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5944U -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5944U
CN217705944U CN202221708982.6U CN202221708982U CN217705944U CN 217705944 U CN217705944 U CN 217705944U CN 202221708982 U CN202221708982 U CN 202221708982U CN 217705944 U CN217705944 U CN 217705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frame
longitudinal beam
wall thickness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89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翔
郭汐
李彦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89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5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5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5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副梁架及作业机械。其中,副梁架包括纵梁和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均设置为管型材结构,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所述纵梁和/或所述横梁设有增强结构,纵梁的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纵梁其余部分的壁厚,横梁的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横梁其余部分的壁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梁架通过将纵梁和横梁设置为管型材结构,无需焊接成型,减少了副梁架的焊缝数量及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焊缝开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提高副梁架的刚性及结构强度,并且可使得副梁架的加工难度降低。同时,纵梁和横梁还设有增强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副梁架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副梁架通常包括两条纵梁以及设置在两条纵梁之间的若干条横梁。但是,现有技术中副梁架的纵梁和横梁通常由钢板焊接制成,焊缝较多、较长,存在开裂的质量风险,对于副梁架的疲劳寿命具有影响,并且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副梁架的焊缝较多、较长,存在开裂风险,并且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较差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梁架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梁架的焊缝较多、较长,存在开裂风险,并且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较差的缺陷,实现减少副梁架焊缝,并且提高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梁架,包括纵梁和横梁;
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均设置为管型材结构,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
所述纵梁和/或所述横梁设有增强结构,所述纵梁的所述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所述纵梁其余部分的壁厚,所述横梁的所述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所述横梁其余部分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所述纵梁和/或所述横梁设置为不等壁厚管型材,并且所述不等壁厚管型材的壁厚较厚的部分构成所述增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还包括贴板,所述贴板与所述纵梁或所述横梁焊接连接,以构成所述增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所述纵梁和/或所述横梁设置为矩形管型材,并且所述矩形管型材的直角弯处的壁厚大于所述矩形管型材其余部分的壁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所述纵梁的至少一端设有V形槽,所述V形槽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所述横梁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横梁的至少一端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至少一个所述纵梁设置有贯通孔和/或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纵梁的侧壁上,并且所述凹槽和所述贯通孔均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包括弯板;
所述弯板设置于所述贯通槽,并且所述弯板的外壁与所述贯通槽的内壁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梁架,还包括封板,所述纵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封板,并且在所述纵梁的至少一端的所述封板设有贯通设置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副梁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梁架,通过将纵梁和横梁设置为管型材结构,无需焊接成型,减少了副梁架的焊缝数量及焊缝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焊缝开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提高副梁架的刚性及结构强度,并且可使得副梁架的加工难度降低。