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4998U - 燃烧器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4998U
CN217684998U CN202221978705.7U CN202221978705U CN217684998U CN 217684998 U CN217684998 U CN 217684998U CN 202221978705 U CN202221978705 U CN 202221978705U CN 217684998 U CN217684998 U CN 217684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burner
hole
mounting hol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87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丽莎
刘晓刚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87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4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4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4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包括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的中心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燃烧部件还具有连通于所述安装孔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燃烧部件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安装孔;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分隔件以上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形成排溢液通道。避免了溢液自安装孔流入后径直留向燃烧器内部底盘,进而避免了燃烧器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的问题,另一方面,溢液通过通孔流出燃烧部件,也将便于将溢液集中收集在燃烧部件之外的地方,便于后续对溢液集中处理。

Description

燃烧器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燃烧器经常接触来自锅具的油渍和水渍,或者出现溢锅现象时,溢流的液体也容易流进燃烧器内部。这些流入燃烧器内部的油水,不但清洁不方便,更严重的是会使燃烧器生锈腐蚀。
特别是对于防干烧燃烧器来说,防干烧燃烧器的燃烧部件的中间多开设有用于安装探针的安装孔,探针安装在安装孔内,探针可以实时探测锅底的温度,从而解决超温、糊锅、干锅和熄火等事故。然而安装孔使得灶具底盘与面板之上的环境连通,溢液容易进入燃烧器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防干烧燃烧器使用产生的溢液容易进入燃烧器内部的底盘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的中心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燃烧部件还具有连通于所述安装孔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燃烧部件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安装孔;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分隔件以上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形成排溢液通道。
在本方案中,通过利用分隔件将安装孔分隔并封堵,使分隔件以上的安装孔与通孔连通并形成排溢液通道,当溢液流入安装孔后,将会流至通孔处,并沿通孔流出燃烧部件,从而避免了溢液自安装孔流入后径直留向燃烧器内部底盘,进而避免了燃烧器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的问题,另一方面,溢液通过通孔流出燃烧部件,也将便于将溢液集中收集在燃烧部件之外的地方,便于后续对溢液集中处理。
较佳地,所述通孔自所述安装孔向所述燃烧部件的外侧壁倾斜向下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溢液流入通孔后能够沿通孔自然向下流动,避免出现溢液堆积在通孔内的情况,保证了溢液的流动性,有利于溢液自通孔内顺利流出。
较佳地,所述燃烧部件包括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溢液的排出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安装孔的周向均会有溢液进入,将通孔沿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有利于将安装孔内的溢液全部排出。
较佳地,所述燃烧部件包括第一燃烧部和第二燃烧部,所述第一燃烧部设于所述第二燃烧部的内周侧,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燃烧部上。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底部安装部件,所述底部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一燃烧部和所述第二燃烧部之间形成二次进气通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二次空气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到安装孔内并接触到安装孔内的探针,加快探针散热,起到保护探针的作用。也就是说,通孔不仅能够便于溢液排出,还能够对二次空气有引流作用。
较佳地,所述底部安装部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朝向所述燃烧部件的一侧具有内层进气结构和外层进气结构,所述内层进气结构连通于所述第一燃烧部,所述外层进气结构连通于所述第二燃烧部。
较佳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点火针,所述外层进气结构呈方形,所述点火针设于所述外层进气结构靠近所述内层进气结构的一侧。
在本方案中,利用方形结构巧妙地解决了点火针距离第一燃烧部较远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点火、保火。
较佳地,所述底部安装部件还包括盛液盘,所述盛液盘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盛液盘设置为用于接收自所述通孔流出的溢液;和/或
所述盛液盘与所述第一燃烧部和所述第二燃烧部之间形成所述二次进气通道。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自通孔流出的溢液可以集中收集在盛液盘中,在清洗时只需将盛液盘拆卸并清洗即可,操作方便。
较佳地,所述底部安装部件与所述燃烧部件之间形成环形的所述二次进气通道。
在本方案中,环形有利于增大二次进气通道的进气范围,增大二次空气的进气量,同时也能使得二次空气更均匀地通入。
