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04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96044U CN217696044U CN202221626582.0U CN202221626582U CN217696044U CN 217696044 U CN217696044 U CN 217696044U CN 202221626582 U CN202221626582 U CN 202221626582U CN 217696044 U CN217696044 U CN 217696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detection
- base
- detection piece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包括外壳和底座隔热件,底座隔热件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外壳连接;内锅,可取放地设置于底座,内锅包括容器和内锅隔热件,内锅隔热件设置在容器的外侧;检测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第一检测件设置于底座隔热件,第二检测件设置于内锅隔热件,在内锅放置于底座的情况下,内锅隔热件与底座隔热件相接触,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相配合以检测内锅是否放置到位。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内锅的放置到位检测结构存在检测精度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利用烹饪器具能够对食材进行烹饪,例如压力烹饪、烘烤烹饪等,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上的盖体,食材放置在锅体的内锅中,利用盖体对锅体进行密封。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检测内锅是否放置到位,在内锅的下方设置有微动开关,将内锅放入锅体之后,内锅能够触发微动开关,从而判定内锅已放入锅体内。
但是,相关技术中利用微动开关对内锅是否放置到位进行检测,存在检测精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内锅的放置到位检测结构存在检测精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包括外壳和底座隔热件,底座隔热件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外壳连接;内锅,可取放地设置于底座,内锅包括容器和内锅隔热件,内锅隔热件设置在容器的外侧;检测组件,包括相配合的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第一检测件设置于底座隔热件,第二检测件设置于内锅隔热件,在内锅放置于底座的情况下,内锅隔热件与底座隔热件相接触,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相配合以检测内锅是否放置到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内锅以及检测组件,通过设置底座隔热件,能够防止烹饪器具工作时温度过高导致外壳损坏,通过在内锅的外侧设置内锅隔热件,利用内锅隔热件能够对烹饪完成后的内锅起到隔热作用,便于拿取内锅。在利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需要设置检测组件对内锅进行检测来保证内锅放置位置正确,在底座隔热件设置有第一检测件,内锅隔热件设置有第二检测件,当内锅放置于底座上,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相互靠近,并且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达到一定的检测距离时,检测组件才会进行工作,避免内锅没有放置到正确位置时烹饪器具就开始工作。并且,由于在内锅放置于底座的情况下,内锅隔热件与底座隔热件相接触,保证设置在内锅隔热件和底座隔热件上的两个检测件距离较近以实现检测,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组件的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底座隔热件具有支撑台,内锅隔热件的下端搭设在支撑台上,第一检测件位于支撑台的下方,第二检测件设置在隔热件的下端。内锅放置于底座上时,内锅隔热件的下端与支撑台相接触,支撑台能对内锅起到支撑限位作用,并且第一检测件设置在支撑台的下方,第二检测件设置在内锅隔热件的下端,当内锅放置在底座上时,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相互靠近,使得检测组件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内锅隔热件的下端设置有搭接板,搭接板为沿容器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容器的外侧壁与搭接板的内边沿相抵接或间隙配合,搭接板搭设在支撑台上,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搭接板上。通过设置搭接板,搭接板能够匹配内锅,对内锅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并且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搭接板上,又由于搭接板能够搭设在支撑台上,第二检测件与第一检测件相互靠近达到检测距离,检测组件进行工作,保证内锅能正确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支撑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搭接板设置有沉台,沉台向下凸出于搭接板的下表面,沉台插设于定位凹槽,第一检测件位于定位凹槽的一侧或正下方,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沉台上。通过设置定位凹槽对内锅隔热件进行定位,保证内锅放置位置正确,并且将第一检测件设置在定位凹槽的一侧或正下方,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沉台上,又由于沉台能够插设在支撑台上,既能对内锅起到定位作用,又能保证检测组件能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底座隔热件包括第一隔热圈以及位于第一隔热圈下方的第二隔热圈,第一隔热圈和第二隔热圈均围设在内锅的外周,支撑台设置在第一隔热圈的上端,第一检测件设置在第二隔热圈上。通过将底座隔热件设置成分体结构,能够增加底座隔热件的强度,防止外壳发生变形,并且第一隔热圈与第二隔热圈连接配合,能对第一检测件起到安装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隔热圈上设置有容置槽,第一检测件设置在容置槽内,外壳包括面板以及位于面板的下方的底壳,面板夹设在第一隔热圈和第二隔热圈之间,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筋,限位筋的下端与第一检测件相抵接;和/或,底座还包括保温罩,保温罩位于内锅的下方,保温罩的上端与第二隔热圈的下端连接。通过在第二隔热圈上设置容置槽,对第一检测件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并且利用面板下方的限位筋与第一检测件相互配合,将第一隔热圈、面板以及第二隔热圈连接固定,此时,面板下方的限位筋对第一检测件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检测件安装不稳导致检测组件失灵。通过设置保温罩,能够对烹饪器具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沉台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挡筋,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沉台的侧壁和两个挡筋共同围成的空间内,沉台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台,卡接凸台的下表面与第二检测件的上表面相卡接。