同时,纵梁和横梁还设有增强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副梁架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由于包含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梁架,因此同时也就包含了副梁架的上述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副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副梁架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横梁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纵梁的直角弯加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纵梁;2、横梁;3、V形槽;4、贯通槽;5、弯板;6、凹槽;7、贯通孔;8、管体;9、盖板;10、封板;11、通气孔;12、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副梁架。
具体来说,副梁架包括纵梁1和横梁2。
其中,纵梁1和横梁2均设置为管型材结构。可选地,纵梁1和横梁2可以采用高强度热轧无缝钢管。纵梁1和横梁2相连接。
可选地,纵梁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纵梁1相对且平行设置。
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1相连接。例如,横梁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1焊接连接。
纵梁1和/或横梁2设有增强结构。其中,纵梁1的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纵梁1其余部分的壁厚。横梁2的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横梁2其余部分的壁厚。
可选地,在纵梁1的承重处或横梁2的承重处设有增强结构。例如,以泵车或消防车为例,副梁架用于设置转塔的位置自然应当属于承重处。但是,显然承重处并不局限于设置转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副梁架,通过将纵梁1和横梁2设置为管型材结构,无需焊接成型,减少了副梁架的焊缝数量及焊缝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焊缝开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够提高副梁架的刚性及结构强度,并且可使得副梁架的加工难度降低。同时,纵梁1和横梁2还设有增强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副梁架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高副梁架的支撑承载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副梁架还包括贴板。
贴板与纵梁1或横梁2焊接连接,以构成增强结构。
如此设置,通过焊接贴板的形式增加纵梁1和横梁2的壁厚,使得增强结构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当然,增强结构的实现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贴板形式。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它实施例中,纵梁1和/或横梁2设置为不等壁厚管型材,并且不等壁厚管型材的壁厚较厚的部分构成增强结构。
如此设置,在加工制造纵梁1和横梁2的过程中,相应地增加纵梁1和横梁2特定位置,如承重处的壁厚,也能够提高纵梁1和横梁2的支撑能力,并且由于没有焊缝,纵梁1和横梁2的整体强度更好。
参考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纵梁1和/或横梁2设置为矩形管型材,并且矩形管型材的直角弯处的壁厚大于矩形管型材其余部分的壁厚。
现有技术中的矩形管型材的直角弯处通常会有应力集中的问题,所以直角弯处的强度通常弱于矩形管型材其余部分的强度。而通过增加矩形管型材的直角弯处的壁厚,能够提高矩形管型材的直角弯处的强度,避免直角弯变形和开裂,从而提高纵梁1和横梁2的强度。
参考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纵梁1的至少一端设有V形槽3,V形槽3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贯穿纵梁1。
在使用状态,副梁架承受压力时,副梁架的端部具有向上翘曲的形变量或趋势,此时V形槽3的两个槽壁可以相互靠近,利于纵梁1变形,从而达到控制形变方向的效果。
参考图1、图2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且至少一个横梁2的至少一端设有贯通槽4,贯通槽4沿纵梁1的长度方向贯穿横梁2。
如此设置,沿纵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线束和管路可以从横梁2的贯通槽4穿过,从而避免横梁2对线束和管路产生阻碍和干涉。其中,管路包括但不限于液压管路和冷却管路。
参考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纵梁1设置有贯通孔7和/或凹槽6,凹槽6设置于纵梁1的侧壁上,并且凹槽6和贯通孔7均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贯穿纵梁1。
如此设置,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线束和管路可以从纵梁1的凹槽6或贯通孔7穿过,从而避免纵梁1对线束和管路产生阻碍和干涉。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其中,贯通孔7可以设置为圆孔或者方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副梁架还包括弯板5。
参考图6所示,弯板5设置于贯通槽4,并且弯板5的外壁与贯通槽4的内壁相连接。例如,弯板5与贯通槽4的内壁焊接连接。如此,既能够使线束和管路从贯通槽4穿过,又能够保证横梁2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副梁架还包括管体8及盖板9。
参考图4所示,管体8设置于贯通孔7,并且管体8的外壁与贯通孔7的内壁相连接。例如,管体8与贯通孔7的内壁焊接连接。如此,既能够使线束和管路从贯通孔7穿过,又能够保证纵梁1的强度。可选地,基于贯通孔7的形状,管体8可以是圆管或者方管。
参考图5和图8所示,盖板9设置于凹槽6,并且盖板9的外壁与凹槽6的内壁相连接。例如,盖板9的与凹槽6的内壁焊接连接。如此,既能够使线束和管路从凹槽6穿过,又能够保证纵梁1的强度。
可选地,弯板5和盖板9可以利用板材折弯制成。而管体8可以由管型材制成。
可选地,为了提高纵梁1的强度,参考图2所示,副梁架还包括角钢12。角钢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1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角钢12靠近所述凹槽6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副梁架还包括封板10。
