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0335U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0335U
CN207350335U CN201721272481.7U CN201721272481U CN207350335U CN 207350335 U CN207350335 U CN 207350335U CN 201721272481 U CN201721272481 U CN 201721272481U CN 207350335 U CN207350335 U CN 207350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re cover
burner
cover seat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24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范永日
周跃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24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50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0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0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为克服现有燃烧器的火焰始终无法集中在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燃烧、加热效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所述中心火盖包括圆环柱形的火盖座和盖在火盖座上的火盖片,火盖片上分布若干主火孔,与点火组件位置对应的火盖座侧壁上设有引火孔,以使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点火后形成的火焰能够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其优点是:中心火盖的主火孔设置在火盖片上,火盖座上的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点火后向上冲出,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使中心火盖形成竖直向上的直冲火焰,直接加热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使烹饪器具的底部能够均匀受热,加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燃气灶的重要配件,主要包括炉头和火盖。炉头上通常设有外环出气通道和中心出气通道,火盖包括与外环出气通道匹配的外环火盖和与中心出气通道匹配的中心火盖。火盖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圈主火孔,燃气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从出气通道排出后流向各个主火孔,经由点火组件点火后形成向外冲出的火焰。虽然在目前的火盖结构中,通常将主火孔设置为倾斜向上的孔,使火焰冲出后能够尽量像中间靠拢,但是,火焰始终无法集中在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燃烧,加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产生的部分火焰能够竖直向上直接加热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使烹饪器具的底部能够均匀受热,加热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带中心出气通道的炉头和与中心出气通道匹配的中心火盖,中心火盖的一侧设有点火组件,其中,所述中心火盖包括圆环柱形的火盖座和盖在火盖座上的火盖片,火盖片上分布若干主火孔,与点火组件位置对应的火盖座侧壁上设有引火孔,以使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点火后形成的火焰能够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
中心出气通道中的混合气体向上流动至火盖座内,大部分混合气体继续向上运动,经由火盖片上的主火孔喷出,一小部分混合气体经由火盖座侧壁的引火孔喷出。点火组件在火盖座的侧方点火后,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首先被点着形成火焰,该火焰向上冲出,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使中心火盖上形成竖直向上的直冲火,能够直接对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加热,提高了燃烧效率。此外,混合气体到达中心出气通道的尾端后,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持续竖直向上运动直到经主火孔喷出的,使混合气体的输送更加稳定、可靠,损耗小。
作为中心火盖的一种改进,所述火盖座上设有限位凸起和/或限位凹槽,所述炉头上设有对应的限位凹槽和/或限位凸起,以使火盖座相对于炉头周向限位;所述引火孔有至少一排。首先,能够根据限位凸起、限位凹槽的对应位置来确定火盖座在炉头上的安装位置,以确保引火孔能够靠近并朝向点火组件,装配方便,不易出错;再者,火盖座和炉头能够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的凹凸配合来互相周向限位,避免火盖座随意转动致使引火孔脱离工位的问题。当引火孔为一排时,加工方便,成本低;当引火孔为两排或两排以上时,引火孔的开设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点火组件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都能够降低,即通过设置多排引火孔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保证点火的灵敏度,而且,下排引火孔还能为上排引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
