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8914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8914U
CN217718914U CN202221575214.8U CN202221575214U CN217718914U CN 217718914 U CN217718914 U CN 217718914U CN 202221575214 U CN202221575214 U CN 202221575214U CN 217718914 U CN217718914 U CN 217718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lane
adjusting
display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52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成
盛尊友
莫文言
米传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752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8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8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8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安装角度无法调节的问题。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主体以及支架组件。显示装置主体具有显示面以及绕显示面一周设置的侧面。支架组件与显示装置主体的侧面连接。支架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连接件。底座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连接件的一端与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贴合面,贴合面与第一表面贴合。其中,第二表面用于与放置显示装置的平面相接,第一表面包括至少一个调整面,调整面用于与贴合面贴合。调整面为斜面,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交。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画面。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示装置成为了每个家庭必备的一种家用电器。显示装置一般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装置主体和支架,显示装置主体可通过支架进行固定。
目前,显示装置一般采取直立安装的方式(即显示装置主体的显示面正对观众),显示装置的安装角度无法调节,无法满足用户对于不同安装角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安装角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主体以及支架组件。显示装置主体具有显示面以及绕显示面一周设置的侧面。支架组件与显示装置主体的侧面连接。支架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连接件。底座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连接件的一端与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贴合面,贴合面与第一表面贴合。其中,第二表面用于与放置显示装置的平面相接,第一表面包括至少一个调整面,调整面用于与贴合面贴合。调整面为斜面,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与显示装置主体的侧面连接的支架组件来固定显示装置主体。显示装置放置在安装位置时,支架组件中的底座的第二表面与安装位置的表面贴合,连接件的一端与显示装置主体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并且连接件的贴合面与第一表面贴合。
由于第一表面包括至少一个调整面,并且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交,即调整面相对于第二表面为斜面。这样,贴合面可以与调整面贴合,此时,显示装置呈现一种安装角度。当用户需要调整显示装置主体的安装角度时,可以将底座翻转180°。调整面的倾斜方向改变,连接件的贴合面与调整面贴合后,显示装置主体的安装角度也发生变化,此时,显示装置主体呈现另一种安装角度。由此,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底座的放置方向,进而实现显示装置主体安装角度的调节,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调整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贴合面的第一端与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贴合面的第二端与侧面之间的距离。贴合面的第一端靠近调整面的第一端,且与调整面贴合时,显示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贴合面的第二端靠近调整面的第一端,且与调整面贴合时,显示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面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的大小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调整面依次连接,且依次连接的多个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还包括过渡面。过渡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一端与侧面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侧面抵靠。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为贴合面。其中,第二连接部在侧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连接部在侧面的垂直投影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具有容纳槽,第一连接部位于容纳槽内,与容纳槽的槽底抵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插孔。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三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插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主体还包括背面。背面与显示面相对设置,位于侧面远离显示面的一侧,安装槽贯穿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底座在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底座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座的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座的侧视图;
图9为图5所示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0为连接件与侧面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5所示连接件在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装置主体10以及支架组件20。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的侧视图,显示装置主体10具有显示面11以及绕显示面11一周设置的侧面12。显示面11用于显示画面。其中,支架组件20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连接。
此外,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还包括背面13,背面13与显示面11相对设置,位于侧面12远离显示面1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时,显示装置主体10的显示面11朝向用户,即用户位于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0的右侧。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显示面11观看到显示画面。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主体10的外部形状一般为四方形,对应的,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一般包括四个依次连接的长条矩形表面。
