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0754U -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0754U
CN217680754U CN202220814468.4U CN202220814468U CN217680754U CN 217680754 U CN217680754 U CN 217680754U CN 202220814468 U CN202220814468 U CN 202220814468U CN 217680754 U CN217680754 U CN 21768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base
plate
support column
support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144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勇
马艳斌
李步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JINHAI STEEL STRU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JINHAI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JINHAI STEEL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JINHAI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144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0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时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以及多个楔形块,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多个所述楔形块插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并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排布,所述楔形块的厚度沿靠近所述支撑柱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支撑装置,需要对地下室楼板临时进行支撑时,操作更加简单,更加省时省力,安全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类大型建筑物中,通常都设计有地下室,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对地面以上的建筑进行施工时,部分用于施工的设备,例如大型吊装机械、设备安装机械以及钢结构临时支撑架需要布置在地下室的楼板上,但是地下室楼板承载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承重要求。为解决地下室楼板承载力问题,业界通常在地下室内的地面上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或者在地下室内的地面上设置支撑钢管并在支撑钢管的顶端设置千斤顶的方式对地下室楼板进行临时支撑。
现有的方式虽然能够对地下室楼板进行临时支撑,但是存在以下弊端:采用满堂红脚手架对地下室楼板进行支撑时,需要搭设大量脚手架钢管,操作麻烦,费时费力。采用支撑钢管加千斤顶对地下室楼板进行支撑时,千斤顶可能出现故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临时支撑装置,需要对地下室楼板临时进行支撑时,操作更加简单,更加省时省力,安全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支撑装置,包括:
底座;
支撑柱,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多个楔形块,插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并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排布,所述楔形块的厚度沿靠近所述支撑柱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支撑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需要对地下室楼板临时进行支撑时,将底座放置于地下室内的地面上,并使支撑柱位于底座的上方,然后将多个楔形块插设于底座与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内,由于楔形块的厚度沿靠近支撑柱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减小,之后朝靠近支撑柱中心线的方向敲击楔形块时,多个楔形块即可配合顶升支撑柱,从而使得支撑柱的顶端能够抵接地下室的楼板,而底座的底端抵接地下室内的地面,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支撑装置即可对地下室的楼板临时进行支撑,当工程施工完成后,将楔形块从底座与支撑柱之间敲出,然后拆除底座与支撑柱即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楔形块的底面水平设置,所述楔形块的顶面沿靠近所述支撑柱中心线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倾斜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块的顶面平行的配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柱均为竖直设置的钢管结构,所述底座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斜面板,所述配合面设置于所述斜面板的底端,所述楔形块插设于所述斜面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柱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底端水平设置有下部支顶板,所述下部支顶板的顶面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上部支顶板,所述上部支顶板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楔形块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均匀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对的两个所述楔形块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楔形块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垂直所述抵接板的锁紧螺栓,所述抵接板与所述锁紧螺栓用于抵接相对的两个所述楔形块相背离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杆为U形杆或者C形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加强板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为楔形块的排布示意图;
图4为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紧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6为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底座100、承载板101、下部支顶板102、下加强板103;支撑柱200、配合面201、斜面板202、上部支顶板203、上加强板204;楔形块300;锁紧机构400、连接杆401、抵接板402、安装部403、锁紧螺栓4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施工,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支撑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支撑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
底座100;