较佳地,所述燃烧部件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燃烧部和所述第二燃烧部,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外层进气结构和所述第二燃烧部的混气腔以向所述第二燃烧部输送混合燃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一方面,进气结构的进气通道能够实现将混合燃气输送到第二燃烧部的外环火盖处,另一方面,利用进气结构连接第一燃烧部和第二燃烧部,进气结构的进气通道与第一燃烧部内的腔体不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燃烧部和进气结构实现固定第二燃烧部,并可以将第二燃烧部向上提升使得第二燃烧部与底部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环形的二次进气通道。
较佳地,所述进气通道自所述外层进气结构向所述第二燃烧部的混气腔倾斜向上设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混合燃气在进入第二燃烧部的混气腔之前,在进气通道处实现缓冲。
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燃烧器。
在本方案中,当燃气灶使用了上述燃烧器后,避免了溢液自安装孔流入后径直留向燃烧器内部底盘,从而避免了燃烧器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的问题,进而使得整体燃气灶更便于清洁,且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分隔件将安装孔分隔并封堵,使分隔件以上的安装孔与通孔连通并形成排溢液通道,当溢液流入安装孔后,将会流至通孔处,并沿通孔流出燃烧部件,从而避免了溢液自安装孔流入后径直留向燃烧器内部底盘,进而避免了燃烧器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的问题,另一方面,溢液通过通孔流出燃烧部件,也将便于将溢液集中收集在燃烧部件之外的地方,便于后续对溢液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燃烧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部安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燃烧器100
燃烧部件1
安装孔11
通孔12
分隔件13
第一燃烧部14
内环火盖141
内环混气室142
第二燃烧部15
外环火盖151
外环混气室152
连接结构16
进气通道161
底部安装部件2
基座21
内层进气结构211
外层进气结构212
盛液盘22
二次进气通道3
点火针4
热电偶5
探针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100,包括燃烧部件1,燃烧部件1的中心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内设有探针6,探针6可以实时探测锅底的温度,燃烧部件1还具有连通于安装孔11的通孔12,通孔12自燃烧部件1的外侧壁延伸至安装孔11;燃烧器100还包括分隔件13,探针6的一端连接于燃烧器100的底座,探针6的另一端穿过分隔件13并伸出安装孔11,分隔件13与探针6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分隔件13设置于安装孔11内以使分隔件13以上的安装孔11与通孔12形成排溢液通道。
通过利用分隔件13将安装孔11分隔并封堵,使分隔件13以上的安装孔11与通孔12连通并形成排溢液通道,当溢液流入安装孔11后,将会流至通孔12处,并沿通孔12流出燃烧部件1,从而避免了溢液自安装孔11流入后径直留向燃烧器100内部底盘,进而避免了燃烧器100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的问题,另一方面,溢液通过通孔12流出燃烧部件1,也将便于将溢液集中收集在燃烧部件1之外的地方,便于后续对溢液集中处理。其中,分隔件13呈倾斜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2自安装孔11向燃烧部件1的外侧壁倾斜向下设置,从而溢液流入通孔12后能够沿通孔12自然向下流动,避免出现溢液堆积在通孔12内的情况,保证了溢液的流动性,有利于溢液自通孔12内顺利流出。
具体的,燃烧部件1包括多个通孔12,多个通孔12沿安装孔11的周向间隔设置,从而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溢液的排出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安装孔11的周向均会有溢液进入,将通孔12沿安装孔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有利于将安装孔11内的溢液全部排出。
如图1、图2所示,燃烧部件1包括第一燃烧部14和第二燃烧部15,第一燃烧部14设于第二燃烧部15的内周侧,安装孔11和通孔12设置于第一燃烧部14上。具体的,第一燃烧部14为燃烧器100的内环结构,第二燃烧部15为燃烧器100的外环结构,第一燃烧部14包括内环火盖141和内环混气室142,第二燃烧部15包括外环火盖151和外环混气室152,安装孔11和通孔12设置在内环结构内。
如图1、图2所示,燃烧器100还包括底部安装部件2,底部安装部件2与第一燃烧部14和第二燃烧部15之间形成二次进气通道3,具体的,二次进气通道3与通孔12连通,从而二次空气可以通过通孔12进入到安装孔11内并接触到安装孔11内的探针6,加快探针6散热,起到保护探针6的作用。也就是说,通孔12不仅能够便于溢液排出,还能够对二次空气有引流作用。
如图3所示,底部安装部件2包括基座21,基座21朝向燃烧部件1的一侧具有内层进气结构211和外层进气结构212,内层进气结构211连通于第一燃烧部14,外层进气结构212连通于第二燃烧部15,从而向内层进气结构211通气可以通入第一燃烧部14中,向外层进气结构212通气可以通入第二燃烧部15中。
燃烧器100还包括点火针4,在本实施例中,外层进气结构212呈方形,点火针4设于外层进气结构212靠近内层进气结构211的一侧,相比外层进气结构212呈圆形,利用方形结构巧妙地解决了点火针4距离第一燃烧部14的内环火盖141上的火孔较远的问题,使得点火针4距离内环火盖141更近,从而有利于点火、保火。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层进气结构21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能够实现点火针4距离第一燃烧部14较近即可。
如图3所示,燃烧器100还包括热电偶5,热电偶5设置在外层进气结构212上,具体的,热电偶5可以与点火针4设置在同一侧,热电偶5也可以设置在外层进气结构212的其他侧边。
如图1、图3所示,底部安装部件2还包括盛液盘22,盛液盘22位于通孔12的下方,盛液盘22设置为用于接收自通孔12流出的溢液,从而自通孔12流出的溢液可以集中收集在盛液盘22中,在清洗时只需将盛液盘22拆卸并清洗即可,操作方便。具体的,盛液盘22与第一燃烧部14和第二燃烧部15之间形成二次进气通道3。
在本实施例中,底部安装部件2与燃烧部件1之间形成环形的二次进气通道3,其中,环形有利于增大二次进气通道3的进气范围,增大二次空气的进气量,同时也能使得二次空气更均匀地通入。
如图2、图4所示,燃烧部件1还包括连接结构16,连接结构16内设有进气通道161,连接结构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燃烧部14和第二燃烧部15,进气通道16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外层进气结构212和第二燃烧部15的混气腔以向第二燃烧部15输送混合燃气,一方面,进气结构的进气通道161能够实现将混合燃气输送到第二燃烧部15的外环火盖151处,另一方面,利用进气结构连接第一燃烧部14和第二燃烧部15,进气结构的进气通道161与第一燃烧部14内的腔体不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燃烧部14和进气结构实现固定第二燃烧部15,并可以将第二燃烧部15向上提升使得第二燃烧部15与底部安装部件2之间形成环形的二次进气通道3。
