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5371U -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5371U
CN217715371U CN202221333236.3U CN202221333236U CN217715371U CN 217715371 U CN217715371 U CN 217715371U CN 202221333236 U CN202221333236 U CN 202221333236U CN 217715371 U CN217715371 U CN 217715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ing
wind
v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32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亚雷
吴彦东
苏起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332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5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5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5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该扰流装置包括连接部和扰流部,连接部用于与空调设备的结构件连接固定,扰流部与连接部相连且位于空调设备的风轮和换热器之间,扰流部设置有扰流面,扰流面上设有多个风孔,风轮输出的高速气流能够经多个风孔流向换热器。当空调设备运行时,风轮向换热器的方向输出高速气流,该高速气流在向换热器流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扰流面上的多个风孔,当高速气流经过风孔时,高速气流被风孔分散,从而使得到达换热器位置的气流的流畅分布更加分散,进而降低了高速气流经过换热器时,所产生的高频吹翅片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在空调室内机中,噪音音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消费者的直观体验,是产品力的重要体现。
以空调室内天花机为例,在运行过程中,风轮转速较高时,风速较高,风轮输出的气流与换热器产生一定角度,当气流经过换热器时,会产生高频吹翅片的异音,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降低高频吹翅片的异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扰流装置,用于空调设备,所述扰流装置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空调设备的结构件连接固定;
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空调设备的风轮和换热器之间,所述扰流部设置有扰流面,所述扰流面上设有多个风孔,所述风轮输出的至少部分气流能够经所述多个风孔流向所述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当扰流装置用于空调设备时,扰流装置安装在空调设备的风轮和换热器之间,并且扰流装置的连接部连接固定在空调设备的结构件上,扰流部保持在风轮和换热器之间。当空调设备运行时,风轮向换热器的方向输出气流,该气流在向换热器流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扰流面上的多个风孔,当气流经过风孔时,气流被风孔分散,从而使得到达换热器位置的气流的流畅分布更加分散,进而降低了气流经过换热器时,所产生的高频吹翅片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面与所述高速气流的流动方向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a,0°<a<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a=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风孔在所述扰流面上形成网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为第一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上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形成在所述扰流装置上的冷凝水导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板状件的底部的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的最低端用于与所述空调设备的接水盘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二板状件与所述第一板状件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其中,所述预设夹角为θ,90°<θ< 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状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冷凝器的U型管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
风轮;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环设在所述风轮的径向外侧且与所述风轮间隔设置;
根据如上所述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设置在所述风轮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并且所述风轮输出的气流能够经所述扰流装置的多个风孔流向所述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设备,扰流装置安装在风轮和换热器之间,并且扰流装置的连接部连接固定在空调设备的结构件上,扰流部保持在风轮和换热器之间。当空调设备运行时,风轮向换热器的方向输出气流,该气流在向换热器流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扰流面上的多个风孔,当气流经过风孔时,气流被风孔分散,从而使得到达换热器位置的气流的流畅分布更加分散,进而降低了气流经过换热器时,所产生的高频吹翅片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空调设备为第二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空调设备为第三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隐去部分换热器的散热翅片);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空调设备中扰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扰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设备运行时的流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设备运行时的流场图;
图8为现有空调设备和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设备的运行时的异音频谱柱形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室内机;
10为风轮;
20为换热器;
21为翅片,22为U型管;
30为扰流装置;
31为扰流部;
311为风孔,312为导流结构;
32为连接部;
321为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 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用于空调设备的扰流装置30,该扰流装置30包括相连的扰流部31和连接部32,其中,连接部32用于将扰流装置30与空调设备的结构件进行固定连接,在扰流部31上设置有扰流面,并且在扰流面上开设多个风孔311。当扰流装置30用于空调设备时,扰流装置30安装在空调设备的室内机100中,并且位于室内机100的风轮 10和换热器20之间,并且扰流装置30的连接部32连接固定在空调设备的结构件上,扰流部31保持在风轮10和换热器20之间。