通过设置两个挡筋,能对第二检测件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并利用卡接凸台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检测件脱落,从而保证检测组件能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内锅隔热件包括第三隔热圈以及位于第三隔热圈下方的第四隔热圈,第三隔热圈为围设在容器的上端的环形结构,第四隔热圈为围设在容器的侧壁的筒形结构,搭接板设置在第四隔圈的下端,搭接板的外边沿与第四隔热圈的内侧壁连接。将内锅隔热件设置成分体结构,第三隔热圈用来匹配容器的上端,方便对烹饪完成后的内锅进行拿取,第四隔热圈既能对外壳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壳受高温炙烤导致其损坏,又能通过搭接板对内锅起到安装限位的作用,并能增加结构强度,防止烹饪器具受力变形。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检测件,两个第一检测件沿底座的周向间隔设置;内锅包括可替换使用的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第一内锅的内锅隔热件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检测件,第二内锅的内锅隔热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检测件,第二内锅的两个第二检测件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检测件设置。通过对第一内锅设置一个第二检测件,第二内锅设置两个第二检测件,在放置第一内锅时,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构成一组检测组件,此时一个第一检测件被激活,烹饪器具判定第一内锅放入底座内。当需要对第一内锅进行替换,换成第二内锅时,由于第二内锅内设置两个第二检测件,并且与底座上两个第一检测件组合成两组检测组件,此时两个第一检测件同时被激活,能够与第一内锅的检测信号区分开,从而能够检测不同类型的内锅,进而提示用户此时放入的内锅种类。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件为干簧管,第二检测件为磁铁。通过设置干簧管和磁铁,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能够对电路实现导通,方便对内锅进行检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以及便于控制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第一隔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第二隔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爆炸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锅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外壳;111、面板;1111、限位筋;112、底壳;12、底座隔热件;121、支撑台;122、定位凹槽;123、第一隔热圈;124、第二隔热圈;1241、容置槽;13、保温罩;
20、内锅;21、容器;22、内锅隔热件;221、搭接板;222、沉台;2221、定位凸台;223、挡筋;224、卡接凸台;225、第三隔热圈;226、第四隔热圈;
30、检测组件;31、第一检测件;311、干簧管;32、第二检测件;321、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0、内锅20以及检测组件30,底座10包括外壳11和底座隔热件12,底座隔热件12设置在外壳11内并与外壳11连接,内锅20可取放地设置于底座10,内锅20包括容器21和内锅隔热件22,内锅隔热件22设置在容器21的外侧,检测组件30包括相配合的第一检测件31和第二检测件32,第一检测件31设置于底座隔热件12,第二检测件32设置于内锅隔热件22,在内锅20放置于底座10的情况下,内锅隔热件22与底座隔热件12相接触,第一检测件31和第二检测件32相配合以检测内锅20是否放置到位。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座10、内锅20以及检测组件30,通过设置底座隔热件12,能够防止烹饪器具工作时温度过高导致外壳11损坏,通过在内锅20的外侧设置内锅隔热件22,利用内锅隔热件22能够对烹饪完成后的内锅20起到隔热作用,便于拿取内锅20。在利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需要设置检测组件30对内锅20进行检测来保证内锅20放置位置正确,在底座隔热件12设置有第一检测件31,内锅隔热件22设置有第二检测件32,当内锅20放置于底座10上,第一检测件31和第二检测件32相互靠近,并且第一检测件31与第二检测件32达到一定的检测距离时,检测组件30才会进行工作,避免内锅20没有放置到正确位置时烹饪器具就开始工作。并且,由于在内锅20放置于底座10的情况下,内锅隔热件22与底座隔热件12相接触,保证设置在内锅隔热件22和底座隔热件12上的两个检测件距离较近以实现检测,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组件30的检测精度。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底座隔热件12具有支撑台121,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搭设在支撑台121上,第一检测件31位于支撑台121的下方,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采用上述结构,内锅20放置于底座10上时,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与支撑台121相接触,支撑台121能对内锅20起到支撑限位作用,并且第一检测件31设置在支撑台121的下方,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当内锅20放置在底座10上时,第一检测件31与第二检测件32相互靠近,使得检测组件30进行工作。
如图2、图5、图9以及图10所示,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设置有搭接板221,搭接板221为沿容器2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容器21的外侧壁与搭接板221的内边沿相抵接或间隙配合,搭接板221搭设在支撑台121上,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搭接板221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搭接板221,搭接板221能够匹配内锅20,对内锅20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并且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搭接板221上,又由于搭接板221能够搭设在支撑台121上,第二检测件32与第一检测件31相互靠近达到检测距离,检测组件30进行工作,保证内锅20能正确放置在底座10上。
如图2、图5、图10以及图11所示,支撑台12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122,搭接板221设置有沉台222,沉台222向下凸出于搭接板221的下表面,沉台222插设于定位凹槽122,第一检测件31位于定位凹槽122的一侧或正下方,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沉台222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定位凹槽122对内锅隔热件22进行定位,保证内锅20放置位置正确,并且将第一检测件31设置在定位凹槽122的一侧或正下方,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沉台222上,又由于沉台222能够插设在支撑台121上,既能对内锅20起到定位作用,又能保证检测组件30能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沉台222的内边沿设置有定位凸台2221,定位凸台2221与容器21的外侧壁相抵接,利用定位凸台2221能对内锅20与搭接板221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避免内锅20发生晃动,从而影响烹饪效果。
