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0144U -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0144U
CN217710144U CN202221392766.5U CN202221392766U CN217710144U CN 217710144 U CN217710144 U CN 217710144U CN 202221392766 U CN202221392766 U CN 202221392766U CN 217710144 U CN217710144 U CN 217710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motor vehicle
concrete surface
vehicle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27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琦
薛亚雄
王勉
张建春
李鑫
董卫霞
李�杰
郭亮
许宁
赵平伟
施娇
宋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Xi'an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Xi'an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2213927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0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0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0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阻水层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所述阻水层铺设于所述素土夯实层上,所述阻水层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底壁由靠近隔离带一侧至远离隔离带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内腔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连通,且所述导水槽内腔与隔离带土层连通;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铺设于所述阻水层上方;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素土夯实层便于承载阻水层,通过阻水层便于承载透水混凝土面层,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便于透过雨水,通过导水槽便于将透过的雨水导向隔离带土层供植物根系吸收,减少人工浇水的频次,进而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背景技术
非机动车道,是指公路、城市道路上的车行道上自右侧人行道牙(线)至第一条车辆分道线(或隔离带、墩)之间或者在人行道上划出的车道,除特殊情况外,专供非机动车如自行车和电动车行驶。
相关技术中,非机动车道一般是与机动车道一同铺设完成,其中两条非机动车道分别位于机动车道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然后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隔离带来进行物理分隔,并在隔离带中栽种植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道路一般是混凝土等不透水材质,并且隔离带的路牙比两侧路面高,降雨落在机动车道上后从市政排水系统排出,地表的雨水大多无法被隔离带中的植物根系吸收,需要依靠市政的定期浇水来养护,浪费人力养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阻水层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
所述阻水层铺设于所述素土夯实层上,所述阻水层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底壁由靠近隔离带一侧至远离隔离带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内腔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连通,且所述导水槽内腔与隔离带土层连通;
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铺设于所述阻水层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雨水落至透水混凝土面层上,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进入导水槽内腔中,然后沿导水槽内腔朝向隔离带土层一侧流动,雨水流入隔离带土层内被隔离带内的植物根系吸收;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素土夯实层便于承载阻水层,通过阻水层便于承载透水混凝土面层,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便于透过雨水,通过导水槽便于将透过的雨水导向隔离带土层供植物根系吸收,减少人工浇水的频次,进而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
可选的,所述导水槽内腔中填充有多个透水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透水砖,在透过雨水的同时可以降低阻水层受压后塌陷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导水槽顶壁开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顶壁开口设置的导水槽,可以提高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雨水流入导水槽内腔中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阻水层为普通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为普通混凝土层的阻水层,可以降低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雨水流入素土夯实层的可能性,进而降低雨水对素土夯实层的浸润侵蚀。
可选的,所述阻水层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的阻水层,便于阻水层的铺设施工。
可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远离所述阻水层一侧设置有多道减速带,多道所述减速带沿着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长边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减速带,可以有效控制非机动车道上通行物的行驶速度,降低交通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减速带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且V形减速带的尖端朝向非机动车道规定的行驶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的减速带,可以对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进行提示,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减速带的厚度沿着非机动车道规定的行驶方向逐渐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厚度变化的减速带,可以通过物理手段降低逆行者的行驶舒适性,进而进一步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素土夯实层便于承载阻水层,通过阻水层便于承载透水混凝土面层,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便于透过雨水,通过导水槽便于将透过的雨水导向隔离带土层供植物根系吸收,减少人工浇水的频次,进而降低隔离带中植物的人力养护成本;