显示装置主体10可以包括显示屏以及背板(均未在图中示出)。显示屏具有上述显示面11,背板位于显示屏远离显示面11的一侧,背板的侧边形成有上述侧面12。背板与显示屏围成安装腔。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主体10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显示装置主体10的类型不同,所包含的部件也不相同。例如,当显示装置主体10的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时,显示装置主体10还可以包括背光源以及光学膜片,背光源以及光学膜片均安装于上述背板和显示屏围成的安装腔内。当然,显示装置主体10也可以为其它类型,其包含的部件也有所不同,此处不做进一步说明。
继续参照图2,支架组件20可以包括底座21以及连接件22。连接件22的一端与侧面12连接,另一端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
其中,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2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底座21具有第一表面211,第一表面211用于与连接件22(图2)连接。其中,第一表面211即为图2所示底座21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图4为图3所示的底座21在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底座21还具有第二表面212,第二表面212与第一表面211(图3)相对设置。第二表面212即为图2所示的底座21的下表面,第二表面212可当作放置面,用于与放置显示装置100的平面相接。一般的,底座21一般放置在平整的表面上,第二表面212则用于与该平整表面贴合,以使显示装置100(图2)能够平稳的放置。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2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连接件22的另一端的端面为贴合面221,贴合面221与第一表面211(图3)贴合(贴合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第一表面211包括至少一个调整面2111,调整面2111用于与贴合面221(图5)贴合。调整面2111为斜面,调整面2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图4)所在的平面交叉,即如图3所示,自调整面2111的左端至右端,调整面2111的高度逐渐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通过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连接的支架组件20来固定显示装置主体10。显示装置100放置在安装位置时,支架组件20中的底座21的第二表面212与安装位置的表面贴合,连接件22的一端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连接,另一端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并且连接件22的贴合面221与第一表面211贴合。
由于第一表面211包括至少一个调整面2111,并且调整面2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相交,即调整面2111相对于第二表面212为斜面。这样,贴合面221可以与调整面2111贴合,此时,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呈现一种安装角度。
当用户需要调整显示装置主体10的安装角度时,可以将底座21翻转180°。调整面2111的倾斜方向改变,连接件22的贴合面221与调整面2111贴合后,显示装置主体10的安装角度也发生变化,此时,如图6所示,图6为图2所示底座21翻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主体10呈现另一种安装角度。由此,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底座21的放置方向,进而实现显示装置主体10安装角度的调节,提升用户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固定显示装置主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组件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架组件20间隔设置,分别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图2)连接。
这样,由于多个支架组件20中的连接件22均与显示装置主体10连接,可以使得显示装置主体10的重量均匀分布,减少每个支架组件20所承受的重量,提升支架组件2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支架组件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支架组件20位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下方,并且分别设置位于显示装置主体10靠近边缘的位置。这样,支架组件20可以更牢靠的支撑显示装置主体10。
当然,支架组件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该支架组件20位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边,且可以位于该侧边的中心位置,以保证该支架组件20能够较好的支撑显示装置主体10。
可以理解的是,底座21可以直接放置在显示装置100要安装的位置的表面上,利用底座21本身来固定在表面上来支撑固定显示装置主体10。这样,底座21的移动也比较方便。当然,为了使得显示装置主体10设置得更加牢靠,底座21也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安装位置处。
为了使得显示装置100能够具有更多的安装角度,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座21的侧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面21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调整面2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的大小不相同,即多个调整面2111相对于第二表面212的倾斜程度不同。
这样,当用户需要调整显示装置主体10的安装角度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整面2111,使贴合面221与该调整面2111贴合,得到自己需要的安装角度,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调整面21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
其中,多个调整面2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示例性的,参照图7,左侧的调整面2111的倾斜角度可以为3°,右侧的调整面2111的倾斜角度可以为5°。即图7中左侧的调整面2111与垂直面之间的夹角α1为87°,右侧的调整面2111与垂直面之间的夹角α2为85°。一般情况下,调整面2111的倾斜角度不宜过大,否则显示装置主体10(图6)容易发生倾倒。
当然,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面211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第一表面211就是该调整面2111。在安装时,连接件22(图5)的贴合面221(图5)直接与该调整面2111贴合即可。当需要调节安装角度的时候,将底座21转动180度即可。
此外,由于第一表面211即为调整面2111,使得底座21的形状较为简单,制作更加方便。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底座21为板状,且底座21的截面的形状大致为梯形。
当调整面2111的数量为多个时,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调整面2111依次连接,且依次连接的多个调整面2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这样,沿着多个调整面2111的排列方向,贴合面221(图5)与各个调整面2111贴合时,显示装置主体10的安装角度逐渐变化。
由此,当调整面2111的数量较多,可调节的角度较多时,用户可以在调节显示装置主体10的安装角度时,根据当前显示装置100的安装角度,更快的确定自己需要的显示装置主体10的安装角度所对应的调整面2111的位置,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显示装置主体10安装角度的调节。
此外,如图7所示,依次连接的多个调整面21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时,第一表面211呈阶梯型变化,底座21的结构相对简单,制作也较为方便。