如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底座隔热件12包括第一隔热圈123以及位于第一隔热圈123下方的第二隔热圈124,第一隔热圈123和第二隔热圈124均围设在内锅20的外周,支撑台121设置在第一隔热圈123的上端,第一检测件31设置在第二隔热圈124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底座隔热件12设置成分体结构,能够增加底座隔热件12的强度,防止外壳11发生变形,并且第一隔热圈123与第二隔热圈124连接配合,能对第一检测件31起到安装限位的作用。
如图2、图4、图6以及图7所示,第二隔热圈124上设置有容置槽1241,第一检测件31设置在容置槽1241内,外壳11包括面板111以及位于面板111的下方的底壳112,面板111夹设在第一隔热圈123和第二隔热圈124之间,面板111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筋1111,限位筋1111的下端与第一检测件31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第二隔热圈124上设置容置槽1241,对第一检测件31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并且利用面板111下方的限位筋1111与第一检测件31相互配合,将第一隔热圈123、面板111以及第二隔热圈124连接固定,此时,面板111下方的限位筋1111对第一检测件31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检测件31安装不稳导致检测组件30失灵。
如图1所示,底座10还包括保温罩13,保温罩13位于内锅20的下方,保温罩13的上端与第二隔热圈124的下端连接。通过设置保温罩13,能够对烹饪器具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如图11所示,沉台222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挡筋223,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沉台222的侧壁和两个挡筋223共同围成的空间内,沉台22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台224,卡接凸台224的下表面与第二检测件32的上表面相卡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两个挡筋223,能对第二检测件32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并利用卡接凸台224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检测件32脱落,从而保证检测组件30能正常工作。
如图9至图11所示,内锅隔热件22包括第三隔热圈225以及位于第三隔热圈225下方的第四隔热圈226,第三隔热圈225为围设在容器21的上端的环形结构,第四隔热圈226为围设在容器21的侧壁的筒形结构,搭接板221设置在第四隔热圈226的下端,搭接板221的外边沿与第四隔热圈226的内侧壁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将内锅隔热件22设置成分体结构,第三隔热圈225用来匹配容器21的上端,方便对烹饪完成后的内锅20进行拿取,第四隔热圈226既能对外壳1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壳11受高温炙烤导致其损坏,又能通过搭接板221对内锅20起到安装限位的作用,并能增加结构强度,防止烹饪器具受力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30包括两个第一检测件31,两个第一检测件31沿底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检测件31,能够避免内锅20正确放置后检测组件30不能检测内锅20,提高检测组件30的容错率。
需要说明的是,沿底座10周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检测件31,并且在面板111上对应设置两个限位筋1111,实现对两个第一检测件31进行固定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内锅20包括可替换使用的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第一内锅的内锅隔热件2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检测件32,第二内锅的内锅隔热件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检测件32,第二内锅的两个第二检测件32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检测件31设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对第一内锅设置一个第二检测件32,第二内锅设置两个第二检测件32,在放置第一内锅时,第一检测件31与第二检测件32构成一组检测组件30,此时一个第一检测件31被激活,烹饪器具判定第一内锅放入底座10内。当需要对第一内锅进行替换,换成第二内锅时,由于第二内锅内设置两个第二检测件32,并且与底座10上两个第一检测件31组合成两组检测组件30,此时两个第一检测件31同时被激活,能够与第一内锅的检测信号区分开,从而能够检测不同类型的内锅20,进而提示用户此时放入的内锅20种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31为干簧管311,第二检测件32为磁铁321。通过设置干簧管311和磁铁321,当磁铁321靠近干簧管311时能够对电路实现导通,方便对内锅20进行检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以及便于控制的优点。
其中,该烹饪器具为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底座(10),包括外壳(11)和底座隔热件(12),所述底座隔热件(12)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并与所述外壳(11)连接;
内锅(20),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0),所述内锅(20)包括容器(21)和内锅隔热件(22),所述内锅隔热件(22)设置在所述容器(21)的外侧;
检测组件(30),包括相配合的第一检测件(31)和第二检测件(32),所述第一检测件(31)设置于所述底座隔热件(12),所述第二检测件(32)设置于所述内锅隔热件(22),在所述内锅(20)放置于所述底座(10)的情况下,所述内锅隔热件(22)与所述底座隔热件(12)相接触,所述第一检测件(31)和所述第二检测件(32)相配合以检测所述内锅(20)是否放置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隔热件(12)具有支撑台(121),所述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搭设在所述支撑台(121)上,所述第一检测件(31)位于所述支撑台(121)的下方,所述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所述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隔热件(22)的下端设置有搭接板(221),所述搭接板(221)为沿所述容器(2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所述容器(21)的外侧壁与所述搭接板(221)的内边沿相抵接或间隙配合,所述搭接板(221)搭设在所述支撑台(121)上,所述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所述搭接板(2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21)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122),所述搭接板(221)设置有沉台(222),所述沉台(222)向下凸出于所述搭接板(221)的下表面,所述沉台(222)插设于所述定位凹槽(122),所述第一检测件(31)位于所述定位凹槽(122)的一侧或正下方,所述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所述沉台(2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隔热件(12)包括第一隔热圈(1