支撑柱200,竖直设置且位于底座100的上方;
多个楔形块300,插设于底座100与支撑柱200之间并沿支撑柱200的周向排布,楔形块300的厚度沿靠近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需要对地下室楼板临时进行支撑时,将底座100放置于地下室内的地面上,并使支撑柱200位于底座100的上方,然后将多个楔形块300插设于底座100与支撑柱200之间对应的位置,由于楔形块300的厚度沿靠近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减小,之后朝靠近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敲击楔形块300,多个楔形块300即可配合顶升支撑柱200,从而使得支撑柱200的顶端能够抵接地下室的楼板,而底座100的底端抵接地下室内的地面,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支撑装置即可对地下室的楼板临时进行支撑,当工程施工完成后,将楔形块300从底座100与支撑柱200之间敲出,然后拆除底座100与支撑柱200即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性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地下室内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支撑装置。可以通过电动葫芦等吊装机构将支撑柱200吊装至底座100的正上方,之后将楔形块300部分敲入底座100与支撑柱200之间,进而支撑柱200会承载于楔形块300的上端面上。地下室的下方为地基层,当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支撑装置支撑于地下室楼板与地下室内的地面之间后,地下室楼板承受的压力即可通过临时支撑装置传递至地基层内,从而使得地下室楼板能够承载大型吊装机械、设备安装机械以及钢结构临时支撑架等重量较大的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底座100的顶端可以水平设置,楔形块300的底面水平设置,楔形块300的顶面沿靠近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支撑柱200的底端倾斜设置有与楔形块300的顶面平行的配合面201。进而朝靠近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敲击楔形块300时,多个楔形块300即可配合顶升支撑柱200,而且楔形块300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底座100的顶端,支撑柱200通过配合面201与楔形块300顶面的配合能够平稳地承载于楔形块300的顶端,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支撑装置支撑更加稳固。当然,楔形块300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是楔形块300的顶面水平设置,对应的,支撑柱200的底端水平设置,楔形块300的底面沿靠近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朝上倾斜延伸,对应的,配合面201设置于底座100的顶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底座100和支撑柱200均为竖直设置的钢管结构,底座100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板101,支撑柱200的底端设置有斜面板202,配合面201设置于斜面板202的底端,楔形块300插设于斜面板202与承载板101之间。本实施例中,底座100和支撑柱200均为钢管结构,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安装时更加方便和省力。由于底座100和支撑柱200为空心管状结构,因此在底座100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板101,在支撑柱200的底端设置有斜面板202,以便于楔形块300能够插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100与支撑柱200同轴设置。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时支撑装置支撑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100的底端水平设置有下部支顶板102,下部支顶板102的顶面与底座10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加强板103。设置下部支顶板102,能够使底座100更加平稳地支撑于地下室内的地面上,设置下加强板103,不仅能够提高底座100的结构强度,而且下加强板103能够起到传力作用,进而能够减少底座100所需受力。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下加强板103可以沿底座100的周向均匀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支撑柱200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上部支顶板203,上部支顶板203的底面与支撑柱20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加强板204。设置上部支顶板203,能够使支撑柱200更加平稳地支撑地下室的楼板,设置上加强板204,能够提高支撑柱200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上加强板204可以沿支撑柱200的周向均匀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楔形块300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楔形块300沿支撑柱200的周向均匀排布。楔形块300数量较少,插入较为方便,楔形块300均匀排布,进而对支撑柱200的支撑较为稳固,而且对支撑柱200顶端水平度的调节效果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400,锁紧机构400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支撑柱200对楔形块300施加的作用力会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分力,当该分力大于楔形块300受到的摩擦力时,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会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影响临时支撑装置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当敲击楔形块300,使支撑柱200的顶端抵接地下室的楼板后,操作锁紧机构400,锁紧机构400即可锁紧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进而能够避免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在支撑柱200的作用力下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而影响临时支撑装置的支撑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楔形块300有四个,因此本实施例的锁紧机构400可以设置有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锁紧机构400设置有连接杆401,连接杆401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402,连接杆401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403,安装部403设置有垂直抵接板402的锁紧螺栓404,抵接板402与锁紧螺栓404用于抵接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相背离的侧壁。具体的,安装部403上设置有垂直抵接板402板面的螺纹孔,锁紧螺栓404安装于螺纹孔内,当楔形块300被敲击至对应的位置后,工作人员手持连接杆401,使抵接板402的板面贴合其中一个楔形块300对应的侧壁,使锁紧螺栓404位于另外一个楔形块300的外侧,之后朝设定方向转动锁紧螺栓404,锁紧螺栓404即可靠近并抵接另外一个楔形块300对应的侧壁,通过抵接板402与锁紧螺栓404的配合,即可防止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操作简单。需要说明的是,锁紧机构400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在连接杆401的两端均设置安装部403,每个安装部403上均设置锁紧螺栓404,通过两个锁紧螺栓404的配合同样能够防止相对的两个楔形块300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杆401为U形杆或者C形杆。进而连接杆401能够绕设底座100或者支撑柱200,从而能够避免连接杆401与底座100,连接杆401与支撑柱200之间造成干涉。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两个锁紧机构400之间造成干涉,连接杆401与安装在其上的抵接板402、锁紧螺栓404的高度需要不一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