当然,多个调整面2111所形成的第一表面211也可以不呈阶梯型变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座21的侧视图,左侧调整面2111的倾斜方向与右侧的调整面2111的倾斜方向可以相反。
此时,用户在需要仰视安装角度时,贴合面221可以与图8中右侧的调整面2111进行贴合,用户需要俯视安装角度时,贴合面221(图5)可以与图8左侧的调整面2111进行贴合。由此,用户只需要调整贴合面221(图5)的贴合位置,无需调整底座21的放置方向即可完成仰角的安装方式或者俯角的安装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图8中左侧的调整面2111所在平面与垂直面的夹角β1,与右侧的调整面2111所在平面与垂直面的夹角β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22可以与不同的方式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2的一端可以与侧面12可拆卸连接。由于连接件22与侧面12可拆卸连接。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连接件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分离,可以减少空间的占用,方便运输。当然,连接件22也可以与显示装置主体10固定连接,此时,可以减少显示装置100的安装过程,安装更加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面2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调整面21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贴合面221的第一端与侧面12之间的距离大于贴合面221的第二端与侧面12之间的距离。即贴合面221为斜面,如图9所示,图9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22的侧视图,贴合面221与水平面X平行时,连接件22整体为倾斜状态。
其中,贴合面221的第一端靠近调整面2111的第一端,且与调整面2111贴合时,显示面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即底座21朝向某一方向设置时,显示装置主体10可以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贴合面221的倾斜程度可根据调整面2111的倾斜角度来设置,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
贴合面221的第二端靠近调整面2111的第一端,且与调整面2111贴合时,显示面11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底座21翻转180度之后,显示装置主体10倾斜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底座21的上表面朝左下方倾斜时,显示装置主体10呈仰角设置,当底座21翻转180度后,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主体10垂直设置,显示面11正对观众。
由此,基于上述方案,支架组件20即可以实现竖直设置的安装,也可以实现有倾角的安装。当然,支架组件20也可以仅实现倾角的安装,具体的调节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调整面2111的倾斜角度以及连接件22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表面211还可以包括过渡面2112。过渡面2112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212所在的平面平行。即当第二表面212设置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贴合时,过渡面2112与水平面平行。
当第一表面211包括过渡面2112时,贴合面221可以水平设置,即当贴合面221设置在水平面上时,连接件22整体呈竖直设置状态。这样,贴合面221与过渡面2112贴合时,显示装置主体10可以竖直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22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二连接部223。
如图10所示,图10为连接件22与侧面12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第一连接部222的一端与侧面12抵靠,第二连接部2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223的另一端与底座21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223的另一端(远离第一连接部222的一端)的端面为贴合面221。
其中,第二连接部223在侧面12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连接部222在侧面12的垂直投影的内部。这样,由于第一连接部222的尺寸较大,可以更好的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侧面12连接。同时,由于第二连接部223的尺寸较小,使得底座21的尺寸可以较小。示例性的,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二连接部223可以大致为“T”型板。
继续参照图10,侧面12具有容纳槽121,第一连接部222位于容纳槽121内,与容纳槽121的槽底抵靠。由于第一连接部222位于容纳槽121内,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容纳槽121,可以使得连接件22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121内部,减少空间的占用。
继续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21可以贯穿背面13,即安装槽121在背面13上形成一个缺口。
这样,在安装显示装置主体10时,从前方使第一连接部222对准容纳槽121在背面13处形成的缺口,便可以使第一连接部222位于容纳槽121内。当然,容纳槽121也可以不贯穿背面13。此时,可以将显示装置主体10从上方向下放置,使第一连接部222伸入容纳槽1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5所示连接件22在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连接件22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部224,第三连接部224位于第一连接部222远离第二连接部223一侧,与第一连接部222连接。
容纳槽121的槽底可以开设有插孔(图中未示出),第三连接部224位于插孔内。
这样,由于第三连接部224位于插孔内,连接件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分离时,将第三连接部224从插孔中拔出,便能够实现两者的分离。通过第三连接部224与插孔的配合,可以较好的实现连接件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之间的连接。
此外,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部222远离第二连接部223一侧的表面可以开设有多个凹槽2221。对应的,显示装置主体10(图10)的侧面13(图10)可以设置有多个凸起(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凹槽2221和凸起的配合,也可以对连接件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的连接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为了保证连接件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支架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一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一螺钉贯穿第一连接部222,并于显示装置主体10螺纹连接。第一连接部222和显示装置主体10通过第一螺钉连接。
这样,通过第一螺钉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相对固定起来,使两者成为一个整体,不容易分离。同时,在拆卸时,只需要将第一螺钉拆卸下来,即可以完成第一连接部2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之间的拆卸,简单、方便。
