8021)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所述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沿着Y轴方向并列设置且通过第一清洗连接柱(80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Y轴震动气缸(8016)的驱动端驱动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第二Y轴震动气缸(8021)的驱动端驱动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第一震动随动杆(8017)和第二震动随动杆(8022)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清洗连接杆(8018),所述第一清洗连接杆(8018)穿过第一清洗盒(807)上开设的第一清洗通孔(8019) 后与第一清洗震动毛刷(8015)相连接;
所述第二毛刷震动机构包括第三Y轴震动气缸(8037)、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第四Y轴震动气缸(8041)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所述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沿着Y轴方向并列设置且通过第二清洗连接柱(801)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Y轴震动气缸(8037)的驱动端驱动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第四Y轴震动气缸(8041)的驱动端驱动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第三震动随动杆(8038)和第四震动随动杆(8042)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清洗连接杆(8040),所述第二清洗连接杆(8040)穿过第二清洗盒(8024)上开设的第二清洗通孔(8039)后与第二清洗震动毛刷(8028)相连接。
CN202221276369.1U 2022-05-25 2022-05-25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Active CN21771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6369.1U CN217719630U (zh) 2022-05-25 2022-05-25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6369.1U CN217719630U (zh) 2022-05-25 2022-05-25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9630U true CN217719630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6369.1U Active CN217719630U (zh) 2022-05-25 2022-05-25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9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4083A (zh) 一种载具自动插针设备
CN109623929B (zh) 用于密封圈的自动倒角装置
CN110900329A (zh) 一种回转式全自动晶棒开方磨削抛光一体机
CN210652040U (zh) 自动上下料机
CN108808100A (zh) 锂电池极耳焊接机
CN111613826A (zh) 一种锂电池前段自动生产线
CN116706206B (zh) 刀片电池高精度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US455332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armatures for electric motors
CN113458749B (zh) 触摸屏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CN217719630U (zh)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CN113399313A (zh) 一种电压内阻测试机
CN212239196U (zh) 车床上下料机械手
CN111703866A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机
CN114899282A (zh)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CN216706833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CN114603359B (zh) 新能源电池托盘加工中心及应用该加工中心的加工方法
CN214557018U (zh) 一种超声波焊接切断一体机
CN215830901U (zh) 触摸屏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CN212230544U (zh) 一种锂电池前段自动生产线
CN214687142U (zh) 一种带有物料收集装置的瓶颈切削装置
CN215827832U (zh) 智能保压机
CN115172886A (zh) 一种方形电池自动ocv测试、清洗、涂胶一体机
CN210745801U (zh) 一种小型电池包pcb板自动安装设备
CN113798200A (zh) 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载玻片自动检测平台及其检测方法
CN110740608A (zh) 一种小型电池包pcb板自动安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