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热圈(123)下方的第二隔热圈(124),所述第一隔热圈(123)和所述第二隔热圈(124)均围设在所述内锅(20)的外周,所述支撑台(121)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圈(123)的上端,所述第一检测件(31)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圈(1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热圈(124)上设置有容置槽(1241),所述第一检测件(31)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241)内,所述外壳(11)包括面板(111)以及位于所述面板(111)的下方的底壳(112),所述面板(111)夹设在所述第一隔热圈(123)和所述第二隔热圈(124)之间,所述面板(111)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筋(1111),所述限位筋(111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检测件(31)相抵接;和/或,
所述底座(10)还包括保温罩(13),所述保温罩(13)位于所述内锅(20)的下方,所述保温罩(1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隔热圈(124)的下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222)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挡筋(223),所述第二检测件(32)设置在所述沉台(222)的侧壁和两个所述挡筋(223)共同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沉台(22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台(224),所述卡接凸台(2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检测件(32)的上表面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隔热件(22)包括第三隔热圈(225)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隔热圈(225)下方的第四隔热圈(226),所述第三隔热圈(225)为围设在所述容器(21)的上端的环形结构,所述第四隔热圈(226)为围设在所述容器(21)的侧壁的筒形结构,所述搭接板(221)设置在所述第四隔热圈(226)的下端,所述搭接板(221)的外边沿与所述第四隔热圈(226)的内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30)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31),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31)沿所述底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内锅(20)包括可替换使用的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所述第一内锅的内锅隔热件(22)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2),所述第二内锅的内锅隔热件(22)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2),所述第二内锅的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件(32)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件(31)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31)为干簧管(311),所述第二检测件(32)为磁铁(3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26582.0U CN217696044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26582.0U CN217696044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96044U true CN217696044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7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26582.0U Active CN217696044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96044U (zh)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21626582.0U patent/CN2176960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903652B1 (en) | Cooking utensil | |
CN110859499A (zh) |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769604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380765U (zh) |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 | |
CN215524877U (zh) | 温度探针、厨具及智能烹饪系统 | |
US4125752A (en) | Cooking vessel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microwave ovens | |
CN211345426U (zh) | 电磁炉 | |
CN21404844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153243U (zh) | 内锅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锅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5016105U (zh) | 烹饪装置及其锅体组件、锅盖组件 | |
CN2176961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64498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83391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3381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272001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2869545A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 |
CN214048459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1184448A (zh) | 内锅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锅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4259031U (zh) |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4258920U (zh) |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8528490U (zh) | 蒸汽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682281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432385U (zh) | 厨房电器 | |
CN213962930U (zh) | 一种新型智能温控锅 | |
CN215777208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