作为再改进,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火盖座一侧、用于熄火保护的热电偶,与热电偶位置对应的火盖座侧壁上设有出火孔;所述出火孔有至少一排。火盖座内的混合气体中还有一小部分分流到出火孔喷出。燃烧器正常工作时,经出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被点燃,热电偶受热产生热电势,热电势可使电磁阀吸合工作,燃气通路打开,维持其正常燃烧。一旦遇到大风或汤水溢出等问题导致火焰被扑灭时,热电偶的热电势很快下降到零,电磁阀失效并迅速复位,燃气通路终止供气,保证安全,起到了熄火保护的作用。而出火孔的设置使得热电偶的检测更加灵敏、可靠。出火孔为一排时,加工方便,成本低;出火孔为两排或两排以上时,出火孔的开设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热电偶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都能够降低,即通过设置多排出火孔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保证熄火保护的灵敏度,而且下排出火孔还能为上排出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
作为再改进,所述火盖座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均匀排布的辅助火孔,所述辅助火孔位于引火孔和出火孔的上方。位于引火孔上方的辅助火孔可以起到引火的作用,使引火孔的覆盖范围更大,能够更加快速、灵敏地被点火组件成功点火;位于出火孔上方的辅助火孔可以起到辅助熄火保护的作用,使热电偶能够更加灵敏地感受到火焰的变化;与此同时,这圈辅助火孔还能增大火孔面积,减少混合气体集中在火盖片上燃烧时因二次空气补充不充分而产生黄焰的问题,另外,这圈辅助火孔还能为主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
作为中心火盖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火盖座的侧壁上设有周向均匀排布的引火孔,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火盖座一侧、用于熄火保护的热电偶,部分引火孔与热电偶位置对应。多个引火孔沿火盖座周向均布,使得火盖座安装到炉头上时的安装角度不受限,也就是说,即使火盖座随意安装,也一定会有部分引火孔靠近并朝向点火组件,完成引火的工作,有部分引火孔靠近并朝向热电偶,完成熄火保护的工作,火盖座的安装方便,适用于批量生产工,装配效率得以提高;而且,火盖座和炉头的加工均简单,无需额外设置限位结构或安装指示结构,成本低;此外,整圈式排布的引火孔能够增大火孔面积,减少混合气体集中在火盖片上燃烧时因二次空气补充不充分而产生黄焰的问题,还能为主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
作为再改进,所述火盖座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上下两圈引火孔,且上下两圈相邻的引火孔错位间隔设置。点火组件的点火范围内涉及的引火孔数量更多,点火更加灵敏、可靠,热电偶的热感应范围内涉及的引火孔数量也更多,熄火保护更加灵敏、可靠,而且,上下两圈相邻的引火孔错位间隔设置,使得火盖座侧壁喷出的混合气体更加均匀,点火效果更好,火盖座侧壁的火焰分布也更均匀,热电偶感应的效果也更好。下圈引火孔还能为上圈引火孔起到稳焰的效果,避免火焰串动等问题,燃烧更加稳定。
作为改进,所述火盖片上均匀布满主火孔。主火孔均匀分布在火盖片上,尤其是火盖片的边缘布有主火孔,使得引火孔处的火焰向上冲出后能过迅速地点燃主火孔内喷出的混合气体,引火更加顺利、快速;而且,火盖片上的直冲火焰分布更加均匀,燃烧效果好,加热效率高。
作为改进,所述火盖片为金属蚀刻网孔片。通过腐蚀性液体对金属板材进行蚀刻,形成镂空网,对于主火孔分布密集、均匀的火盖片而言,加工方便、精确度高,成本低,表面更平滑。
作为改进,所述火盖座上部的内侧壁向火盖座中心凸起,形成厚壁部,所述引火孔开设在厚壁部上;所述火盖片架置在厚壁部的顶面。厚壁部的设置提高了火盖座的结构强度,尤其将开设引火孔的火盖座侧壁部分加厚,有效地缓解了因开设引火孔而导致火盖座结构强度低的问题;而且,厚壁部的设置还使得引火孔的深度得以增加,混合气体进入到引火孔内之后,能够因其深度较深而形成气流柱向外喷出,避免了因引火孔深度不够(火盖座壁厚较薄)而导致的气流干扰的问题,提高了燃烧效率;另外,厚壁部的顶面形成了一放置平台,火盖片可以放置在该平台上,解决了火盖片的安装问题,且火盖座的结构简单。
作为再改进,所述火盖座的顶部设有环形的扣边,所述扣边的一侧向火盖座轴线方向弯折,并与火盖座的顶面构成用于夹持火盖片的卡槽。扣边能够扣住火盖片(的边缘),将火盖片压在火盖座上并起到定位作用,使火盖片的安装稳定,避免体积较小的火盖片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丢失的问题,而且,火盖片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中心火盖的主火孔设置在火盖片上,火盖座上的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点火后向上冲出,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使中心火盖形成竖直向上的直冲火焰,直接加热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使烹饪器具的底部能够均匀受热,加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中心火盖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中心火盖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中心火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中心火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中心火盖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中心火盖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中心火盖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中心火盖的剖视图。
