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2103U -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2103U
CN217712103U CN202122828207.6U CN202122828207U CN217712103U CN 217712103 U CN217712103 U CN 217712103U CN 202122828207 U CN202122828207 U CN 202122828207U CN 217712103 U CN217712103 U CN 217712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ock
linkage
lock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82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8282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2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2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2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包括把手,把手包括底板和转动设置在底板上的把手本体,把手本体设置有外侧端面和内侧端面,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执手头,把手本体转动设置在执手头上,执手头上设置有插槽,把手本体上活动设置有反锁时防止把手本体转动的反锁滑块,反锁滑块设置有反锁时插设在插槽内的插入部,把手本体上还设置有反锁键,反锁键包括设置在内侧端面上的滑键;当拨动滑键时,反锁键驱动插入部插设在插槽内,完成反锁;滑键隐藏设置在内侧端面上,不易察觉,整体美观大方,加大了对把手进一步的开发设计的空间,并且反锁结构直接设置在把手上,减小了反锁结构占用的面积,以及底板的体积也大大减少,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背景技术】
一般的门锁都会设置反锁机构,反锁机构通常都是通过带动内部的联动装置转动,从而将门锁锁死,并且反锁机构都是分体地设置在把手旁侧的,反锁机构突兀,不美观,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小,并且还会造成锁体结构复杂,体积大,锁体容易故障和损坏,造成人员被困,危及我们的人身安全。
因此现有技术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底板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设置有外侧端面和内侧端面,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执手头,所述把手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执手头上,所述执手头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把手本体上活动设置有反锁时防止把手本体转动的反锁滑块,所述反锁滑块设置有反锁时插设在所述插槽内的插入部,所述把手本体上还设置有反锁键,所述反锁键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端面上的滑键;当拨动所述滑键时,所述反锁键驱动所述插入部插设在所述插槽内,完成反锁。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把手本体设置有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所述内侧端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前容纳腔相通的条形槽,所述反锁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滑键固定连接的反锁键主体,所述反锁键主体上设置有装配后与所述条形槽相对准的装配卡槽,所述滑键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键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延伸形成的扣槽,所述滑键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的且装配后穿过所述条形槽后插设在所述装配卡槽的连接部。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反锁滑块远离所述插入部的一侧设置有联动部,所述反锁键主体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部相适配的驱动部,所述联动部上设置有联动面,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面相适配的驱动面;所述驱动面和联动面倾斜设置使得反锁时所述驱动面与所述联动面相贴合,所述反锁键移动时所述驱动面推动所述联动面并带动所述反锁滑块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插入部插设在所述插槽内,完成反锁。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把手本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反锁滑块和反锁键主体之间的安装件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设置有转动盘和与转动盘一体成型的联动凸起部,所述安装件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盘的转动空间、供所述联动凸起部插入的安装孔和供联动部滑动的滑动槽,所述转动盘远离所述联动凸起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凸杆,所述转动凸杆偏心设置,所述反锁键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凸杆相适配的联动槽,所述联动凸起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方杆内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之间设置有插入孔使得所述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相通,所述执手头设置在所述后容纳腔内,装配后所述插槽与所述插入孔相对准,所述反锁滑块和反锁键主体设置在所述前容纳腔内,所述插入部插设在所述插入孔内,所述把手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前容纳腔的盖板。