支撑柱(200),竖直设置且位于所述底座(100)的上方;
多个楔形块(300),插设于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支撑柱(200)之间并沿所述支撑柱(200)的周向排布,所述楔形块(300)的厚度沿靠近所述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00)的底面水平设置,所述楔形块(300)的顶面沿靠近所述支撑柱(200)中心线的方向朝下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柱(200)的底端倾斜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块(300)的顶面平行的配合面(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和所述支撑柱(200)均为竖直设置的钢管结构,所述底座(100)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承载板(101),所述支撑柱(200)的底端设置有斜面板(202),所述配合面(201)设置于所述斜面板(202)的底端,所述楔形块(300)插设于所述斜面板(202)与所述承载板(1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支撑柱(200)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的底端水平设置有下部支顶板(102),所述下部支顶板(102)的顶面与所述底座(10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加强板(10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00)的顶端水平设置有上部支顶板(203),所述上部支顶板(203)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柱(20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加强板(20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00)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所述楔形块(300)沿所述支撑柱(200)的周向均匀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两个所述楔形块(300)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400),所述锁紧机构(400)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楔形块(300)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400)设置有连接杆(401),所述连接杆(401)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板(402),所述连接杆(401)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部(403),所述安装部(403)设置有垂直所述抵接板(402)的锁紧螺栓(404),所述抵接板(402)与所述锁紧螺栓(404)用于抵接相对的两个所述楔形块(300)相背离的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01)为U形杆或者C形杆。
CN202220814468.4U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68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4468.4U CN217680754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4468.4U CN217680754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0754U true CN21768075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14468.4U Active CN217680754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0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99394B (zh) 落地式脚手架转悬挑式脚手架的施工工艺
CN111188342B (zh) 带变形补偿装置的双围檩混凝土内支撑系统
CN109537600B (zh) 基坑围护墙用装配式全钢冠梁
CN217680754U (zh) 一种临时支撑装置
CN112900919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支撑装置
CN110158675A (zh) 改建工程中地下室外墙抗侧支撑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8204531U (zh) 一种顶管短距离始发后背墙
CN215885954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基础支撑结构
CN115030189A (zh) 一种深基坑混凝土支撑伺服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10712861U (zh) 机械自锁式液压伺服端头构造
CN112922358A (zh) 一种拉杆式悬挑卸料平台装置
KR101586376B1 (ko) 인상잭이 설치된 강관을 이용한 구조물 인상공법
CN218912360U (zh) 地下室加固结构
CN219410834U (zh) 一种钢管柱型钢定位平台
CN211846782U (zh)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工作平台
CN111173300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结构
CN220284868U (zh) 一种预制生活区挡土墙
CN217630624U (zh) 一种预埋塔吊固定点的预制剪力墙及其固定体系
CN215629943U (zh) 一种室内锚杆静压桩机
CN215694704U (zh) 一种立式磨机的减速机底座结构
CN219175949U (zh) 大跨度、高层高砖墙的开孔加固结构
CN212613820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吊装连接组件
CN109774885B (zh) 一种用于fsru的快速装卸脚手架装置
CN217580717U (zh) 一种拉索幕墙的拉索与门头钢结构连接系统
CN219671761U (zh) 一种预制内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emporary support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8

Pledgee: Changsha Bank Co.,Ltd. Huirong Branch

Pledgor: HUNAN JINHAI STEEL STRUCTUR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400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