图中所示:1、中心出气通道,2、外环出气通道,3、中心火盖,31、火盖座,32、火盖片,33、主火孔,34、引火孔,35、出火孔,36、厚壁部,37、辅助火孔,38、扣边,39、卡槽,4、外环火盖,5、点火组件,61、限位凸起,62、限位凹槽,7、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至图9,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带中心出气通道的炉头和与中心出气通道匹配的中心火盖。中心火盖的一侧设有点火组件。所述中心火盖包括圆环柱形的火盖座和盖在火盖座上的火盖片,火盖片上分布若干主火孔。与点火组件位置对应的火盖座侧壁上设有引火孔,以使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点火后形成的火焰能够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
中心出气通道中的混合气体向上流动至火盖座内,大部分混合气体继续向上运动,经由火盖片上的主火孔喷出,一小部分混合气体经由火盖座侧壁的引火孔喷出。点火组件在火盖座的侧方点火后,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首先被点着形成火焰,该火焰向上冲出,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使中心火盖上形成竖直向上的直冲火,能够直接对烹饪器具的底部中心加热,提高了燃烧效率。此外,混合气体到达中心出气通道的尾端后,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持续竖直向上运动直到经主火孔喷出的,使混合气体的输送更加稳定、可靠,损耗小。
所述主火孔可以是均匀布满整个火盖片,也可以是成排或成列设置在火盖片上,也可以是在呈放射状设置在火盖片上。最优的,至少有部分主火孔分布在火盖片的边缘,以使主火孔到引火孔的路径较短,引火快速。
燃烧器可以是两环火燃烧器:炉头上设有中心出气通道和外环出气通道,中心出气通道上盖有中心火盖,外环出气通道上盖有外环火盖。
燃烧器也可以是三环火燃烧器:炉头上设有中心出气通道、内环出气通道和外环出气通道,中心出气通道上盖有中心火盖,内环出气通道和外环出气通道上还有外火盖。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和火盖。炉头上设有中心出气通道1和外环出气通道2。火盖包括中心火盖3和外环火盖4。中心火盖3盖在中心出气通道1上并与中心出气通道1配合使用,外环火盖4盖在外环出气通道2上并与外环出气通道2配合使用。中心火盖3的一侧设有点火组件5。
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中心火盖3包括圆环柱形的火盖座31和盖在火盖座31上的火盖片32。所述火盖片32呈平板状(也称片状),可以是直接放置在火盖座31上的,也可以是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火盖座31上的。火盖片32上分布若干主火孔33。与点火组件5位置对应的火盖座31侧壁上设有引火孔34,以使引火孔34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5点火后形成的火焰能够引燃主火孔33喷出的混合气体。
本实施例的多个引火孔34集中设置在火盖座31的一侧。
所述火盖座31上设有限位凸起和/或限位凹槽,所述炉头上设有对应的限位凹槽和/或限位凸起,以使火盖座31相对于炉头周向限位。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所述所述火盖座31上设有限位凸起61,所述炉头上设有对应的限位凹槽62,火盖座31盖在炉头上时,限位凸起61置于限位凹槽62内。工人在装配时能够根据限位凸起61、限位凹槽62的对应位置来确定火盖座31在炉头上的安装位置,以确保集中设置的引火孔34能够靠近并朝向点火组件5,装配方便,不易出错。火盖座31和炉头能够通过限位凸起61和限位凹槽62的凹凸配合来互相周向限位,避免火盖座31随意转动致使引火孔34脱离工位的问题。
所述引火孔34有至少一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火孔34有两排,引火孔34的开设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点火组件5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都能够降低,即通过设置两排引火孔34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保证点火的灵敏度,而且,下排引火孔34还能为上排引火孔34起到稳焰的作用。当然,引火孔34还可以设置成上下依次排列的多排(两排以上)。
当然,所述引火孔34也可以只设置一排。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燃烧器还包括设置在火盖座31一侧、用于熄火保护的热电偶7。与热电偶7位置对应的火盖座31侧壁上设有出火孔35。火盖座31内的混合气体中还有一小部分分流到出火孔35喷出。燃烧器正常工作时,经出火孔35喷出的混合气体被点燃,热电偶7受热产生热电势,热电势可使电磁阀吸合工作,燃气通路打开,维持其正常燃烧。一旦遇到大风或汤水溢出等问题导致火焰被扑灭时,热电偶7的热电势很快下降到零,电磁阀失效并迅速复位,燃气通路终止供气,保证安全,起到了熄火保护的作用。而出火孔35的设置使得热电偶7的检测更加灵敏、可靠。
所述出火孔35有至少一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火孔35有两排,出火孔35的开设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热电偶7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都能够降低,即通过设置两排出火孔35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保证熄火保护的灵敏度,而且下排出火孔35还能为上排出火孔35起到稳焰的作用。当然,出火孔35还可以设置成上下依次排列的多排(两排以上)。
当然,所述出火孔35也可以只设置一排。
本实施例的中心火盖3中,两排出火孔35和两排引火孔34分别设置在火盖座31的相对两侧。上排出火孔35和上排引火孔34处于同一水平面,下排出火孔35和下排引火孔34处于同一水平面。这种结构的中心火盖3结构强度更高,加工也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盖片32上均匀布满呈圆孔状的主火孔33。主火孔33均匀分布在火盖片32上,尤其是火盖片32的边缘布有主火孔33,使得引火孔34处的火焰向上冲出后能过迅速地点燃主火孔33内喷出的混合气体,引火更加顺利、快速;而且,火盖片32上的直冲火焰分布更加均匀,燃烧效果好,加热效率高。所述主火孔33的直径为1mm~1.2mm。优选的,主火孔33直径为1mm、1.1mm、1.2mm。