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前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反锁滑块设置有避位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反锁滑块复位的反锁复位弹簧,所述反锁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弹簧槽的底壁上,所述反锁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反锁滑块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反锁键主体的两侧还设置有解锁定位槽和反锁定位槽,所述前容纳腔内还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定位弹簧和定位弹珠,装配后所述定位弹珠的一侧卡设在所述解锁定位槽或反锁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弹珠的另一侧抵在所述定位弹簧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后容纳腔内设置有凸起的挡片,所述执手头上还套设有把手复位弹簧,所述把手复位弹簧设置有凸起的抵触部,所述抵触部分别抵在所述挡片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把手本体上设置有凸起的方杆接头,所述方杆接头设有与所述方杆相适配的杆孔,所述执手头和底板通过螺栓与固定物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执手头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的定位钉,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钉插入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滑键隐藏设置在把手本体的内侧端面上,滑键位置不易察觉,反锁结构没有任何突出的零件,把手整体美观大方,提升了把手的美感,同时加大了对把手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的空间,隐藏设计还能减少儿童误触的风险,减少意外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反锁结构直接设置在把手本体上,大大减小了反锁结构占用的面积,反锁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发生故障和损坏的概率大大降低,增加对把手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的空间,并且用于反锁的滑键隐藏在内侧端面,不易察觉,整体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把手本体和盖板并且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去除把手本体和盖板并且处于反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去除盖板并且处于反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执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执手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反锁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安装件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是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是滑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是滑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0是反锁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16所示,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包括把手100,所述把手100包括底板10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的把手本体1,所述把手本体1设置有外侧端面101和内侧端面102,所述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执手头2,所述把手本体1转动设置在所述执手头2上,所述执手头2上设置有插槽21,所述把手本体1上活动设置有反锁时防止把手本体1转动的反锁滑块3,所述反锁滑块3设置有反锁时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的插入部31,所述把手本体1上还设置有反锁键4,所述反锁键4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端面102上的滑键48;当拨动所述滑键48时,所述反锁键4驱动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完成反锁;滑键48隐藏设置在内侧端面102上,不易察觉,整体美观大方,提升了对把手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的空间,并且反锁结构直接设置在把手上,减小了反锁结构占用的面积,以及底板10的体积也大大减少,反锁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发生故障和损坏的概率大大降低;更进一步来说,此外附图省略了把手装饰盖的展示,实际使用时应加上把手装饰盖一并使用;还可以将插入部设置在执手头2上,以及将插槽设置在反锁滑块3上,任一转换设置,不受限制。
如附图1至附图5、附图10至附图11和附图18至附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1设置有前容纳腔11和后容纳腔12,所述内侧端面102上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前容纳腔11相通的条形槽 141,所述反锁键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容纳腔11内并与所述滑键48固定连接的反锁键主体49,所述反锁键主体49上设置有装配后与所述条形槽141相对准的装配卡槽42,所述滑键48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4内,所述滑键48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延伸形成的扣槽481,所述滑键48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的且装配后穿过所述条形槽141后插设在所述装配卡槽42的连接部482;所述反锁滑块3远离所述插入部31的一侧设置有联动部32,所述反锁键主体49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部32相适配的驱动部41,所述联动部32上设置有联动面30,所述驱动部41 上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面30相适配的驱动面40;所述驱动面40和联动面30倾斜设置使得反锁时所述驱动面40与所述联动面30相贴合,所述反锁键4移动时所述驱动面40推动所述联动面30并带动所述反锁滑块3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完成反锁;装配后驱动面40朝向联动面30,并且驱动面40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和联动面30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二夹角之和为 90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均为45度,使得在反锁或解锁时将所述反锁键4上下移动的纵向运动转化为所述反锁滑块3的左右移动的横向运动,同时也可以将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设置为其他度数;如附图7 所示,用户将手伸入扣槽481并推动滑键48向上移动,使其带动所述反锁键4 同步移动,所述驱动面40与所述联动面30相贴合,所述反锁键4向上移动的纵向运动转化为所述反锁滑块3的向左移动的横向运动,使得所述反锁键4推动所述反锁滑块3朝向所述执手头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所述把手本体1不能相对于底板10转动,完成反锁。