当空调设备运行时,风轮10向换热器20的方向输出气流,至少部分气流在向换热器20流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扰流面上的多个风孔311,当气流经过风孔 311时,气流被风孔311分散,从而使得到达换热器20位置的气流的流畅分布更加分散,进而降低了气流经过换热器20时,所产生的高频吹翅片21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理解的是,扰流装置30用于空调设备时,风轮10运行所输出的气流在向换热器20输送的过程中,气流需要经过扰流装置30,当气流到达扰流装置30 的位置时,部分气流能够直接穿过风孔311且到达换热器20位置并与换热器20 进行热交换,另一部分气流则撞击在扰流装置30上,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减小了气流对换热器20的冲击力,使得换热器20的散热翅片21所受到的冲击力被减小,进而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气流冲击散热翅片21所产生的“嘘嘘”吹翅片21异音,避免异音引起用户不适,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风孔311在扰流面上的分布形式可以为均匀分布,也可以为按照预设形状进行分布(例如多个风孔311按照圆形分布、或者多个风孔 311按照长方形分布、或者多个风孔311按照风火轮状分布、或者多个风孔311 按照涟漪状分布),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风孔311在扰流面上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对气流的扰流效果,进而保证了气流能够有效与换热器20发生热交换,使得空调设备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得到保证。
另外,扰流装置30的连接部32用于与空调设备的结构部件进行连接,其中,空调设备用于连接的结构部件可以为空调设备的壳体、框架、支架、风轮10的外壳或者换热器20等,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当扰流装置 30安装在空调设备上时,连接部32与换热器20连接固定,以此能够减少安装结构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能给有效降低制造的成本。
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未安装扰流装置30的速度流场分布,图7为安装扰流装置30的速度流场分布,安装扰流装置30后,原来换热器20进风处的区被分散,从而显著改善因风速过高而产生的吹翅片21异音。
如图8所示,与未加扰流装置30相比,加扰流装置30后的FFT频谱与CPB 频谱均表明,吹翅片21异音对应的3000Hz~40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压显著下降,说明吹翅片21异音得到明显改善。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扰流面面向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并且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扰流面之间形成有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设定为a,并且a的取值范围在0°~180°之间(不含端点值)。
具体地,通过设定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扰流面之间的预设角度,从而使得高区气流在向换热器20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经过扰流面,并且利用具有多个风孔 311的扰流面对气流进行扰流,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分散,进而降低气流对换热器 20的冲击力,使得气流冲击换热器20的散热翅片21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降低。
需要理解的是,通过设定预设角度,从而使得扰流面有效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适配,进而满足具体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预设角度a的取值可以为20°、 50°、80°、90°、110°、140°、160°、170°……。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角度a等于90°。气流在向换热器20流动的过程中,气流直接经过扰流面,部分气流经过风孔311流向换热器20,部分气流撞击在扰流面上,以实现对气流的扰流,将预设角度a 设置成等于90°,此时扰流面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从而使得扰流面对气流的扰流能力最佳,进而保证了对气流的扰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数量为多个的风孔311在扰流面上均布分布,并且全部风孔311在扰流面上形成的结构为网孔结构。通过将多个风孔311设置成网孔结构,在保证对气流扰流的同时,能给有效减少扰流装置30对气流的阻挡,使得气流的风量衰减得到降低,进而保证空调设备的风量。
需要理解的是,当气流经过由多个风孔311构成的网孔结构时,网孔结构能给对通过的气流进行扰流,使得气流通过扰流装置30后的流动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气流被有效分散,进而减小对换热器20的散热翅片21的冲击力。
需要指出的是,网孔结构在扰流面上的覆盖区域可以为整个扰流面,也可以为部分扰流面,在本实用新型中,网孔结构在扰流面上的覆盖区域为整个扰流面。
进一步地,风孔311形状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为椭圆形孔、圆形孔或多边形孔(例如矩形孔、三角形孔、五边形孔或者六边形孔等)等。
具体地,全部风孔311的形状可以全部相同、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全部风孔311的形状完全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风孔311可与扰流部31一体成型进行加工,也可以在扰流部31加工完成后进行后续开设。
另外,风孔311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引用场景进行设定,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风孔311为矩形孔,矩形孔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同时,矩形孔的通过性较佳,能够有效保证气流的通过性。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扰流部31设置成第一板状件,第一板状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面积较大的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为扰流面,风孔311开设在扰流面上,通过将扰流部31设置成第一板状件,增大了扰流部31对气流的扰流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气流的扰流效果,使得气流冲击换热器20的散热翅片21 所产生的异音得到了降低,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板状件的底部设置有导流结构312,空调设备运行时,气流经过扰流装置30时,扰流装置30对气流进行扰流,气流会在扰流装置30上形成冷凝水,通过设置导流结构312,使得冷凝水能够被有效引导,以避免冷凝水四溢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理解的是,当扰流装置30安装在空调设备上时,沿竖直方向上,导流结构312位于第一板状件的最下方,以使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导流结构 312,并利用导流结构312对冷凝水进行引导,从而防止冷凝水外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板状件的底部形成有导流结构312,该导流结构312为倾斜结构,即当扰流装置30在空调设备中安装完成后,为倾斜结构的导流结构312设于第一板状件的底部,倾斜结构具体为斜面,斜面具有最高端和最低端,最低端用于冷凝水的对外输出。
当扰流装置30上形成有冷凝水后,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扰流装置30 的底部流动,当流道倾斜结构上时,冷凝水沿倾斜结构向倾斜结构的最低端流动,并通过最低端对外流出,以实现对冷凝水的引导,以有效防止冷凝水溢出的情况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312还可以为导流槽,导流槽根据设定的冷凝水流动路径进行开设,以使冷凝水进入到导流槽内进行导出。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扰流部31和连接部32均为板状件,其中,扰流部31设置为第一板状件,连接部32设置为第二板状件,第一板状件和第二板状件相连,两个板状件之间设置有预设夹角θ,并且将预设夹角θ的取值范围设定在90°~180°之间(不含端点值)。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0环设在风轮10的径向外侧,连接部32与换热器20进行连接固定,扰流部31设置在换热器20与风轮10之间,风轮10为离心结构,风轮10转动将空气轴向吸入后再通过径向输出,通过控制第一板状件和第二板状件之间的预设夹角,能给使得为第一板状件的扰流部31能给有效与风轮10输出的气流相适配,即能够利用具有多个风孔311的扰流面对气流进行扰流,以保证对气流的扰流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夹角θ的取值可以为 100°、120°、130°、140°、150°、160°、170°……。预设夹角θ的取值取决于风轮10的转速,给定转速后,可通过仿真算得最佳角度,以使扰流装置30的扰流效果达到最佳。