其中,为了方便第一螺钉穿过第一连接部222与显示装置主体10螺纹配合,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22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222,第一螺钉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222内。对应的,显示装置主体10(图10)的侧面12可以开设有螺纹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钉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螺钉贯穿第一连接部222,并与显示装置主体10连接。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22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222。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22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2222,两个第一连接孔2222位于第一连接部222的对角处。
类似的,为了实现连接件22与底座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二螺钉贯穿底座21,并与连接件22螺纹连接。底座21与连接件22通过第二螺钉相连接。由此,通过第二螺钉便来实现连接件22与底座21的连接,连接较为牢固,也方便拆卸。
同样的,为了方便第二螺钉穿过底座21与连接件22螺纹配合,如图3所示,底座21上可以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3。对应的,如图5所示,连接件22的贴合面221上可以开设有螺纹孔2211。这样,在组装连接件22和底座21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第二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213并与贴合面221上的螺纹孔2211螺纹配合即可。
其中,第二连接孔213可以设置为孔径大小不同的孔。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孔213靠近第二表面212部分的孔径大于第二连接孔213远离第二表面212的孔径。这样,在组装连接件22(图5)和底座21的时候,用户可以较为方便的从第二表面212处将第二螺钉伸入到第二连接孔213内。
此外,第二螺钉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1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每个调整面2111上可以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213,每个第二连接孔213内可以设置一个第二螺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主体,具有显示面以及绕显示面一周设置的侧面;以及,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显示装置主体的侧面连接;
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底座,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的端面为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第一表面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放置所述显示装置的平面相接,所述第一表面包括至少一个调整面,所述调整面用于与所述贴合面贴合;所述调整面为斜面;所述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调整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贴合面的第一端与所述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贴合面的第二端与所述侧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贴合面的第一端靠近所述调整面的第一端,且与所述调整面贴合时,所述显示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贴合面的第二端靠近所述调整面的第一端,且与所述调整面贴合时,所述显示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面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的大小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调整面依次连接,且依次连接的多个所述调整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还包括:
过渡面,所述过渡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侧面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侧面抵靠;以及,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所述贴合面;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侧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侧面的垂直投影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具有容纳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件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插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主体还包括背面,所述背面与所述显示面相对设置,位于所述侧面远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安装槽贯穿背面。
CN202221575214.8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718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5214.8U CN217718914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5214.8U CN217718914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8914U true CN217718914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5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5214.8U Active CN217718914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8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9978B (zh) 一种直下式显示装置
US20070121344A1 (en) Lamp housing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1174254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771891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5746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771891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210691A (zh) 显示屏拼接结构及智能交互平板
CN209328408U (zh) 拼接显示屏
CN21750630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5298694U (zh) 显示装置
US912209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9180135U (zh) 一种过渡拼接装置以及拼接显示设备
CN217691981U (zh) 一种具有紧固结构的手机数据线
CN215722368U (zh) 一种用于工业的信息显示壁挂式显示屏
WO2021078149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20891708U (zh) 显示装置
CN220152320U (zh) 显示装置
CN220688708U (zh) 壁挂式显示装置
CN214311264U (zh) 一种光源安装板及光源装置
CN21852332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led显示屏
CN212776625U (zh) 显示装置的壁挂机构及显示装置
CN216310471U (zh) 背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820847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20234759U (zh) 显示装置
CN219457073U (zh) 一种显示模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