纵梁1的两端均设置有封板10,并且在纵梁1的至少一端的封板10设有贯通设置的通气孔11。
通过在封板10上设置通气孔11,能够使纵梁1内外能够进行空气流通,避免纵梁1的内部完全封闭,从而避免极端气候下,纵梁1内外气压不同容易导致纵梁1受气压作用而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
具体来说,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副梁架。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机械包含了副梁架同时也就包含了副梁架的所有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作业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泵车和消防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副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和横梁(2);
所述纵梁(1)和所述横梁(2)均设置为管型材结构,所述横梁(2)与所述纵梁(1)相连接;
所述纵梁(1)和/或所述横梁(2)设有增强结构,所述纵梁(1)的所述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所述纵梁(1)其余部分的壁厚,所述横梁(2)的所述增强结构处的壁厚大于所述横梁(2)其余部分的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和/或所述横梁(2)设置为不等壁厚管型材,并且所述不等壁厚管型材的壁厚较厚的部分构成所述增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板,所述贴板与所述纵梁(1)或所述横梁(2)焊接连接以构成所述增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和/或所述横梁(2)设置为矩形管型材,并且所述矩形管型材的直角弯处的壁厚大于所述矩形管型材其余部分的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的至少一端设有V形槽(3),所述V形槽(3)沿所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纵梁(1)。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横梁(2)的至少一端设有贯通槽(4),所述贯通槽(4)沿所述纵梁(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横梁(2)。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纵梁(1)设置有贯通孔(7)和/或凹槽(6),所述凹槽(6)设置于所述纵梁(1)的侧壁上,并且所述凹槽(6)和所述贯通孔(7)均沿所述横梁(2)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纵梁(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板(5);所述弯板(5)设置于所述贯通槽(4),并且所述弯板(5)的外壁与所述贯通槽(4)的内壁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板(10),所述纵梁(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封板(10),并且在所述纵梁(1)的至少一端的所述封板(10)设有贯通设置的通气孔(11)。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副梁架。
CN202221708982.6U 2022-07-01 2022-07-01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Active CN217705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982.6U CN217705944U (zh) 2022-07-01 2022-07-01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982.6U CN217705944U (zh) 2022-07-01 2022-07-01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5944U true CN217705944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8982.6U Active CN217705944U (zh) 2022-07-01 2022-07-01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5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2010A (zh) 一种结构强框及其设计方法和船舶
CN111545874B (zh) 一种铝合金船体分段制作中的变形控制方法
CN110877692B (zh) 一种u型总段及其临时加强结构
CN217705944U (zh) 副梁架及作业机械
JP6013430B2 (ja) 自動車運搬船のピラー構造
CN110937080B (zh) 一种集装箱船横隔舱顶板组立的建造方法
KR101139044B1 (ko) 구조물의 하중을 지지하는 박스 빔
KR200172909Y1 (ko) 선박의 종통재 관통부 구조체
CN214648642U (zh) 一种工程机械纵梁结构及工程机械
CN211223762U (zh) 一种双底无肘板型油船货油软管吊基座
CN104554627B (zh) 基于压载舱内肋板大开口的宽体双舷侧双层底船舶
CN212149243U (zh) 一种嵌入式加强吊耳
US4094430A (en) Cargo container
CN208306922U (zh) 船用a型架支撑结构
KR20120004029U (ko) 트리핑 브래킷의 배치구조
KR20130013329A (ko) 하부 스툴을 갖는 탱커선의 화물창 구조
CN113978605A (zh) 适用于冷藏集装箱船的组合式舱壁平台结构
RU148062U1 (ru) Рама тележк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05444491U (zh) 一种多截面桁架杆件汇交节点结构
DE102021126784B3 (de) Tankcontaineranordnung
CN215904485U (zh) 一种司机室骨架及轨道车辆
CN215249191U (zh) 一种双梁低重心车架起重机构
KR20150094309A (ko) 이중저 구조를 가지는 선박
CN218116108U (zh) 板单元、组合梁结构及桥梁
CN217352595U (zh) 带有预制通风口的管廊结构、管廊节段及综合管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