另外,第一板状件和第二板状件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两个板状件为一体式结构时,通过一体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制造,当两个板状件为分体式结构时,通过分别加工后再进行连接固定即可。
此外,扰流装置3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件(不锈钢件等),也可以为非金属件 (塑料件等),本实用新型对于扰流装置30的具体材质不再进行详细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部32为具有卡槽321的第二板状件,卡槽321为开口结构。当扰流装置30用于空调设备进行安装固定时,将卡槽321 的开口面向换热器20,并且将换热器20的U型管22与卡槽321卡接配合,以实现扰流装置30的安装固定。利用卡槽321进行卡接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并且安装便捷,能够有效提高组装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卡槽321为圆弧卡槽321结构,圆弧卡槽 321内缘半径为U型管22外缘半径与换热器20的散热翅片21的翻边厚度之和,从而保证了扰流装置30的安装强度及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螺钉连接、铆接等方式与散热器的U型管22等结构件进行连接固定,在此针对具体地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还提出了一种空调设备,如图1至图8所示,空调设备包括室内机100,室内机100包括换热器20、风轮10以及根据如上扰流装置30,换热器20环设在风轮10的径向外侧且与风轮10间隔设置,扰流装置30设置在风轮10和换热器20之间,并且风轮10输出的气流能够经扰流装置30的多个风孔311 流向换热器20。
具体地,扰流装置30安装在风轮10和换热器20之间,并且扰流装置30 的连接部32连接固定在空调设备的结构件上,扰流部31保持在风轮10和换热器20之间。当空调设备运行时,风轮10向换热器20的方向输出气流,该气流在向换热器20流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扰流面上的多个风孔311,当气流经过风孔311时,气流被风孔311分散,从而使得到达换热器20位置的气流的流畅分布更加分散,进而降低了气流经过换热器20时,所产生的高频吹翅片21的异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室内机为空调室内天花机,该空调室内天花机以及空调设备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扰流装置,用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空调设备的结构件连接固定;
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空调设备的风轮和换热器之间,所述扰流部设置有扰流面,所述扰流面上设有多个风孔,所述风轮输出的至少部分气流能够经所述多个风孔流向所述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与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a,0°<a<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a=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风孔在所述扰流面上形成网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为第一板状件,所述第一板状件上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形成在所述扰流装置上的冷凝水导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板状件的底部的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的最低端用于与所述空调设备的接水盘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第二板状件,所述第二板状件与所述第一板状件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其中,所述预设夹角为θ,90°<θ<1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换热器的U型管卡接配合。
10.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备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
风轮;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环设在所述风轮的径向外侧且与所述风轮间隔设置;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设置在所述风轮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并且所述风轮输出的气流能够经所述扰流装置的多个风孔流向所述换热器。
CN202221333236.3U 2022-05-30 2022-05-30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Active CN217715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3236.3U CN217715371U (zh) 2022-05-30 2022-05-30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3236.3U CN217715371U (zh) 2022-05-30 2022-05-30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5371U true CN21771537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3236.3U Active CN217715371U (zh) 2022-05-30 2022-05-30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5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4296B1 (en) Air conditioner
JP304854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EP2275689A1 (en) Centrifugal fan
JP334065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JP309183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715371U (zh) 扰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JP2004156885A (ja)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20070084235A1 (en) Air conditioner
JP4578715B2 (ja) ヒートシンク装置
JP2019529861A (ja) 低レイノルズ数気流のためのフィン改善策
JP2014129994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H0520317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13863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280063B2 (ja) 吹出ボックス装置
KR10019770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CN211824010U (zh) 用于换热的装置、换热器、家电
JP3240907B2 (ja) 熱交換装置
JPH10252689A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及び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搭載空気調和機
JP2001301473A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の空気口構造
JP2001141383A (ja) 熱交換器
CN2140947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094707U (zh) 空调室内机
US20230204038A1 (en) Stall margin improvement of rotor fan and housing for a vaneaxial blower system
CN213983976U (zh) 整流件、换热组件及空调器
CN211824011U (zh) 用于换热的装置、换热器、家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