如附图3至附图9和附图15至附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 1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反锁滑块3和反锁键主体49之间的安装件8和联动件9,所述联动件9设置有转动盘91和与转动盘一体成型的联动凸起部92,所述安装件8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盘91的转动空间81、供所述联动凸起部92插入的安装孔82和供联动部32滑动的滑动槽83,所述转动盘91远离所述联动凸起部92 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凸杆93,所述转动凸杆93偏心设置,所述反锁键主体49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凸杆93相适配的联动槽47,所述联动凸起部 92开设有安装槽921,所述方杆300内设置有联动杆53,所述联动杆53插设在所述安装槽921内;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应用在卧室门、厕所门、阳台门、窗门、房门等门锁上,从而起到反锁防盗的作用,反锁结构零件少,设计巧妙,满足绝大多数的门使用,并且整体美观小巧,用户使用体验好。
更进一步来说,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卧室门、厕所门、阳台门、房门等室内门锁上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把手100安装在室内,室外安装有室外把手,同时室外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联动杆53联动的第一转键,使得在使用人员突发疾病或晕倒以及小孩子因误锁而无法开锁等紧急情况时,无需请专业开锁人员或强行破拆门锁,门外人员可以立刻通过转动室外把手上的第一转键,使其通过所述联动杆53带动联动件9转动,此时所述转动凸杆93偏心转动并带动所述反锁键4 移动,所述反锁滑块3朝向远离所述执手头2的方向移动复位,从而使得所述插入部31退出所述插槽21,所述把手本体1可以相对于所述底板10转动开锁,即可及时救出被困人员,降低因被困而造成的安全风险,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减少我们的财产损失,通过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不同的场景,适用场景广泛。
更进一步来说,还可以在把手本体1上设置一个与所述联动件9联动的第二转键,使得转动第二转键即可带动所述联动件同步转动,此时所述转动凸杆93 偏心转动并带动所述反锁键4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反锁键4推动反锁滑块3实现反锁或反锁键4远离反锁滑块3,反锁滑块3复位,实现解锁,满足多种应用需求,自由选择各种反锁、解锁方式,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
如附图3至附图4和附图7至附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容纳腔11和后容纳腔12之间设置有插入孔13使得所述前容纳腔11和后容纳腔12相通,所述执手头2设置在所述后容纳腔12内,装配后所述插槽21与所述插入孔 13相对准,所述反锁滑块3和反锁键主体49设置在所述前容纳腔11内,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入孔13内,所述把手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前容纳腔11的盖板19;盖板19用于限制所述前容纳腔11内的零件的移动,保证各个零件安全运行;所述插入部31活动设置在所述插入孔13内,使得所述反锁滑块3在横向运动时,所述插入部31插入或退出所述插槽21中。
如附图3至附图4和附图7至附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容纳腔 11内还设置有弹簧槽16,所述反锁滑块3设置有避位槽34,所述弹簧槽16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反锁滑块3复位的反锁复位弹簧17,所述反锁复位弹簧17的一端抵在所述弹簧槽16的底壁上,所述反锁复位弹簧17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反锁滑块3上,解锁时,用户用手拉动滑键48向下移动,使得所述驱动面40与所述联动面30脱离贴合,相互远离,所述反锁滑块3在所述反锁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所述执手头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插入部31退出所述插槽21,所述把手本体1可以相对于所述底板10转动,从而开锁。
如附图7至附图9和附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锁键主体49的两侧还设置有解锁定位槽43和反锁定位槽44,所述前容纳腔11内还设置有装配槽18,所述装配槽18内设置有定位弹簧45和定位弹珠46,装配后所述定位弹珠46的一侧卡设在所述解锁定位槽43或反锁定位槽44中,所述定位弹珠46 的另一侧抵在所述定位弹簧45上;所述解锁定位槽43位于驱动部41和反锁定位槽44之间,使得在反锁和解锁时,用户可以及时知道与了解所述反锁键4到达预定位置,即知道插入部31插设或退出所述插槽21,并在反锁时保持插入部31插设所述插槽21内,保持把手的反锁状态。
如附图7至附图4和附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容纳腔12内设置有凸起的挡片121,所述执手头2上还套设有把手复位弹簧22,所述把手复位弹簧22设置有凸起的抵触部221,所述抵触部221分别抵在所述挡片121上;所述把手本体1在转动开锁时,所述挡片121推动所述抵触部221一并运动使得所述把手复位弹簧22压缩蓄力,开锁后所述把手本体1在所述把手复位弹簧22 的反作用力下复位,结构简单,安装所需精度低,安装简单快捷。
如附图3至附图8和附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1上设置有凸起的方杆接头15,所述方杆接头15设有与所述方杆300相适配的杆孔151,所述执手头2和底板10通过螺栓61与固定物固定连接,固定物为门或窗以及位于门或窗另一端的把手的底板或执手头,所述执手头2朝向所述底板10的一侧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的定位钉23,所述底板10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钉 23插入的定位孔103;设置多个定位钉23使得在螺栓61固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手头2在底板10上的周向固定作用,防止把手在螺栓61失效后发生空转,造成无法开锁等现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锁滑块3和反锁键4一体设置,所述滑件48上下滑动时,带动反锁键4上下移动,从而驱动反锁滑块3同步上下移动,进而使插入部31沿底部向上插入插槽21内或从插槽21内脱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包括把手(100),所述把手(100)包括底板(10)和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的把手本体(1),所述把手本体(1)设置有外侧端面(101)和内侧端面(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上固定设置有执手头(2),所述把手本体(1)转动设置在所述执手头(2)上,所述执手头(2)上设置有插槽(21),所述把手本体(1)上活动设置有反锁时防止把手本体(1)转动的反锁滑块(3),所述反锁滑块(3)设置有反锁时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的插入部(31),所述把手本体(1)上还设置有反锁键(4),所述反锁键(4)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端面(102)上的滑键(48);所述把手本体(1)设置有前容纳腔(11)和后容纳腔(12),所述内侧端面(102)上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