2.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的减速带,可以对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进行提示,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3.设计的非机动车道结构,通过厚度变化的减速带,可以通过物理手段降低逆行者的行驶舒适性,进而进一步降低行人逆行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素土夯实层;2、阻水层;21、导水槽;3、透水混凝土面层;4、透水砖;5、减速带;6、机动车道;7、隔离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阻水层2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3,素土夯实层1的上表面所在平面水平设置,本申请中,阻水层2设置为普通混凝土层,普通混凝土层铺设于素土夯实层1上,且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参照图2和图3,普通混凝土层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21,多道导水槽21沿着非机动车道6的长边均匀分布,且相邻两道导水槽21之间的间距为3-7米,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导水槽21之间的间距为4米;导水槽21底壁由靠近隔离带7土层一侧至远离隔离带7土层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且导水槽21的顶壁开口设置。
参照图2和图3,导水槽21的内腔与隔离带7土层连通,导水槽21的内腔中填充有多个透水砖4,透水砖4的顶壁可以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齐平,也可以高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本实施例中透水砖4的顶壁高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设置。
参照图1和图2,透水混凝土面层3铺设于普通混凝土层的上方;透水混凝土面层3远离普通混凝土层的一侧设置有多道减速带5,多道减速带5沿着透水混凝土面层3的长边方向分布,且相邻两道减速带5之间的间距为50-200米,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减速带5之间的间距为100米。
参照图1,减速带5与透水混凝土面层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减速带5的水平横截面形状为V形,V形减速带5的两段之间的夹角为90°-150°,本实施例中V形减速带5的两段之间的夹角为120°;为了对透水混凝土面层3上的行人进行提示,V形减速带5的尖端朝向非机动车道6规定的行驶方向设置。
参照图1,为了降低非机动车道6上的行人逆行比例,减速带5的厚度沿着非机动车道6规定的行驶方向逐渐增加,且减速带5的最大厚度为3-6厘米,本实施例中减速带5的最大厚度为5厘米。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压路机等工程压路机械将路基土层夯实形成素土夯实层1,然后在素土夯实层1上方铺设普通混凝土,然后在普通混凝土形成的普通混凝土层上隔段放置用于成形导水槽21的泡沫,普通混凝土层成形完毕后,取出泡沫,填入透水砖4,并使透水砖4的顶壁高于普通混凝土层的顶壁,然后在普通混凝土层的上方铺设透水混凝土面层3,待透水混凝土面层3成形完毕后,在透水混凝土面层3上隔段设置V形减速带5,然后通过螺栓将V形减速带5的位置固定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土夯实层(1)、阻水层(2)以及透水混凝土面层(3);
所述阻水层(2)铺设于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所述阻水层(2)上开设有多道导水槽(21),所述导水槽(21)底壁由靠近隔离带(7)一侧至远离隔离带(7)一侧由低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水槽(21)内腔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3)连通,且所述导水槽(21)内腔与隔离带(7)土层连通;
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3)铺设于所述阻水层(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1)内腔中填充有多个透水砖(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1)顶壁开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层(2)为普通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层(2)顶壁所在平面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3)远离所述阻水层(2)一侧设置有多道减速带(5),多道所述减速带(5)沿着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3)的长边方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5)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呈V形,且V形减速带(5)的尖端朝向非机动车道(6)规定的行驶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5)的厚度沿着非机动车道(6)规定的行驶方向逐渐增加。
CN202221392766.5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Active CN217710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2766.5U CN217710144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2766.5U CN217710144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0144U true CN217710144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6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2766.5U Active CN217710144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0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9396U (zh) 渗排结合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CN105256876A (zh) 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
CN211256552U (zh) 海绵型高渗透路面铺装结构
CN110552269B (zh) 生态型人行道的施工方法
CN210216254U (zh) 一种混凝土护栏结构
CN205134481U (zh) 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系统
CN110924255A (zh) 园林透水路面结构
CN217710144U (zh) 一种非机动车道结构
CN102644224A (zh) 新型路基边坡护砌方法及所用的预制混凝土块
CN10808645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9243482U (zh) 一种具有面式收水功能的市政道路
CN215669234U (zh) 城市公路吸能导水防涝结构
CN215758338U (zh) 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
CN206503213U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212834837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市政道路
CN213507894U (zh) 一种人行道透水路面
CN214301528U (zh) 城市河道挡墙的海绵化改造系统
CN210238171U (zh) 一种园区内人行、车行道路
CN111501459B (zh) 山区公路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8957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排水装置
CN209873485U (zh) 冲沟处理永临结合便道结构
CN210104468U (zh) 一种可透水性预制拼装混凝土道路
CN111749073A (zh) 一种基于既有道路基层透水改造技术
CN217298503U (zh) 一种市政施工道路结构
CN219568525U (zh) 一种道路雨水渗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054 No. 12, East Section of Huancheng South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Address before: No. 12, east section of Huancheng South Road, Xi'an, Shaanxi 710003

Patentee before: Xi'an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