具体的,进气通道161自外层进气结构212向第二燃烧部15的混气腔倾斜向上设置,从而混合燃气在进入第二燃烧部15的混气腔之前,在进气通道161处实现缓冲。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气灶包括如上述的燃烧器100。当燃气灶使用了上述燃烧器100后,避免了溢液自安装孔11流入后径直留向燃烧器100内部底盘,从而避免了燃烧器100内部底盘不便于清洁的问题,进而使得整体燃气灶更便于清洁,且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更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的中心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件还具有连通于所述安装孔的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燃烧部件的外侧壁延伸至所述安装孔;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分隔件以上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形成排溢液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自所述安装孔向所述燃烧部件的外侧壁倾斜向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件包括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件包括第一燃烧部和第二燃烧部,所述第一燃烧部设于所述第二燃烧部的内周侧,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燃烧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底部安装部件,所述底部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一燃烧部和所述第二燃烧部之间形成二次进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部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朝向所述燃烧部件的一侧具有内层进气结构和外层进气结构,所述内层进气结构连通于所述第一燃烧部,所述外层进气结构连通于所述第二燃烧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点火针,所述外层进气结构呈方形,所述点火针设于所述外层进气结构靠近所述内层进气结构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部件还包括盛液盘,所述盛液盘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盛液盘设置为用于接收自所述通孔流出的溢液;和/或
所述盛液盘与所述第一燃烧部和所述第二燃烧部之间形成所述二次进气通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安装部件与所述燃烧部件之间形成环形的所述二次进气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件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内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燃烧部和所述第二燃烧部,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外层进气结构和所述第二燃烧部的混气腔以向所述第二燃烧部输送混合燃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自所述外层进气结构向所述第二燃烧部的混气腔倾斜向上设置。
12.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221978705.7U 2022-07-27 2022-07-27 燃烧器和燃气灶 Active CN217684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8705.7U CN217684998U (zh) 2022-07-27 2022-07-27 燃烧器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8705.7U CN217684998U (zh) 2022-07-27 2022-07-27 燃烧器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4998U true CN21768499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8705.7U Active CN217684998U (zh) 2022-07-27 2022-07-27 燃烧器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4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84998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8006619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207350335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1916957U (zh) 家用集成灶的燃烧烟气独立排放装置
CN108386833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670515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CN220397609U (zh) 锅支架装置和灶具燃烧器
CN21586339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737287U (zh) 一种具有盛液功能的聚能盘结构及燃气聚能灶
JP2000304212A (ja) コンロ
CN112393310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5062235U (zh) 一种炉具燃烧器
CN212481295U (zh) 灶具聚能罩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112146094B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969331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4619526U (zh) 一种五喷式燃烧器
CN215336307U (zh) 燃气灶
CN110345476B (zh) 灶具燃烧器以及包括其的灶具
CN213146559U (zh) 火盖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CN221222781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17402557U (zh)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10291881U (zh) 灶具燃烧器
CN215336308U (zh) 燃气灶
CN217685140U (zh) 聚能罩组件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