前容纳腔(11)相通的条形槽(141),所述反锁键(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容纳腔(11)内并与所述滑键(48)固定连接的反锁键主体(49),所述反锁键主体(49)上设置有装配后与所述条形槽(141)相对准的装配卡槽(42),所述滑键(48)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4)内,所述滑键(48)的一端设置有向内延伸形成的扣槽(481),所述滑键(48)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的且装配后穿过所述条形槽(141)后插设在所述装配卡槽(42)的连接部(482),当拨动所述滑键(48)时,所述反锁键(4)驱动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完成反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滑块(3)远离所述插入部(31)的一侧设置有联动部(32),所述反锁键主体(49)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部(32)相适配的驱动部(41),所述联动部(32)上设置有联动面(30),所述驱动部(41)上设置有与所述联动面(30)相适配的驱动面(40);所述驱动面(40)和联动面(30)倾斜设置使得反锁时所述驱动面(40)与所述联动面(30)相贴合,所述反锁键(4)移动时所述驱动面(40)推动所述联动面(30)并带动所述反锁滑块(3)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槽(21)内,完成反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反锁滑块(3)和反锁键主体(49)之间的安装件(8)和联动件(9),所述联动件(9)设置有转动盘(91)和与转动盘(91)一体成型的联动凸起部(92),所述安装件(8)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盘(91)的转动空间(81)、供所述联动凸起部(92)插入的安装孔(82)和供联动部(32)滑动的滑动槽(83),所述转动盘(91)远离所述联动凸起部(92)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转动凸杆(93),所述转动凸杆(93)偏心设置,所述反锁键主体(49)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凸杆(93)相适配的联动槽(47),所述联动凸起部(92)开设有安装槽(921),所述把手本体(1)端部设置有方杆(300),所述方杆(300)内设置有联动杆(53),所述联动杆(53)插设在所述安装槽(9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容纳腔(11)和后容纳腔(12)之间设置有插入孔(13)使得所述前容纳腔(11)和后容纳腔(12)相通,所述执手头(2)设置在所述后容纳腔(12)内,装配后所述插槽(21)与所述插入孔(13)相对准,所述反锁滑块(3)和反锁键主体(49)设置在所述前容纳腔(11)内,所述插入部(31)插设在所述插入孔(13)内,所述把手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前容纳腔(11)的盖板(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容纳腔(11)内还设置有弹簧槽(16),所述反锁滑块(3)设置有避位槽(34),所述弹簧槽(16)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反锁滑块(3)复位的反锁复位弹簧(17),所述反锁复位弹簧(17)的一端抵在所述弹簧槽(16)的底壁上,所述反锁复位弹簧(17)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反锁滑块(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键主体(49)的两侧还设置有解锁定位槽(43)和反锁定位槽(44),所述前容纳腔(11)内还设置有装配槽(18),所述装配槽(18)内设置有定位弹簧(45)和定位弹珠(46),装配后所述定位弹珠(46)的一侧卡设在所述解锁定位槽(43)或反锁定位槽(44)中,所述定位弹珠(46)的另一侧抵在所述定位弹簧(4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容纳腔(12)内设置有凸起的挡片(121),所述执手头(2)上还套设有把手复位弹簧(22),所述把手复位弹簧(22)设置有凸起的抵触部(221),所述抵触部(221)分别抵在所述挡片(1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上设置有凸起的方杆接头(15),所述方杆接头(15)设有与所述方杆(300)相适配的杆孔(151),所述执手头(2)和底板(10)通过螺栓(61)与固定物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头(2)朝向所述底板(10)的一侧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的定位钉(23),所述底板(10)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钉(23)插入的定位孔(103)。
CN202122828207.6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Active CN217712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207.6U CN217712103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8207.6U CN217712103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2103U true CN217712103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8207.6U Active CN217712103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2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12103U (zh) 一种设置有反锁结构的把手
CN217205851U (zh) 一种具有反锁结构的门把手
CN217129172U (zh) 一种带反锁结构的门把手
CN208396488U (zh) 拉高一字锁
CN212201798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防爆型防盗门
CN211342211U (zh) 可调式门锁装置
CN217812824U (zh) 一种安全防盗的门把手
CN216949859U (zh) 可反锁式门拉手
JPH11293970A (ja) ラッチ錠の操作ハンドル
CN213927861U (zh) 一种智能锁具
CN211923849U (zh) 一种可换向斜舌机构及一种锁具
CN220790931U (zh) 一种开门用固定安全锁
CN211229866U (zh) 一种电子反锁结构
CN215717845U (zh) 执手锁定机构及执手
CN213234586U (zh) 一种互开少的锁芯及其锁体
CN210003078U (zh) 一种车轮式结构的密码锁
CN217631784U (zh) 一种执手门锁装配式安装组件
CN218759313U (zh) 一种门窗锁具
CN220790873U (zh) 磁吸隐形门窗执手
CN216341465U (zh) 一种门把
CN219974172U (zh) 一种隐藏式儿童安全锁
CN219220034U (zh) 一种平开门马丁锁
CN216893838U (zh) 新型密室门锁具联动装置
CN211776515U (zh) 把手组件和锁具
CN220522263U (zh) 防拆自锁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