所述火盖片32为金属蚀刻网孔片,通过腐蚀性液体对金属板材进行蚀刻,形成镂空网,对于主火孔33分布密集、均匀的火盖片32而言,加工方便、精确度高,成本低,表面更平滑。所述火盖片32的厚度为1mm~2.5mm,具体可以是1.5mm、2mm或2.5mm。
当然,所述火盖片32也可以是呈栅格状的金属网片,取材更方便。
如图4所示,所述火盖座31上部的内侧壁向火盖座31中心凸起,形成厚壁部36,所述引火孔34和所述出火孔35开设在厚壁部36上。厚壁部36的设置提高了火盖座31的结构强度,尤其将开设火孔的火盖座31侧壁部分加厚,有效地缓解了因开设火孔而导致火盖座31结构强度低的问题;而且,厚壁部36的设置还使得引火孔34的深度得以增加,混合气体进入到引火孔34内之后,能够因其深度较深而形成气流柱向外喷出,避免了因引火孔34深度不够(火盖座31壁厚较薄)而导致的气流干扰的问题,提高了燃烧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火盖座31的结构不同。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示引火孔34有一排,所述出火孔35也有一排。引火孔34和出火孔35分别设置在火盖座31的相对两侧且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火盖座31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均匀排布的辅助火孔37,所述辅助火孔37位于引火孔34和出火孔35的上方。位于引火孔34上方的辅助火孔37可以起到引火的作用,使引火孔34的覆盖范围更大,能够更加快速、灵敏地被点火组件成功点火。位于出火孔35上方的辅助火孔37可以起到辅助熄火保护的作用,使热电偶能够更加灵敏地感受到火焰的变化。与此同时,这圈辅助火孔37还能增大火孔面积,减少混合气体集中在火盖片上燃烧时因二次空气补充不充分而产生黄焰的问题。另外,这圈辅助火孔37还能为主火孔起到稳焰的作用。
本实施例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其余结构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火盖座31的结构不同。
如图6所示,所述火盖座31的侧壁上设有周向均匀排布的引火孔34。火盖座31和炉头的加工均简单,无需额外设置限位结构或安装指示结构,成本低。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火盖座一侧、用于熄火保护的热电偶,部分引火孔34与热电偶位置对应。
多个引火孔34沿火盖座31周向均布,使得火盖座31安装到炉头上时的安装角度不受限。也就是说,即使火盖座31随意安装,也一定会有部分引火孔34靠近并朝向点火组件,完成引火的工作,有部分引火孔34靠近并朝向热电偶,完成熄火保护的工作。火盖座31的安装方便,适用于批量生产工,装配效率得以提高。整圈式排布的引火孔34能够增大火孔面积,减少混合气体集中在火盖片32上燃烧时因二次空气补充不充分而产生黄焰的问题,还能为主火孔33起到稳焰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火孔34有一圈。
本实施例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其余结构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火盖座31的结构不同。
如图7所示,所述火盖座3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上下两圈引火孔34,且上下两圈相邻的引火孔34错位间隔设置。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盖座31上设有两圈引火孔34。点火组件的点火范围内涉及的引火孔34数量更多,点火更加灵敏、可靠,热电偶的热感应范围内涉及的引火孔34数量也更多,熄火保护更加灵敏、可靠,而且,上下两圈相邻的引火孔34错位间隔设置,使得火盖座31侧壁喷出的混合气体更加均匀,点火效果更好,火盖座31侧壁的火焰分布也更均匀,热电偶7感应的效果也更好。下圈引火孔34还能为上圈引火孔34起到稳焰的效果,避免火焰串动等问题,燃烧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其余结构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盖片32的安装结构。
如图8、图9所示,所述火盖座31的顶部设有环形的扣边38,所述扣边38的一侧向火盖座31轴线方向弯折,并与火盖座31的顶面构成用于夹持火盖片32的卡槽39。扣边38能够扣住火盖片32(的边缘),将火盖片32压在火盖座31上并起到定位作用,使火盖片32的安装稳定,避免体积较小的火盖片32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丢失的问题,而且,火盖片32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固。
更具体的,所述火盖片32架置在厚壁部36的顶面。厚壁部36的顶面形成了一放置平台,火盖片32可以放置在该平台上。所述的厚壁部36和所述的扣边38构成了用于夹持火盖片32的夹槽。
加工时,火盖片32放置在厚壁部36上,用模具将扣边38向下压直至扣边38扣住火盖片32的边缘。所述扣边38为铜环。
本实施例可以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任一组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带中心出气通道的炉头和与中心出气通道匹配的中心火盖,中心火盖的一侧设有点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盖包括圆环柱形的火盖座和盖在火盖座上的火盖片,火盖片上分布若干主火孔,与点火组件位置对应的火盖座侧壁上设有引火孔,以使引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经点火组件点火后形成的火焰能够引燃主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上设有限位凸起和/或限位凹槽,所述炉头上设有对应的限位凹槽和/或限位凸起,以使火盖座相对于炉头周向限位;所述引火孔有至少一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火盖座一侧、用于熄火保护的热电偶,与热电偶位置对应的火盖座侧壁上设有出火孔;所述出火孔有至少一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的侧壁上设有一圈均匀排布的辅助火孔,所述辅助火孔位于引火孔和出火孔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的侧壁上设有周向均匀排布的引火孔,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火盖座一侧、用于熄火保护的热电偶,部分引火孔与热电偶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上下两圈引火孔,且上下两圈相邻的引火孔错位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片上均匀布满主火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片为金属蚀刻网孔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上部的内侧壁向火盖座中心凸起,形成厚壁部,所述引火孔开设在厚壁部上;所述火盖片架置在厚壁部的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座的顶部设有环形的扣边,所述扣边的一侧向火盖座轴线方向弯折,并与火盖座的顶面构成用于夹持火盖片的卡槽。
CN201721272481.7U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Active CN207350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2481.7U CN207350335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2481.7U CN207350335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0335U true CN207350335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5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2481.7U Active CN207350335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503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6869A (zh) * 2018-08-28 2018-11-30 广东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灶具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140447A (zh) * 2018-10-11 2019-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6869A (zh) * 2018-08-28 2018-11-30 广东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灶具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140447A (zh) * 2018-10-11 2019-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140447B (zh) * 2018-10-11 2024-03-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3302B (zh) 内环火盖及燃气灶
CN207049921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7350335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1795486U (zh) 一种用于烤箱的上部燃烧器
CN204880123U (zh) 一种外环火盖
EP2390569B1 (en) A burner for professional or domestic gas cookers, particularly of the type of vertical-flame burners adapted for cooking with woks and the like
CN107975799A (zh)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8413397B (zh) 燃烧器和燃烧厨具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4923124U (zh) 一种火盖组合
CN111256119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4739583U (zh) 灶具燃烧器
CN109595556B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111935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CN211822619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08936154U (zh) 一种聚能燃烧器
CN11125612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8475324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8469025B (zh) 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厨具
CN209042375U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109869770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09869765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1172082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9681923A (zh) 一种热效率高的灶头
CN112393310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